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0830B -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0830B
CN1930830B CN2005800073321A CN200580007332A CN1930830B CN 1930830 B CN1930830 B CN 1930830B CN 2005800073321 A CN2005800073321 A CN 2005800073321A CN 200580007332 A CN200580007332 A CN 200580007332A CN 1930830 B CN1930830 B CN 1930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onet
terminal
terminals
frame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7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0830A (zh
Inventor
兰加纳坦·克里希南
约瑟夫·帕特里克·伯克
阿莫·拉伊科蒂亚
桑吉夫·南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93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0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2001/6908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time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涉及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技术。所述系统和技术涉及无线通信,其中的处理、模块或通信终端在具有多个时隙的帧上调度通信。该处理、模块或通信终端可以用来将要在两个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分配给帧内的一组时隙,并使用排列函数对该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该排列函数是帧计数的函数。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多种跳时系统和技术。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中,接入网络主要用于支持许多个移动设备的通信。这些接入网络典型地以贯穿一个地理区域内散布的多个固定地点基站来实现。该地理区域通常再分成被称为小区的更小区域。每个基站可以配置用于服务于在各自的小区内的所有移动设备。因此,该接入网络不能轻易地配置以应对在不同的蜂窝区域上的变化的业务需求。
和传统的接入网络不同,ad-hoc网络是动态的。在许多无线通信设备,通常被称为终端,决定结合组成一个网络时,可以形成ad-hoc网络。因为在ad-hoc网络中,终端既作为主机又作为路由器来工作,所以该网络可以容易地被配置来以更有效的方式满足现有业务需求。此外,ad-hoc网络不要求传统的接入网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使得ad-hoc网络成为今后更有吸引力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ad-hoc网络由对等连接组成,通常导致低效的通信。为了提高效率,终端可以把自身组织成许多微微网(piconet)的集合。“微微网”是一组彼此非常接近的终端。微微网可以有主终端,为其微微网中的各终端调度对通信介质的接入。
存在许多的多路访问技术支持在ad-hoc网络中的通信。举例来说,频分多址(FDMA)方案是很普遍的技术。FDMA典型地包括为微微网中的两个终端之间的单个通信指定总带宽的特定部分。虽然这个方案可以对连续通信有效,但是当不要求这样的恒定连续的通信时,可以实现对总带宽的更好的利用。
其它多路访问方案包括时分多址(TDMA)。TDMA方案在不要求连续通信的多个终端之间分配限定的带宽方面特别地有效。TDMA方案典型地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把整个带宽分配给两个终端之间的各个通信信道。
码分多址(CDMA)技术可以结合TDMA来使用以支持在每个时间间隔期间的多个通信。这可以通过在指定时间间隔中用不同的编码发送每个通信或信号来实现,该编码对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对该信号进行扩频。该发送的信号可以在接收机终端通过使用对应编码的解调器来分离以解扩有用信号。与编码不匹配的干扰信号不被解扩并只归为噪音。
在使用扩频通信的TDMA系统中,每个主终端可以以不引起过多互相干扰的方式来调度其自身微微网内部的传输。然而,可能更难以管理来自其它微微网的干扰,或“微微网间干扰”。微微网间干扰管理通常包括多个微微网间的传输调度协调。虽然这种方式在少数主终端之间是有用的,但是由于调度延迟和过多的开销,在大规模网络中有可能引起问题。因此,需要更健壮和高效的调度算法来解决微微网间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具有多个时隙的帧上调度通信的方法包括:将要在两个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分配到帧内的一组时隙中,并使用排列函数(permutation fuction)对该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该排列函数是帧计数的函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收发机,用于接收帧内的一组时隙分配以与远程终端通信;以及控制器,用于使用排列函数对该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该排列函数是帧计数的函数。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通信终端用于在第一微微网内操作,其包括:收发机,用于接收帧内的一组时隙分配,该一组时隙分配用于在桥终端和第二微微网内的终端之间的传输,该桥终端属于第一和第二微微网;以及调度器,配置用于使用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该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使用第一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重新排序的该帧内的时隙进行解映射,和使用该解映射的时隙作为分配该帧内的所述一组时隙的约束条件,该一组时隙用于在第一微微网内的两个终端之间的传输,第一微微网的排列不同于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用于接收帧内的一组时隙分配以与远程终端通信的模块,以及用于使用排列函数对该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的模块,该排列函数是帧计数的函数。
可以理解,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更加明显,其中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已经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被示出而且被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能够有其它不同的实施例,而且其一些细节能够在许多其它方面有改进,而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附图和详细说明将被认为实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本发明的各方面将通过例子、而不是通过限制来说明,其中:
