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0885A -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0885A
CN1910885A CN 02803891 CN02803891A CN1910885A CN 1910885 A CN1910885 A CN 1910885A CN 02803891 CN02803891 CN 02803891 CN 02803891 A CN02803891 A CN 02803891A CN 1910885 A CN1910885 A CN 1910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server
announcement
multimedia message
m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8038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斯科
E·特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910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0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送和接收多媒体MMS消息的多媒体消息传送系统。该MMS消息被发送到MMS服务器并被定址到接收者的MSISDN号。MMS服务器向PAP服务器发送通告,该PAP服务器把该通告作为WAP推送发送给接收者移动设备,告诉该移动设备去取回该消息。如果接收者移动设备正在进行与因特网的会话或者在进行与因特网的专用会话,则在会话期间该通告被发送给接收者移动设备。接收者移动设备然后发起一个HTTPGET请求来通过PLMN的话音或数据信道取回该多媒体消息。如果接收者移动设备不是正在进行与因特网的会话或者在进行与因特网的专用会话,则使用SMS作为载体、通过PLMN的信令信道将该通告作为WAP推送发送给接收者移动设备。接收者移动设备然后发起一个HTTP GET请求来通过PLMN的话音或数据信道取回该多媒体消息。

Description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MMS),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向接收者移动设备发送MMS消息通告,并且如果需要,则通过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和另一个PLMN来向接收者移动设备发送MMS消息通告。
近几年,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和寻呼机)的用户已经使用短消息服务(SMS)互相发送消息。移动无线电网络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采用SMS。通过使用发送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移动业务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号,而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协调消息。这些号基本上就是该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该SMS被集成到移动无线电通信网中,因此,它可以使用移动无线电网络的寻址和路由系统以便向连接到该网络的移动设备发送消息。该SMS构架不能用于多媒体消息,因为它只可能传达大小非常有限(最高160个字符)的ASCII文本消息。这是因为SMS消息是在移动无线电网络的信令信道上发送的。
在过去几年里,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通信激增。电子邮件消息在因特网上使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电子邮件地址被路由。希望使用因特网来发送电子邮件消息的人们被提供给具有个性化的电子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帐户。因特网是为了允许计算机通过通用网络互相通信而创建的。这进而又允许计算机的用户互相共享信息和消息。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因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而成为可能。这个连网协议提供用于在互连的网络上具有多样的硬件结构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用户发送电子邮件的热情一部分来自电子邮件包含通常不受限大小的附件的能力。这些附件可以包括图像文件、视频文件、声音文件以及视频和声音文件的结合。因此,朋友和家庭成员能够在他们的电子邮件消息中附加多媒体文件,从而互相共享图片、声音和视频,而这将增强通信感受。
与个人计算机相比,由于电池限制和消费者对小设备的需求,移动设备在处理能力方面是有限的。虽然向移动设备发送和从移动设备接收电子邮件是可能的,但是其过程是麻烦的和受限的。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电子邮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系统和登录过程的复杂度。另一个问题是不可能将电子邮件消息推送到接收者。而是,接收者必须从连接到因特网的服务器拉取新的消息。还有另一个问题是对电子邮件的内容没有限制。因此,可能包含未知大小和未知格式的附件,它们可能淹没(overwhelm)移动设备或者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
由于技术的进步,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带宽大大增加了。这增加的带宽使得移动设备的用户互相发送更大的消息成为可能。这些更大的消息可以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和声音。此外,移动设备的处理和存储容量也发展到允许多媒体消息在移动设备存储和由移动设备呈现。因此,现在发送多媒体消息给移动设备的用户是可能的和期望的。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发起了MMS标准,其中,第一版(99版)的要求在下列文件中定义:1999版第三代伙伴计划TS 22.140第一阶段,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业务方面(“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Service aspects;Stage 1,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S 22.140 Release1999”)(可从www.3gpp.org/ftp/Specs/获得);1999版第三代伙伴合作计划TS 23.140第二阶段,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功能描述(“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Functional description;Stage2,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S 23.140 Release 1999”)(可从www.3gpp.org/ftp/Specs/获得),两个都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MMS是从普及的SMS消息传送系统发展而来,并且它使用无线应用协议(WAP)。WAP是允许移动设备通过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与因特网服务器通信的协议。由于移动设备上的显示器(通常是150×150像素)比计算机监视显示器(通常至少是640×480像素)小得多,所以有一些实际问题使指定在计算机监视器上显示的网址不能在移动设备上显示。移动设备具有的处理能力也比个人计算机小得多。因此,WAP被发展成为允许移动设备访问指定在移动设备上显示的特殊因特网地址,以及提供移动设备和因特网之间的接口。WAP使能的移动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电网络访问因特网从而购物、获取股票报价、获取交通和天气报告等等。
