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5692A -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5692A
CN1925692A CNA2006101596756A CN200610159675A CN1925692A CN 1925692 A CN1925692 A CN 1925692A CN A2006101596756 A CNA2006101596756 A CN A2006101596756A CN 200610159675 A CN200610159675 A CN 200610159675A CN 1925692 A CN1925692 A CN 1925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called
msce
bsc
call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96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6893C (zh
Inventor
刘清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596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6893C/zh
Publication of CN192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6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70030 priority patent/WO2008037185A1/zh
Priority to US12/054,653 priority patent/US794526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8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89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1Transcoding devices; Rate adapt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若主被叫侧移动交换中心仿真(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基站控制器(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B.所述主被叫侧BSC根据所述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所述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系统。应用本发明能够避免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减少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MGW的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语音承载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A接口是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基站控制器(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与移动交换中心(MSC Mobile SwitchingCenter)之间通过A接口中的A1/A2接口进行交互,其中,A1接口是BSC与MSC之间的信令接口,用于传输BSC与MSC之间的信令信息;A2接口是BSC与MSC之间的业务接口,用于传输BSC与MSC之间的话音信息。
IP化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在互操作规范(IOS InteroperabilitySpecification)5.0中定义了A接口的IP化。
图1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A接口IP化的参考模型示意图。参见图1,IOS5.0按照对核心网采取承载和控制相分离的原则,将MSC分离为移动交换中心仿真(MSCe MSC Emulation)和媒体网关(MGW Medium Gateway),并将IP化之后的A接口称为A1p/A2p接口;
其中,MSCe完成控制面的功能,A1p接口是BSC与MSCe之间的接口;
MGW完成业务面的功能,A2p接口是BSC与MGW之间的接口。
图2为图1所示系统中主被叫移动台(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参见图2,图中虚线所示为业务信息,实线所示为控制信息,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主叫MS与被叫MS使用IOS协议规定的流程建立呼叫连接。
步骤202:MGW向主叫MS放回铃音(Call Progress Indication)。
步骤203:被叫MS振铃。
步骤204:被叫MS应答呼叫,向MSCe发送应答消息。
步骤205:MSCe根据被叫的应答,通知MGW接通主被叫MS之间的话路,主叫与被叫进行通话;
本步骤中,由于A接口IP化之后,声码器(TC Transcoder)从BSC移到MGW,BSC将所接收到的用户语音数据以实时传输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封装之后,通过A2p接口发送给MGW;如图1所示,当主叫MS与被叫MS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时,MGW中的TC无需对主叫MS与被叫MS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速率匹配、码型转换等编解码转换处理,即语音数据在MGW只是进行透明传输,本文中简称透传。
由上述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可见,当主叫移动台与被叫移动台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时,语音数据无需在MGW中作任何处理,但是,仍然通过MGW进行透传,增加了语音时延,浪费了MGW的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以减少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MGW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系统,以减少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MGW的处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若主被叫侧移动交换中心仿真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基站控制器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B、所述主被叫侧BSC根据所述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所述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在所述步骤A之前可以包括:主叫侧MSCe记录主叫移动台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被叫侧MSCe获取、记录被叫侧媒体网关MGW或者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被叫侧MSCe记录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主叫侧MSCe获取、记录主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主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为:主叫侧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叫MS与被叫侧MGW、或者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为:被叫侧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进一步地,当所述主被叫侧MSCe是同一MSCe时,在所述步骤A之前可以包括:所述MSCe记录主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可以为:所述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进一步地,若所述主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在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之前,可以包括:主叫侧MSCe向所述被叫侧MSCe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因特网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信息的消息;
若所述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可以根据所述消息向主叫侧MSCe返回携带有被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响应消息;否则,可以向主叫侧MSCe返回携带有被叫侧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可以为:主叫侧MSCe向主叫侧BSC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消息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被叫侧MSCe向被叫侧BSC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
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所述主被叫侧BSC,分别向所述主被叫侧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其中,所述MSCe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可以为:所述MSCe向主叫侧BSC发送携带有所述被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并向被叫侧BSC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
