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8615A -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8615A
CN1838615A CNA2006100749699A CN200610074969A CN1838615A CN 1838615 A CN1838615 A CN 1838615A CN A2006100749699 A CNA2006100749699 A CN A2006100749699A CN 200610074969 A CN200610074969 A CN 200610074969A CN 1838615 A CN1838615 A CN 1838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hysical
logical net
media stream
shunting devi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49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8442C (zh
Inventor
孙少陵
周琳琅
魏冰
段晓东
林华生
李连源
张焱
武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749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8442C/zh
Publication of CN1838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8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84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844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及第二终端以及第一分流设备;第一终端通过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在信令协商过程中,分流设备将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记录到转发列表中;在媒体流发送过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媒体流;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根据内部记录的转发列表将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至第二终端。本发明实现了媒体流的分流,保证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也能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尤其是应用于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络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背景技术
从电信网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分组交换技术将最终取代电路交换技术。由于IP技术在性价比、业务支撑、可扩展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加之其在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安全等方面的改进,使得IP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的分组交换网主要组成部分。基于IP技术提供的电信业务越来越多,电信网络自身也有IP化的趋势。
随着通信网络全IP化的趋势日益明朗,如何构造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TISPAN等标准化组织提出了以3GPP的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Internet Media Subsystem,简称IMS)为核心的NGN架构,实现了话音、数据的统一承载,实现了移动与固定相融合的全IP通信网络。
未来全IP网络中,既存在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也将出现类似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业务,如话音、视频等,这些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业务实时性和可用性要求高,需要更好的QOS和安全保证。目前许多运营商提出了采用不同IP网络分别承载传统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的方案。比如一个是专用的IP承载网,用于承载高要求(服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高价值的业务;一个是开放性的IP承载网,用于承载开放性或低价值的业务。
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及用户定位,运营商需要面对多种分流需求。
首先,根据运营商IP承载网的不同定位,运营商提供的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应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互联网业务应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这样,运营商就能保证自身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也防止了互联网业务抢占专用IP承载网的带宽资源,保护了运营商的网络投资。
虽然目前许多运营商在骨干物理/逻辑网侧提出了采用不同IP骨干物理/逻辑网来分别承载传统互联网业务和电信业务,但是不同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往往在接入网侧共用同一个接入网。这样,当用户需要使用某终端同时访问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时,运营商在接入网范围内就需要面对业务分流的问题。对于信令流,它属于终端到代理服务器的访问,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址转发到不同的IP骨干物理/逻辑网上;对于媒体流,由于是端到端的通信,无法通过IP五元组(源、目的地址,源、目的端口和协议类型)区分出电信级业务的媒体流和其他互联网业务的媒体流,因此分流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尤其是,当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使用相同的协议,比如SIP、t.120、VNC、XMPP、HTTP等协议,且业务具有端到端的特性时,业务分流(比如媒体流)更成为了一个难题。
因此,现有技术无法解决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下的业务分流问题;无法保证运营商提供的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应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互联网业务应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从而,无法保证业务服务质量;同时,也无法防止互联网业务抢占专用IP承载网的带宽资源,不能有效保护运营商的网络投资。
其次,在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中,各业务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有的业务较封闭而有的业务较开放,有的业务价值大而有的业务价值小。根据业务的不同特性,运营商还有可能基于不同业务来进行分流(上述是基于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来分流),比如运营商倾向于让较开放或价值小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而封闭或价值大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
再次,根据用户定位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业务,运营商还可基于不同用户来进行分流,比如运营商可使某些高价值客户的媒体流承载于专用IP承载网,而普通用户的媒体流承载于开放性IP承载网上。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和用户定位,运营商需要面对各种分流需求,比如基于业务类别(比如电信级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基于不同业务或者基于不同用户来对业务进行分流,这给运营商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端到端的媒体流难以分流的问题,提供一种媒体流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在网络中引入分流设备,分流设备从信令层获得呼叫的地址端口信息,根据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选择用于承载业务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这样运营商可以实现各种分流效果,可以将电信级业务的媒体流和互联网媒体流进行分流,以使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从而保证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也可以基于不同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还可以基于不同用户对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价值用户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价值用户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或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设备,该分流设备用于根据地址端口信息对媒体流进行分流,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边缘路由器以及用于业务控制的呼叫控制设备,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第一边缘路由器与呼叫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或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二边缘路由器连接。
