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8389A -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8389A
CN1878389A CNA2005100352656A CN200510035265A CN1878389A CN 1878389 A CN1878389 A CN 1878389A CN A2005100352656 A CNA2005100352656 A CN A2005100352656A CN 200510035265 A CN200510035265 A CN 200510035265A CN 1878389 A CN1878389 A CN 1878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witching
professional
former
control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352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峰
黄世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5100352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8389A/zh
Priority to CN2005800013208A priority patent/CN1898972B/zh
Priority to EP05820665A priority patent/EP1827034B1/en
Priority to DE602005013281T priority patent/DE602005013281D1/de
Priority to AT05820665T priority patent/ATE425643T1/de
Priority to PCT/CN2005/002240 priority patent/WO2006063536A1/zh
Priority to HK06109633.8A priority patent/HK1089323A1/xx
Publication of CN1878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389A/zh
Priority to US11/649,022 priority patent/US8625527B2/en
Priority to US14/584,662 priority patent/USRE47858E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网络技术,公开了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使得NGN在不引起网络流量瓶颈的前提下,高效可靠的实现无缝业务切换,且支持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间业务切换。本发明中,通过业务切换控制点集中处理切换请求和切换条件管理、集中控制切换和切换条件判断,由终端触发、业务切换控制点判断、再由终端实施的机制实现业务无缝切换;通过增强终端能力,实现独立于业务控制层的业务切换;通过多个逻辑终端与同一用户的关联,实现不同终端或多模终端之间的业务无缝切换。

Description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NGN是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PSTN”)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的,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可以说,NGN是基于时分复用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NGN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采用承载与控制分离的架构,核心承载网络是分组交换网,控制层则基于软交换技术。NGN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融合,可以实现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它继承了原有PSTN固定网络的所有业务,也同时够继承了移动网络的业务能力。NGN综合了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IP网络的优势,使得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移动用户、非对称数据用户线(Asymmetric Data Subscriber Line,简称“ADSL”)用户、综合业务数据网(Integrated Service Data Network,简称“ISDN”)用户、IP窄带网络用户、IP宽带网络用户甚至是通过卫星接入的用户都能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一员相互通信。因此,对于移动性的支持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特性,特别是对于实时会话类业务的无缝切换的支持能力。
业务切换(Service Handover)在由于网络状态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需要执行不同终端或者不同接入网络之间切换的情况下,业务可保持不被中断,包括完全没有影响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无线技术中切换是指移动用户终端处于会话状态下,从一个无线覆盖区漫游到另外一个无线覆盖区时,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原无线覆盖区的信号衰减到无法提供业务承载而新无线覆盖区信号强度足以支持该业务承载时,用户的会话也从原无线接入网络切换到新的无线接入网,在这个切换过程中需要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控制及用户面媒体流的连续性,即所谓的无缝切换。
