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2653A -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2653A
CN1832653A CNA2005101370628A CN200510137062A CN1832653A CN 1832653 A CN1832653 A CN 1832653A CN A2005101370628 A CNA2005101370628 A CN A2005101370628A CN 200510137062 A CN200510137062 A CN 200510137062A CN 1832653 A CN1832653 A CN 1832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ransistor
base stage
ballast
e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70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2653B (zh
Inventor
S·S·巴克雷
J·G·科诺普卡
H·V·普拉萨德
N·亚拉帕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ram Sylvania Inc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Sylvani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Sylvania Inc filed Critical Osram Sylvania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2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32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6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4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iscontinuously
    • H05B41/4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iscontinuously in two steps on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4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iscontinuous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用于以两个亮度级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30)供电的电子镇流器(100)包括全波整流器电路(120)和检测器电路(200)。检测器电路(200)提供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取决于两个通断开关(S1、S2)的状态,但基本上不受存在于镇流器的热和中性输入连接之间的典型X电容的影响。

Description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放电灯供电的电路的一般主题。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提供两个亮度级的电子镇流器。
背景技术
两个亮度级的照明系统已经应用在顶灯照明中许多年了。典型的是,通过在各个照明灯具中利用两个功率开关以及两个镇流器来实现两个亮度级系统,其中各个功率开关仅仅控制灯具中的一个镇流器。同时接通两个开关给两个镇流器供电,由此从灯具产生完全的光输出。只接通一个开关只向一个镇流器供电,并得到降低的亮度级以及功耗的相应减少。
由于在灯具中具有单个镇流器比具有两个更经济,因此仅仅利用单个镇流器产生相同结果的系统是合乎需要的。出于兼容性目的,将要求镇流器在用于两个镇流器系统的相同的两个功率开关下操作。当两个开关闭合时,镇流器将在全光模式下工作。相反,当两个功率开关中仅仅一个闭合时,镇流器将在降低的光模式下工作。
只需单个镇流器的两个亮度级的系统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5831395(授予给Mortimer)公开了这样的一个系统,该系统在图1中描述。如图1所示,Mortimer系统包括检测器电路270,它提供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取决于两个通断开关S1和S2的状态。理论上,当开关S1、S2中仅一个接通时,控制信号将处于第一电平,使镇流器以降低的亮度级驱动灯;当两个开关S1和S2都接通时,控制信号将处于第二电平,使镇流器以较高的亮度级驱动灯。
可惜,Mortimer系统有一个主要的限制,检测器电路270在存在X电容时可能不能正常工作,X电容一般出现在将镇流器连接到开关S1、S2的热线和中性线与AC电源之间。这些X电容(在图1中用虚线/幻影表示的电容器符号)的出现是由于镇流器中的EMI电路和/或AC电源、开关S1、S2以及镇流器之间配线的特性和长度导致的。实质上,这些X电容损害了检测器电路270在仅一个开关闭合的状态和两个开关闭合的状态之间区分的能力,并因此使两个亮度级方法的预定功能失败。此问题在多个镇流器连接到相同的分支电路时特别明显,在这样情况下,X电容由于各个镇流器中的EMI电路和/或AC电源、开关S1、S2及各镇流器之间的配线而增加了。
因此,所需的是这样一种镇流器,它提供两个亮度级,但基本上对一般存在于实际照明装置中的电容不敏感。这种镇流器将代表相对于先有技术的重要进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从交流(AC)电压源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包括:第一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一开关连接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一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第二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二开关连接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二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中性输入连接,适于连接到交流电压源的中性线;全波整流器电路,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第二热输入连接和中性输入连接;以及检测器电路,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热输入连接,所述检测器电路可操作用于提供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开关的状态,但基本不受存在于热输入连接和中性输入连接之间的典型X电容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先有技术的两个亮度级镇流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两个亮度级镇流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描述了镇流器100的优选构造,用于从交流电(AC)电压源20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30供电。镇流器100包括多个输入连接102、104、106、全波整流电路120、电磁干扰(EMI)电感器L1、L2、L3、检测器电路200、功率因子校正(PFC)和反相电路300以及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放电灯30的输出连接108、110。
多个输入连接包括第一热输入连接102、第二热输入连接104以及中性输入连接106。第一热输入连接102适用于经第一通断开关S1连接到AC电源20的热线22,而第二热输入连接104适用于经第二通断开关S2连接到AC电源20的热线22。开关S1和S2一般用传统的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墙壁开关实现。中性输入连接106适用于连接到AC电源20的中性线24。
全波整流器电路120经第一EMI电感器L1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102,经第二EMI电感器L2连接到第二输入连接104并经第三EMI电感器连接到中性输入连接106。
检测器电路200经第一和第二EMI电感器L1、L2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热输入连接102、104。在操作期间,检测器电路200提供输出电压VOUT,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开关S1、S2的状态,但基本上不受存在于热输入连接102、104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的典型X电容的影响。