MMS是用于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的标准。该多媒体消息可以包括格式化的文本、图像、照片、声频和视频剪辑的任何组合。该图像可以是诸如GIF和JPEG等的任何标准格式。MMS也支持诸如MPEG 4的视频格式和诸如MP3和MIDI的音频格式。该WAP MMS规范描述了从MMS代理中继传送到终端处的用户代理的MMS消息的格式,该格式具有强制操纵域(封装文档),该规范还在下列文档中描述了消息序列(消息服务文档):1999版第三代伙伴计划TS 22.140第一阶段,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业务方面(“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Service aspects;Stage 1,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S 22.140 Release1999”)(可从www.3gpp.org/ftp/Specs/获得);1999版第三代伙伴合作计划TS 23.140第二阶段,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功能描述(“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Functional description;Stage2,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S 23.140 Release 1999”)(可从www.3gpp.org/ftp/Specs/获得),两个都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MMS消息的典型格式在图1中说明。该MMS消息包括报头1。报头1提供MMS消息的路由信息以及接收者和发送者的地址。消息主体2包括多媒体消息,该多媒体消息可能包括:可能是JPEG形式的图像3、格式化的或无格式文本4、可能是WAVE文件形式的声频5、可能是MPEG文件形式的视频6,它还可选地包括呈现文件7,它向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者呈现该多媒体内容。
MMS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与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电子邮件相关的前述问题而创建。SMS消息比较短,从而允许它们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的信令信道上传送。MMS消息大得多,从而需要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话音或数据信道上发送它们。MMS可以被看作为在因特网和电信之间的“边界”中定义的一个新的消息传送构架(即该客户被连接到移动电信网,而该服务器连接到因特网)。在使用WAP的移动设备和MMS服务器之间的专用会话期间,MMS消息在移动设备和MMS服务器之间在话音或数据信道上发送。这可以类比为类似于使用调制解调器和拨号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之间的会话。
在SMS中,消息在移动通信网上使用各个移动设备的MSISDN号来发送和接收。同样地,MMS消息可被定址到接收者的MSISDN号。如上所述,MMS消息使用SMTP通过因特网来被路由。这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一旦该消息到达发送者的MMS服务器,该MMS服务器就想将该消息路由到接收者的MMS服务器,但是它却不知道接收者的MMS服务器地址。该MMS消息可能仅仅被定址到该接收者的MSISDN号,该MSISDN号本身不提供接收者MMS服务器的指示。因此,需要某种将接收者的MMS服务器地址和接收者的MSISDN号联系起来的方法。
因此需要一种系统和方法,以便由多媒体消息的发送者通过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来通告多媒体消息的接收者,告诉该接收者移动设备从因特网取回该多媒体消息。因此,当该消息仅仅用MSISDN号来寻址时,这种系统和方法消除了通过因特网来路由MMS消息的问题。
发明概述
前述的以及其他目的在MMS路由方法和系统中实现,该方法和系统用于通过因特网来路由各个消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SMS通告被发送给移动设备,其中,该SMS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取回。响应于接收到SMS通告,该多媒体消息自动地被取回并被存储在移动设备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WAP通告被发送给移动设备,其中,该WAP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取回。响应于接收到WAP通告,该多媒体消息自动地被取回并被存储在移动设备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服务器中,逻辑被配置用来向移动设备发送SMS通告以响应接收到多媒体消息。在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接收SMS通告,其中,该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取回。逻辑被配置用来自动地取回多媒体消息并将它存储在移动设备中以响应接收到SMS通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服务器中,逻辑被配置用来向移动设备发送WAP通告以响应接收到多媒体消息。在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接收WAP通告,其中,该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取回。逻辑被配置用来自动地取回多媒体消息并将它存储在移动设备中以响应接收到WAP通告。
附图简述
通过结合下列附图阅读后面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图1描述了MMS消息的格式;
图2描述了标准MMS业务路由序列;
图3描述了本发明的MMS业务路由序列;和
图4描述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MMS业务路由序列。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各种特征现在将参考图进行描述,其中相似的部分用相似的参考字符标识。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而不是限制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的细节,从而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完整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一个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在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施是显而易见的。在其它的实例中,公知方法、设备、网络类型以及电路的详细描述被省略了,以便不模糊本发明的描述。
