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1731A -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1731A
CN1901731A CNA2005101234731A CN200510123473A CN1901731A CN 1901731 A CN1901731 A CN 1901731A CN A2005101234731 A CNA2005101234731 A CN A2005101234731A CN 200510123473 A CN200510123473 A CN 200510123473A CN 1901731 A CN1901731 A CN 1901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lation
terminals
grouped data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34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1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组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其以下述方式提高所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据的吞吐量:对由于分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进行抑制。该分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各个无线信号;确定步骤,根据各个所接收的信号,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以及根据所确定的组合,通过允许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发送预定的分组数据,以及允许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分时地发送分组数据,来对每一个终端的分组数据发送定时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度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该调度方法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快速上行链路。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开发了多种能够实现快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技术。
这些技术之一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涉及使用由多个天线振子构成的阵列天线,其中使用与传播环境相对应的权重系数(权重)乘以通过各个天线振子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由此对信号的方向性进行控制。根据该发明,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能够抑制干涉波,并且更重要地,能够提高通信质量。
于是,在这种类型的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中,采用波束形成技术作为控制信号方向性的方法。波束形成技术是下述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从各个天线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乘以权重,来调整所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对相位,由此改变无线电波的发送/接收强度大的方向。
在利用上述阵列天线的接收装置中,采用以下现有技术文献1中所公开的方法作为高速形成波束的方法。
此外,当前,已经开发了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作为从基站到移动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大容量快速分组数据传输技术。另一方面,还有作为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大容量快速分组数据传输技术的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方法目前正处于由3GPP(第三代伙伴工程)商讨和检查的阶段,因此详细的规范还不清楚(还没有定义)。应该注意,在以下给出的现有技术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支持谱扩散通信系统中的突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分组通信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1是“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2002-84216”。现有技术文献2是“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2001-523901”。
多个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以上给出的现有技术来执行大容量快速分组数据通信。然而,这些现有技术具有以下问题:通过执行大容量快速分组通信,在来自用户的分组数据信号和到用户的分组数据信号之间出现干涉,通信质量由于该干涉而降低,并且在通信中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据的吞吐量最终下降。
另外,在HSUPA方法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认为基站装置需要重传控制功能和对来自用户的接入请求的调度管理功能。于是,认为基站装置中的调度方法对数据的吞吐量具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实现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其以下述的方式提高了所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据的吞吐量:对由于分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进行抑制。
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即,本发明是一种由移动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分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各个无线信号;确定步骤,根据各个接收信号,确定该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以及通过根据所确定的组合,允许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发送预定的分组数据以及允许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分时地发送分组数据,来对每一个终端的分组数据发送定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当接收从多个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时,对于各个终端,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来确定其他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以及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
