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6969A - 自组织adhoc网络中的分散信道选择 - Google Patents
自组织adhoc网络中的分散信道选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6969A CN1856969A CNA2004800274218A CN200480027421A CN1856969A CN 1856969 A CN1856969 A CN 1856969A CN A2004800274218 A CNA2004800274218 A CN A2004800274218A CN 200480027421 A CN200480027421 A CN 200480027421A CN 1856969 A CN1856969 A CN 1856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devices
- normal
- power
- attemp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804 iterative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2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ad-hoc网络中的无线设备(10、20、30等)分别选择用于进行工作的信道,以避免与相邻设备的冲突。各个设备(20)具有为其提供正常范围(31)的正常功率输出以及为其提供扩展“禁止”范围(33)的增强功率输出。最初各个设备(20)都以增强功率电平进行发送,以使其可以被扩展范围(33)内的设备(40、50)检测到。如果该设备检测到在相同信道上进行发送的其它设备,则其可以改变到另一信道。当识别出其上未检测到冲突的信道时,设备(20)切换为正常功率电平。通过以增强电平开始信道选择处理,即使两个设备(20、40)不能在正常功率级别下直接检测到彼此,也可以避免设备(20、40)的发送之间的冲突,该发送可在位于两者的正常范围内的设备(30)处检测到。为了节约电池电力,将该处理设置为通过在以合理的确定度识别出合适的信道时降为正常电平,使设备以增强功率工作所需的最少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选择,具体地涉及ad hoc通信网络中的信道选择。
背景技术
配置任何无线网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避免以相同频率进行工作的发送机之间的共信道干扰。传统地,预先计划网络体系结构,然后根据该计划来配置必要的基础设施。然而,在需要迅速配置网络的情况下,或者存在太多未知因素(例如网络组件的恶劣环境条件或者不可预知的空间分布)的情况下,该方法可能不实用。这些因素与没有足够的时间或信息来计划资源配置的情况(例如救灾或战争情况)尤其相关。在设备本身可以以不可预知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预先计划也是不实用的。例如,可以在环境中分布多个传感器,以随着诸如冰河、海流或大气流、熔岩流或者野生动植物的现象的运动而携带这些传感器,从而可以对这些现象的行为进行监测。这些传感器需要向用户返回它们所采集的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预先计划网络体系结构,而是需要实时地或接近实时地建立网络体系结构。具体地,必须在配置硬件之后计划体系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发“ad hoc”网络体系结构。这可以通过使各个设备在它们之间进行协商以演化出可随后用来在全部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互连集合来实现。由于各个设备没有整个网络的概况(至少在网络进行工作之前没有该概况),所以各个设备只能使用它自己可以获得的信息。
许多这种ad-hoc网络涉及多个移动设备,这些移动设备需要交互网络的持续更新。然而,在没有预先存在的网络基础设施,例如在救灾工作或为了勘测诸如火山或敌方领土的大的潜在不利环境而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方法用于对静态设备的配置。
对于其中ad hoc网络有用的许多应用,没有预先存在的用于通信或供电的电缆连接介质。因此,大多数ad hoc网络必须或多或少地仅通过无线通信(通常为无线电)来进行工作,并且各个设备必须具有它们自己的电源。无线连接通过使用多个频率、时间片和/或可变发送功率来提供许多微调的机会。然而,由于干扰和有限的电池寿命,这也增加了实现成功的、鲁棒的和耐用的网络集成的问题的复杂度。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设置,以使得所形成的网络的所有节点可以通过足够长的时间段彼此到达,以证明其配置的正确性。结果,防止“岛”(由于在它们的电源耗尽之后的较差(间接)远距离同步或关键中继的消失而导致它们不能彼此进行通信)的形成的识别方法已经成为ad-hoc通信研究中的高优先级目标。
因此,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进行设置,以减轻干扰问题,同时对电池电力进行管理,以保证作为整体的系统可以对任何应用起作用足够长的时间。困难在于,拓扑的不可预知性规定了节点必须仅根据本地交互来选择其优选频率。这可以通过禁止信令来实现,如申请人公司的美国专利6539228和欧洲专利1074161中所述。在该参考文献中,设备与其邻居交换信息,或者影响彼此的优先选择。另选地,这些设备可以忽略已经在与其紧邻的设备中使用的频率。该处理解决了单跳情形下(例如,蜂窝无线网络的相邻基站之间)的干扰。在该情形下,目的是在相邻小区之间的界面处,保持第一类型的设备(固定基站)与第二类型的设备(移动电话单元)之间的稳定连接。该处理保证了紧邻的设备不共享相同的频率。换句话说,其防止了相邻区域之间的交叠,这足以在想要与第二类型的设备交换信息的基站(例如,与移动电话协作的固定蜂窝基站)之间组织频率分配。