检测器电路200的操作如下。当两个开关S1和S2处于接通状态时,VOUT的大小为第一电平(例如0V),使镇流器(经PFC和反相电路300)在第一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100%)下操作灯30。当开关S1和S2中仅一个处于接通状态时,VOUT的大小为第二电平(例如8V),使镇流器在第二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50%)下操作灯30。
PFC和反相电路300可以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多个配置中的任一个实现,并因此不在本文中作更进一步描述,例如,PFC和反相电路300可以用升压变换器跟随驱动系列共振半桥反相器实现。在本发明中,仅需PFC和反相电路300能够以之前描述的方式响应检测器电路200的输出VOUT。更具体地说,PFC和反相电路300应该在VOUT为第一电平(例如0V)时以第一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100%)向灯30供电,并在VOUT为第二电平(例如8V)时以第二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50%)向灯30供电。
最好,如图2所示,全波整流器电路120用包括六个二极管D1、D2、D3、D4、D5、D6的配置实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第一节点122,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124;第一节点122经第一EMI电感器L1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102。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126,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一节点122;第三节点连接到电路地60。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第四节点128,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124;第四节点128经第二EMI电感器L2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104。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126并且阴极连接到第四节点128。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到第五节点130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124;第五节点130经第三EMI电感器L3连接到中性输入连接106。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126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五节点130。在操作期间,整流电路120接收AC电源20提供的正弦交流电压,并且向PFC和反相电路300提供全波整流电压。电容器140充当高频旁路电容器。
如图2所示,第一EMI电感器L1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102和第一节点122之间。第二EMI电感器L2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104和第四节点128之间。第三EMI电感器L3连接在中性输入连接106和第五节点130之间。
最好,如图2所示,检测器电路200包括第一输入端202、第二输入端204、第一和第二输出端206、208、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以及第三电容器C3。第一输入端202连接到第一节点122和第一热输入连接102。第二输入端204连接到第四节点128和第二热输入连接104。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子206、208连接到PFC和反相电路300;第二输出端208连接到电路地60。第一晶体管Q1最好实现为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具有基极202、集电极204以及发射极206。第二晶体管Q2最好实现为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具有基极208、集电极210以及发射极212。第三晶体管Q3最好实现为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具有基极214、集电极216以及发射极218。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204连接到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210。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206连接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208。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212连接到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202。第一电阻R1连接在第一输入端202和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208之间。第二电阻R2连接在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208和电路地60之间。用于提供噪声抑制的第一电容器C1同样地连接在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208和电路地60之间。第三电阻R3连接在第二输入端204和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202之间。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202和电路地60之间。用于提供噪声抑制的第二电容器C2同样地连接在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202和电路地60之间。第三晶体管Q3最好实现为具有基极214、集电极216和发射极218的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晶体管Q3的基极214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Q1、Q2的集电极204、210。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218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例如+18V)。第五电阻R5连接在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214和发射极218之间。第六电阻R6连接在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极216和第一输出端206之间。第七电阻R7和第三电容器C3各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206、208之间。
现在参考图2描述镇流器100和检测器电路200的详细操作。所关心的四个操作条件是:(a)S1和S2断开;(b)S1和S2接通;(c)S1接通并且S2断开;以及(d)S1断开并且S2接通。在以下描述中,X电容假定存在于各个热输入连接102、104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AC电源20的频率假定为60Hz。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电压都应该理解为参考电路地60。
(a)当两个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没有电能施加于镇流器100,因此灯30不亮。
(b)当两个开关S1和S2都接通时,VOUT将为第一电平(例如0V)并且灯30将以全亮度级照明。这是以如下方式发生的。在VAC的正半周期间,相等的正脉动电压(即,具有相同大小和相位并近似等于VAC的正半周期)将出现在检测器电路200的两个输入端202、204。因此,各个晶体管Q1、Q2的基极电压将相等(由于R1、R3具有相同阻抗并且R2、R4具有相同阻抗的原因)。由于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到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且Q2的基极连接到Q1的发射极,因此各个晶体管Q1、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0,导致两个晶体管Q1、Q2截止。在两个晶体管Q1、Q2截止的情况下,Q3将同样截止。因此,VOUT将为0。在VAC的负半周期间,检测器电路200的两个输入端202、204上的电压将为0。因此,各个晶体管Q1、Q2的基极电压以及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0,导致两个晶体管Q1、Q2截止。两个晶体管Q1、Q2截止,Q3将同样截止,并且VOUT将保持为0。因此,当两个开关S1和S2接通时,VOUT将为0。
