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9730A - 无线用户标识模块、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用户标识模块、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9730A
CN1889730A CNA2005101074094A CN200510107409A CN1889730A CN 1889730 A CN1889730 A CN 1889730A CN A2005101074094 A CNA2005101074094 A CN A2005101074094A CN 200510107409 A CN200510107409 A CN 200510107409A CN 1889730 A CN1889730 A CN 1889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er
terminal devic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74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8176C (zh
Inventor
黄世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44203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88973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074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8176C/zh
Priority to CNA2006800131660A priority patent/CN1011643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1327 priority patent/WO2007036105A1/zh
Priority to US11/540,402 priority patent/US20070077966A1/en
Priority to EP06121566A priority patent/EP1771019B1/en
Priority to AT06121566T priority patent/ATE428281T1/de
Priority to DE602006006129T priority patent/DE602006006129D1/de
Publication of CN188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0558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8176C/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5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multiple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用户标识模块、利用该用户标识模块的通信设备、用户标识模块附着绑定到该通信设备的方法以及利用该通信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内置用户标识卡使用不便,不能由多个终端同时共享的问题。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包括:用户标识模块;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用于通信连接通信服务网络的第一接口模块以及用于通信连接无线局域网络的第二接口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从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获取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身份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使该对应用户通过所述通信服务网络实现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用户标识模块、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用户标识模块、利用该用户标识模块的通信设备、用户标识模块附着绑定到该通信设备的方法以及利用该通信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标识模块(User Identity Module)是用于标识用户身份的组件,应用系统可以通过认证用户标识模块中包含的唯一识别用户身份信息来确认用户的身份,用户标识模块还可以存储用户号码、短消息、电话本、密钥、加密算法等用户相关的信息
在通信系统中,通信服务网络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可以接入通信服务网络获得服务的权限。如在2G移动通信中,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通过对手机中存储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上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手机终端才可以接入GSM网络;用户接入互联网时也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认证信息,通过接入系统的认证后才可以访问网络。在通信系统中,用户身份除了用于认证授权外还用于计费,用户所发生的通信服务费用将和用户身份相关联,输出用户身份相关的服务使用帐单。
在传统PSTN(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电话系统中,用户身份标识和电话线绑定,电话线上配置的电话号码也对应了用户身份。
通过用户输入的账号、口令实现在通信终端上对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方案是目前基于H.323和Call Server等固定通信领域网络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案。如图1所述,用户通过输入账号、密码等认证信息到通信终端,通信终端根据用户账号信息建立和通信服务网络系统的认证授权过程,具体的认证过程可能采用Challenge、Response或用户证书(CA)认证方法,以避免在网络上传输账号和密码等明文信息以提高认证安全度。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
1、用户需要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到通信终端,操作复杂和麻烦,不利于普通人群使用;
2、账号密码需要人记忆,为提高安全性还需要经常更换,容易导致忘记密码等情况,使用不方便;
3、账号密码信息容易被他人窃取和破解,安全程度不高;
4、由于现有终端和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不支持多个人的账号同时在同一个固定终端上注册,因此在同一时刻一个固定终端仅可以和一个用户绑定,无法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终端的应用场景;
5、由于现有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不支持一个用户账号同时注册绑定到多个终端,因此在同一时刻一个固定终端仅可以和一个用户绑定,无法实现多个终端共享一个用户账号的应用场景。
对于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固定网络终端来说,如果继续沿用原有PSTN终端的用户身份和网络业务接入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绑定的方法将带来不少安全和移动性限制等方面问题。因为使用固定终端的用户身份无法认证,可能存在固定用户终端被其它非法用户非法使用的可能,如固定PSTN中办公室的电话出现非法用户乘无人之机非法使用他人的固定话机盗打长途电话的案例;同时用户的移动性可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用户出差在外时,用户的来话仍然路由到其原来登记的固定终端而无法路由到其出差地的固定电话,如酒店、外地办公室的电话上,需要通过网络中布置复杂的业务服务器而且需要在业务服务器上及时进行数据设置才能实现类似功能;用户移动后使用其它固定通信终端时,通信费用只能归属到相应的固定终端而无法归属到使用的用户;对于一些多人共享公用的固定终端来说,用户虽然可以输入卡号、密码等标识用户身份的用户账号来识别用户身份,但每次使用时需要输入操作,特别不方便,而且账号、口令方式安全程度不高,容易被非法用户窃取账号信息,同时这种方式只能用于识别发起通信的用户身份,由于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电话号码,无法识别来话用户身份,也难以使用不同提示音等方式来通知识别来话用户。
在移动通信中实现了用户标识模块和终端的相分离,在2G中用户使用SIM卡,在3G中使用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作为用户标识模块来唯一标识识别用户并实现相应的认证、授权和计费。如图2所示,通过插入或内置到通信终端的IC卡上的用户标识模块存贮的用户标识、算法和密钥等信息实现网络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这种方案包括2G GSM移动网络的SIM卡认证方式、3G移动网络的USIM卡认证方式以及其它内置SIM卡到通信终端的CDMA、小灵通等通信系统的认证方式。用户终端通过IC卡读写器获得插入或内置到通信终端中IC卡存储的用户标识、算法和密钥等信息,通过AKA等认证机制建立和通信服务网络系统的认证授权过程,通过认证授权之后,通信终端可以接入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享受签约的通信业务。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
1、由于用户标识模块使用IC卡作为载体,IC卡和终端上的IC卡读写器交互数据时需要接触,受物理结构限制,一个通信终端能够容纳的IC卡数目有限,加上通信终端只支持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激活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因此无法支持一个通信终端上绑定多个用户标识模块的应用场景,无法支持一个终端同时被多人共享使用;
2、由于用户标识模块使用IC卡作为载体,IC卡和终端上的IC卡读写器交互数据时需要接触,因此一定时间内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只能绑定一个终端,无法支持一个用户标识模块被多个终端共享的应用场景,属于一个用户的多个终端需要分别申请不同的用户标识模块,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极大不方便,同时产生人力、物力上的资源浪费;