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所述主被叫侧BSC分别向所述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其中,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可以为:
所述主被叫侧MSCe同时通知所述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或者,主叫侧MSCe先通知所述主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然后,所述被叫侧MSCe通知所述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或者,被叫侧MSCe先通知所述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然后,所述主叫侧MSCe通知所述主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其中,当所述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时,所述主叫侧BSC与被叫侧BSC之间可以存在IP连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主叫MS或者被叫MS进行BSC之间的硬切换时,该方法可以包括:
所述MSCe向所述硬切换的目标BS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并在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承载格式单元中携带对方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所述硬切换的目标BSC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将所述对方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作为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并将目标BSC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所述MSCe;
所述MSCe向所述对方侧BSC发送携带有目标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将对方MS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端口号修改为目标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叫侧BSC、主叫侧MSCe、被叫侧BSC和被叫侧MSCe;
其中,所述主被叫侧MSCe,用于判断所述主被叫是否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所述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当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所述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时,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用于通知所述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所述主被叫侧BSC,用于根据所述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所述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被叫侧MSCe可以用于向所述主被叫侧BSC发送承载修改请求;
所述主被叫侧BSC可以用于向所述主被叫侧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进一步地,该系统可以包括媒体网关MGW;
所述MGW,用于完成放音、收号功能,并用于被叫MS应答主叫MS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播放;
所述BSC,进一步用于被叫MS应答主叫MS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承载。
其中,当所述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时,所述主叫侧BSC与被叫侧BSC之间可以存在IP连接。
其中,当所述主叫侧MSCe和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所述主叫侧MSCe,可以进一步用于与所述被叫侧MSCe交互主被叫侧BSC信息;所述被叫侧MSCe,可以进一步用于与所述主叫侧MSCe交互主被叫侧BSC信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在被叫应答主叫的呼叫之后,由主被叫侧MSCe分别判断主被叫是否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如果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并且主被叫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主被叫侧BSC根据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如此,避免了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减少了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了MGW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A接口IP化的参考模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系统中主被叫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语音数据承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主被叫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主被叫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主叫MS进行BSC之间硬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当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时,将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直接承载于主被叫侧BSC之间。
由于BSC并没有放音、收号等资源,例如,放回铃音、播放提示音等;因此,本发明中放音、收号的功能仍然由MGW完成。在被叫应答之前,语音数据承载于BSC与MGW之间,当被叫应答之后,若MSCe判断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通知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由BSC重新建立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将承载于BSC与MGW之间的语音数据修改为承载于BSC与BSC之间,如此,避免了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语音数据承载系统。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语音数据承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系统由主叫MS 301、被叫MS 302、主被叫侧基站收发信机(BTS)303、BSC 304、MSCe 305和MGW306组成。
其中,MSCe 305,用于判断主被叫是否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当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时,用于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例如,可以向主被叫侧BSC 304发送承载修改消息,将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修改为承载于BSC 304之间;
BSC 304,用于根据MSCe 305的通知,例如,根据MSCe 305所发送的承载修改消息,建立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并向MSCe 305返回承载修改响应;并用于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承载、以及被叫MS应答主叫MS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承载;
MGW 306,用于完成放音、收号功能,并用于被叫MS 302应答主叫MS 301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播放。
图3所示系统中,主被叫侧BSC可以是同一BSC,也可以不是同一BSC;当主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时,只要主被叫侧BSC之间存在IP连接即可实施本发明;
而且,主被叫侧MSCe可以是同一MSCe,也可以不是同一MSCe;当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由主被叫侧MSCe分别判断本侧MGW是否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然后由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本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此外,当主叫MS或者被叫MS进行BSC之间的硬切换时,也可以实施本发明。
