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8165A -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8165A
CN1878165A CN 200510075080 CN200510075080A CN1878165A CN 1878165 A CN1878165 A CN 1878165A CN 200510075080 CN200510075080 CN 200510075080 CN 200510075080 A CN200510075080 A CN 200510075080A CN 1878165 A CN1878165 A CN 1878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connectivity
label switching
path
switch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50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4965C (zh
Inventor
王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750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4965C/zh
Publication of CN1878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9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96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时,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将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并保存;然后按预定的周期形成连通性检测标签并压入用户数据报文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标签栈,所述连通性检测标签中包括标签交换路径的ID和OAM Alert Label1;如果在3倍于上述周期的时间内,没有检测到相关报文,则判断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出现问题;根据其保存的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关系,确定TTSI,并向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后向缺陷指示。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连通性快速检测和有效带宽专用的矛盾。

Description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网络多业务承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故障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越来越成为IP网络多业务承载的关键技术,MPLS的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MPLS保护在ITU和IETF二个标准齐头并进。
ITU-T定义了相关的标准用于实现MPLS的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相关标准包括:编号为Y.1710、标题为MPLS网络OAM功能需求(Requirements forOAM functionality for MPLS networks);编号为Y.1711、标题为MPLS网络OAM机制(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for MPLS networks);编号为Y.1720、标题为MPLS网络保护切换(Protection switching for MPLS networks)。Y.1711定义了MPLS的端到端的故障检测机制,Y.1720定义了MPLS的端到端的保护切换机制。
IETF MPLS组定义了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FRR)保护。
无论是哪种保护方式,保护倒换的速度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尤其现在对于数据传送网络的保护倒换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的保护倒换有两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故障的检测速度;二、保护路由的建立速度。
下面介绍的是ITU-T在Y.1711中提供的故障检测机制,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在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Ingress Lable Switch Router,IngressLSR)周期性的插入连通性检测(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CV)或快速故障检测(Fast Failure Detection,FFD)报文,在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Egress LableSwitch Router,Egress LSR)检测CV或FFD报文,FFD报文与CV报文的格式一样,只是发送的周期不一样,CV报文为1秒间隔,FFD报文最短周期为10毫秒,采用CV还是FFD报文由管理员进行设定,两者只能选其一。EgressLSR连续3次以上收不到EV/FFD报文时,认为LSP故障,通过一条反向路径向Ingress LSR发送后向缺陷指示(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BDI)消息通知Ingress LSR该LSP故障,Ingress LSR将该LSP对应的报文切换到备份的LSP。
CV帧采用最基本的格式,也是发送和处理最多的报文,它构成了各种缺陷检测的基础。
净荷格式如下:
  功能类型(01Hex)   保留(全00Hex) LSP TTSI   填充(全00Hex) BIP16
1octets      3octets                   20octets                           18octets                          2octets
CV报文和FFD纯粹是为了检测LSP的连通性的,没有携带任何的用户信息,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代看的浪费。例如由于电信网络要求50ms之内能完成保护倒换,以使对于业务的影响维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这样就需要FFD的周期尽量的短,比如现在在Y.1711中定义的FFD的周期最短在10ms,这样由于用于连接性验证的FFD就将占用将近50Kbps的带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在一个通讯网络中的LSP是成千上万的,这样算起来造成的带宽的浪费更加惊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既快速检测又能够不增加带宽的专用率。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时,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将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并保存;
b、所述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按预定的周期形成连通性检测标签并压入多协议标签交换标签栈,所述用户数据报文的标签中包括标签交换路径的ID和操作与管理警告标记(OAM Alert Label1);
c、所述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对包含OAM Alert Label1的标签的用户数据报文进行检测,如果在步骤b中所述预定周期的预定倍数内,没有检测到标签包含标签交换路径的ID和OAM Alert Label1的报文,则判断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出现问题;
d、所述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其保存的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关系,确定路径源端标识符(Trail Termination SourceIdentifier,TTSI),并向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后向缺陷指示。
步骤b中,还包含有操作与管理Alert Label1的连通性检测报文被添加到被标记为普通用户平面转发报文之前。
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的实验使用(Experimental Use,EXP)域的编码设置为0。
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设置有S比特。
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域设置为1。
步骤b中所述的预定的周期可以为1毫秒。
步骤c中预定倍数可以为3倍。