(c)当开关S1接通并且开关S2断开时,VOUT将为第二电平(例如8V)并且灯30将以降低的亮度级照明。这是以如下方式发生的。在VAC的正半周期间,脉动正电压(即,大约等于VAC的正半周期)将出现在第一输入端202上,并且零电压将出现在第二输入端204上。因此,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正,并且Q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接近零。因此,Q2将导通(一旦输入端202上的电压达到足够引起至少0.6V电压出现在Q2的基极-发射结上的电平时),并且Q1将截止。在Q2导通的情况下,Q3的基极214将被拉低,导致Q3导通,引起输出端206、208上正电压的发展。Q2和Q3将保持导通,直到输入端202上的电压跌到上述足够电平以下,此时Q2和Q3将截止。相反,在VAC的负半周期间,正电压将出现在第二输入端204上,并且零电压将出现在第一输入端202上。应该理解,在VAC的负半周期间第二输入端204上正电压出现只是因为在第二热输入连接104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存在X电容(即X2);在没有X电容的情况下,第二输入端204上的电压在VAC的负半周期间将为0。因此,Q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正,并且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接近0。因此,Q1将导通(一旦输入端204上的电压达到足够引起至少0.6V电压出现在Q1的基极-发射结上的电平时),并且Q2将截止。在Q1导通的情况下,Q3的基极214将被拉低,导致Q3导通,引起输出端206、208上的正电压的发展。因此,在VAC的正和负半周期上,Q1和Q2将在各个半周期的一部分上交替地导通和截止,从而Q3将以120Hz的速率导通和截止,并且占空比大约40%(即,Q3将在40%的时间导通,而在剩下的60%的时间截止)。由于电容器C3的滤波作用,VOUT将处于第二电平(例如8V),使灯30在降低的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50%)下照明。
(d)当开关S1断开并且开关S2接通时,VOUT将与开关S1接通并且开关S2断开时一样(即,VOUT将为第二电平并且灯30将在降低的亮度级下照明)。在VAC的正半周期间,脉动正电压(即近似等于VAC的正半周期)将出现在第二输入端204上,并且零电压将出现在第一输入端202上。因此,Q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正,并且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零。因此,Q1将导通(一旦输入端204上的电压达到足够引起至少0.6V电压出现在Q1的基极-发射结上的电平时),并且Q2将截止。在Q1导通的情况下,Q3的基极214将被拉低,导致Q3导通,引起输出端206、208上的正电压的发展。相反地,在VAC的负半周期间,正电压将出现在第一输入端202上,并且零电压将出现在第二输入端204上。应该理解,在VAC的负半周期间第一输入端202上的正电压出现只是因为在第一热输入连接102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存在X电容(即X1);在没有X电容的情况下,第一输入端202上的电压在VAC的负半周期间将为0。因此,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为正,并且Q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将接近0。因此,Q2将导通(一旦输入端202上的电压达到足够引起至少0.6V电压出现在Q2的基极-发射结上的电平时),并且Q1将截止。在Q2导通的情况下,Q3的基极214将被拉低,导致Q3导通,引起输出端206、208上的正电压的发展。因此,在VAC的正和负半周期上,Q1和Q2将在各个半周期的一部分上交替地导通和截止,从而Q3将以120Hz的速率导通和截止,并且占空比大约40%(即,Q3将在40%的时间导通,而在剩下的60%的时间截止)。由于电容器C3的滤波作用,VOUT将为第二电平(例如8V),使得灯30在降低的亮度级(例如全光输出的50%)下照明。
建立和测试基本如图2所示配置的原型镇流器。观察检测器电路200在存在高达至少15微法的X电容(连接在各个热输入连接102、104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的情况下可靠地操作,15微法比在涉及连接到相同支路的大量镇流器的实际镇流器设备中遇到的典型X电容大至少几个数量级或等级。因此,检测器电路200的操作被认为是不受由于典型X电容引起的任何负效应的影响。
检测器电路200的部件的优选值在下面给出:
Q1、Q2:2N3904
Q3:    2N3906
R1、R4:1MΩ
R2、R3:15kΩ
R5:    10kΩ
R6:    5kΩ
R7:    10kΩ
C1、C2:0.15微法
C3:10微法
最好,镇流器100还包括一对X电容器X1、X2,它们被认为使检测器电路200基本上不受由于配线长度和其它因素的原因可能出现在第一和第二热输入连接102、104之间的电容的影响。如图2所示,第一X电容器X1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102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第二X电容器X2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104和中性输入连接106之间。在原型镇流器中,电容器X1和X2选择为各具有大概为约0.15微法的电容。
最好,EMI电感器L1、L2、L3利用单个磁组件实现(即,所有三个电感器的线圈都缠绕在同一线圈架上)。此外,为了使EMI最小化,最好磁组件的线圈架包括分开的区段,而且各个电感器L1、L2、L3的绕组位于其自己的区段中,由此提供三个电感器之间相对松的耦合。这与使绕组L1和L2处于同一区段的较常规方法形成对照,其中一个绕组缠绕在另一个的上部(这提供了L1和L2之间的紧耦合),并将L3的绕组放置在不同区段中(这提供了L3和其它两个绕组L1、L2之间的松耦合)。在如图2所示配置的原型镇流器中,电感器L1、L2、L3用具有以下适当规格的单个磁组件实现:
线圈架:EF25,4个区段(从左至右:区段1、区段2、区段3、区段4)
磁心:  EF 25/13/7,无间隙
L1绕组:100匝#29H AWG线,缠绕在区段3
L2绕组:100匝#29H AWG线,缠绕在区段4
L3绕组:100匝#27H AWG线,缠绕在区段1和2
L1、L2、L3的电感:29毫亨(标称)
L1、L2、L3的极性:图2中所示的点所表示的
尽管已经参考某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新颖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26)

1.一种镇流器,用于从交流(AC)电压源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所述镇流器包括:
第一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一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第二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二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二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中性输入连接,适于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中性线;
全波整流器电路,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第二热输入连接和中性输入连接;以及
检测器电路,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热输入连接,所述检测器电路可操作上用于提供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开关的状态,但基本不受存在于所述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之间的典型X电容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可操作上用于:
(i)响应于处于所述接通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开关,所述输出电压的大小为第一电平;以及
