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0786B -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0786B
CN1820786B CN 200610008479 CN200610008479A CN1820786B CN 1820786 B CN1820786 B CN 1820786B CN 200610008479 CN200610008479 CN 200610008479 CN 200610008479 A CN200610008479 A CN 200610008479A CN 1820786 B CN1820786 B CN 1820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inactivation
present
solid
passi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84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0786A (zh
Inventor
邹方霖
陈春生
王建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Kuac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Kuachang Medical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Kuachang Medical Industrial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Kuachang Medical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084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20786B/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0877 priority patent/WO20061224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820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0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7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20Targets to be treated
    • A61L2202/22Blood or product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其中涉及用一种固相介质系统进行下述一种或多种处理:病毒灭活、除病毒灭活剂、和除白细胞。所述系统既有有效的与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有关的功能,又基本没有、或仅有最小化的对生物液体的副作用。本发明还提供可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固相介质、系统和装置。

Description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对生物液体进行处理、更具体地涉及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生物物质中的病原体(pathogen)的污染、例如病毒(virus)的污染,而导致严重的医疗健康后果的事件,已成为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为此,科学技术界开发了若干灭活或/除去这些病原体的技术。下面以病毒灭活、特别是含固-液相反应的病毒灭活为例,说明现有技术尚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含固-液相反应的病毒灭活技术,主要基于有机溶剂病毒灭活(Solvant-Detergent处理,本发明中简称SD处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含有机溶剂S(可另含有去污剂D)和病毒灭活剂吸附剂,例如活性碳(参考中国专利01123658.2)。其它含固-液相反应的病毒灭活技术,还包括固定化烷基磷化合物处理(用无机吸附剂作吸附剂,参考德国专利DE4001099A1)、固定化碘处理(用含硅燥土PVPP滤板作吸附剂,参考德国Shenk公司产品介绍)、等等。现有技术的问题是,所用活性碳、无机吸附剂或含硅燥土PVPP滤板具有副作用(例如较强的蛋白吸附能力、凝血因子失活、血浆APTT值大幅提高、等等)。
现有用固相介质吸附去除不需要的病毒灭活剂的技术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吸附剂分别为无机吸附剂(例如含珍珠岩的除脂滤板)、亲和吸附剂(例如C-18亲油树脂)、活性碳。现有技术的问题是,亲和吸附剂成本很高不适合一次性使用,而所用活性碳和无机吸附剂具有副作用(例如较强的蛋白吸附能力、凝血因子失活、血浆APTT值大幅提高、等等)。
现有用固相介质吸附去除不需要的病毒灭活剂的技术中,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吸附剂分别为活性碳(例如,PCT/US94/14227;US6159375;US08/347,564)、二氧化硅及离子交换树脂(WO9103933)、大孔吸附树脂(polystyrene-divinylbenzene,acrylic ester polymers,US6348309)。现有技术的问题是,活性碳、二氧化硅及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副作用(例如较强的蛋白吸附能力、血浆APTT值大幅提高、等等),而大孔吸附树脂容易脱落而污染生物液体,也可形成副作用。
总之,现有用于处理生物液体的方法,特别是包括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其中所用系统中的固相介质多有副作用,例如:蛋白质构象变化与量的损失;血小板构象变化与量的损失;红血球构象变化与量的损失、杂质颗粒的引入、等等。在现有白细胞去除技术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因而,在目前条件下,开发一种既有有效功能(例如对病毒灭活剂的吸附或/和病毒灭活)、又仅有最小化的副作用的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系统,仍是科学技术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有有效功能(例如有效的病毒灭活功能、有效的病毒灭活剂去除功能、有效的白细胞去除功能),又基本没有、或仅有最小化的副作用的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以及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系统和装置。本发明中,表述“功能”是指病毒灭活功能、或/和病毒灭活剂去除功能、或/和白细胞去除功能;表述“有效的病毒灭活功能”是指使99.9%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模式病毒被灭活的功能;表述“有效的病毒灭活剂去除功能”是指使90%以上的一种或多种病毒灭活剂被除去的功能;表述“有效的白细胞去除功能”是指使90%以上的白细胞被除去的功能。
本发明的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案为:通过使用既有有效功能、又仅有最小化的副作用的固相介质,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技术方案包括实施方案:1.一般而言,在固相介质上加入钝化剂可使其在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中的副作用最小化;2.对特定的病毒灭活剂而言,选择功能/副作用比最大化的固相介质也可实现同一目的。第二类方案中又包括3种具体方案。因而,本发明的方法包括4种具体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至少部份所述固相介质表面上结合有至少一种钝化剂;C).使A)所述生物液体流过B)所述系统进行下述一种或多种处理: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剂吸附、白细胞去除。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使A)所述生物液体与病毒灭活剂接触并进行病毒灭活,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光敏剂病毒灭活剂;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含B)所述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D).使经B)步骤处理的生物液体流过C)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剂吸附。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且其中:(a).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b).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a)所述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c).所述病毒灭活介质至少含(a)所述病毒灭活剂和(b)所述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C).使A)所述生物液体流过B)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
本发明的第四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
A).提供生物液体;B).对所述生物液体进行第一次病毒灭活;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其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D).使经第一次病毒灭活的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第二次病毒灭活。
本发明的系统,其为本发明的上述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中所述的系统。
本发明的装置,其至少含上述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中所述的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将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系统或装置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方法、系统或装置除其副作用小的优点外,还特别适于固相介质一次性使用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以下使用的术语,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模式,本发明内容也许不限于下述解释的定义。
在本发明中,术语“生物液体”是指含或可能含有生物物质的液体,例如血液及血液成分、血浆及血浆衍生物、生物制品、生物药物、等等。本发明中,术语“单人份血液组分”是指从同一个人身上一次或多次采集的血液或/和从中分离出来的组分,包括单人份血液、单人份血浆、单人份血小板、单人份红血球、等等。
在本发明中,术语“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是指包括有效的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在内的一种处理过程;术语“病毒灭活”是指通过加入病毒灭活剂(例如SD剂、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等等)或/和物理能量(例如热、光、等等),使制备物中至少部分可能存在的病毒的传染活性有效降低的过程;术语“白细胞去除”包括通过对白细胞的吸附和尺寸过滤等机理进行的减小白细胞浓度的过程;表述“有效”对病毒灭活而言是指使99.9%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模式病毒被灭活、对白细胞去除而言是指使90%以上的白细胞被除去。
在本发明中,术语“病毒灭活处理”是指使病毒灭活剂与生物液体接触直到生物液体中的病毒灭活剂被基本除去的全过程。病毒包括膜病毒或/和非脂包膜病毒。病毒灭活处理含病毒灭活过程,很多情况下还含病毒灭活剂去除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病毒灭活处理与其它处理是顺序进行或/和同时进行的,因而上述病毒灭活处理中也可部分地经历或/和伴随病毒灭活以外的其它处理(例如蛋白质的纯化、等等)。
本发明中,术语“病毒灭活剂”是指任何对生物液体中可能存在的全部或部分病毒具有病毒灭活功能、但可能不限于病毒灭活功能的添加剂,例如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光照处理中的光敏剂病毒灭活剂、SD处理中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去污剂、等等。在很多情况下病毒灭活剂除了病毒灭活功能还可能有其它功能。例如补骨脂素除了病毒灭活、还对一些其它生物体(例如细菌)有灭活作用,这时病毒灭活剂又是细菌灭活剂、等等。术语“病毒灭活剂衍生物”是病毒灭活剂在病毒灭活处理中形成的衍生物,例如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光照处理中作为病毒灭活剂的亚甲蓝在光活化时产生的衍生物(例如天青A和B)。
本发明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包括以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简称S)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去污剂的组合(简称SD)为病毒灭活剂而进行的病毒灭活。SD处理包括美国纽约血液中心发明的SD处理方法(美国专利US4540573)、及后来经他人开发的衍生方法(例如,只加入S的灭病毒方法以及S与酒精共用的病毒灭活处理方法等)。本发明中,术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本发明中简称S)”是指在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定条件下使用的有机溶剂。这些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竞争吸附(例如,在生物液体的环境中往往含有影响光敏剂吸附的组分,例如人血浆中的脂类物质);反应动力学条件较不利(例如,液相病毒灭活时病毒灭活剂的浓度一般不大于1%(w/v));反应条件较保守(例如,通常反应温度小于38℃而pH在4-10之间);等等。因而,从技术方案的角度讲,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包括任何用于病毒灭活的溶剂,例如磷酸三丁酯(本发明中简称TnBP)、甲醛、乙醚、等等。值得说明的是,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往往与去污剂共用。本发明中,去污剂包括任何用于病毒灭活的去污剂,例如吐温类去污剂(例如Tween-80)和Triton类去污剂(例如Triton X 100)。
本发明中,光敏剂病毒灭活包括以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为病毒灭活剂而进行的病毒灭活;术语“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是指在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光敏剂。这些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竞争吸附(例如,在生物液体的环境中往往含有影响光敏剂吸附的组分,例如人血浆中的脂类物质);反应动力学条件较不利(例如,液相病毒灭活时病毒灭活剂的浓度一般不大于1μmol/l);反应条件较保守(例如,通常反应温度小于38℃而pH在6-10之间);等等。因而,从技术方案的角度讲,本发明中的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光敏剂。从种类上讲,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包括但不限于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金丝桃素(hypericin)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等等。通常,这些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在适当光照射下可有高得多的病毒灭活效率。本发明中,术语“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是指可用作光敏剂病毒灭活剂进行病毒灭活(例如光化学病毒灭活)的染料类物质,例如,酞菁(美国专利US5232844)、假蓝宝石(sapphyrin)(美国专利US5041078)、吩噻嗪染料(Lambrecht et al.,Vox Sang.60,207-213,(1991)、和花青染料(美国专利US4915683)、等等;术语“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是指可用以进行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例如光化学病毒灭活)的补骨脂素类物质(美国专利US4169204、4294822、4328239和4727027),包括补骨脂素(英语Psoralen)、补骨脂素衍生物、等等。补骨脂素衍生物的例子有8-methoxyproralen、5-methoxy psoralen、S59 psoralen、trioxsalen、aminomethyltrimethylpsorale、等等。
本发明中,术语“副作用”是指在使用固相介质、系统或装置时,它们除具有有用的功能、也可能具有的引起生物液体生物活性的不需要的变化的能力,例如下述一种或多种变化:蛋白质总量的减小、对凝血系统的干扰、对血小板形态的改变、对溶血性的提高、等等。本发明中,术语“特异性吸附”是指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对病毒灭活剂的吸附、或去白细胞介质对白细胞的吸附;术语“非特异性吸附”是指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对病毒灭活剂以外物质的吸附、或去白细胞介质对白细胞以外物质的吸附。非特异性吸附包括对生物液体的所需要的性质有益的吸附(例如除脂)和不需要的吸附(例如凝血因子活性的减少)。固相介质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包括不需要的吸附和不需要的其它反应活性(例如催化活性、酶激活活性、参与生物液体中反应的活性、等等)。