基于图3所示系统,下面举三个实施例,对于在主被叫实现语音通话的过程中使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三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中,虚线所示为业务信息,实线所示为控制信息。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主被叫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主叫侧BSC与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主叫侧MSCe与被叫侧MSCe是同一MSCe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4,其中,BSC1和BSC2分别是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BSC1与BSC2之间存在IP连接。图4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主叫MS与被叫MS使用IOS协议规定的流程建立呼叫连接。
在主叫MS发送的始呼消息和被叫MS发送的寻呼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主叫MS和被叫MS所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本步骤中,MSCe记录主叫MS和被叫MS所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402:MSC中的MGW向主叫MS放回铃音(Call ProgressIndication)。
步骤403:被叫MS振铃。
步骤404:被叫MS应答呼叫,向MSC中的MSCe发送应答消息。
步骤405:MSCe接收到被叫MS发送的应答消息,并判断主被叫MS是否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且主叫与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如果是,则继续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图2所示步骤205的操作,接通主被叫MS之间的话路,结束本流程。
本步骤中,MSCe根据步骤401中呼叫建立阶段所记录的主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判断主叫MS与被叫MS是否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确定主叫与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而不是三方通话或者电话会议等,当主被叫MS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MS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时,继续执行步骤406,进行承载修改的相关操作。
本步骤中,判断主被叫MS是否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主被叫MS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6:MSCe向BSC1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Update Request),并在该请求消息中携带BSC2的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
本步骤中,MSCe通知BSC1进行承载修改,将主叫侧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修改为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407:BSC1根据MSCe的请求修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之后,向MSCe返回承载修改应答消息(Bearer Update Response)。
步骤408:MSCe向BSC2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Update Request),并在该请求消息中携带BSC1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本步骤中,MSCe通知BSC2进行承载修改,将被叫侧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修改为BSC1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409:BSC2根据MSCe的请求修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之后,向MSCe返回承载修改应答消息(Bearer Update Response)。
至此,BSC1和BSC2重新建立起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步骤410:接通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话路,主叫与被叫进行通话。
至此,结束本流程。
图4所示信令流程中,步骤406、407可以与步骤408、409并行进行,也可以先执行步骤408、409,再执行步骤406、407。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在执行如图4步骤406至步骤409所述的承载修改之后,在主被叫侧BSC之间建立起主被叫之间的新的语音数据承载连接,如此,避免了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减少了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了MGW的处理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主被叫侧MSCe是同一MSCe。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的网络环境之中,下面通过实施例二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主被叫MS实现语音通话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主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其中,BSC1和BSC2分别是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BSC1与BSC2之间存在IP连接;MSCe1/MGW1和MSCe2/MGW2分别是主叫侧MSCe/MGW和被叫侧MSCe/MGW。图5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1至步骤505执行的操作与图4所示步骤401至步骤405类似:主被叫MS使用IOS协议规定的流程建立呼叫连接,在呼叫建立过程中,MSCe1记录主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MSCe2获取、记录被叫侧MGW或者被叫MS所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信息;MSCe2记录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MSCe1获取、记录主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在被叫应答之后,MSCe1根据记录判断是否存在主叫MS与被叫侧MGW、或者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然后按照现有技术的有关方法判断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
若MSCe1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且主叫与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继续执行步骤506;否则,执行图2所示步骤205的操作,接通主被叫MS之间的话路,结束本流程。
步骤506:MSCe1向MSCe2发送携带有BSC1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邀请(INVITE)消息。
本步骤中,MSCe1与MSCe2之间采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进行交互,将本地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发送给对方。
步骤507:MSCe2判断主叫MS与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是否存在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即其所控制的被叫侧MGW是否需要对主被叫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主叫与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
本步骤中,MSCe2根据呼叫建立阶段所记录的主叫MS和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判断是否存在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508:根据步骤507的判断结果,向MSCe1返回所述INVITE消息的应答响应消息(200 OK)。
本步骤中,MSCe2根据其所控制的被叫侧MGW,即MGW2是否需要对主被叫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主叫与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确定向MSCe1返回的应答响应消息的内容:
如果MGW2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或者主被叫之间的呼叫不是点对点呼叫,则向MSCe1返回携带有MGW2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200 OK消息,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将承载于主叫侧BSC与被叫侧MGW之间;
如果MGW2不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向MSCe1返回携带有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应答响应(200 OK)消息,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将承载于主被叫侧BSC之间。
在步骤509至步骤512执行的操作与图4所示步骤406至步骤409类似,MSCe1和MSCe2分别向BSC1和BSC2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UpdateRequest):