图1是说明微微网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2是说明组成微微网簇(piconet cluster)的两个微微网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3是说明带有与孤立终端的对等连接的微微网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4是说明两个相邻微微网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5是说明用于控制微微网内通信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帧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6是说明能在微微网内工作的终端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7是说明用于终端的基带处理器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8A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8B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9A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另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9A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另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10A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又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10B是说明时隙随机化前后的MAC的又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旨在作为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说明,而并不是要表示本发明可以实施的仅有这些实施例。这里公开的每个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例子或示例,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是相对于其它实施例为优选的或具有优势。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详细说明包括了特定细节。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没有这些特定细节而被实施。在有些情况下,已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以免模糊本发明的构思。仅仅为了方便和清楚,可能使用缩写及其它描述性术语,但不能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在下面详细说明中,可能在超宽带(UWB)无线通信系统的环境中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虽然这些创造性方面可能非常适合用于本申请,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这些创造性方面同样适合在各种其它通信环境使用。因此,任何对UWB通信系统的涉及都只是为了说明这些创造性方面,同时要理解这样的创造性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图1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微微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的一个例子。所示出的微微网102带有主终端104,该主终端104支持若干成员终端106a-106h之间的通信。主终端104可以与微微网内的每个成员终端106通信。成员终端106还可以在主终端104的控制下彼此直接通信。下面将要详细说明,在微微网102中的每个成员终端106还可以直接与微微网外部的终端通信。
主终端104可以使用多路访问方案与成员终端106通信,例如TDMA、FDMA、CDMA或其它多路访问方案。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在同时使用TDMA和CDMA技术的混合多路访问方案的环境中描述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本发明决不局限于的这样的多路访问方案。
微微网可以以各种方式组成。举例来说,当终端最初加电时,它可以搜索来自各个微微网主终端的导频信号。从每个微微网主终端广播的导频信号可以是未调制的扩频信号,或另一种参考信号。在扩频通信中,每个微微网主终端独有的伪随机噪声(PN)码可以用来对导频信号进行扩频。通过使用相关处理,该终端可以搜寻所有可能的PN码以定位来自主终端的导频信号,例如从图1中主终端104广播的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可以被成员终端106用来与主终端104同步。扩频导频信号的获取在本领域内是公知的。
主终端104可以用来管理高数据速率通信。这可以通过只允许支持与主终端104的最小或阈值数据速率的那些终端加入微微网102来实现。在UWB通信系统中,例如,根据传播条件,在30-100米的距离内可以支持1.2288Mbps的数据速率。在这些系统中,主终端104可以用于以能支持至少1.2288Mbps的数据速率的成员终端106来组织微微网102。如果要求更高的高数据速率,该范围可以被进一步限制。举例来说,可以在10米范围的UWB系统中实现100Mbps的数据速率。
成员终端106可以用于通过使用从主终端104广播的导频信号来测量链路质量,以确定其是否能满足微微网的最小数据速率要求。如同上面详细描述的,终端可以通过相关处理来识别导频信号。然后可以通过本领域内公知的方法,通过根据导频信号计算载波-干扰(C/I)比来测量链路质量。基于C/I比计算,成员终端106可以通过在本领域内公知的方法确定是否可以支持最小或阈值数据速率。如果该成员终端106确定可以支持该最小或阈值数据速率,其可以通过向主终端104登记来尝试加入该微微网102。
可以以最小或阈值数据速率与两个(或更多)主终端通信的成员终端成为两个微微网之间的“簇内桥终端”,而且这两个微微网成为相同簇的成员。图2是说明由两个微微网102和204组成的簇202的网络拓扑结构的例子。簇202的第一微微网102与结合图1描述的微微网相同,其带有主终端104支持若干成员终端106。群202的第二微微网204包括主终端206,同样支持若干成员终端208。成员终端106a是第一和第二微微网102和204共同的成员,因此是簇内桥终端。如果两个微微网之间有多于一个簇内桥,它们中的一个被选定为主要簇内桥而其余的为次级桥。两个微微网102和204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主要簇内桥终端来路由。
在有些情况下,终端不能发现足够信号强度的导频信号以支持最小或阈值数据速率。这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举例来说,该终端可能离主终端太远。另外,传播环境可能不足以支持必要的数据速率。但不论是哪种情况,该终端可能不能加入已有的微微网,因此,可能开始通过发送其自己的导频信号以作为孤立终端来工作。图3说明了带有不能加入图1的微微网102的无线终端302的网络拓扑结构的例子。
