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4903A -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 Google Patents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4903A
CN1894903A CNA2004800377303A CN200480037730A CN1894903A CN 1894903 A CN1894903 A CN 1894903A CN A2004800377303 A CNA2004800377303 A CN A2004800377303A CN 200480037730 A CN200480037730 A CN 200480037730A CN 1894903 A CN1894903 A CN 189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link
client
releasing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77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达里尔·卡维斯·克罗莫
菲利普·约汉·加克斯
霍华德·杰弗里·劳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4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获得对由无线接入点提供的主干网资源的访问的无线网络客户端。该客户端适合于从接入点接收重新关联请求,该接入点能够检测主干网上的性能降低状态并且向客户端通知该性能降低状态。当检测到性能降低状态时,接入点向与该接入点相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端传送或者广播重新关联请求。还可以发送标识主干网的降低了的性能的信息,而且该信息可以包括对客户端有用的其它信息。一旦客户端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和/或标识降低了的性能的信息,则客户端就搜索通过其它没有体验到降低了的性能的接入点对主干网的访问。该搜索优选为略过被标识为正体验降低了的主干网性能的接入点。

Description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技术领域
这个发明涉及无线联网系统,并且尤其涉及获得对由无线接入点提供的主干网中的资源的访问的无线网络客户端。该客户端从接入点接收重新关联请求,该接入点能够检测主干网上的性能降低状态(degraded condition)并且向客户端通知该性能降低状态。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二十年内,伴随着计算机设备增长的原始计算能力的发展已经以指数速率增长了。这种显著的增长,连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一起,已经导致了一个对其他人、其它系统和信息的可访问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同时发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爆炸和技术集成已经导致了对人们怎样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新的要求。当为某人寻找管理复杂、甚至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早已超过了供给。因为通过个人计算机、手持设备以及无线设备对信息的访问变得无所不在,所以当前的基础设施、系统和数据的稳定性处于日益增大的、遭受故障的危险中。这个不断增加的复杂性,连同熟练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短缺一起,预示着不可避免地需要使许多与当今的计算相关联的功能自动化。
自发(autonomic)计算是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一个提议。自发计算要构造这样的系统,该系统以差不多与人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保护人体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调节它自己。
在过去十年内,在便携式计算方面已经在加速增长以满足对移动办公的需要。这个大量的移动办公传统上依赖于到主干网的电缆连接,以便能访问诸如打印机、电子邮件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以及甚至国际互联网连接之类的资源。仅仅在过去几年内,本行业已经快速地部署了无线局域网,其与到主干网的电缆连接相比,提供了增强的便利性。除便利性之外,无线网络还提供了在保持网络连接的同时进行漫游的能力。
近来,已经采纳了被称为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并且它已经在工业、科学和医学团体中赢得了认可。用于无线网络的IEEE 802.11标准是用于在2,400-2,483.5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ISM)波段中进行操作的系统的标准。ISM波段在世界范围内可用,并且允许扩频系统的未经许可的操作。IEEE 802.11RF传输使用处于不同数据速率的多个信令方案(调制),以便在无线系统之间传递单个数据分组。
在无线局域网中,无线客户端通过对接入点的使用而获得对主干网上的资源的访问。主干网一般在诸如以太网之类的有线网络上,但是也可以是第二个无线网络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当接入点提供到直接在有线网络上的资源的连通性时,接入点将尤其包含有线LAN接口、桥接功能和无线LAN接口,以便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桥接通信。
大多数的装置使用无线局域网作为对现有以太网(电缆或者有线)网络的覆盖(overlay),所述现有以太网网络起主干作用或者提供对主干及其资源的访问。通常,在不同位置上提供接入点以创建无线网络的连续的地理覆盖范围。因为802.11的范围限于30米,而以太网的长度在物理上限于100米,所以办公室环境一般在不同的主干上部署几个接入点。将各种无线接入点分配给不同的无线频谱或者信道,以允许无线范围之间的重叠。
接入点的组成部件一般包括LAN接口、LAN集线器、桥接功能和无线LAN接口。执行软件以便执行路由器和网络地址转换功能。例如,这些组件部件一般用作独立单元、即对等LAN、LAN主干,以及用作独立对等无线LAN。接入点部件的这种独立操作允许接入点变得非常灵活。然而,由于接入点部件的这种独立操作,会出现问题。当第一以太网主干失效时,接入点的无线LAN接口部件通过提供独立的对等无线LAN功能而继续操作。因而,无线对等客户端能够共享在无线网络上发现的映射驱动器及其它资源。然而,连接到该接入点的用户不能到达在第一以太网主干上发现的网络资源。同时,在相同物理区域中的刚好连接到通过第二以太网主干进行连接的不同接入点的另一个客户端可以保持对主干资源的完全访问。这种在网络资源可用性方面产生的不一致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增加了受影响用户的受挫折级别,并且由于帮助中心呼叫增加的直接结果而增加了计算成本。
