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2246A -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2246A CN1852246A CNA2005101233832A CN200510123383A CN1852246A CN 1852246 A CN1852246 A CN 1852246A CN A2005101233832 A CNA2005101233832 A CN A2005101233832A CN 200510123383 A CN200510123383 A CN 200510123383A CN 1852246 A CN1852246 A CN 18522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flow
- multicast
- link
- multicast data
- distribution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B、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确定的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流,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继续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否则,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利用本发明,有效保证了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并保证了双组播源在组网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中的组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组播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从一个节点发送给多个接收节点的技术。由于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网络中单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并降低网络负载,因此目前组播技术在音频/视频流发布、短消息发布、信息公告、远程教学、同步资源等多个技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组播技术具体实现时,组播源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先将组播流发送给组播流分发节点,由组播流分发节点将接收自组播源的组播流发送给多个接收节点。
在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的过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一般是通过一条链路接收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的。如图1所示,图1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一条链路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组播源发生故障,或者链路发生故障,组播流分发节点N将无法接收到组播流,通过组播流分发节点N进行的组播业务也将被迫间断。
为保证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主备链路接收组播流的方法。如图2所示,图2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主备链路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链路1和链路2为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之间传输组播流的链路,二者共用同一个组播源A,其中一条链路作为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之间的主用链路,另一条链路作为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之间的备用链路。组播流分发节点N通过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在主用链路发生故障时组播流分发节点N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倒换成为主用链路,通过倒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这样一来,组播流分发节点N在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另一条链路接收组播流,实现了对组播流的备份,保证了在链路发生故障时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由于图2所示对组播流的备份是通过对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之间链路的备份实现的,如果组播源A发生了故障,组播流分发节点N仍将无法接收到组播流,因此仍不能有效保证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但是,在对链路进行备份的同时,如果对组播源也进行备份,由于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提供双组播源下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两个组播源同时向同一个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后,组播流分发节点将会因为无法区分接收哪一份组播流而导致业务紊乱。
因此,采用目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无法有效保证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以保证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B、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确定的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流,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继续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否则,执行步骤C;
C、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上述方案中,步骤A中所述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后进一步包括:对每个通信链路建立用于传输多协议标签交换操作维护管理(MPLS-OAM)协议报文的逻辑链路。
上述方案中,步骤A中所述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包括: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所述逻辑链路向多组播源分别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接收到MPLS-OAM协议报文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返回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组播流分发节点根据接收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检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组播源之间通信链路的连通性,任选一条通信链路作为主用链路,另一条通信链路作为备用链路。
上述方案中,步骤B中所述组播流分发节点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包括: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自身与主用链路上组播源之间的逻辑链路定时向主用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判断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是否能够接收到主用链路上的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如果是,则组播流分发节点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否则,组播流分发节点不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上述方案中,步骤A中所述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包括:配置主备链路上组播源的数据库具有相同的组播流,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将配置的相同组播流分别通过主备链路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进行发送。
上述方案中,步骤A中所述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包括:组播流分发节点向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相同的协议报文,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根据接收的协议报文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上述方案中,步骤C中所述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包括:组播流分发节点在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访问控制限制(ACL)策略,取消通过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并取消在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的ACL策略,通过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使组播流分发节点在不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时,能够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利用本发明,由于确定了主备链路,配置了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组播流分发节点先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在主用链路、主用链路上的组播源或者主用链路与组播流分发节点之间的接口任何一处出现故障时,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接收切换后的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所以,在两个组播源同时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后,组播流分发节点将不会因为无法区分接收哪一份组播流而导致业务紊乱,实现了双组播源下对组播流的备份,有效保证了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另外,由于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确定主备链路以及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实现了双组播源下对组播流的备份,所以本发明也有效保证了双组播源在组网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一条链路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
