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8484B -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8484B
CN1808484B CN200610023612A CN200610023612A CN1808484B CN 1808484 B CN1808484 B CN 1808484B CN 200610023612 A CN200610023612 A CN 200610023612A CN 200610023612 A CN200610023612 A CN 200610023612A CN 1808484 B CN1808484 B CN 1808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ll
computer
information
electronic tag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23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8484A (zh
Inventor
郑之敏
王开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023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08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80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8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中心计算机、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票据销售计算机、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和票据上嵌入的电子标签,中心计算机分别与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票据销售计算机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连接,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票据销售计算机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中均至少包括一电子标签读写设备,该方法包括对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初始化、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将运送数据传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采用该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及方法,实现无纸化和高效化,且对单体票据监控防范安全可靠,适用面较广泛。

Description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票据流通供应链领域,特别涉及票据流通信息管理跟踪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票据在各行业已经有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票据(发票、印花税票等)流通管理方式如下:
●制造发行过程:印刷→库存→发行
●物流过程:库存→运输→销售商(售票点)
●销售过程:售票点→使用者
●使用过程:使用联交顾客→存根联保存→稽核
●缴销核销过程:手工进行缴销核销→售票点
●存档过程:履历报表生成管理→票根保管→时效处理
要实现对票据的高效管理就必须对票据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适时的监控,以最快的方式将监控结果返回给管理者。
而目前传统的方式是在票据印刷完毕后人工发售,手工进行校核、稽查、库存、注销、报表等管理。传统的方式的缺点是:统计工作量大时、时效性差、人为环节多、准确率和识别率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条形码被用于改善票据的供应链管理,它通过扫描器对宽度不同的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段进行扫描得到强弱不同的模拟信号,再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终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其缺点如下:
(1)操作方式是一对一(一台扫描器一次只能扫描一个物件);
(2)条形码会因疵点污点或印刷磨损造成数据读取错误;
(3)条形码一旦印刷不可改写;
(4)条形码可以复印,防伪性能差(只要有打印机就可以模仿);
(5)条形码只能对一类物品进行标志识别,对单个票据以及该票据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状态监控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对单个票据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状态全面监控和管理、安全可靠、效率较高、节约资源、操作简便、适用面较为广泛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如下:
该使用上述的系统进行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中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包括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分别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均至少包括一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
(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订货要求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3)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转发至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
(4)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5)在根据票据订货要求将票据进行实际运送时,销售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运送数据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6)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票据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
(7)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销售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8)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使用流通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对电子标签进行的数据初始化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将票据的原始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12)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原始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41)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订货信息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2)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发行记录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3)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发行记录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防范管理系统还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的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该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包括数个运输车辆上的GPS定位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一个计算机终端,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防范管理方法的步骤(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51)GPS定位装置定期将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的计算机终端;