主终端104可以指定多个成员终端106作为“微微网边缘终端”,例如成员终端106a。微微网边缘终端的指定可以基于来自各个成员终端106的反馈来进行。该反馈可以用来提供那些位于微微网102的边缘的成员终端的大致指示。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可以被分配搜索来自孤立终端的导频信号的任务。当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检测到来自不能支持最小所需数据速率的孤立终端的导频信号时,例如图3所示的孤立终端302,则该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可以与该孤立终端302建立一个对等连接。该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成为一个“微微网间桥终端”以支持孤立终端302和微微网102的成员终端106之间的通信。
孤立终端302可以成为新的微微网的主终端。其它能够以足够强度接收从该孤立终端302广播的导频信号的终端可以尝试获取那个导频信号并加入这个孤立终端的微微网。图4说明了这类网络拓扑结构的例子。第一微微网102与结合图1描述的微微网相同,其带有主终端104支持若干成员终端106。结合图3描述的孤立终端302成为第二微微网402的主终端。在第二微微网402中的主终端302可以用来支持多个成员终端406。
通过使用来自各个成员终端406的反馈,第二微微网402中的主终端302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成员终端406作为微微网边缘终端,例如成员终端406a。如同上面所详细描述的,第一微微网102中的主终端104也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成员终端106作为微微网边缘终端,例如成员终端106a。每个微微网边缘终端可以搜索来自不能支持最小要求数据速率的孤立终端和相邻微微网的主终端的导频信号。举例来说,当第一微微网102的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检测到从第二微微网402的主终端302广播的导频信号时,它可以与主终端302建立一个连接。主终端302可以保持该连接,或者,分配第二微微网402中的微微网边缘终端406a来保持该连接。微微网边缘终端106a和406a可以被称为“微微网间桥终端”。在第一微微网102中的终端和第二微微网402中的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微微网间桥终端106a和406a来支持。
主终端104可以使用一个周期性的帧结构来协调微微网之内的通信,或者说“微微网内通信”。该帧在本领域内典型地被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帧,因为其被用于为各个终端提供对通信介质的接入。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条件,该帧可以是任何持续时间。为了便于讨论,将使用5ms的帧持续时间。5ms的帧能够容纳650Mcps的高码片速率和支持低至19.2kbps的数据速率。
MAC帧结构的例子如图5所示,其带有n个帧502。每个帧可以被分成160个或其它数量的时隙504。时隙持续时间可以是31.25us,其对应于以650Mcps速率的20312.5个码片。该帧可以使用其中一些时隙用于开销。举例来说,帧502中的第一时隙506可以用来向所有成员终端广播扩频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可以占据整个时隙506,或者,如图5所示被与一个控制信道在时间上共享。占据第一时隙506的末尾的控制信道可以是一个扩频信号,该扩频信号被以与导频信号相同的功率级向所有成员终端广播。主终端可以使用这个控制信道来定义MAC帧的组成。
主终端可以负责调度微微网内通信。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扩频控制信道来实现,所述控制信道在帧内占据不同的时隙,例如图5中的时隙508和510。这些附加的控制信道可以通过主终端向所有成员终端广播而且包括各种调度信息。调度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微微网内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时隙分配。如图5所示,这些时隙可以从帧502的数据间隙部分512中选出来。也可以包括附加信息,例如用于终端之间的每个通信的功率级和数据速率。主终端也可以利用CDMA方案同时分配多个终端对给任何给定时隙。在这种情况下,该调度信息也可以分配扩频码,以用于终端之间单独的通信。
图6是说明终端的一个可能的构造的概念框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该终端的确切构造可以根据专门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条件而变化。为了清楚和完整起见,各种创造性构思将在具有扩频能力的UWB终端的环境中被描述,然而,这样的创造性构思同样地适用于各种其它的通信设备。因此,任何对扩频UWB终端的涉及都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同时要理解这样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终端可以由耦合到天线604的前端收发机602来实现。基带处理器606可以耦合到该收发机602。该基带处理器606可以由基于软件的结构来实现,或其它类型的结构来实现。基于软件的结构可以配备有一个微处理器(未示出),该微处理器充当运行软件程序的平台,其中,所述软件程序提供执行控制和整个系统管理的功能,所述功能允许该终端作为微微网中的主终端或者成员终端来工作。该基带处理器606还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未示出),该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内嵌通信软件层,该内嵌通信软件层运行应用特定的算法以减少微处理器上的处理需求。该DSP可以用来提供各种信号处理功能,例如导频信号获取、时间同步、频率追踪、扩频处理、调制和解调功能以及前向纠错。
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耦合到基带处理器606的各种用户接口608。所述用户接口可以包括,举例来说,小键盘、鼠标、触摸屏、显示器、振铃机、振动器、音频扬声器、麦克风、照相机等等。
图7是说明基带处理器的例子的概念框图。所示出的基带处理器606带有收发机602。该收发机602可以包括接收机702。该接收机702在有噪音和干扰的情况下提供对有用信号的检测。接收机702可以用来提取有用信号并把它们放大到一个级别,在该级别上包含在该接收的信号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基带处理器606被处理。
收发机6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704。该发射机704可以用来将来自基带处理器606的信息调制到载波频率上。已调制的载波可以被上变频到RF频率并放大到一个足够大的功率级,以通过天线604辐射到空中。
基带处理器606可以负责来根据导频信号获取处理的结果,配置该终端作为微微网的主终端或成员终端。当基带处理器606配置该终端作为微微网的成员终端时,在接收端上的信号处理器706可以用来提取由微微网主终端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广播的调度信息。信号处理器706可以使用扩频处理,结合数字解调和前向纠错技术,以从控制信道提取相关的调度信息并将其提供到控制器708用于处理。该控制器708可以使用该调度信息来确定用于往返于成员终端的各种传输的时隙,以及每个传输的功率级和数据速率。
在接收模式中,控制器708可以用来向接收端上的信号处理器706提供数据速率和扩频信息,以用于到该成员终端的调度的传输。利用该信息,信号处理机706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恢复来自其它终端的传输中嵌入的信息并提供该恢复的信息给各种用户接口。