与以往的网络交换不同的是,NGN作为承载和业务控制分离的网络,其业务数据流直接通过分组网络在通信终端间传输,而业务的控制则经过应用层的业务控制点操作。不同用户可以通过相同或者不同的接入网接入到NGN中,他们可以在同一个业务控制点下,也可以分属不同的业务控制点,所有节点在分组层可达。业务控制点负责会话的建立、媒体资源的分配以及路由等控制功能,业务控制点也可能采用分层的模式,如路由和业务控制分开处理;业务控制点需要跟用户交互控制信令,当归属不同业务控制点的用户需要发生通信的时候,不同业务控制点之间也需要进行控制协商和交互,一旦完成信令的协商和会话的建立,媒体流将仅仅发生在用户之间,而不需要经过业务控制点。而事实上,由于各个节点网络层可达,随着终端能力的增强以及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 Protocol,简称“SIP”)的广泛使用,业务控制层面的节点也可能不需要存在,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自己呼叫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另外,由于多模终端出现及业务多样化,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终端,而一个终端在同一时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接入到接入网中,这些情况都得在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中加以考虑。
图1示出了承载与控制分离网络的典型模型。图中用户101拥有终端103和用户102拥有终端104分别从各自的接入网接入NGN,分别接收业务控制点105和业务控制点106的控制,在通信业务建立时,业务控制点105、业务控制点106分别和终端103、终端104发生控制信令交互,然后业务控制点105和业务控制点106相互之间还需要信令交互和协商,然后建立终端103到终端104的直接通信链路,数据通过分组网络直接传输。当然如果终端具有增强功能且网络支持的话,可以不接收业务控制的点控制自主建立会话连接。另外,NGN网络用户可能拥有多个终端,比如图中用户102还拥有终端107。这种情况下,业务需要也有可能要求能够实现同一用户不同终端之间的切换,比如双模手机可以支持GSM和CDMA两种模式,当用户从当前GSM小区进入CDMA小区时,为了接收更好的服务,要求从GSM切换到CDMA,此时即产生不同终端的切换问题。
作为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网络,NGN不像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一样用户接入和业务建立均无线网络控制器集中控制,因此相邻无线小区之间的用户漫游所引起的业务切换,能够在无线网络控制器控制下轻易实现。如何在NGN中实现不同接入网、不同运营商、不同终端之间业务无缝切换是NGN发展的关键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基本采用了控制层实体即业务控制点介入的实现模式,即用户终端的状态变化都上报给控制层实体,由控制层实体实现切换控制或者转发到相应的业务处理点进行处理,而相应的媒体流的处理也都由控制层实体负责完成。
图2示出了一种控制层介入的媒体流汇聚方法的网络模型,可以解决NGN中业务无缝切换的支持。在媒体流汇聚模式下,会话建立和路由还是仅由业务控制点完成,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一个新的媒体处理点,负责完成类似会议控制的媒体处理功能,即将所有会话的媒体流均汇聚到该点。在最初用户终端201到用户终端202的会话建立过程中,在业务控制点205和业务控制点206控制下,通过接入网203和接入网204,媒体资源是被控制连接到了媒体处理点207,如图中的媒体链路208和媒体链路209,而当用户终端202发生了移动到接入210覆盖范围内时,需要进行业务切换,先在业务控制点206的控制下建立了用户终端202到媒体处理点207的媒体链路211,然后再拆除媒体链路209,这样就保证了无缝切换的能力,在整个切换过程中,对于正在进行的会话也没有影响。
但是,通过媒体汇聚模式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会导致媒体处理点处的流量巨大,当所有会话都需要首先建立到该媒体处理点,使得媒体处理点成为网络的瓶颈。而如果不引入媒体处理点,则无法实现用户移动过程中媒体链路的建立和拆除,用户只能选择重新注册,即业务无法实现无缝切换。另外,由于控制层实体的介入,不仅影响了切换的效率,还牵涉到不同运营商之间控制层实体不同的问题,使得运营商之间互通收到影响。同时,控制层实体的介入还使得不同终端之间的切换变得困难,特别是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对应的控制层实体是不同的,无法协作完成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网络通信存在瓶颈,切换效率低、不可靠,无法实现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间的切换。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媒体流汇聚方法不得不引入一个媒体处理点,将所有会话都引入到该点再转发,使得该点流量巨大,成为网络瓶颈;
控制层实体的介入,影响了切换效率,随之而来的运营商互通问题降低了切换可靠性;
控制层实体介入也使得切换的范围局限在同一类控制层实体控制的网络内,无法做到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之间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使得NGN在不引起网络流量瓶颈的前提下,高效可靠的实现无缝业务切换,且支持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间业务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包含步骤,
A终端上报业务事件至业务切换控制点;
B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收到所述业务事件后,根据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业务切换,并通知所述终端;
C当所述终端响应来自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的业务切换通知,建立新会话链路、拆除原会话链路,完成业务切换。
其中,所述终端包含原终端和目的终端,属于同一用户;
所述原终端使用所述原会话链路,所述目的终端使用所述新会话链路。
此外,所述步骤B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通过与所述终端的信令交互,更新该终端的所述切换条件;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所述业务切换,如果是则下发执行切换命令给所述终端,否则下发拒绝切换信息给所述终端。
此外,所述步骤B中,所述切换条件为以下条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所述目的终端的通信质量是否高于所述原终端的通信质量;