(52)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票据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6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读取购买者的电子标签信息;
(6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确认该电子标签信息是否合法;
(63)如果合法,则继续后续步骤;否则中止处理。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7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7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包括票据发行信息、票据领用信息和票据销售时间信息。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81)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使用流通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82)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还包括一个税控收款机和一个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之相连接的计算机终端,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包括一个与计算机终端相连接的税控收款机,所述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中的步骤(8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83)在进行报税操作时,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税控收款机将票据电子标签中记录的票据使用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的票据使用信息包括票据作废信息和票据退回信息。
采用了该发明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及其方法,由于在票据中嵌入有记录该票据状态信息的电子标签,同时在票据的各个流通环节中利用该防范管理系统对票据的每一个流通环节中对票据的操作信息记录进入电子标签中同时实时更新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应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可控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立体全面监督防范和管理,并结合各行业的特点,使票据的计划、发放、稽核、库存等管理实现无纸化和高效化,且可达到对流通过程中单体票据适时监控防范的效果;同时本发明的系统及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适用面较为广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仓库管理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限可控防范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范管理系统中的票据从印刷点经过各分级点到用户端的流通轨迹示意图。
图4为将图3中的各个分级点进行属性设置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的可控票据供应链再造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只有一级服务点的防范管理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图8a、8b、8c、8d、8e分别为图7中票据供应链在各个环节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对票据的控制管理上,利用普通的管理手段对票据进行控制管理,可控领域一般局限在仓库以内的范围。一种以RFID电子标签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将票据管理的可控范围扩大到用户终端前的无限大的范围。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一套完整RFID系统由Reader与Transponder两部份组成,其动作原理为由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之ID Code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RFID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RFID标签和无源RFID标签。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整个系统由无数细分的可控点组成,其中可控点间的距离由各种因子来决定,如空间距离由空间距离因子(Sc),时间间距由时间因子(Tc)决定,每个可控点则具备以下8个坐标值(即该点属性因子值,属性因子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1、物质因子(Mc)
票据使用的材质、规格、外包装形式等物理量的信息;
2、状态因子(Ec)
判断每一可控节点上票据的可领用性、使用性和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
3、空间因子(Sc)
相邻可控节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4、时间因子(Tc)
对票据流动在时间上的距离控制(如在两个可控节点间移动所需要的时间);
5、行为因子(Ac)
对票据的每一环节上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如发放、领用、作废、核销等)。
6、操作者因子(Oc)
对操作者(包括操作者所属单位)的性质等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7、权限因子(Pc)
对操作人权限或操作单位权限的控制,是否具有其允许操作的权限范围(如发放、领用、作废、核销权限)。
8、所有者因子(Hc)
当前票据的所有者(如,当前该票据归某分部所保管);
一种以RFID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相对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有两大重要的突破:
(一)将可控域由有限的仓库时空领域扩大到无限大可控域;
(二)将由仓库的整体监控扩展为单体可跟踪监控,从而可达到立体全面监督防范效果;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从该模型图可以看出,传统的管理控制模式是将受控对象集中放置在某固定的空间内,一旦离开此空间,那么受控对象就失去了有效的控制,而以RFID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对受控对象的管理则不局限在某固定的空间内,而是分散在无限大的八维空间内,且受控对象在该空间内所发生的任何行为都可做到双向可查和线性跟踪;
一种以RFID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将受控对象最常见的受控因素定义在可控域中,这些因素在本系统中被无数细分的单元因子所替代,当逻辑位移向量超越可控域边界值时,我们称该受控对象离开了可控域,离开可控域分非法离控和合法离控两种,符合系统设定规则离开可控域称为“合法离控”,反之为“非法离控”,非法离控时系统报警;可控域之外的受控对象可以进入或再次回到可控域,符合系统设定规则进入可控域称为“合法入控”,反之为“非法入控”,非法入控时系统自动报警。报警机制有效的达到了对“非法”的防范。
在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型中,受控对象从A点到B的移动位置之间的关系仅为简单的三维几何关系,所发生的行为仅是物理位移,位移距离为
d A , B = ( x b - x a ) 2 + ( y b - y a ) 2 + ( z b - z a ) 2
判断受控对象是否可控的标准是看受控对象位移后的物理位置是否在局限的固定范围内,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型中,如判断B点的受控对象是否受控则依据:
xb-x0>L(L为定长)
yb-y0>L(L为定长)
zb-z0>L(L为定长)
当满足三个条件之一,那么判定为脱离受控,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型中物理位移行为是判断受控对象是否在受控范围内的唯一准则;
一种以RFID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则不同,它的不以物理位移行为作为判断受控对象是否在可控域中的唯一条件,
受控对象从A点到B点,A点的坐标记录为A(Eca,Aca,Pca,Oca,Mca,Hca,Tca,Sca),B点的坐标为(Ecb,Acb,Pcb,Ocb,Mcb,Hcb,Tcb,Scb),那么移动的量表示为
A ⇒ B ⇒ AB →
那么从A到B的移动可用下面的方式来表示:
AB ‾ = ( Ec a ⇒ Ec b , Ac a ⇒ Ac b , Pc a ⇒ Pc b , Oc a ⇒ Oc b , Mc a ⇒ Mc b , Hc a ⇒ Hc b , Tc a ⇒ Tc b , Sc a ⇒ Sc b )
