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1553A - 光信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信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1553A CN1851553A CN 200510066703 CN200510066703A CN1851553A CN 1851553 A CN1851553 A CN 1851553A CN 200510066703 CN200510066703 CN 200510066703 CN 200510066703 A CN200510066703 A CN 200510066703A CN 1851553 A CN1851553 A CN 18515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device
- light channel
- sleeve
- reflector plate
- ref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信道装置,是由至少一反射片及套筒所构成,其中这些反射片相互叠合而成,形成一中空管道,使光线通过其中。该套筒包覆这些反射片的全部或一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信道装置(light tunnel module),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稳定度高、高温不变形且可共享的光信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投影系统中,通常需要一聚光系统,将入射的光线均匀分布后出射。
一般的投影系统,依不同技术可分为映像管(CRT)、液晶投影机(LCD)、数字光源装置(DLP)及微型显示器。请参照图1,其绘示了中国台湾公告号第517855号新型专利所揭示,为已知的数字光源装置10,具有一光源1、一反射镜2、一色轮4、一聚光系统3、一透镜5、一数字微镜装置6(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及一镜头7。其中聚光系统3是一中空管道,即为光信道,可供光线射入与射出。
其中光源1射出后,光线先经由反射镜2,反射出的光线再通过具色彩三原色的色轮4,将光分成红、绿、蓝三色,因此三色光为一同轴光,故需一聚光系统3将光均匀分布,再将光线藉由透镜5成像于数字微镜装置6上,以同步讯号方式,把数字旋转镜片的讯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再配合红、绿、蓝三种颜色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经由镜头7投影成像。
已知的聚光系统一般是由多个玻片的内壁表面涂布光学薄膜,再由这些玻片彼此相互叠合,其内表面形成一光信道,光线便能进入光信道而产生反射。接着再以夹具直接挟持于玻片的外表面,后置于投影系统内的适当位置。
如图2所示,为已知的光信道,是由四片玻片21相互交叠而成,其中于相邻玻片的端部,以黏胶胶合的方式固定,玻片的内表面并形成一矩形信道22,可供光线射入与射出,后以夹具23直接挟持于玻片后,再置于投影系统内。
然上述的结构仅以黏胶为唯一的固定机制,并无法承受压力,另高温时极易因胶合部分产生变化,造成玻片断裂/移位/变形,降低高温下的使用的稳定度与效能,且夹具直接挟持玻片,更易导致玻片的破损,降低使用时间。
此外,上述装置方式,是由夹具挟持该些玻片的外表面,但于高温时极易造成该些玻片的变形/移位/断裂,且这些玻片若无法承受夹具挟持所造成的压力则产生变形或破损的结果,另不同大小形状的玻片亦无法适用于不同的投影系统中。
另,即使反射片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仍然无法解决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信道装置,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及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可以在高温的情形下,大幅增加光信道于高温下的稳定度及效能。
再者,本发明所提出的光信道装置,可以降低光信道移位/变形/断裂等的可能性。
并且,本发明所提出的光信道装置,对于不同机种的投影系统,可达到共享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光信道装置,是由多个反射片及套筒所构成,其中这些反射片相互叠合,并形成一中空管道,该中空管道即为光信道,并于这些反射片内表面分别镀膜,以使光线进入并能产生反射。
另外,这些反射片的形状可为梯形、矩形、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且该些反射片的材质为玻璃。
其中该套筒套接于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且选择其中至少一反射片的外表面为基准靠面,不具基准靠面的这些反射片的外表面则为非基准靠面。可选择胶黏的方式于基准靠面与套筒之间,或胶黏于非基准靠面与该套筒之间,使其与套筒相黏接,或者该套筒直接与该基准靠面紧密接触,而该套筒与该非基准靠面则可为紧密接触或不紧密接触。且该套筒一端面与这些反射片所围成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由此定位该套筒与该些反射片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光信道装置中,该套筒可以直接套接于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上,也可以于该套筒套接于这些反射片的外表面后,再利用黏着剂,黏接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与该套筒,达到套筒与反射片外表面间的定位及固接。
其中套筒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为可相互结合的分离结构。此外,套筒的形选自喇叭、柱状、筒状、多边形或具卡固部的形状所组成的族群其中之一。套筒的长度可等于、长于或短于反射片长度。套筒可套接于这些反射片的一端、两端或中点。套筒的材质选自塑料、金属、合金、不锈钢、陶瓷或所组成族群之一。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中,由于反射片是透过套筒,间接被夹具挟持,故反射片与夹具间的固定方式,与一般由夹具直接挟持反射片不同,因而反射片即使在高温中,亦不易因直接被夹具挟持而容易有变形、扭曲、断裂的现象产生,故可大幅增加光信道于高温下的稳定度及效能。
再者,在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中,由于套筒套接于反射片的外表面,藉由套筒的固定可双重确保反射片所形成的光信道的尺寸不变。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中,由于反射片的外表面受到套筒所包覆,因此即使不同规格的反射片,也可利用改变套筒的内部规格,但套筒的外部形状仍与原投影系统相同,使套筒能够套接于不同规格反射片,却仍能于相同的投影系统中使用,达到共享的目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号第517855号新型专利的已知数字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已知的光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3B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A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B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A、图3B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300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3A为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30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剖视图。请参照图3B,该光信道装置300是由第一反射片301、第二反射片302、第三反射片303、第四反射片304及一套筒305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相互叠合而成,且这些反射片所围成的内表面形成一矩形的中空管道,即为光信道306。并于其中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是由玻璃作成,且在各该些反射片的内表面镀膜,使光线能够于这些反射片的内表面行光反射作用。该套筒305套接于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的外表面。
