CN1933602A - 编码解码装置、编码解码方法及程序、编码解码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编码解码装置、编码解码方法及程序、编码解码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3602A CN1933602A CNA2006101515706A CN200610151570A CN1933602A CN 1933602 A CN1933602 A CN 1933602A CN A2006101515706 A CNA2006101515706 A CN A2006101515706A CN 200610151570 A CN200610151570 A CN 200610151570A CN 1933602 A CN1933602 A CN 1933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ariable
- flow data
- decoding
- en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5023 Carboxypeptidase B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201 Carboxypeptidase B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EMKTZHHVJILDY-UHFFFAOYSA-N resmethri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O)OCC1=COC(CC=2C=CC=CC=2)=C1 VEMKTZHHVJILD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ictive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9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d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N19/10-H04N19/85, e.g. fractals
- H04N19/91—Entropy coding, e.g. variable length coding [VLC] or arithmetic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的编码解码装置,包括:(a)可变长编码部,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b)算术编码部,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算术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c)第一记录区域,记录第二种流数据;以及(d)可变长解码部,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码解码装置,当采用算术编码等时,同时进行录像及播放。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迎来了综合处理声音、图像以及其他像素值的多媒体时代,原有的信息媒体,即给人传递信息的报纸、杂质、电视机、收音机以及电话等手段,随之作为多媒体的对象而引起关注。一般情况下,所谓多媒体不仅显示文字,还使图形、声音、尤其是图像等相关联而同时显示,不过,要把上述原有的信息媒体作为多媒体的对象,必须以数字形式来显示信息。
然而,如果将上述各信息媒体所含的信息量计算成数字信息量的话,在文字的情况下,1个文字所需要的信息量为1~2字节,但在声音的情况下每1秒需要64Kbits(电话质量)。而且,在动画的情况下每1秒需要100Mbits(现行电视接收质量)以上的信息量。这样,以数字形式来原样处理该庞大信息量是不现实的。例如,可视电话已由传输速度为64Kbit/s~1.5Mbit/s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来实用化了。但是,以综合业务数字网来传输电视摄影机的原本图像是不可能的。
面临这种问题,则需要信息压缩技术。例如,可视电话已经采用了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推荐的H.261、H.263标准的动画压缩技术。另外,根据MPEG-1标准的信息压缩技术,在CD(光盘)中存储声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存储图像信息。
在此,所谓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指由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来制定的动画信号压缩的国际标准,MPEG-1是将动画信号压缩到1.5Mbps的压缩标准,即将电视信号信息压缩到约100分之1的压缩标准。并且,MPEG-1标准针对的对象为中等质量,该中等质量具体指的主要质量是能以约1.5Mbps的传输速度来实现的质量。面临这种情况,为满足进一步提高画质的要求,制定了MPEG-2,根据MPEG-2标准,能以2~15Mbps的动画信号来实现电视广播质量。而且现在,制定MPEG-1、MPEG-2标准的工作小组(ISO/IEC JTC1/SC29/WG11)已制定了MPEG-4标准,根据MPEG-4标准,达到了超过MPEG-1、MPEG-2的压缩率,而且可以进行了以物体为单位的编码、解码以及操作,从而实现了多媒体时代所需要的新功能。MPEG-4当初旨在进行低位速率编码方法的标准化,但是,现在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更通用的编码,例如对位速率高的隔行扫描图像进行编码等。
再者,2003年,作为压缩率更高的图像编码方式,ISO/IEC和ITU-T共同制定了MPEG-4AVC及H.264标准(例如参照参考文献1)。关于H.264标准,已经扩展到支持High Profile(高端类)的修改后标准,以能够适应HD(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图像等。根据H.264标准的应用装置与MPEG-2、MPEG-4相同,将会广泛应用于数字广播、DVD(多功能数码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播放机/录像机、硬盘播放机/录像机、摄录机以及可视电话等。
参考文献1:ISO/IEC 14496-10,International Standard:“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Part10:Advanced video coding”(2004-10-01)
一般在动态图像的编码中,对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的冗余度进行削减,从而压缩信息。因此,在以时间冗余度的削减作为目的的画面间预测编码中,参照前面或后面的图片,从而进行以块为单位的运动检测及预测图像的制作,然后对所获得的预测图像和编码对象图片的差分值进行编码。在此,所谓图片(picture)是表示一张画面的术语,在逐行扫描图像中意味着帧(frame),在隔行扫描图像中意味着帧或场(filed)。所谓隔行扫描图像是指由两个不同时间的场来构成1个帧的图像。隔行扫描图像的编码或解码处理有几种:将一个帧作为帧来进行处理、将一个帧作为两个场来进行处理、或以帧内的各个块为单位,作为帧结构或场结构来进行处理。
此外,不具有参照图像而进行画面内预测编码的图片称为I图片。仅参照一张参照图像而进行画面间预测编码的图片称为P图片。可以同时参照两张参照图像而进行画面间预测编码的图片称为B图片。B图片可以将位于显示时间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两张图片相组合起来,并参照该两张图片。参照图像(参照图片)可以根据各个宏块(macroblock)指定,该宏块是编码的基本单位,该参照图片有第1参照图片和第2参照图片,其区别在于:在编码后的位流中,位于前面的参照图片是第1参照图片,位于后面的参照图片是第2参照图片。不过,当对这些图片进行编码时有一种条件,即所参照的图片必须已被编码。
P图片或B图片的编码采用运动补偿画面间预测编码。所谓运动补偿画面间预测编码是指,在画面间预测编码中适用运动补偿的编码方式。所谓运动补偿是指,一种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减少数据量的方式,为此进行以下工作:不是根据参照帧的像素值来单纯地进行预测,而检测图片内各部分的运动量(以下称运动矢量),根据该运动量进行预测。例如,检测编码对象图片的运动矢量,并对根据该运动矢量移位的预测值与编码对象图片的预测残差进行编码,从而减少数据量。根据此方式,由于解码时需要运动矢量的信息,所以运动矢量也被编码,并被记录或被传输。
运动矢量是以宏块为单位被检测,其具体方法是:首先固定编码对象图片的宏块,然后使参照图片的宏块在搜索范围内移动,找出与基准块最相似的参照块的位置,从而检测运动矢量。
图1及图2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根据原有技术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在图2中,给与图1所示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所示,在编码时的编码解码装置(编码功能)10包括:运动检测器11、多帧存储器12、减法器13、减法器14、运动补偿部15、编码器16、加法器17、运动矢量存储器18以及运动矢量预测部19等。
运动检测部11,对多帧存储器12所输出的运动检测参照像素31与图像信号32进行比较,输出运动矢量33和参照帧编号34。参照帧编号34是一种识别信号,用于确定参照图像,该参照图像从多个参照图像中被选择,并被编码对象图像参照。运动矢量33在暂时存储在运动矢量存储器18后,作为近旁运动矢量35被输出,并在运动矢量预测部19作为近旁运动矢量35被使用,该近旁运动矢量35是为了预测预测运动矢量36被参照。减法器14从运动矢量33减去预测运动矢量36,将其差值作为运动矢量预测差37输出。
另外,多帧存储器12将由参照帧编号34及运动矢量33所示的像素作为运动补偿参照像素38输出,运动补偿部15生成小数像素精度的参照像素,输出参照图像像素39。减法器13从图像信号32减去参照图像像素39,输出画面间预测误差40。
编码部16对画面间预测误差40、运动矢量预测差37以及参照帧编号34进行可变长编码,输出编码信号41。再者,在编码时,同时输出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该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是画面间预测误差的解码结果。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是在画面间预测误差40上重叠编码误差的,是与画面间预测误差一致的,该画面间预测误差是在编码解码装置(解码功能)中对编码信号41进行解码而获得的。
加法器17在参照图像像素39上加上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作为解码图像43在多帧存储器12被存储。但是,为了有效利用多帧存储器12的容量,存储在多帧存储器12的画面区域当无用时被开放,而无需在多帧存储器12存储的图像之解码图像43不在多帧存储器12存储。
如图2所示,在解码时的编码解码装置(解码功能)10包括:多帧存储器12、运动补偿部15、加法器17、运动矢量存储器18、运动矢量预测部19、解码部20以及加法器21等。并且,对在编码时的编码解码装置(编码功能)10(参照图1)所编码的编码信号41进行解码,输出解码图像信号44。
解码部20解码编码信号41,输出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运动矢量预测差37、以及参照帧编号34。加法器21将从运动矢量预测部19被输出的预测运动矢量36和运动矢量预测差37加在一起,解码运动矢量33。
多帧存储器12将参照帧编号34及运动矢量33所示的像素作为运动补偿参照像素38输出。运动补偿部15生成小数像素精度的参照像素,输出参照图像像素39。加法器17,对参照图像像素39加上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加上解码画面间预测误差42的结果作为解码图像43在多帧存储器12被存储。但是,为了有效利用多帧存储器12的容量,当存储在多帧存储器12的图像的区域无用时,该区域被开放。并且,无需在多帧存储器12存储的图像之解码图像43,不在多帧存储器12被存储。如上所述,能够准确地解码编码信号41,生成解码图像信号44即解码图像43。
同时,根据H.264标准,在编码器16(参照图1)进行的可变长编码处理中,可以采用算术编码方式(CABAC:Context-based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与此相同,在解码部20(参照图2)进行的可变长编码处理的逆转换处理中(以下称可变长解码处理),也可以采用算术编码方式。但是,当采用算术编码方式时,有一种条件:必需按位(bit)进行逐次性处理,该位被包含在语法(syntax)。在这里,所谓语法例如为图1和图2所示的画面间预测误差40、运动矢量预测差37、参照帧编号34等。因此,当采用算术编码方式时,虽然在一串流中所需的平均运算资源量为少,但是为了适应解码标准的功能,必须一边预测逐次性处理的结果,一边进行投机性的运算等。而且,为此需要巨大的运算资源。
面临这种问题,为了防止运算资源成为过大,出现了这样一个技术:该技术包括限制监视器,在所定的编码单位内,数据量超过了所定量时,进行出错处理(例如,参照参考文献2),该限制监视器监视被输入到算术解码器的数据量或二值数据。
参考文献2:特开2004-135251号公报