所述目的终端的运营商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原终端的运营商的优先级;
所述目的终端的通信资费是否低于所述原终端的通信资费;
是否满足用户预置的切换策略。
此外,所述步骤C包含以下子步骤,
C1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下发所述原会话链路对端的信息给所述目的终端,通知其建立所述新会话链路;
C2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原会话链路对端之间的所述新会话链路,并返回结果给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
C3所述新会话链路建立成功后,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通知所述原终端,所述原终端拆除所述原会话链路。
此外,所述原终端和目的终端为:
并发建立两条会话链路的同一终端对应于所述两条会话链路各自的逻辑终端,
或者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独立不同的终端,
或者同一多模终端在两种不同模式下所体现的逻辑终端;
所述原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处与同一用户关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装置,包含终端和业务切换控制点,
其中,所述终端用于上报业务事件至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根据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的通知执行业务切换;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用于根据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业务切换,并通知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终端自主建立或拆除会话链路;
所述终端包含原终端和目的终端,属于同一用户;
所述原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处与该用户关联;
业务切换时,所述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所述原终端拆除原会话链路。
此外,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终端交互更新所述切换条件。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业务切换控制点集中处理切换请求和切换条件管理、集中控制切换和切换条件判断,
由终端触发、业务切换控制点判断、再由终端实施的机制实现业务无缝切换;
通过增强终端能力,实现独立于业务控制层的业务切换;
通过多个逻辑终端与同一用户的关联,实现不同终端或多模终端之间的业务无缝切换。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通过业务切换控制点的集中控制和处理,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业务无缝切换,便于功能扩展和部署,提高业务切换效率;
通过终端自主建立新会话链路和拆除原会话链路的交替机制,实现无缝切换且避免了媒体流聚集而产生的瓶颈;
脱离于业务控制层面的切换实施方案,避免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通问题,提高了切换可靠性;
同一用户的不同终端和多模终端的切换,极大丰富了业务种类,提高了切换灵活性;
终端和业务切换控制点对于切换条件的更新和判断机制,使得切换策略更为灵活、更容易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承载与分离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2是通过媒体流汇聚实现业务无缝切换的网络模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原理是通过增强终端能力,使得终端能够自主并发建立新旧两条业务链路来实现业务无缝切换。
网络业务切换系统引入业务切换控制点作为切换集中处理实体,而终端则是广义终端,即将其看成切换前和切换后两个终端,分别称为原终端和目的终端。首先,终端负责上报业务事件,即将会话链路、通信质量、触发切换事件等信息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业务切换控制点则根据这些信息以及事先预置的切换条件来判定是否切换,并通知终端,由终端完成;如果发生切换,则目的终端要先建立一条新会话链路,然后拆除原会话链路,完成切换。
对于多模终端或者同一用户的多个终端之间的切换,即从这个终端上的业务切换到那个终端上,这样的情况只需两个终端都能有自主建立和拆除链路的功能,而在业务切换控制点处要将属于同一用户的不同终端相关联,这样就在切换时实现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不同终端之间包括异构网络的不同终端之间的业务切换。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支持业务无缝切换的NGN网络的业务切换系统包含终端、业务切换控制点等。
其中,终端需要有增强的功能,在不需要业务控制层面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建立和拆除会话链路。在发生切换之前,要向业务切换控制点上报业务事件,告知业务状态信息,比如会话链路建立时双方的地址等信息、通信链路质量下降的告警信息、终端进入新接入网时的访问点信息、以及用户主动触发的切换请求信息等。在发生切换时,终端负责建立新的业务链路,拆除旧的业务链路,实现无缝切换。并发建立多个会话只对终端的处理器资源提出了要求,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当前主流移动终端机型,均已具备有该能力的硬件资源,只需做简单的软件升级,添加多个线程处理通信协议的能力,即可实现所述并发建立多个会话的增强功能。当前高端机型则已经具备并发建立多个会话的能力,比如多模移动终端,能够并行处理多个不同接入模式下的业务通信。另外,对于脱离控制而自主建立和拆除链路的功能,前面以及提及,随着终端功能的发展和SIP协议的推广,这种情况在NGN中将能够普遍实现。
