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8782A -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8782A
CN1928782A CN 200510098480 CN200510098480A CN1928782A CN 1928782 A CN1928782 A CN 1928782A CN 200510098480 CN200510098480 CN 200510098480 CN 200510098480 A CN200510098480 A CN 200510098480A CN 1928782 A CN1928782 A CN 1928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portion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opening
control part
ke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84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1234C (zh
Inventor
林山峰
邱慧雯
陈彦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B2005100984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1234C/zh
Publication of CN192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8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12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123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机壳、操控件、支撑板、触控电路板,以及至少一个开关元件。操控件包括触控部、第一固定部以及按键部,且触控部与按键部形成平整表面。操控件则设置于机壳的第一开口中,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机壳之下。此外,支撑板设置于按键部下方,用以支撑按键部。触控部下方覆盖触控电路板以提供触控功能,而按键部下方则设置有开关元件使得当按键下压时能触动开关元件。

Description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信息爆炸的社会,笔记本计算机的使用已日渐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使用者都为其易携带性与方便性深深着迷;笔记本计算机的出现,也为近几年信息产业的飞快进步立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由于笔记本计算机整合了显示屏幕、主机与输入装置于一体,因此笔记本计算机本身在设计上便多了许多不同于台式计算机的考虑。就控制屏幕上光标位置的功能来说,笔记本计算机为了携带上的方便,舍弃了传统鼠标的设计,而改用了整合于机壳上的触控板(Touch Pad)技术以及按键,来达到鼠标的功能,此技术亦已经是现今笔记本计算机用以取代鼠标所使用的最通用的技术。
图1为一种公知的触控板与按键模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公知技术是于笔记本计算机机壳100上制造触控板120,其后侧连接有触控电路板作为控制屏幕光标的输入装置。另外,按键部130位于触控板下方,当其被使用者下压时能够触动位于其下的开关元件,以作为输入指令之用。换句话说,触控板120与按键部130为分开的不同零件,其材料例如是塑料或是合金等,因此不论其组装的精密度高低,皆可以清楚的看见触控板120与按键部130之间有缝隙140的存在。姑且不论各家厂商所设计的触控板及按键的形状为何,如此的设计是现今市面上最常见到的触控板与按键模块设计方式。然而,此种设计方式存在有以下缺点:
1.在现今日渐要求产品外观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趋势下,公知的触控板及按键部的外观设计较为繁复,无法达到较为简洁的感觉。
2.触控板与按键分属不同的零件,意味着触控板与按键必须各自开模制造并且各自组装,在笔记本计算机利润日渐下滑的今天,其所付出的制造成本实在不符合经济效益。
3.由于触控板与按键之间存在有缝隙的关系,因此成为异物进入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的途径之一。在长久使用下,会造成笔记本计算机内异物积存过多的状况,并可能导致笔记本计算机内部功能因异物积存而失效;另外,若使用者意外打翻液体如饮料等,缝隙的存在亦可使液体轻易流入笔记本计算机内部,而造成其内部电子元件的重大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防止异物进入,并具有简洁大方的外观。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触控电路板、至少一个开关元件以及操控件。其中,机壳包括位于该机壳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具有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第一开口。操控件包括触控部、第一固定部以及按键部。触控部位于第一开口的第一部分,且触控部覆盖触控电路板。第一固定部邻接于触控部的至少一条第一侧边,以将触控部固定于第二表面。按键部位于第一开口的第二部分,按键部邻接触控部的第二侧边,且按键部与开关元件相面对,按压按键部可使按键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第一距离,致使按键部触动该开关元件。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覆盖第一开口。此外,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开口的装饰框,且装饰框具有第二开口,以安装操控件,此外,操控件由第二开口中曝露出来。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热熔柱(Boss),而第一固定部具有多个对应于各该热熔柱的穿孔,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操控件固定于机壳。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位于该按键部的凹陷区,且该凹陷区邻近于第二侧边。此外,凹陷区使按键部具有第一弹性臂。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中按键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弹性臂,位于按键部的至少一条第三侧边,且第二弹性臂连接于第二表面。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中按键部与开关元件相距有第一距离,而按键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开关元件的凸肋。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支撑于按键部的背面,且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第二表面。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中触控部与按键部露出于第一开口的部分形成平整的表面。
本发明因采用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因此,能够提供产品简洁大方的外观。此外,由于此电子装置于触控部与按键部并不具有缝隙,因而能够防止异物入侵至产品内部。再者,由于本发明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具有可以一体成型的触控部与按键部,因此可以减少开模数量,进而降低其生产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公知的触控板与按键模块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的前侧视图。
图2B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的后侧视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操控件的前侧视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将操控件组装于机壳的后侧视图。