步骤d中所述TTSI包括16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P地址和随后的4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径Tunnel ID。
所述的4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径Tunnel ID中前面两个可以为0。
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连通性快速检测和有效带宽专用的矛盾。使用本发明由于检测连通性只是在用户报文头的标签栈中增加一层标签,因此不专用额外的带宽,这样用于检测LSP连通性的CV和FFD报文所占用的带宽就可以节省下来。对于上面10ms的FFD报文而言,如果网络中有10k个LSP则使用本发明可以节省500Mbps的带宽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故障检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通性检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建立LSP的时候,宿端LSR将源端LSR的ID,即源端LSR的IP地址与LSP绑定。
在同一级别的LSP上,MPLS OAM报文的堆栈深度比普通的用户平面报文多1,这样可以在每条独立的LSP上识别出MPLS OAM报文。MPLS OAM报文比普通用户平面报文多出来的这一层标记的规范如下:
Figure A20051007508000071
Label:在LSP路径的源点,被标记为OAM Alert Label1的头被添加到被标记为普通用户平面转发头之前(也就是栈底)。同时在Lable中将LSP ID放入,具体如下:
0                                                                                            15                                  19
  LSP ID   OAM Alert Label1
EXP:OAM报文可以用于E-LSP和L-LSP。在被标记为OAM Alert Label1的头部,EXP域的编码必须设置为0,而且对于该LSP,相对处理普通用户平面转发头都是“最小丢包率PHB”。这可以确保OAM报文能实现最低丢包率的逐跳转发。OAM将来定义的功能可能需要不同的EXP域编码。
S bit:S比特仅仅在被标记为OAM Alert Label1的头部中设置,表明它是栈底。
TTL:在被标记为OAM Alert Label1的头部中,TTL域应该设置为1。理由为OAM不可能超越它们当初被插入的LSP级别所在的LSP路径终端宿点传送。它们不会被中间的标记交换LSR检查,而仅仅在LSP宿点才被观察到,然后就被丢弃了。直接在普通用户平面转发头部前面的TTL用于减轻来自环回报文的对网络的破坏,因为它被设置为1。
LSP TTSI的结构是由16个8位组的LSR ID IPv6地址和随后的4个8位组的LSP Tunnel ID组成。注意前面的两个LSP Tunnel ID目前填充为0,这样可以允许将来的LSP Tunnel ID域增加到4个8位组。
  LSR ID   LSP ID
16octets                                                  4octets
对于不支持IPv6地址的节点,可以采用IPv4地址,格式由RFC 2327描述。如下:
  全0填充  全1填充   IPv4地址
10octets                                                                 2octets         4octets
在LSP上,建立LSP的路径终端宿点应该被配置一个预期的TTSI。尽管可以手工配置,理想的情况是在LSP建立的时候,通过LSP信令自动地配置,例如通过CR-LDP或RSVP控制平面机制。TTSI由源端的LSR ID和LSP ID组成。
在源端LSR周期性按照上面的要求形成标签并压入用户数据报文中的MPLS标签栈,宿端LSR对于标签Lable的16-19位值为OAM Alert Label1的标签进行检测如果在3倍于远端插入周期的时间内都没有检测到带有Lable值为OAM Alert Label1加上LSP ID的标签的帧则认为该LSP的连接性出现问题。
宿端LSR根据本端保存的LSP ID和源端LSR ID的绑定关系,确定TTSI用于BDI回告时使用。
源端LSR插入连接性标签的周期可以设的比较小,比如可以1ms,这样业务的保护倒换时间就可以很小。
如图2所示,对于其中的LSP:CDFG,在源端LSR,C压入用于检测连通性的标签,这个标签包括OAM Alert Label1和LSP ID,在宿端LSR对于这个标签进行检测,如果在三个周期内没有收到带有这个标签的数据包,则认为这个LSP存在连通性的问题。并且根据在建立LSP时建立的源LSR的IP地址与LSP的绑定关系最终确定TTSI,完成LSP联通性的检测。
由于MPLS理论上可以无限的嵌套扩展,因此可以使用嵌套的多个MPLS实现上面的功能。
相对于周期性插入用于联通性检测标签的方法,也可以在每个用户数据包中压入用于连通性检测的标签,宿端LSR根据这个LSP的带宽,决定没有收到几个这个LSP的连通性检测标签就断定连通性出现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时,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将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并保存;
b、所述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按预定的周期形成连通性检测标签并压入到用户数据报文中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标签栈,所述用户数据报文的标签中包括标签交换路径的ID和操作与管理警告标记;
c、所述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对包含操作与管理警告标记的标签的用户数据报文进行检测,如果在步骤b中所述预定周期的预定倍数内,没有检测到标签包含标签交换路径的ID和操作与管理警告标记的用户数据报文,则判断所述标签交换路径出现问题;
d、所述宿端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其保存的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D与标签交换路径绑定关系,确定路径源端标识符,并向源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后向缺陷指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包含有操作与管理警告标记的连通性检测标签被添加到被标记为普通用户平面转发报文之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的实验使用域的编码设置为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设置有S比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检测报文的生存时间域设置为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预定的周期可以为1毫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预定倍数可以为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TTSI包括16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由器的IP地址和随后的4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径I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8位组的标签交换路径ID中前面两个可以为0。
CNB2005100750808A 2005-06-08 2005-06-0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96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50808A CN100514965C (zh) 2005-06-08 2005-06-0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50808A CN100514965C (zh) 2005-06-08 2005-06-0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165A true CN1878165A (zh) 2006-12-13
CN100514965C CN100514965C (zh) 2009-07-15

Family

ID=3751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50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965C (zh) 2005-06-08 2005-06-0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4965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3267A1 (fr) * 2007-03-20 2008-09-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connexion de fibres
CN101035081B (zh) * 2007-04-28 2010-04-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的报文转发方法和标签交换路由器