然而,这种处理不能适当地应对其中任意两个节点可以通过沿着稳定无线连接的一系列跳来交换信息的网络。为了保证在整个网络中都存在稳定的连接,需要每个节点都能够向与其紧邻的节点发送数据,而不会存在由于与其他输入分组的冲突而在接收机端使信号被破坏的风险。这种网络要求工作在相同信道(频率、时隙等)上的任意两个设备绝不能都在第三设备的范围内。即使这两个设备不在彼此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冲突,因为第三设备仍然会受到共信道干扰。换句话说,还应该不允许“第二”邻居使用相同的频率。该要求需要识别不能在正常工作中直接进行彼此检测的发送机之间的冲突的能力。这是仅使用本地禁止信令很难实现的。
解决该同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确认消息(“ACK”)。然而,这引入了其自身的困难。一个困难是发出ACK要消耗电池电力,这在设备以电池电力进行工作且难以访问这些设备的ad-hoc环境中可能是严重的限制。第二个更加微小但处理起来更加复杂的困难是,ACK自身可能冲突或丢失,其可能的结果是永久的不稳定性。例如,ACK消息可能会丢失,导致发射机错误地认为没有正确地接收到原始分组。这可能导致节点尝试频移,该频移实际上会导致在接收机端的冲突,这显然会导致连续调节的病态循环。
这实际上可以表示为“瓷砖(tiling)”问题,并具有下述的额外约束:不仅相邻区域不应该共享相同的信道,而且都与第三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也不应该共享相同的信道。图1示出了简单的示例,其中节点以直线形式常规地设置。每块瓷砖都表示位于在其中心的通信节点。每个节点的最大范围在1到1.4倍栅格间距之间。由于这些限制,每个设备在栅格内仅能与其最近的邻居进行通信,而不能与更远的设备进行通信。对每个节点分配五个信道a、b、c、d或e中的一个。示出了两个平铺的格子。左侧的图满足“紧邻的设备不共享同一信道”的条件(如果两块瓷砖共享一边缘则认为它们是“紧邻”的,而如果它们只是共享一角则不认为它们是“紧邻”的)。因此,只要两块瓷砖不是紧邻的,则它们可以共享同一信道。这设置起来相对简单,因为各个设备都可以直接与其紧邻的设备进行通信并与它们协同工作以避免使用同一信道。然而,可以看到使用同一信道并具有共同邻居的两块瓷砖的多个示例一由该共同邻居表示的网络节点将受到来自其两个邻居的传输之间的共信道干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这两个邻居不能彼此直接进行通信。
图1的右侧图满足“没有第二个邻居共享该同一信道”的附加条件(其中,给定设备的“第二邻居”是本身为该给定设备的紧邻的另一设备的“紧邻”)。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同信道分配的任意两块瓷砖由至少两块其他瓷砖分离-为直线关系或者“跨过两个并向上一个(twoacross and one up)”或“国际象棋马步”的关系。因此,没有瓷砖与都被分配到相同信道的任意两个其他瓷砖相邻。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对于该系统中的任意节点,在与其紧邻的节点之间,在接收机端不可能出现冲突。
困难在于当各个设备都必须仅根据本地可用的信息来选择其工作信道时对这种结构的设置。如果各个设备仅具有与和其紧邻的设备相关的对其可用的信息,则除非偶然否则不可能获得稳定的周期性图案,例如图1的右侧所示的图案。于是问题为,当在多个设备不能彼此直接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这种干扰时,如何使两个设备彼此合作来避免干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继设备,其包括:接收机,用于检测来自其他这种设备的发送;以及发送机,用于以用于正常通信量的第一功率电平以及更高的禁止电平来发送信号,以使得其发送可以被其他这种设备在比其正常工作范围更宽的区域内检测到。优选地,该设备还具有控制装置,用于选择发送机应该工作的信道和发送功率,该控制装置可以被设置为禁止发送机选择由接收机检测到的信道。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继设备的网络中的信道选择方法,其中当各个设备以禁止发送功率进行工作时,禁止各个设备在可以在从另一个这种设备接收的发送中检测到的信道上进行工作,从而禁止其他这种设备选择该相同信道,其中所述禁止发送功率高于该设备的正常发送功率,以使得在比该设备的正常工作范围更宽的区域内禁止选择该相同信道。
信道选择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执行,利用这些设备的相对间隔和特性对该计算机进行了编程,并且该计算机具有用于根据该选择处理的结果来控制这些中继设备的操作的装置。这些相对间隔可以根据位置信息来确定,并且可以考虑其他特性,例如路径长度或衰减。然而,在优选配置中,每一个设备都执行它自己的信道选择处理,每一个设备都能够以禁止发送功率在所选择的信道上工作,并且能够在所选择的信道上检测来自其他这种设备的发送。
优选地,每一个设备都选择一信道,以尝试在该信道上进行工作,并且每一个这种设备都在该信道上进行发送,并且还在该信道中监测来自其他设备的冲突发送,并根据所检测到的冲突,确定是在相同信道上或者在不同信道上工作。
在优选配置中,该控制装置选择一信道以通过迭代(iterative)处理进行工作,其中在所选择的信道上进行多次发送尝试,并且该信道被选择的概率根据接收机没有检测到冲突发送的这种尝试的次数而增大。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处理是迭代的,根据在给定信道上的发送尝试的次数进行了更新的与各个设备相关联的特性已经检测到对该信道的干扰,并且所述特性随后被用于控制概率函数,该概率函数确定是否切换到不同的信道来进行后续尝试。如果所述特性也满足阈值,则该设备可以切换至正常工作。