在本发明中,术语“固相介质”,亦简称介质,是指具有某种功能(例如吸附功能、病毒灭活功能、等等)的固相材料;术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有时简称吸附介质,是指至少具有、但可能不限于对病毒灭活剂或/和病毒灭活剂衍生物有吸附功能(例如有时它也可具有过滤功能、除白细胞功能、等等)、且能将生物液体中病毒灭活剂或/和病毒灭活剂衍生物的浓度最终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例如磷酸三丁酯浓度小于10ppm、亚甲蓝浓度小于0.03μg/ml、等等)的固相材料,吸附介质可以是纯物质(例如活性炭粉、木纤维、等等)、也可以是混合物(例如含纤维素的滤材、含活性碳的滤材、C18层析胶、等等);术语“病毒灭活介质”是指至少具有、但可能不限于病毒灭活功能(例如有时它也可具有过滤功能)的固相介质,例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术语“去白细胞介质”是指任何可用于去白细胞的固相介质。
在本发明中,术语“病毒灭活剂吸附剂”是指在病毒灭活处理的特定条件下通过吸附有效除去病毒灭活剂的吸附剂。这些特定条件包括:特定的病毒灭活剂;特定的吸附环境(例如,生物液体中往往含有影响吸附的组分,例如人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特定的吸附动力学条件(例如,如本发明的实施例,生物液体中病毒灭活剂的浓度较小,然而要求吸附后残存的病毒灭活剂的浓度极端低,例如小于10ppm或小于0.01μmol/l);特定的吸附反应条件(例如,为保持生物液体的活性,吸附温度通常限于0-37℃,吸附pH值通常限于3.8-9.8);等等。因而,从技术方案的角度讲,本发明中的病毒灭活剂吸附剂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吸附剂。
本发明中,术语“有机高分子化学吸附剂”是指通过在有机高分子上引入足够量的生成化学键的成键基团(例如离子基团、配位基团、等等)来制备、因而主要通过所引入的成键基团生成化学键(例如离子键、配位键、等等)进行吸附的试剂,例如离子交换纤维、离子交换颗粒和螯合剂;“有机高分子亲和吸附剂”是指通过在有机高分子上引入足够量的亲和配体(例如肼的端基,或病毒RNA或DNA的仿制品对某些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亲和吸附)来制备、因而主要通过所引入的亲和配体进行吸附的试剂,例如亲和纤维、亲和颗粒、等等;“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是指上述有机高分子化学吸附剂和有机高分子亲和吸附剂之外的有机高分子吸附剂,例如植物纤维、聚苯烯、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有机高分子不包括活性碳。
本发明中,术语“钝化剂”是指对固相介质或系统的其它组成物上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例如副作用)具有钝化作用、但可能不限于钝化作用的试剂。本发明中,术语“复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通过吸附或其它物理化学、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联接形成的材料。例如,术语“钝化剂/吸附介质复合物”是指最少组成为病毒灭活剂的吸附介质、和吸附介质的钝化剂的复合物;术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是指最少组成为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剂的吸附介质、和吸附介质的钝化剂的复合物。
在本发明中,系统可独立作为一个装置(例如滤器、层析柱、等等)、或作为装置的一个构成(例如单人份血液或组分处理装置中的滤器、层析柱、等等)。在本发明中,术语“装置”是指最小组成物为上述系统的、可实际应用于处理生物液体的结构,例如滤器、层析柱、试剂盒(英语Kit)、等等;术语“室”指一种至少可容纳固相介质的中空容器,例如滤器的中空滤筒、层析柱的中空柱、等等。
本发明中,术语“滤材”一般地是指可仅允许一定尺寸之下的结构流过的固相介质。因而,本发明中的所述滤材往往用作固-液相反应中的固定相,例如对病毒灭活剂有吸附功能的滤材(简称特异性吸附滤材)。一种滤材是否特异性吸附滤材,除了生产厂家提供的信息(例如活性炭滤板),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在病毒灭活处理中是否有特异性吸附功能。例如,通常认为无吸附功能的Seitz-Bio滤板便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发现是一种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滤材包括绝对过滤滤材和深层过滤滤材。本发明中滤材的一个优选方案是深层过滤滤材。尽管不拟进入理论讨论,但深层过滤滤材中流体流径较长,对其功能(例如吸附、病毒灭活)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滤材有多种形式,例如滤膜、滤板、滤棒、滤芯、滤毡、等等。
本发明中,术语“滤器”是指至少包含滤材及其持有物的装置,其包括但不限于公知的滤器。所述持有物包括将所述固相介质周边用压力封闭的结构,例如滤盘、滤筒、滤柱、等等。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的滤器中,所述持有物一般地包括: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容器、固定所述固相介质的上端结构和下端结构、及固相介质周边用压力封闭滤材式固相介质的结构(例如,由于在上端结构和下端结构上高出的凸体在封闭时对固相介质周边的接触力而使固相介质封闭以避免液体泄漏的压力封闭结构)。此外,还可增加其它功能结构,例如在上端结构或/和下端结构上引入有特殊功能的结构(例如除菌滤膜、等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使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的滤器式装置,通过与不同的结构组合,可制备出很多具有不同用处的滤器。
本发明中,术语“染座”是指可结合染料的结构,包括物理结构、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结构(例如基团)、等等;术语“纤维”是指长度/直径比大于10、且平均直径小于1mm的材料;术语“纤维微结构”(英语Fibrets)是指纤维经专门的生产工艺或专门的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多的不规则的微分枝和很大的表面积的纤维的微结构,这种纤维微结构非常短(小于1mm)且非常细(小于50μm),例如Seitz-Bio10、Seitz-Bio20、Seitz-bio40滤板就含纤维微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至少部份所述固相介质表面上结合有至少一种钝化剂;C).使A)所述生物液体流过B)所述系统进行下述一种或多种处理: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剂吸附、白细胞去除。
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出人意料的结果。由于生物液体产品标准中病毒灭活剂的许可残留值通常很低(例如欧洲药典中TnBP许可残留值小于10ppm),通常的看法是:对吸附介质是不宜钝化的。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些吸附介质固定钝化剂形成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之后,仍然可用于吸附除出病毒灭活剂,而且与吸附介质比较具有更小副作用。
此外,由于对病毒灭活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病毒滴度下降103以上),通常的看法是:对病毒灭活介质(特别是病毒灭活剂不在长链吸附基团上的固相介质,例如SD-活性炭)进行钝化可能降低病毒灭活介质的灭活效率。因而,在病毒灭活介质的开发中均未引入钝化处理。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将说明,使用含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既有效地保护了固相介质所接触的液相介质的生物活性,又有效地进行了病毒灭活,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去白细胞介质通常具有对白细胞或多或少的吸附能力,通常的观念会认为加入钝化剂虽可抑制其副作用,但也可能降低其对白细胞的吸附作用。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入钝化剂抑制了其副作用,但仍可用其有效去除白细胞。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发明的第一种系统可用于同时去除病毒灭活剂(或/和病毒灭活剂衍生物)和白细胞。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固相物质:至少含病毒灭活剂的病毒灭活介质、至少含病毒灭活剂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至少含白细胞去除物的白细胞去除介质。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剂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吸附剂:活性碳、无机吸附剂、有机高分子化学吸附剂、有机高分子亲和吸附剂、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在本发明中,活性碳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例如活性碳粉、活性碳毡、含活性碳的滤材、等等;无机吸附剂包括硅藻土、珍珠岩、玻玻璃纤维、等等;有机高分子化学吸附剂包括用于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的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等;有机高分子亲和吸附剂包括固定有配体(例如:C6-C18碳链、含肼的端基或病毒RNA、或DNA仿制品)的粒子或纤维;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包括本发明的第2-4种方法中所述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对于病毒灭活剂有吸附功能,但往往也具有较强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固相介质中的钝化剂含量大于0.05μmol/cm3、优选大于1μmol/cm3。对本发明的系统而言,在某些情况中只有当钝化剂的含量适当大时才能满足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副作用最小化)。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当活性炭材料上的某些钝化剂的含量大于5μmol/cm3时,其对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蓝)的吸附仍然足够强。至于钝化剂含量的上限,则应根据其活性(特异性吸附能力或病毒灭活能力)和所需的钝化程度(例如对有无凝血因子的生物液体钝化程度可能要求不同)的不同,按公知方法加以优化。
本发明中,固相介质可含一种或多种钝化剂、一种或多种吸附介质、等等。在本发明中,所述钝化剂优选可注射于人体的有机物。这些钝化剂的特征是:1).本身是相对隋性的物质;2).可被固定在固相介质上抑制其副作用而对其功能没有有意义的不利影响;3).即使有可控量的钝化剂从固相介质或其它组成脱落至生物液体中,其对生物液体的使用安全性不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具有亲水基团或/和亲油基团、且可降低所述固相介质对所述液体的副作用的有机物。具有亲油基团的有机物水溶性差(例如天然油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而相当多具有亲水基团或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有机物被认为吸附力较差(例如表面活性剂、羟基化合物、氨基酸),不见用作固相介质的钝化剂。出人意料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这类物质可用作本发明的钝化剂,并满足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物质:天然油脂、天然油脂衍生物、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均具有亲油基团。所述天然油脂包括植物油和磷脂,其中:植物油包括蓖麻油、大豆油、茶油、甘油;磷脂包括脑磷脂、卵磷脂和植物磷脂。天然油脂衍生物的例子包括植物油乳、脂肪乳、等等。有机溶剂包括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例如:磷酸三丁酯(TnBP)、乙醚、甘油、碳酸乙酯、乳酸乙酯、苯甲酸苄酯、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至少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所述有机溶剂钝化剂和病毒灭活剂吸附剂,且所述有机溶剂钝化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总含量大于0.2μmol/cm3、优选大于0.3μmol/cm3。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只有当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例如TnBP)含量大于某一程度,有机溶剂才可既用作病毒灭活剂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又可用作钝化剂使副作用最小化。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大于0.2μmol/cm3时可有此一特征。在所述固相介质中,还可含适量去污剂D(例如含量大于0.01μmol/cm3)或其它钝化剂(例如多糖)。当D含量足够大时(例如大于0.2μmol/cm3),D也既可作病毒灭活剂助剂、又可作钝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本发明发现,大量表面活性剂、尤其是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可被吸附在活性碳表面并降低活性碳对生物液体的副作用。亲水基团包括:-OH、-OSO3、-(CH2CH2O)3、-N(CH3)2、-N(CH3)3、-CH2COO、-NH2;亲油基团包括:有机环基、-(CH2)n-、等等。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Triton类表面活性物质、吐温类表面活性物质、胆酸钠、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甲基乙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亚砜。部分表面活性剂作为钝化剂的例子被给出在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羟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具有亲水基团,其包括醇类(例如、乙醇、甘油、甘油氯化钠、等等)、糖类、或/和它们各自的衍生物。在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糖类包括单糖、多糖、或/和聚多糖,例如:葡萄糖、甘露醇(分子式C6H14O6)、山梨醇、甘油果糖、蔗糖、羟乙基淀粉、香菇多糖、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氨基酸和聚氨基酸。氨基酸具有亲水基团,其包括胱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以及这些氨基酸的聚合物等等。本发明实施例的令人吃惊的结果,是糖类物质或/氨基酸和可被吸附在活性碳表面并降低活性碳对生物液体的副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多肽。多肽具有亲水基团,例如白蛋白、血清、和奶、及它们各自的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钝化剂包括二种或二种以上上述钝化剂的组合,例如:右旋糖酐40/葡萄糖、右旋糖酐40/白蛋白、白蛋白/葡萄糖、TnBP/吐温-80/葡聚糖、等等。
在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固相病毒灭活剂,例如正电荷深层过滤滤材(例如Cuno公司Zetaplus VR滤板)。其中,固相病毒灭活剂为基于正电荷作用的固相病毒灭活剂。尽管由于现有产品的数量的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举出这项实施方案的一个例子,然而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这一方法是容易推及其它固相病毒灭活剂上的。
本发明的其它方法,是在使用特定的病毒灭活剂的特定条件下,通过筛选特定的具有有效功能、而仅具有最小化的副作用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来达到同一目的的。一般地说,通过含吸附剂的固相介质除去添加剂是一种久以使用的公知技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通过含病毒灭活剂吸附剂的固相介质可除去病毒灭活剂。由于具吸附功能的固相介质一般地说是非常之多,而病毒灭活剂包括的种类亦不少,因而开发出含对特定病毒灭活剂具有效吸附功能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介质的特定系统一直是很艰难的创造性工作,开发出具特定的病毒灭活剂的有效吸附、而又基本上没有有意义的非特异性吸附(例如,基本上无副作用)的系统则是更加艰难的创造性工作。
