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2908A - 缩短pprc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 - Google Patents

缩短pprc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2908A
CN1882908A CNA2004800342484A CN200480034248A CN1882908A CN 1882908 A CN1882908 A CN 1882908A CN A2004800342484 A CNA2004800342484 A CN A2004800342484A CN 200480034248 A CN200480034248 A CN 200480034248A CN 1882908 A CN1882908 A CN 1882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storage
control module
cdb
main memory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42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7058C (zh
Inventor
程建群
梨明玉
马修·J.·卡洛斯
冯颂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8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2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0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05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提高PPRC环境中的数据传输的效率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实现所有三个功能,其中每一个功能都可以减少进行信号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交换所需的往返次数。第一个功能包括禁用通常在主存储控制器和辅助存储控制器之间发生的“准备好传输”确认。第二个功能包括预先分配辅助存储控制器中的有效负载和数据缓冲区。第三个功能包括用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中的写入命令封装写入控制信息。有了这样的步骤,就不必单独进行写入控制信息的传输。CDB与数据块一起,从主存储控制器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并放在相应的预先分配的缓冲区中。数据也可以通过管道传输到辅助存储单元中。通过缩短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也可以增大主要和辅助存储控制器之间的间隔距离。

Description

缩短PPRC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
技术领域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对等远程复制(PPRC)存储系统,具体来说,涉及缩小完成主存储控制单元和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之间的写入操作所需的往返次数。
背景技术
数据完整性是大型计算机数据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已经开发了备份数据存储系统,以防止在发生各种故障的情况下丢失数据。一个这样的备份系统叫做“对等远程复制”(PPRC)。如图1所示,在PPRC系统100中,由主机设备110生成的数据存储在主存储器单元120中。还通过诸如光纤通道网络130之类的网络传输数据的副本,并将其存储在辅助存储器单元140上。由于网络互连的灵活性,因此,主要和辅助单元120和140可以在物理上远离主机110。此外,为保证数据安全性,主要和辅助单元120和140物理上彼此之间相距较远,从而降低一次灾难同时损害主要和辅助单元120和140两者的可能性。
主要和辅助单元120和140之间的间隔距离取决于许多因素。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一个I/O操作(如写入操作)的总响应时间;即,数据块从主存储器单元120传输到辅助存储器单元140所需的时间量,包括所有信号交换(handshaking)。通常,响应时间越长,在实践中两个单元的间隔距离越短。此外,在判断响应时间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完成数据传输必须进行的命令和数据往返次数。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需要的往返次数越多,有效的传输速率就越慢。
当在写入操作之前主要和辅助单元120和140交换“准备好传输”信号时,发生了一次这样的往返。主单元120(也称为“启动器”)向辅助单元140(也称为“目标”)传输一条表示数据已作好传输准备的消息。在主单元120从辅助单元140接收到适当的确认之前,数据传输还不能开始。除其他项目之外,确认指出辅助单元已经准备好所需要的缓冲区并准备好接收数据。这样的准备可能需要某些延迟,信号交换本身也会产生某些延迟。如此,这样的传输需要两次往返(传输准备好交换和带有随后的接收确认的数据传输),并产生对应的延迟。
当在传输数据本身之前额外的控制信息从主单元120传输到辅助单元140时,发生了另一次往返。这样的额外的控制信息可能不能在诸如命令描述符块(CDB)之类的常规写入命令范围内。如此,需要另一次往返来单独地传输控制信息。
其他因素可能需要更多的往返。在常规光纤通道网络上传输数据可能需要三次到四次往返,如此,主存储器单元120和辅助存储器单元140之间的距离可能只限于大约100公里。
因此,为了增大主要和辅助单元之间的距离,仍需要缩短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PPRC环境中的数据传输的效率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实现所有三个功能,其中每一个功能都可以减少进行信号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交换所需的往返次数。第一个功能包括禁用通常在主存储控制器和辅助存储控制器之间发生的“准备好传输”确认。禁用这样的确认省去了一次往返。
第二个功能包括预先分配辅助存储控制器中的有效负载和数据缓冲区。预先分配缓冲区可使得缓冲区在接收到有效负载信息和数据块时立即可用,从而缩短了响应时间。第三个功能包括用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中的写入命令封装写入控制信息。有了这样的步骤,就不必单独进行写入控制信息的传输。CDB与数据块一起,从主存储控制器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并放在相应的预先分配的缓冲区中。
数据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辅助单元;即,数据块可以从主要单元传输到辅助单元,而不必等待辅助单元发出已经接收到前面的数据块的确认。
通过减少???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也可以增大主要和辅助存储控制器之间的间隔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PPRC数据存储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数据存储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显示了示例命令描述符块;
图5A显示了示例扩展命令描述符块;以及
图5B显示了示例数据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数据存储系统200的方框图。系统200可以是PPRC系统,在该系统中,主机设备210向主存储控制器220传输数据,以便存储在存储设备(如磁盘驱动器阵列)228上。另外,主存储控制器220通过网络230将数据的副本传输到远程辅助存储控制器240上,以便存储在存储设备248中。主存储控制器220进一步包括处理器222,用于执行涉及将数据的副本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240的指令。辅助存储控制器还包括存储器,可以将该存储器分配给有效负载缓冲区244,以保存传入的命令和控制信息,并分配给数据缓冲区246,以保存传入的数据。辅助存储控制器240中的处理器242执行涉及将存储空间分配给缓冲区以及接收并最终存储数据的指令。
请参看图3的流程图,在操作中,在登录过程中(步骤300),主要和辅助存储控制器220和240中的处理器222和242可选地禁用“准备好传输”确认要求(步骤302)并为此交换确认(步骤304)。如果执行此步骤,就消除了两个单元之间的一次信号交换的往返。然后,指示辅助控制器240将其存储器的一部分预先分配给有效负载缓冲区244(步骤306)。每一个有效负载缓冲区足够大,以保存包含写入控制信息的PPRC光纤通道协议(FCP)命令以及写入命令本身。正如下文所描述的,两个数据结构可以“封装”在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以消除另一次往返,该往返没有专用于实际数据向辅助存储控制器240的传输。还指示辅助控制器240将一部分存储器预先分配给数据缓冲区246(步骤308),每一个缓冲区都足够大,以保存PPRC写入数据块。预先分配的每一种类型的缓冲区的数量(即,在数据块实际被控制器接收之前留出的)不是关键的,而是可以通过针对成本和可用存储器(导致预先分配较少的缓冲区)平衡性能(导致预先分配更多的缓冲区)确定。