发送端上的信号处理器710可以用来对目的地为各种其它终端的信息进行扩频。该信息可以来源于各种用户接口608并被保存在缓存器712中直到调度的传输。在调度的时间,控制器708可以用来从缓存器712释放该信息到信号处理器710用于扩频处理。信号处理器710还可以使用数字调制和前向纠错技术。传输的数据速率、扩频码和功率级可以通过控制器708被编制到信号处理器710中。或者,传输功率级可以通过控制器708而在收发机602中的发射机704处编制。
当基带处理器606配置该终端作为微微网的主终端时,其可以启动调度器714。在基带处理器606的基于软件的实现中,调度器706可以是在微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程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调度器714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而且可以用其它在本领域内已知的方式实现,包括硬件构造、固件构造、软件构造或其组合,其能够执行在这里描述的各种功能。
调度器714可以用来产生调度信息以支持微微网内通信。可以基于任何数目的考虑因素和/或按照任何已知的调度算法来得到该调度信息。举例来说,调度信息可以基于优先级制度来获得,其中语音通信相对于高等待时间通信而被赋予优先级。调度器714还可以在致力于最佳化吞吐量时给高数据速率传输赋予优先级。可以通过利用扩频技术来调度并行传输而实现吞吐量的进一步增加。通过仔细地选择将参与并行通信的终端对,微微网内干扰可以得到管理。还可以考虑一个公平性标准,该标准考虑要在终端对之间传送的数据量以及这样的终端对已经经历的延迟。其它因素也可以被考虑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地能够使现有调度算法适应于任何特定的微微网应用。
通过使用跳时技术,微微网间干扰可以得到管理。“跳时”指的是一种处理,借此在微微网内的两个终端对之间的通信被分配了MAC帧中的一组时隙以处理该呼叫,然后在每个传输之前被“重新排序”或“随机化”。MAC帧中时隙的“重新排序”或“随机化”可以在这里被称为“排列”。每个MAC帧可以有不同的排列,其遵循一种伪随机排列序列。
在该微微网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两个成员终端之间的呼叫的块分配可以通过主终端中的调度器714来进行,并在呼叫建立期间发送到两个成员终端。在这两个成员终端的每一个中的控制器708然后可以利用伪随机排列序列来对每帧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或随机化。更具体地说,控制器708可以使用排列函数(g)以计算用于每个MAC帧的排列。排列函数(g)可以是有两个输入参数的函数,即该微微网独有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该初始种子可以是,举例来说,成员终端所从属于的主终端的标识符(ID)。主终端ID典型地被称为MAC ID。初始种子和帧计数可以由主终端来保存并在呼叫建立期间提供给各成员终端。大小为n的排列(p),其中n是MAC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可以由以下关系式表示:
            p=g(初始种子,帧计数);而且
               p(i)=j,i,j=1....n
排列函数(g)对所有在该网络中的终端都是已知的。当终端加入一微微网时,其在登记处理期间从该微微网的主终端获得初始种子以及当前帧计数。通过这个方法,与排列函数相关的数据只需要在登记处理期间从主终端发送一次,而不是对于每一帧都要从主终端发送。
如果在不同的微微网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连接,则两个终端之间的排列函数(g)应该同步。这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参考图2,举例来说,如果第一微微网102中的终端106发起与第二微微网204中的终端208的呼叫,那么在呼叫建立期间,可以从终端106向终端208提供第一微微网102的初始种子和当前帧计数。该信息使得第二微微网204中的终端208产生与第一微微网102中的终端106在每个MAC帧中使用的排列相同的排列。
用于单个MAC帧的排列的例子将结合图1、7和8来描述。在时隙随机化之前的MAC帧如图8A所示。调度器可以按照前面论述的任何调度考虑因素,使用该MAC帧来分配一组时隙给微微网内通信。在示出的该例子中,从成员终端106f到成员终端106e的第一传输已经被分配给数据间隙1-8。与第一传输同时的是,被分配给数据间隙1-5的从成员终端106g到成员终端106b的传输,以及被分配给数据间隙6-8的从主终端104到成员终端106b的传输。在图8A和8B中以阴影区示出这些数据间隙。后面的传输中,从成员终端106e到成员终端106c的传输被分配给数据间隙9-15,而从成员终端106b到成员终端106g的传输被分配给数据间隙9-12。这些时隙以斜线示出。
发送端上的信号处理器710可以用来在分配块被提供到收发机602以在呼叫建立期间广播到各成员终端之前,对该块分配进行扩频。对于涉及主终端的通信,相关的块分配可以被从调度器714直接或通过信号处理器710路由到控制器708。
在适当的终端中的控制器708可以用来在传输之前按照排列函数(g)对分配的时隙进行“重新排序”或“随机化”。图8B是单个MAC帧排列的例子。从图8A和8B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间隙1被映射到数据间隙7,数据间隙2被映射到数据间隙10,数据间隙3被映射到数据间隙18,等等。通过用一个排列来映射针对每个微微网的MAC帧的数据间隙,使得每个微微网看到了干扰平均效应,其中该排列以对于每个微微网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每个帧。
调度器可以周期地留出一小部分时间用于对等通信。在这个时间中,微微网间桥终端可以向孤立终端或远距离的微微网进行发送。到远距离的微微网的传输可以是到其主终端或者到其微微网间桥终端。这些传输可能要求高发射功率,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只能被保持在低数据速率上。如果通信需要高功率传输,则调度器可以决定不分配任何微微网内通信到支持对等通信的时隙。图9A示出了一个MAC帧排列,其中从微微网间桥终端106a到图3的孤立终端302的传输被分配给数据间隙16-18,用竖线示出。数据间隙可以由控制器按照排列函数进行随机化,如图9B所示。注意,该主终端中的调度器没有分配任何其它微微网内通信到被分配给微微网间桥终端106以向孤立终端302进行发送的时隙。
回到图2,成员终端106a被作为形成微微网簇202的两个微微网102和204之间的簇内桥终端而示出。在有些实施例中,簇内桥终端106a可以用于同时从主终端104和406接收导频信号和控制信道。在其它实施例中,簇内桥终端106a可能一次只能从一个主终端接收传输。后面的方法减少了簇内桥终端106a处的接收机复杂度,因此,在有些应用中可能是期望的。如果簇内桥终端106a一次只可以从一个主终端接收传输,那么它可以发信号到主终端中的一个以调整其MAC帧起始时间。因此,簇内的多个微微网可以有在时间上偏移的同步MAC帧。
一个簇的多个微微网间不同的排列函数可以表现出实现高效通信环境的某种挑战。举例来说,可以由第一微微网102中的主终端104为从簇内桥终端106a到第二微微网204中的成员终端208的“微微网间通信”分配一组时隙。然而,因为两个微微网使用不同的排列函数,第二微微网404内的通信可能干扰成员终端408处的信号接收。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减少或最小化这类干扰。举例来说,簇内桥终端106a可以使用高扩频因子和低数据速率以使得即使第二微微网204中存在其它通信的情况下,信号也可以在成员终端208被解码。或者,两个微微网可以协调它们的各自的微微网内通信以避免这类干扰。
