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3364A -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3364A
CN1873364A CNA200610003863XA CN200610003863A CN1873364A CN 1873364 A CN1873364 A CN 1873364A CN A200610003863X A CNA200610003863X A CN A200610003863XA CN 200610003863 A CN200610003863 A CN 200610003863A CN 1873364 A CN1873364 A CN 1873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ubble
ship
enemy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38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嘉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6100038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73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873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13/00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被俘获)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是通过向水中发射一定密度的气泡,迫使水与气的混合体比重降低到对水面舰船B失去原有浮力的物理学方法,来形成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气泡陷阱式”的沉船攻击;它可以:通过潜水艇D的声纳遥控手段指令可移动型潜伏的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以集群的方式从水下就近突入水面舰船B所在的水域A实施移动设陷沉船攻击;也可以:通过在水底设置液态空气发射排管K设施的固定防线对进入该防线区域中的水面舰船B实施定位设陷沉船攻击;本发明可以在决胜的前提下实现双方参战人员均为“零”伤亡的战绩,创造:变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为文明征服的人道开河;本发明可协议无偿使用,并给予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概念的海战攻击方法及其执行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常规的海战军事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破坏性和杀伤性武器,如:炮弹、鱼雷和导弹,等等进行的,有关常规的海战军事战例,这里,就不多加阐述了。
历史以来的每次战争,造成在作战器械上的大量损坏,作战人员大量伤亡和战区环境的严重污染,都是在所难免的;特别难以接受的是:在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还会殃及到无辜的平民,各种武器所造成的更大量的无辜平民人员伤亡和无辜平民财产损失,根据历史的记载,都是相当惊人的。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难免做到殃及无辜平民的,因此,在当今世界被列为禁止发展的;由此可见,尽管战争是残酷的,由政治目的而引发的战争,将具有倾向于向着尽可能降低其残酷性方面的发展趋势,这洋的趋势和考虑,已经成为当今文明世界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处世理念。
前置专利申请(No.200410066355.7和No.200510049105.7)揭示了符合上述理念的且与本发明技术类似但军事用途和方法有所不同的初期皱形和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提出一种非常规的海战战术方法,它可以让敌方舰船甚至整个舰队在不被摧毁的情况下,丧失攻击能力(沉入到水底),而可以不伤及敌方舰船上的参战人员。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之关键:
通过从水下持续向水面某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发射一定时间的密集气泡,来暂时降低人为形成的气水混合体的比重,即降低对水面船只原有浮力的“物理学”方法,来实现在上述特定区域范围当中船只的“沉船”任务的。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或氧。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的武器由如下的“1”或“2”构成:
1.它由一种位于水底或悬挂在水体中间的液态气体(液态空气)储存罐艇构成,该储存罐上设置发射气泡的液态气体发射孔,该储存罐上可以设置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声纳遥控)的推进器(由直流电源驱动)。
2.定位在水底的气体发射设施(以管状体排列的形式)构成。该设施是通过沿岸远距离地下储液或(和)近旁储液罐通过输液管道对其提供连续的液态气体来维持其从气体发射设施的气孔向水中发射气泡的。
本发明武器的使用方法:
1.改变由本发明形成气水混合体中“气泡”所占据的比列主要是通过改变储存罐艇在单位时间内在水中发射液态气体的流量(速度)来实现的。
2.改变由本发明形成低比重的气水混合体深度(在水中的厚度)主要是通过改变储存罐艇在水中发射液态气体的持续时间来实现的。
3.战术攻击方式:
A.对于储存罐艇而言:
它是以集群的方式快速的进入“设陷”水域的水下,并通过同时发射“气泡”的形式(最终均以垂直的方向上升)来实现“沉船”的攻击之目的;储存罐艇采用的最佳战术行动阶段可以分为:先埋伏准备,后近距离攻击;它的动作行为(例:储存罐的行动和发射孔的开与关以及发射“气泡”流量的调节)可以完全通过我方潜水艇在水中的声纳遥控手段来完成。------依据自行设定的不确定顺序突然发射的不同频率且短暂的声纳信号不易于被敌方发现或干扰。