主要和辅助控制器220和240还确定可以在一次写入操作中传输的数据的大小(步骤310)。这里,要传输的数据的单位将简称为“块”。
当主存储控制器220发出PPRC写入命令以开始写入操作(步骤312)时,主存储控制器220使用扩展CDB 500(图5A)(步骤314)以包含要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240的写入控制指令502以及写入命令504。常规CDB 400(图4)被用来只传输写入命令404,其大小大致为16个字节。为了缩短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使用其大小大致为80到96字节的扩展CDB 500。扩展CDB 500位于由主存储控制器220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240的FCP命令内部(步骤316)。随后,在没有从辅助存储控制器240接收到任何“准备好”信号的情况下,主存储控制器220将数据块510(图5B)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器240(步骤318)。
在从主存储控制器220接收到FCP命令时(步骤320),辅助存储控制器240的处理器242指示将FCP命令放置在其中一个有效负载缓冲区244(步骤322)。接收数据块510(步骤324),并放在其中一个数据缓冲区246(步骤326)。然后,由在辅助存储控制器240内部执行的PPRC应用程序处理有效负载缓冲区244和数据缓冲区246的内容(步骤328)。数据块510最后存储在存储设备248中(步骤330),从而完成写入操作。当完成写入操作之后,辅助存储控制器240将状态信号传输回主存储控制器220(步骤332)并关闭交换(步骤334)。然后,辅助存储控制器240释放有效负载和数据缓冲区(步骤336),以供以后重复使用。当主存储控制器220接收到状态信号(步骤338)时,它也关闭交换(步骤340)。
由于本发明支持数据的“管道传送”,在主控制器220接收到状态信号之前,主控制器220可以准备第二FCP命令,写入控制信息和写入命令被封装在第二扩展CDB中(步骤342)。然后,第二FCP命令和关联的数据块可以传输到辅助控制器340(步骤344)。在由辅助控制器240接收到时(步骤346),第二FCP命令被放置在有效负载缓冲区(步骤348),第二数据块被放置在数据缓冲区中(步骤350)。其中放置了第二FCP命令的缓冲区可以是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不同于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也可以是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如果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已经被释放)。此外,如果还没有释放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也没有其他有效负载缓冲区可用(即,没有预先分配),处理器242可以分配附加存储器空间作为附加有效负载缓冲区,可用于接收第二FCP命令。同样,将第二数据块接收到数据缓冲区中,该数据缓冲区可以是第一数据缓冲区(在释放之后),另一个预先分配的数据缓冲区或新分配的数据缓冲区。
三个步骤中的每一个步骤,禁用“准备好传输”确认,预先分配缓冲区,以及将写入控制信息与写入命令一起封装在扩展CDB,都减少了数据传输所需的往返次数。同时,往返所需的次数可以减少到一次,从而大大地缩短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总吞吐量和/或提高主要和辅助存储控制器220和240可以分隔的可能的距离。事实上,间隔距离可以大致增大到400km。
通过这里所说明的实施例,完全实现了本发明的目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的实施例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特定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对如下面的权利要求所说明的本发明的范围作出限制。

Claims (35)

1.一种用于在PPRC环境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至少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
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至少第一数据缓冲区;
发出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一写入命令;
将写入控制信息与光纤通道协议(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一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内;
将第一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以及
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发出第一写入命令之前禁用“准备好传输”命令。
3.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中的第一扩展CDB;
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块;
完成第一写入操作;以及
将第一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确认第一写入操作完成。
4.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出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二写入命令;
将写入控制信息与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二扩展CDB内;
将第二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以及
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中的第二扩展CDB;
接收第二数据缓冲区中的第二数据块;
完成第二写入操作;以及
将第二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确认第二写入操作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是预先分配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由辅助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扩展CDB和第一数据块之后,分配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由主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状态指示符之前,传输第二扩展CDB的步骤和传输第二数据块的步骤开始。
9.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第一数据块传输到存储驱动器中;以及
释放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一数据缓冲区,从而随后的扩展CDB和数据块可分别在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一数据缓冲区中接收。
10.一种对等远程复制存储系统,包括:
主存储控制单元;
辅助存储控制单元;
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的第一预先分配的有效负载缓冲区;
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的第一预先分配的数据缓冲区;
用于发出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一写入命令的装置;
用于将写入控制信息与光纤通道协议(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一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内的装置;
用于将第一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发出第一写入命令之前禁用“准备好传输”命令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到11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中的第一扩展CDB的装置;