协调微微网内通信的例子将以图2所示的两个微微网的簇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将在这里公开的构思推广到一个簇内的任意多个微微网。参考图2和图7,每个主终端104和206可以在MAC帧内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向另一个主终端提供其初始种子和当前帧计数。这可以通过与主终端104和206二者通信的簇内桥终端106a来进行。更具体地说,每个主终端中的调度器714可以提供其初始种子和当前帧计数给基带处理器606,以用于扩频处理,并可以经过收发机602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将序列发送到簇内桥终端106a。簇内桥终端106a可以以大致相同的方式把从每个主终端104和206接收的信息转发给另一个主终端。
第一微微网102的主终端104中的调度器714然后可以分配一组时隙以与簇内桥终端106a通信。在呼叫建立期间,多个时隙可以被分配以支持从主终端104到簇内桥终端106a的传输,并且多个时隙可以被分配以支持相反方向的传输。在这些时隙分配经由收发机602被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发送给簇内桥终端106a之前,这些时隙分配可以被提供给基带处理器606进行扩频处理。簇内桥终端106a可以利用主终端104保存的针对第一微微网102的初始种子和当前帧计数、使用排列函数来对时隙分配进行随机化,以获得用于该通信的调度的时隙。然后这些调度的时隙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被从簇内桥终端106a转发到第二微微网204中的主终端206,并且成为主终端206产生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类似地,为了支持与簇内桥终端106a通信而由第二微微网202中的主终端206的块分配产生的调度的时隙,成为第一微微网102中的主终端104产生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
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将参考图2和图10进一步说明。时隙随机化之前第一微微网102的MAC帧如图10A所示,而时隙随机化之后相同的MAC帧如图10B所示。已经为第二微微网404中的主终端206调度用于与簇内桥106a通信的时隙在图10B中被标记为保留(RESERVED)。这些是在将对于第二微微网204的排列函数应用到由主终端206最初分配的一组时隙时所得到的调度的时隙。然后可以利用针对第一微微网102的排列函数来将图10B中的这些保留时隙解映射到图10A中所示的保留时隙。这些时隙对于调度第一微微网102中的微微内间通信是不可用的。
协调两个主终端104和206之间的微微网间通信的构思可以被扩展到微微网簇中的其它终端。只要是要在不同的微微网中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连接,那些微微网的主终端可以标出已被分配的时隙作为在呼叫建立期间不可用的时隙。这样,可以减少微微网间通信的干扰。
结合在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元件、或设计用来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任意其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替换地,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或任何其它这样的构造。
结合在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可以直接以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软件模块可以存在于RAM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任何在本领域内已知的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可以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写入信息到该存储介质中。可替换地,该存储介质可以被集成到处理器中。该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存在于ASIC中。该ASIC可以存在于终端中或其它地方。可替换地,该处理器和该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元件存在于终端或其它地方中。
提供了对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以使得所属技术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制造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这里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以被用于其它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发明并不是要被限于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在这里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在具有多个时隙的帧上调度通信的方法,包括:
将要在第一微微网内的两个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分配给帧内的一组时隙;
使用排列函数对所述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所述排列函数是帧计数和所述第一微微网独有的初始种子的函数;
从第二微微网内的终端接收不同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以及
从所述第二微微网内的所述终端接收时隙分配,所述时隙分配针对要在所述第二微微网内的所述终端和桥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所述桥终端属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微微网两者;
向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微微网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以使得所述第二微微网内的终端产生与第一微微网内的终端在每帧内使用的排列相同的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终端处于第一微微网中,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用于第二微微网中的终端和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时隙,所述桥终端属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微微网;并且使用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作为针对所述第一微微网中的所述两个终端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两个终端中的每一个发送所述初始种子、所述帧计数以及所述时隙分配,并且其中在所述两个终端中的每一个处执行对所分配的时隙的所述重新排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接收的、用于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所述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