允许根据该确定的结果被判断为具有干涉抑制关系(即,被判定为难以接收干涉)的各个终端发送预定的分组数据传输。而另一方面,允许具有互相干涉关系的各个终端分时地发送分组数据,以不从这些终端同时发送分组数据。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互相干涉关系的各个终端不同时发送分组数据信号,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快速分组数据之间的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于是,可以通过抑制由于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来减少由于出现错误而导致的相同数据的重传发生次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分组数据的吞吐量。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各个接收信号的各个到达角度,其中该确定步骤包括:根据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确定该多个终端之间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对于各个终端,分别获得来自其他终端的信号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然后,根据该角度差来确定各个终端具有干涉抑制关系还是相互干涉关系。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到达角度作为对到达方向进行估计的结果,来确定各个终端的干涉关系,因此可以精确地判定各个终端之间的干涉关系。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权重系数以对各个接收信号控制方向性,其中该确定步骤包括:根据权重系数来获得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并且根据该角度差来确定该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对每一个接收信号都使用为形成波束而计算的权重系数(权重),并由此获得各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根据信号自适应控制的计算结果,来判定各个终端之间的干涉关系,由此减少了计算处理量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判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该确定步骤包括:将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与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比较,并由此判断是处于干涉抑制关系还是相互干涉关系。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与通信环境相对应地预先改变该预定角度范围的设定,从而可以进行灵活的控制。
应该注意,本发明还可以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的程序。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是存储有这种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是实现这些方法中的任意一种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抑制由于分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的下降,来提高待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据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2表示信号对信号角度差计算方法的示例;
图3表示实施例中的调度结果的示例;
图4表示分配之后的各个移动台中的发送顺序;以及
图5表示实施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应该注意,以下要讨论的实施例的结构是一个示例,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
实施例的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
下面参照图1来说明实施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以下将简称为该装置)的功能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该移动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在该装置中,以下要说明的各个功能单元可以由实现一系列处理的硬件电路来构成,并且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并且该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等,由此对以下要说明的各个功能单元进行控制。此外,假设该装置是在从移动台接收波束和向移动台发送波束的基站上运行的装置,并且主要由接收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功能单元和发送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功能单元构成。注意,本发明针对与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相关的技术,因此省略对与下行链路方向相关的功能单元的说明。
该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阵列天线101、反向扩散单元102、相关性算法单元103、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波束形成单元105、角度差检测单元106、解码处理单元(解码器)107、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调度单元108、下行链路发送单元109等。在这些功能单元当中,对于本发明重要的单元是与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和HSUPA调度单元108相关的功能单元,因此其他功能单元并不限于此处说明的结构。这些其他功能单元可以采用能够利用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结构。下面将说明该系统中设置的各个功能单元。
<阵列天线>
图1表示在设置了由四个天线振子构成的阵列天线101的情况下的结构示例。阵列天线101接收从移动台发送的分组信号等。此外,阵列天线101从移动台接收用于启动HSUPA通信的HSUPA接入请求。各个天线振子接收的信号分别输入到该装置中。此外,图1表示下述的模式:接收从移动台A、B、C、D和E发送的信号。注意,该装置并不限制天线振子的数量。
<反向扩散单元>
反向扩散单元102通过使用分别在从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接收的反向扩散定时分配的扩散码,对从各个天线振子接收的信号进行逆扩散(反向扩散)。反向扩散信号被传送至波束形成单元105。
<相关性算法电路>