B.对于定位在水底的气体发射设施而言:
如地面埋设的地雷防区一样,只有当敌方舰船驶入“陷阱”防区后,才通过我方人控(无线遥控)方式或由敌方舰艇自控(触及我方“陷阱”防区发射的声纳信号)来引发对敌方舰船的“陷阱”攻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在敌方舰船行驶或攻击我方时,被本发明的武器“击中”,突然失去了水对舰船的浮力而迫使其下沉,在实施这种无硝烟的大规模“沉船”战斗过程中,不难发现:
1.本发明的实施,完全可以避免我方人员进入易于引发伤亡的一线战斗现场,因此,这样的海战不容易造成我方参战人员的伤亡,更不会殃及无辜平民而造成他们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海战区域内外不会发生由本发明引发的任何环境污染状况。
2.由于空气与水之间存在着界面,而且是绝对不会停止波动的界面,哪怕其波动幅度极其微小,那么,该微小波动界面就足足可以使得:从敌方空中过来的任何“精确打击”武器,都难以命中我方的水下“移动陷阱”武器目标。
3.采用本发明进行海战将会速战速决,并易于造就出理想的战争结果:迫使敌人仍下武器(舰船完整无缺地下沉并等待被我方缴获)而被我方俘获。----最终完全可以由我方控制创造出具有最新战争理念的实施例:敌方战败、敌人丢弃沉船后被俘获、而敌我双方均为零伤亡的具有强烈人道主义色彩的胜利战绩。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示意了“移动陷阱”武器对敌舰目标实施“气泡”攻击时的状态。
图2作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了本发明的“设陷”区域策划阵势。
图3作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示意了“定位陷阱”武器的设防位置概况。
A:“设陷”区域;B:敌方舰船(航空母舰);C:“移动陷阱”武器(液态空气储存罐艇);D:我方潜水艇(战区司令部);E:水平面;F:水底部位;G:“气泡”从下往上的运动轨迹;H:停止发射“气泡”后其顶部到达水面时的气水混合体的深度;I:我方海军基地水域;J:“定位陷阱”的设防区域;K:“定位陷阱”武器(发射气泡的水底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概况如下。
一.本发明武器和方法的实施概况:
由于本发明是通过发射“气泡”让气水混合体的比重暂时下降(浮力减低),来实现迫使敌方舰船B在水面毫无损伤地沉入水下的。通常应该使得该气水混合体中的“气泡”体积达到50%以上,即气水混合体的浮力降低到原来纯水的一半以下为妥。形成气水混合体中的气与水的比列主要是通过“移动陷阱”武器(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在水下的分布密度以及它们向水中发射液态空气的流量(速度)来确定。释放进水中即刻气化成气态空气后所生成的气泡,会随着上升过程中水压力的逐步减低而逐步变大。
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是通过在由我方设计的“设陷”区域A中实施“气泡”作战攻击来实现的,即:在该“设陷”区域A的位置范围内完成让敌方舰船B完整无缺地“沉船”作战攻击任务来实现的,例如:当敌方舰队中的一艘主力巡洋舰甚至航空母舰B,途径该“设陷”区域A时,我方的“移动陷阱”武器C也会从埋伏位置就近快速进入该“设陷”区域A的水下并同时对“设陷”区域A发起“气泡设陷”攻击,让其中的敌方舰船B由于失去对它原来应有的浮力而下沉。
该“设陷”区域A的水面范围通常需要至少几万平方米,在该“设陷”区域A的水下,也是需要相对应的至少在几万平方米的水下或水底的面积范围内,以集群的方
式基本上均匀地部署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并且,在它们同时发射“气泡”时,才能够形成在“设陷”区域A内对其中的敌方舰船B的水面“陷阱”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通常是以集群的方式并以临战的排列队形埋伏于第一“设陷”区域A的水下,当敌方舰船B不途径该第一“设陷”区域A时,而是它的附近,则:再让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群起同步地快速逼近至敌方舰船B的水下,即第二“设陷”区域A的水下,并且立即同时对第二“设陷”区域A发射“气泡”实施对第二“设陷”区域A当中的敌方舰船B的“沉船”攻击。
由此可见,由我方设计的“设陷”区域A面积越大,动用的本发明“移动陷阱”武器C的数量越多,则:击中目标,即迫使敌方舰船B下沉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
本发明的水面“陷阱”作用,就如同地面上设置的“地雷”作用一样,不同的是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是可移动的,基于这一特点,实施本发明时采用的最佳战术,通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进行,即埋伏准备阶段和近距离攻击阶段。
1.埋伏准备阶段:
首先,让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集群以隐蔽的方式从水下移动到敌方舰船B必经航线或航线附近的水底并以战斗队列形式潜伏待命,只要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紧贴水底静伏,就不易被水面敌方舰船B上的声纳探测器发现。
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即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集群埋伏到位的过程:
可以先由其它动力舰艇将它们从远距离的我方基地像一个火车头拖拉几十节油罐列车那样地拖拉至埋伏区域,再由潜水员驾驶配备推进器的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潜行至水下潜伏位置,为了战时避免伤亡,潜水员可以离开由他原来驾驶的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进入我方潜水艇D待命,让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以后的动作行为(近距离移动和发射“气泡”及发射速度)完全通过我方潜水艇D的声纳遥控来实现。------上述由潜水员完成的驾驶工作也可以通过声纳遥控来实现。
2.近距离攻击阶段(有二种可能):
当作为预定目标的主力敌方舰船B途径埋伏地点时,该埋伏地点所对应的水面即是第一“设陷”水域A,我方在战区水域附近执行监控任务的潜水艇D,就可以即刻通过声纳遥控手段让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集群就地通过发射“气泡”来实施“陷阱”式的“沉船”攻击,这将会取得万无一失的战果。
当作为预定目标的主力敌方舰船B途径埋伏地点附近的水域时,位于作战区域附近隐蔽处进行战斗监控的我方潜水艇D即刻通过声纳遥控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集群迅速冲向主力敌方舰船B所在的战区水域,即第二“设陷”水域A,然后,在各自规定的水底位置上通过对第二“设陷”水域A同时发射“气泡”来实施对该水域当中的主力敌方舰船B实施“沉船”攻击。
此时,如果有个别的“移动陷阱”武器C不能够冲刺到位,那么,在我方潜水艇D中的监控屏幕上会立即反映出来,我方就可以马上调动位于“设陷”水域A边沿部位并离开敌方舰船B最远的“移动陷阱”武器C前致空缺位置。
体积微小的“移动陷阱”武器C在逼近攻击过程中,是难以被敌方舰船B发现的,就是一旦被发现了,敌方舰船B也只能够采用在水下无法精确制导的鱼雷实施防御反击,显然,此时是无法奏效防不胜防的,在我方“移动陷阱”武器C对敌方舰船B的逼近攻势中,被敌方舰船B的鱼雷击中的概率,如果说存在,也可以说是极其微小的,不会影响到完成攻击任务的大局。如此闪电般的集群攻击战术,通常情况下,就是距离最近的敌方舰船B欲前往支援,也会处于远水难解近火的状态。
二.本发明实施“气泡”攻击后造成“沉船”战果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以下,通过初步的估算数据来说明有关实施本发明的“气泡”攻击时造成敌方舰船B的“沉船”可行性问题,其有关的分析与数据是:
1.如果敌方舰船B的长为200米,宽为60米,船体的主体部分(船面甲板以上的建筑部分除外)高为20米,我方设计的“设陷”区域A的水面面积以敌方舰船B为中心,半径以150米再加上上述舰船长度的一半来设定,那么,“设陷”区域A的水面面积应该是:
3.14(150米+100米)2=196250平方米(约0.2平方公里)#
2.假如:在上述196250平方米面积范围内,通过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的深度H设定为50米,并且,空气空间占据量为50%的气水混合体(比重比较纯水来说将下降一半),此时,该气水混合体的体积是不难求得的:
196250平方米×50米=9822500立方米#
不难想象:当该9822500立方米而气水各半的气水混合体的顶部上升至水平面E时,敌方舰船B就会由于失去对它应有的足够浮力而即刻使之沉没。
3.此时,由本发明在“设陷”区域A中形成的气水混合体中50%空气的体积是:
9822500立方米×50%=4911250立方米(气态空气)#
4.现在假设以气态空气比容与液态空气比容之比平均约为1∶1000计算,那么,需要的液态空气的体积为:
4911250立方米÷1000=4911.25立方米(约5000立方米液态空气)#
5.如果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C中的装液容量设计(可以参照或接近火车圆桶形油罐车的容积)为直径3米,长20米,则装液容积约为:140立方米,那么,最后不难得出该“移动陷阱”武器C集群需要的最少数量为:
5000立方米÷140立方米=约36只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
6.我方可以将36只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平均每只储存罐艇C应该分配到的“设陷”区域A水面的平面面积应该是:
196250平方米(“设陷”区域A)÷20=5451平方米(约74米×74米见方)#
7.参照图2示意的布局方案在“设陷”区域A所对应的同面积水底,设计出它们的排列阵势,取用37个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37个大于上述的36个)即可。
8.储存罐艇C发射液态空气的速度可以通过气水混合体形成的比重监测来调整。
9.有关上述气水混合体的深度H设定为“50米”的说明:
首先说明一点,通常的情况下,敌方舰船B在遭受到我方攻击后即应该开始并以极快的速度沉没,就如一快比重稍大于水的石头从水面落入水底那样,速度极快。但是,船不比石头,船的体积大,下沉时受到的阻力也会很大,因此,有个下沉过程耗用时间T的问题。
将上述气水混合体的深度H设定为“50米”这个数据的依据是:
假设敌方舰船B的主体部分(不计船面甲板以上的建筑)的高度为20米,其中一半(10米)在水面线以下。
如果,在气水混合体失去对敌方舰船B应有的浮力而迫使它下沉时,它原先在水面线以上的10米船体部分的下沉速度以每秒1米计算,那么,其下沉时间T=10秒钟,之后,船体就被水淹没,此时,高为20米的该船体占据的水深度也正好是20米。
若:其顶部已经位于水平面E的由“移动陷阱”武器C集群造成的深度H为50米的气水混合体,由于不断地对水平面E以上的大气空间释放水中“气泡”中的空气,而使得气水混合体又不断地在深度方向上压缩(由深变浅),那么,该气水混合体在深度方向上的压缩速度,与水中“气泡”的上升速度是相等的。如果气水混合体变浅的压缩速度以平均每秒1.5米计算,那么,10秒钟(与上述的T一致)之后,由本发明造成的失去原有浮力的气水混合体的剩余深度还有:
50米-1.5米×10=35米#
显然,该深度35米,与已经沉没于水气混合体中的敌方舰船B主体部分的20米高度相比较,还有15米的深度余量,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深度H设定为50米后,它在确保敌方舰船B沉没的可靠性方面的保险系数(高出75%)是相当大的。
提高这个保险系数(高出75%:有35米的余量)的主要意义在于:
水底是起伏不平整的,它的的起伏度在“设陷”区域A所对应的水底面积范围内,很可能会超过机米甚至十几米,此时,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的底部也不会是平整的,有了上述35米这个余量,水底不平整的这个因素造成的“沉船”影响就可以不予以考虑了,如果水底起伏度读过大(例:发现有可能接近35米),那么,就必须使得这个35米的余量设计再次加大。当然,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选择较平缓的水底地形位置来变更它所对应的“设陷”区域A所在的位置。
其次是,不同型号的敌方舰船B的船体高度是不同的,而航空母舰的船体高度可能最大,通常情况下,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地增加这个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的设计深度H是有利而无害的。
三.改变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深度H和“气泡”所占据比列的方法:
1.在确定了“设陷”区域A之后,欲改变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中“气泡”所占据的比列,则:可以通过改变在单位时间内在水中发射液态空气的流量(速度),就能够实现。
2.在确定了“设陷”区域A和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中“气泡”所占据的比列的前提下,欲改变其深度H数据时,则:可以通过改变储存罐艇C中液态空气的储存总量与之后的发射总量,即可以通过改变持续发射液态空气的时间,就能够实现。
四.创造出我方胜利而敌我双方均为无伤亡的人道主义战绩的条件与方法:
如果我方攻击的是一艘孤立无援的敌方舰船B时,或者全部采用本发明攻击由敌方舰船B组成的一个舰队时,那么,我方的“移动陷阱”武器C集群发射“气泡”的流量(速度)可以采用逐步增加的过程,即让由本发明形成的气水混合体的比重降低有个非突变的渐进过程,使得敌方舰船B不会很快下沉,而是稍缓慢地下沉,让敌方的参战人员有个弃船逃生的充分时间(最终还是不会逃脱被我方俘获的命运)------可以通知敌人乘坐吃水极浅的舢板或/和充气橡皮船逃生,因为,由本发明形成的低比重气水混合体还不至于完全失去对二者救生船的浮力。------显然,在我方绝对能够取的战斗胜利的前提下,只要适度控制一下实施本发明时的使用速率,就可以创造出:在我方胜利的前提下,使得敌我双方均为无伤亡的极具人道主义色彩的战绩。
五.有关涉及本发明的“移动陷阱”武器(储存罐艇)C的相关补充说明:
1.本发明的储存罐艇C实质上是个执行液态空气运输任务的结构极其简易而又是可遥控的潜水液罐艇,成本低廉,当其中储存的液态空气发射完毕后,在设置上,最好能够自动开阀进水,让它潜入水底等待战斗结束后我方将其回收以便再次重复使用。
2.本发明的储存罐艇C动力推进器所采用动力源为直流电源,目的在于:使得它在快速逼近敌方舰船B的移动过程中所发出的声响很小;该直流电源能够维持储存罐艇C快速行驶的距离不必很远,只要能够达到几公里的距离即可;显然,如此要求的动力推进器装置结构是相当简易且体积又很小的。
3.本发明的储存罐艇C的“弹药”是一种其主要成分由液态氮和液态氧组成的液态空气,这二者是通过采用不同的低温工况从空气中制取并从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分别装灌在不同的液态空气储存罐艇C中使用,其有效保质期为“无限大”。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概况如下:
战争期间,为了有效地保护具有瓶颈地理条件的重要的海军基地水域I不受侵犯,可以秘密地将上述军港的“瓶颈”约1公里长的不深的通道水段,设定为军事设防区域J,并在该区域J中设置密集排列的水底多孔气体发射排管K设施,该设施的液态空气可以由沿岸或水底的储存罐通过管道输送到位。
当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敌方舰队驶入上述的设防区域J时,即可指令水底的气体发射排灌K设施向水中排放密集的气泡,其排放量应该使得该设防区域J中的水气混合比重,减小到失去对水面敌方入侵舰船应有的浮力的程度,使得敌方舰队在未遭到损坏的情况下,就能够沉入水底,成为被“俘获”的战利品。
有关本发明的重要补充说明:
本发明“弹药”中的主要成分液态氮和液态氧,它们都是有广泛用途的工业原材料,所以说,这样的“弹药”既能军用又能民用,而且,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在制造“弹药”的空气原料来源上感到紧缺的问题。此外,使用这样廉价的氮气和/或氧气作为“弹药”,在战争中,绝对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的现象。

Claims (5)

1.一种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它是通过向舰船所在的水域中持续发射气泡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泡是指氮气和/或氧气。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是由位于水底或悬挂在水体中间的液态气体储存罐艇(C)或气体发射排管(K)构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罐艇(C)是设置人控或遥控推进器的。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发射排管(K)是定位在水底的。
CNA200610003863XA 2006-01-27 2006-01-27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873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03863XA CN1873364A (zh) 2006-01-27 2006-01-27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03863XA CN1873364A (zh) 2006-01-27 2006-01-27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364A true CN1873364A (zh) 2006-12-06