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分流设备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设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三边缘路由器与所述呼叫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或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该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至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所述第二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该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至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
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第二终端可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终端发送媒体流,目的地址为第二终端;
步骤2、网络侧的分流设备接收到所述媒体流后,根据内部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该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
步骤3、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至第二终端。
在所述步骤1前还可包括:
步骤A、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呼叫控制设备转发到第二终端;
步骤B、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呼叫控制设备转发至分流设备;
步骤C、分流设备记录该应答信令消息的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步骤D、分流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
所述步骤C可具体为,分流设备判断应答信令消息是否来源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若是,则记录该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否则,不记录;分流设备在转发媒体流时,在记录的对应关系中查找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查找到了,则向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否则,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
所述步骤C还可具体为,分流设备确定发送该应答信令消息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记录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或者,在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并且在分流设备中记录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与用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分流设备根据该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用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记录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与该用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分流设备在转发媒体流时,在记录的对应关系中查找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并根据该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确定骨干物理/逻辑网,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
所述分流设备通过应答信令消息中的路径标识判断发送该应答信令消息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在媒体流传输结束并收到信令结束消息后,分流设备可删除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避免存储资源的浪费,也可加快查询转发列表的速度。
本发明实现了根据媒体流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选择用于承载业务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这样运营商可以实现各种分流效果,可以保证将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从而可以保证运营商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有效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也可以基于不同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还可以基于不同用户对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价值用户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价值用户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的信令协商过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另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网络中引入专门的分流设备,分流设备从信令层获得呼叫的IP五元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不同媒体流进行分流,从而可以满足端到端媒体流分流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发送端终端UE1、接收端终端UE2、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UE1和UE2可以是PC终端、手机终端和POTS终端等。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2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可能是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也可能是同一运营商用于承载不同业务的网络,例如,骨干物理/逻辑网1是专用IP网络,用于承载高要求、高价值的业务,骨干物理/逻辑网2是开放性的IP网络,用于承载开放性或低价值的业务。UE1上会配置业务服务器的地址,UE1通过分流设备及骨干物理/逻辑网将请求信令消息发送给UE2,UE2返回的应答信令消息经骨干物理/逻辑网返回至分流设备。分流设备用于对业务的分流,记录媒体流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可采用转发列表记录该对应关系,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记录;对应关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当对应关系为静态时,根据UE1、UE2及业务标识等信息将业务进行分类,确定具体承载每一类用户和/或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将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与承载该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存储于转发类表中,这可能需要存储较多的数据。
当对应关系为动态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对应关系。例如,采用承载信令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媒体流,根据具体业务性质和业务需求的不同,业务代理服务器或业务控制设备会设置于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中,因此在信令协商阶段,信令消息会由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若希望采用承载信令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来承载媒体流,那么只要将信令协商后得到的IP五元组与承载信令消息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那么在转发媒体流时,就可根据媒体流中的IP五元组信息确定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通过该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发送到对端,从而实现媒体流的分流;也可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对媒体流进行分流,分流设备中需要记录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请求信令中需携带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分流设备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用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在收到应答信令消息时,记录呼叫的地址端口信息和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并在发送媒体流时,根据该对应关系,将媒体流转发到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实现媒体流的分流。