而且,最近在采用可进行随机访问的器件(例如,DVD、HDD(硬磁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等)的记录播放装置中,具备“追赶播放”功能或“时移播放”功能等,根据这些功能,不用等候录像的结束,而能一边继续录像,一边从头播放正在录像的节目。该功能之所以方便,是由于不用等候录像结束,而在要看的时候就能从头开始播放此节目。例如,略去广告来进行播放,并以1~1.5倍左右的稍块速度来进行播放,从而即使开始视听节目的时间晚,也最后能赶上节目的播放。当然,中断节目的播放,以后再看后面的内容也可以,因此,从有效利用时间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功能。这个技术是根据VHS(家用录像系统:Video Home System)录像机等带子介质不能实现的技术,现在,作为一种只有可进行随机访问的HDD和DVD才能实现的特殊的播放方式,引人关注。
并且,根据如上所述的追赶播放,在进行播放处理的同时,作为另外一个处理进行录像处理,该播放处理和录像处理以并列方式或分时方式来进行,但即使在进行分时方式的处理时,也表面上如并列方式相同。在开始播放处理时,从DVD、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读出流,对所读出的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
然而,当根据H.264等标准的记录播放装置(例如,DVD/HDD录像机等)采用CABAC等算术编码方式时,由于在可变长编码处理和可变长解码处理中包含逐次性处理,因此可能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播放时刻赶不上记录时刻。
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假定这样一个状态:从某个动画序列的开头部分开始追赶播放,使得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分离的状态(例如参照图3A)变为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尽可能接近了的状态(例如参照图3B)。在这里,为了简单的说明,假定在可变长编码处理中,算术编码处理的前期处理的结束时刻(时刻52)和算术编码处理的开始时刻(时刻52)为一致。与此相同,假定在可变长解码处理中,算术解码处理的结束时刻(时刻62)和算术解码处理的后期处理的开始时刻(时刻62)为一致。并将转送所需的时间(从时刻53到时刻61的时间)作为0小时。
此时,在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及可变长解码处理时,采用算术编码方式,因此包含难以避免的逐次性处理。因此,对于采用算术编码方式的前后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时间,不过,对于采用算术编码方式的处理,难以缩短时间。结果,如图3B所示,难以将时间缩小为从时刻71到时刻76所包含的时间以下。具体来讲,如果CPB(编码图片缓冲器:Coding Picture Buffer)的最大容量为62.5Mbit,最大位速率为50Mbps,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和解码,并且包含算术编码方式的可变长编码处理和可变长解码处理的处理能力也根据此最大位速率设定为50Mbps的话,仅采用包含算术编码方式的处理,则至少产生共2.5秒的延误,该延误包括编码时的延误1.25秒和解码时的延误1.25秒。当然,实际上,还存在因与大容量存储器件间的访问所产生的延误,因此会存在更大的延误。
即,当根据H.264标准的机器采用CABAC等算术编码方式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时,在同时进行动态图像的编码和解码,或进行表面上为同时处理的分时处理的情况下,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追赶播放(或时移播放)时,播放时刻赶不上记录时刻。
面临这种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电路规模的增大而采用出错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问题,不过,作为其代价,导致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解码装置,在不投入大量电路的情况下,实现追赶播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编码解码装置是(a)一种编码解码装置,表面上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a1)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stream data);(a2)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a3)第一记录单元,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以及(a4)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并且,(b)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b1)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b2)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
并且,(c)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c1)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以及(c2)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记录在上述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c3)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并且,(d)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
(d1)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d2)第三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d3)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以及上述第三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并且,(e)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e1)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供给来源,该第一种流数据被输入到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以及(e2)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
并且,(f)上述选择控制单元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f1)在记录过程中开始播放时,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三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f2)随着播放时刻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并且,(f3)随着播放时刻进一步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
由此,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不使用最终状态的流,而使用不包含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的流形式,从而能够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同时能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g)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g1)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g2)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g3)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h)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h1)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一种流数据;(h2)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记录在上述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h3)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
并且,(i)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i1)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i2)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c3)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j)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也可以作为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进行逐次性处理,该处理以比上述第一种流数据所包含的编码符号小的单位进行。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并且,(k)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k1)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输入数据进行不需要上述逐次性处理的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三种流数据;(k2)第三记录单元,在第三记录区域记录第三种流数据,该第三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以及(k3)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三记录区域的第三种流数据进行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三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并且,(l)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l1)选择单元,选择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及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的某一个,作为上述输出数据的供给来源;以及(l2)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并且,
(m)上述选择控制单元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m1)在记录过程中开始播放时,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作为供给来源选择;(m2)随着播放时刻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作为供给来源选择。
由此,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不使用最终状态的流,而使用不包含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的流形式,从而能够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同时能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n)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作为上述逐次性处理进行算术编码处理。
由此,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o)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o1)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o2)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该第一种流数据被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以及(o3)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输出目的地。
