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5614A -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5614A
CN1845614A CNA200510076891XA CN200510076891A CN1845614A CN 1845614 A CN1845614 A CN 1845614A CN A200510076891X A CNA200510076891X A CN A200510076891XA CN 200510076891 A CN200510076891 A CN 200510076891A CN 1845614 A CN1845614 A CN 1845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network side
domain network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8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6583C (zh
Inventor
卢永宁
方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768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46583C/zh
Publication of CN1845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65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65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用于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包括分别为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每个终端建立一条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电路交换域网络侧通过与各个终端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终端之间交互的数据消息。本发明可以减少多个终端之间基于电路交换域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时占用的数据业务通道资源,并提高通信速度。

Description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据通信技术中,点对点(PTP,Point To Point)数据通信业务可以基于各类通信系统的电路交换域(CS,Circuit Switching)来承载。如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CS域承载数据业务时主要采用共享式网络互通功能(SIWF,Shared Interworking Function)设备来实现,从而达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与固定通信网(如PSTN网、ISDN网或PSPDN网等)互通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基于CS域进行数据通信的目的。GSM移动通信系统CS域的网络系统拓扑图请具体参照图1所示,通过SIWF设备,可以实现移动网络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的呼叫,以及实现移动网络用户进行无线上网的功能。
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GSM移动通信系统CS域的网络系统拓扑图,当一台笔记本电脑(NB)需要和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可以通过将笔记本电脑的数据线连接一个手机(MS)或者通过Modem连接固定电话线,然后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的超级终端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串口通信工具),拨打被叫手机号码或者被叫固定电话号码,进行数据承载业务呼叫,这样就可以在主被叫用户之间建立起一个数据业务通道,两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通过这个数据业务通道实现数据承载业务通信。相应的,如果多个终端相互之间需要基于CS域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就需要在两两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点对点的数据业务通道,当其中一个终端向其他终端广播数据消息时,需要分别在自己和其他终端之间的每一条数据业务通道上,逐次进行发送数据。
综上所述,按照上述方式基于通信网络系统的CS域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必然存在的几大弊端如下:
1)如果N个终端之间需要基于通信网络系统的CS域进行点对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就相应需要建立N×(N-1)/2个数据业务通道,如果加入通信的终端数目N增加,则相应需要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个数将以几何指数增加,如假设原理参加通信的终端数据为N,需要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个数为N×(N-1)/2,当第(N+1)个终端也加入通信时,则需要新建[(N+1)×(N+1-1)/2]-[N×(N-1)/2]=N个数据业务通道,由此导致占用的数据业务通道资源较多。
2)当一个终端向其他多个终端进行广播数据消息时,需要分别在自己和其他每个终端之间建立的N-1个数据业务通道上,逐一发送数据,由此导致通信速度比较缓慢。
3)当多个终端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消息时,如果接收终端没有足够的缓存,需要接收完一个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消息后,再接收下一个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消息,因此需要多个发送终端之间协调并排队等候发送时间的到达,而多个发送终端不能同时进行发送数据,由此也会导致通信速度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以减少多个终端之间基于电路交换域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时占用的数据业务通道资源,并提高通信速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用于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包括步骤:
A.分别为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每个终端建立一条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
B.电路交换域网络侧通过与各个终端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终端之间交互的数据消息。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向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发送用于请求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
A2.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响应所接收的请求信息,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的共享式网络互通功能实体分别为每个终端分配一条数据业务通道。
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
电路交换域网络侧为分配给每个终端的数据业务通道分别设置通道标识;
并将为终端分配的数据业务通道的通道标识和对应终端的终端标识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存储。
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由数据业务通信组协商确定组内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并
将确定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以终端标识体现并预先存储在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