然而,在根据自发计算原理来减轻客户端的这种不一致的网络可用性方面,发现存在难题。
发明内容
已经发现,当检测到在起无线网络的主干作用的网络上存在性能降低状态时,通过将重新关联请求发送到与接入点相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端,解决了上述难题。实现客户端的重新关联请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借助于向全部客户端进行指示该请求的广播。然而,到客户端的各个重新关联请求也是有效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新关联请求,无论是通过广播还是通过单个分组,都可以包含有关主干网的性能降低的等级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对客户端有用的其它信息。作为选择,标识主干网的状态的信息可以与重新关联请求分开进行发送。一旦已经向客户端通知了降低的性能,则客户端就能够自由搜索通过其它接入点对主干网的访问,这些接入点在客户端所驻留的地理区域内是可用的并且不受已降低性能的影响。
在搜索通过其它接入点对主干网的访问时,客户端的搜索特别略过了被标识为正体验降低了的主干网性能的接入点。当找到替代接入点时,客户端然后与具有增强的主干网访问的另一个接入点相关联,并且与正体验降低了的主干网性能的接入点解除关联(dissociate)。
附图说明
图1描述了其中本发明的原理是有利的情况;
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接入点的框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客户端的框图;
图4是描述了在保持和/或建立与图2中的接入点的关联时、由图3中的客户端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图2中的接入点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图2中的接入点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描述在保持和/或建立与图2中的接入点的关联时由图3中的客户端所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其中图3中的客户端实现了能够对由图2中的接入点传送的重新关联请求作出响应的附加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在下文中将参考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在随后的描述开始时,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修改此处描述的发明同时仍然可以获得这个发明的有利结果。因此,随后的描述应当被理解为面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的示教性公开,而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自始至终在这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类似语言的描述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自始至终在这个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特定实施例中”以及类似的语言可以但未必全都涉及同一个实施例。
现在更具体地参见附图,图1描述了其中本发明的原理是有利的情况。装置100包含两个接入点106和102,每个接入点分别具有覆盖范围108和104的大致圆形的地理区域。接入点经由无线媒介为关联的无线客户端或者无线站提供对分布式资源和服务的访问。优选为,接入点106和102包含IEEE 802.11媒体接入控制功能以及到无线媒介的物理层接口。这里使用无线客户端114和118表示遍及装置100的各种无线客户端。无线客户端114和118一般并且优选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掌上型计算机之类的移动计算单元。作为移动单元,客户端114和118一般不具有打印性能,也不具有将需要太大硬件以致不能手携的其它资源。这样的打印性能及其它资源可以在主干网110和112上找到,根据装置100可知,这些主干网分别连接到两个接入点106和102。接入点106和102随后将主干网的这些资源和服务提供到无线网络上,以便使这些资源和服务对于无线客户端114和118来说是可用的。
主干网110和112向装置100提供分布式资源和服务。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但不局限于打印服务器和打印机、电子邮件服务器、传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国际互联网访问。主干网110和112优选为以太网局域网,然而,可选地,连接110和112可以是到相同资源和服务的无线或者光学分配方案。此外,主干连接110和112可以是桥接连接,其随后提供主干网的资源和服务。
无线客户端114和118能够以专门模式进行配置,并且由此当它们各自的信号强度允许直接连接时进行直接的对等数据传输并且共享彼此的资源。否则,客户端114和118能够通过主干网110和112彼此到达;在该情况下,它们的通信将会经过与它们关联的接入点。
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接入点的框图。接入点200包括无线LAN接口222、桥接器FIFO或者流控制器202、以及LAN接口212。无线接口222可以是任何使用诸如RF、红外、VHF、UHF以及微波之类的任何无线媒介的无线接口。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无线LAN接口222被实现为802.11兼容的无线局域网接口。LAN接口212可以是有线的基于陆地的(land-based)网络接口、诸如光纤网络接口之类的光学网络接口、或者甚至可以是第二无线网络接口。
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LAN接口212被实现为用于以太网的基于陆地的网络的接口。LAN接口212通常连接或者桥接到提供资源和服务的主干网上。无线LAN接口222将在主干网上发现的资源和服务提供给与无线LAN接口222相关联的无线客户端。
此处使用的术语“关联”是指这样的服务,即用于建立接入点到客户端的映射并且使客户端能够调用在主干网上发现的资源和服务。