该MMS可以描述为寻求填充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和因特网之间的间隙(即,移动设备的用户通过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互相发送消息,而连接到因特网的用户通过连接到因特网的服务器使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电子邮件地址互相通信)的新的消息传送构架。然而,通过因特网路由来自移动设备的、用MSISDN号定址的消息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MMS业务路由序列在图2中说明。移动设备10的用户有一个该用户意欲发送到另一个移动设备24的MMS消息。该移动设备10通过PLMN X12向MMS服务器14发送该MMS消息。该MMS服务器通过因特网、使用SMTP和电子邮件地址来路由消息。由于移动设备10所发送的消息被定址到该接收者的MSISDN号,所以该MMS服务器14必须确定该接收者的MMS服务器的地址,以便将该多媒体消息路由到该接收者的MMS服务器。如果MMS服务器14能够通过该接收者移动设备24的MSISDN号识别其MMS服务器,则该多媒体消息通过因特网使用SMTP和接收者MMS服务器的电子邮件地址被路由到该接收者的MMS服务器18。MMS服务器18然后向推送接入协议(PAP)服务器20发送多媒体消息通告。PAP服务器20是使用WAP论坛标准将消息推送给移动设备24的推送网关。PAP服务器20通过第二公用陆地移动网Y(PLMN Y)22向移动设备22发送通告。接收者移动设备24通过PLMN Y 22从MMS服务器18拉取MMS消息。响应于移动设备24的拉取,MMS服务器18通过PLMN Y22将该多媒体消息路由到接收者移动设备24。该多媒体消息在移动设备24接收,其中,该消息可以为移动设备24的用户呈现、播放或者显示。
这个路由系统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发送者的MMS服务器必须确定到接收者MMS服务器的路由。由于从移动设备10发送的MMS消息仅仅被寻址到接收者的MSISDN号,所以,MMS服务器必须基于接收者的MSISDN号为接收者的MMS服务器确定地址。该MMS服务器可能不能将接收者的MSISDN号和接收者的MMS服务器联系到一起,这使得不可能为该MMS消息路由。如果发送移动设备10和接收者移动设备24共享相同的MMS服务器14,那么就不需要将MMS消息传递到另一个MMS服务器。但是,MMS消息的路由仍然没有解决并且被认为是复杂的。
协调MSISDN号与SMTP和电子邮件地址的问题的一个建议的解决方案是ENUM。缩写ENUM指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协议,它采用完整的国际电话号码并用基于域名系统的结构把它解析为一系列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ENUM是未完成的标准,在域名系统(DNS)环境中,它将MSISDN号转换为URL地址。基于ENUM的服务器必须对所有的MMS服务器来说是可获得的,从而使得MSISDN到电子邮件的转换成为可能。ENUM基于域名系统(DNS)。从MSISDN号到SMTP和电子邮件地址的转换使得通过因特网将多媒体消息路由到MMS服务器是可能的,该MMS服务器对于接收者移动设备来说是可接入的。MSISDN号中的国家码能够用来将消息路由到那个国家的ENUM服务器。每个国家要维护用于将MMS消息路由到那个国家的用户的数据库。但是,由于每个国家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层次,采用ENUM标准可能是高成本的和分布不均衡的。这将导致系统不能将所有MMS消息传递给他们的期望接收者。另一个复杂问题是,如果ENUM标准要被安装在多个位置,则当增加用户、撤销用户、用户已经改变其电子邮件地址、用户已经改变其MSISDN、或者用户已经改变其服务供应商但保持相同的MSISDN号(即号码可移植性)时,连续地更新所有的安装可能是困难的。
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MMS服务器内的内部表。每次用户改变他/她的移动电话服务供应商或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时,该表都需要更新。例如,用户可能期望使用该用户ISP的MMS服务器地址而不是用户的移动电话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一个。这意味着移动电话服务供应商必须更新内部表,从而使得用户的MSISDN号指向属于该ISP的MMS服务器的地址。不仅用户的移动电话服务供应商需要作这个更新,其他MMS服务器也必须更新它们的内部数据库,使得所有的MMS服务器知道到用户ISP的新的路由地址。这将同样造成太多的更新,导致表格变得不同步。如果不是所有的表格同步,则表格中的有些数据将是错误的,使得有些多媒体消息不可能被路由到它们的期望接收者。
本发明使用图2所示的MMS业务路由序列来解决前述问题,而不需要数据库表格和ENUM的复杂转换方案。
本发明的MMS路由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在图3中说明。移动设备26的用户有一条该用户意欲发送给接收者移动设备38的MMS消息。在正在与因特网进行会话或者与因特网的专用会话期间,该MMS消息通过PLMN X 28从移动设备26发送到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中心(MMS-C)29,MMS-C 29包括MMS服务器30。MMS-C 29是为用户处理到达MMS-C 29的MMS消息的MMS服务器和MMS代理中继的结合。该MMS消息被使用PLMNX 28的话音或数据信道传送给MMS-C 29和MMS服务器30。MMS消息最初是在移动设备26产生的WAP消息,它通过HTTP到达MMS-C。一个通告从MMS服务器30发送到推送接入协议(PAP)服务器32。PAP服务器32是使用WAP来推送消息的推送网关。
万一在通告要被发送的时候接收者移动设备38正在与因特网进行会话或进行专用会话,假如该发送者和接收者移动设备都在使用相同的PLMN,PAP服务器就可使用WAP把通告直接发送给接收者移动设备38。如果移动设备没有与因特网进行专用的会话,并且它正在使用同一PLMN作为MMS服务器,则通过把SMS用作MMS消息通告的载体,该MMS消息通告通过该公共PLMN发送,也就是说,通过把MMS消息通告作为SMS消息发送到接收者移动设备,而将该接收者移动设备的MSISDN号用来路由该MMS消息通告。如果接收者移动设备连接到一个公共PLMN之外的PLMN,该SMS消息就通过PSTN(未图示)从PLMN X 28路由到接收者移动设备的PLMN Y 36并被传递到接收者移动设备。由于通过把SMS用作通告的载体,该通告从发送者的MMS-C 29通过PAP服务器发送到接收者移动设备,所以没必要进行地址转换,因为该MMS消息不被发送者的MMS-C 29路由通过因特网。
在任一情况下,该SMS消息都到达接收者移动设备38。该SMS消息包含MMS消息通告,该MMS消息通告是WAP推送。移动设备38可以按照这样一种方式配置,以致从SMS消息中自动提取出WAP推送。响应于WAP推送,接收者移动设备38可以发起与因特网的专用会话,并且使用WAP发送一个HTTP GET请求,从而取回移动设备26通过PLMN的话音或数据信道从发送者的MMS-C发送的MMS消息。该MMS消息在移动设备38接收,在移动设备38中,该MMS消息被存储,它还可以被呈现、播放或显示给移动设备38的用户。因此,从发送者的MMS-C 29取回消息的是接收者移动设备,不需要通过因特网把消息路由到接收者的MMS服务器。