于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使A)所述生物液体与病毒灭活剂接触并进行病毒灭活,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光敏剂病毒灭活剂;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含B)所述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D).使经B)步骤处理的生物液体流过C)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剂吸附。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尽管:A)某些染料(例如亚甲蓝)是人血液或人血液成分中最常用的病毒灭活剂之一;B)含有染座的纤维(例如天然纤维)可吸附染料;C)甚至含有天然纤维的滤材已经长期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然而迄今为止未见将天然纤维直接用作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吸附介质。这或许是熟识无睹,或许是对其吸附能力能否满足在浓度较低(通常小于1μmol/ml)、温度不高(通常小于36℃)的条件下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效吸附缺乏信心。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今人吃惊的是:利用天然纤维或非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纤维来进行染料病毒灭活剂的有效去除,并不比利用染料来对纤维进行染色更难、甚至更易实现。例如,亚甲蓝通常不用作天然纤维的染色,但利用天然纤维却可有效去除亚甲蓝病毒灭活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纤维不仅对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有吸附能力、且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其吸附是足够强的(例如吸附后亚甲蓝的浓度降至0.03μg/ml以下);其吸附是动力学稳定的(例如在生物液体不断流过滤板时其上吸附的亚甲蓝不出现有意义的解吸);其吸附是可重复的(例如,在同样条件下其吸附重现性为100%);和其吸附是足够特异的(例如,基本上无副作用)。
本发明不拟进入理论讨论,仅以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为例提供一些观察。也许由于下述原因,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弱相互作用(例如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微量离子基团、范德华引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氢健)就足够强去有效吸附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1).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上染(dyeup-take)”通常是以纤维为固定相、含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生物液体为流动相在优选的固-液相反应条件下进行的;2)去除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并不要求均染;3).就所用纤维的数量而言,待吸附的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总量不是很大;4).纤维的结构复杂性;等等。总之,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这些弱相互作用,其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病毒灭活剂的是吸附是足够强的,而对特定条件下的生物液体的副作用又是足够小的,因而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吸附能力,从而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还另含有颗粒,且所述颗粒含所进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例如下述系统:在一个室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苯乙烯的有机高分子颗粒和位于颗粒下方的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例如聚烯烃纤维)的无纺布或滤材。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在进行病毒灭活时所述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浓度为0.55-3.0μmol/l。一个高的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浓度有利于减少灭病毒时间、或/和应用有利于保持生物活性的灭病毒条件(例如较低的温度、较低的光强度、等等)。实际上,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固相介质的副作用是限制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浓度的一个因素。在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进行,例如在4-19.5℃之间、优选15-19.5℃之间、更优选15-17℃之间进行。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且:(a).所述病毒灭活介质至少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b).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C).使A)所述生物液体流过B)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同样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尽管:A)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例如TnBP)是人血液或人血液成分中最常用的病毒灭活剂之一;B)含聚烯烃的多孔颗粒可去除油污;C)甚至含聚烯烃的多孔颗粒已经用于染料类病毒灭活剂的去除,然而迄今为止未见将含聚烯烃的多孔颗粒直接用作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吸附介质、特别是用以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结合制备病毒灭活介质。与上述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情况相似,这或许是熟识无睹,或许是对其吸附能力能否满足在浓度较低(通常小于1%w/v)、温度不高(通常小于37℃)的条件下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效吸附缺乏信心。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多孔颗粒不仅对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有吸附能力、且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其吸附是足够强的(例如吸附后TnBP的浓度降至10ppm以下);其吸附是动力学稳定的(例如不出现有意义的TnBP解吸);其吸附是可重复的(例如,在同样条件下其吸附重现性为100%);和其吸附是足够特异的(例如,基本上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至少包括三种具体方案:1).所述系统为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至少含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2).所述系统为病毒灭活系统,至少含所述病毒灭活介质;3).所述系统为病毒灭活和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至少含所述病毒灭活介质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
本发明的第四种方法,是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对所述生物液体进行第一次病毒灭活;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其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D).使经第一次病毒灭活的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第二次病毒灭活。
在本发明第四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至少含所述第一次病毒灭活或/和第二次病毒灭活中所用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所述第一次病毒灭活包括光敏剂病毒灭活或加热病毒灭活。
在本发明第三或第四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颗粒或/和纤维,且所述颗粒或/和纤维含所述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除此之外,所述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还包括内表面含所述有机高分子的多孔非颗粒材料。例如,聚烯烃包被陶瓷、聚多糖包被陶瓷、等等。
在本发明第三或第四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的高度大于2cm小于6cm,而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高度大于1cm小于3cm。为了安全,使用过量的吸附介质是一种公知的做法,然而过量的吸附介质又增大副作用风险。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之一种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液体包括单人份血液组分。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等于或小于(10ppm×所述单人份血液组分的体积)。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等于或小于3×(10ppm×所述单人份血液组分的体积)。实际上,限制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可能有助于免除最终产品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检测。
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其至少包括:A).提供单人份血液组分;B).提供所述系统,所述系统还含去白细胞固相介质;C).使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白细胞去除和病毒灭活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D).从C)中所述系统收集基本上不含所述病毒灭活剂和白细胞的单人份血液组分。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去白细胞固相介质含所述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中的所述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包括未进行专门的亲和基团化或/和未进行专门的离子交换基团化改性的有机高分子。本发明中,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不包括目前已知的有机高分子亲和吸附剂和有机高分子离子交换吸附剂,这些功能化有机高分子均经过专门的亲和基团化(例如亲和纤维、亲和颗粒)或/和专门的离子交换基团化(例如离子交换纤维、离子交换颗粒)改性。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不必须通过在有机高分子上引入足够量的离子交换基团或有机配体来制备、因而主要通过有机高分子上的弱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引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氢健、等等)和在制备过程中导入的少量(端基、或/和链上5%以下的取代基)离子基团(例如植物纤维上的少量酸基)的作用进行吸附的试剂。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有机高分子包括天然高分子,例如天然聚多糖。所述聚多糖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物质: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壳聚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的例子包括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等。尽管聚多糖作为载体已被用于除病毒灭活剂中,例如硝酸纤维素被用作光敏剂病毒灭活剂配体的载体而用于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和除白细胞滤器(美国专利US08/179567、08/204102、08/347564)、含聚多糖的凝胶被作SD剂吸附剂(例如C18)的载体而用于除SD剂、等等,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则是聚多糖本身对染料(例如亚甲蓝)的足够强的、动力学稳定的可重复的吸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某些滤材(例如Seitz-Bio10、Seitz-Bio20、Seitz-bio40)、某些多孔颗粒(例如Sephadex G10、Sephadex G25、Sephadex G50、Sepharose)都含有聚多糖。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有机高分子包括合成高分子,例如聚烯烃、聚氨酯、聚烷酯、等等。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合成高分子包括聚烯烃,例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等等。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某些滤材(例如Seitz-Supradur 100、Seitz-Supradur200、Seitz-Supradur500)、某些多孔颗粒(例如交联丙烯酸大孔吸附树脂、交联聚苯乙烯大孔吸附树脂、聚苯乙烯-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异丁烯等)都含有聚烯烃。
在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所述有机高分子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例如植物纤维(例如棉纤维、麻纤维、木纤维、纸浆、等等),和动物纤维(例如蚕丝、等等)。所述纤维还包括纤维素基衍生纤维(例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等)。所述纤维还包括合成纤维,例如下述一种或多种纤维:聚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氨纤维、聚氨脂纤维、聚烯烃纤维、等等。在一项优选方案中,所述纤维具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特征:A).平均直径0.01-20μm;B).卷曲度1-2;C).吸水量25-50g/100g纤维。此外,众所周知,纤维的其它结构参数,例如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纤维的动电层电位和等电点、等等,也对其吸附能力构成影响。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深层过滤滤材,所述滤材具有下述特征:A).至少含有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B).平均密度大于0.25g/cm3;和C).灰分小于1%。滤材中除所述纤维外,还可以含有胶粘剂、增强剂(例如聚烯烃)、等等。较高密度的滤材可具有较高吸附能力。在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下述一种滤材或它们的类似物:Seitz-Bio10、Seitz-Bio20、Seitz-bio40、Seitz-Supradur100、Seitz-Supradur200、Seitz-Supradur500、Seitz-Supradur1000。在一项优选方案中,所述滤材平均密度大于0.30g/cm3(例如Seitz-Supradur100、Seitz-Supradur200)。在本发明方法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深层过滤滤材的总高度大于6mm。
本发明的系统,其为本发明的上述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中所述的系统。
本发明的装置,其至少含上述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中所述的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柱子、滤器、试剂盒、等等。本发明装置的一项实施方案,其为单人份血液组分处理试剂盒。在本发明装置的一项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含病毒灭活剂加入结构、或/和病毒灭活反应场所、或/和洗涤液。
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地描述。但应认识到,本发明实施例仅给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个别情况的例子。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给定的实施模式(例如给定的过程、参数和组合)。因为,本发明的内容是明确的,但具体的过程、参数和组合则可以是多变的。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场有售的试剂和材料。其中,所用病毒灭活剂吸附剂分别为:
1).活性碳:所用含活性碳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为活性碳粉、活性碳毡(ZC-1200A,中国紫川炭纤维有限公司)和活性碳滤板(AKS 5和AKS 6,德国Seitz公司)。