相关性算法电路103对来自各个天线振子的信号执行相关性处理。经过了相关性处理的信号被传送至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
<路径定时检测单元>
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根据来自各个天线振子的经过相关性处理的信号,来检测多路径定时。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获得对于各个所检测路径的反向扩散定时、到达方向等。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将所获得的多条信息中的反向扩散定时传送给反向扩散单元102,并将到达方向估计角度信息(以下称为DOA信息)传送给波束形成单元105和角度差检测单元106。
<波束形成单元>
波束形成单元105通过使用NLMS(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来获得从反向扩散单元102接收的各个信号的权重系数(也简称为权重)。此时,波束形成单元105可以使用从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接收的DOA信息等作为初始权重。此外,波束形成单元105通过使用先前获取的权重执行与反向扩散信号有关的相位控制等。对经如此自适应控制并产生的信号进行合成,并将其传送给解码处理单元107。
因此,通过图1中的111、112、113、114、115表示波束形成单元105产生的波束形成信号的概念。对来自移动台A、B、C、D和E的信号分别为如111、112、113、114、115所示形成的各个波束。应该注意,波束形成单元105所采用的波束形成算法并不限于NLMS算法。
<解码处理单元(解码器)>
当接收到由波束形成单元105进行了自适应控制和合成的信号时,解码处理单元107将这些信号解码为接收数据。
<角度差检测单元>
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对来自各个移动台的到达信号计算这些信号之间的角度差。在计算该角度差时,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可以使用从波束形成单元105接收的权重(例如NLMS权重)来计算该角度差,也可以采用从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到达角度来计算该角度差。使用到达角度的方法使得能够以获得各个到达角度之间的差异的方式来进行该计算。
另一方面,使用权重的方法为:权重是复数信息,因此通过反正切运算将通过实现各个权重的复数乘法而获得的结果转换为角度,由此获得各个权重的角度差。此处,参照图2对通过NLMS权重获得信号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的示例进行说明。图2表示计算信号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的示例。通常将NLMS权重作为由X-Y相平面上的X矢量和Y矢量构成的复数分量进行处理。因此,该分量分别包含幅值信息和相位(角度)信息。因此,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角度差检测单元106从波束形成单元105接收与来自移动台A的信号相关的权重信息(W_1)以及与来自移动台B的信号相关的权重信息(W_2)。
[数学表达式1]
W_1相位: &phi; 1 = tan - 1 ( y 1 x 1 ) ; -π~π[弧度]
W_2相位: &phi; 2 = tan - 1 ( y 2 x 2 ) ; -π~π[弧度]
角度差检测单元106根据权重信息获得W_1与W_2之间的相位差权重信息,例如W_2×W_1*。符号“*”表示复共轭。此处,如果W_2×W_1*=W_e_21=(xe_21,ye_21),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给出W_1与W_2之间的角度差。
[数学表达式2]
Figure A20051012347300114
由此计算出的角度差信息被传送给HSUPA调度单元108。
<HSUPA调度单元>
HSUPA调度单元108对从角度差检测单元106传送来的角度差信息和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比较,由此确定对于各个移动台分别具有易接收干涉关系的移动台(以下称为干涉用户)的组合。类似地,HSUPA调度单元108确定对于各个移动台的干涉抑制移动台(位于NULL方向附近)(以下称为非干涉用户)的组合。即,HSUPA调度单元108判断各个角度差是在预定角度范围之内还是超出预定角度范围,如果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则确定该目标移动台为干涉用户。注意,该预定角度范围可以取存储在该装置中的存储器等中的值。
图1所示的示例中的状态是:来自移动台B和移动台C的信号易于彼此接收干涉(112和113之间的关系),类似地,来自移动台D和移动台E的信号也易于彼此接收干涉(114和115之间的关系)。相反,来自移动台A的信号和来自移动台D、E的信号难以彼此接收干涉(111与114和115之间的关系)。因此,例如对于移动台B,角度差检测单元106确定移动台C为干涉用户,而确定A、D和E为非干涉用户。
在确定干涉用户和非干涉用户的组合时,HSUPA调度单元108根据该结果,对来自各个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度。此外,在该调度中,HSUPA调度单元108可以分配与各个接入时隙使能传输数据相对应的HSUPA扩散码(信道码)。在这种情况下,HSUPA调度单元108可以通过参照传输分组容量来分配信道码,该传输分组容量是移动台通过HSUPA控制信道等通知的。
HSUPA调度单元108进行的调度是:分时地将移动台分配到接入时隙,从而不同时发送来自干涉用户的传输分组。HSUPA调度单元108将分配的结果、所分配的信道码以及对于HSUPA数据传输的许可通知给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另外,HSUPA调度单元108还可以将重传请求信息、所应用的调制方法等通知给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
图3示出了在上述调度中如何对图1所示的移动台A、B、C、D和E的传输分组的发送定时进行控制。在图3中,坐标轴表示时基,并且使用四边形块来表示来自各个移动台的传输分组。注意,图3中的示例是各个移动台请求发送由两个块表示的传输分组的情况的实例。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如先前所述,HSUPA调度单元108将移动台B、C和移动台D、E分别判定为干涉用户,将移动台B、C、D、E判定为移动台A的非干涉用户,将移动台A、D、E判定为移动台B、C的非干涉用户,以及将移动台A、B、C判定为移动台D、E的非干涉用户。在这种情况下,HSUPA调度单元108将接入时隙分配给移动台A、B和D,并且将移动台A、C和E分配到后续的接入时隙。即,分时地执行调度,使得作为干涉用户的移动台B、C和移动台D、E不同时进行发送。此外,HSUPA调度单元108可以根据各个移动台的传输分组容量来分配各个传输分组的信道码。
此外,在反向扩散单元102中,确定通过HSUPA调度单元108的分配处理分配的移动台,因此可以限制下述的移动台,在这些移动台中,在每个接入时隙都应该对HSUPA分组数据信号进行反向扩散、解调和解码处理。通过该操作,可以在其HSUPA信号处理中同时忽略来自未发送移动台的信号,因此将各个移动台的接收管理信息反馈给反向扩散单元102、解码处理单元107等。
<下行链路传输单元>
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例如通过HSUPA控制信道,将从HSUPA调度单元108接收的分配结果、信道码、重传请求信息、所采用的调制方法等发送给各个移动台。注意,从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向移动台通知该多条信息并不限于该方法,可以通过与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限定的方法类似的其他方法来进行。