B1.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确定数据要传送到的接收终端;并
B2.根据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通道标识和终端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接收终端与电路交换域网络侧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的通道标识;并
B3.根据确定的通道标识,将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给接收终端。
所述步骤B在点对多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每个从终端采用高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或点对点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分别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接收数据帧的先后顺序将每个从终端发来的数据帧进行排序后转发给主终端;
主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分别转发给每个从终端。
所述步骤B在点对多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每个从终端采用高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或点对点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分别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接收数据帧的先后顺序将每个从终端发来的数据帧进行排序后转发给主终端;
主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分别转发给每个从终端。
所述步骤B在点对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发送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转发给接收终端。
所述步骤B在点对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发送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转发给接收终端
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通过分别为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每个终端建立一条到CS域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然后由CS域网络侧通过与各个终端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来完成组内终端之间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送处理。从而可以避免通信组内终端之间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承载业务通信时占用数据业务通道资源较多的弊端;同时还可以使终端之间在进行点对多点承载业务通信时,发送终端可以通过CS域网络侧的转发作用同时向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数据,并接收终端还可以同时接收经由CS域网络侧排序处理好的由多个发送终端发来的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承载业务的通信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GSM移动通信系统CS域的网络系统拓扑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
图3为基于本发明原理实现承载业务通信的实施例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CS域网络侧为终端分配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相应通道标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务机车向各个补机车发送数据消息的传输状态示意图;
图6为各个补机车向本务机车发送数据消息的传输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务机车向补机车发送数据和补机车向本务机车发送数据时数据的封帧及解帧处理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这里提出的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不需要在通信组内的每两个终端之间均建立点到点的数据业务通道,避免通道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同一时刻,可以实现点对多点的数据广播。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请参阅图2,该图是本发明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本发明的主要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10,分别为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每个终端建立一条到CS域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
步骤S20,CS域网络侧通过与各个终端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来传送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时交互的数据消息。
请参阅图3,该图是基于本发明原理实现承载业务通信的实施例处理流程图,其主要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101,由数据业务通信组协商来确定组内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例如假设数据业务通信组中共有A、B、C和D四个终端参加承载业务通信,则由数据业务通信组协商来确定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可以如下:
终端A发送数据,终端B、C和D可以接收;
终端B发送数据,终端A和C可以接收;
终端C发送数据,终端A和B可以接收;及
终端D发送数据,终端A可以接收。
步骤S102,将上述确定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以终端标识体现并预先存储在CS域网络侧,其中上述数据交互方向规则以终端标识体现的形式具体如下:
表1:
  发送终端标识   接收终端标识
  A   B,C,D
  B   A,C
  C   A,B
  D   A
步骤S103,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向CS域网络侧发送用于请求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
步骤S104,CS域网络侧响应所接收的请求信息,由CS域网络侧中的共享式网络互通功能实体SIWF分别为每个终端分配一条数据业务通道;
步骤S105,CS域网络侧为上述分配给每个终端的数据业务通道分别设置相应的通道标识;
步骤S106,CS域网络侧将为终端分配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的通道标识和对应终端的终端标识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存储;如图4所示,假设CS域网络侧为分配给终端A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的通道标识为“1”,为分配给终端B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的通道标识为“2”,为分配给终端C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的通道标识为“3”及为分配给终端D的数据业务通道配置的通道标识为“4”,则CS域建立及存储的通道标识和终端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如下:
表2:
  终端标识   通道标识
  A   1
  B   2
  C   3
  D   4