2).离子交换吸附剂:所用含离子交换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为硅氧化物粒子和玻璃纤维。所用含硅氧化物粒子的物质为含珍珠岩的滤板(Zetaplus Delipid,Cuno公司)。
3).亲和吸附剂:所用含亲和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为C18反相凝胶(美国Water公司)。
4).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所用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或颗粒。
所用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包括天然纤维、纤维素基衍生纤维、非功能化合成纤维。所用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例如蚕丝)。所用植物纤维包括棉纤维(例如无脂棉)、木纤维(在滤板中)、纸浆(例如纸)。所用非功能化合成纤维包括亲和纤维和离子交换纤维以外的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例如超细聚丙烯吸油纤维)、聚酰氨纤维、聚氨酯纤维和其它聚烯烃纤维(均为无纺布)。
所用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纤维的滤材的平均密度大于0.25g/cm3、且灰分小于1%,包括多种德国Seitz公司产品(KS80、K900、Supradur 80、P30、Eco1000、Permadur 0/400A、T2600、Bio20、Bio40、Bio60、Supradur 100、等等)。在本发明中,前缀Seitz-是指德国Seitz公司产品。专业人员应当知道,类似产品有类似吸附性质。部分所用深层过滤滤材固相介质的通透性小于200L/m2min,它们分别为:Seitz-Supradur 100、Seitz-bio10、Seitz-bio 40。
所用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颗粒,包括含聚多糖颗粒、含聚苯乙烯颗粒、酚醛缩聚型颗粒、聚丙烯酸酯颗粒和含聚烷酯大孔吸附树脂。所用含聚多糖的多孔颗粒分别为:I).含葡聚糖的层析凝胶Sephadex G-10、Sephadex G-25、Sephadex G50;II).含琼脂糖的层析凝胶Sepharose 4B、Sagavac 10、Bio-gelA-0.5M;III).含纤维素的层析凝胶Cellulose。所用含聚苯烯的多孔颗粒分别为:I).极性聚苯乙烯大孔吸附树脂颗粒(Amberlite XAD-7HP);II)非极性聚苯乙烯大孔吸附树脂颗粒(Amberlite XAD-16)。专业人员应当知道,类似产品有类似吸附性质。这些颗粒具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特征:A).平均粒径5-1000μm;B).比表面积100-2000m2/g;C).平均孔径5-600A。实施例中的颗粒,具有下述一种或多种特征:A).平均粒径5-1000μm;B).比表面积100-2000m2/g干粉;C).平均孔径小于5-600;D).排除体积小于50000分子量。部分所用多孔颗粒固相介质的球形蛋白质排阻下限分子量小于5000。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钝化剂包括:
1)具有亲油基团的天然油脂或/和有机溶剂,例如:蓖麻油、大豆油、茶油、脂肪乳、磷酸三丁脂(本发明中简称TnBP)、乙醚。
2)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例如:胆酸钠、Triton X100、吐温8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3).具有亲水基团的烃基化合物,例如:甘油、葡萄糖、麦芽糖、葡聚糖(右旋糖酐)、水溶性纤维素、甘露醇(分子式C6H14O6)、山梨醇、羟乙基淀粉、香菇多糖。
4).具有亲水基团的氨基酸,例如:脯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
5).具有亲水基团的多肽,例如:人白蛋白(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分有限公司)、补血康(德国Biotest公司)和牛奶。
6).上述钝化剂的复合钝化剂,例如:右旋糖酐40/葡萄糖、右旋糖酐40/白蛋白、白蛋白/葡萄糖、TnBP/吐温-80/葡聚糖。根据本发明下述实施例,本专业技术人员容易使用其它类似钝化剂来达到钝化目的。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病毒灭活剂包括:
1).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去污剂,例如:磷酸三丁脂、乙醚、TnBP/吐温-80、TnBP/Triton X100、TnBP/胆酸钠、乙醚/吐温-80。
2).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染料类病毒灭活剂或补骨脂素类病毒灭活剂。所用染料类病毒灭活剂分别为亚甲蓝、甲基紫、甲苯胺蓝。所用补骨脂素类病毒灭活剂分别为补骨脂素和8-methoxyproralen。专业人员应当知道,其它补骨脂素与所用补骨脂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吸附性质。
3).碘。
4).固相病毒灭活剂,例如Zetaplus VR滤材(Cuno公司)。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病毒灭活的实施条件为:pH为2.0-12.0;温度为-5至60℃;含病毒灭活剂的固相介质和生物液体的数量根据病毒灭活实验来优选(例如,固相介质体积/生物液体体积在1%至30%之间);病毒灭活流体动力学条件根据病毒灭活实验来优选(例如线性流速0.1-10cm/分钟、压力0.1-5公斤/cm2);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固相介质和生物液体的数量根据病毒灭活剂去除实验来优选(例如,固相介质体积/生物液体体积在1%至30%之间);固-液相吸附反应条件的确定,基本上按照公知的规律进行优选,例如:生物液体流过线速度越大,吸附效率越小;等等。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效率按照公知的方法用模式脂包膜病毒VSV(初始滴度大于104.8)和仙台病毒(初始滴度大于105.1)来研究。下述实施例中,各种生物活性的检测均采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本发明中,白细胞去除率按公知的方法测定和计算。
下述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包括可用于有效减小单人分血液组分的病原体危害的装置。其至少含本发明的系统,其中的室为常规滤筒或层析柱。下述实施例制备的有效减小单人分血液组分的病原体危害的滤器,一般而言,内径为3cm,固相介质装填高度3-5cm,滤器出口端还有一层0.4μm滤膜,以防介质碎片漏出。下述实施例制备的有效减小单人分血液组分的病原体危害的柱子,一般而言,内径为1cm,固相介质装填高度3-5cm,柱的出口端还有一层0.4μm滤膜,以防介质碎片漏出。
实施例1本发明的表面结合有钝化剂的固相介质的例子
实施例1.1含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固相介质为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所用吸附介质分别为上述吸附介质。所用钝化剂分别为上述钝化剂。
1.1.1制备方法
(1).制备钝化剂分散系统
本实施例中,钝化剂以优选的浓度(例如,天然油脂:0.2-0.5%;有机溶剂:0.3-2.0%;表面活性剂:1.0-3.0%;多肽:1.0-10.0%;氨基酸:3.0-10.0%;等等)分散在水溶液(例如PBS缓冲液)中。然而须知,按照所用钝化剂的性质,其它介质(例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也可作为钝化剂分散介质来制备钝化剂分散系统(例如溶液、悬浮液)。这时,分散系统浓度(w/v)可在0.1%-50%之间。
低水溶性有机物钝化剂的分散,可以采用公知技术。天然油脂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的方法很多,例如乳化法、除去空气法、等等。本实施例的一个方案,还在分散介质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例如吐温80、Triton X 100)的使用除有利于上述钝化剂、特别是天然油脂或/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在水中的分散外,有时还可作为洗脱剂来控制上述钝化剂在吸附介质上的吸附。
(2).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
本实施例中,钝化剂在吸附介质上的固定是、或基本上是通过吸附来进行的。但需知道,也可以选择其它固定方式(例如共价键合)。例如,液态钝化剂也可直接与吸附介质接触来进行吸附反应。
如果使用粉状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炭),则将其加入上述制备的钝化剂分散体系中进行吸附反应。如果使用块状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炭滤板),则以上述制备的钝化剂分散体系为流动相、以吸附介质为固定相进行流动吸附反应。
所有的结合反应,均是使用优化的钝化剂/吸附介质比例、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的。这些优化是按公知的结合技术(例如吸附技术)进行的。吸附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物加入量、pH、温度、时间、某些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盐、等等)的浓度、流动相流速(在流动吸附反应时)、等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通过控制这些条件来控制吸附反应,从而获得所需的结果(例如吸附量)。吸附反应的均匀性也是一个需优先考虑的因素。
本专业的专业人士应当知道,通过在固相载体(例如层析胶)上固定病毒灭活剂吸附剂(例如C18)、然后再固定钝化剂也可以制备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
(3).清洗未结合物
未固定、或较弱吸附在吸附介质上的钝化剂和其它物质,根据不同需要可选用不同洗涤液(例如PBS缓冲液、优选浓度的尿素溶液、酒精溶液、等等)进行清洗或防脱性洗涤。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固相介质列于表1中。
上述制备的复合物、特别是颗粒物质,可单独用作固相介质(例如表1中的A5-A30),也可与其它组分(例如增速物、粘合剂、增溶剂、等等)混合后用作含吸附介质和钝化剂的固相介质。例如表1中,A1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和体积百分比10%的层析凝胶(Sepharose FF,Pharmacia公司产品);A2含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和体积百分比10%的珍珠岩。固相介质中的其它组分(例如增速物、粘合剂、增溶剂、等等),可以根据其所具有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钝化(例如,形成其它固相组分/钝化剂复合物),或与吸附介质混合后进行钝化(例如,形成固相介质/钝化剂复合物)。它们的钝化方法与上述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的钝化方法同。表1中,A1是先形成固相组分/钝化剂复合物、再混合形成固相介质制备的;A2是先混合形成固相介质,再加入钝化剂来使不同组分钝化而制备的。
表1.部分含吸附介质和钝化剂的固相介质
  复合物   吸附介质   钝化剂   复合物   吸附介质   钝化剂
  A1   活性炭粉   蓖麻油   A21   AKS5   吐温-80
  A2   活性炭粉   右旋糖酐   A22   AKS5   聚乙烯吡咯烷酮
  A3   ZC-1200A   人白蛋白   A23   AKS5   TnBP
  A4   AKS 6   脯氨酸   A24   AKS5   蓖麻油
  A5   AKS 6   精氨酸   A25   AKS5   大豆油
  A6   AKS 6   甘氨酸   A26   AKS5   脂肪乳
  A7   AKS 6   人白蛋白   A27   AKS5   TnBP/TritonX100
  A8   AKS 6   葡聚糖   A28   AKS5   右旋糖酐40/葡萄糖
  A9   AKS 5   人白蛋白   A29   AKS5   右旋糖酐40/白蛋白
  A10   AKS 5   补血康   A30   AKS5   TnBP/吐温-80/葡聚糖
  A11   AKS 5   精氨酸   A31   AmberliteXAD-7HP   右旋糖酐40/甘氨酸
  A12   AKS 5   甘氨酸   A32   AmberliteXAD-1   右旋糖酐40/甘氨酸
  A13   AKS 5   甘油   A33   玻璃纤维   人白蛋白
  A14   AKS 5   葡萄糖   A34   聚脂纤维   人白蛋白
  A15   AKS 5   葡聚糖   A35   聚氨脂纤维   人白蛋白
  A16   AKS 5   麦芽糖   A36   ZetaplusDelipid   人白蛋白
  A17   AKS 5   甘露醇   A37   ZetaplusDelipid   右旋糖酐40/白蛋白
  A18   AKS 5   香菇多糖   A38   C18凝胶   人白蛋白
  A19   AKS 5   聚乙二醇   A39   C18凝胶   右旋糖酐40/白蛋白
  A20   AKS 5   TritonX100   A40   PVPP滤板   人白蛋白
1.1.2鉴定
(1).固相介质中钝化剂含量的测定
本发明中,固相介质的钝化剂含量=(钝化剂加入总量-未固定的钝化剂量)/固相介质量。
本实施例中,未固定的钝化剂量通过公知的相关测定技术获得。例如,天然油脂的测定方法为析光仪法;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测定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为气相色谱法;多肽的测定方法为高压液相色谱法;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为高压液相色谱法;等等。本实施例制备的固相介质中,大多数情况下钝化剂的含量均大于0.05μmol/cm3、个别大于0.4mmol/cm3
(2).固相介质的特异性吸附的测定
本发明中,病毒灭活剂特异性吸附量=(病毒灭活剂加入总量-未吸附的病毒灭活剂量)/固相介质体积。
本实施例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TnBP)和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亚甲蓝)分别被用来测定特异性吸附。亚甲蓝的测定使用公知的分光光度计法。TnBP的测定使用公知的气相色谱法。病毒灭活剂的吸附量,按公知的动态吸附量测定方法来测定。测定所用装置为分别装有本实施例制备的固相介质和对照介质的柱式容器(体积10ml)或滤器(体积10ml),测定时100ml病毒灭活剂溶液(亚甲蓝浓度100μg/ml;TnBP浓度10mg/ml)以线速度为0.3cm/分流过装置。
表1中:固相介质A1-A35对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亚甲蓝)的吸附量均大于0.01mmol/cm3、个别大于0.02mmol/cm3、个别甚至大于0.1mmol/cm3(例如A1、A2、A32、等等);固相介质A1-A30和A36-A39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TnBP)吸附量均大于0.05mmol/cm3、个别大于0.1mmol/cm3、个别甚至大于0.3mmol/cm3;A1-A30对碘的吸附量大于1mmol/cm3。此外,部分上述固相介质(特别是含活性碳者)对其它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补骨脂素的特异性吸附,亦有类似结果。
表1中,A33-A35还可作为去白细胞介质。
(3).固相介质的副作用的测定
本实施例中,副作用的测定包括测定非特异性吸附量或/和APTT(人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本实施例中,非特异性吸附量=(指示试剂加入总量-未吸附的指示试剂总量)/固相介质体积。
本实施例中,人白蛋白(样品C)(天坛生物制品股分有限公司)被用作非特异性吸附指示试剂;人血浆(样品D)的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本发明中简称APTT)被用作凝血系统变化的指示参数。APTT试剂盒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成都输血研究所。
与上述特异性吸附的测定方法相同,副作用的测定也按公知的动态反应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时人白蛋白(浓度5%)或人血浆(蛋白浓度5.5%)与固相介质的体积比在3∶1至5∶1之间。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与对照吸附介质比较,副作用明显下降,体现为:A).白蛋白吸附量(mg/cm3)下降25%以上,个别下降50%以上(例如白蛋白/吸附介质复合物、植物油/吸附介质复合物、糖/吸附介质复合物、等等);
B).人血浆APTT升高值下降30%以上,个别下降100%以上(例如白蛋白/吸附介质复合物、植物油/吸附介质复合物、糖/吸附介质复合物、等等)。
实施例1.2含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1)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固相介质为吸附介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钝化剂复合物。所用吸附介质分别为上述吸附介质。
1.2.1制备方法
(1).从吸附介质制备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
(A).制备病毒灭活剂溶液或悬浮液
本实施例中,以PBS缓冲液为分散相,按公知技术制备病毒灭活剂溶液或悬浮液,例如:TnBP/Triton X 100/水溶液(5%TnBP,5%Triton X 100);TnBP/吐温80/水溶液(3%TnBP,10%吐温80浓度);β-丙内酯/吐温80/水溶液(0.5%β-丙内酯);等等。
(B).将病毒灭活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
通过常规的固-液相吸附反应条件进行,将液相中的病毒灭活剂吸附在固相吸附介质上。
(C).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
固定方法与实施例1.1中“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的方法相同。