图4表示通过HSUPA控制信道接收信息的各个移动台的发送顺序。各个移动台对来自控制信道的自身台分配结果进行解密,并确定HSUPA传输允许时间(接入允许时隙)。然后,各个移动台仅使用由基站提供的接入允许时隙进行发送,而不通过分配给其他移动台的接入时隙进行发送。图4所示的示例是:例如,移动台A(用户A)、移动台B(用户B)和移动台D(用户D)被允许通过接入时隙(#n-2)进行接入。通过该多条信息,移动台A将接入时隙(#n)和(#n+1)确定为接入允许时隙(这是将接入时隙延迟设定为2个接入时隙的情况的示例)。即,如果在多个移动台之间共享同时接入时隙,则能够同时进行发送的移动台受到上述顺序的限制。
<操作示例>
下面将参照图5来说明实施例中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示例。图5是表示该装置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该装置例如通过HSUPA控制信道从移动台接收HSUPA接入请求(S501)。该HSUPA接入请求信号包含用于指定源移动台的移动台ID、所发送分组的分组容量等。
该装置通过使用路径定时检测单元104等,根据所接收的接入请求信号来执行到达方向估计等,并由此检测其中存在作为接入请求发送者的移动台的扇区。然后,该装置的角度差检测单元106检查在所检测的扇区内是否存在执行HSUPA通信的其他移动台(S502)。角度差检测单元106例如通过参照用于管理与执行HSUPA通信的移动台相关的信息的数据库等来执行该检查。
当判定同一扇区内不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移动台时(S503;否),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将该结果通知给HSUPA调度单元108。HSUPA调度单元108根据该通知判定其他移动台之间不存在抑制(S509)。将其他移动台之间不存在抑制的判定通知给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并且最终将该判定通知给移动台。这使得移动台能够进行发送,而不受接入时隙的限制。
另一方面,当判定在该扇区内存在包括当前发送接入请求的移动台在内的两个或更多个移动台时(S502;是),角度差检测单元106进一步检查在该扇区内执行HSUPA通信的移动台中是否存在未经处理的移动台(S503)。未经处理的移动台表示还没有进行一系列重新调度处理的移动台。角度差检测单元106执行该处理,直到通过该检查,不存在未经处理的移动台为止(S503;是)。
即,在该装置中,当从任意移动台给出HSUPA接入请求时,对发出请求的移动台所在的扇区内的执行HSUPA通信的其他移动台再次进行调度处理。该操作可以为下述的情况提供灵活性:在其中存在已经执行HSUPA接入的移动台的扇区内存在新通知接入请求的移动台。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对未经处理的移动台分别计算来自存在于同一扇区内并执行HSUPA通信的其他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到达角度差(S504)。角度差检测单元106将所计算的到达角度差传送给HSUPA调度单元108。注意,角度差检测单元106还可以通过实现从波束形成单元105接收的权重信息的复数乘法等,从其他移动台获得该到达角度差。
HSUPA调度单元108对所传送的角度差和预定角度范围进行比较(S506)。该预定角度范围可以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等中的值。当通过该比较判定目标移动台为非干涉用户,即,存在于干涉抑制方向(NULL方向附近)时(S506;是),HSUPA调度单元108判定可以允许在相同时间点进行发送(S507)。而另一方面,HSUPA调度单元108根据该比较判定目标移动台为干涉用户,即,不存在于干涉抑制方向(NULL方向附近)时(S506;否),判定必须对不同的接入时隙进行(移动台)分配(S508)。
HSUPA调度单元108根据该判定(S507、S508),将允许接入的时隙分配给经过该处理的移动台。此时,HSUPA调度单元108可以通过参照通过控制信道等给出通知的传输分组容量,来同时分配信道码。HSUPA调度单元108将该分配的结果、信道码等传送给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
下行链路传输单元109通过HSUPA控制信道等将从HSUPA调度单元108接收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
<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中,当从移动台接收到HSUPA接入请求信号时,根据该接入请求信号检测源移动台的扇区,并检查同一扇区内是否存在请求HSUPA通信的其他移动台。
当判定同一扇区内存在多个其他移动台时,对于各个移动台,分别计算来自这些其他移动台的信号的到达角度差。然后,将所计算的角度差与预定角度范围进行比较,并且对于各个移动台,确定这些其他移动台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和互相干涉关系的移动台。
此外,可以通过采用由波束形成单元105中的方向性控制算法获得的权重信息,来计算来自这些其他移动台的信号的到达角度差。在这种情况下,对该权重信息进行预定的算术运算,由此获得其他移动台之间的信号角度差。
对于确定结果为具有互相干涉关系的移动台,通过分时地分配接入时隙,从而不同时从这些移动台发送分组。此外,类似地,根据移动台通知的传输分组容量来分配信道码。将该分配信息通知给移动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同一扇区中存在的移动台之间的到达信号的角度差来判定位于分组数据信号易于被干涉的位置的移动台,并且进行调度,以分时地发送来自这些移动台的分组。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由于多条快速分组数据之间的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此外,可以通过抑制由于干涉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来减少由于出现错误而导致的相同数据的重传发生次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分组数据的吞吐量。
<变型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从移动台发送的HSUPA接入请求用作调度控制的触发器,然而,还可以对每一个接入时隙控制调度。此外,还可以以预定数量的时隙的间隔(例如,2个接入时隙的间隔)来控制调度。此外,还可以将任意移动台上的HSUPA通信的终止用作触发器。本发明使得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计算处理,由此可以加速该装置的调度处理。

Claims (18)

1、一种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各个无线信号;