可以设置为,不为那些不能识别出用于进行工作的适当信道的设备分配信道。
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被配备用来解决超出其正常范围的干扰的问题的设备。结果,可以在整个网络中建立稳定的链路,这提供了在遥远的区域之间成功进行消息传送的基础。
可以按照任意已知的方式(例如频分、时分,或者码分)将可用带宽分为多个信道。将要说明的实施例使用频分和时分,但是不应该将其视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完全根据所接收的信号强度,由接收节点来解释禁止。可以使禁止基于包含在消息中的信息,但是这需要已处于适当位置的所讨论节点之间的某种程度的有效通信。
在所述实施例中,该数据中继设备是使用无线电波或其他电磁辐射,或者通过诸如超声的声学信号彼此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固定线路系统(fixed-wire system)。
因此,由该中继设备本身根据它们可以通过与有限数量的邻居的交互来确定的信息,来执行信道分配处理。无需整体控制功能使得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具有任意数量的组件的网络,这是因为,在发生计算处理的级别,问题的规模是相同的。换言之,处理分配问题所需的计算能力(computational power)与网络中的组件数量成比例。由于该计算实际上是由这些组件来执行的,所以可用的计算能力也与网络中的组件数量成比例。因此,作为可用资源的一部分的计算开销与网络的大小无关。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表示以上讨论的瓷砖问题;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组件的功能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由图2所示类型的设备构成的ad hoc网络的一部分的视图,示出了干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作为时间的函数的冲突的一小部分(fraction)的演化;
图6是由图2所示类型的设备构成的ad hoc网络的视图,示出了具有不规则节点分布的网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20。其包括无线发送机21和无线接收机22。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用于处理语音通信的编码解码器23(编码器/解码器)。然而,本发明也可以与被设置用于数据采集的设备一起使用。该系统中的某些设备可以是纯粹的中继设备,不具备用于发起或终止呼叫的装置。设备20具有呼叫交换装置24,用于对从接收机22和编码解码器23接收的呼叫通信进行控制,并且根据需要将其转发给发送机21或编码解码器23。通过被编码到该呼叫中的地址信息来控制呼叫的路由,该地址信息向交换机24指示输入数据是预期用于该对象设备20,还是用于某些其他设备。该交换机24相应地将数据路由到编码解码器23或用于将其中继到其他设备的发送机21。
收发机21/22在控制单元27的控制下进行工作,该控制单元27选择发送机21进行工作的无线信道和其他参数,还选择接收机22要进行侦听的无线信道和其他参数。由计算单元26来选择这些信道,该计算单元26根据从其他类似设备30、40等(图6)接收的数据以及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5中的数据进行工作。设备20由电池28进行供电,该电池28的状态也由数据存储器25进行监测。
图3表示包括图2中所示的各种类型的多个设备20、30、40、50的网络。这些设备构成了ad hoc无线网络15、16、17、18、19等。无线连接15、16、17、18、19可以使用适用于预期这些设备在其中进行工作的环境的任意传输介质,但是对于当前目的,假设它们使用射频传输。可以在任意两个设备(例如10、40)之间直接或者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设备20、30进行通信。
设备10、20、30、40等由电池进行供电,并限于较短范围的无线传输。在正常工作时,设备20、40二者的有效范围由图3所示的曲线31、32表示。这两个设备并不处于彼此的有效范围内,然而,在这两个设备20、40的有效范围内示出了另一设备30,因此可以用于在它们之间对信息进行中继。
尽管设备20、40并不处于彼此的直接无线电范围内,但是它们的范围31、32交叠。因此,如果它们选择了相同的信道来进行传输,则位于交叠区域39中的任意设备30将受到它们的传输之间的干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将各个设备设置为在所选择的信道上进行传输,以使得范围内的任意其他设备不会检测到共信道干扰。
实际上,对于设备20,如图3所示,干扰范围33通常比有效范围31要长。换句话说,从设备20发送的信号仍然可以使范围33内的其他信号劣化,在该范围33之外,该信号退化/减弱到无法正确接收的程度。类似地,该设备20将检测到从位于干扰范围33内的任意设备40、50、60发送的信号之间的干扰。
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假设干扰范围33是有效范围31的两倍。因此,正常范围在生成该信号的设备20的正常范围外部的设备40、50仍然可以检测到设备20的存在(反之亦然),从而它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来进行工作。然而,还可以在相距非常远的设备之间检测到干扰:例如在图3中,设备40可以检测到来自两个设备20、60的信号,设备20、60的交叠干扰区域分别由曲线33、34表示。然而,导致该干扰的设备20、60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彼此都检测不到。