使用所述第一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重新排序的、用于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所述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时隙进行解映射;并且
使用所解映射的重新排序的时隙作为针对要在所述两个终端对之间发送的信息的所述一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标识要在两个不同的终端之间发送的附加信息;并且
将所述附加信息分配给所述信息的所述一组时隙分配的至少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扩频码分配给所述信息,并且将第二扩频码分配给所述附加信息。
7.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用于将要在第一微微网内的两个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分配给帧内的一组时隙的模块;
用于使用排列函数对所述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的模块,所述排列函数是帧计数和所述第一微微网独有的初始种子的函数;
用于从第二微微网中的终端接收不同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的模块;以及
用于从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接收时隙分配的模块,所述时隙分配针对要在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桥终端之间发送的信息,所述桥终端属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微微网两者;
用于向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微微网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的模块,以使得所述第二微微网内的终端产生与第一微微网内的终端在每帧内使用的排列相同的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两个终端处于第一微微网中,并且其中所述通信终端还包括:
用于确定针对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所述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时隙的模块,所述桥终端属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微微网;以及
用于使用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作为针对所述第一微微网中的所述两个终端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的模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还包括:
用于使用所述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接收的、用于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所述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的模块;
使用所述第一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重新排序的、用于所述第二微微网中的所述终端和所述桥终端之间的传输的时隙进行解映射的模块;以及
用于使用所解映射的重新排序的时隙作为针对要在所述两个终端对之间发送的信息的所述一组时隙分配中的约束条件的模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还包括:
用于标识要在两个不同的终端之间发送的附加信息,以及
用于将所述附加信息分配给所述信息的所述一组时隙分配的至少一部分的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终端,还包括:
用于将第一扩频码分配给所述信息,并且将第二扩频码分配给所述附加信息的模块。
12.一种用于在第一微微网中工作的通信终端,包括:
收发机,用于接收帧内的一组时隙分配,所述时隙分配用于桥终端和第二微微网中的终端之间的传输,所述桥终端属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微微网;以及
调度器,用于使用所述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述帧内的时隙分配进行重新排序,使用所述第一微微网的排列函数对所述帧内重新排序的时隙进行解映射,以及使用所解映射的时隙作为在分配所述帧内的一组时隙用于所述第一微微网中的两个终端之间的传输中的约束条件,所述第一微微网的排列不同于所述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
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微微网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并且向所述调度器提供所接收的所述第二微微网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以产生与第二微微网内的终端在每帧内使用的排列相同的排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微微网内的两个终端中的每一个发送用于所述两个终端之间的传输的所述一组时隙分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微微网的排列函数是与所述第一微微网有关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的函数,而所述第二微微网的排列函数涉及与所述第二微微网有关的初始种子和帧计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微微网的初始种子唯一地标识所述通信终端。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调度器还用于将扩频码分配给所述第一微微网中的所述两个终端之间的传输,并且其中所述收发机还用于将所述扩频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微微网中的所述两个终端中的每一个。
CN2005800073321A 2004-01-08 2005-01-07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0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54,789 2004-01-08
US10/754,789 US7408914B2 (en) 2004-01-08 2004-01-08 Time-hopp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CT/US2005/000401 WO2005071906A2 (en) 2004-01-08 2005-01-07 Time-hopp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830A CN1930830A (zh) 2007-03-14
CN1930830B true CN1930830B (zh) 2010-09-01

Family

ID=3473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73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0830B (zh) 2004-01-08 2005-01-07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08914B2 (zh)