其中,MSCe1将步骤508所接收到的200 OK消息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携带在承载修改请求中,发送给BSC1;MSCe2将步骤506所接收到的INVITE消息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携带在承载修改请求中,发送给BSC2;BSC1和BSC2根据MSCe1和MSCe2的请求,重新建立起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之后,分别向MSCe1和MSCe2返回承载修改应答消息(Bearer Update Response)。
步骤513:接通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话路,主叫与被叫进行通话。
至此,结束本流程。
图5所示信令流程中,步骤509、510可以与步骤511、512并行进行,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11、512,再执行步骤509、510。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当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由主被叫侧MSCe分别判断本侧MGW是否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即本侧MGW是否可以在语音承载链路中省略,然后由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本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若主被叫侧MGW不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均进行TC处理,则执行本发明方法之后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将承载于主被叫侧BSC之间;若一侧MGW只需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透传,而另一侧MGW则需要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进行TC处理,则执行本发明方法之后,主被叫之间的语音编解码数据将承载于进行透传一侧的BSC与进行TC处理一侧的MGW之间。如此,避免了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减少了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了MGW的处理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主叫MS和被叫MS一直处于相同的BSC,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将可能导致主叫MS或者被叫MS在不同BSC之间进行硬切换。下面通过实施例三说明如何在主叫MS或者被叫MS进行BSC之间硬切换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主叫MS进行BSC之间硬切换的信令流程图。参见图6,其中,S-BSC和T-BSC分别是主叫MS进行硬切换的源BSC和目标BSC;BSC2是被叫侧BSC,S-BSC与BSC2之间、T-BSC与BSC2之间存在IP连接。假设,本实施例中各设备之间已经采用图4所示方法进行了承载格式修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正承载于S-BSC与BSC2之间;S-BSC判断需要执行BSC之间的硬切换,则按照图6所示流程执行硬切换。图6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S-BSC向MSCe发送需要切换消息(Handoff Required),并在该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T-BSC的相关信息。
步骤602:MSCe根据需要切换消息中的目标小区信息确定T-BSC,向T-BS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ff Request),请求分配空口和地面链路资源,并在所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本步骤中,MSCe按照标准的切换流程,向T-BS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承载格式单元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为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而不是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这样,主叫侧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为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主叫侧的语音数据将发送给BSC2,而不是经MGW透传。
步骤603:T-BSC向MSCe返回切换请求应答消息(Handoff RequestAck),并在该应答消息中携带T-BSC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604:MSCe向S-BSC发送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通知S-BSC执行硬切换。
步骤605:MSCe向BSC2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Update Request),并在该请求消息中携带T-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本步骤中,MSCe通知BSC2进行承载修改,将被叫侧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修改为T-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606:BSC2根据MSCe的请求修改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之后,向MSCe返回承载修改应答消息(Bearer Update Response)。
步骤607:S-BSC接收到MSCe的切换命令消息(Handoff Command)后,向MS发送切换指示消息(Handoff Direction Message),通知MS执行硬切换。
步骤608:MS向S-BSC返回应答消息(MS Ack Order),表示接收到HandoffDirection Message。
步骤609:S-BSC向MSCe发送切换已开始消息(Handoff Commenced),表示正在进行硬切换。
步骤610:MS切换到T-BSC后,T-BSC向MSCe发送切换完成消息(HandoffComplete)。
至此,T-BSC和BSC2重新建立起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步骤611:MSCe与S-BSC之间执行释放流程,释放S-BSC的资源。
步骤612:主叫与被叫继续进行通话。
至此,结束本流程。
图6所示硬切换过程中,S-BSC和T-BSC之间的切换流程使用标准的切换流程,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02,MSCe向T-BS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ff Request)时,承载格式单元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为BSC2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而不是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此外,当MSCe发送切换命令(Handoff Command)通知S-BSC进行切换时,同时向BSC2发送承载修改请求消息(Bearer Update Request),并携带T-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通知BSC2修改通信对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如此,实现了将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承载于主被叫侧BSC之间,避免了通过MGW透传主被叫之间的语音数据,减少了语音数据的传输时延,并节约了MGW的处理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若主被叫侧移动交换中心仿真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基站控制器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B、所述主被叫侧BSC根据所述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所述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主叫侧MSCe记录主叫移动台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被叫侧MSCe获取、记录被叫侧媒体网关MGW或者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被叫侧MSCe记录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并从主叫侧MSCe获取、记录主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主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为:主叫侧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叫MS与被叫侧MGW、或者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为:被叫侧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叫MS与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被叫侧MSCe是同一MSCe时,在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所述MSCe记录主被叫MS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为:所述MSCe比较所记录的语音编解码类型,若存在主被叫MS均支持的语音编解码类型,则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语音编解码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在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之前,进一步包括:主叫侧MSCe向被叫侧MSCe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因特网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信息的消息;