3、用户更换终端时需要进行插拔IC卡的手工操作,比较麻烦,特别是针对无法移动的固定终端来说,当用户移动位置后需要根据物理位置方便使用不同的固定终端,如果采用基于IC卡的用户标识模块,就需要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IC卡插拔操作,对于移动办公等更换物理位置比较频繁的人群将需要频繁进行这样的操作,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4、由于现有终端和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不支持多个用户标识模块同时附着绑定同一个固定终端,因此在同一时刻一个固定终端仅可以和一个用户绑定,无法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终端的应用场景;
5、由于现有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不支持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同时附着绑定到多个终端,因此在同一时刻一个用户只能绑定一个终端,无法实现多个终端共享一个用户账号的应用场景。
在2G/3G移动通信系统中虽然实现了移动通信终端和用户身份模块相分离技术,把用户标识模块和终端相分离,但SIM或USIM卡采用了国际标准ISO/IEC 7816智能IC卡标准,使用时需要把IC卡插入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中的IC卡读写器在移动通信终端和IC卡之间交互数据,因此受IC卡读写器物理结构限制,一个SIM或USIM IC卡在一定时间内仅可以绑定一个移动终端,如果一个用户有多个移动终端,那么就需要为多个终端申请不同的标识用户身份的IC卡而无法共享一个用户身份标识模块,相应地业务网络将针对一个用户不同的用户标识模块产生不同的帐单,将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极大不方便,同时产生人力、物力上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用户标识模块、利用该用户标识模块的通信设备以及利用该通信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控制方法,解决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只能绑定一个通信终端的问题,实现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可以并发或分时地附着绑定到多个通信终端,支持一个用户使用的多个终端能够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模块,简化网络管理、运维,减少人力、物力浪费;解决一个通信终端只能绑定一个用户标识模块的问题,实现一个通信终端同时可以被多个用户标识模块绑定,支持一个通信终端被多个用户并发共享使用;解决用户更换终端或移动后变换当前使用终端时,如果采用IC卡制式的用户标识模块需要手工插拔IC卡操作的问题。
一种用于通信终端设备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连接无线局域网络,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包括:
用户标识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身份标识信息;
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络;
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在所述用户标识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之间,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实现通信并将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终端设备。
所述用户标识模块为SIM卡、USIM卡或ISIM卡。
所述用户识别模块还存储下述对应用户相关信息:用户号码、短消息、电话本、密钥和加密算法。
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为支持WiFi、蓝牙、27Mhz或900Mhz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口模块。
所述用户标识装置还包括: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键盘和显示状态信息的显示屏。
一种应用本发明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用于通信连接通信服务网络的第一接口模块、用于通信连接无线局域网络的第二接口模块;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在所述用户标识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之间,用于控制该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并将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终端设备。
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还包括:通过卡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并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的内置用户标识卡,所述中央处理器读取该内置用户标识卡上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对应用户。
所述内置用户标识卡为SIM卡、USIM卡或ISIM卡。
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支持通过软SIM、用户账号或线路认证方式的用户身份识别机制标识终端的使用用户。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为支持WiFi、蓝牙、27Mhz或900Mhz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口模块。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为用于通信连接下述之一通信服务网络的接口模块:
GSM通信网络、GPRS通信网络、EDGE通信网络、802.11通信网络、TDMA通信网络、FDMA通信网络、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蓝牙通信网络、WiMAX通信网络、传统模拟电话线通信网络、xDSL通信网络、以太网或点对点专线通信网络。
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
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用于通信控制;
存储器,用于保存附着绑定的用户身份信息;
附着绑定用户管理子模块,连接在所述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和所述存储器和/或内置用户标识卡之间,用于管理所述绑定用户列表;
激活用户管理子模块,连接在所述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和所述存储器和/或内置用户标识卡之间,用于设置其中一个绑定用户为当前通信的激活用户并保存到所述存储器。
一种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通信终端设备向通信服务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信息、由通信服务网络分配的对应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由通信服务网络分配的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注册请求;
B2、通信服务网络对应记录用户标识信息、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第二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第二地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该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的通信。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向该用户标识装置返回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该第一地址信息由无线局域网络分配;
用户标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传输链路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
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向通信终端设备返回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与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传输链路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
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时,通信终端设备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并与通过认证的用户标识装置建立所述通信传输链路。
通信终端设备使用密钥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所述密钥预先设置到通信终端设备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可以同时或分别和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使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分别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该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在所述两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同时或分别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建立通信传输链路,分别获取每一个用户标识装置上存储的用户标识信息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用户标识模块和通信终端之间通信传输链路中断后,通信终端设备把相应用户标识模块对应用户进行去附着绑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内置的用户标识卡中读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对应用户。