图5为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6为图4的元件组合与支撑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元件组合与具有开关元件的电路板组装示意图。
图8为凸肋与开关元件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较佳实施例组装完成的具有无缝按键电子装置的前侧视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组装完成的具有无缝按键电子装置的前侧视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00、200:机壳
120:触控部
130:按键部
140:缝隙
200a:第一表面
200b:第二表面
202:热熔柱
204:第一凸出部
206:第二凸出部
208:第一开口
208a:第一部分
208b:第二部分
300:装饰框
308:第二开口
308a:第一部分
308b:第二部分
400:操控件
410:触控部
412a:第一侧边
412b:第二侧边
420:按键部
420a:第三侧边
422:凹陷区
424:第一弹性臂
426:第二弹性臂
428:凸肋
430:第一固定部
432:穿孔
420b:左按键部
420c:右按键部
500:触控电路板
600:支撑板
700:电路板
702b、702c:开关元件
A:区域
d:第一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的前侧视图,图2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的后侧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机壳200前侧具有第一表面200a,而后侧则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200a的第二表面200b,以及分布在第二表面200b上的多个热熔柱202、多个第一凸出部204与第二凸出部206。机壳200中央还具有贯穿第一表面200a与第二表面200b的第一开口208。
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机壳200与装饰框300耦合,装饰框300由从机壳200后侧设置于机壳200的第一开口208上。装饰框300中央具有第二开口308,第二开口308又可再分为第一部分308a以及第二部分308b,而其后侧边缘包括多个与热熔柱202相对应的孔,以使装饰框300能从机壳200的后侧组装。装饰框300的材料例如是塑料、橡胶或合金等。而增加装饰框300的好处在于能提高本发明的外观变化性及色彩变化性。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操控件的前侧视图。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操控件组装于机壳的后侧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B、图3、及图4,操控件400的前侧主要包括触控部410、按键部420以及第一固定部430。触控部410与按键部420为相邻的平整表面,而适于设置于装饰框300的第二开口308之中,以供使用者操作之用。其中,触控部410位于第二开口308的第一部分308a,且如图4中所示,触控部410还覆盖触控电路板500,以提供触控的功能。第一固定部430邻接于触控部410的至少第一侧边412a,其上具有多个穿孔432,其位置相对于机壳200上的热熔柱202,穿孔432适于使热熔柱202嵌入,并可以热熔的方式将操控件400固定于机壳200上。值得一提的是,操控件40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热熔方式,其它方式例如铆接方式亦可使用。
承上所述,按键部420邻接于第二侧边412b,且位于第二开口308的第二部分308b。图5为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请再同时参照图3、图4及图5,按键部420包括邻近于触控部410的凹陷区422及第一弹性臂424,还可以包括位于按键部420的第三侧边420a的第二弹性臂426,按键部420的后侧还包括多个凸肋428。
凹陷区422可据以分隔触控部410与按键部420,且第一弹性臂424与第二弹性臂426可用做当按键部420被使用者施以外力下压时的弹性支撑臂,当外力除去时,按键部420可通过第一弹性臂424与第二弹性臂426回复至原位。其中,第二弹性臂426连接于机壳200的第二表面200b,其连接方式例如是通过第二弹性臂426上的穿孔嵌入机壳200的热熔柱202中,而以热熔方式固定其位置。
图6为图4加装支撑板的组装示意图。请参照图3及图6,在此实施例中按键部420的按键功能分为左按键部420b及右按键部420c,当使用者下压左按键部420b或右按键部420c其中之一时,为避免按键部420b及右按键部420c因一体成型而造成连动,可以加装支撑板600于按键部420的背面。支撑板600的至少一部分需位于按键部420的背面用以支撑按键部420,而支撑板600的其它部分则需固定于机壳200的第二表面200b上。图6中,支撑板600例如是具有穿孔,可使第二表面200b上的第二凸出部206嵌合于其中并固定之。支撑板600的设计仅用以说明本较佳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当然,若按键部420仅为单按键功能设计,则支撑板600的设计亦可省略。
图7为图6的元件组合与具有开关元件的电路板组装示意图。请参照图3、图4及图7,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按键部420具有双按键功能,因此电路板700上具有两个开关元件702b与702c,其位置相对应于按键部420上的多个凸肋428。图8为凸肋与开关元件相对位置示意图。请参照图2B、图6、图7及图8,开关元件702b及702c分别与凸肋428相距有第一距离d,当左按键部420b或右按键部420c其中之一被下压时,凸肋428将向下移动第一距离d,而触动相应的开关元件702b或702c。此外,电路板700上的组装例如是利用位置相应于第二表面200b上的第一凸出部204的穿孔,使第一凸出部204嵌合于其中并固定之。
图9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具有无缝按键电子装置的前侧视图。请参照图9,其中触控部410与按键部420在装饰框300的第二开口308中形成平整的表面,并同时具有触控及按键的功能。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组装完成的具有无缝按键电子装置的前侧视图。请参照图10,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上是与第一实施例雷同,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并不具有装饰框300,因此,触控部410与按键部420直接设置于机壳200的第一开口208中,以供使用者操作之用。其中,第一开口208又可再分为第一部分208a以及第二部分208b。触控部410位于第一开口208的第一部分208a,而按键部420位于第一开口208的第二部分208b。此设计同样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
综上所述,应用本发明可使触控部与按键部形成平整表面,因此能够使产品外观看起来简洁大方,并同时具有触控及按键功能。另外,本发明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所以能够防止异物入侵至产品内部。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部与按键部可以一体成型,故可减少开模数量而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机壳,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位于该机壳相对的两侧,第一开口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
触控电路板;
至少一个开关元件;以及
操控件,该操控件还包括:
触控部,位于该第一开口的第一部分,且该触控部覆盖该触控电路板;
第一固定部,邻接于该触控部的至少一条第一侧边,以将该触控部固定于该第二表面;