(ii)响应于处于所述接通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开关中的仅仅一个开关,所述输出电压的大小为第二电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镇流器,其中第一电平大约是0V,并且第二电平大约是8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
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电路地;
第一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以及
第二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
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之间;以及
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且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
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输出端之间;
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以及
第三晶体管是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X电容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之间;以及
第二X电容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电磁干扰(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所述全波整流器电路之间,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经第一EMI电感器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所述全波整流器电路之间,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经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以及
第三EMI电感器,连接在所述中性输入连接和所述全波整流器电路之间,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EMI电感器彼此松耦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全波整流器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一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第三节点连接到电路地;
第三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四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四节点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
第四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四节点;
第五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五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五节点连接到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以及
第六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五节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节点;
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四节点;
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电路地;
第一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以及
第二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
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之间;以及
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且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
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输出端之间;
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以及
第三晶体管是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X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五节点之间;以及
第二X电容器,连接在第四和第五节点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电磁干扰(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第一节点之间;
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第四节点之间;及
第三EMI电感器,连接在所述中性输入连接和第五节点之间,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EMI电感器:(i)配置在单个磁组件上;并(ii)彼此松耦合。
17.一种镇流器,用于从交流(AC)电压源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所述镇流器包括:
第一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一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第二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二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二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中性输入连接,适于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中性线;
全波整流器电路,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第二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以及
检测器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
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电路地;
第一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第二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
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之间;及
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且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
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输出端之间;
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以及
第三晶体管是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X电容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之间;以及
第二X电容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所述中性输入连接间。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全波整流器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一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第三节点连接到电路地;