在媒体流传输结束并收到信令结束消息后,可删除分流设备中的相应记录,这样可以避免存储资源的浪费,并可加快查询转发列表的速度,其中,删除可采用定时、即时、逐条及逐表等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包括:UE1、UE2、分流设备1、用户驻地网1(Customer-Premises Network 1,简称CPN1)、用户驻地网2(CPN2)、城域网1、城域网2、骨干物理/逻辑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2、设置于城域网1的边缘路由器R5以及设置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和边缘路由器R1。CPN是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包含的网络部分,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驻地布线系统中的机线设备组成。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分流设备1设置于城域网1的接入层处,分流设备1一边通过直连链路连接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1,一边直连至城域网接入层,通过路由器R5连接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直连链路可以是传输直达或者隧道等方式,隧道可采用GRE等隧道技术。呼叫控制设备是话音业务提供系统的核心网元,用于基于分组交换的会话控制,例如IMS核心网的CSCF设备等。分流设备1仍是根据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进行媒体流的分流,对应关系可通过上述的方法确定,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接收方加入了分流设备。本实施例包括:UE1、UE2、CPN1、CPN2、分流设备1、分流设备2、城域网1、城域网2、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骨干物理/逻辑网1中设有边缘路由器R1、边缘路由器R3以及呼叫控制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2中设有边缘路由器R2及R4,并且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可与提供互联网业务的代理服务器通信。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分流设备1和分流设备2分别位于城域网1和城域网2的核心层,分流设备1的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1,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2,分流设备2的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3,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4。终端在发送业务请求时,会将信令消息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例如使用电信业务时,会将请求信令发送到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使用互联网业务时,会将请求信令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发送到代理服务器,从而信令消息协商会由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来承载。引入两个分流设备,可以实现双向媒体流的分流。在UE1向UE2发起媒体流传输请求时,分流设备1根据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和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UE1向UE2发送的媒体流转发到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实现UE1向UE2发送的媒体流的分流;在UE2向UE1发起媒体流传输请求时,分流设备2根据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和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UE2向UE1发送的媒体流转发到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实现UE2向UE1发送的媒体流的分流。
如图4所示,为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骨干物理/逻辑网3。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呼叫控制设备2用于分组交换的会话控制,分流设备1通过直连链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边缘路由器R8连接,通过路由器R6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边缘路由器R1连接。骨干物理/逻辑网3可通过城域网2与UE2通信。信令协商流程及媒体流传输流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分流设备1根据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该系统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单向业务分流。
如图5所示,为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加入了分流设备2并且改变了分流设备1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连接方式。分流设备1位于城域网1的接入层,通过路由器R7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R7通过直连链路与R1及R2连接,通过路由器R10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R8连接。分流设备2位于城域网2的核心层,通过直连链路与R3、R4、R9连接,从而实现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通信。信令协商流程及媒体流传输流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分流设备根据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对接收到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由于在UE2侧也加入了分流设备,因此本实施例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双向业务分流。
分流设备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连接方式还有多种,例如,分流设备通过多个路由器与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无论连接方式如何变化,只要保证信令必经过分流设备,并保证媒体流首先到达分流设备,再由分流设备根据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相应信令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向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即可。
如图6所示,为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包括:
步骤1、UE1发送媒体流,目的地址为UE2;
步骤2、网络侧的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根据内部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该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
步骤3、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至UE2。
其中,对应关系同样可以是固定存储于分流设备的,也可以是由分流设备动态维护的,在此不再赘述。
动态维护转发列表时,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需要在信令流程中确定。信令层的呼叫消息一般采用请求-应答的机制。首先UE1发起请求信令消息,请求信令消息被逐跳转发到UE2。UE2收到请求信令消息后会返回应答信令消息,应答信令消息也被逐跳转发至UE1。
如图7所示,为信令协商过程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A、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到UE2;
步骤B、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步骤C、分流设备记录应答信令消息中的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步骤D、分流设备向UE1发送应答信令消息。
根据转发策略的不同,确定对应关系的方法会有所不同。若希望采用相同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信令流和媒体流,分流设备可从UE2返回的应答信令消息中,获得该次呼叫的IP五元组信息(源、目的地址,源、目的端口和协议类型),并可识别信令消息来自于哪个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可获得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若希望根据用户或业务对媒体流进行分流,那么如前所述,可在分流设备中存储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与承载业务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请求信令中携带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分流设备根据业务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承载业务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从应答信令中获取呼叫的地址端口信息,从而获得媒体流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承载信令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媒体流。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用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分流设备中只记录应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的业务的IP五元组,从而,若分流设备中存在媒体流的IP五元组,则将媒体流向骨干物理/逻辑网1转发,若不存在,则将媒体流向骨干物理/逻辑网2转发。UE1向UE2发起应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的电信级业务,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流程图,包括:
步骤101、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到分流设备1;
一般而言,UE1上会配置分流设备1的地址,从而UE1可以寻址到分流设备1。UE1指定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IMS核心网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102、分流设备1通过物理/逻辑直连链路或者城域网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呼叫控制设备;分流设备1检查自己的内部代理注册数据库,确保UE1已经通过分流设备1注册到了IMS核心网,分流设备1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IMS核心网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103、位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通过物理/逻辑直连链路或者城域网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UE2;呼叫控制设备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2侧媒体的接收者;
当UE2通过分流设备2接入骨干物理/逻辑网时,呼叫控制设备先将请求信令消息发送至分流设备2,然后由分流设备2转发至UE2。
步骤104、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呼叫控制设备,指定一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呼叫控制设备侧媒体的接收者;
当UE2通过分流设备2接入骨干物理/逻辑网时,UE2先将信令应答消息发送至分流设备2,分流设备2通过物理/逻辑直连链路或者城域网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呼叫控制设备。
步骤105、位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通过物理/逻辑直连链路或者城域网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分流设备1;呼叫控制设备指定UE2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分流设备1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106、分流设备1根据信令消息中的路径标识来识别该信令消息来自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信令,将该信令的IP五元组存储到转发列表中,并将应答信令消息发送给UE1;
路径标识(比如SIP消息中的Record-Route字段)用于标识信令路由经过的所有信令设备,从而分流设备1根据路径标识就能识别该信令是否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1。只要路径标识中含有呼叫控制器,就可以判断该信令来自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呼叫控制器位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上)。分流设备1需要将从骨干物理/逻辑网A侧接收的呼叫(路径标识中含有呼叫控制器)的IP五元组信息记录至转发列表中,形成一个骨干物理/逻辑网1侧“业务呼叫IP五元组列表”。与此同时,分流设备1得到了UE1和UE2之间本次呼叫的IP五元组。最后分流设备1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UE1。分流设备1指定UE2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1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107、UE1发送媒体流,媒体流的目的地址是UE2地址;
媒体流基于端到端的模式,由于上述会话过程中到达UE1的应答信令消息中将UE2 IP和端口地址指定为来自UE1的媒体的联系地址,所以UE1发出包的目的地址就是UE2地址。
步骤108、媒体流到达分流设备1时,分流设备1查找到转发列表中存在媒体流的IP五元组,将媒体流转发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侧的路由器R1;
步骤109、骨干物理/逻辑网1侧的路由器R1将媒体流向UE2转发。
由于转发列表中只记录应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的业务的IP五元组,因此当业务为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承载的互联网业务时,由于分流设备在转发媒体流时,在转发列表中查找不到该媒体流的IP五元组,因此,将媒体流转发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将媒体流继续转发至UE2。
在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业务标识进行媒体流的分流。分流设备能够识别信令中的业务标识,并保存业务标识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UE1向UE2发起应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承载的业务,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流程图,包括:
步骤201、UE1通过分流设备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到代理服务器;
该请求信令中携带业务标识信息,分流设备1可对该信息进行识别。代理服务器可能位于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之中。代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信令进行转接。UE1指定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2、代理服务器通过城域网2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UE2;
代理服务器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3、UE2通过城域网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代理服务器;UE2指定一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4、代理服务器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分流设备1;
步骤205、分流设备1根据请求信令中的业务标识信息及内部存储的业务标识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确定应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承载媒体流,然后将该应答信令中的IP五元组与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对应关系存储到转发列表中,并将应答信令消息发送给UE1;分流设备指定UE2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1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6、UE1发送媒体流,媒体流的目的地址是UE2地址;
媒体流基于端到端的模式。由于上述会话过程中到达UE1的应答信令消息中将UE2 IP和端口地址指定为来自UE1的媒体的联系地址,所以UE1发出包的目的地址就是UE2地址。
步骤207、媒体流到达分流设备1时,分流设备1去查找转发列表,查找到五元组对应骨干物理/逻辑网2,所以媒体流被转发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侧的路由器R2;
步骤208、路由器R2向UE2发送媒体流。
本发明在网络中引入分流设备,分流设备根据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选择用于承载业务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将应由不同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的业务分流。这样运营商可以实现各种分流效果,可以使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从而保证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也可以基于不同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也可以基于不同用户对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价值用户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价值用户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或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设备,该分流设备用于根据地址端口信息对媒体流进行分流,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边缘路由器以及用于业务控制的呼叫控制设备,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第一边缘路由器与呼叫控制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二边缘路由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分流设备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设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三边缘路由器与所述呼叫控制设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该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至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该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与第一分流设备及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终端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12、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终端发送媒体流,目的地址为第二终端;