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块的装置;
用于完成第一写入操作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第一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以确认第一写入操作完成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
用于发出第一写入命令的装置包括用于发出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二写入命令的装置;
用于封装写入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写入控制信息与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二扩展CDB内的装置;
用于传输第一扩展CDB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以及
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块的装置包括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第二扩展CDB的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以及
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块的第二数据缓冲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
用于完成第一写入操作的装置包括用于完成第二写入操作的装置;以及
用于传输第二状态指示符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以确认第二写入操作完成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是预先分配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由辅助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扩展CDB和第一数据块之后,分配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3到17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中,在由主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状态指示符之前,传输第二扩展CDB的步骤和传输第二数据块的步骤开始。
19.一种对等远程复制主存储控制单元,包括:
用于指示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的装置;
用于指示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第一数据缓冲区的装置;
用于发出将第一数据块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一写入命令的装置;
用于将写入控制信息与光纤通道协议(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一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内的装置;
用于将第一扩展CDB传输到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第一数据块传输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发出第一写入命令之前禁用“准备好传输”命令的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到20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认第一写入操作完成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到21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其中:
用于发出第一写入命令的装置包括用于发出将第二数据块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二写入命令的装置;
用于封装写入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写入控制信息与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二扩展CDB内的装置;
用于传输第一扩展CDB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扩展CDB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以及
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块的装置包括将第二数据块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其中:
用于完成第一写入操作的装置包括用于完成第二写入操作的装置;以及
用于传输第二状态指示符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以确认第二写入操作的完成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其中,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是预先分配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其中,在由辅助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扩展CDB和第一数据块之后,分配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2到25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主存储控制单元,其中,在由主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状态指示符之前,传输第二扩展CDB的步骤和传输第二数据块的步骤开始。
27.一种与可编程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用于在PPRC环境中传输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的代码包括执行下列操作的指令:
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至少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
在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中预先分配至少第一数据缓冲区;
发出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一写入命令;
将写入控制信息与光纤通道协议(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一扩展命令描述符块(CDB)内;
将第一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以及
将第一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发出第一写入命令之前禁用“准备好传输”命令的指令。
29.根据权利要求27到28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下列操作的指令:
接收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中的第一扩展CDB;
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中的第一数据块;
完成第一写入操作;以及
将第一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确认第一写入操作完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7到29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下列操作的指令:
发出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的第二写入命令;
将写入控制信息与FCP命令一起封装在第二扩展CDB内;
将第二扩展CDB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以及
将第二数据块从主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辅助存储控制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下列操作的指令:
接收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中的第二扩展CDB;
接收第二数据缓冲区中的第二数据块;