步骤S107,基于上述过程,终端和终端之间在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时,CS域网络侧根据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表1),确定数据要传送到的接收终端;
步骤S108,CS域网络侧根据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通道标识和终端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表2),确定接收终端与CS域网络侧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的通道标识;
步骤S109,CS域网络侧根据上述确定的通道标识,将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给接收终端。
其中基于本发明原理,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承载业务点对多点通信时,每个从终端可以采用高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High Data LinkControl)或者是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对数据进行封装;并分别将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帧发送到CS域网络侧;由CS域网络侧根据接收数据帧的先后顺序将每个从终端发来的数据帧进行排序处理后转发给主终端。而主终端可以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并将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帧发送到CS域网络侧;由CS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分别转发给每个从终端。
而基于本发明原理,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承载业务点对点通信时,发送终端可以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并将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帧发送到CS域网络侧;由CS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转发给接收终端。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在铁路上的一种应用,以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工作原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现阶段我国火车头机车之间进行同步控制通信,仍然采用车载系统通过450M频段电台建立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还属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方案,具有通信保密性差、频段利用率低等缺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GSM系统)在全球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SM系统具有加密鉴权功能,因此能够确保用户的通信保密性和网络安全性;并且GSM系统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覆盖范围内通信质量好等优点。制定GSM系统标准技术的欧洲通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在GSM系统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技术标准,制定出了基于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GSMR标准,由于GSMR标准将GSM系统的优越特性有效的应用到了铁路通信系统上,因此GSMR标准在各国铁路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铁路运输系统为提高运输效率而采用重载机车解决方案,每列重载机车的载重量可能高达2万吨左右,因此需要多部机车进行同步牵引,这就要求多部机车之间进行同步操作控制,以使多部机车之间要尽可能的达到同时加速、减速和制动。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调度系统或调度员只能指挥其中一个机车,该机车通常称为本务机车,其它机车均受到本务机车的控制,通常称为补机车,这样要使本务机车和多个补机车之间进行同步牵引,那么本务机车与各个补机车之间就需要实时传递控制命令。如果根据现有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通信的方式,就需要GSMR网络给一列重载列车的每两个机车之间建立一条数据业务通道,如果一列重载列车具有N个机车,则需要为这N个机车之间建立起N×(N-1)/2个数据业务通道,以使这N个机车能够基于这N×(N-1)/2个数据业务通道进行相互之间的数据承载业务通信。
采用本发明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原理后,重载列车的本务机车和各个补机车之间建立数据业务通道过程,及通过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承载业务通信的过程是:任意一个机车司机通过机车上安装的移动终端拨打一个特殊号码到GSMR系统中心,GSMR系统中的MSC/SIWF预先为这列重载机车分配一组数据业务通道,并给这个呼叫进来的机车分配一个数据业务通道,这样MSC/SIWF与这个机车上的移动终端之间就可以保持通信连接。其他机车也可以先后通过拨打相同的特殊号码到GSMR系统中心以相继接入,实现与MSC/SIWF之间建立数据业务通道。当这列重载列车的本务机车和任意补机车同时接入,MSC/SIWF就可以建立本务机车和补机车之间的点对多点承载业务通信,以满足多机车同步操作控制的性能要求。
利用本发明原理实现多机车牵引业务,需要机车移动终端、GSMR系统中的MSC和SIWF分别进行如下工作处理,以配合完成机车移动终端和MSC/SIWF之间的数据业务通道建立,下面分别说明机车移动终端、GSMR系统中的MSC和SIWF分别需要进行的处理工作:
1、机车移动终端
要求机车司机通过机车移动终端向网络侧发起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为了便于系统的统一管理,要求所有机车司机通过机车移动终端拨打同一个接入号码(比如186),然后将列车车次号、机车ID以及是否为本务机车的标志等承载到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中带给网络侧。如果机车移动终端发生故障,致使该机车到GSMR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连接中断,则该机车移动终端检测到故障后,要提醒司机,要求司机通过机车移动终端重新建立起数据业务通道连接,其建立过程和初始数据业务通道的建立过程相同。
2、GSMR系统中的MSC
设置MSC支持一种新的呼叫类型,命名为“多机车牵引呼叫类型”,假设将呼叫字冠为186的呼叫配置为对应该类型呼叫,则MSC收到该类型的呼叫后,从机车移动终端发来的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中提取出列车车次号、机车ID以及是否为本务机车的信息,为了给这个发起呼叫的机车建立一个数据业务通道,MSC向SIWF发起申请BS24异步透明承载业务通道的请求,并将列车车次号、机车ID、是否为本务机车的标志以及多机车牵引业务类型等信息传送给SIWF。其中多机车牵引业务中的一组建立在MSC/SIWF与各个机车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业务通道在整个列车运行期间都要保持通信连接,因此在整个运行路程中,MSC要保持所有已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连接正常。
3、GSMR系统中的SIWF
SIWF在收到MSC发来的申请BS24异步透明承载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后,根据MSC传来的多机车牵引业务类型,判断出该次请求为多机车牵引业务请求,再将MSC传来的列车车次号作为关联数据业务通道组的索引标识,如果发起呼叫的机车是该次列车的第一个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者,SIWF在为该机车分配数据业务通道时,为了实现数据业务广播功能,要为这列列车的每个机车分别预留数据业务通道,如果之前该次列车的某个机车已经建立了和MSC/SIWF之间的数据业务通道,则SIWF就把为本个机车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和为前面机车建立的数据业务通道规在同一关联数据业务通道组内。并且SIWF根据MSC传来的机车ID以及是否为本务机标识信息,来确定同步控制信息的广播方向和数据消息的分发方向。