桥接器FIFO/流控制器202桥接并控制在通过无线LAN接口222耦合的无线客户端与耦合到LAN接口212的主干网之间的通信流。流控制器202维护用于在接口222和212之间的双向通信的FIFO缓冲器。流控制器202可以全部以硬件实现,或者部分以硬件实现部分以软件/固件实现。然而,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流控制器202利用微处理器210实现,该微处理器210具有存储了用于在微处理器210上执行的引导代码和微码的程序存储设备208。引导代码一般直接从程序存储设备208执行,而微码一般被传送到存储器204以便更快执行。流控制器202还包括执行较低级功能的接口控制器206,这些较低级功能包括跨越接口232到无线LAN接口222以及跨越接口234到LAN接口212所需要的握手功能。
无线LAN接口222的构造包括物理层RF收发信机224、发送FIFO 230与接收FIFO 228、以及用于经由接口232与流控制器进行接口的低级控制器226。无线LAN接口222包括用于将电磁能耦接到空气中的天线233。要注意到,此处使用的术语“RF”与IEEE 802.11规范是一致的。在整个IEEE 802.11规范中,其中描述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系统面向这样的RF LAN系统,该RF LAN系统具有在为根据FCC 15.247在美国提供的工业、科学、和医学(ISM)应用而指定的2.4GHz波段中的载频。换句话说,由RF收发信机224使用的实际调制频率在2.4GHz微波ISM波段中,而不是在传统上被称为“RF”的频带中。
LAN接口212的构造包括物理层以太网收发信机218、发送FIFO220与接收FIFO 216、以及用于经由接口234与流控制器进行接口的低级控制器214。以太网收发信机218耦合到主干网110或者112上。
控制器226和214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被实现为硬件和软件/固件部件的组合。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226和214以硬件形式实现以便更快进行操作。
无线LAN接口222和LAN接口212至少实现了ISO LAN网络模型中的物理和媒体接入控制层。较高的ISO层在流控制器202中实现。然而,有可能在接口222和212中实现ISO模型的较高层。
将就随后的流程图描述涉及接入点200的构造和使用的更多细节。涉及接入点的构造和使用的某些细节是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并且省略了它们,以便不会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当前公开内容。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客户端的框图。客户端300包括物理层RF收发信机322、发送FIFO 328与接收FIFO 326、以及用于通过PCI总线310与客户端300的其它部件进行接口的低级控制器324。无线LAN接口322包括用于将电磁能耦接到空气的天线334。控制器300还包括视频控制器318,其向视频LCD显示器320提供控制信号。PCI总线控制器308可操作地耦合客户端300内的各种模块。标准处理部分耦合到PCI总线控制器308,并且包含微处理器302、存储器控制器304和存储器306。微处理器302通过PCI总线控制器308从闪速程序存储设备316接收它的引导代码。存储模块312向该客户端提供用于存储应用软件和应用数据、以及用于存储和执行操作系统代码的DASD存储设备。客户端300还包括耦合到PCI总线控制器308的键盘和鼠标接口314。键盘和鼠标接口314从所提供的键盘和鼠标中接受用户输入。可以由无线LAN接口322的控制器324、或者由微处理器302和控制器324根据图4所示的逻辑建立到接入点200的关联和无线连接,随后的描述中将给出该逻辑的详细说明。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完全在控制器324中根据图4所述的逻辑实现到接入点200的关联和无线连接。
图4是描述了在保持和/或建立与图2中的接入点的关联时、由图3中的客户端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最初在400处开始,然后客户端300扫描(402)在它的地理范围内的任何可用接入点。然后判断(404)是否找到接入点。如果没有找到,则客户端300继续扫描(402)可用的接入点。如果找到了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点,则客户端300将关联并连接(408)到被发现为在预定优先选择列表中最高的第一个可用接入点。该优先选择列表可以由用户输入,或者由系统管理员在初始设置时通过网络自动输入。用户将趋向于将他们已经最成功地使用的接入点输入到列表的顶端。经常地,这是最接近于用户通常在物理上所驻留的位置的接入点,因此借助于它与用户的邻近,该接入点提供了最高的信号强度并且给出了最好的信号质量。客户端300然后进行关于该关联和链接的状态的两个阶段确定(410和412)。首先,确定(410)该关联是否保持有效。如果该关联不是有效的,则客户端300继续扫描(402)可用的接入点。如果该关联仍然有效,则客户端300确定(412)链接质量是否是可接受的。因为多种不同的原因,链接质量不会保持不变,因此必须定期检查。例如,如果客户端300正在漫游,即不论是通过公共交通、汽车、还是通过步行正在进行物理上的移动,则随着客户端远离接入点,接入点信号强度将会减弱。作为选择,由于外部电磁干扰,可能使链接质量降低。当确定(412)链接质量是可接受的时,客户端300保持该关联,并且继续监视连接的状态(410)和质量(412)。如果确定(412)链接质量是不可接受的,则客户端300冒险离开,并且扫描(402)在其范围内可用的替换接入点,以试图查找具有更高等级信号质量的链接。
在随后关于图7的描述中将更详细地概述客户端300的操作特性。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图2中的接入点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现在参见图1、2和5,将给出这样的示例,其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主干网112遇到网络故障或者遭受显著降低的性能状态的情况下接入点200的操作。假定在图1所示的主干网112遇到网络故障时,并且假定客户端114和118都关联到接入点112。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114和118都将不能够访问在主干112上可用的资源和服务。然而,仍然有可能让客户端114通过接入点106获得对主干110的访问。这在执行图5所示的逻辑的过程中通过接入点200实现。最初在500处开始,然后接入点200监视(502)往返于有线LAN的数据流。由图2中的接口控制器206通过通信监视器252执行监视(502),该通信监视器252监视LAN接口212以便监视故障或者性能降低。作为选择,监视(502)可以由微处理器210以驻留在存储器204中的软件的形式执行。在任何实现方式中,通过记录分组以及往返于主干传送分组所需要的时间,来监视主干网的状态。在确定主干是否正经受性能降低时,将实际的传送时间相对于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比较。