当一个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同时附着绑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步骤B2中,通信服务网络对应该用户标识信息同时记录有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和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并且通信服务网络根据该用户终止会话的被叫用户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链接到相对应的通信终端设备上。
当该用户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的通信标识信息为同一个时,通信服务网络根据该用户终止会话的被叫用户通信标识信息和对应的多个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同时链接到相对应的多个通信终端设备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附着绑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时,在发起的出呼叫前,将其中一个附着绑定用户设置为激活用户后发起所述出呼叫,所述出呼叫携带该激活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
将所有附着绑定用户中的一个设置为缺省激活用户。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对应用户为非激活用户时,将该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用户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设备向通信终端设备发出激活指示,该激活指示中包括用户标识信息;通信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激活指示,并将对应的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状态用户;或者
用户通过通信终端设备的人机接口模块操作选择多个附着绑定的对应用户中的一个作为激活用户;通信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激活操作指示,将对应的附着绑定的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状态用户。
所述用户通过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激活用户设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用户通过输入对应的用户密码进行身份认证,所述用户密码在对应用户进行注册时通过所述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下载。
当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附着绑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时,通信终端设备为每一个对应用户建立不同的使用界面和/或提示信息。通信终端设备收到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时,判断是否附着绑定有对应的对应用户,如果有,接通该入呼叫并使用该对应用户的提示信息进行提示;否则拒绝响应。所述用户界面和/或提示信息对应保存在所述服务网络侧,由通信终端设备在对应用户在服务网络进行注册时从所述服务网络侧下载到本地;或者在本地通信终端设备上进行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实现一个用户标识模块可以并发或分时地附着绑定到多个通信终端,支持一个用户使用的多个终端能够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模块,简化网络管理、运维,减少人力、物力浪费;
2、实现一个通信终端同时可以被多个用户标识模块绑定,支持一个通信终端被多个用户并发共享使用,支持多个家庭成员共享公用一个通信终端的应用场景;
3、解决用户更换终端或移动后变换当前使用终端时,如果采用IC卡制式的用户标识模块需要手工插拔IC卡操作的问题,采用了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模块实现用户通信终端和用户标识模块的自动附着绑定,避免了人工操作;
4、实现了固定通信终端和用户标识模块的分离,支持个人移动后使用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模块注册绑定不同的固定终端,大大提高了通信用户的移动性业务体验;
5、用户可以采用唯一的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模块动态绑定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各种终端,在各种终端上的通信使用费用都可以关联到相同一个用户,为运营商、用户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相对只是实现针对终端计费或针对一个人的多个用户标识模块计费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情况;
6、用户可以采用唯一的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模块动态绑定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各种终端,在各种终端上界面、操作方式、提示信息等可以根据用户标识模块从用户归属地数据库统一下载,可以保证用户在不同终端上的体验形式保持不变。
7、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模块作为用户身份的唯一标识加上具备提供安全的认证机制,可以应用在通信领域外的电子商务、安全防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用户通过输入账号、密码等认证信息到通信终端,通信终端根据用户账号信息建立和通信服务网络系统的认证授权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用户使用SIM卡作为用户标识模块来唯一标识识别用户并实现相应的认证过程示意图;
图3本发明技术构思的实现方法框架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外置无线用户标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未来通信系统中实现用户标识装置和网络通信终端的相分离,支持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网络终端的灵活的绑定方式,即支持多个终端能够并发或分时地绑定到同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又支持一个终端同时被多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绑定,实现每个人只需要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就可以使用多个网络终端,同时同一个终端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这种需求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是:
1、采用无线接口实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解决采用IC卡制式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需要和终端物理接触的问题,实现物理结构上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的分离,在物理结构上支持通信终端和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多对多绑定的可行性。
2、通过增强现有的终端能力,支持多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同时绑定到一个终端;支持发起会话时能够方便选择发起会话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支持来自网络的会话信令中的编号等用户标识信息识别不同用户的会话并发出能够区分用户的通知信息通知用户,如通过不同的铃声等方式分别通知不同的用户。
3、通过增强现有通信服务网络系统能力,支持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可以在多个通信终端中同时附着绑定;支持一个终端可以附着绑定多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
4、通过当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存在无线链路时,自动实现附着绑定,解决需要人为进行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附着绑定的操作。
本发明技术构思的实现方法框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
1、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装置:
如图4所示,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是一种使用无线接口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包括:
1)、用户标识模块;
用于存储用户身份标识信息,。
2)、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
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络。
3)、中央处理模块;
连接在所述用户标识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之间,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的实现通信并将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终端设备。
4)、用于控制命令输入的键盘和/显示状态信息的显示屏;
具有无线接口的通信终端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对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的用户唯一身份标识、密钥、加密算法等信息进行访问。