机车移动终端、GSMR系统中的MSC和SIWF按照上述过程进行完相应的处理工作后,就可以完成数据业务通道的建立。基于建立好的数据业务通道,当本务机车和补机车都接入到GSMR网络时,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将同步控制指令通过SIWF分配的本务机车数据业务通道广播到其他补机车数据业务通道,以将同步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补机车移动终端,各个补机车移动终端响应接收的同步控制指令,并将响应信息通过SIWF分配的补机车数据业务通道反馈给本务机车数据业务通道,以反馈给本务机车移动终端,从而实现本务机车同步控制各个补机车的目的。
其中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向补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消息时,采用传统的BS24异步透明承载业务通道无线侧的V.110协议,具体请参照图5所示的本务机车向各个补机车发送数据消息的传输状态示意图。
而补机车移动终端向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消息时,要在V.110协议之上封装一层高速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协议,即将V.110协议帧进一步封装到HDLC协议帧中,以用HDLC帧的起始标志和终止标志来识别一个完整的V.110帧,这样SIWF就可以区分来自某个补机车移动终端的整个信息,避免不同补机车移动终端所发送的信息在SIWF处相互穿插,导致各个补机车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传送到本务机车移动终端时,信息乱序的问题。具体请参照图6所示的各个补机车向本务机车发送数据消息的传输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在SIWF处设置一个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处理器,以根据接收各个补机车发来的数据消息的先后次序,先后保存发送数据消息的补机车ID号,如SIWF首先接收到补机车3发来的消息“B”时,先记录补机车3的ID标识3,同理对先后发送消息“C”“A”和“d”的补机车ID号进行记录,从而形成一个补机车ID号序列“3 2 1 2”,然后MSC/SIWF根据自身记录的补机车ID号序列,将各个补机车发来的数据消息按照记录的补机车ID号序列进行排列,最后将排列好的数据消息发送给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如图按照记录的补机车ID号序列“3 2 1 2”,MSC/SIWF最终会把补机车1、补机车2和补机车3移动终端发来的消息以“B C A d”的顺序发送给本务机车移动终端,从而避免了各个补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消息到本务机车移动终端时信息乱序的问题。
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向补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时,在本务机车移动终端上通过HDLC协议、V.110协议等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SIWF对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发来的数据消息只解帧到V.110协议层,然后透传到补机车数据业务通道的V.110协议层。补机车移动终端向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时,其数据封装处理过程与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向补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过程类似,只是需要SIWF增加对数据帧HDLC协议层的解帧和组帧处理,具体数据处理过程请参阅图7。
当然,对于补机车移动终端向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标准封装协议(如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或者私有封装协议来替换上述HDLC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只要能够避免多个补机车移动终端向本务机车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消息时容易导致信息乱序的问题就可以。
综上所述,将本发明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案原理应用在铁路系统中的多机车牵引业务领域,可以避免在原来多机车牵引业务实现过程中,各个机车之间需要通过车载系统450M频段,建立两两机车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业务通道,从而导致占用数据业务通道数目较多、频段利用率较低及数据广播和多点向单点发送数据速度缓慢等诸多问题。
同时由于重载列车的特殊性,对各个机车之间的同步操作控制要求比较高,应用本发明方案就可以很好的满足重载列车的同步操作控制性能要求,从而使得多机车同步的控制性能达到最佳化,使整辆列车起动和停车更加迅速平稳,运行操作更加安全有效;此外,多机车之间较好的同步控制性能还会增加铁轨粘着力,提高牵引能力,并改善燃油效率,进而提高铁路系统的运输能力,并降低运行成本。
借助于本发明基于CS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在铁路系统的多机车牵引业务中实施,可以满足本务机同步控制多个补机的同步控制性能需求,并具有机车呼叫接入迅速、数据业务信道长时间连接可靠、承载信息传送快速准确等优点,满足铁路部门制定的端到端质量保障(QoS,Quality of Safeguard)性能要求,具体满足的性能指标如下表:
           GSMR系统中端到端QoS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MOC连接建立延迟  <5秒(95%),7.5秒(100%)
 建立连接失败概率  <10-3
 透明TCH/F2.4的误码率  <10-4(在90%的时间内)
 最大的端到端延时  0.5秒
 平均端到端延时(30个8位二进制数椐帧)  400到500毫秒
 数据传输率  ≥2.4kbit/s
 连接失败概率  <10-4
 越区切换最大间歇  300ms
 连接失败的指示时间  <1秒
 可用性  99.9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用于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分别为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每个终端建立一条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的数据业务通道;
B.电路交换域网络侧通过与各个终端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终端之间交互的数据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数据业务通信组内的各个终端向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发送用于请求建立数据业务通道的请求信息;
A2.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响应所接收的请求信息,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的共享式网络互通功能实体分别为每个终端分配一条数据业务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
电路交换域网络侧为分配给每个终端的数据业务通道分别设置通道标识;
并将为终端分配的数据业务通道的通道标识和对应终端的终端标识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存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
由数据业务通信组协商确定组内各个终端之间进行数据承载业务通信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并
将确定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以终端标识体现并预先存储在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
B1.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数据交互方向规则,确定数据要传送到的接收终端;并