(2).从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制备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钝化物复合物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本实施例(1)中“将病毒灭活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的方法相同(例如碘-PVPP滤板)。而将钝化剂固定至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上的方法,则与实施例1.1中“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的方法相同。
本实施例制备的部分固相介质列于表2中。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例如表2中的B1-B3)也可单独用作、或与其它组分(例如增速物、粘合剂、增溶剂、等等)混合后用作含病毒灭活剂的固相介质。其钝化方法,也可先混合形成固相介质再加入钝化剂钝化、或钝化不同组分再使它们混合。
1.2.2鉴定
本实施例制备的病毒灭活介质,其病毒灭活效率的测定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在室温进行,线性流速小于1ml/cm/分,生物液体与固相载体的体积比小于100。本实施例制备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具有有效的病毒灭活功能。
本实施例制备的病毒灭活介质,其钝化剂含量、病毒灭活剂含量、固相介质副作用的测定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相应方法相同。
表2中本实施例制备的病毒灭活介质,钝化剂的含量大于0.05μmol/cm3、个别大于0.4mmol/cm3。与对照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比较,病毒灭活效率未因钝化而明显改变,而副作用明显下降:A).白蛋白吸附量(mg/cm3)下降15%以上,个别下降30%以上;B).人血浆APTT升高值下降20%以上,个别下降50%以上。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表2的B7或B8中:A).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B).所述钝化剂包括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C).所述固相介质中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大于0.1mmol/cm3、甚至大于0.3mmol/cm3(例如0.40mmol/cm3)。这时,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可既用作病毒灭活剂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又可用作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钝化剂去使副作用最小化。
实施例1.3含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2)
本实施例制备的是固相病毒灭活剂/钝化剂复合物。所用固相病毒灭活剂分别为Cuno-Zetaplus VR灭病毒滤板和Seitz-碘-PVPP滤板。将钝化剂固定至固相病毒灭活剂的方法,与实施例1.1中“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的方法相同。制备物列于表2中。
本实施例制备的病毒灭活介质,其病毒灭活效率、钝化剂含量、和副作用的测定方法分别与实施例相应测定方法相同。
表2中本实施例制备的固相病毒灭活剂/钝化剂复合物,钝化剂的含量大于0.05μmol/cm3。与对照固相病毒灭活剂比较,病毒灭活效率未因钝化而明显改变,而副作用明显下降:A).白蛋白吸附量(mg/cm3)下降5%以上;B).人血浆APTT升高值下降10%以上。
表2.部分含病毒灭活剂的固相介质
Figure G06108479920060228D000231
B13*:SEITS PVPP碘滤板;PS**:聚苯乙烯
实施例1.4含钝化剂的去白细胞介质
本实施例中,所用去白细胞介质分别为:玻璃纤维、棉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所用钝化剂分别为上述钝化剂(例如,甘氨酸、右旋糖酐40/葡萄糖、和它们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是去白细胞介质/钝化剂复合物,其一种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中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相同,吸附反应在去白细胞介质与钝化剂之间进行。
本实施例制备的去白细胞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中钝化剂含量和固相介质副作用的测定方法,分别与实施例1.1中的相应测定的方法相同。
本实施例制备的含钝化剂的去白细胞固相介质,其白细胞去除率可达99%以上,而其副作用比未结合钝化剂的相应去白细胞介质明显降低:A).白蛋白吸附量(mg/cm3)下降15%以上;B).人血浆APTT升高值下降20%以上。
实施例1.5含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去白细胞固相介质
本实施例中,所用去白细胞介质-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为:玻璃纤维、棉纤维、聚脂纤维、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无纺布、Seitz-Supradur 100聚丙烯纤维滤板;所用钝化剂分别为上述钝化剂(例如,甘氨酸、右旋糖酐40/葡萄糖、和它们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钝化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去白细胞固相介质复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中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相同,吸附反应在去白细胞介质-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与钝化剂之间进行,其中钝化剂含量和固相介质副作用的测定方法,分别与实施例1.1中的相应测定的方法相同。
本实施例的制备物,其白细胞去除率可达99%以上,亚甲兰去除率可达95%以上,而其副作用比未结合钝化剂的相应去白细胞介质明显降低:A).白蛋白吸附量(mg/cm3)下降15%以上;B).人血浆APTT升高值下降20%以上。
实施例2.本发明的第一种装置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2.1-2.4)制备的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装置,其至少含本发明的第一种系统,即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中使用的系统。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所用结合有钝化剂的固相介质,分别为钝化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钝化剂/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钝化剂/固相病毒灭活剂复合物、去白细胞介质/钝化剂复合物、或钝化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去白细胞固相介质复合物。
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两种方法获得:A).将已制好的结合有钝化剂的固相介质(选自实施例1的制备物)装入室中;B).将固相介质装入室中再用钝化剂对其钝化,钝化方法与实施例1.1中“将钝化剂固定至吸附介质(块状固相介质)上”的方法相同。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其鉴定方法与实施例1中结合有钝化剂的固相介质的相应鉴定方法相同。一般而言,其功能(例如,特异性吸附能力、白细胞去除率、病毒灭活效率)和副作用分别与其所含结合有钝化剂的固相介质的功能和副作用一致。即功能未因加入钝化剂而有意义地降低,而其副作用则明显下降。
实施例2.1病毒灭活剂除去装置
实施例2.1.1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滤器中的固相介质选自钝化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纤维或/和滤材)复合物。例如,钝化剂/聚苯乙烯纤维复合物、钝化剂/聚丙乙烯纤维复合物、钝化剂/活性碳滤板复合物、等等。
实施例2.1.2病毒灭活剂去除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去除柱中的固相介质选自钝化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颗粒)复合物。例如,钝化剂/聚苯乙烯大孔吸附树脂复合物、钝化剂/活性碳粉复合物、等等。
实施例2.2病毒灭活装置
实施例2.2.1病毒灭活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中的固相介质分别为:1).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例如高含量TnBP/土温80/活性碳滤板复合物);2).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和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高含量TnBP/土温80/活性碳滤板复合物和糖-氨基酸纯化剂/活性碳滤板复合物);以及3).病毒灭活介质和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TnBP/土温80/活性碳滤板复合物和糖-氨基酸纯化剂/活性碳滤板复合物)。
实施例2.2.2病毒灭活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柱中的固相介质分别为:1).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例如高含量TnBP/土温80/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复合物);2).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介质和固定有或无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高含量TnBP/土温80/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复合物和糖-氨基酸纯化剂/活性碳滤板复合物,或高含量TnBP/土温80/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复合物和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以及3).病毒灭活介质和固定有钝化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TnBP/土温80复合物和钝化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吸附树脂复合物)。
实施例2.3.去白细胞滤器
本实施例中,去白细胞滤器中的固相介质选自钝化剂/去白细胞介质复合物。例如,钝化剂/玻璃纤维复合物、钝化剂/聚丙烯纤维复合物、钝化剂/聚酯纤维复合物、钝化剂/含聚酯纤维或/和玻璃纤维或/和聚丙烯纤维纤维的滤材的复合物、等等。
实施例2.4去白细胞/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去白细胞滤器中的固相介质选自钝化剂/去白细胞介质/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复合物。例如,在滤筒中装入一层T 2600滤板、4层钝化剂/Seitz-Supradur 100滤板复合物,出口端有一层0.4μm滤膜,然后用8%的右旋糖酐循环泵入钝化1小时,烘干消毒后备用。该滤器可用于去白细胞和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蓝)去除。
实施例3.本发明的第二种装置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3.1-3.3)制备的是本发明的第二种装置,其至少含本发明的第二种系统,即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中使用的系统。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所用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例如上述天然纤维、聚酰氨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滤板(例如上述Supradur 100、Supradur 500、Eco 1000、Permadur0/400A、T2600、Bio20、Bio40、Bio60、等等)。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其鉴定方法与实施例2制备的相应装置的鉴定方法相同。一般而言,与现有的装置(例如与含活性炭或无机吸附介质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有类似的光敏剂病毒灭活剂除去能力,而有明显较低的副作用(例如,蛋白吸附低15%以上或/和APTT值升高值低15%以上),或有明显较低的颗粒污染(例如,流过系统的生物液体中在显微镜下可见的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数目低15%以上)。
实施例3.1染料类或/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包括3.1.1和3.1.2)制备的装置,其适于染料类或/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除去。本实施例中,所用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分别为亚甲兰、酞菁染料、金丝桃素、花青染料和补骨脂素。
实施例3.1.1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纤维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纤维为含染料类或/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例如超细聚丙烯吸油纤维或/和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纤维。纤维装填厚度为5cm。
实施例3.1.2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纤维和吸附颗粒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吸附颗粒为含染料类或/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颗粒,例如聚丙烯基质的树脂(例如HP2MG系列)、含苯乙烯的大孔吸附树脂(例如Amberlite XAD-7HP、Amberlite XAD-16)、等等。
本实施例中,所用纤维含于所用滤材中,例如多种德国Seitz公司产品(KS80、K900、Supradur 80、P30、Eco 1000、Permadur 0/400A、T2600、Bio20、Bio40、Bio60、Supradur 100、等等)。这些滤板对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特别是染料类光敏剂有吸附作用。滤器直径为1.5cm,大孔吸附颗粒装填厚度为3cm,吸附颗粒下方装填滤板一片(厚3.5mm)。这些滤板除可进一步去除病毒灭活剂以外,还可防止大孔吸附颗粒脱落污染生物液体产生副作用。
实施例3.2染料类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包括3.2.1-3.2.4)制备的装置,其适于除去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兰。
实施例3.2.1含聚烯烃纤维滤板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选自含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聚烯烃纤维的滤材,例如上述Eco 1000、Permadur 0/400A、T2600、Supradur 80、Supradur 100、Supradur 500。滤板装填3层以上(各厚3.5mm)。
实施例3.2.2含天然纤维滤板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选自含天然纤维的滤材,例如多种德国Seitz公司产品(例如,Bio20、Bio40、Bio60、等等)。滤板装填3层以上(各厚3.5mm)。
实施例3.2.3含天然纤维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选自天然纤维,例如脱脂棉纤维、蚕丝或木纤维。
实施例3.2.4含合成纤维的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选自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合成纤维,例如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或聚苯乙烯纤维。
实施例3.3染料类病毒灭活剂去除/除白细胞滤器
实施例3中上述制备的部分装置还可用于染料类病毒灭活剂去除和除白细胞。实际上,棉纤维、聚脂、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既是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又是去白细胞材材料。
实施例4.本发明的第三种装置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4.1-4.3)制备的是本发明的第三种装置,其至少含本发明的第三种系统,即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中使用的系统。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其鉴定方法与实施例2制备的装置的鉴定方法相同。一般而言,与现有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有类似的病毒灭活剂除去能力或/和病毒灭活效率,而有明显较低的副作用(例如与含活性炭或无机吸附介质的装置相比):蛋白吸附低15%以上或/和APTT值升高值低15%以上。