为充分继承现有移动网络中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技术,其中用户标识子模块可以是原有3GPP定义的SIM、USIM、ISIM基础上扩展增加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和相应的输入输出和通信处理功能,使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可以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和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进行通信,这样可以使原有已经在移动网络中普遍使用的ID-1 SIM和Plug-in SIM继续在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继续得以使用。
还可以将通信终端设备直接作为便携式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过具有ID-1SIM或Plug-in SIM的移动终端上增加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把移动终端中的ID-1或Plug-in SIM中的用户标识等信息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提供给其它通信终端进行使用。
所指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支持多个通信终端对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并发访问操作,多个用户可以分别附着绑定到不同的通信终端设备上。
2、本地无线局域网络:
本地无线局域网络可以是采用WiFi(802.11)、蓝牙(Bluetooth)、27Mhz,900Mhz等无线技术的本地网络。
3、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设备:
如图5所示,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通信终端设备同时具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和当前通信服务网络接口,具备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和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
所指的通信终端可以通过通信服务网络接口接入各种固定、移动接入通信服务网络系统,所支持的接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GSM、GPRS、EDGE、802.11、TDMA、FDMA、CDMA、WCDMA、Bluetooth、WiMAX、传统模拟电话线、xDSL、以太网、点对点专线等。
所指的通信终端可以支持同时绑定多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支持同一时间内被多人共享使用,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界面和不同的声音、光等提示信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是签约用户定制运营商提供的使用界面和不同的声音、光等提示信息,运营商将用户定制的信息作为配置参数或Java程序,对应用户的标识信息保存在用户归属地数据库如HLR或HSS等数据库中,通信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载用户归属地数据库如HLR或HSS等数据库中的终端配置参数或Java程序,实现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界面。或者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分别由共享所述通信终端的不同用户自己在通信终端设备上分别设置对应自己的人机交互界面。
因此,所指的通信终端包括通信应用控制模块,其中通信应用控制模块中还连接附着绑定用户管理子模块和使用激活用户管理子模块,分别负责附着绑定用户管理和使用激活用户管理。
所指的通信终端还包括存储器模块,在存储器模块中存储着当前终端上已经成功附着绑定的用户的列表和当前处于使用激活状态的用户信息。附着绑定用户列表中存储着所对应用户的相关信息,如用户身份标识信息、用户通信标识信息、是否已经在服务网络系统中注册成功信息等等。
附着绑定用户列表中所存储的用户信息的一个例子可以如表1所示:
                        表1.附着绑定用户列表
  编号   用户通信标识信息   用户身份标识信息   附着用户姓名   提示音编码   ……
1   用户通信标识1(1391*****28) 用户身份标识1 张成 2 ……
2   用户通信标识2(075528780808) 用户身份标识2 刘明 4 ……
  3   ……   ……   ……   ……
所指的通信终端除了支持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还可以支持本身内置或插入SIM、USIM卡或通过软SIM、用户账号、线路认证等方式的用户身份识别机制,所指的终端支持一种或上述多种身份识别机制的组合应用。
4、通信服务网络系统:
为用户提供网络通信服务的网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领域中的2GGSM、CDMA,3G WCDMA、CDMA 2000网络和固定领域中的PSTN/ISDN、H.323、SIP、基于软交换和基于IMS的控制、承载、业务相分离的网络。
所指通信服务网络系统支持多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同时附着绑定同一个通信终端,支持这种应用场景下的用户注册认证、用户会话路由、用户业务计费等操作。所指通信服务网络系统支持同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同时附着绑定多个通信终端,支持这种应用场景下的用户注册认证、用户会话路由、用户业务计费等操作。
通信服务网络系统在用户完成注册认证后,需要登记用户当前附着的终端地址信息和对应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如果用户同时附着在多个通信终端设备上,登记的终端地址信息和对应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相应也为多个,通信服务网络系统根据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处理该用户的入呼叫时,如果多个通信终端上对应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则可能同时呼到该用户当前附着的所有通信终端设备上;如果多个通信终端上对应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分别不同,则呼叫到相应通信标识信息所对应的那个通信终端设备上。
本发明的有关流程描述如下:
某个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关联的用户能够在通信终端发起会话或接受会话之前,需要先附着绑定到通信终端并成功注册到通信终端所连接的通信服务网络系统,其附着绑定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检测到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所采用的检测机制可以通过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进入一个新的本地无线局域网络覆盖范围后主动发起广播查询,然后通信终端对这个查询进行响应,具体包括:
a1、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a2、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向该用户标识装置返回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该第一地址信息由无线局域网络分配;
a3、用户标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或者,同时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进入一个新的本地无线局域网络覆盖范围后主动广播自己的地址信息给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具体包括:
b1、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b2、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向通信终端设备返回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
b3、通信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与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2、为保证终端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可以对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所采用的一种认证方式可以是共享密钥认证方式,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第一次附着到某个通信终端时需要在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上输入相应通信终端的共享密钥,如果对应终端的共享密钥已经存储在用户模块之中就可以启动自动认证过程,避免需要重新输入共享密钥。在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上,用户可以随时增加、删除、修改相应终端对应的共享密钥。
3、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建立可靠的通信传输链路。当由于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或通信终端物理位置等变动后离开本地无线局域网络覆盖范围或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之间可靠通信传输链路中断后,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需要重新通过第1步附着绑定到通信终端。
4、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成功附着绑定到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并建立可靠通信传输链路之后,通信终端为所附着绑定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对应的用户发起到通信服务网络系统的注册认证过程。