B2.根据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索引存储的通道标识和终端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接收终端与电路交换域网络侧连接的数据业务通道的通道标识;并
B3.根据确定的通道标识,将数据分别通过对应的数据业务通道传送给接收终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点对多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每个从终端采用高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或点对点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分别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接收数据帧的先后顺序将每个从终端发来的数据帧进行排序后转发给主终端;
主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分别转发给每个从终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点对多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每个从终端采用高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或点对点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分别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根据接收数据帧的先后顺序将每个从终端发来的数据帧进行排序后转发给主终端;
主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分别转发给每个从终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点对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发送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转发给接收终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点对点数据承载业务通信中具体包括步骤:
发送终端采用BS24异步透明数据承载业务无线侧的V.110协议对数据进行封装;并
将封装的数据帧发送到电路交换域网络侧;
由电路交换域网络侧将接收的数据帧转发给接收终端。
CNB200510076891XA 2005-06-20 2005-06-20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658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6891XA CN100446583C (zh) 2005-06-20 2005-06-20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6891XA CN100446583C (zh) 2005-06-20 2005-06-20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614A true CN1845614A (zh) 2006-10-11
CN100446583C CN100446583C (zh) 2008-12-24

Family

ID=3706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8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6583C (zh) 2005-06-20 2005-06-20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6583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50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管理无线移动终端方法及装置
CN112243218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0391A (en) * 1996-10-17 1998-1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hared interworking function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9980076546A (ko) * 1997-04-10 1998-11-16 송재인 이동통신망의 가입자간 데이타 통신을 위한 데이타망 연동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FI107504B (fi) * 1998-04-09 2001-08-15 Nokia Networks Oy Monen samanaikaisen puhelun toteuttamine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CN100461872C (zh) * 2002-10-31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集群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50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管理无线移动终端方法及装置
CN112243218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243218B (zh) * 2019-07-19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6583C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170C (zh) 在分组交换蜂窝无线系统中提供快速小区变更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388C (zh) 使用动态分配地址对无线通信台寻址的方法和装置
CN12068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基地台选择方法及系统并无线基地台
CN103052038B (zh) 一种建立组呼上下文的方法和系统、基站、集群epc
CN1622678A (zh) 在处于不同小区中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点到点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882101A (zh) Dmb数据接收设备和提高dmb数据速度的方法
CN1930798A (zh)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移动用户台的服务流管理方法
CN1086896C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096817C (zh) 混合的蜂窝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135041C (zh)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隙上接入请求传送附加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619993A (zh) 基于网络控制的终端间直接通信的方法
CN1183788C (zh) 发送业务信息的方法和无线电系统
CN1501672A (zh) 在固定网短消息平台上接入多种短消息协议的方法
CN1845614A (zh)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CN1968480A (zh) 一种对组呼进行主动监听的方法与系统
CN1674706A (zh) 一种实现快速组呼呼叫的方法
CN1921651A (zh) 发起集群通信业务的方法
CN1602104A (zh) 一种实现快速呼叫建立的方法
CN1374782A (zh) 信息提供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CN1561052A (zh) 一种用户数据报文转送方法及转送装置
CN1290355C (zh) 数字集群系统中集群短信代理模块及发送短消息方法
CN1910837A (zh) 在异步通信网络与同步通信网络的混合网络中用于分组数据服务的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697544A (zh) 一种孤站点对点呼叫的实现方法
CN1520209A (zh) 用于基站版本下载与网元集中维护的通用连接设备和方法
CN101031112A (zh) Cdma数字集群传统式与增强式呼叫融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