实施例4.1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除去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是通过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选自上述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例如,超细聚丙烯吸油纤维)、滤板或/和颗粒(例如含聚苯烯的多孔颗粒(Amberlite XAD-7HP、Amberlite XAD-16、等等)。
实施例4.2有机溶剂病毒灭活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一种制备方法是通过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这一方法中所用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2中“将病毒灭活剂固定至吸附介质上”的方法相同,其中:所用吸附介质选自实施例4.1中所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滤板或/和颗粒,所用病毒灭活剂为S(例如TnBP或β-丙内酯)或S/D(例如TnBP/土温-80、TnBP/TritonX100、或TnBP/酒精)。
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将上述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预洗后再用有机溶剂分散体系以优化速度(例如0.1-1cm/min)流过吸附介质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固定上去,然后洗出未固定的物质。有机溶剂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中“有机溶剂分散体系的制备”的方法相同。有机溶剂分散体系的例子包括适当浓度比例的下述溶液:TnBP/土温-80溶液、TnBP/Triton X100溶液、TnBP/酒精溶液、等等。
上述病毒灭活介质中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可根椐不同需要而不同。例如,如果所处理的生物液体的体积为250ml,则有的装置中TnBP的含量大于7.5mg,而有的装置中TnBP的含量等于或小于7.5mg、甚至等于或小于2.5mg。其分别对应于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含量大于3×(10ppm×所述单人份血液组分的体积)、等于或小于3×(10ppm×所述单人份血液组分的体积)、及等于或小于(10ppm×所述单人份血液组分的体积)。
实施例4.3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除去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是通过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有两种装填方法:A).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装在靠近室的入口处,而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在靠近出口处;B)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在靠近室的入口处和靠近出口处,而将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装在其间。
本实施例中,所用固相介质为下述之一的组合:1).实施例4.1中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实施例4.2中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2).实施例4.1中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其它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例如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3).其它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实施例4.2中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
实施例5.本发明的第四种装置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5.1-5.3)制备的是本发明的第四种装置,其至少含本发明的第四种系统,即本发明的第四种方法中使用的系统。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其鉴定方法与实施例2制备的装置的鉴定方法相同。一般而言,与现有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有类似的病毒灭活剂除去能力或/和病毒灭活效率,而有明显较低的副作用(例如与含活性炭或无机吸附介质的装置相比):蛋白吸附低15%以上或/和APTT值升高值低15%以上。
实施例5.1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病毒灭活介质的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一种制备方法是通过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病毒灭活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其中:所用病毒灭活介质与实施例4.2中所用病毒灭活介质相同,所用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为实施例1、2中的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其它包括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固相介质(例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大孔吸附树脂)。
实施例5.2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病毒灭活介质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一种制备方法是通过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病毒灭活介质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其中:所用病毒灭活介质和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与实施例5.1中所用的相应介质相同;所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分别为实施例1、4中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大孔吸附树脂)。
实施例5.3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病毒灭活介质和光敏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装置
本实施例装置,一种制备方法是通过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病毒灭活介质和光敏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装入滤桶或空心柱中而制备的。其中:所用病毒灭活介质和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与实施例5.1中所用的相应介质相同;所用光敏剂/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光敏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固相介质(例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大孔吸附树脂、实施例1制备的钝化剂/活性碳复合物、等等)。
实施例6.本发明的含固相介质组合的装置的例子
本实施例制备的装置,其中的固相介质为以上实施例所制备的不同装置中的固相介质的组合。
多种固相介质组合时,不同固相介质间有串连关系或并联关系。本例中仅列出某些固相介质串连组合的例子: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与病毒灭活介质的组合、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与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的组合、吸附介质/钝化剂复合物与纤维滤材的组合(见表3);等等。固相介质的串连组合,可在同一个容器中进行串连,也可通过多个容器中进行串连。本例中,使用在同一个容器中进行串连的方法。
表3部分装置
  装置   固相介质1   固相介质2   功能
  滤器F1   A9(表1)   Seitz-Bio 20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2   A9(表1)   Seitz-Supradur100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3   A9(表1)   Seitz-T2600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4   A9(表1)   A12(表1)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5   A12(表1)   A21(表1)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6   A15(表1)   A28(表1)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7   A20(表1)   A28(表1)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
  滤器F8   A23(表1)   A24(表1)   除SD剂
  滤器F9   A9(表1)   Seitz-Bio 40,聚脂吸油纤维   除SD剂/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及其衍生物/除白细胞
  滤器G1   B6(表2)   B12(表2)   双重病毒灭活
  滤器G2   B6(表2)   B14(表2)   双重病毒灭活
  滤器G3   B6(表2)   C2(例3)   双重病毒灭活
  滤器G4   B6(表2)   A23(表1)   固相SD病毒灭活
  滤器G5   B12(表2)   A21(表1)   固相SD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
  滤器G6   B13(表2)   A29(表1)   固相碘病毒灭活
  滤器G7   C2   Seitz-Bio 20,聚丙烯吸油纤维   固相SD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
  滤器G8   C2   Seitz-Bio 40,聚脂吸油纤维   固相SD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去白细胞
  滤器K1   S/D-PS吸附树脂   氨基酸钝化的PS吸附树脂   固相SD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的滤器的功能和副作用与其所含固相介质的功能和副作用一致(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
实施例7.本发明的单人份血液组分试剂盒的例子
本发明中,术语“单人份血液组分处理装置”是指单人份血液组分为生物液体的生物液体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单人份血液组分处理装置,包括单人份血浆病毒灭活装置、单人份血小板病毒灭活装置(例如使用补骨脂作病毒灭活剂)、等等。基于上述装置,还可衍生出若干其它装置。例如,通过与其它系统(例如血液采集与分离系统)相连,可形成集成度更高的装置。
本实施例(包括7.1-7.3)制备的试剂盒,至少含单人份血液组分处理装置,且其为上述实施例制备的一种装置。
在一些情况下,试剂盒还含病毒灭活剂加入结构,包括液相病毒灭活剂加入结构或固相病毒灭活剂加入结构。液相病毒灭活剂(例如光敏剂病毒灭活剂溶液)加入结构的例子为:医用聚苯乙烯塑料管、管中的液相病毒灭活剂、和可去封闭的封闭结构(例如开关或易碎的医用聚苯乙烯塑料薄片)。
在一些情况下,试剂盒还含病毒灭活液相反应场所,例如用于光敏剂病毒灭活的透明塑料袋、等等。
在一些情况下,试剂盒还含其它结构(例如除白细胞滤器、洗液、洗液加入装置、等等。其中,洗液(例如生理盐水)用于将装置中、特别是柱式装置或/和滤器式装置中的固相介质上滞留的血液组分洗出以减小血液组分损失。
本实施例中的试剂盒的功能和副作用,与其所含装置的功能和副作用一致(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试剂盒中的其它部份若有不需要的反应活性,可按照实际需要加入选自上述钝化剂的物质进行钝化。钝化的方式包括:1)对所需要钝化的部件进行钝化、再组装为装置;2)对组装好的装置进行钝化;3)对所需要钝化的部件进行钝化、再组装为装置、然后对组装好的装置进行再钝化。
实施例7.1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试剂盒
实施例7.1.1含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的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即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滤器或柱。试剂盒还含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和病毒灭活反应场所。其工作原理为:单人份血液组分与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加入的病毒灭活剂接触,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反应,反应完成后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流过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滤器或柱并除去病毒灭活剂或/和其衍生物,如果必要还可通过洗液加入结构加入洗液将滞留的血液组分洗出。
实施例7.1.2含病毒灭活系统的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病毒灭活系统,即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含病毒灭活介质的滤器或柱。其工作原理为:单人份血液组分以优选的流速流过含病毒灭活介质的滤器或柱进行病毒灭活(例如,固定化SD剂处理、固定化碘处理、或固定化离子处理),如果必要还可通过洗液加入结构加入洗液将系统中滞留的血液组分洗出。
实施例7.1.3含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的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病毒灭活系统,即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含病毒灭活介质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滤器或柱。其工作原理为:单人份血液组分以优选的流速流过滤器或柱中的病毒灭活介质进行病毒灭活(例如,固定化SD剂处理、固定化碘处理、或固定化离子处理)、并流过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保证流出滤器或柱的血液组分基本上不含病毒灭活剂。如果必要还可通过洗液加入结构加入洗液将系统中滞留的血液组分洗出。
实施例7.1.4含双重病毒灭活系统的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实施例6制备的装置,还含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和第一次病毒灭活反应场所。其工作原理为:单人份血液组分与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加入的病毒灭活剂接触,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反应,反应完成后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流过实施例6制备的滤器或柱,进行病毒灭活和病毒灭活剂去除,并使流出滤器或柱的血液组分基本上不含病毒灭活剂。如果必要还可通过洗液加入结构加入洗液将系统中滞留的血液组分洗出。
实施例7.2单人份血液组分去白细胞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去白细胞系统,即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含去白细胞介质的滤器或柱。
实施例7.3单人份血液组分病毒灭活/去白细胞试剂盒
本实施例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去白细胞和病毒灭活剂吸附系统,即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含去白细胞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或含去白细胞和病毒灭活介质、或含去白细胞和病毒灭活介质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的滤器或柱。
实施例8.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8.1-8.4)的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至少部份所述固相介质表面上结合有至少一种钝化剂;C).使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下述一种或多种处理: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剂吸附、白细胞去除。本实施例中所用系统为实施例2制备的装置中的系统(滤器或柱)。
实施例8.1含病毒灭活剂吸附除去处理的方法