通信终端可以支持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内置或插入SIM、USIM卡、软SIM、用户账号、线路认证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用户身份识别机制,通信终端将选择一个缺省的用户把终端设置为这个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如不改变缺省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为其它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在这个终端上发起的会话操作将归属于缺省用户。某个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关联的用户如果不是终端当前使用激活状态所关联的用户,使用终端发起会话之前需要先对终端进行使用激活操作,通信终端在一个特定用户使用激活状态期间内的会话发起操作归属于发起使用激活操作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用户可以通过终端界面操作选择已经附着绑定的某个用户作为使用激活用户,为了避免终端被非法用户非法使用,通过终端选择使用激活用户可以采取一定的用户认证方式,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可以进行特定用户的使用激活操作,所采用的认证方式可以要求用户输入密钥确认用户身份,终端上的密钥信息可以通过用户附着绑定或向网络注册时获得。
另外通过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发起的使用激活操作流程如下:
1、用户通过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经由无线连接通信链路发起对已经附着绑定的通信终端的使用激活操作;
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通过用户按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上的某个热键触发对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附着绑定的通信终端的使用激活操作,为简化用户操作可以同时对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已经附着绑定的所有通信终端同时进行使用激活操作,当然也可以支持用户选择一个特定的已经附着绑定的通信终端进行使用激活操作。
2、具有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的通信终端接受到某个特定的便携式无线接口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使用激活操作命令之后,进入相应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对应的用户使用激活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发起的会话属于相应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对应的用户。
通信终端可以支持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根据从通信服务网络的用户归属地数据库下载的终端配置数据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界面,如可以显示当前使用者的姓名等信息以区别不同用户。当特定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激活终端进入特定用户的激活使用状态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发起会话等操作,将切换回通信终端的缺省用户使用激活状态。当特定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激活终端进入特定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并且不处于使用状态下,如果有新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发起使用激活操作,后发起使用激活操作的用户模块优先,终端将进入后发起使用激活操作的用户模块管理的用户的使用激活状态。
通信终端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当通信终端接收到一个来自网络的会话请求时,匹配来话用户并通知用户的流程如下:
1、通信终端根据来自网络的会话请求信令中的会话接收方通信标识信息或会话接收方的身份信息获得会话接收方的用户身份;
2、通信终端在终端上存储的附着绑定用户列表的目前已经注册激活的用户中查找是否有与来自网络的会话请求的会话接收方的用户身份相匹配的用户,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用户则不对来自网络的会话请求进行处理,结束流程;如果找到了相匹配的用户则转3步继续处理;
3、通信终端以能够辨别当前会话接收方用户的设定信息发出通知。具体可以采用会话接收方用户所特定的声音、光、文字、图形等提示信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可以通过下载用户归属地数据库如HLR或HSS等数据库中的配置参数或Java程序来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界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1)

1、一种用于通信终端设备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连接无线局域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包括:
用户标识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身份标识信息;
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络;
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在所述用户标识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之间,用于控制该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并将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终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任意之一所述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模块为SIM卡、USIM卡或ISIM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模块还存储下述对应用户相关信息:用户号码、短消息、电话本、密钥和加密算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口模块为支持WiFi、蓝牙、27Mhz或900Mhz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口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装置还包括: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键盘和显示状态信息的显示屏。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用于通信连接通信服务网络的第一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通信连接无线局域网络的第二接口模块;
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从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获取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身份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使该对应用户通过所述通信服务网络实现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还包括:通过卡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并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的内置用户标识卡,所述中央处理器读取该内置用户标识卡上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对应用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用户标识卡为SIM卡、USIM卡或ISIM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支持通过软SIM、用户账号或线路认证方式的用户身份识别机制标识终端的使用用户。
10、如权利要求6~9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为支持WiFi、蓝牙、27Mhz或900Mhz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口模块。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为用于通信连接下述之一通信服务网络的接口模块:
GSM通信网络、GPRS通信网络、EDGE通信网络、802.11通信网络、TDMA通信网络、FDMA通信网络、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蓝牙通信网络、WiMAX通信网络、传统模拟电话线通信网络、xDSL通信网络、以太网或点对点专线通信网络。
12、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
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用于通信控制;
存储器,用于保存附着绑定的用户身份信息;
附着绑定用户管理子模块,连接在所述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和所述存储器和/或内置用户标识卡之间,用于管理所述绑定用户列表;
激活用户管理子模块,连接在所述通信应用控制子模块和所述存储器和/或内置用户标识卡之间,用于设置其中一个绑定用户为当前通信的激活用户并保存到所述存储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人机接口模块。
14、一种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附着绑定通信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设备分别通信连接无线局域网络,该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存储有用户标识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无线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A2、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传输链路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设置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为附着绑定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向该用户标识装置返回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该第一地址信息由无线局域网络分配;