图2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主备链路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总体技术方案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使组播流分发节点在不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时,能够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总体技术方案的实现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步骤302: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确定的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流,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组播流分发节点继续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步骤304: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在上述步骤301中,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是通过启用MPLS-OAM协议,并根据启用的MPLS-OAM协议实现的。在建立了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后,本发明需要进一步对每个通信链路建立用于传输MPLS-OAM协议报文的逻辑链路。
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所述逻辑链路向多组播源分别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接收到MPLS-OAM协议报文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返回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组播流分发节点根据接收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检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组播源之间通信链路的连通性,任选一条通信链路作为主用链路,另一条通信链路作为备用链路。
在上述步骤301中,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配置主备链路上组播源的数据库具有相同的组播流,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将配置的相同组播流分别通过主备链路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进行发送;
方式二:组播流分发节点向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相同的协议报文,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根据接收的协议报文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在上述步骤302中,组播流分发节点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是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建立的逻辑链路定时向组播源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并判断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是否能够接收到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实现的。如果组播流分发节点在预定的时间间隔能够接收到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则组播流分发节点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如果组播流分发节点在预定的时间间隔不能够接收到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则组播流分发节点不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在上述步骤304中,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是通过配置或取消ACL策略实现的。组播流分发节点在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ACL策略,取消通过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并取消在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的ACL策略,通过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组播源A与组播源B是两个不同的组播源,组播流分发节点N通过链路1接收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通过链路2接收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
假设链路1为主用链路,链路2为备用链路,则在组播源A与组播源B向组播流分发节点N下发相同的组播流时,组播流分发节点N仅接收组播源A通过链路1下发的组播流。
在组播流分发节点N通过链路1接收组播源A下发组播流的过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定时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继续通过链路1接收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否则,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链路2切换为主用链路,通过链路2接收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
这样一来,链路1、组播源A或者链路1与组播流分发节点N之间的接口P1任何一处发生故障,组播流分发节点N都不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此时,由于组播流分发节点N能够通过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链路2切换为主用链路,通过链路2接收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所以有效保证了组播流传输的可靠性,并有效保证了组播业务不发生间断。
基于图4所示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B之间启用MPLS-OAM协议,根据MPLS-OAM协议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之间用于传输组播流的通信链路1,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B之间用于传输组播流的通信链路2,并对链路1和链路2建立用于传输MPLS-OAM协议报文的逻辑链路。
步骤502:组播流分发节点N通过建立的逻辑链路分别向组播源A和组播源B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组播源A和组播源B分别向组播流分发节点N返回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组播流分发节点N根据接收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检测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和组播源B之间通信链路的连通性,选择链路1为主用链路,链路2为备用链路。
步骤503:组播流分发节点N向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A和组播源B发送相同的协议报文,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A和组播源B根据接收的协议报文向组播流分发节点N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步骤504:组播流分发节点N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在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组播流的过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5;否则,执行步骤506;
在本步骤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是通过建立的逻辑链路定时向组播源A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判断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是否能够接收到组播源A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实现的。如果在预定的时间间隔能够接收到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则组播流分发节点N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否则,组播流分发节点N不能够正常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
步骤505:组播流分发节点N继续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
步骤506:组播流分发节点N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链路2切换为主用链路,接收链路2上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
在本步骤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在自身与链路1相连的接口P1上配置ACL策略,取消通过接口P1接收组播流,并取消在自身与链路2相连的接口P3上配置的ACL策略,通过接口P3接收组播流。
在本发明所举这个实施例的步骤502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检测组播流分发节点N与组播源A和组播源B之间通信链路的连通性,选择链路1为主用链路,链路2为备用链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选择链路2为主用链路,链路1为备用链路,组播流分发节点N接收链路2上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在接收链路2上组播源B发送组播流的过程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定时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链路2上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如果不能正常接收链路2上组播源B发送的组播流,则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链路1切换为主用链路,接收链路1上组播源A发送的组播流。这样的技术方案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在技术思路上是一致的,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所举这个实施例的步骤503中,组播流分发节点N通过向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A和组播源B发送相同的协议报文,使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A和组播源B根据接收的协议报文向组播流分发节点N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配置主备链路上组播源A和组播源B的数据库具有相同的组播流,使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A和组播源B将配置的相同组播流分别通过主备链路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进行发送。这样的技术方案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在技术思路上是一致的,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为组播流分发节点配置多组播源,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B、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确定的主用链路接收组播流,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如果是,则继续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否则,执行步骤C;
C、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链路接收该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建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每个组播源之间的通信链路之后进一步包括:
对每个通信链路建立用于传输多协议标签交换操作维护管理MPLS-OAM协议报文的逻辑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在建立的通信链路中确定主备链路包括:
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所述逻辑链路向多组播源分别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接收到MPLS-OAM协议报文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返回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组播流分发节点根据接收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检测组播流分发节点与组播源之间通信链路的连通性,任选一条通信链路作为主用链路,另一条通信链路作为备用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组播流分发节点检查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包括:
组播流分发节点通过自身与主用链路上组播源之间的逻辑链路定时向主用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MPLS-OAM协议报文,判断在预定的时间间隔是否能够接收到主用链路上的组播源返回的MPLS-OAM协议报文响应,如果是,则组播流分发节点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否则,组播流分发节点不能够正常接收主用链路上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包括:
配置主备链路上组播源的数据库具有相同的组播流,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将配置的相同组播流分别通过主备链路向组播流分发节点进行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配置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包括:
组播流分发节点向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发送相同的协议报文,主备链路上的组播源根据接收的协议报文向组播流分发节点发送相同的组播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组播流分发节点执行主备倒换操作,将备用链路切换为主用链路包括:
组播流分发节点在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访问控制限制ACL策略,取消通过自身与原主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并取消在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上配置的ACL策略,通过自身与原备用链路相连的接口接收组播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233832A CN1852246A (zh) | 2005-11-25 | 2005-11-25 |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233832A CN1852246A (zh) | 2005-11-25 | 2005-11-25 |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2246A true CN1852246A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7133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233832A Pending CN1852246A (zh) | 2005-11-25 | 2005-11-25 |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52246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28588A1 (zh) * | 2008-09-10 | 2010-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1145930B (zh) * | 2007-09-19 | 201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证组播业务可靠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1035057B (zh) * | 2007-03-30 | 201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组播共享树的方法和数据传送的方法、通信网络 |
CN101192964B (zh) * | 2006-11-24 | 2011-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组播源主备倒换系统 |
CN102025629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374062B (zh) * | 2007-08-22 | 201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双源组播网络中单个源节点失效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2195848A (zh) * | 2010-03-10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流保护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102249B (zh) * | 2007-08-21 | 201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组播链路快速切换的方法 |
CN101286862B (zh) * | 2007-04-09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接入设备中组播业务主备同步和倒换的方法 |
CN102932248A (zh) * | 2012-10-29 | 2013-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源组播路径备份方法及装置、汇聚点 |
-
2005
- 2005-11-25 CN CNA2005101233832A patent/CN185224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2964B (zh) * | 2006-11-24 | 2011-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组播源主备倒换系统 |
CN101035057B (zh) * | 2007-03-30 | 201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组播共享树的方法和数据传送的方法、通信网络 |
CN101286862B (zh) * | 2007-04-09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接入设备中组播业务主备同步和倒换的方法 |
CN101102249B (zh) * | 2007-08-21 | 201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组播链路快速切换的方法 |
CN101374062B (zh) * | 2007-08-22 | 201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双源组播网络中单个源节点失效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1145930B (zh) * | 2007-09-19 | 201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证组播业务可靠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WO2010028588A1 (zh) * | 2008-09-10 | 2010-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1674222B (zh) * | 2008-09-10 | 2013-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2195848A (zh) * | 2010-03-10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流保护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195848B (zh) * | 2010-03-10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流保护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025629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932248A (zh) * | 2012-10-29 | 2013-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源组播路径备份方法及装置、汇聚点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2081C (zh) | 网络通信中组播报文的转发方法 | |
US8601335B2 (en) | Internet Protocol multicast with Internet Protocol unicast/multicast error correction | |
CN101064659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1859304A (zh) | 一种邻居发现的实现方法 | |
CN101043422A (zh) | 一种接入网络中的组播业务保护方法及其系统、装置 | |
CN1852246A (zh) | 一种组播流分发节点接收组播流的方法 | |
CN111787349B (zh) |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946040A (zh) | 一种组播业务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
CN101184050B (zh) | 分布式节点组播方法、分布式节点组播组件和分布式系统 | |
CN101060533A (zh) | 一种提高vgmp协议可靠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798098A (zh) | 区分多业务的抗ip组播数据流冲击通信系统的方法 | |
CN101286866B (zh) | 基于高速周边元件扩展接口交换网的组播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677945A (zh) | 一种主从模式的多地址通信方法 | |
CN1874285A (zh) | 在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广播或组播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48807A (zh) | 一种组播业务实现方法 | |
CN1315288C (zh) | 双网络通信系统的不间断切换方法 | |
CN1302642C (zh) |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 |
CN1870558A (zh) | 弹性分组环中相交环的环路检测方法和系统 | |
CN1946164A (zh) | 多点会议中会议信息备份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52231A (zh) | 一种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基站及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 | |
CN1713586A (zh) | 一种实现虚拟集群冗余的方法 | |
CN107623645B (zh) | 一种基于数据流转发的电力系统实时数据交换系统 | |
CN1764163A (zh) | 组播报文的智能转发方法及系统 | |
CN1859376A (zh) | 一种基于路由的链路备份方法 | |
Jeon et al. | Overlay multicast tree recovery scheme using a proactive approa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