另外,在确定是否存在性能降低状态时,可以将总计带宽相对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有关通过该主干网的流的判断(504)。如果判定(504)该流是可接受的,则接入点200保持现状,并且监视(502)主干网上的流。如果判定(504)流是不可接受的,则在图2的无线LAN接口222的控制器226的缓冲寄存器250中设置(506)停止或者延迟位。作为对实现缓冲寄存器250的替换方式,可以由微处理器210以驻留在存储器204中的软件执行将关于图6描述的停止/暂停和延迟。再次参见图1、2和5,响应于流是不可接受的判定(504),然后由接入点102向关联到该接入点102的客户端发送(508)广播,以请求相关联的客户端114和118重新关联。作为广播的替代方式,可以将各个重新关联请求发送给每个相关联的客户端。接入点通过监视(502)往返于有线LAN的数据流而继续操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图2中的接入点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虽然可以看出图6所示的逻辑流程与图5所示的逻辑流程相互依赖,但是图6所示的逻辑流程可以独立于图5所示的逻辑而执行。最初在600处开始,然后确定(602)是否允许新客户端的关联。在优选实施例中,这通过读取图2中的寄存器250并且确定是否设置了停止位来实现。虽然能够任意地设置寄存器250的停止和延迟位,但是,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其中存在总的网络故障的情况下在寄存器250中设置停止位。相反地,在主干网性能降低而主干仍然可用的情况下,优选为,设置延迟位而使停止位无效。此外,图2中的缓冲寄存器250不必限于一个或者两个位,而是可以被实现为存储指示取决于在主干网上检测到的性能降低的严重程度的、所期望的延迟值的多个位。如果设置了寄存器250的停止位,则不进行关联,而且接入点200简单地在确定(602)是否允许关联的循环中继续进行。如果没有设置(使之无效或者不声明)寄存器250的停止位,则允许到客户端的新关联,并且定期传送(604)用于标识接入点200可用于随后的关联的信标。在缺少寄存器250的延迟位的情况下,以标准间隔进行信标的传送(604)。然而,如果设置了寄存器250的延迟位,则延长信标之间的时间间隔。以这种方法,取决于主干网的状态而完全暂停或者延迟新的关联。优选为,因为网络故障条件而暂停关联,并且由于性能降低状态而延迟关联。通过降低发送(604)新信标的速率,增加了侦听信标的客户端将会找到另一个接入点以便与之关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等待(605)客户端对信标作出响应而继续该关联处理。当客户端作出响应时,随后进行认证客户端的尝试(606)。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使用私钥/公钥、或者通过任何其它已知的认证方法,来进行该认证。通常,使用简单的访问控制列表,其中系统管理员维护允许与主干网关联的已知客户端的列表。然而,当需要较高程度的安全性时,优选为使用公钥/私钥加密方法。然后,根据认证尝试(606)的结果,确定(608)是否要关联客户端。如果不关联该客户端,则不执行关联,并且接入点200继续等待(605)客户端对信标作出响应。如果确定(608)要关联该客户端,则关联该客户端,并且完成到主干网的连接。
在图6中,主要就诸如图3所示的客户端300之类的被动客户端阐述了要发送(604)的信标的延迟,以及接入点等待(605)客户端作出响应的状态。在主动客户端的情况下,该主动客户端传送用于访问的信标,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从接入点接收信标。虽然主动客户端不取决于接收所发送(604)的信标,但是其中的延迟在主动客户端的情况下是适用的并且是有益的。作为选择,在被动和主动客户端混合的情况下,特定实施例可以包括当前在发送(604)信标的过程中应用的延迟作为用于等待(605)客户端对信标作出响应或者从主动客户端发送信标的一部分。图7是描述了在保持和/或建立与图2中的接入点的关联时由图3中的客户端所实现的逻辑的流程图,其中图3中的客户端实现了能够对由图2中的接入点传送的重新关联请求作出响应的附加功能。操作类似于图4中的操作,并且客户端中的附加功能允许客户端300响应于接收到由图5中传送(508)的重新关联请求而进行智能响应。最初在700处开始,然后客户端300扫描(702)在它的地理范围内的任何可用接入点。然后判定(704)是否找到接入点。如果没有找到,则客户端300继续扫描(702)可用的接入点。如果找到了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点,则客户端300将关联并连接(708)到被发现为在预定优先选择列表上最高的第一个可用接入点。该优先选择列表可以由用户输入,或者由系统管理员在初始设置时通过网络自动输入。用户将趋向于将他们已经最成功地使用的接入点输入到列表的顶端。经常地,这是最接近于用户通常在物理上所驻留的位置的接入点,因此借助于它与用户的邻近,该接入点提供了最高的信号强度并且给出了最好的信号质量。客户端300然后进行关于该关联和链接的状态的两个阶段确定(710和712)。首先,确定(710)该关联是否保持有效。如果该关联不是有效的,则客户端300继续扫描(702)可用的接入点。如果该关联仍然有效,则客户端300确定(712)链接质量是否是可接受的。如果确定(712)链接质量是不可接受的,则客户端300冒险离开,并且扫描(702)在其范围内可用的替换接入点,以试图查找具有更高等级信号质量的链接。当确定(712)链接质量是可接受的时,客户端300确定(714)是否已经从与它关联的接入点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如果确定(714)还没有接收到重新关联请求,则客户端300保持该关联,并且继续监视连接状态(710)。如果确定(714)已经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则客户端300冒险离开,并且扫描(搜索)(702)在它的范围内可用的替换接入点,以试图找到具有有效主干的接入点,然后继续图7所示的逻辑的另一次调用。在搜索(702)具有有效主干的接入点时,客户端优选为绕过从其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的接入点。也就是说,从708中的“优先选择列表”中暂时(或者永久)地除去发出重新关联请求的接入点。这允许客户端更快速地查找对主干的替换访问。当客户端找到替换的接入点时,客户端根据图7所示的逻辑关联到新的接入点,然后与发出该重新关联请求的接入点解除关联。在其中故障是暂时的情况下,其中在该情况下客户端可以在将来的某一点上重建关联,不必从“优先选择列表”中除去要被绕过的接入点。要注意到,在存在具有可接受质量的链接712而且客户端内的处理器在完全加电模式下操作时,进行关联解除(dissociation)。也就是说,既不是由于差的质量的链接,也不是由于客户端进入低功率操作模式的前兆,而启动关联解除的。相反,响应于确定(714)已经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而启动该关联解除。根据当前实施例,接入点的链接质量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到正体验降低了的性能的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可以高于替换接入点的链接质量,但是到该替换接入点的重新关联仍然是所希望的。