另外,(b)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p1)在对输入数据不需要上述逐次性处理的情况下,包括:(p2)第三记录单元,在第三记录区域记录上述输入数据,作为第三种流数据;(p3)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三记录区域的第三种流数据进行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三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由此,由于不使用算术编码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SDRAM间的流接收的同时,也可以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并且,(q)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q1)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以及(q2)上述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记录单元,优先保留位于记录时刻附近的第一种流数据。
另外,(r)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包括:(r1)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以及(r2)上述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记录单元,优先保留位于暂时停止时刻附近的第一种流数据。
由此,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分离的情况下,进行采用通常的算术编码解码的追赶播放,而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接近的情况下,进行不采用算术编码解码处理的追赶播放,通过这种追赶播放方式的转换,能够一边控制大容量存储器件用于积累中间流的容量,一边减少与缓冲器间的部分数据接收,同时能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另外,(s)上述编码解码装置也可以包括:(s1)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供给来源,该第一种流数据被输入到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以及(s2)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
由此,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分离的情况下,进行采用通常的算术编码解码的追赶播放,而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接近的情况下,进行不采用算术编码解码处理的追赶播放,通过这种追赶播放方式的转换,能够一边将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管理容量控制在最小限度,一边减少与缓冲器间的部分数据接收,同时能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再者,本发明不仅能作为编码解码装置实现,而能包括以下实现方式:作为编码解码装置的控制方法实现、或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该控制方法的程序实现。同时,也可以作为在编码解码装置安装的集成电路等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编码解码装置,即使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稍微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读出暂时积累在DVD和HDD等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中间流,略去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的同时,也可以顺利进行播放画面的显示,直到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而且,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不使用最终状态的流,而使用不包含算术编码解码等逐次性处理的流形式,从而能够减少与缓冲器间的数据接收,同时能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根据原有技术的编码解码装置(编码功能)的结构。
图2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根据原有技术的编码解码装置(解码功能)的结构。
图3A是一种时间表,表示根据原有技术的编码解码处理。
图3B是一种时间表,表示根据原有技术的编码解码处理。
图4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5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6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编码功能)的结构。
图7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解码功能)的结构。
图8A是一种模式图,表示流的输出入关系。
图8B是一种模式图,表示流的输出入关系。
图9是一种模式图,表示CPB的管理状态。
图10是一种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中被执行的录像处理。
图11是一种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中被执行的播放处理。
图12是一种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中被执行的追赶播放处理。
图13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14是一种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编码解码装置中被执行的追赶播放处理。
图15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16是一种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选择控制部中被执行的选择控制处理。
图17是在选择中间流时的状态变迁图。
图18A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B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C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D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E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F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G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8H是一种模式图,表示追赶播放过程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19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4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20A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暂时停止动作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20B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暂时停止动作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20C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暂时停止动作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20D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暂时停止动作中的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
图21是一种方框图,表示实现H.264录像机的音频视频处理部。
图22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23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24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按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是(a)一种编码解码装置,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特征在于:(b)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c)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d)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e)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具体特征在于:在对录像中的节目进行追赶播放时,对输入语法数据(syntax data)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stream data);在第一缓冲器中存储所生成的第一种流数据;一边对所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算术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一边对所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
所谓“输入语法数据”是一种语法,包含输入到编码解码装置的画面间预测误差、运动矢量预测差以及参照帧编号等。
所谓“输出语法数据”是一种语法,包含从编码解码装置被输出的运动矢量预测差及参照帧编号等。
所谓“第一种流数据”是一种中间状态的流数据,通过对输入语法数据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所生成。以下也可以称中间流。
所谓“第二种流数据”是一种最终状态的流数据,通过对第一种流数据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所生成。以下也可以称最终流。
所谓“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是一种编码处理,在可变长编码处理中,在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前,不采用算术编码方式来进行。再者,所谓“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是一种解码处理,对由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谓“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是一种编码处理,在可变长编码处理中,采用算术编码方式。再者,所谓“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是一种解码处理,对由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
在上述基础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4和图5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如图4所示,编码解码装置100,在对录像中的节目进行追赶播放时,在可变长解码部104中,对暂时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并输出。但是,如图5所示,编码解码装置100,通常在对所录像的节目进行播放时,在可变长解码部104中,对暂时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14的中间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并输出。
具体来讲,如图4、图5所示,编码解码装置100包括:可变长编码部101、算术编码部102、算术解码部103、可变长解码部104、第一缓冲器111、第二缓冲器112、第三缓冲器113、第四缓冲器114以及第一记录部121等。