实施例8.1.1单人分血液组分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小板;所用病毒灭活剂为补骨脂素(4’-氨甲基-4,5’,8-三甲基补骨脂素);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2.1制备的装置,其含结合有钝化剂的补骨脂素类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入聚酯吸油纤维、玻璃纤维和超细聚丙烯吸油纤维)。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适当浓度的补骨脂素、室温、光照30分钟),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接触除去病毒灭活剂。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有效去除病毒灭活剂(例如补骨脂素除去90%以上),而具有更小的副作用。例如,使用含活性炭毡的装置的对照方法中,蛋白损失量为10-20%,血小板损失7%,血小板形貌分数下降16%;而使用2.1制备的吸附滤器,蛋白损失量仅为5%,血小板损失3%,血小板形貌分数基本不下降。
实施例8.1.2其它生物液体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分别为:1.多人份合并血浆、2.含人纤维蛋白原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酒精沉淀法中的组分I或冷沉淀)、3.含人凝血八因子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沉淀)、4.含人凝血九因子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沉淀上清液的DEAE-Sephadex洗出组分)、5.含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沉淀上清液的DEAE-Sephadex洗出组分)、6.含丙种球蛋白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酒精沉淀法中的组分II沉淀)、7.重组Alpha干扰素(干扰素浓度115万IU/ml,pH7.0)、8.阳性人血清参照物。
本实施例中,所用病毒灭活剂为S/D剂(例如,TnBP/Triton X100、TnBP/吐温80、或乙醚/Triton X100);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2.1制备的吸附滤器(其尺寸根椐生物液体的数量的不同而不同),吸附滤器中含固定有钝化剂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例如含苯乙烯的聚合物大孔吸附树脂或活性碳滤板)。
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0.3-1% S、或0.3-1% S和0.3-1% D;30℃;4小时),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接触除去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有效去除病毒灭活剂(例如TnBP除去90%以上),而副作用则要小得多。例如,与使用活性碳的现有方法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使得血浆APTT值的增加要少30%以上,使得其它生物液体的生物活性(例如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IX因子、蛋白质总量)的损失率要小30%以上。
实施例8.2含固定化病毒灭活剂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
实施例8.2.1单人分血液组分的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2.2制备的病毒灭活装置,其分别含吸附介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钝化剂复合物、Cuno-Zetaplus VR灭病毒滤板和Seitz-碘-PVPP滤板。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将室温下的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例如线速度0.1-1.5cm/分)流过上述装置,进行病毒灭活。如有必要,用冼液洗涤包括固相介质在内的装置。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同等有效灭活病毒(例如模式病毒灭活4个log以上),而具有更小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例如,APTT值的增加要少20%以上,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IX因子、蛋白质总量的损失率要小15%以上)。
实施例8.2.2其它生物液体的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分别为:1.多人份合并血浆、2.含人纤维蛋白原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酒精沉淀法中的组分I或冷沉淀)、3含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人血浆分离组分(例如冷沉淀上清液的DEAE-Sephadex洗出组分)。本实施例中,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2.2制备的病毒灭活装置(室的体积根椐生物液体体积不同而不同),其分别含吸附介质/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钝化剂复合物、Cuno-Zetaplus VR灭病毒滤板和Seitz-碘-PVPP滤板。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与实施例8.2.1中的方法相同,其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相似装置的方法的比较亦与实施例8.2.1中的比较一致。
实施例8.3含去白细胞步骤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试剂盒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2.3制备的去白细胞滤器。
本实施中的白细胞去除方法为:将室温下的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流过上述装置,进行白细胞去除。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玻璃纤维)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本实施例的方法有同等的白细胞去除效率,而副作用则明显降低。例如,APTT值的增加要少10%以上,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IX因子的损失率要小15%以上。
实施例8.4含去除病毒灭活剂和白细胞步骤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病毒灭活剂选自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4’-氨甲基-4,5’,8-三甲基补骨脂素;所用试剂盒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2.4制备的去白细胞/病毒灭活剂去除滤器。
本实施例中的白细胞去除/病毒灭活剂去除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病毒灭活剂、室温、光照30分钟),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固相介质接触除去病毒灭活剂和其衍生物。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玻璃纤维)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和实施例8.3中的方法一样,本实施例的方法有同等的白细胞去除效率,而副作用则明显降低。
实施例9.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9.1-9.3)的方法,其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使所述生物液体与病毒灭活剂接触并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病毒灭活剂、室温、光照30分钟),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包括光敏剂病毒灭活剂;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纤维,且所述纤维含所述光敏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D).使经B)步骤处理的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去除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及其衍生物。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系统为实施例3制备的装置中的系统(滤器或柱)。
与使用含常用吸附介质(例如活性碳)的相似装置的方法比较,本实施例的方法可有效去除灭活病毒剂(例如95%以上),而具有更小的不需要的反应活性(例如,APTT值的增加要少20%以上,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IX因子、蛋白质总量的损失率要小15%以上)。
实施例9.1含染料类或/和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去除步骤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用病毒灭活剂选自染料类或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兰或4’-氨甲基-4,5’,8-三甲基补骨脂素);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3.1制备的吸附滤器。
实施例9.2含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去除步骤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用病毒灭活剂选自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兰);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3.2制备的吸附滤器。
实施例9.3含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去除/除白细胞步骤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用病毒灭活剂选自染料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兰);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3.3制备的吸附滤器。
实施例10.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10.1-10.3)中的病毒灭活方法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其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且:(a).所述病毒灭活介质至少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b).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C).使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本实施例中所用系统为实施例4制备的装置中的系统(滤器或柱)。
实施例10.1含病毒灭活剂吸附除去步骤的方法
实施例10.1.1单人分血液组分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4.1制备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与实施例8.1.1中病毒灭活方法相同,其病毒灭活剂除去效率和副作用降低亦相同。
实施例10.1.2其它生物液体的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与实施例8.2.2中所用生物液体相同;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4.1制备的滤器或柱(室的体积根椐生物液体体积不同而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与实施例8.1.2中病毒灭活方法相同,其病毒灭活剂除去效率和副作用降低亦相同。
实施例10.2含固定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步骤的方法
实施例10.2.1单人分血液组分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4.2制备的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与实施例8.2.1中病毒灭活方法相同,其病毒灭活效率和副作用降低亦相同。
实施例10.2.2其它生物液体的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与实施例8.2.2中所用生物液体相同;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4.2制备的滤器或柱(室的体积根椐生物液体体积不同而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与实施例8.2.2中病毒灭活方法相同,其病毒灭活效率和副作用降低亦相同。
实施例10.3含固定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除去步骤的方法
实施例10.3.1单人分血液组分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中含实施例4.3制备的滤器或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将室温下的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流过上述装置,进行病毒灭活并除去可能脱落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
本实施例方法中的病毒灭活效率和副作用与实施例10.2.2方法相同,从所用装置出口收集的生物液体中的有机溶剂含量小于10ppm。
实施例10.3.2其它生物液体的病毒灭活例子
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与实施例8.2.2中所用生物液体相同;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4.3制备的滤器或柱(室的体积根椐生物液体体积不同而不同)。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将室温下的生物液体以优选的流速流过上述装置,进行病毒灭活并除去可能脱落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本实施例中方法的病毒灭活效率、副作用和收集的生物液体中的有机溶剂含量与实施例10.3.1方法相一致。
实施例11.本发明的第四种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包括11.1和11.2)中的病毒灭活方法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对所述生物液体进行第一次病毒灭活;C).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病毒灭活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且其中所述病毒灭活介质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的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D).使经第一次病毒灭活的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第二次病毒灭活。本实施例中,所用生物液体为单人份血浆。本实施例中,使用两种不同的病毒灭活机理,病毒灭活效率较高。
实施例11.1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步骤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包括11.1.1-11.1.3)中,所用光敏剂病毒灭活剂选自染料类或补骨脂素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例如,亚甲兰或4’-氨甲基-4,5’,8-三甲基补骨脂素);所用系统为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中由实施例5制备的装置中的滤器或柱。
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副作用较低的固相介质,副作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例如,单人分血浆经上述病毒灭活处理后,APTT值保持在47秒以内,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IX因子的损失率也分别为小于30%。
实施例11.1.1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去除和固定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步骤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实施例5.1制备的滤器或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病毒灭活剂、室温、光照30分钟),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固相介质接触除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并进行第二次病毒灭活。