可见,终端所需要具有的功能,包含并发建立多条会话的能力,即可以在一条会话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启动并协商其他会话的能力。显然,终端就必须能够支持各种会话协议,如支持多IP地址、多个媒体链路协商能力。其次,终端还具有主动触发切换的能力,即能检测切换触发条件,并主动触发切换。比如通过不断检测接收无线信号的质量,当该指标低于切换门限时,则自动搜索是否存在同种类型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如果不存在,再搜索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无线网络覆盖区中,然后选择新的无线接入网络。然后,终端还具有执行切换的能力,接受来自业务切换控制点的命令,配合网络实体实施切换。
另外,对于同一用户的不同终端间的切换,此时终端就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切换前终端称为原终端,切换后的终端成为目的终端。对应的,切换前的链路成为原会话链路,切换后的链路成为新会话链路。切换的过程就是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原终端拆除原会话链路的过程。当然,切换之前,原终端要上报原会话链路对端的信息,使得目的终端与对端之间的新会话链路能够链路。
为了实现普遍意义上的通用切换,在应用层引入业务切换控制点,用于集中管理切换和切换条件,而切换过程由终端实现。
业务切换控制点所需要具备的功能即集中管理终端的切换条件,保存终端预设的切换条件,负责更新,并且在终端上报切换请求时进行判断,根据切换条件和当前状态判定,然后下达允许或拒绝切换的信息给终端。对应于物理形态,业务切换控制点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功能服务器集成使用。
业务切换控制点接收终端上报的各种业务事件,并更新数据库,终端上报给应用层的业务切换控制点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Presence机制、直接访问数据库等。另外,用户还会设置自己的切换策略,也是通过终端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实现的,切换控制维护更新用户切换策略。
对于同一用户的不同终端之间的切换,业务切换控制点需要维护用户与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才能在切换时,业务切换控制点能够找到相应的原终端和目的终端,下发相应的信息。比如,在切换条件满足时,业务切换控制点根据用户关联找到原终端和目的终端,于是下发通知叫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对端即为原会话链路的对端,新会话链路建立成功后,业务切换控制点再下发通知原终端拆除原会话链路,即完成了切换过程。
每个终端要接入分组网,还需要接入网的功能。接入网需要提供终端接入到业务网络的能力,由很多网络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配合终端帮助完成会话链路的建立。接入网可以是采用不同技术的接入网,比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接入网和GSM接入网。接入网之间可能存在交叠区域,在交叠区域中,终端可以选择连接到哪个接入网,即发生业务切换。
分组网用于提供网络节点间的互联能力,提供分组报文的传送能力,并不感知具体的业务,单独实现业务承载。
图3示出了NGN网络模型,包括切换系统的框架体系及各个功能实体的连接关系。切换之前用户301的终端303通过原会话链路307与用户302的终端304通信,切换之后用户301的终端303通过新会话链路308与用户302的终端305通信,这样在业务切换控制点306控制下,完成了从终端304到终端305的无缝切换。
切换之前原终端304上报业务事件比如原会话链路307相关信息、会话链路的通信质量给业务切换控制点306,当用户302触发了业务切换请求后,原终端304上报业务切换控制点306该请求,然后业务切换控制点306根据切换条件判定是否切换,如果是则按如下流程进行切换:业务切换控制点306通知目的终端305建立新会话链路308,通知原终端304拆除原会话链路307。可见这一过程中,终端直接和业务切换控制点进行交互,不需要业务控制层面的参与。
另外,由于逻辑上终端被分为切换前的原终端和目的终端,因此终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
用户的一个移动终端,在移动到小区交替边缘时发生切换,则切换前该终端为原终端,切换后在终端为目的终端;
同一用户的两个独立终端,切换发生在其中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则第一个终端为原终端,第二个终端为目的终端;
多模终端的不同模式,切换发生在不同模式间,比如2G到3G模式,用户需要2G切换到3G时,2G模式下该终端为原终端,3G模式下该终端为目的终端。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中终端与业务切换控制点之间的交互方法、终端建立和拆除会话链路的方法可以是任意可行方案,能实现发明目的,而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业务切换方法的具体流程。在接入网中的原终端和在另一侧接入网中的对端终端建立正常的会话链路即原会话链路。在切换之前,终端之间发生会话链路。
在步骤401中,终端上报业务事件至业务切换控制点,终端上报给应用层的业务切换控制点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Presence机制、直接访问数据库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业务事件包含以下几种:
当终端的会话连接变化时,上报会话链路变换信息,如原终端已经和对端成功建立原会话连接,则原终端将把对端的地址及已经建立连接的状态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由业务切换控制点保存维护每个用户关联的原终端的原会话链路对端的地址信息及链路连接的状态,在切换时下发给目的终端以便建立新会话链路;
当目的终端进入新的接入网覆盖范围的时候,如果该终端在新的接入网成功接入获得新的网络接入访问点,则把获得的新网络接入访问点的地址信息及这一事件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
当原终端监测到原接入网的信好强弱衰减到一定门限时,把这一事件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即发生通信质量下降告警,这种情况下即有可能发生小区切换;
当用户主动触发切换时,切换请求由终端上报至业务切换控制点,此时有可能是以下情况,比如用户需要换到其他模式或者采用其他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业务切换控制点即要进行切换条件的判断。