本发明的MMS路由系统和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由图4和下面的讨论来说明,其中,接收者的MMS-C 52也可能从发送者的MMS-C 44取回MMS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者移动设备58在PLMN Y 56和因特网50之间有它自己的MMS-C 52。发送移动设备40通过PLMN X 42把MMS消息发送给发送移动设备的MMS-C 44。MMS-C 44的MMS服务器46向PAP服务器48发送新MMS消息的通告。该PAP服务器48向接收者移动设备58发送新的MMS消息通告。接收者移动设备58从如上参考图3描述的PAP服务器48接收新MMS消息的通告。响应于新MMS消息的通告,接收者移动设备58请求接收者的MMS-C 52从发送者的MMS-C 44取回该MMS消息。新MMS消息的通告包括信息以引导接收者的MMS-C 52通过因特网50到发送者的MMS-C 44,从而从发送者的MMS-C 44取回MMS消息。接收者的MMS-C 52然后将该MMS消息通过PLMN Y 56传递给接收者移动设备58,该消息在这里存储并呈现给接收者移动设备58的用户。
本领域的那些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使用SMS的MMS通告能够通过使用PLMN和PSTN的任意组合的电信网来路由,就像任何常规的SMS消息一样。例如,如果发送和接收者移动设备连接到相同的PLMN,则把SMS用作载体的MMS通告被使用相同的PLMN路由到接收者移动设备。但是,如果发送和接收移动设备连接到不同的PLMN,则把SMS用作载体的MMS通告将通过连接到发送者MMS-C的PLMN路由到PSTN再到该接收者移动设备的PLMN。因此,上述寻址缺陷和问题也被本发明的实施例解决了。
本领域的那些技术人员还会理解到,MMS消息不必源自移动设备。例如,设想MMS-C可能希望直接从其相关的MMS服务器向使用其服务的移动设备发送消息。这些MMS消息可能为移动设备的用户提供折扣、特价等。也设想MMS消息可以由因特网的用户发送给移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将编辑MMS消息并通过用户的ISP把该消息发送给移动设备的MMS-C。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寻址问题和把MMS消息从移动无线电网络通过因特网路由到相同的或另外一个移动无线电网络的问题。寻址问题由使用不同寻址协议的移动无线电网络和因特网造成。这些不同的寻址协议意味着按移动无线电网络协议寻址的MMS消息必须转换到因特网的地址协议,然后再转换回移动无线电网络协议,从而能够在因特网和移动无线电网络之间交换MMS消息。通过向MMS-C发送MMS消息以及从发送者的MMS-C向接收者移动设备发送MMS消息通告来告诉接收者移动设备从发送者或接收者的MMS-C取回该MMS消息,本发明解决了这个寻址问题。
本发明的MMS业务路由序列并不需要一个把MSISDN地址翻译为电子邮件地址的内部表格,因为本发明使用基于MSISDN的路由,而MSISDN的路由在7号信令系统网络(SS7)中已经解决了。本发明也能不太昂贵地实现和引入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SMS消息传送业务已经到位了。因为不依赖于诸如在MMS服务器上使用的ENUM等新的和未证实的标准。这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性能,因为不需要查找外部或内部表格以及不依赖于未证实的标准。
本说明书集中在移动网络中的客户和因特网中的服务器之间发生的特殊通信。但是,在优选实施例中这些通信已经机械化,这对于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机械化的功能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固定布线电路或者执行适当的程序指令集的处理器,所述程序指令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带、磁盘或软盘等)或光存储介质(例如致密盘(CD)ROM等)。本发明可以以这些形式的一个或其组合来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其上存储有适当的程序指令集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正如在这里所用的,术语“逻辑”用来指任何的和所有的这样的实施例的形式或者这样的形式的实施例的一部分。
本发明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了。然而,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特别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也是可能的,这对于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完成。无论怎样,优选实施例仅仅用来示例而不应该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由前面的说明书给出,并且落入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型和等价物都打算包含在其中。

Claims (40)

1.一种把多媒体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的方法,包括:
把所述多媒体消息发送到服务器;
从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通告,其特征在于,该通告包括所述服务器的地址并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所述移动设备从该服务器上取回;
响应于接收到通告,自动从该服务器取回所述多媒体消息;和
把所述多媒体消息存储在所述移动设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从另一个移动设备向该服务器发送所述多媒体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和另一个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在相同的或不同的PLMN中,用MSISDN寻址。
6.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SMS作为载体来发送所述通告并将其定址到移动设备的MSISDN号。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是MMS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MMS服务器向PAP服务器发送通告;和
从所述PAP服务器向移动设备发送该通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包括WAP推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移动设备发送HTTP GET请求,从而自动取回所述多媒体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从另一个移动设备向所述MMS服务器发送所述多媒体消息。
11.一种把多媒体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的方法,包括:
最初向发送者的服务器发送多媒体消息;
从发送者的服务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通告,其特征在于,该通告包括所述发送者服务器的地址,以及该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从该发送者服务器取回;