可变长编码部101,对输入语法数据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中间流,在第一缓冲器111存储所生成的中间流。算术编码部102,对所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进行算术编码处理,生成最终流,在第二缓冲器112存储所生成的最终流。算术解码部103,对所存储在第三缓冲器113的最终流进行算术解码处理,生成中间流,在第四缓冲器114存储所生成的中间流。
可变长解码部104,当对录像中的节目进行追赶播放时,不对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14的中间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而对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并输出所生成的输出语法数据(参照图4)。但是,当通常对所录像的节目进行播放时,对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14的中间流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并输出所生成的语法数据(参照图5)。
在第一缓冲器111中,暂时存储在可变长编码部101所生成的中间流。在第二缓冲器112中,暂时存储在可变长编码部102所生成的最终流。在第三缓冲器113中,暂时存储在第一记录部121所积累的最终流。在第四缓冲器114中,暂时存储在算术解码部103所生成的中间流。
第一记录部121,在进行录像时,积累存储在第二缓冲器112的最终流。同时,在进行播放时,将所积累的最终流存储到第三缓冲器113。再者,在进行追赶播放时,虽然积累存储在第二缓冲器112的最终流,但是,不将所积累的最终流存储到第三缓冲器113。
并且,第一缓冲器111、第二缓冲器112、第三缓冲器113以及第四缓冲器114,均分配给两个或更多的或一个共享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110。
此外,大容量存储器件120为DVD驱动器、HD驱动器等器件,在DVD、HD等可进行随机访问的记录介质中积累数字数据。
同时,如图6所示的编码解码装置(编码功能)100的编码部161包括:可变长编码部101、算术编码部102、第一缓冲器111以及第二缓冲器112等。如图7所示的编码解码装置(解码功能)100的解码部162包括:算术解码部103、可变长解码部104、第三缓冲器113以及第四缓冲器114等。
此时,包含如图6所示的画面间预测误差40、运动矢量预测差37、参照帧编号34等在内的语法(syntax)作为输入语法数据输入到可变长编码部101。
此时,包含如图7所示的运动矢量预测差37、参照帧编号34等在内的语法(syntax)作为输出语法数据从可变长解码部104输出。
同时,从算术编码部102被输出的最终流(相当于图6的编码信号41)和被输入到算术解码部103的最终流(相当于图7的编码信号41)均具有相同的流形式。
并且,从可变长编码部101被输出的中间流、被输入到算术编码部102的中间流、从算术解码部103被输出的中间流以及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104的中间流,均具备相同的流形式。
再者,第三缓冲器113和第四缓冲器114,各相当于图8B所示的缓冲器(tCPB)和缓冲器(pCPB)。在此,缓冲器(tCPB)是暂时存储输入流的缓冲器,缓冲器(pCPB)是伪CPB,存储上述解码处理后所获得的流,该解码处理包含算术编码方式。由此,如图8B所示,在包括CPB在内的算术解码处理中,在对输入流进行稳定的算术解码的同时,将该解码后的流在缓冲器(pCPB)中积累,从而解决需要逐次性处理的算术解码处理所面临的课题。
由于,如图8A所示,流以稳定状态被输入到CPB,但是,输出时却忽然输出。总之,如图9所示,当流被输入时,按定量进入,稳定增加缓冲器所含的流量,但是,当流被输出时,在一瞬间被拔出,忽然减少积累在缓冲器的流量。以上所述的原理,在可变长编码处理时也同样。
在此,分别构成可变长解码部104和以稳定速率进行处理的算术解码部103,从而使上述处理与在虚拟缓冲器模型中对图像的输入流所进行的处理相似。
在图9中,横轴为时间方向,纵轴为缓冲器容量,最大CPB意味着CPB的上限值,而在不超过该上限值的基础上,对缓冲器进行虚拟性管理。
如图9所示,假定将输入流暂时在CPB(编码图片缓冲器:CodedPicture Buffer)中积蓄,然后按图片一次取出所积累的流,在此基础上,对流进行解码,此时保持不超过CPB的容量值。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100的动作。
首先,如图10所示,在录像时,包含画面间预测误差40、运动矢量预测差37以及参照帧编号34等在内的可变长编码对象的语法作为输入语法数据131被输入到可变长编码部101(S101)。可变长编码部101对输入语法数据131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中间流141(S102)。在可变长编码部101所生成的中间流141,暂时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后(S103),输入到算术编码部102(S104)。算术编码部102,对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入的中间流142进行算术编码处理,生成最终流143(S105)。在算术编码部102中所生成的最终流143,暂时存储在第二缓冲器112后(S106),记录到大容量存储器件120的第一记录区域121(S107)。
如图11所示,在播放时,存储在大容量存储器件120中第一记录区域121的最终流145,在暂时存储到第三缓冲器113后(S111),被输入到算术解码部103(S112)。算术解码部103,对从第三缓冲器113所输入的最终流146进行算术解码处理,生成中间流147(S113)。
在算术编码部103所生成的中间流147暂时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14后(S114),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104(S115)。可变长解码部104,对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入的中间流148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132(S116)。然后,在可变长解码部104中所生成的输出语法数据132被输出(S117)。
在这里,可以想像得到,通过一边录像一边播放,就能实现追赶播放。然而,如图4所示,在对存储在第四缓冲器114的中间流148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从而生成输出语法数据132的情况下,因为进行逐次性处理的算术编码处理和算术解码处理,播放可能赶不上录像。但是,如图4所示,如果对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151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132,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如图12所示,在进行追赶播放时,从可变长编码部101所输出的中间流141,在暂时存储到第一缓冲器111后(S103),也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104(S121)。可变长解码部104,对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入的中间流151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132(S122)。输出所生成的输出语法数据132(S123)。
关于录像处理,即动态图像的编码处理,通过与录像时同样的路径,输入语法数据131作为最终流144被记录到大容量存储器件120中的第一记录区域121。但是,为了进行追赶播放,使第一缓冲器111的管理量增加,进行流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进行追赶播放时,将从第一缓冲器111被输出的中间流151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104,取代通过第三缓冲器113、算术解码部103、以及第四缓冲器114被输出的中间流148。从第一缓冲器111被输出的中间流151,由于其流形式与从第四缓冲器114被输出的中间流148的流形式相同,因此,没有什么问题在可变长解码部104被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132,并该输出语法数据132被输出。总之,由于不需要算术解码处理,而可以仅通过可变长解码处理进行播放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SDRAM间的存储器访问量的同时,也可以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再者,使第一缓冲器111的管理量成为比在通常录像状态时的管理量大,进行FIFO(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管理,增加中间流的积累量,从而即使在播放时刻和记录时刻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中间流。
在这里,编码解码装置100具有包括以下处理的结构:前期处理,包括解码处理和其他转换处理;后期处理,将前期处理的结果暂时在缓冲器中积累,并进行剩余的可变长解码处理。
再者,对算术解码后的二值数据进行缓冲。此时,必须以位为单位进行逐次性处理。同时,在再次将所缓冲的二值数据变为多值数据时,可以进行以语法为单位的处理。
实施方式2
以下,按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对录像中的节目进行追赶播放时,对输入语法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一缓冲器;对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二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二缓冲器;一边将存储在第二缓冲器的第二种流数据在第一记录区域积累,一边将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在第二记录区域积累;将积累在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五缓冲器;对存储在第五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
在上述基础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再者,与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参照符号,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13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编码解码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编码解码装置100相比(例如,参照图4),还包括可变长解码部204、第5缓冲器215以及第二记录区域222等。
再者,第三缓冲器113、第四缓冲器114以及算术解码部103,均以虚线显示,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用于追赶播放。
从第五缓冲器215所输出的中间流253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204,,取代中间流148。
第五缓冲器215,存储从第二记录区域222所输出的中间流252。
第二记录区域222是分配给大容量存储器件220的记录区域,记录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251。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动作。
再者,关于录像处理,即动态图像的编码处理,通过与图5所示的路径同样的路径,输入语法数据131作为最终流144被记录到大容量存储器件220中的第一记录区域121。但是,在开始追赶播放时,最终流144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区域121,同时,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251被记录到第二记录区域222。
即,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从大容量存储器件220的第二记录区域222所输出的中间流252被输入到第五缓冲器215,取代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出的中间流148。并且,在存储到第五缓冲器215后,从第五缓冲器215所输出的中间流253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204。在此,从第五缓冲器215所输出的中间流253与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出的中间流148具有相同的流形式,因此,没有任何问题在可变长解码部204进行变换处理。并且,从可变长解码部204被输出语法132。