用户标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向通信终端设备返回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与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时,通信终端设备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并与通过认证的用户标识装置建立所述通信传输链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终端设备使用密钥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所述密钥预先设置到通信终端设备上。
19、如权利要求14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并发或分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使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分别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该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在所述两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20、如权利要求14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并发或分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建立通信传输链路,分别获取每一个用户标识装置上存储的用户标识信息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标识模块和通信终端之间通信传输链路中断后,通信终端设备把相应用户标识模块对应用户进行去附着绑定。
22、一种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无线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通信终端设备向通信服务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信息、由通信服务网络分配的对应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由通信服务网络分配的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注册请求;
B2、通信服务网络对应记录用户标识信息、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第二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第二地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该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的通信。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向该用户标识装置返回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该第一地址信息由无线局域网络分配;
用户标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与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传输链路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从用户标识装置中获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发送携带通信终端设备第一地址信息的广播查询消息;
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接收所述广播查询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地址信息向通信终端设备返回携带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的查询响应消息;
通信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装置地址信息与用户标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建立通信传输链路;
通信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传输链路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和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时,通信终端设备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并与通过认证的用户标识装置建立所述通信传输链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终端设备使用密钥对用户标识装置进行认证,所述密钥预先设置到通信终端设备上。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标识装置可以同时或分别和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链路,使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分别获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该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在所述两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同时或分别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建立通信传输链路,分别获取每一个用户标识装置上存储的用户标识信息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标识装置所对应的用户在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被附着绑定。
29、如权利要求22、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标识模块和通信终端之间通信传输链路中断后,通信终端设备把相应用户标识模块对应用户进行去附着绑定。
30、如权利要求22、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通信终端设备从内置的用户标识卡中读取用户标识信息并附着绑定对应用户。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用户标识信息的对应用户同时附着绑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时,所述步骤B2中,
通信服务网络对应该用户标识信息同时记录有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和该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并且
通信服务网络根据该用户终止会话的被叫用户通信标识信息和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链接到相对应的通信终端设备上。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用户标识信息所对应的用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终端设备上的通信标识信息为同一个时,通信服务网络根据该用户终止会话的被叫用户通信标识信息和对应的多个通信终端设备的第二地址信息将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同时链接到相对应的多个通信终端设备上。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附着绑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时,在发起的出呼叫前,将其中一个附着绑定用户设置为激活用户后发起所述出呼叫,所述出呼叫携带该激活用户的通信标识信息。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有附着绑定用户中的一个设置为缺省激活用户。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无线用户标识装置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对应用户为非激活用户时,将该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用户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无线用户标识装置设备向通信终端设备发出激活指示,该激活指示中包括用户标识信息;通信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激活指示,并将对应的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状态用户;或者
用户通过通信终端设备的人机接口模块操作选择多个附着绑定的对应用户中的一个作为激活用户;通信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激活操作指示,将对应的附着绑定的对应用户设置为激活状态用户。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通过通信终端设备进行激活用户设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信终端设备认证使用用户身份的步骤。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用户通过输入对应的用户密码进行身份认证。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密码在对应用户进行注册时通过所述通信服务网络系统下载。
3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通信终端设备上同时附着绑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用户时,通信终端设备为每一个对应用户建立不同的使用界面和/或提示信息。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信终端设备收到携带用户通信标识信息的入呼叫时,判断是否附着绑定有对应的对应用户,如果有,接通该入呼叫并使用该对应用户的提示信息进行提示;否则拒绝响应。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界面和/或提示信息对应保存在所述服务网络侧,由通信终端设备在对应用户在服务网络进行注册时从所述服务网络侧下载到本地;或者在本地通信终端设备上进行设置。