如图3A、3B,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是以部份重叠贴合的方式固定,其中该第一反射片301及该第三反射片303为相同尺寸规格的梯形体,该第二反射片302及该第四反射片304为相同尺寸规格的矩形体,且这些反射片的长度皆相同。该第二反射片302内表面的一部分贴合于该第一反射片301及该第三反射片303的一侧边,并且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一反射片301及该第三反射片303贴合部分呈现一直线,且此直线长度等同于该第二反射片302本身长度,而该第四反射片304亦以相同于该第二反射片302方式与该第一反射片301及该第三反射片303贴合。
再者,以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四反射片304的外表面为一基准靠面307,使该套筒305直接紧密贴合于该基准靠面307,不具基准靠面的这些反射片的外表面,如第二反射片302、第三反射片303的外表面则为一非基准靠面308,而该套筒305则藉胶黏方式,点胶于该非基准靠面308,并与的黏合。如图3A所示,该套筒305一端面与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所围成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在此实施例中,该套筒305的长度等于该些反射片的长度。
藉由此第一实施例的方式,可以轻易地完成该些反射片与该套筒之间的对位、固定等步骤,而且由于套接的过程中不需高温熔融的步骤,因此,此实施例的套筒材质可以使用塑料等易加工且价廉的材质构成。
再者,由于这些反射片透过该套筒而间接被挟持,因此即使高温中,与一般由夹具直接挟持反射片不同,因而反射片即使在高温中,亦不易因直接被夹具挟持而容易有变形、扭曲、断裂的现象产生,故可大幅增加光信道于高温下的稳定度及效能。
另外,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并不以上述的组装方式为限,也可以为图4至图8所示的各组装方式,或其它在相同的精神下所得到的方式。
如图4A所示,其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400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B则为光信道装置400的立体分解图,而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组件标示同一图号。请参阅图4B,该光信道装置400与300的差异在于光信道装置400的套筒405a、405b套接于这些反射片的相反两端,且该套筒405a、405b长度短于该些反射片的长度,且这些反射片两端分别被该套筒405a、405b所包覆,该套筒以包夹该些反射片的方式套接于这些反射片。
在此实施例中,该套筒405a、405b的内规格以能与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能相贴合而设,其中,由于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三反射片303为相同尺寸规格但端边不等长的梯形体,故于这些反射片已相互叠合定位后,该套筒405b应先行套入,待以上述相同方式定位套筒405b与该些反射片的一端后,再行套接该套筒405a在该些反射片的相对窄端,并于该套筒405b与该第二反射片302外表面相贴合处点胶,如图4A中的点胶处409,藉以加强彼此间的固着力。
再者,请参照图5,其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500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而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组件标示同一图号。其中光信道装置500与300的差异在于套筒505套接于这些反射片的中点,且该套筒505的内规格是以能与这些反射片中点的外表面能相贴合而设,其余皆与前述顺序相似,其中该套筒505是在这些反射片已相互叠合定位后,再行套接于这些反射片的中点,并点胶于该套筒505与该第三反射片303外表面相贴合处,如图5中所示的点胶处509。
另外,请参照图6,其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剖面图,而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组件标示同一图号。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片302与该第四反射片304为外宽内窄的阶梯状截面,且该第二反射片302与该第四反射片304具有一凹槽610,而该第一反射片301与该第三反射片303为矩形截面,且其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反射片302及该第四反射片304的凹槽610相密合,以叠合组成矩形的光信道606,其余皆与前述顺序相同,再套接至少一套筒605。
另外,请参照图7,其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而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组件标示同一图号。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三反射片303及该第四反射片304是在相邻的端部712,以胶合方式固定,并形成一矩形的光信道706,其余皆与前述顺序相同,再套接至少一套筒705。
或者,请参照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剖面图,而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组件标示同一图号。而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片302、该第四反射片304的两侧分别贴合于该第一反射片301、该第三反射片303内表面的一部分,并形成一光信道806,其余皆与前述顺序相同,再套接至少一套筒805。
再者,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虽以上述实例为例进行说明,然并不以上述为限,也可以视实际的情形而相互交替使用。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中,由于套筒套接于反射片的外表面,藉由套筒的固定可双重确保反射片所形成的光信道为一定大小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的光信道装置中,由于反射片的外表面受到套筒所包覆,因此即使不同规格的反射片,也可利用改变套筒的内部规格,但套筒的外部形状仍与原机种相同,使套筒能够套接于不同规格反射片,却仍能于相同的投影系统中使用,达到共享的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光信道装置,包括:
至少一反射片;以及
至少一套筒,该套筒包覆该些反射片的全部或一部分;
其中这些反射片相互叠合而成,并形成一中空管道,使光线通过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这些反射片的内表面具有一镀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形状为梯形、矩形或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反射片的材质为玻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套接于该些反射片外表面的一端、两端或中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该至少一反射片的外表面为一基准靠面,与该套筒直接紧密接触,不具基准靠面的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则为一非基准靠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与该非基准靠面间以黏胶方式间接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基准靠面与该套筒为紧密接触或不紧密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一端与该些反射片所围成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套接于该些反射片的外表面后,再利用一黏着剂黏接于该些反射片外表面与该套筒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为一体成型或为相互结合的分离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形状选自喇叭、柱状、筒状、矩型、多边形或具卡固部的形状所组成的族群其中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长度等同于该些反射片的长度或小于该些反射片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材质选自塑料、金属、合金、不锈钢、陶瓷或所组成族群之一。