完成第二写入操作;以及
将第二状态指示符从辅助存储控制单元传输到主存储控制单元,确认第二写入操作完成。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是预先分配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由辅助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扩展CDB和第一数据块之后,分配第二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二数据缓冲区。
34.根据权利要求30到33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由主存储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状态指示符之前,传输第二扩展CDB的步骤和传输第二数据块的步骤开始。
35.根据权利要求27到34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下列操作的指令:
将第一数据块传输到存储驱动器中;以及
释放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一数据缓冲区,从而随后的扩展CDB和数据块可分别在第一有效负载缓冲区和第一数据缓冲区中接收。
CNB2004800342484A 2003-11-20 2004-11-04 缩短对等远程复制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的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0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19,229 US7613785B2 (en) 2003-11-20 2003-11-20 Decreased response time for peer-to-peer remote copy write operation
US10/719,229 200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2908A true CN1882908A (zh) 2006-12-20
CN100377058C CN100377058C (zh) 2008-03-26

Family

ID=3459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424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058C (zh) 2003-11-20 2004-11-04 缩短对等远程复制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613785B2 (zh)
EP (1) EP1687705B8 (zh)
JP (1) JP2007511844A (zh)
KR (1) KR100930215B1 (zh)
CN (1) CN100377058C (zh)
AT (1) ATE503219T1 (zh)
DE (1) DE602004031972D1 (zh)
TW (1) TWI321416B (zh)
WO (1) WO2005055040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31A (zh) * 2010-08-27 2010-1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数据缓存方法
CN106527989A (zh) * 2016-10-28 2017-03-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存储系统的scsi指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5726B2 (en) * 2006-05-08 2011-05-17 Emc Corporation Pre-allocation and hierarchical mapping of data blocks distributed from a first processor to a second processor for use in a file system
US7500030B2 (en) * 2006-08-30 2009-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 of information units in fibre channel communications
US8307129B2 (en) * 2008-01-14 2012-1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wapping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secondaries from a subchannel set other than zero to subchannel set zero using dynamic I/O
US7761610B2 (en) * 2008-01-25 2010-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fining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devices in a subchannel set other than subchannel set zero
US8516173B2 (en) * 2008-07-28 2013-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wapping PPRC secondaries from a subchannel set other than zero to subchannel set zero using control block field manipulation
US7853726B2 (en) * 2008-10-06 2010-1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CP command-data matching for write operations
JP4762292B2 (ja) * 2008-10-29 2011-08-31 東芝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装置、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ロック処理方法
US8732357B2 (en) * 2010-10-28 2014-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enabling and disabling write XFR—RDY
US8463746B2 (en) 2011-03-30 2013-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licating data
US8751762B2 (en) 2011-03-30 2014-06-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vention of overlay of production data by point in time copy operations in a host based asynchronous mirroring environment
JP6167722B2 (ja) 2013-07-23 2017-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15065436A1 (en) 2013-10-31 2015-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arget port processing of a data transfer
US10776033B2 (en) 2014-02-24 2020-09-1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epurposable buffers for target port processing of a data transfer
US11169727B1 (en) * 2017-03-10 2021-11-09 Pure Storage, Inc.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between storage systems with virtualized stor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7035A (en) * 1988-09-08 1992-11-24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Transferring messages between nodes in a network
JP3228182B2 (ja) * 1997-05-29 2001-1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システム及び記憶システムへのアクセス方法