下面将参照图4更加详细地说明收发机20选择进行工作的信道的处理。在该处理中进行了多次随机选择-这些步骤由椭圆表示。
每一个收发机设备20都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发送功率电平上进行工作:“禁止”和“正常”。所有设备都以“禁止”模式启动(步骤90),并在随机选择(步骤91)的信道上周期性地广播信标信号(步骤92)。发送机所需的功率与所需范围的平方成比例,所以禁止功率模式比正常功率模式需要大得多的功率输出。因为电池寿命对于各个设备的可用性非常重要,所以待说明的处理被设置为使得在禁止模式下所花的时间最少。
该设备还在所选择的信道中检测干扰(步骤92)。当(且仅当)设备(例如40)在来自另一信标的相同信道上检测到信号时,换句话说,当该设备位于干扰源20的干扰范围33内时,该设备识别出其自己的信标与其他信号之间的“冲突”(步骤93)。该信标信号携带了识别发送设备的某些手段,从而该设备可以辨别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和其自己的发送的回波。
然后执行处理(步骤93至99),以确定该设备是否应该坚持尝试使用所选择的信道,或者其是否应该尝试使用不同的信道。如果已检测到干扰,则导致该干扰的发送机通常将进行类似的决策。由于两个设备可能位于彼此的正常范围以外,所以即使在增强的功率下,它们也无法合作来决定应该改变哪个。为了减小两个设备做出相同决策(是改变还是保留)的概率,将随机性因素引入到该决策处理中。
每一次广播信标信号(步骤92)时,递增局部变量A(尝试),该变量表示已经进行的尝试的次数。如果以固定的周期性间隔进行广播,则该变量等效于计时器。
如果没有检测到冲突(步骤93),则还递增另一局部变量S(成功),该变量表示成功尝试的次数-即,那些没有造成可以在所考虑的设备处感知的冲突的尝试的次数。该设备接下来确定是否“激活”,即从“禁止”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并相应地降低发射功率(步骤96)。如果所感知的成功级别S/A高于固定的“激活”阈值β,并且感知到抽样充足(与尝试次数成比例),则执行以上步骤。将该双重条件概括地定义为:
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则该设备继续以增强的“禁止”功率电平以所选择的频率进行广播。然而,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则该设备切换到“正常”工作,其中该设备继续在所选择的信道上,但以正常(而非“禁止”)功率电平来进行发送。该设备继续在所选择的信道中监测冲突。如果该设备检测到这种冲突,则该设备将进入“改变行为”循环94、95、98,并可以最终终止(99)或者再次改变信道(91)。
如果检测到了冲突(步骤93),则该设备确定它是否应该改变其行为。该确定是基于随机产生的0到1之间的数值C与同样落入在0到1之间的阈值P的比较来进行的,通过下式来计算阈值P:
该值随着成功(其中未检测到冲突的尝试)的次数增大而增大,而在出现不成功尝试(其中检测到冲突)时减小。
参数α在该处理中保持恒定。如果α=1,则该设备将在相同信道上继续以“禁止”模式工作的概率P等于成功率S/A。可以通过调节参数α的值,来将该概率调节为低于或高于该成功率。
现在对值“P”和“C”进行比较(步骤95)。由于值“C”是随机选择的,因此其小于如上计算的值P的概率也为P,而其超过值P的概率为1-P。
如果C的值小于阈值P,在统计上表示冲突的发生率很低,则该设备继续在禁止电平下进行广播,并对冲突进行监测(步骤92)。
如果C的值高于阈值P(步骤95),在统计上表示高的冲突率,则到达下一决策点(步骤98)。指示该设备以如下选择的两种方式之一来改变其行为。将第二随机产生的数值D与固定的“终止”阈值T进行比较。两个值D、T都在0到1之间。将该终止阈值设定为使得存在该设备将放弃为它自己分配信道的处理的概率“T”。如果随机数D小于终止阈值T,则该节点“自终止”,并将它自己切换到该处理之外(步骤99)。这保证了尝试确保它们自己使用的信道不成功的设备的数量随着时间而减少。设备更可能在设备密度较高的区域中检测到冲突,导致对可用信道的激烈竞争,从而可能需要将某些设备切换到系统以外,以使得能够进行成功的分配计划。例如可以在未来的循环中重新激活被终止的设备以适应网络中的变化,例如设备的相对移动,或者其他设备的电池耗尽。
如果该设备没有自终止,则其随机选择另一信道(步骤91),并且对“尝试”和“成功”变量进行重新初始化。存在导致冲突的设备仍然有可能还在使用已被该设备尝试过并且由于检测到冲突而被拒绝的任何信道的很高概率,所以新选择的信道优选地是以前没有被该设备尝试过的信道。
随着该处理的继续,每一个设备都将稳定下来,以正常模式在其选择的信道上工作。紧邻设备(第一邻居)将仍然能够检测到它们,从而避免使用相同的信道。此外,尽管某些更遥远的设备保持在“禁止”模式,但是它们仍然可以影响处于正常模式下的设备的行为。
如果条件不恒定,例如由于变化的带宽要求、由于设备的电池耗尽而使设备退出服务、或者由于节点四处移动,则可以周期性地重复该处理或者可以连续执行该处理。
尽管本发明在应用于最初没有彼此通信或与中央点进行通信的中继设备时具有特别的优势,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由下述的中央计算机来使用,该中央计算机具有与这些设备的位置和性能相关的必要信息,以使得能够进行该处理。该计算机对要在这些设备之间发生的交互进行模拟,并且随后可以通过任意可用的手段将协商的结果发送给实际组件。这样降低各个设备所需的计算能力,并由此降低了其复杂度和能量要求。它们也不需要以高功率进行发送,因为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了仿真。然而,这种配置仅在这些设备都能够与中央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才可行。