第三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四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四节点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
第四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四节点;
第五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五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五节点连接到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以及
第六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五节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且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
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输出端之间;
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以及
第三晶体管是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X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五节点之间;以及
第二X电容器,连接在第四和第五节点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
第一电磁干扰(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第一节点之间,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经第一EMI电感器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第四节点之间,其中所述检测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经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以及
第三EMI电感器,连接在所述中性输入连接和第五节点之间。
26.一种镇流器,用于从交流(AC)电压源向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所述镇流器包括:
第一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一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一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第二热输入连接,适于经第二开关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热线,第二开关具有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
中性输入连接,适于连接到所述交流电压源的中性线;
全波整流器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一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连接到第一热输入连接;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第三节点连接到电路地;
第三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四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四节点连接到第二热输入连接;
第四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四节点;
第五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五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第五节点连接到所述中性输入连接;以及
第六二极管,其阳极连接到第三节点并且阴极连接到第五节点;
第一电磁干扰(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一热输入连接和第一节点之间;
第二EMI电感器,连接在第二热输入连接和第四节点之间;
第三EMI电感器,连接在所述中性输入连接和第五节点之间;
第一X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五节点之间;
第二X电容器,连接在第四和第五节点之间;以及
检测器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一节点;
第二输入端,连接到第四节点;
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二输出端连接到电路地;
第一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一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其中第二晶体管是NPN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
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第三电阻,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之间;
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电路地之间;
第三晶体管,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且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其中第三晶体管是PNP型双极结型晶体管;
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第六电阻,连接在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一输出端之间;
第七电阻,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电容器,连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CN2005101370628A 2004-12-13 2005-12-13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2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10,845 US7084579B2 (en) 2004-12-13 2004-12-13 Two light level ballast
US11/010845 2004-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2653A true CN1832653A (zh) 2006-09-13
CN1832653B CN1832653B (zh) 2012-07-18

Family

ID=3601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70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2653B (zh) 2004-12-13 2005-12-13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84579B2 (zh)
EP (1) EP1675443B1 (zh)
CN (1) CN1832653B (zh)
AT (1) ATE523066T1 (zh)
CA (1) CA2512421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928A (zh) * 2011-02-10 2012-08-15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光照度控制电路
CN102781148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照度灯镇流器
CN102160468B (zh) * 2008-09-17 2014-02-19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用于对发光装置进行调光的电路和方法
CN104703371A (zh) * 2013-12-10 2015-06-10 通用电气公司 调光电路及调光方法
CN107834507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浙江凯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0391B2 (en) * 2005-04-29 2007-06-12 Osram Sylvania, Inc. Multi-phase input dimming ballast with flyback converter and method therefor