此时,如图14所示,在进行追赶播放时,从可变长编码部101所输出的中间流141,在暂时存储到第一缓冲器111后(S103),也被输入到第二记录区域222(S201)。并且,从第二记录区域222所输出的中间流252,在暂时存储到第五缓冲器215后(S202),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204(S203)。可变长解码部204,对从第五缓冲器215所输入的中间流252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S122)。输出所生成的输出语法数据(S123)。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200,不需要算术解码处理,而可以仅通过可变长解码处理进行播放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SDRAM间的存储器访问量的同时,也可以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同时,当利用从实施方式1的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251时,由于第一缓冲器111被设置在SDRAM等,因此,其容量可能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VD、硬盘以及存储卡等大容量存储器件220中,暂时存储中间流,并利用暂时所存储的中间流,因此,能够应对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分离的情况。
再者,第二记录区域222必需使用大容量存储器件220中不作为第一记录区域121使用的区域。因此,通过FIFO管理进行控制,例如反复使用大容量存储器件220的1/10左右的区域。
实施方式3
以下,按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对录像中的节目进行追赶播放时,对输入语法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一缓冲器;对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二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二缓冲器;一边将存储在第二缓冲器的第二种流数据在第一记录区域积累,一边将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的第一种流数据在第二记录区域积累;将积累在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五缓冲器;将积累在第一记录区域的第二种流数据存储到第三缓冲器;对存储在第三缓冲器的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将所生成的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到第四缓冲器;对存储在第一缓冲器、第四缓冲器以及第五缓冲器的某一个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数据。
在上述基础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再者,与实施方式2的编码解码装置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了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参照符号,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15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如图15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包括可变长解码部304,取代可变长解码部104。同时,进一步包括选择部305、选择控制部306、第五缓冲器315、以及第二记录区域322等。
在选择部305所选择的中间流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304,取代中间流148的直接输入。
选择部305,从以下三个中间流中选择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304的中间流: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351、从第五缓冲器315所输出的中间流363、以及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出的中间流148。
选择控制部306,对选择部305输出控制信号。
第五缓冲器315,存储从第二记录区域322所输出的中间流353。
第二记录区域322,记录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352。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动作。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的信号流动。
关于录像处理,即动态图像的编码处理,通过与图5所示的路径同样的路径,输入语法数据131作为最终流144被记录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中的第一记录区域121。但是,在开始追赶播放时,使第一缓冲器111的管理量增加,最终流144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区域121,同时,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352被记录到第二记录区域322。
另一方面,在追赶播放处理中,由选择部305从以下三个中间流选择中间流: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出的中间流148、从第五缓冲器315所输出的中间流363、以及从第一缓冲器111所输出的中间流351,然后所选择的中间流被输入到可变长解码部304。并且,输出语法132从可变长解码部304被输出。在此,所选择的中间流,具有与从第四缓冲器114所输出的中间流相同的流形式,因此,没有任何问题在可变长解码部304中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
此时,如图16所示,在开始追赶播放时(S301:“是”),当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大于第一时间差的情况下(S302:大于第一时间差),选择控制部306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选择部305(S303),该控制信号选择第四缓冲器114作为供给来源。当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小于第一时间差且大于第二时间差的情况下(S302:小于第一时间差且大于第二时间差),选择控制部306将另外一个控制信号输出到选择部305(S304),该另外一个控制信号选择第五缓冲器315作为供给来源。当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小于第二时间差的情况下(S302:小于第二时间差),选择控制部306将另外一个控制信号输出到选择部305(S305),该另外一个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缓冲器111作为供给来源。
在这里,说明一下在中间流被选择时的选择控制部306所进行的控制。
图17是在选择中间流时的状态变迁图。从图18A到图18H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追赶播放时的记录区域和播放区域的时间状态。
同时,在从图18A到图18H中,Re表示流的记录位置,PI表示流的播放位置,并从图18A到图18H的三条横线分别表示,在第一记录区域121、第二记录区域322、以及第一缓冲器111中保持着的流,这些分别以画斜线的矩形、黑色矩形、以及画小点的矩形示出流的时间位置。
如图17所示,选择控制部306,按照下列的从S311到S316的各自状态,控制选择部305。
在S311“仅记录”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仅将最终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
在S312“开始追赶播放”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将最终流和中间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使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增加,管理在编码时的中间流。在播放时,从记录在大容量存储器件320的最终流开始解码。此时,选择控制部306,让选择部305选择第四缓冲器114作为供给来源。
在S313“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大于第一时间差”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将最终流和中间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使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增加,管理在编码时的中间流。在播放时,从记录在大容量存储器件320的最终流开始解码。此时,选择控制部306,让选择部305选择第四缓冲器114作为供给来源。
在S314“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小于第一时间差且大于第二时间差”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将最终流和中间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使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增加,管理在编码时的中间流。在播放时,从记录在大容量存储器件320的中间流开始解码。此时,选择控制部306,让选择部305选择第五缓冲器315作为供给来源。
在S315“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小于第二时间差”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将最终流和中间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使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增加,管理在编码时的中间流。在播放时,利用第一缓冲器111中的中间流进行解码,该第一缓冲器111用于暂时存储在记录处理中所生成的中间流。此时,选择控制部306,让选择部305选择第一缓冲器作为供给来源。
在S316“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的状态下,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将最终流和中间流转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使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增加,管理在编码时的中间流。在播放时,输出输入图像或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
此时,如图18A所示,在开始记录时(S311),编码解码装置300将中间流存储到第一缓冲器111。此后,如图18B所示,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将最终流144记录到大容量存储器件320的第一记录区域121。此时,第一缓冲器111的容量按照最小限度的容量被管理。
其次,如图18C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在开始追赶播放时(S312),将最终流144记录到第一记录区域121,同时,将中间流352记录到第二记录区域322。此时,第一缓冲器111的积累量被扩大来管理。
而且,如图18D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大于第一时间差时(S313),将最终流144记录到第一记录区域121,同时,将中间流352记录到第二记录区域322。但是,因为在第二记录区域322中没有记录着充分的中间流352,因此在进行追赶播放时,使用记录在第一记录区域121的最终流144。此时,在以从1到1.5倍左右的速度来进行若干高速播放时,当算术解码处理成为障碍的情况下,采取不对B图片进行解码等措施。
同时,如图18E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相差小于第一时间差且大于第二时间差的情况下,即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逐渐接近的情况下(S314),由于第二记录区域322中记录着充分的中间流352,因此,在进行追赶播放时,使用记录在第二记录区域322的中间流。从此以后,不需要算术解码部103的动作,因此减少与SDRAM之间的流数据接收。再者,第一缓冲器111的可扩大容量受限制,要比第二记录区域322的容量小,因此,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以比第二记录区域322短的时间,被进行FIFO管理。
同时,如图18F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当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进一步接近时,使用记录在第二记录区域322的中间流。此时,第二记录区域322的容量也受限制,要比第一记录区域121的容量更小,因此,与第一缓冲器111相同,被进行FIFO管理。再者,在使用记录在第二记录区域322的中间流时,虽然为若干高速的播放,但是不需要进行算术编码处理,因此,可以进行包括B图片的播放。