若所述被叫侧MSCe确定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则根据所述消息向主叫侧MSCe返回携带有被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响应消息;否则,向主叫侧MSCe返回携带有被叫侧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信息的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为:主叫侧MSCe向主叫侧BSC发送携带有所述响应消息中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被叫侧MSCe向被叫侧BSC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
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所述主被叫侧BSC分别向所述主被叫侧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Ce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为:所述MSCe向主叫侧BSC发送携带有所述被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并向被叫侧BSC发送携带有主叫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
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所述主被叫侧BSC分别向所述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通知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为:
所述主被叫侧MSCe同时通知所述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或者,主叫侧MSCe先通知所述主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然后,所述被叫侧MSCe通知所述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或者,被叫侧MSCe先通知所述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然后,所述主叫侧MSCe通知所述主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时,所述主叫侧BSC与被叫侧BSC之间存在IP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叫MS或者被叫MS进行BSC之间的硬切换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MSCe向所述硬切换的目标BSC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并在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承载格式单元中携带对方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所述硬切换的目标BSC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将所述对方侧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作为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UDP端口号,并将目标BSC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所述MSCe;
所述MSCe向所述对方侧BSC发送携带有目标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承载修改请求,将对方MS语音承载连接的对端IP地址和端口号修改为目标BSC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10、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叫侧BSC、主叫侧MSCe、被叫侧BSC和被叫侧MSCe;
其中,所述主被叫侧MSCe,用于判断所述主被叫是否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所述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否是点对点呼叫;当主被叫支持相同的编解码类型、且所述主被叫之间的呼叫是点对点呼叫时,所述主被叫侧MSCe分别用于通知所述主被叫侧BSC进行承载格式修改;
所述主被叫侧BSC,用于根据所述主被叫侧MSCe的通知,建立所述主叫与被叫之间的语音承载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被叫侧MSCe进一步用于向所述主被叫侧BSC发送承载修改请求;
所述主被叫侧BSC进一步用于向所述主被叫侧MSC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媒体网关MGW;
所述MGW,用于完成放音、收号功能,并用于被叫MS应答主叫MS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播放;
所述BSC,进一步用于被叫MS应答主叫MS呼叫之前的回铃音或者提示音承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叫侧BSC和被叫侧BSC不是同一BSC时,所述主叫侧BSC与被叫侧BSC之间存在IP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叫侧MSCe和被叫侧MSCe不是同一MSCe时,所述主叫侧MSCe,进一步用于与所述被叫侧MSCe交互主被叫侧BSC信息;所述被叫侧MSCe,进一步用于与所述主叫侧MSCe交互主被叫侧BSC信息。
CNB2006101596756A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89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596756A CN100456893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PCT/CN2007/070030 WO2008037185A1 (fr) 2006-09-30 2007-05-18 Méthode,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transfert de données vocales
US12/054,653 US7945267B2 (en) 2006-09-30 2008-03-25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earing voice 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596756A CN100456893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692A true CN1925692A (zh) 2007-03-07
CN100456893C CN100456893C (zh) 2009-01-28

Family

ID=3781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96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893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45267B2 (zh)
CN (1) CN100456893C (zh)
WO (1) WO200803718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510A (zh) * 2010-12-2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修改方法及设备
CN101232546B (zh) * 2007-12-29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承载的方法、网元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1360286B (zh) * 2007-07-31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帧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635994B (zh) * 2008-07-25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网获取无线网语音编码能力及实现TrFO的方法
CN101316379B (zh) * 2007-06-01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5090B2 (en) * 2008-05-15 2012-04-24 Nix John A Efficient handover of media communications in heterogeneous IP networks
US9655009B2 (en) * 2009-09-18 2017-05-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mto access point handoffs
CN102340753B (zh) * 2010-07-23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呼叫优先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WO2015106823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rvice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8308A (en) * 1994-12-19 1998-06-1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System for TDMA mobile-to-mobile VSELP codec bypass