确定单元,其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确定的组合,通过允许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发送预定的分组数据,并允许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分时地发送分组数据,来对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分组数据发送定时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其确定与所述分组数据发送定时的控制结果相对应的扩散码,并将所述控制结果和所述扩散码通知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其检测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各个到达角度,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其对于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计算用于控制方向性的权重系数,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权重系数来获得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并根据到达角度的差异来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通过将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与预定角度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处于干涉抑制关系还是处于互相干涉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快速分组数据发送请求信号,则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到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快速分组数据发送请求信号,则所述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权重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其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来识别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所存在的扇区,
其中如果请求快速分组数据发送的多个终端存在于同一扇区内,则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到达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其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来识别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所存在的扇区,
其中如果请求快速分组数据发送的多个终端存在于同一扇区内,则所述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权重系数。
10、一种由移动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分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各个无线信号;
确定步骤,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以及
根据所确定的组合,通过允许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发送预定的分组数据,以及允许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分时地发送分组数据,来对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分组数据发送定时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与所述分组数据发送定时的控制结果相对应的扩散码,并将所述控制结果和所述扩散码通知给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还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各个到达角度,
其中所述确定步骤根据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还包括计算步骤,用于对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计算用于控制方向性的权重系数,
其中所述确定步骤根据所述权重系数来获得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并根据到达角度的差异来确定所述多个终端当中具有干涉抑制关系的终端和具有相互干涉关系的终端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步骤通过将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到达角度的差异与预定角度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处于干涉抑制关系还是处于互相干涉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中如果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快速分组数据发送请求信号,则所述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到达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其中如果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所述快速分组数据发送请求信号,则所述计算步骤计算所述权重系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来识别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所存在的扇区,
其中如果请求快速分组数据发送的多个终端存在于同一扇区内,则所述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到达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组调度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各个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来识别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所存在的扇区,
其中如果请求快速分组数据发送的多个终端存在于同一扇区内,则所述计算步骤计算所述权重系数。
CNA2005101234731A 2005-07-22 2005-11-21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901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3142A JP2007036385A (ja) 2005-07-22 2005-07-22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213142 2005-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1731A true CN1901731A (zh) 2007-01-24

Family

ID=3730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34731A Pending CN1901731A (zh) 2005-07-22 2005-11-21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19651A1 (zh)
EP (1) EP1746853A1 (zh)
JP (1) JP2007036385A (zh)
CN (1) CN19017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4112A2 (en) * 2006-04-19 2007-11-01 Telsima, Corporation Reducing inter-ss interference