并且,如图18G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相差小于第二时间差的情况下,即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逐渐接近的情况下(S315),在进行追赶播放时,使用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
同时,如图18H所示,编码解码装置300,在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为几乎同样的情况下,使用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此时,不需要使用经过大容量存储器件320的中间流,因此,也可以顺畅地进行更高速度的播放。
最终,编码解码装置300,在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时(S316),以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进行播放,该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在对输入图像或图像进行编码处理的过程中被生成。由此,也可以进行控制,从而不需重新进行可变长解码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300,在不进行依据通常的可变长解码动作的播放处理时,仅通过不包含算术编码方式的解码,能够进行播放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SDRAM间的存储器访问量的同时,也可以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同时,如上所述,通过中间流的选择,可以使与SDRAM间的中间流的无益接收控制到最低限度,同时,也可以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实施方式4
以下,按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4。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
图19是一种方框图,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解码装置的结构。如图19所示,编码解码装置400包括选择控制部406,取代选择控制部306,就这一点与实施方式3的编码解码装置300不同。
从图20A到图20D是一种模式图,表示在暂时停止动作中的记录区域和播放区域的时间状态,图20A表示通常的记录状态,图20B表示在暂时停止之后不久的状态,图20C表示从图20B经过一点时间后的状态,图20D表示从暂时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流积累状态。同时,如图18相同,Re表示所积累的流的记录位置,从图20A到图20D的三条横线分别表示,第一记录区域121、第二记录区域322、以及第一缓冲器111各自的流记录状态。并且,以画斜线的矩形、黑色矩形、以及画小点的矩形表示流时间的位置。同时,Pa表示暂时停止时刻。
首先,图20A所示,在通常的记录状态下,最终流144被记录到第一记录区域121。此时,第一缓冲器111,以记录所需的最低容量,被进行FIFO管理。此时,假定使用录像机的用户正在视听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在这里,当用户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要停止正在视听的画面,过了几分种后再继续视听时,就进行暂时停止指示。但是,假定记录是继续进行的。
如图20B所示,在暂时停止后不久的状态下,为了显示图像,使用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其所以不使用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是因为会继续进行编码处理,而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被消除。
如图20C所示,从暂时停止时刻经过一点时间后,所存储在第一缓冲器111的中间流的时间位置被分割。这是因为,存在编码所需的流和用于播放位于暂时停止的图像附近的图像所需的流。
如图20D所示,在从暂时停止时刻进一步经过一点时间的情况下,不仅在第二记录区域322和第一缓冲器111保留位于暂时停止时刻Pa后面的中间流,还预先解码位于暂时停止时刻Pa前面的中间流,并积累。这是因为,设想着在用户再开始视听时会发生以下情况:用户要从位于暂时停止时刻稍微前面的位置开始播放,既后退播放;用户对在暂时停止的图像附近的图像进行快进或块退。
再者,在解除暂时停止后,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所需的动作,可以通过与实施方式3所说明的动作相同的处理来进行,当播放时刻离开暂时停止时刻Pa附近时,将位于暂时停止时刻Pa的前后的积累区域作为记录时刻Re附近的中间流的积累区域,进行管理。
再者,以上动作不限于对正在记录中的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的视听。例如,在视听不进行记录的电视广播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暂时停止前的流,因此不能进行停止前的记录播放,不过,如果通过暂时停止则开始录像,关于暂时停止后的流的处理,就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
实施方式5
另外,还说明上述编码解码装置的应用例子。
图21是一种方框图,表示实现H.264录像机的音频视频处理部。如图21所示,音频视频处理部500表示DVD录像机以及硬盘录像机等音频视频处理部,该音频视频处理部播放被数字压缩化的声音及图像。
流数据501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流数据,图像信号502表示图像流数据,声音信号503表示声音流数据。总线510转送流数据以及解码后的声音、图像数据等。流输入输出部511连接于总线510和大容量存储器件521,输入或输出流数据501。图像编码解码部512连接于总线510,进行图像的编码及解码。存储器514是一种存储器,存储流数据、编码数据、解码数据等。
在这里,图像编码解码部512包括:图4所示的可变长编码单元101、算术编码部102、算术解码部103以及可变长解码单元104等。流数据501包含图4等所示的最终流144和145。并且,存储器514也同样包括以下区域:图4等所示的第一缓冲器111、第二缓冲器112、第三缓冲器113、第四缓冲器114以及第五缓冲器215或第五缓冲器315。同时,大容量存储器件120等的第一记录区域121,以及大容量存储器件220等的第二记录区域222,在从图21所示的大容量存储器件521中包含。
图像处理部516连接于总线510,对图像信号进行前期处理及后期处理。图像输入输出部517,将在图像处理部516所处理的图像流数据信号或不在图像处理部516处理而只经过的图像流数据信号,作为图像信号502向外部输出,同时接收来自外部的图像信号502。
声音处理部518连接于总线510,对声音信号进行前期处理及后期处理。声音输入输出部519,将在声音处理部518所处理的声音流数据信号或不在声音处理部518处理而只经过的声音流数据信号,作为声音信号503向外部输出,同时接收来自外部的声音信号503。另外,音频视频控制部520控制总音频视频处理部500。
在编码处理中,首先,图像信号502被输入到图像输入输出部517,声音信号503被输入到声音输入输出部519。
在记录处理中,首先,音频视频控制部520控制图像处理部516,使之以所输入到图像输入输出部517的图像信号502进行用于过滤处理或编码的特征提取等,并将经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原图像流数据,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让存储器514存储。其次,控制图像编码解码部512,从存储器514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将原图像流数据和参照图像流数据转送到图像编码解码部512,并从图像编码解码部512,将在图像编码解码部512所编码的图像流数据和输入编码部以前的图像转送到存储器514。
另一方面,音频视频控制部520控制声音处理部518,使之以所输入到声音输入输出部519的声音信号503进行用于过滤处理或编码的特征提取等,并将经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原声音流数据,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让存储器514存储。其次,再次使之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从存储器514取出原声音流数据并编码,再次作为声音流数据让存储器514存储。
接着,音频视频控制部520,在编码处理的最后,将图像流数据和声音流数据,以及其他信息流作为一个流信息来处理,通过流输入输出部511输出流数据501,并将该流数据501在光盘、硬盘等大容量存储器件521中写入。
下面,在追赶播放处理中进行如下动作。首先,从光盘、硬盘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等大容量存储器件521,读出经过记录处理所积累的数据,使得声音及图像的流数据501通过流输入输出部511被输入。由流数据501,图像流数据输入到图像编码解码部512,声音流数据输入到声音编码解码部513。
由图像编码解码部512所解码的图像流数据,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暂时存储到存储器514。存储在存储器514的数据,在图像处理部516进行除去无用数据等加工处理。同时,存储在存储器514的图像流数据,有时再次在图像编码解码部512中,作为画面间运动补偿预测的参照图片被使用。
并且,由声音编码解码部513所解码的声音流数据,通过存储器输入输出部515暂时存储到存储器514。存储在存储器514的数据,在声音处理部518进行音响等的加工处理。
最后,在使声音和图像同步的同时,在图像处理部516加工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图像输入输出部517作为502被输出,在电视画面等上显示,并在声音处理部518加工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声音输入输出部519作为503被输出,从扬声器等输出。
在追赶播放过程中,同时或分时进行上述记录处理和播放处理,从而进行总体控制,此时,从总体来看,记录处理和播放处理始终显得同时进行。
再者,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在可变长编码处理中生成的中间流保留,并从该中间流开始可变长解码处理,不过,也可以不保留中间流,而用其它可变长编码单元来应对。例如,根据H.264标准,除了CABAC之外,也有规定不含算术编码方式的CAVLC(Context-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上下文自适应变长编码)可变长编码工具,因此,也可以采用这样一个方法:在以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功能和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功能进行可变长编码处理的同时,也以对应于CAVLC的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功能进行编码,在第二记录区域222积累,并且,以对应于CAVLC的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功能进行解码处理,生成输出语法132。
例如,如图22所示,在追赶播放过程中,编码解码装置600接收根据数字广播所播放的流数据和根据流发送所发送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600的解码功能601(例如,参照图7),解码收到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600的编码功能602(例如,参照图6),编码通过解码所获得的流数据。此时,编码解码装置600如实施方式2的编码解码装置进行处理:将通过算术编码处理等需要一定时间的处理而获得的流数据写入到第一记录区域121,同时将CAVLC的流数据写入到第三记录区域622。并且,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位置关系,以选择部706选择第一记录区域121及第三记录区域622的某一个,并在编码解码装置600的解码功能604(例如,参照图7)对记录在所选择的记录区域中的流数据进行解码,输出通过解码所获得的图片数据。
同时,也可以采用根据MPEG-2等的另外标准所规定的流或不需要逐次性处理的独自流,并且,在视听MPEG-2等数字广播时,也可以不进行编码处理,采用所接收的流,从而管理缓冲器。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算术编码处理,因此,在可以减少与SDRAM间的流接收的同时,也可以在追赶播放过程中,使播放时刻赶上记录时刻。