在以下分析中,使用了这种类型的基于计算机的模拟,使用设备的示例性分布。初步的测试证明了根据本发明进行工作的设备的网络仅基于本地信息来极大地降低远距离干扰,以及产生跨越全部设备的稳定链路的大集合的能力。为了强调算法的可量测性(本实施例的可预测结果依赖于各个节点应用的本地规则),所涉及的第一系列模拟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方格。在这些模拟中,假设网络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带宽要求、节点位置以及节点可用性不变。
图5示出了对于被设置为简单的16×16栅格(底部曲线)以及尺寸为32×32和64×64的两个较大栅格(分别为中间和上部曲线),作为时间的函数的冲突的一小部分的演变。如图1所示,当处于正常模式时,每一个设备都只能与和其紧邻的设备(它们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栅格间距)进行通信。“禁止”模式下的设备也可以被位于等于栅格间距的两倍的距离以内的设备检测到-这当然包括与所讨论的设备对角相邻的那些设备,它们位于大约1.4倍的栅格间距处。只要设备不是与其所有幸存的紧邻都具有稳定的链路,则会出现冲突。从t=200往前,该系统更多地或停止进行演变,并且冲突仅代表小部分的幸存者(即,还未终止该处理的节点)。该时间刻度几乎与所涉及的设备的数量无关,这是每一个设备都执行它自己的处理,并且计算能力与参与的设备的数量成比例的结果。较大系统的效率的略微下降归因于边界条件,因为边界附近的节点必然要受到较少的干扰,并且它们所代表的一小部分是总大小的反函数。因此,通过各个设备的协同工作,而不进行任何总体控制,可以进行稳定的信道分配计划。
应该理解,已经使用直线栅格结构示出了分配处理:实际上,这些设备不会很合适地排列成直线形式,而是基本上随机地设置,例如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第二系列模拟的结果,其中对更加实际的环境(即,不规则的空间分布)应用了相同的频率选择算法。在图6中,设备在“正常”模式下的有效范围由小圆圈71的大小表示,而在“禁止”模式下的有效范围由中间大小的圆圈72表示。如上所述,干扰范围是有效范围的两倍,所以干扰范围在正常模式下由圆圈72表示,而在禁止模式下由大圆圈73表示。
由于使第一和第二邻居的数量为变量而不是预先定义的参数,所以这种不规则分布使该问题变得相当复杂,该模拟表示,本发明也能够处理这种情况。基本上,为了在所出现的结构中达到类似的连通性级别,使收敛变慢、“自终止率”变高并且必须可以使用更多的频率。然而,总体上,如图6所示,当对环境调整了参数值时,仍然可以很好地执行该处理。
根据所期望的设备密度,通常需要对参数值(α、β、可用频率的数量、“自终止”概率)进行调整。很明显,并不能完全防止岛(例如74、75处所示)的形成,但是大多数设备仍然在相互可到达的节点的最大子集中终止。从t=200往前,该系统更多地或停止进行演变,并且冲突仅表示幸存者(即,仍未终止该处理的节点)的一小部分。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中继设备,其包括:接收机,用于检测来自其他这种设备的发送;以及发送机,用于以用于正常通信的第一功率电平以及较高的禁止电平来发送信号,以使得它的发送可以被位于比它的正常工作范围大的区域内的其他这种设备检测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选择所述发送机应该工作的信道和发送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禁止所述发送机选择由所述接收机检测到的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具有用于在所选择的信道中监测来自其他设备的冲突发送的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检测到的冲突来确定是在该相同的信道上工作还是在不同的信道上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通过迭代处理来选择用于进行工作的信道,其中进行使用所选择的信道的多次尝试,并且该信道被选择的概率根据没有识别到冲突发送的这种尝试的次数而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根据使用已经在其上识别出干扰的给定信道的尝试的次数来更新特性,并控制所述特性的概率函数,以确定是否切换至不同的信道来进行后续的尝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在所述特性也满足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设备以正常功率在所选择的信道上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具有下述的装置,该装置在没有识别出用于进行工作的合适信道的情况下,暂停其工作。
9、一种无线通信中继设备的网络中的信道选择方法,其中,当各个设备以禁止发送功率进行工作时,禁止各个设备在可以在从另一个这种设备接收到的发送上检测到的信道上工作,以禁止其他这种设备选择该同一信道,其中,所述禁止发送功率高于该设备的正常发送功率,从而在比该设备的正常工作范围大的区域内禁止对该同一信道的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个设备都执行它自己的信道选择处理,各个设备都可以在所选择的信道上以所述禁止发送功率工作,并且能够在该所选择的信道上对来自其他这种设备的发送进行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个设备都选择用于尝试在其上进行工作的信道,并且各个这种设备都在该信道上进行发送,并且还在该信道中监测来自其他设备的冲突发送,并根据所检测到的冲突,确定是在该相同信道上还是在不同信道上