终端触发切换请求还有这些情况:终端发生了移动或者是由于用户或者网络运营商的一些预设条件需要切换到新的接入网中,触发切换请求至业务切换控制点。这些条件有很多种。比如,当终端监测到原接入网的信号不好的时候,主动触发“信号弱切换请求”,此种请求在目前的无线网络中基本完全由接入网处理。又比如,当终端进入新的接入网覆盖范围的时候,触发接入请求并尝试连接请求,如地址的获取和接入验证等动作,如果尝试连接请求成功,则触发“切换可能事件”到业务切换控制点处理。
事实上业务的切换有多种方式,不仅仅是因为移动引起的无线覆盖小区信号变弱,还有可能是用户预设的条件,比如在多种接入网并存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设定优先选择业务较丰富的网络,此时即需要业务切换。总之,业务切换策略可以更加细致和灵活,例如按照信号强弱、按照运营商优先级、按照接入网优先级、按照时间地点等各种条件,均可以触发业务切换。比如说,对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简称“GSM”)和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的双模手机,在同时覆盖有GSM和WCDMA网络且当前服务网络是GSM时,一般的说,用户希望切换到WCDMA网络,以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还有切换条件更新机制,即用户通过终端与业务切换控制点交互,更新设置切换条件,包括用户切换策略等,业务切换控制点维护这些切换条件,在处理切换请求时判定切换条件。
接着在步骤402中,业务切换控制点维护终端发来的业务事件后,按照预设置的切换条件判断是否启动切换,这里预置的条件可以是信号强弱、优选运营商、不同资费策略和用户预设置的策略,或者这些条件的组合。业务切换控制点通知终端,返回启动或者拒绝切换命令,如果是拒绝切换,则进入步骤403中,否则进入步骤404。
在步骤403中,切换条件不满足,业务切换控制点在某些情况下要通知终端,比如用户主动触发切换请求时,业务切换控制点要回复拒绝切换的信息给用户,然后流程结束。
在步骤404中,业务切换控制点通知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目的终端收到启动切换命令的同时还收到来业务切换控制点的其他信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端终端的地址信息,如前所述该信息是在步骤401中上报的,目的终端自主建立与原会话链路对端的另外一条会话链路,即新会话链路,建立链路的过程不需要业务控制层面的介入。
接着在步骤405中,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后,将结果上报给业务切换控制点,如果新会话链路建立成功,则进入步骤406,否则进入步骤407。
在步骤406中,业务切换控制点通知原终端拆除原会话链路,原终端自主拆除与对端的原会话链路,业务便由新会话链路代替继续进行,拆除链路的过程不需要业务控制层面的介入,然后流程结束。
在步骤407中,业务切换控制点收到目的终端返回的建立新会话链路失败的信息后,要释放用于建立会话链路的资源,同时通知用户该信息,然后流程结束。
可见,通过终端和应用层的业务切换控制器之间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切换,而与业务控制层面无关,使得实现方案和具体业务控制网络也无关,于是即可支持多种异构业务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切换,所支持的业务网络可以是:GSM、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rd Generation,简称“3G”)、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H.323网络、SIP网络等。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
A终端上报业务事件至业务切换控制点;
B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收到所述业务事件后,根据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业务切换,并通知所述终端;
C当所述终端响应来自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的业务切换通知,建立新会话链路、拆除原会话链路,完成业务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含原终端和目的终端,属于同一用户;
所述原终端使用所述原会话链路,所述目的终端使用所述新会话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通过与所述终端的信令交互,更新该终端的所述切换条件;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所述业务切换,如果是则下发执行切换命令给所述终端,否则下发拒绝切换信息给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切换条件为以下条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所述目的终端的通信质量是否高于所述原终端的通信质量;
所述目的终端的运营商优先级是否高于所述原终端的运营商的优先级;
所述目的终端的通信资费是否低于所述原终端的通信资费;
是否满足用户预置的切换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含以下子步骤,
C1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下发所述原会话链路对端的信息给所述目的终端,通知其建立所述新会话链路;
C2所述目的终端建立与所述原会话链路对端之间的所述新会话链路,并返回结果给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
C3所述新会话链路建立成功后,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通知所述原终端,所述原终端拆除所述原会话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终端和目的终端为:
并发建立两条会话链路的同一终端对应于所述两条会话链路各自的逻辑终端,
或者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独立不同的终端,
或者同一多模终端在两种不同模式下所体现的逻辑终端;
所述原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处与同一用户关联。
7.一种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终端和业务切换控制点,