CN101500256B (zh) * 2008-01-28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吞吐量的评估方法
CN101500265B (zh) * 2008-01-28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吞吐量的评估方法
JP4941431B2 (ja) * 2008-08-19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8908783B2 (en) * 2009-10-21 2014-1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cheduling collaborative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OFDMA systems using multipath direction of arrival analysis
HUE043399T2 (hu) * 2014-06-26 2019-08-28 Hennig Arzneimittel Gmbh&Co Kg Gyógyszer, különbözõ okokból eredõ szédülés kezelésére
US10237754B1 (en) * 2017-05-12 2019-03-19 Sprint Spectrum L.P.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wirel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885A (en) * 1996-12-30 2000-05-3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speed services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236646B1 (en) 1997-09-09 2001-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scheduling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473434B2 (ja) * 1998-09-16 2003-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方法
US6968212B1 (en) * 2000-05-26 2005-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hat directively transmits a modulated packet signal to a priority destin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to
JP4087549B2 (ja) 2000-09-06 2008-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通信装置
JP200310151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US20040214602A1 (en) * 2002-04-08 2004-10-28 Takahisa Aoyam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upstream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US20060067269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Enrico Jugl Method of scheduling us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19651A1 (en) 2007-01-25
JP2007036385A (ja) 2007-02-08
EP1746853A1 (en)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269C (zh) 用于确定移动无线终端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901731A (zh) 无线通信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242566C (zh) 在通信系统中估计下行链路波束形成加权值的方法和设备
CN1157864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231005C (zh) 自适应天线阵列和控制所述天线阵列的方法
US9055603B2 (en) Schedul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850009B (zh) 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CN1096807C (zh) 切换控制系统和切换控制方法
CN1235439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快速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CN1377531A (zh) 基带干扰消除扩频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03046601B1 (en) Loc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orthogonal projections
CN1289466A (zh) 从带有天线阵的通信站顺序地发送下行链路广播
CN101034923A (zh) 一种用于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组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446000A (zh) 一种对智能天线阵系统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CN1177416C (zh) 扩展移动通信系统蜂窝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JP2007266733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と無線端末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047399A (zh) 一种下行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CN1610425A (zh) 具有多个天线的基站装置
CN106877913A (zh) 波束宽度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596553A (zh) 用于群集多点通信目标的系统和相关方法
EP1560357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three-state signal in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692571B (zh)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选择传送天线的方法
CN1677894A (zh) 阵列天线无线电通信设备
EP258768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149754C (zh) 基站装置和分组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