例如,如图23所示,在追赶播放过程中,编码解码装置700接收根据数字广播所播放的MPEG-2形式的流数据和根据流发送所发送的MPEG-2形式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700的解码功能701(例如,参照图7),解码收到的MPEG-2形式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700的编码功能702(例如,参照图6),编码通过解码所获得的流数据。在将所编码的流数据写入到第一记录区域121的同时,将所接收的MPEG-2形式的流数据写入到大容量存储器件703的第三记录区域722。并且,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位置关系,从H.264的解码功能704及MPEG-2的解码功能705中,以选择部706选择某一个,并输出在所选择的解码功能中所处理而被输出的图片数据。此时,在H.264的解码功能704中对记录在第一记录区域121的H.264形式流数据进行处理,并将通过处理所获得的图片数据输出到选择部706。同时,在MPEG-2的解码功能705中对记录在第三记录区域722的MPEG-2形式的流数据进行处理,并将通过处理所获得的图片数据输出到选择部706。
再者,如图24所示,在追赶播放过程中,编码解码装置800接收根据数字广播所播放的CAVLC形式的流数据和根据流发送所发送的CAVLC形式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800的解码功能801(例如,参照图7),解码收到的CAVLC形式的流数据。在编码解码装置802的编码功能802(例如,参照图6),编码通过解码所获得的流数据。在将所编码的流数据写入到第一记录区域121的同时,将所接收的CAVLC形式的流数据写入到大容量存储器件803的第三记录区域822。并且,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位置关系,以选择部841选择第一记录区域121及第三记录区域822的某一个,并在解码功能804(例如,参照图7)对记录在所选择的记录区域中的流数据进行解码,输出通过解码所获得的图片数据。
再者,方框图(图4、图13、图15以及图19等)的各功能块的典型的实现方法是所谓集成电路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可以个别具有单片结构,也可以具有包括一部分或整体的单片结构。例如,也可以使单片结构包括这些方框图所示的以下区域:第一记录区域121、第二记录区域222(或第二记录区域322)、第一缓冲器111、第二缓冲器112、第三缓冲器113、第四缓冲器114以及第五缓冲器215(或第五缓冲器315)等。可是,该图中的记录区域需要存储1吉字节以上的庞大数据,因此,该记录区域通常是在硬盘、DVD以及存储卡等大容量存储器件中包含的特定区域。与此相同,关于第一缓冲器111等也需要保持大量数据,因此,现在通常以安装在LSI外侧的大容量SDRAM等实现。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今后可能具有单包装结构或单片结构。同时,关于除了缓冲器和记录区域以外的功能块,既可以具有单片结构,又可以具有多片结构,该多片结构例如以有关记录的功能作为单位,或以有关播放的功能作为单位。
另外,在此称为LSI,但是由于集成度的不同,也可能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极超级LSI等。并且,实现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而可以由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制作LSI后,也可以采用可设计程序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重构处理器,该可重构处理器可以重构LSI内部的部分电路之连接和设定。并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另外技术的衍生,如果出现能代替LSI的另外集成电路技术,当然可以采用该技术对功能块进行集成化。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的编码解码装置,在同时进行动态图像的编码和解码时,不需要包含算术编码方式的处理,因此,能够实现算术解码处理步骤的削减和数据转送量的削减。因此,例如在根据H.264标准的DVD录像机或硬盘录像机中实现追赶播放等时,非常有效。
Claims (22)
1、一种编码解码装置,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stream data);
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
第一记录单元,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以及
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以及
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记录在上述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
第三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以及上述第三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供给来源,该第一种流数据被输入到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以及
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控制单元,
在记录过程中开始播放时,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三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随着播放时刻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并且,随着播放时刻进一步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作为上述供给来源选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
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一种流数据;以及
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记录在上述第二记录区域的第一种流数据;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进行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二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以及
第二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二种可变长解码单元所生成的;
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缓冲存储单元的某一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作为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进行逐次性处理,该处理以比上述第一种流数据所包含的编码符号小的单位进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输入数据进行不需要上述逐次性处理的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三种流数据;
第三记录单元,在第三记录区域记录第三种流数据,该第三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以及
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存储在上述第三记录区域的第三种流数据进行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三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三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选择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及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的某一个,作为上述输出数据的供给来源;以及
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控制单元,在记录过程中开始播放时,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作为供给来源选择;
随着播放时刻接近记录时刻,使上述选择单元将上述第三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作为供给来源选择。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作为上述逐次性处理进行算术编码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输入数据从不需要逐次性处理的第三种流数据中生成时,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在第三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三种流数据;以及
第三种流数据解码单元,对记录在上述第三记录区域的第三种流数据进行解码,生成输出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存储第一种流数据,该第一种流数据是在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所生成的;
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输出目的地,该第一种流数据被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以及
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输出目的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
上述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记录单元,优先保留位于记录时刻附近的第一种流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记录单元,在第二记录区域记录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的第一种流数据;
上述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第一缓冲存储单元及上述第二记录单元,优先保留位于暂时停止时刻附近的第一种流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码解码装置,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选择第一种流数据的供给来源,该第一种流数据被输入到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以及
选择控制单元,控制上述选择单元,按照记录时刻和播放时刻的时间关系,使上述选择单元选择供给来源。
20、一种编码解码方法,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种可变长编码步骤,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
第二种可变长编码步骤,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
第一记录步骤,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以及
第一种可变长解码步骤,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21、一种编码解码集成电路,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
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
第一记录单元,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以及
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单元,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上述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22、一种编码解码方法,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并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种可变长编码步骤,对输入数据进行不包含算术编码处理的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一种流数据;
第二种可变长编码步骤,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与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不同的第二种可变长编码处理,生成第二种流数据;
第一记录步骤,在第一记录区域记录上述第二种流数据;以及