EP (2) EP2230805A1 (zh)
JP (1) JP4414439B2 (zh)
KR (1) KR100861151B1 (zh)
CN (1) CN1930830B (zh)
CA (1) CA2552402A1 (zh)
TW (1) TW200536301A (zh)
WO (1) WO200507190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6844B1 (en) * 2003-01-31 2007-10-23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ree dimensional antenna selec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US7542437B1 (en) 2003-10-02 2009-06-02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erving energ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551892B1 (en) 2004-02-26 2009-06-23 Bbn Technologies Corp Low-power ad hoc network entry
EP1619837A1 (en) * 2004-07-19 2006-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local networks such as an ad-hoc system
US7817643B2 (en) * 2004-09-14 2010-10-19 Maksim Azarov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ying the scheduling of real time protocol (RTP) packets
KR100669248B1 (ko) * 2004-10-19 2007-01-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병렬 처리 구조의 ds-cdma uwb 시스템에서의초기 동기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ds-cdma uwb 시스템에서의 수신기
US8145201B2 (en) * 2004-12-17 2012-03-27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energy communication in an ad hoc network
KR100662258B1 (ko) * 2005-12-08 2006-12-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개인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wpan)에서의 피코넷 간데이터 중계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07054874A2 (en) * 2005-11-09 2007-05-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9124357B2 (en) * 2006-04-20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ultra-wide band communication
WO2008027310A2 (en) * 2006-08-25 2008-03-06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ergy-consciou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8750254B2 (en) * 2006-12-21 2014-06-10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Dynamic frame scheduling based on permutations of sub-channel identifiers
US8149716B2 (en) 2007-08-20 2012-04-03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routing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and 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s
US20090170497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Guowang Miao Probabilisti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US8514821B2 (en) * 2008-12-30 2013-08-20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 controller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TDMA networks using randomly allocated service periods
EP2401884B1 (en) * 2009-02-24 2017-07-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Time-hopping for near-fa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8411554B2 (en) * 2009-05-28 2013-04-02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dimensional data permu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804483B2 (en) * 2009-07-31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of frame including bursts of pulses
US9185599B2 (en) * 2009-09-23 2015-11-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neighbouring cells having multipl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odes
US20110116421A1 (en) * 2009-09-25 2011-05-19 Dongning Guo Rapid on-off-division duplex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9832769B2 (en) 2009-09-25 2017-11-28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Virtual full duplex network communications
NL2003736C2 (en) * 2009-10-30 2011-05-03 Ambient Systems B V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igh density wireless networks, terminal, cluster master device, central node, and system therefor.