该系统内任何的位移都用逻辑向量的方式记录,当逻辑位移量大于设定边界值时称为“脱离受控”。
在系统运行前或运行中,可以对各因子及可控域边界值进行设置,当操作行为不符合设定值或以非法途径离开控制领域时系统给予自动报警。如此一种以RFID实现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就成功的将票据管理中的可控域扩大至用户终端前的无限大的时空领域。
现以某地区为例,将某地区所辖某票据各级管理或服务点统一编入一个以“物质因子(Mc)”、“状态因子(Ec)”、“空间因子(Sc)”、“所有者因子(Hc)”、“行为因子(Ac)”、“权限因子(Pc)”、“操作者因子(Oc)”、“时间因子(Tc)”、组成的八维坐标内,并对票据在供应链中每个节点对应到该八维坐标中,以向量数据记录其移动轨迹。如某票据从印刷点经过各分级点到用户端的流通轨迹请参阅图3所示。
其中的坐标为八维坐标,为使图面清晰,图中只给出了两维:
1、物质因子坐标——票据采用的材料或类型信息,表示为Mc坐标;
2、状态因子坐标——票据的状态属性,表示为Ec坐标;
3、空间因子坐标——票据移动中发生的地点,表示为Sc坐标;
4、时间因子坐标——票据发生操作的时间,表示为Tc坐标;
5、行为因子坐标——票据在发生的操作行为,表示为Ac坐标;
6、操作者因子坐标——操作者的操作权限和信息,表示为Oc坐标;
7、权限因子坐标——操作单位的操作权限和信息,表示为Pc坐标;
8、归属单位坐标——票据发生操作后的持有单位名称,表示为Hc坐标。
请参阅图4所示,以下具体说明读取数据与可控管理的实现:
1、通过获得的状态因子(Ec)我们可以知道单体票据的状态属性为可移动,如票据在B点时属性为可发放;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属性,如某票据在I点的属性是只能进;票据在U点的Ec属性为只能出;某票据在F点的属性为冻结;
在本实例中我们定义:
状态因子Ec间距为1,原点为0,当Ec≥1时可以领用,Ec=0时仅仅可对Ec等于1的可控点发放,当Ec≥5时可以通过合法方式离开可控域;Ec=4时为冻结状态;
2、通过行为因子(Ac),我们可以知道某票据被进行了何种操作,如某票据在A点被进行了初始化操作,在B点被进行了入库的操作行为和出库行为,同时配合时间因子(Tc)和空间因子(Sc)可以得到AB的移动行为在Tc和Sc上的轨迹;
3、通过获得的权限因子(Pc)我们可以知道,操作人有何种操作行为权,包括操作人的相关信息;此实例中我们定义操作权限分别为(0、核查权;1、领用权;2、发放权;3、注销权;4、冻结权;5、销毁权)
4、通过操作因子(Oc)我们可以知道,操作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者的个人信息,单位信息,权限信息等;
5、通过获得的物质因子(Mc)我们可以知道,该票据采用的什么材料,什么外形规格或物理属性等信息;
6、通过获得的所有者因子(Hc)我们可以知道,某票据的当前所有者,既在某可控节点时的所有者;
7、通过获得的时间因子(Tc)我们可以知道,各种其他行为因子发生的时间;本实例中我们设定(48小时为一个时间因子单位,如果Tc2-Tc1>2则系统自动报警);
8、通过获得的空间因子(Sc)我们可以知道,某票据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本实例设定将所辖区域的各管理或服务点以注册方式注册到本系统的空间因子中,如A点注册到(0,0,0)这个空间因子上;
可以单独对某单个或某批次票据的某单个因子坐标进行查看来获得某单个体的票据的某单个因子的轨迹图,也可以综合查看来获得该某票据在八维坐标中的综合轨迹图;
对于某单个体票据,我们则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在每个可控节点上的方向轨迹及每个可控节点的八维信息,那么自然该票据的整个供应链也就呈现出来了。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该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包括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标签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类型的电子标签;该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应用服务器;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分别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该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均包括一个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和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之相连接的一个计算机终端,根据需要,该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可以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读写器,也可以是其他与电子标签类型相匹配的读写器;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应用服务器相连接,所述的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包括一个与计算机终端相连接的税控收款机;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防范管理系统还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的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该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包括数个运输车辆上的GPS定位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一个计算机终端,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
该使用上述的系统进行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该数据初始化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将票据的原始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12)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原始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订货要求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3)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转发至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
(4)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操作,该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41)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订货信息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2)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发行记录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3)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发行记录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5)在根据票据订货要求将票据进行实际运送时,销售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运送数据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51)GPS定位装置定期将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的计算机终端;
(52)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6)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票据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该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6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读取购买者的电子标签信息;
(6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确认该电子标签信息是否合法;
(63)如果合法,则继续后续步骤;否则中止处理;
(7)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销售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该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7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该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包括票据发行信息、票据领用信息和票据销售时间信息;