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信道选择处理,使用所述设备的相对间隔和特性对该计算机进行了编程,并且该计算机具有用于根据所述选择处理的结果来控制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10、11、12或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迭代处理来选择用于进行工作的信道,其中,进行使用所选择的信道的多次尝试,并且该信道被选择的概率根据未识别出冲突发送的这种尝试的次数而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在其上已经检测到干扰的给定信道上进行发送的尝试的次数来更新与各个设备有关的特性,并随后使用所述特性来控制概率函数,该概率函数用于确定是否切换到不同的信道来进行后续的尝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特性还满足阈值,则指示所述设备以正常功率在所选择的信道上工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没有识别出用于进行工作的合适信道的设备暂停工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GB0322270.0A GB0322270D0 (en) | 2003-09-23 | 2003-09-23 | Channel selection |
GB0322270.0 | 2003-09-23 | ||
GB0324455A GB0324455D0 (en) | 2003-10-20 | 2003-10-20 | Channel selection |
GB0324455.5 | 2003-10-20 | ||
PCT/GB2004/003836 WO2005029788A1 (en) | 2003-09-23 | 2004-09-08 | Decentralized channel selection in a self-organizing adhoc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6969A true CN1856969A (zh) | 2006-11-01 |
CN1856969B CN1856969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2926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274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6969B (zh) | 2003-09-23 | 2004-09-08 | 自组织adhoc网络中的分散信道选择方法及无线通信中继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56969B (zh) |
GB (1) | GB0322270D0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190B (zh) * | 2008-06-27 | 2010-08-25 | 清华大学 |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博弈论的协同通信方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50592A (en) * | 1996-01-11 | 1998-12-15 | Gte Internetworking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self-organizing mobile wireless station network |
AU3031299A (en) * | 1998-02-27 | 1999-09-1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Relay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code and time-division multiplex |
-
2003
- 2003-09-23 GB GBGB0322270.0A patent/GB0322270D0/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4
- 2004-09-08 CN CN2004800274218A patent/CN18569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190B (zh) * | 2008-06-27 | 2010-08-25 | 清华大学 |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博弈论的协同通信方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6969B (zh) | 2012-05-09 |
GB0322270D0 (en) | 2003-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65149B2 (en) | Channel selection | |
US10462808B2 (en) | Method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
US10349427B2 (en) | Method for scheduling closed loop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RU2273964C2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чередности бесконфлик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едних узлах и объявленных значений времени передачи | |