KR101671257B1 (ko) * 2010-09-12 2016-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맵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85558B2 (en) 2011-09-28 2014-11-11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sensor networks
US9077444B2 (en) 2013-09-12 2015-07-0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te entry in asynchronous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s using random permutation sequences
US10194466B2 (en) * 2013-10-21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channel access across multip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EP3195564B1 (en) 2014-09-16 2019-03-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nsor system of master and slave sensors, and method therein
DE102015208948A1 (de) * 2015-05-13 2016-11-17 Sivantos Pte. Lt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digitaler Datenpakete von einem Sender zu einem in einem Mobilgerät angeordneten Empfäng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928B1 (en) * 1997-09-17 2003-07-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piconets in an uncoordinated wireless multi-use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1475B1 (en) 1992-03-27 1995-06-27 Motorola Inc Slot hopped fd/td/cmda
US5896375A (en) 1996-07-23 1999-04-20 Ericsson Inc. Short-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5921475A (en) * 1997-08-07 1999-07-13 Ford Motor Company Automotive fuel injector
US6393007B1 (en) * 1997-10-16 2002-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and a system for voice and data radio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improved interference diversity
US6944148B1 (en) * 1999-09-10 2005-09-13 Pulse-Lin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ariable-sized data slots with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rame
US6920171B2 (en) * 2000-12-14 2005-07-19 Motorola, Inc. Multiple access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with interference anticipation
US6754250B2 (en) 2000-12-15 2004-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ing in uncoordinated frequency hopping piconets
US7110380B2 (en) 2001-02-07 2006-09-1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3858746B2 (ja) * 2001-05-08 2006-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227852B2 (en) 2001-09-21 2007-06-05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030081603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Johan Rune Pending data announcements
FI113123B (fi) 2002-06-03 2004-02-27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laite hajautettujen verkkojen muodostamiseksi tilapäisissä verkoissa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928B1 (en) * 1997-09-17 2003-07-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piconets in an uncoordinated wireless multi-use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14439B2 (ja) 2010-02-10
EP1702442A2 (en) 2006-09-20
JP2007518364A (ja) 2007-07-05
WO2005071906A3 (en) 2005-10-20
EP2230805A1 (en) 2010-09-22
CA2552402A1 (en) 2005-08-04
US7408914B2 (en) 2008-08-05
CN1930830A (zh) 2007-03-14
KR100861151B1 (ko) 2008-09-30
US20050152329A1 (en) 2005-07-14
WO2005071906A2 (en) 2005-08-04
TW200536301A (en) 2005-11-01
KR20060102347A (ko) 200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083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跳时系统和技术
CN1914860B (zh) 在无线网中调度通信
CN100531076C (zh) 通过无线电传输提供多个站间的同时通信的方法和接入点
KR100840744B1 (ko) 분산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적응적 비컨 구간을 이용한 무선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938965B (zh) Ad-hoc无线网络中的功率控制
CN101777941B (zh)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无线系统
CN102257862B (zh) 使用同步帧以用于基于微微网的网状网络
CN19940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内公共重用
CN101895979B (zh) 多跳无线通信网络
CN1957572A (zh) 异步微微网间路由选择
CN105191482A (zh) 用于对等和ap话务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KR10095265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방법 및 데이터 구조
CN108243423A (zh) 用于动态小区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91381A (zh) 用于使用高效率wifi来进行协调消息收发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93583A (zh) 高效无线(hew)接入点(ap)协调协议
WO2004095165A3 (en) Carrier management for a network
CN101455106A (zh) 用于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中检测时隙干扰并且从时隙干扰中恢复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JP2016509803A (ja) Ueケイパビリティに基づいて仮想キャリアの外の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モバイル通信基地局及び方法
CN103874205A (zh) 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902860B (zh) 网络拓扑形成
CN1993901B (zh) 一种对无线传输进行门控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无线终端
CN101803419B (zh) 借用或共享邻小区频谱及通道资源的上行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105208A (zh) 一种同频全双工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9257824A (zh) 基于td-lte自组织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02026382A (zh) 一种空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88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10107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88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