US6205120B1 (en) * 1998-03-13 2001-03-20 Packeteer, Inc. Method for transparently determining and setting an optimal minimum required TCP window size
US6400730B1 (en) * 1999-03-10 2002-06-04 Nisha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IP network devices and SCSI and fibre channel devices over an IP network
US6446175B1 (en) * 1999-07-28 2002-09-03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oring and retrieving data on tape backup system located at remote storage system site
TW454120B (en) * 1999-11-11 2001-09-11 Miralink Corp Flexible remote data mirroring
JP2001306414A (ja) * 2000-04-25 2001-11-02 Hitachi Ltd 記憶装置のリモートコピーシステム
JP2002051087A (ja) * 2000-08-03 2002-02-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JP2002208981A (ja) * 2001-01-12 2002-07-26 Hitachi Ltd 通信方法
US6728736B2 (en) * 2001-03-14 2004-04-27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data copy using an accumulation remote copy trio
JP3997061B2 (ja) * 2001-05-11 2007-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サブシステムおよび記憶サブ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20030018828A1 (en) * 2001-06-29 2003-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finiband mixed semantic ethernet I/O path
US7197571B2 (en) * 2001-12-29 2007-03-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backup performance of media and dynamic ready to transfer control mechanism
JP4434543B2 (ja) * 2002-01-10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のコピー方法
JP4291664B2 (ja) * 2003-10-14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バッファ予約機能を備えるストレージ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31A (zh) * 2010-08-27 2010-1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数据缓存方法
CN101917231B (zh) * 2010-08-27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数据缓存方法
CN106527989A (zh) * 2016-10-28 2017-03-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存储系统的scsi指令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3119A (en) 2005-10-01
US7613785B2 (en) 2009-11-03
JP2007511844A (ja) 2007-05-10
EP1687705A2 (en) 2006-08-09
US20050114358A1 (en) 2005-05-26
EP1687705B1 (en) 2011-03-23
WO2005055040A2 (en) 2005-06-16
DE602004031972D1 (de) 2011-05-05
CN100377058C (zh) 2008-03-26
KR100930215B1 (ko) 2009-12-09
EP1687705B8 (en) 2011-05-04
KR20060107789A (ko) 2006-10-16
ATE503219T1 (de) 2011-04-15
TWI321416B (en) 2010-03-01
WO2005055040A3 (en) 200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7058C (zh) 缩短对等远程复制写入操作的响应时间的系统及方法
US7660911B2 (en) Block-based data striping to flash memory
US5729681A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from a host to a network controller
CN104216865B (zh) 映射和化简运算加速系统及方法
KR100224525B1 (ko) 어레이 컨트롤러를 위한 채널 하드웨어 성능을 개선하기 위한 시스템
US200701833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determinate read data latency in a memory system
EP244660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data memories by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JPH04219859A (ja) 並列プロセッサに直列命令ストリームデータを分散するハードウェアディストリビュータ
EP0031484A3 (en)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6598752B (zh) 远程零拷贝方法
CN108197039B (zh) 一种ssd控制器混合流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US746053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constructing a packet
US5940592A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 parallel computer and system therefor
US8510514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element for efficient parallel processing of multimedia data
US5893926A (en) Data buffering technique in computer system
US20230112720A1 (en) Hardware system for automatic direct memory access data formatting
US9383938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conveying input/output operations utilizing a sequential-access data storage device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port
JPS5939768B2 (ja) 入出力システム
KR20170108739A (ko) DIX (Data Integrity Extension )모드의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인터페이스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635693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packets between provider and consumer processors
US81762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storage protocol with initiator controlled data transfer
US20160283417A1 (en) Memory system
Neiers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specification
JPH0417492B2 (zh)
JPS6093852A (ja) 長パケツト転送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