实施例11.1.2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固定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和病毒灭活剂去除步骤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所用装置选自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实施例5.2制备的滤器或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病毒灭活剂、室温、光照30分钟),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固相介质接触进行第二次病毒灭活并除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
实施例11.1.3含光敏剂病毒灭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固定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和病毒灭活剂去除步骤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实施例5.3制备的滤器或柱。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病毒灭活剂加入装置将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病毒灭活剂、室温、光照30分钟),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固相介质接触先后进行: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吸附、第二次病毒灭活、及除去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和进一步除去光敏剂病毒灭活剂。
实施例11.2含病毒热灭活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步骤的病毒灭活
本实施例中,所用装置选自实施例7制备的试剂盒,其含实施例2.2或4.3制备的滤器或柱,其含有机溶剂病毒灭活介质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
本实施例中病毒灭活方法为:通过保护剂加入装置将公知的血浆活性保护剂(例如糖类、枸缘酸钠、钙、等等)加入生物液体中,在病毒灭活反应场所进行病毒灭活(例如,适当浓度的保护剂、52℃、3小时),然后使生物液体进入上述装置,通过同其中的固相介质接触进行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及除去可能脱落的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
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副作用较低的固相介质,至少第二次病毒灭活的副作用是较小的。
实施例12.其它病毒灭活方法的例子
本实施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至少包括:A).提供生物液体;B).提供实施例6制备的装置,其含所述病毒灭活介质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C).使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病毒灭活或/和病毒灭活剂吸附、白细胞去除。
应当清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这里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显然可以作出各种变动和修改。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及不减小其优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些修改和变动。因此,这些修改和变动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其为一种病毒灭活或/和白细胞去除方法,至少包括:
A)提供生物液体;
B)提供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含固相介质和容纳所述固相介质的室;
C)使所述生物液体流过所述系统进行下述一种或多种处理:病毒灭活、病毒灭活剂吸附、白细胞去除,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份所述固相介质表面上结合有至少一种钝化剂,其中所述钝化剂包括:具有亲水基团或/和亲油基团、且可降低所述固相介质对所述液体副作用的可注射于人体的有机物,其中所述钝化剂选自下述组:
1)具有亲油基团的天然油脂;
2)具有亲水基团的烃基化合物;
3)具有亲水基团的氨基酸;
4)具有亲水基团的多肽;或
5)上述钝化剂的复合钝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相介质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固相物质:
a)至少含病毒灭活剂的病毒灭活介质;
b)至少含病毒灭活剂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和
c)至少含白细胞去除物的白细胞去除介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油脂包括植物油和磷脂。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羟基化合物包括醇类、糖类、或/和它们各自的衍生物。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烃基化合物选自下述组:甘油、葡萄糖、麦芽糖、葡聚糖。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氨基酸选自下述组:脯氨酸、精氨酸、甘氨酸。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相介质中的钝化剂含量大于0.05umol/cm3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用病毒灭活剂包括下述组:
1)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或有机溶剂病毒灭活剂/去污剂;
2)光敏剂病毒灭活剂;
3)碘;或
4)固相病毒灭活剂。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敏剂病毒灭活剂,包括染料类病毒灭活剂或补骨脂素类病毒灭活剂。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病毒灭活剂吸附剂包括:
1)活性碳;
2)离子交换吸附剂;
3)亲和吸附剂;或
4)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
11.按照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含活性碳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活性碳粉、活性碳毡或活性碳滤板。
12.按照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含离子交换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硅氧化物粒子或玻璃纤维。
13.按照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含亲和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C18反相凝胶。
14.按照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病毒灭活剂吸附介质,包括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或颗粒。
15.按照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含有机高分子物理吸附剂的纤维,包括天然纤维、纤维素基衍生纤维、或非功能化合成纤维。
16.一种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系统,为权利要求1-15之一所述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中所述的系统。
17.一种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装置,为至少含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的装置。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单人份血液组分处理试剂盒。
CN 200610008479 2005-04-29 2006-01-25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0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08479 CN1820786B (zh) 2005-04-29 2006-01-25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PCT/CN2006/000877 WO2006122476A1 (fr) 2005-04-29 2006-04-29 Procede d’inactivation de virus, systeme de traitement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20826 2005-04-29
CN200510020826.5 2005-04-29
CN 200610008479 CN1820786B (zh) 2005-04-29 2006-01-25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0786A CN1820786A (zh) 2006-08-23
CN1820786B true CN1820786B (zh) 2012-05-23

Family

ID=3692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847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0786B (zh) 2005-04-29 2006-01-25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20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9660B (zh) * 2016-12-27 2020-02-14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单克隆抗体下游纯化过程中有效去除宿主蛋白的方法
CN112301003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佛山市安芯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羧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及其织物在吸附过滤流感病毒方面的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3A (zh) * 1993-12-17 1996-04-17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处理体液的方法和装置
CN1402974A (zh) * 2001-08-30 2003-03-19 成都夸常科技有限公司 用固定化溶剂或固定化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的方法
CN2595373Y (zh) * 2003-01-04 2003-12-31 淄博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3A (zh) * 1993-12-17 1996-04-17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处理体液的方法和装置
CN1402974A (zh) * 2001-08-30 2003-03-19 成都夸常科技有限公司 用固定化溶剂或固定化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的方法
CN2595373Y (zh) * 2003-01-04 2003-12-31 淄博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0786A (zh)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5436A (en)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removing leukocytes and methylene blue from plasma
US5639376A (en) Process for simultaneously removing leukocytes and methylene blue from plasma
US6544727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removal of psoralens from blood products
RU2036235C1 (ru) Способ инактивации вирусов в крови и ее компонентах
JP4968974B2 (ja) 血液製剤からソラレンを除去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0201926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he removal of psoralens from blood products
EP150834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small organic compounds from blood products
CA2257482A1 (en) Iodinated matrices for disinfecting biological fluids
JP2002509518A5 (zh)
RU2015126551A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лечебных белков
JPS6145773A (ja) 体液浄化材
JP2003527230A (ja) 生物学的組成物からの化合物の減少のためのフロー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060089587A1 (e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fibrinogen adsorbent and adsorp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whole blood treatment
US20020115585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he removal of psoralens from blood products
CN1820786B (zh) 有效减小病原体危害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AU706030B2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aromatic compounds from product- containing solutions
CN101069751B (zh) 一种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3510B (zh) 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中所用的处理系统以及装置
CA2147797A1 (en)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viruses from protein solutions
O'Keeffe et al. The affinity adsorptive recovery of an infectious herpes simplex virus vaccine
WO2006122476A1 (fr) Procede d’inactivation de virus, systeme de traitement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s
Ostlund Jr Immunosorbent Chemistry: A Study of Agarose‐Based Column Sorbents for the Removal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from Blood
CN100384471C (zh) 白蛋白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23290A (zh) 一种病毒灭活方法、其中所用的处理系统以及装置
CA2249548A1 (en) Endotoxin-specific membra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GDU KUACHANG SCI-TE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GDU KUACHANG MEDICAL IND.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00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610041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1

Address after: Dr. Park No. 5 high tech Zone Gaopeng road in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04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Kuachang Sci-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Dr. Park No. 5 high tech Zone Gaopeng road in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Kuachang Medical Ind.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