其中,所述终端用于上报业务事件至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根据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的通知执行业务切换;
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用于根据切换条件判断是否执行业务切换,并通知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自主建立或拆除会话链路;
所述终端包含原终端和目的终端,属于同一用户;
所述原终端和所述目的终端在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处与该用户关联;
业务切换时,所述目的终端建立新会话链路,所述原终端拆除原会话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切换控制点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终端交互更新所述切换条件。
CNA2005100352656A 2004-12-17 2005-06-10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878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352656A CN1878389A (zh) 2005-06-10 2005-06-10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2005800013208A CN1898972B (zh) 2004-12-17 2005-12-19 一种保持会话连续性的方法和系统
EP05820665A EP1827034B1 (en) 2004-12-17 2005-12-19 A method and system of holding session continuity
DE602005013281T DE602005013281D1 (de) 2004-12-17 2005-12-19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halten einer sitzungskontinuität
AT05820665T ATE425643T1 (de) 2004-12-17 2005-12-19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halten einer sitzungskontinuität
PCT/CN2005/002240 WO2006063536A1 (fr) 2004-12-17 2005-12-19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maintenir la continuite d'une session
HK06109633.8A HK1089323A1 (en) 2004-12-17 2006-08-30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holding session continuity
US11/649,022 US8625527B2 (en) 2004-12-17 2007-01-03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ession continuity when changes occur at the terminal during a session
US14/584,662 USRE47858E1 (en) 2004-12-17 2014-12-29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ession continuity when changes occur at the terminal during a se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352656A CN1878389A (zh) 2005-06-10 2005-06-10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389A true CN1878389A (zh) 2006-12-13

Family

ID=3751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352656A Pending CN1878389A (zh) 2004-12-17 2005-06-10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838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8762A1 (fr) * 2007-08-07 2009-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séparer un utilisateur lorsque le réseau hétérogène est commuté ou modifié
WO2009030152A1 (fr) * 2007-08-28 2009-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œuvre un transfert de mobile
WO2011063665A1 (zh) * 2009-11-24 2011-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话性能的方法和基站控制器
CN101384084B (zh) * 2008-10-15 2012-01-18 北京邮电大学 异构网络中的网络终端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3275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切换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链路管理服务器
CN101330753B (zh) * 2007-06-22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创建方法、资源删除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26289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带融合下的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5261B2 (en) 2007-06-22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creating and deleting resources