CN102136945A (zh) * 2011-02-16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sp保护的建立方法和节点
TWI492575B (zh) * 2010-02-22 2015-07-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快速標籤交換路徑警示機制
CN105634842A (zh) * 2014-10-29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带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3967A (zh) * 2014-11-27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45880A (zh) * 2013-07-29 2016-07-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段路由网络中使用熵标签的方法和设备
CN107959939A (zh) * 2017-12-29 2018-04-2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连接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368980A (zh) * 2018-07-1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业务的mpls扩展头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3267A1 (fr) * 2007-03-20 2008-09-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connexion de fibres
CN101035081B (zh) * 2007-04-28 2010-04-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的报文转发方法和标签交换路由器
TWI492575B (zh) * 2010-02-22 2015-07-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快速標籤交換路徑警示機制
CN102136945A (zh) * 2011-02-16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sp保护的建立方法和节点
CN105745880A (zh) * 2013-07-29 2016-07-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段路由网络中使用熵标签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45880B (zh) * 2013-07-29 2019-09-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段路由网络中使用熵标签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34842A (zh) * 2014-10-29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带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34842B (zh) * 2014-10-29 2019-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带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3967A (zh) * 2014-11-27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03967B (zh) * 2014-11-27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59939A (zh) * 2017-12-29 2018-04-2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连接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959939B (zh) * 2017-12-29 2022-01-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连接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368980A (zh) * 2018-07-1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业务的mpls扩展头
US11582148B2 (en) 2018-07-13 2023-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PLS extension headers for in-network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4965C (zh)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8165A (zh)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检测方法
CN100407725C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双向保护切换的实现方法
US9769067B2 (e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EP1777897B1 (en)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by dividing domain in the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US911277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backup path,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backup path
US8045452B2 (en) Method for handling fault between an egress label switching router and a data device connected therewith
EP2560326B1 (en) Ring network protection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ring network
EP1843544B1 (en) 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CN1933448A (zh) 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159669A (zh) 一种业务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756184A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保护切换方法
CN102282812A (zh) 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入节点和出节点
CN1427581A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检测故障和重新路由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10877A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863198A (zh) 一种实时恢复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1146115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双向保护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792064A (zh) 在破坏计算机网络中的邻接关系时通知eigrp邻居的技术
EP1942609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multicast service path
CN100352223C (zh) 一种在城域传输网络中保护数据业务的方法
WO2008106892A1 (fr) Système de réseau multidiffusion, nœud et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e défaut dans un lien de réseau multidiffusion
CN1949735A (zh) 一种标签路径快速保护倒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1795232A (zh) 一种网络故障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1729348B (zh) 一种点到多点环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838606A (zh) 使用mpls建立信令传递网用于mesh网保护的方法
US77108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service interruption in switch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