CNB2005101074094A 2005-09-30 2005-09-30 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1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74094A CN100558176C (zh) 2005-09-30 2005-09-30 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CNA2006800131660A CN101164358A (zh) 2005-09-30 2006-06-14 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PCT/CN2006/001327 WO2007036105A1 (fr) 2005-09-30 2006-06-14 Dispositif d’identification d’utilisateur sans fil, terminal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t son procede
EP06121566A EP1771019B1 (en) 2005-09-30 2006-09-29 Subscriber identity apparatus which is wirelessly connected t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1/540,402 US20070077966A1 (en) 2005-09-30 2006-09-29 Subscriber identit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T06121566T ATE428281T1 (de) 2005-09-30 2006-09-29 Teilnehmeridentitatsvorrichtung, die drahtlos an einem kommunikationsendgerat angeschlossen ist
DE602006006129T DE602006006129D1 (de) 2005-09-30 2006-09-29 Teilnehmeridentitätsvorrichtung, die drahtlos an einem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angeschlossen is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74094A CN100558176C (zh) 2005-09-30 2005-09-30 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730A true CN1889730A (zh) 2007-01-03
CN100558176C CN100558176C (zh) 2009-11-04

Family

ID=3744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74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176C (zh) 2005-09-30 2005-09-30 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CNA2006800131660A Pending CN101164358A (zh) 2005-09-30 2006-06-14 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31660A Pending CN101164358A (zh) 2005-09-30 2006-06-14 无线用户标识装置、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77966A1 (zh)
EP (1) EP1771019B1 (zh)
CN (2) CN100558176C (zh)
AT (1) ATE428281T1 (zh)
DE (1) DE602006006129D1 (zh)
WO (1) WO2007036105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754A (zh) * 2010-06-02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播放锁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2301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的自动连线系统及其方法
CN101272628B (zh) * 2008-04-30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鉴权信息输入的方法和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2355664A (zh) * 2011-08-09 2012-02-15 郑毅 一种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与匹配的方法
CN101222723B (zh) * 2008-01-31 2012-05-30 熊文俊 一种虚拟sim卡多号单/双模手机及其实现方法与系统
WO2013034102A1 (zh) * 2011-09-08 2013-03-14 北京智慧风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的方法、系统及认证服务器
CN103001932A (zh) * 2011-09-08 2013-03-27 北京智慧风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的方法及认证服务器
CN102088684B (zh) * 2009-12-04 2013-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计费管理系统及计费管理方法
CN102026420B (zh) * 2009-09-14 2013-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m2m终端和m2m数据传输方法
CN103906268A (zh) * 2013-12-20 2014-07-02 上海乐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WO2017101211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18141A (zh) * 2017-04-28 2017-08-04 深圳市欧乐在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可控电信业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094135A (zh) * 2017-03-27 2017-08-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专线通信方法及终端
WO2017181625A1 (zh) * 2016-04-21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20802A (zh) * 2018-09-25 2019-01-01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11683362A (zh) * 2014-05-13 2020-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0039B2 (en) * 2004-03-04 2009-12-29 Access Company,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ynchroniz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server
KR101234194B1 (ko) * 2006-08-28 2013-0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심 데이터를 내려받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712474B2 (en) * 2007-04-20 2014-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cure soft SIM credential transfer
WO2011014043A2 (en) * 2009-07-31 2011-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security context and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651942B (zh) * 2009-09-04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对终端设备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US8171529B2 (en) * 2009-12-17 2012-05-01 Intel Corporation Secur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ervice
CN101772201A (zh) * 2010-03-05 2010-07-0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传感信息网络的架构及实现方法
CN101873689A (zh) * 2010-06-21 2010-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用分组交换业务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US8863256B1 (en) 2011-01-14 2014-10-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cure transactions using flexible identity management in a vehicular environment
CN102271393B (zh) * 2011-07-13 2014-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卡注册方法、智能卡管理平台及智能卡
KR101614901B1 (ko) * 2012-02-07 2016-04-22 애플 인크. 네트워크 보조형 사기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13314B (zh) * 2012-11-09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sim卡的启用方法及入网方法及终端及网络接入设备
JP2016506152A (ja) * 2012-12-19 2016-02-2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タグ付けによるデバイスの認証