如关于图5所述,在其中仍然有可能让客户端114通过接入点106获得对主干110的访问的情况下,这将会是用于图1中的接入点102的情况。继续该示例,响应于网络故障或者性能降低状态,接入点102将广播重新关联请求。在客户端114做出图7中的确定714、即确定已经从接入点102接收了重新关联请求时,客户端300冒险离开,并且扫描(702)作为替代的接入点,查找可用的接入点106,并且启动(700)与接入点106的新的关联周期。当与新的接入点106关联时,客户端114继续删除与接入点102的关联,这可能涉及在客户端114处而不是在接入点处发起的、不同类型的重新关联请求。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阐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且虽然使用了专门的术语,但是这样给出的描述是在通用的和描述性的意义上而不是为了限制而使用术语。

Claims (18)

1、一种设备,包含:
无线网络接口,用于建立到无线网络的链接;
存储器;以及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无线网络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该代码可用于:
从通过所述无线网络接口耦合的第一接入点接收重新关联请求;
响应于重新关联请求的所述接收,搜索到通过所述无线网络接口耦合的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与该第二接入点相关联;以及
解除与第一接入点的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含:
便携式外壳,其容纳所述无线网络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
在所述设备中,所述代码可用于:
在接收到重新关联请求之后,
从第一接入点接收标识在主干网上的性能降低状态的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点耦合到所述主干网,而且所述主干网通过第一接入点提供资源和服务;
还响应于所述信息接收,以及当所述搜索包括不同于第一接入点的接入点时,搜索到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而且所述处理器在完全加电模式下进行操作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7、一种方法,包含:
从通过无线网络链接耦合的第一接入点接收重新关联请求;
响应于重新关联请求的所述接收,搜索到通过所述无线网络链接耦合的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与第二接入点相关联;以及
解除与第一接入点的关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在接收重新关联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含步骤:
从第一接入点接收标识在主干网上的性能降低状态的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点耦合到所述主干网,而且所述主干网通过第一接入点提供资源和服务;
所述方法的进一步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还响应于所述信息接收,以及如果所述搜索包括不同于第一接入点的接入点时,则搜索到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而且在完全加电模式下进行操作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3、一种包含编程代码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程序时,执行下述步骤:
从通过无线网络接口耦合的第一接入点接收重新关联请求;
响应于重新关联请求的所述接收,搜索到通过所述无线网络接口耦合的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与第二接入点相关联;以及
解除与第一接入点的关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包含:在接收到重新关联请求之后,
从第一接入点接收标识主干网上的性能降低状态的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点耦合到所述主干网,而且所述主干网通过第一接入点提供资源和服务;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特征在于,还响应于所述信息接收,以及当所述搜索包括不同于第一接入点的接入点时,搜索到第二接入点的关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存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适当链接而且在完全加电模式下进行操作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到第一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高于到第二接入点的链接的质量时,进行与第一接入点的所述关联解除。
CNA2004800377303A 2003-12-19 2004-09-13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Pending CN1894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41,366 US20050135310A1 (en) 2003-12-19 2003-12-19 Autonomic client reassoci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741,366 2003-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4903A true CN1894903A (zh) 2007-01-10

Family

ID=3467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377303A Pending CN1894903A (zh) 2003-12-19 2004-09-13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35310A1 (zh)
CN (1) CN1894903A (zh)
WO (1) WO20050601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0689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