Family

ID=37483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3863XA Pending CN1873364A (zh) 2006-01-27 2006-01-27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733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91593A2 (en) * 2009-01-30 2011-12-07 Raytheon Company Buoyancy dissipater and method to deter an errant vessel
RU2750170C2 (ru) * 2020-01-09 2021-06-22 Евген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птяев Система затопления корабле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91593A2 (en) * 2009-01-30 2011-12-07 Raytheon Company Buoyancy dissipater and method to deter an errant vessel
EP2391593A4 (en) * 2009-01-30 2014-04-30 Raytheon Co LIF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HANDLING SHIP
RU2750170C2 (ru) * 2020-01-09 2021-06-22 Евген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птяев Система затопления корабле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gnasco Submarines of World War Two: Design, Development & Operations
Syrett The defeat of the German U-boats: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CN1873364A (zh)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气泡攻击方法及其装置
CN1587889A (zh) 让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移动陷阱”武器及其攻击使用方法
Ford St Nazaire 1942: The Great Commando Raid
CN109398654A (zh) 一种艇载自发射的攻击反潜机武器系统
CN1821705A (zh) 一种海战中的潜水艇特种编队及其使用方法
Veronico Hidden Warships: Find World War II's Abandoned, Sunk, and Preserved Warships
Hamilton German submarine U-1105'Black Panther': The naval archaeology of a U-boat
Graf The Russian Navy in War and Revolution, from 1914 Up to 1918
Mace The Royal Navy at Dunkirk: Commanding Officers' Reports of British Warships in Action During Operation Dynamo
Stockton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Konstam U-47 in Scapa Flow: The Sinking of HMS Royal Oak 1939
Konstam The Convoy: HG-76: Taking the Fight to Hitler's U-boats
White Endgame: The U-boats In-shore Campaign 1944-45
CN1651851A (zh) 一种让攻击舰船完整无缺下沉的秘密军事防线
Lotz Patrol Area 14: US Navy World War II Submarine Patrols to the Mariana Islands
Kirkland Destroyers At Normandy: Naval Gunfire Support At Omaha Beach [Illustrated Edition]
Field Confederate Ironclad vs Union Ironclad: Hampton Roads 1862
Konstam Tirpitz in Norway: X-craft midget submarines raid the fjords, Operation Source 1943
Rowland et al. HMS Hampshire 100: Survey Report
Pieters The UNESC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Paris, 2001) and maritime WWI heritage in the Belgian part of the North Sea
Evans Destroyer Down: An Account of HM Destroyer Losses, 1939–1945
Lindemann Hailstorm Over Truk Lagoon: Operations Against Truk by Carrier Task Force 58, 17 and 18 February 1944, and the Shipwrecks of World War II
Stasi Operation Chariot: The St Nazaire Raid, 1942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