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反射片的叠合方法利用该些反射片以部分重叠贴合的方式固定。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反射片具有一外宽内窄的阶梯状截面,并具一凹槽,且该叠合方法是以该凹槽相互堆栈而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反射片的叠合方法是在这些反射片的相邻端部,以胶合方式固定。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反射片的叠合方法是以该反射片的两侧贴合于相邻的该反射片内表面的一部分以叠合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66703 CN185155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光信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66703 CN185155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光信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1553A true CN1851553A (zh) | 2006-10-25 |
Family
ID=3713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66703 Pending CN1851553A (zh) | 2005-04-22 | 2005-04-22 | 光信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5155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3485A (zh) * | 2015-01-29 | 2015-06-03 |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 一种去除山茶油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工艺方法 |
CN106918865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导光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设备 |
WO2019041305A1 (en) * | 2017-09-01 | 2019-03-07 | Materion Precision Optics (Shanghai) Limited | LIGHT TUNN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
2005
- 2005-04-22 CN CN 200510066703 patent/CN18515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3485A (zh) * | 2015-01-29 | 2015-06-03 |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 一种去除山茶油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工艺方法 |
CN106918865A (zh) * | 2015-12-28 | 2017-07-04 |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导光装置及其应用的投影设备 |
WO2019041305A1 (en) * | 2017-09-01 | 2019-03-07 | Materion Precision Optics (Shanghai) Limited | LIGHT TUNN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US10782605B2 (en) | 2017-09-01 | 2020-09-22 | Materion Precision Optics (Shanghai) Limited | Light tunne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447C (zh) | 光束合成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彩色图象投影设备 | |
CN1218204C (zh) | 用于帧序制彩色投影的色彩轮及显示装置 | |
US6643077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optical prisms | |
US7327527B2 (en) | Lens supporting frame of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 |
JPH10186522A (ja) | 指向性反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EP0659521A2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ndenser lens substrate | |
KR100433210B1 (ko) | 광량 균일화 및 색분리 겸용 광학소자를 이용한프로젝터의 조명 광학계 | |
TWI264608B (en) | Light tunnel module | |
CN1204419C (zh) |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和具备该系统的投影仪 | |
CN1700080A (zh) | 透镜镜筒 | |
CN1277424A (zh) | 液晶显示投影系统 | |
US20070296921A1 (en) |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a cube wire-gri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 |
WO2004042469B1 (en) | Oblique plate compensators for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s | |
EP1706991A1 (en) | Tiled projection display using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
CN1851553A (zh) | 光信道装置 | |
JP2006505014A5 (zh) | ||
EP1471746A2 (en) | Projection device and lamp source system for such projection device | |
JP2024147740A (ja) |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 |
CN1668962A (zh) | 具有偏振和颜色回收的成像光源 | |
CN1388907A (zh) | 变焦距透镜装置、使用了该装置的光学设备及投影仪 | |
CN1078356C (zh) | 光束组合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彩色投影设备 | |
US7421180B2 (en) | Light guide apparatus for use in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environments | |
CN115032809B (zh) | 一种兼容2d与3d显示的液晶拼接大屏及该大屏制备方法 | |
US20090051884A1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 |
CN1279403A (zh) | 偏振光变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