CN102084680A (zh) * 2008-07-07 2011-06-01 思科技术公司 无线网关装置中的服务监测和断开通知
CN104137617A (zh) * 2012-02-24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由空闲模式移动设备作出频繁的蜂窝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CN112566216A (zh) * 2021-02-22 2021-03-26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接入管理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7680B2 (en) * 2005-12-30 2011-09-27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Selective handoff between access gateways
US7848241B2 (en) * 2006-01-31 2010-12-07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7094056A1 (ja) 2006-02-15 2007-08-23 Fujitsu Limited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4840970B2 (ja) * 2006-02-23 2011-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65682B2 (en) * 2006-11-01 2015-06-23 Silicon Image, Inc. Wireless HD MAC frame format
CN101212463B (zh) * 2006-12-26 2014-07-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ip地址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点
US8145210B2 (en) * 2006-12-29 2012-03-27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Enhanced cross-network handoff for mobile IP service mobility
KR101502803B1 (ko) * 2007-04-24 2015-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관리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무선 디바이스
US8442003B2 (en) * 2007-09-06 201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uting in a mesh network
US9445312B2 (en) * 2007-12-31 2016-09-13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figuration and handoff scheme for Femto systems
EP2081324B1 (en) * 2008-01-21 2013-01-0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radio access platform,
US8626900B2 (en) * 2010-07-02 2014-01-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actively identify degraded network performance
US9148846B2 (en) * 2011-06-30 2015-09-2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selection
US8769625B2 (en) 2011-11-17 2014-07-01 Fresenius Medical Care Holdings, Inc. Remote control of dialysis machines
US9344935B2 (en) 2012-04-06 2016-05-17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79479A1 (en) * 2012-04-06 2013-10-24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9307568B2 (en) 2012-04-06 2016-04-05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9320074B2 (en) 2012-04-06 2016-04-19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79411A1 (en) 2012-04-06 2013-10-24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79473A1 (en) 2012-04-06 2013-10-24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WO2013152360A1 (en) 2012-04-06 2013-10-10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9320076B2 (en) 2012-04-06 2016-04-19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79472A1 (en) 2012-04-06 2013-10-24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343344A1 (en) * 2012-04-06 2013-12-26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65885A1 (en) 2012-04-06 2013-10-10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30279487A1 (en) 2012-04-06 2013-10-24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continuity and quality
US20160164976A1 (en) 2012-09-24 2016-06-09 Suitabl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presence