US10368349B2 (en) | Method for assisting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Tang et al. | A-duplex: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efficient coexistence between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s | |
Rouse et al. | Capacity and power investigation of opportunity driven multiple access (ODMA) networks in TDD-CDMA based systems | |
EP1461907B1 (en) | Network protocol for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 |
Haas et al. | Dual busy tone multiple access (DBTMA)-performance evaluation | |
Aijaz et al. | DeAMON: A decentralized adaptive multi-hop scheduling protocol for 6TiSCH wireless networks | |
US7826366B2 (en) | Joint channel assignment and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
Toumpis et al. | New media access protocols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based on cross-layer principles | |
EP2250850A1 (en) | Channel selection in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 |
Ito et al. | Improving wireless LAN throughput by using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access points based on location of mobile hosts | |
Tiwari et al. | Adaptive learning based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 for millimeter wave (mmWave) wireless networks | |
CN1856969B (zh) | 自组织adhoc网络中的分散信道选择方法及无线通信中继设备 | |
So et al. | A Simple and Practical Scheme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for Improving System Spectral Efficiency of Highly Dense Wireless LANs | |
EP316213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mbms and voip services | |
Mudliar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emory guided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 in the presence of relays | |
Park et al. | Slot reallocation and rejection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in autonomous TSCH networks | |
Eraghi et al. | Cellular learning automata-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algorithm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 |
Yanmaz et al. | Handover performance of dynamic load balancing schemes in cellular networks | |
Krishnammal et al. |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ic Approach for Handling Link Asymmetry in Wireless Mesh Access Network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 | |
Lee et al. | Optimal Link Scheduling Based on Attributes of Nodes in 6TiSCH Wireless Networks | |
Pradhan et al. | 6TiSCH Scheduling for IIoT by Slotframe Fragmen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