CN101330753B (zh) * 2007-06-22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创建方法、资源删除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251096B2 (en) 2007-08-07 2019-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1323921B2 (en) 2007-08-07 2022-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8031677B1 (en) 2007-08-07 2011-10-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09018762A1 (fr) * 2007-08-07 2009-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séparer un utilisateur lorsque le réseau hétérogène est commuté ou modifié
US8521163B2 (en) 2007-08-07 2013-08-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0701594B2 (en) 2007-08-07 2020-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155000B2 (en) 2007-08-07 2015-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0028173B2 (en) 2007-08-07 2018-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er detachment when a handover or change occu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09030152A1 (fr) * 2007-08-28 2009-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mettre en œuvre un transfert de mobile
CN101384084B (zh) * 2008-10-15 2012-01-18 北京邮电大学 异构网络中的网络终端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076111B (zh) * 2009-11-24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话性能的方法和基站控制器
WO2011063665A1 (zh) * 2009-11-24 2011-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话性能的方法和基站控制器
CN10332754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切换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链路管理服务器
CN11126289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带融合下的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CN111262891B (zh) * 2018-11-30 2022-04-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带融合下的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169B (zh)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CN1878389A (zh) 下一代网络业务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832438A (zh) 下一代网络中的业务切换系统及其方法
CN1826778A (zh) 用于提供递送专用网络特征时的透明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31135A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05794265A (zh) 支持多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CN1655532A (zh) 管理基于网际协议的语音(VoIP)系统的路由路径
CN1917532A (zh) 基于移动通信网的多媒体彩铃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035036A (zh) 合法监听系统和方法
CN1757252A (zh) 无线终端会话控制和接口建立方法
CN101742591A (zh) 一种指示用户设备发起呼叫的方法、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717076A (zh) 一种实现集群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266885C (zh) 一种基于软交换实现监听的方法
CN1214668C (zh) 在两层通信网络中释放连接的方法、通信系统和网络单元
CN1889757A (zh)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切换方法
CN1798364A (zh) 一种在ip承载网中转发业务流的方法
CN1885993A (zh) 移动性事件包订阅方法和多连接状态上报方法
CN101052211A (zh) 通信过程中变更通信服务等级的方法
CN101128023B (zh) 一种建立切换承载的方法
CN1885837A (zh) 一种切换媒体流编解码格式的方法
CN1870527A (zh) 一种实现转发不间断的内存告警处理方法及路由器
CN1870803A (zh) 一种恢复双归属业务的方法及软交换设备
CN101141423B (zh) 支持局间ip和tdm混合组网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CN178407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连续通信的切换方法
CN100341342C (zh) 一种进行业务回退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