(7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8)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使用流通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该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81)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使用流通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82)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83)在进行报税操作时,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税控收款机将票据电子标签中记录的票据使用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该票据使用信息包括票据作废信息和票据退回信息。
在实际使用当中,利用RFID技术取代采用条形码的现行票据管理技术的实现方法如下:
(1)将RFID标签在票据印刷装订过程中植入票据册中;
(2)在票据的发行时,对票据册中的RFID标签中前述八维空间(数组)进行初始化操作;
(3)无须通过仓库周转,票据供应链产生根本变化;
(4)在票据到达流通的各个控制节点时,根据控制节点(设备、操作者ID)的性质,对该票据册中RFID标签进行相关操作(修改);
(5)从票据的发行到销毁的全过程中,所有单个票据的信息发生、改变都被建立、保管在相关管理者的数据库中;
(6)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及操作权限,可以通过专用的网络对于流通过程中的所有单个票据进行实时(real)或适时(batch)的相关信息的查询、校核、监督。
再请参阅图7所示,该利用RFID对可控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立体全面监督防范的管理系统。最基本的系统包括:
1、一个应用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从票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点采集的数据都将最终汇集到此应用服务器,作统一处理和管理。
2、一个计算机终端:作为票据发放服务点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设备,也可以作为对下属服务点的应用服务器即次级数据管理中心;
3、至少一台RFID读写器(包含至少一个天线):作为读取或向RFID标签写入信息的设备,该RFID读写器可变频来识别票据上的RFID标签和RFID发放卡及RFID领用卡内的信息和更新RFID内的信息;
4、至少一个票据RFID标签:嵌入到票据中的RFID标签,记录票据本身的物质因子和在供应链中各节点发生的包括行为因子在内的各因子数;
5、RFID发放卡:记录发放方操作者因子和操作权限因子等信息;
6、RFID领用卡:记录领用方的操作者因子和权限因子的信息。
以上所描述的是只有一级服务点的一种利用RFID对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监控的管理系统,在实际使用当中,根据需要可以以上一级服务点的终端计算机为应用服务器往下继续扩展次级服务点。通过网络将所有的应用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连接在一起。
再请参阅图8a、8b、8c、8d和8e所示,票据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可以抽象表示为以下几步骤(:
1、票据管理中心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印刷厂所在节点的计算机终端发出印制计划,印刷厂在印刷完成通过RFID读写器完成初始化信息因子读写,并通过网络将数据送入中心应用服务器完成印刷任务汇报;
2、完成1以后,进入供应链的第二可控节点,管理中心从厂方提取票据,提取过程按照二加一的原则操作。
二加一原则:用一台变频的RFID读写器,将RFID领用卡及RFID发放卡中相关信息读入印刷厂的计算机终端或RFID读写器的FLASH中,然后将各种信息因子通过读写器发射的电波写入票据的RFID中(同时更新RFID领用卡及RFID发放卡中的信息)从而完成发放和领用操作之操作行为.
3、完成2以后,对领回的票据入库,在入库的时候同样采用二加一原则入库,此时的领用人就是仓管员而发放人就是将票据从印刷厂领回的人,如两者为同一人则在印刷厂领取时票据默认已经入库;
4、完成3以后,各个下级服务点从管理中心来领取票据时按照二加一原则操作。下级服务点入库也按照二加一原则入库,领用人就是仓管员而发放人就是将票据从上一级管理中心或服务点领回的人,如领用人和发放人两者为同一人则在上一级管理中心或服务点领取时票据默认已经入库;
5、第4步可以往下多级延续,均按二加一原则操作,直到票据的最终使用者,也就是票据供应链的末端;
按照一种利用RFID对可控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立体全面监督防范的管理系统设定的八维空间描述在某节点的某票据的属性,逻辑坐标格式为:(物质因子(Mc),状态因子(Ec),空间因子(Sc),时间因子(Tc),行为因子(Ac),操作者因子(Oc),权限因子(Pc),所有者因子(Hc))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各个因子设置为便于机器阅读的数字值,这里为了人工阅读方便所以用文字逻辑值的形式给出各个坐标值。
1、印刷厂初始化
在管理中心拟定印制计划后通过应用服务器发送到印刷厂终端,印刷厂在印刷完毕后将票据内嵌RFID信息进行初始化,在八维空间中的逻辑坐标为:
(50元奖券(Mc),初始化(Ec),印刷一厂(Sc),2005-11-11(Tc),初始化(Ac),印刷一厂某员工(Oc),初始化(Pc),印刷一厂(Hc))
在印刷厂初始化完毕后票据首次进入可控域,也就是说只要经过印刷厂初始化的票据才能合法在一种利用RFID对可控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立体全面监督防范的管理系统中进行合法流通。也就是说如果在流通中Ec逻辑值不大于等于“初始化”的值,系统给予自动报警;
2、印刷厂出库
如果在流通中Ec逻辑值不大于等于“初始化”的值,那么该票据将不准许出库,如操作人Oc不是指定的专门出库人,或操作人的操作权限Pc不具备出库权限,系统都将给予自动报警,同时终止出库行为,如合法出库,坐标值为:
(50元奖券(Mc),可入库Ec),运输途中(Sc),2005-11-12(Tc),出库(Ac),印刷一厂某员工+管理中心某员工(Oc),领用(Pc),管理中心(Hc))
3、管理中心入库
在印刷厂出库完毕后,票据可以入库到票据管理中心,时间因子间距值是24小时的话,那么该可控节点的坐标为:
(50元奖券(Mc),可发放(Ec),管理中心(Sc),2005-11-12(Tc),入库(Ac),管理中心某员工+管理中心仓管员(Oc)+,入库(Pc),管理中心(Hc))
如果在入库时如果印刷厂出库Tc值与管理中心入库Tc值之差大于24小时,系统给予自动报警;说明该票据已经“非法离控”;
4、用户领用
从管理中心到下一级管理点或服务点的移动过程和行为与从印刷厂到管理中心的操作方式类似,票据入库到下级管理点或服务点后由用户领购买出库的坐标值为:
(50元奖券(Mc),可回收(Ec),某用户位置(Sc),2005-11-18(Tc),出库(Ac),管理中心某员工+某用户(Oc) +,领用(Pc),某用户(Hc))
从管理中心合法发放进入到用户终端的票据,我们说这些票据为“合法离控”,当票据管理中心需要对用户终端的票据进行核查时可对票据进行再次受控,如果进入可控域的票据Ec逻辑值缺乏某一环节值,我们称该票据“非法入控”,系统则会自动报警。
在流通过程中,各坐标因子描述的逻辑值内容之范围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比如在此实施例中,可将状态因子中增加票据储存温度值,当指定入库点的温度范围不符合票据储存温度值时系统给予自动报警。
采用了该发明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及其方法,由于在票据中嵌入有记录该票据状态信息的电子标签,同时在票据的各个流通环节中利用该防范管理系统对票据的每一个流通环节中对票据的操作信息记录进入电子标签中同时实时更新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应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可控票据的供应链进行立体全面监督防范和管理,并结合各行业的特点,使票据的计划、发放、稽核、库存等管理实现无纸化和高效化,且可达到对流通过程中单体票据适时监控防范的效果;同时本发明的系统及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适用面较为广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中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系统包括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分别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均至少包括一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票据上所嵌入的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