响应于接收到通告,从所述移动设备向该移动设备的服务器发送从所述发送者服务器取回该多媒体消息的请求,其特征在于,该请求包括该发送者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移动设备的服务器从发送者服务器取回该多媒体消息;
所述移动设备从该移动设备的服务器取回该多媒体消息;和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存储所述多媒体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还包括:从另一个移动设备向发送者服务器发送该多媒体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和另一个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在相同的或不同的PLMN中,用MSISDN寻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SMS作为载体发送所述通告并将其定址到移动设备的MSISDN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者服务器和所述移动设备的服务器是MMS服务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发送者的MMS服务器向PAP服务器发送通告;和
从所述PAP服务器向移动设备发送该通告,其特征在于,该通告包括WAP推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WAP推送,从所述移动设备发送HTTP GET请求,从而自动取回所述多媒体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从另一个移动设备向所述发送者的MMS服务器发送所述多媒体消息。
21.一种把多媒体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在服务器中,逻辑被配置用来:
接收多媒体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多媒体消息,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通告,其特征在于,该通告包括所述服务器的地址,并且它还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从该服务器上取回;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
响应于所述通告,自动从所述服务器取回该多媒体消息;和
在该移动设备中存储该多媒体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系统,还包括:在另一个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从所述另一个移动设备向该服务器发送所述多媒体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和另一个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在相同的或不同的PLMN中,用MSISDN寻址。
26.根据权利要求2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SMS作为载体来发送所述通告并将其定址到移动设备的MSISDN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是MMS服务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系统,还包括一PAP服务器,其中逻辑被配置用来:
从所述MMS服务器接收通告;和
从所述PAP服务器发送该通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包括WAP推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响应于所述WAP推送,向所述MMS服务器发送HTTP GET请求。
30.根据权利要求26的系统,还包括,在另一个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从所述另一个移动电话向所述MMS服务器发送该多媒体消息。
31.一种把多媒体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在发送者的服务器中,逻辑被配置用来:
最初地接收多媒体消息;和
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该多媒体消息的通告,其特征在于,该通告包括所述发送者服务器的地址,并且该通告指示多媒体消息可以获得以便由该移动设备取回;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响应于接收到通告,向该移动设备的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其特征在于,该请求包括该发送者服务器的地址;
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服务器中,逻辑被配置用来从发送者的服务器取回多媒体消息;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
从所述移动设备的服务器取回该多媒体消息;和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存储所述多媒体消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33.根据权利要求31的系统,还包括:
另一个移动设备中具有配置用来从所述另一个移动设备向发送者服务器发送所述多媒体消息的逻辑。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和另一个移动设备是移动电话。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在相同的或不同的PLMN中,用MSISDN寻址。
36.根据权利要求3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告使用SMS作为载体被从所述发送者服务器发送到所述移动设备,并且所述通告还被定址到该移动设备的MSISDN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者的服务器和所述移动设备的服务器是MMS服务器。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还包括:
一PAP服务器,它具有逻辑被配置用来:
从所述发送者的MMS服务器接收通告;和
从所述PAP服务器向所述移动设备发送该通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是WAP推送。
39.根据权利要求38的系统,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响应于所述WAP推送,向所述移动设备的MMS服务器发送HTTP GET请求。
40.根据权利要求38的系统,还包括:
在所述另一个移动设备中,逻辑被配置用来从所述另一个移动设备向发送者的MMS服务器发送该多媒体消息。
CN 02803891 2001-01-18 2002-01-08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910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6204001P 2001-01-18 2001-01-18
US60/262,040 2001-01-18
US10/024,304 2001-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0885A true CN1910885A (zh) 2007-02-07