步骤2、网络侧的分流设备接收到所述媒体流后,根据内部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该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
步骤3、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至第二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前还包括:
步骤A、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到第二终端;
步骤B、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步骤C、分流设备记录该应答信令消息的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步骤D、分流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为,分流设备判断应答信令消息是否来源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若是,记录地址端口信息,否则,不记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根据内部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该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具体为,分流设备查找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查找到了,则向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否则,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为:分流设备确定发送该应答信令消息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记录地址端口信息与该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分流设备中记录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与用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所述步骤C具体为:分流设备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用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并记录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与该用于承载媒体流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根据内部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该媒体流转发给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具体为,分流设备查找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并根据该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确定骨干物理/逻辑网,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设备通过应答信令消息中的路径标识判断发送该应答信令消息的骨干物理/逻辑网。
20、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媒体流传输结束并收到信令结束消息后,分流设备删除该媒体流的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CNB2006100749699A 2006-04-25 2006-04-25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Active CN10043844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49699A CN100438442C (zh) 2006-04-25 2006-04-25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49699A CN100438442C (zh) 2006-04-25 2006-04-25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8615A true CN1838615A (zh) 2006-09-27
CN100438442C CN100438442C (zh) 2008-11-26

Family

ID=3701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49699A Active CN100438442C (zh) 2006-04-25 2006-04-25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844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405B (zh) * 2006-12-29 201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媒体路由控制方法
CN101686183B (zh) * 2008-09-28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分组语音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CN102625361A (zh) * 2012-03-0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及基站、数据分流接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38C (zh) * 2000-06-22 2004-02-18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互联网拨号上网业务旁路的方法
CN100496053C (zh) * 2004-06-14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系统
CN100433677C (zh) * 2004-07-29 2008-11-12 张泽华 实现网络电话的方法及网络电话设备
CN100417131C (zh) * 2004-08-11 2008-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传输流数据转发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405B (zh) * 2006-12-29 201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媒体路由控制方法
CN101686183B (zh) * 2008-09-28 2012-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分组语音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CN102625361A (zh) * 2012-03-0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及基站、数据分流接入设备
CN102625361B (zh) * 2012-03-08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及基站、数据分流接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8442C (zh) 200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07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media calls across a private network boundary
CN1413333A (zh) 使用差分服务模型组合用于会话启动、拆卸、验证、授权和记帐的网际协议
CN1842084A (zh) 实现ims和cs业务并发时的终端能力交互和路由控制的方法
CN1633102A (zh)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890931A (zh) 经由分组交换网络信令来建立电路交换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870514A (zh) 会话服务质量分析的实现方法
CN1758649A (zh) 版本不同的网间互联协议网络互通的方法
CN1134944C (zh) 通过分组交换网提供移动交换和多方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941783A (zh) 智能边界单元
CN1819565A (zh)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中实现桥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829145A (zh) 一种使用策略决策功能模块控制通信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838616A (zh)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CN1902889A (zh) 呼叫建立系统
CN1764172A (zh)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和防火墙的多媒体通信代理系统及方法
CN101764813B (zh) 一种ims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838615A (zh) 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媒体流分流方法
US20060245419A1 (en) Back-to back H.323 proxy gatekeeper
CN101212405B (zh) 媒体路由控制方法
CN1855895A (zh) 私网用户与保证业务服务质量网络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CN1848798A (zh) 一种基于业务触发的ip数据流导向系统及方法
CN1201546C (zh) 通信网中的方法、网关系统和设备
CN106454201B (zh) 一种基于ims网络的视频会议接入服务质量保证方法
EP20813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coding avoidance in Border Gateways
CN1878126A (zh) 通信网络中实现信令代理的方法
WO2010075688A1 (zh) Ims集群会议的创建和加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