US9119201B2 (en) * 2013-05-02 2015-08-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strength based connection parameters adjustment
US10375179B2 (en) * 2017-03-03 2019-08-06 Apple Inc. Pre-association service discov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959A (en) * 1992-08-20 1997-07-08 Bipolar Power Corporation Battery plates with self-passivating iron cores and mixed acid electrolyte
DE69332431T2 (de) * 1992-09-08 2003-06-18 Sun Microsystem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smöglichkeitserhaltung von Knoten in einem drahtlosen lokalen Netz
CA2129193C (en) * 1994-07-29 1999-07-20 Peter E. Reissner Access point tracking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node
US6067297A (en) * 1996-06-28 2000-05-2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mbedded access point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with mobile unit operating in power-saving mode
IL118806A (en) * 1996-07-05 2001-07-24 Marconi Comm Israel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roaming of stations between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and other networks
US6188681B1 (en) * 1998-04-01 2001-02-1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lternative second stationary access point in response to detecting impeded wireless connection
US6259898B1 (en) * 1998-05-05 2001-07-10 Telxon Corporation Multi-communication access point
US6215779B1 (en) * 1998-09-22 2001-04-10 Qualcomm Inc.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US6269395B1 (en) * 1998-12-21 2001-07-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in a computer-based system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US6393484B1 (en) * 1999-04-12 2002-05-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access to shared-medium public and semi-public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s
US6473413B1 (en) * 1999-06-22 2002-10-2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for inter-IP-domain roaming across wireless networks
US6332077B1 (en) * 1999-07-29 2001-12-18 National Datacom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roaming in AGV application
US7054938B2 (en) * 2000-02-10 2006-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service reservations ove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US6522881B1 (en) * 2000-03-08 2003-02-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6505045B1 (en) * 2000-04-10 2003-01-0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d assigning channels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6799039B2 (en) * 2000-04-17 2004-09-2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during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between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EP1330894A2 (en) * 2000-10-23 2003-07-30 Bluesocke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centralized control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7002932B1 (en) * 2001-01-12 2006-02-21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mobility while roaming
US8160020B2 (en) * 2001-06-25 2012-04-17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Radio network control
JP3707403B2 (ja) * 2001-07-25 2005-10-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と基地局及び端末並びに自律的基地局選択方法