按键部,位于该第一开口的第二部分,该按键部邻接该触控部的第二侧边,且该按键部与该开关元件相面对,按压该按键部且使该按键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第一距离,该按键部触动该开关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凹陷区位于该按键部,且该凹陷区邻近于该第二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凹陷区形成该按键部的第一弹性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覆盖该第一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按键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肋,且该凸肋对应于该开关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按键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弹性臂,且该第二弹性臂连接于该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装饰框,该装饰框设置于该第一开口,且该装饰框具有第二开口,以安装该操控件,且该操控件由该第二开口中曝露出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热熔柱(Boss),而该第一固定部具有多个对应于各该热熔柱的穿孔,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该操控件固定于该机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按键部与该开关元件相距该第一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支撑于该按键部的背面,且该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该第二表面。
CNB2005100984800A 2005-09-08 2005-09-08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10040123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84800A CN100401234C (zh) 2005-09-08 2005-09-08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84800A CN100401234C (zh) 2005-09-08 2005-09-08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8782A true CN1928782A (zh) 2007-03-14
CN100401234C CN100401234C (zh) 2008-07-09

Family

ID=37858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84800A Active CN100401234C (zh) 2005-09-08 2005-09-08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1234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41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CN102044355B (zh) * 2009-10-21 2013-07-3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52268A (zh) * 2014-09-04 2014-12-31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防止翘起的触摸板和笔记本电脑
CN108664167A (zh) * 2018-05-10 2018-10-16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8660B1 (en) * 1997-12-31 2002-05-14 Gateway, Inc. Input pad integrated with a touch pad
CN2415393Y (zh) * 2000-03-14 2001-01-17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x轴相容性结构的一体成型触控式指向装置
CN2544399Y (zh) * 2002-05-10 2003-04-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按键结构
CN2544397Y (zh) * 2002-05-10 2003-04-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的按键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355B (zh) * 2009-10-21 2013-07-3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00041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US8835787B2 (en) 2011-09-08 2014-09-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Push switch
US9536687B2 (en) 2011-09-08 2017-01-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sh switch
CN104252268A (zh) * 2014-09-04 2014-12-31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防止翘起的触摸板和笔记本电脑
CN108664167A (zh) * 2018-05-10 2018-10-16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1234C (zh) 2008-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65465A1 (en) Two module splash resistant keyboard
US7705259B2 (en) Thin key sheet and thin key unit incorporating the thin key sheet
CN2821645Y (zh) 笔记本电脑键盘固定装置组合
US10275040B2 (en) Low-travel illuminated key mechanism
US8513549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20070296702A1 (en) Touch sensitive keypad with tactile feedback
US9418800B2 (en) Slim keypad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576145A (zh) 发光键盘装置
US9412536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CN110718406B (zh) 电子装置及其键盘
CN1967754A (zh) 按键板
CN103189812A (zh) 带有暴露区域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293439C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接触垫装置
US9142369B2 (en) Stack assembly for implementing keypads 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928782A (zh) 具有无缝按键的电子装置
JP6107556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2007004664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buttons without forming gaps therein
US2012018696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US20140146445A1 (en) Portable input device
US20110141018A1 (en) Computer mouse
US8194401B2 (en) Keyboard module
CN2809723Y (zh) 一体成型的触控板模块
CN1856764A (zh) 允许在键盘的轮廓内使用计算机定点装置的设备
US8975547B2 (en) Keyswitch and keyboard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90178907A1 (en) Keypad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