第一种可变长解码步骤,对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进行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生成输出数据,上述第一种可变长解码处理是将上述第一种流数据解码为一种数据形式,该数据形式是在进行第一种可变长编码处理以前的数据形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6095/2005 | 2005-09-13 | ||
JP2005266095A JP4440863B2 (ja) | 2005-09-13 | 2005-09-13 | 符号化復号化装置、符号化復号化方法、符号化復号化集積回路、および符号化復号化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3602A true CN1933602A (zh) | 2007-03-21 |
CN1933602B CN1933602B (zh) | 2011-04-13 |
Family
ID=3785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15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3602B (zh) | 2005-09-13 | 2006-09-13 | 编码解码装置、编码解码方法及编码解码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58725A1 (zh) |
JP (1) | JP4440863B2 (zh) |
CN (1) | CN193360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4191A (zh) * | 2010-07-13 | 2013-03-2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视频编码装置、视频解码装置、视频编码方法、视频解码方法以及程序 |
CN101677399B (zh) * | 2008-09-18 | 2014-07-09 | 香港科技大学 | 基于流密码的安全编码方案的多媒体内容编码方法和系统 |
CN105100912A (zh) * | 2014-05-12 | 2015-11-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流媒体处理方法和流媒体处理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3677B (zh) | 2006-08-11 | 2011-03-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改善图像锐度的方法、装置及集成电路 |
JP4902854B2 (ja) * | 2006-09-12 | 2012-03-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動画像復号化装置、動画像復号化方法、動画像復号化プログラム、動画像符号化装置、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動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及び動画像符号化復号化装置 |
US9973768B2 (en) * | 2010-03-16 | 2018-05-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ABAC decoder with decoupled arithmetic decoding and inverse binarization |
JP2012124838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Sony Corp | 画像復号化装置と画像復号化方法および画像符号化装置と画像符号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BR112014003343B1 (pt) * | 2011-08-12 | 2022-06-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arelho de recepção e método de recepção do mesmo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8841A (en) * | 1994-10-31 | 1998-10-27 | Sony Corporation | Video sign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
US20020120925A1 (en) * | 2000-03-28 | 2002-08-29 | Logan James D. | Audio and video program recording, editing and playback systems using metadata |
US6609253B1 (en) * | 1999-12-30 | 2003-08-19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media VCR control |
US20020184646A1 (en) * | 2001-06-05 | 2002-12-0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shifting of broadcast content that has synchronized web content |
JP4240283B2 (ja) * | 2002-10-10 | 2009-03-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復号装置及び復号方法 |
CN100566178C (zh) * | 2003-10-29 | 2009-12-0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二进制算术码解码器和编码器,算术码解码器和编码器及其方法 |
US20060093320A1 (en) * | 2004-10-29 | 2006-05-04 | Hallberg Bryan S | Operation modes for a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using dynamically generated time stamps |
-
2005
- 2005-09-13 JP JP2005266095A patent/JP44408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9-12 US US11/531,008 patent/US200700587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9-13 CN CN2006101515706A patent/CN19336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7399B (zh) * | 2008-09-18 | 2014-07-09 | 香港科技大学 | 基于流密码的安全编码方案的多媒体内容编码方法和系统 |
CN103004191A (zh) * | 2010-07-13 | 2013-03-2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视频编码装置、视频解码装置、视频编码方法、视频解码方法以及程序 |
US9210427B2 (en) | 2010-07-13 | 2015-12-08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en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device, video en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3004191B (zh) * | 2010-07-13 | 2016-06-0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视频编码装置、视频解码装置、视频编码方法、视频解码方法以及程序 |
CN105847813A (zh) * | 2010-07-13 | 2016-08-1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视频解码装置和视频解码方法 |
US9510011B2 (en) | 2010-07-13 | 2016-11-29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en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device, video en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program |
US9532073B2 (en) | 2010-07-13 | 2016-12-27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en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program |
US9936212B2 (en) | 2010-07-13 | 2018-04-03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en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device, video en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program |
US10097847B2 (en) | 2010-07-13 | 2018-10-09 | Nec Corporation | Video encoding device, video decoding device, video en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5100912A (zh) * | 2014-05-12 | 2015-11-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流媒体处理方法和流媒体处理装置 |
CN105100912B (zh) * | 2014-05-12 | 2018-10-1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流媒体处理方法和流媒体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58725A1 (en) | 2007-03-15 |
CN1933602B (zh) | 2011-04-13 |
JP2007081756A (ja) | 2007-03-29 |
JP4440863B2 (ja) | 2010-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3602A (zh) | 编码解码装置、编码解码方法及程序、编码解码集成电路 | |
CN1161989C (zh) | 编辑装置、编辑方法、接续装置、接续方法、编码装置和编码方法 | |
CN1076932C (zh) | 图像信号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74607C (zh) | 图像编码装置和方法、图像解码装置和方法、记录载体 | |
CN1909666A (zh) | 运动检测装置 | |
CN1223196C (zh) | 解码器、解码方法 | |
CN1236616C (zh) | 变换活动图像编码方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036391A (zh) | 画面编码装置和画面解码装置 | |
CN1943246A (zh) | 图像解码方法 | |
CN1199472C (zh) | 对数字编码视频信号进行译码的可变长度译码器 | |
CN1950907A (zh) | 运动画面流产生装置,运动画面编码装置,运动画面多路复用装置和运动画面解码装置 | |
CN1941913A (zh) | 用于跳跃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99502C (zh) | 解码设备和解码方法 | |
CN1117479C (zh) | 编码视频图像序列数据以及从若干视频源传送数据的方法 | |
CN1178497C (zh) | 数据再生传输设备和数据再生传输方法 | |
CN1684518A (zh) | 高保真代码转换 | |
CN1992869A (zh) | 重放设备、重放方法以及重放程序 | |
CN1311958A (zh) | 数字视频记录器用的特技播放信号的产生 | |
CN1832575A (zh) | 视频编码/解码方法和设备 | |
CN1157727C (zh) | 编辑系统、编辑控制装置和编辑控制方法 | |
CN1951113A (zh) | 流产生装置、流产生方法、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记录介质及其程序 | |
CN175063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其使用的程序 | |
CN1501703A (zh) | 数据流重放设备和方法、数字广播接收器和相关的计算机程序 | |
CN1195949A (zh) |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 |
CN1273491A (zh) | 能够实现高速和高精度的编码的图象压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