US10536491B2 (en) * 2013-07-26 2020-01-14 Apple In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s to multiple devices
CN104684111A (zh) * 2013-12-02 2015-06-03 国家电网公司 无线通信终端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150188956A1 (en) 2013-12-27 2015-07-02 T-Mobile Usa, Inc. Unifi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31721B2 (en) * 2013-12-27 2021-02-23 T-Mobile Usa, Inc. User account-based access to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CN108200145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账号共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51710B (zh) * 2019-07-11 2022-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sim的终端业务功能调用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4433C2 (sv) * 1998-05-08 2001-02-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DE19823074C2 (de) * 1998-05-22 2002-08-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station, Mobilfunk-Kommunikationsnetz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nter Verwendung von mehreren Teilnehmerprofilen
FI109445B (fi) * 1999-08-06 2002-07-31 Nokia Corp Menetelmä käyttäjän tunnistetietojen välitämiseksi langattomaan viestimeen
GB2363504A (en) * 2000-06-16 2001-12-1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mobile phone including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loss or theft
US8060139B2 (en) * 2002-06-24 2011-11-15 Toshiba American Research Inc. (Tari) Authenticating multiple devices simultaneously over a wireless link using a sing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7305511B2 (en) * 2002-12-23 2007-12-04 Microtune (Texas), L.P. Providing both wireline and wireless connections to a wireline interface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723B (zh) * 2008-01-31 2012-05-30 熊文俊 一种虚拟sim卡多号单/双模手机及其实现方法与系统
CN101272628B (zh) * 2008-04-30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鉴权信息输入的方法和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2026420B (zh) * 2009-09-14 2013-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m2m终端和m2m数据传输方法
CN102088684B (zh) * 2009-12-04 2013-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计费管理系统及计费管理方法
CN102202301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的自动连线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67754A (zh) * 2010-06-02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播放锁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55664A (zh) * 2011-08-09 2012-02-15 郑毅 一种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与匹配的方法
WO2013034102A1 (zh) * 2011-09-08 2013-03-14 北京智慧风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的方法、系统及认证服务器
CN103001932A (zh) * 2011-09-08 2013-03-27 北京智慧风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的方法及认证服务器
CN103906268A (zh) * 2013-12-20 2014-07-02 上海乐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1683362A (zh) * 2014-05-13 2020-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11683362B (zh) * 2014-05-13 2023-05-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WO2017101211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7181625A1 (zh) * 2016-04-21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094135A (zh) * 2017-03-27 2017-08-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专线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7018141A (zh) * 2017-04-28 2017-08-04 深圳市欧乐在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可控电信业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120802A (zh) * 2018-09-25 2019-01-01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09120802B (zh) * 2018-09-25 2020-06-26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呼叫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71019A1 (en) 2007-04-04
CN100558176C (zh) 2009-11-04
CN101164358A (zh) 2008-04-16
EP1771019B1 (en) 2009-04-08
WO2007036105A1 (fr) 2007-04-05
US20070077966A1 (en) 2007-04-05
ATE428281T1 (de) 2009-04-15
DE602006006129D1 (de) 2009-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9730A (zh) 无线用户标识模块、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81880C (zh) 带有多个识别码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166137C (zh) 在通信网络中交换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14675C (zh) 适于国内外通信的携带式通信机及自动发信处理方法
US8280351B1 (en) Automatic device authentication and account identification without user input when application is started on mobile station
CN1711794A (zh) 在通信系统中提供路由信息
CN1890999A (zh) 双模终端对第一无线电通信网和第二本地通信网的接入
CN1316862A (zh) 利用字节码程序空中传输接通或更新移动台的系统和方法
CN1638345A (zh) 使用便携式存储媒质配置瘦客户机设备的网络设置
CN1131860A (zh) 通信系统
CN1852364A (zh) 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CN1744764A (zh) 专用通信系统中的呼叫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859489A (zh) 主叫用户下载被叫用户回铃音的相关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691653A (zh) 经由宽带接入网关登记接入设备多媒体内容的系统及方法
CN1574754A (zh) 为通信设备提供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246231A (zh) 涉及电信接入和控制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917709A (zh) 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223130C (zh)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
CN1866930A (zh)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实现个性化回铃音的系统及方法
CN1285229C (zh) 获取移动用户状态信息的方法、系统及相应用户识别模块
CN1750713A (zh) 自动登录业务的方法
CN1529975A (zh) 用于匿名呼叫建立的方法与装置
CN1658634A (zh) 使用增值业务接入码和虚号码实现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43757A (zh) 一种实现终端锁卡的方法
CN1878198A (zh) 实现虚拟终端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