US7218063B2 (en) * 2005-05-27 2007-05-15 Osram Sylvania, Inc. Two light level ballast
US7728525B2 (en) * 2007-07-27 2010-06-01 Osram Sylvania Inc. Relamping circuit for battery powered ballast
US7880391B2 (en) * 2008-06-30 2011-02-01 Osram Sylvania, Inc. False failure prevention circuit in emergency ballast
US8749162B2 (en) 2011-02-10 2014-06-10 Osram Sylvania Inc. Two level lighting ballast
US8674617B2 (en) 2011-03-31 2014-03-18 Osram Sylvania Inc. Multiple light level electronic power converter
US20120249150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Osram Sylvania Inc. Switch status detection circuit for multiple light level lighting systems
WO2020249662A1 (en) * 2019-06-14 2020-12-17 Signify Holding B.V. An led driver control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7409A (en) 1987-01-12 1993-01-05 Nilssen Ole K Controllable electronic ballast
US5013977A (en) * 1990-03-09 1991-05-07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Ignitor for high pressure arc discharge lamps
US5194781A (en) 1991-07-31 1993-03-16 Motorola Lighting, Inc. Control circuit
KR940702677A (ko) 1992-07-17 1994-08-20 게랄드 더블유. 루콤스키 전원 회로(Power supply circuit)
US5373218A (en) 1993-05-04 1994-12-13 Motorola Lighting, Inc. Toggle brightening circuit for powering gas discharge lamp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gas discharge lamps
WO1995001670A1 (en) * 1993-06-29 1995-01-12 Square D Company Ac to d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US5831395A (en) * 1996-01-11 1998-11-03 Magnetek, Inc. Three-way fluorescent adapter
US6177769B1 (en) * 1999-08-11 2001-01-23 Energy Savings, Inc. Electric Ballast with selective power dissipation
US6137239A (en) * 1999-08-11 2000-10-24 Energy Savings, Inc.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selective load control
US6448720B1 (en) * 2001-03-30 2002-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R&D Laboratory, Inc. Circuit for driving an HID lam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468B (zh) * 2008-09-17 2014-02-19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用于对发光装置进行调光的电路和方法
CN102638928A (zh) * 2011-02-10 2012-08-15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光照度控制电路
CN102638928B (zh) * 2011-02-10 2015-08-12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光照度控制电路
CN102781148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照度灯镇流器
CN102781148B (zh) * 2011-05-11 2016-12-14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二照度灯镇流器
CN104703371A (zh) * 2013-12-10 2015-06-10 通用电气公司 调光电路及调光方法
CN107834507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浙江凯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75443A2 (en) 2006-06-28
US20060125416A1 (en) 2006-06-15
CA2512421A1 (en) 2006-06-13
ATE523066T1 (de) 2011-09-15
CA2512421C (en) 2016-04-12
EP1675443B1 (en) 2011-08-31
US7084579B2 (en) 2006-08-01
CN1832653B (zh) 2012-07-18
EP1675443A3 (en)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2653B (zh) 两个亮度级镇流器
CN1161008C (zh)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镇流器
US10790762B2 (en) Relating to power adaptors
US8072158B2 (en) Dimming interface for power line
EP1220579A2 (en) Electronic power converter for triac based controller circuits
CN1358405A (zh) 用于多个灯管运行的改进的功率反馈功率因数校正方案
CN1315820A (zh) 双重控制的调光镇流器
US5399944A (en) Ballast circuit for driving gas discharge
AU689408B2 (en) Single switch ballast with integrate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WO2002043450A1 (en) Inverter circuit with coupled inductor for lcd backlight
US5701059A (en) Elimination of striations in fluorescent lamps driven by high-frequency ballasts
CN1536751A (zh) 用于驱动容性负载的接口电路
CN1166254C (zh) 带灯丝预热的单个晶体管镇流器
CN1842237A (zh) 有调暗功能的多相输入镇流器及其方法
CN1335738A (zh) 放电管照明装置
CN1309460A (zh) 具有互补开关的卤素灯电源变换器
US20050062439A1 (en) Dimming control techniques using self-excited gate circuits
CN1883107A (zh) 具有电阻性输入和低电磁干扰的可调光镇流器
CN1457625A (zh) 镇流器电路装置
CN1674757A (zh) 电磁感应灯电路
CN1436029A (zh) 荧光灯的调光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03002645A (zh) 三照度电子镇流器
CN1358057A (zh) 直交流转换器
US20120242240A1 (en) Ballas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for fluorescent lamps
WO2015087089A2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ower adap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