DE19756191A1 (de) * 1997-12-17 1999-06-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Vermittlungseinrichtung und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Ausführen von Datenkommunikationen zwischen Teilnehmerstationen
KR100659197B1 (ko) * 2000-09-05 2006-12-21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통합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망에서의 보코딩 방법
US20030195006A1 (en) * 2001-10-16 2003-10-16 Choong Philip T. Smart vocoder
CN100426812C (zh) * 2002-08-15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组数据业务流程的仿真系统
US7808920B2 (en) * 2002-10-28 2010-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andem-free vocoder operations between non-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306779C (zh) * 2003-03-18 2007-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的媒体流处理方法
CN100440765C (zh) * 2003-07-10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组网络间呼叫承载通道建立的方法
KR20050007991A (ko) * 2003-07-12 200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음성 전송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초기화방법
KR20050007977A (ko) * 2003-07-12 200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보코더의 모드 및 전송율 제어 방법
CN100397846C (zh) * 2003-08-19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网关控制器支持不同的端点标识的方法
US7149515B2 (en) * 2003-10-17 2006-12-12 Motorola, Inc. Vocoder selection method
US7860046B2 (en) * 2003-12-08 2010-12-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earer format type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14944C (zh) * 2004-10-29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媒体网关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CN1870824A (zh) * 2005-11-28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接续的方法
CN1874544A (zh) * 2005-12-31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870772A (zh) * 2005-10-1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路径优化方法
US20070140293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Anjana Agarwal RFCI mapping to support backward-compatible transcoder-free operation for UMTS
US8050660B2 (en) * 2006-03-07 2011-11-01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essaging service message adaptation
KR100744567B1 (ko) * 2006-09-29 2007-08-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 네트워크 멀티 코덱 환경에서 트랜스코딩 횟수를최소화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204022B2 (en) * 2008-02-20 2012-06-19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providing transcoding during 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 handoff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379B (zh) * 2007-06-01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360286B (zh) * 2007-07-31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帧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232546B (zh) * 2007-12-29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承载的方法、网元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1635994B (zh) * 2008-07-25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网获取无线网语音编码能力及实现TrFO的方法
CN102137510A (zh) * 2010-12-2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修改方法及设备
WO2012089045A1 (zh) * 2010-12-29 2012-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修改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37185A1 (fr) 2008-04-03
US7945267B2 (en) 2011-05-17
US20080166983A1 (en) 2008-07-10
CN100456893C (zh)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5692A (zh)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CN1921478A (zh) 基于网际协议的业务信号传输方法
CN1889777A (zh) 从第二代切换回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更改方法
CN1898973A (zh) 用于促进an间hrpd硬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747600A (zh) 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控制装置及切换控制方法
CN1909735A (zh) 一种防止乒乓切换的方法及具有乒乓切换过滤功能的装置
CN1816213A (zh) 一种端到端加密语音通信的方法
CN1659906A (zh) 在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实时通信的方法
CN1801856A (zh) 一种实现视频彩铃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951132A (zh) 挂起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流传输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60650A (zh) 消息业务实现方法和消息应用服务器
CN1889603A (zh) 一种点击拨号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571322A (zh) 一种双模终端的系统间切换方法
CN1801874A (zh) 实现语音业务向传真业务切换的方法
CN1909737A (zh) 核心网处理终端切换请求的方法与系统
CN1756230A (zh) 降低实时业务时延及时延抖动的方法
CN1941932A (zh) 组发短消息实现方法
CN1852491A (zh) 无线一键通业务共享内容服务器中媒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290357C (zh) 普通电话终端接入数字集群系统的方法
CN1921701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以及通信网络系统
CN1968252A (zh) 媒体无关的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874544A (zh) 一种承载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825848A (zh) 实现媒体网关功能的方法和无线接入控制设备及接入系统
CN1870821A (zh) 移动会话控制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络以及话路承载建立方法
CN1581746A (zh) 一种对创建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请求的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