Family

ID=3770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803891 Pending CN1910885A (zh) 2001-01-18 2002-01-08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1088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0991A1 (fr) * 2007-11-26 2009-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transmettre un rapport de distribution de message
CN101409886B (zh) * 2007-10-11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彩信事件的方法
CN101355572B (zh) * 2007-07-26 2011-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媒体消息的传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5094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内容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572B (zh) * 2007-07-26 2011-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媒体消息的传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09886B (zh) * 2007-10-11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彩信事件的方法
WO2009070991A1 (fr) * 2007-11-26 2009-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transmettre un rapport de distribution de message
CN101448207B (zh) * 2007-11-26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递送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5094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内容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52499B1 (en)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773550B2 (en) Peer-to-peer mobile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US720068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messages to incompatible terminals
JP2006526358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メッセージ処理
FI111314B (fi) Multimediasanomanvälityspalvelu
KR10123919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서비스를통합하여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무선 통신단말기
US20030158902A1 (en) Multimedia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284784B2 (en) Gateway application to support use of a single internet address domain for routing messages to multiple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centers
JP2006020326A (ja) ボイスメッセージのコンテンツをボイスメールボックスからマルチメディア対応装置へ配信する方法
TW201112806A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and short message service
CN101325746A (zh)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JP2005310156A (ja) 端末機の支援言語によるマルチメディア・メッセージ変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744582A (zh) 一种网络即时通讯系统及提供即时消息订阅的方法
CN1910885A (zh) 多媒体消息传送业务路由系统和方法
EP1756990B1 (en) Gateway application to support use of a single internet address domain for routing messages to multiple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centers
CN100421475C (zh) 支持多媒体短信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
Cisco Internet Messaging
EP1533960A1 (en) Providing to the sender of a message an identifier of the service provider associated with the recipient of the message
TWI336578B (e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for efficiently delivering multimedia messages
KR100749956B1 (ko) 멀티 미디어 메시지를 이용한 게시판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KR20070077809A (ko) 무선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처리 서버
KR20090092262A (ko)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처리방법
WO2001076163A1 (en) Improved electronic messaging service
KR20060133351A (ko) 착신자 정보를 발신 단말기로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090053759A (ko)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게시판 운용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07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07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