US7230920B1 (en) * 2001-09-14 2007-06-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roughput using response time as a metric
US7406319B2 (en) * 2001-11-19 2008-07-29 At&T Corp. WLAN having load balancing by access point admission/termination
KR100448318B1 (ko) * 2002-11-08 2004-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망에서의 핸드오프방법
KR100580244B1 (ko) * 2003-01-23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상의 핸드오프 방법
US6940843B2 (en) * 2003-02-14 2005-09-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according to a measure of received signal quality
US7058030B2 (en) * 2003-07-17 2006-06-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eamless handoff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52995B2 (en) * 2003-12-19 2010-0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reassociation of client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4680A (zh) * 2008-07-07 2011-06-01 思科技术公司 无线网关装置中的服务监测和断开通知
CN102084680B (zh) * 2008-07-07 2013-11-13 思科技术公司 无线网关装置中的服务监测和断开通知
CN101820689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
CN104137617A (zh) * 2012-02-24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由空闲模式移动设备作出频繁的蜂窝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CN112566216A (zh) * 2021-02-22 2021-03-26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接入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35310A1 (en) 2005-06-23
WO2005060166A1 (en) 200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4903A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自发的客户端重新关联
US741223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EP158970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network
US73160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wireless networks
US8548506B2 (en) Wireless station location detection
US7936676B2 (en) Autonomic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700863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monitoring
CN101690337A (zh) 管理无线局域网中的密集的无线接入点基础结构
EP1602199A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0463561C (zh) 无线局域网中客户端的自发重新关联
US9535638B2 (en) Directly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US8533781B2 (en) Access method suitable fo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S7493083B2 (en) Mobility device assistant
KR101117628B1 (ko) 비인가 무선 단말기의 접속을 탐지할 수 있는 무선 보안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6102077A (zh) 实现无线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US20050135239A1 (en) Autonomic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via protocol concentration
JP2003319455A (ja)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474706B (zh) Wtp接入方法、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514709B2 (en) Autonomic disassociation of client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613139B1 (en) Det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ailing to adhere to proper power management protocol
US20050135303A1 (en) Minimization of performance impact in overlying 802.11b & 802.11g networks
KR100939300B1 (ko) 마이크로소프트 네트워크 접속 보호 기반용 네트워크 접속통제 방법
US784066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tomated network management
CN114025409A (zh) 抗干扰配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799222A (zh) 无线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