(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订货要求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3)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转发至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
(4)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相应的票据订货要求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5)在根据票据订货要求将票据进行实际运送时,销售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运送数据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6)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票据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
(7)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销售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8)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票据使用流通信息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电子标签进行的数据初始化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将票据的原始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12)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的原始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订货、发行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41)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订货信息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2)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相应的发行记录写入票据上的电子标签中;
(43)票据制造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发行记录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范管理系统还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的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该票据运送GPS信息系统包括数个运输车辆上的GPS定位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一计算机终端,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防范管理方法的步骤(5)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51)GPS定位装置定期将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的计算机终端;
(52)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票据购买者身份验证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6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读取购买者的电子标签信息;
(6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确认该电子标签信息是否合法;
(63)如果合法,则继续后续步骤;否则中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销售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71)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72)票据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票据销售的操作信息包括票据发行信息、票据领用信息和票据销售时间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81)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所有票据使用流通的操作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
(82)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写入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数据信息的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还包括一税控收款机和一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之相连接的计算机终端,所述的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所述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所述的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包括一与计算机终端相连接的税控收款机,所述的进行电子标签和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流通信息记录处理操作中的步骤(8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83)在进行报税操作时,票据使用流通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税控收款机将票据电子标签中记录的票据使用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票据使用信息包括票据作废信息和票据退回信息。
CN200610023612A 2006-01-25 2006-01-25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Active CN1808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3612A CN1808484B (zh) 2006-01-25 2006-01-25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3612A CN1808484B (zh) 2006-01-25 2006-01-25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484A CN1808484A (zh) 2006-07-26
CN1808484B true CN1808484B (zh) 2010-05-12

Family

ID=3684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3612A Active CN1808484B (zh) 2006-01-25 2006-01-25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08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8753A (zh) * 2011-08-02 2011-12-28 悦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防伪系统
US9251512B2 (en) * 2012-03-26 2016-02-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and purchase validation
CN102711286A (zh) * 2012-05-15 2012-10-03 江苏紫荆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09492A (zh) * 2014-12-29 2016-07-2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发票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9255588B (zh) * 2018-08-31 2021-06-01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物料出入库票据的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204A (zh) * 2001-07-10 2003-02-05 姜卫华 运输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CN1554957A (zh) * 2003-12-23 2004-12-15 陈向明 射频识别物品、流动跟踪及定位的方法及其实现
CN1702663A (zh) * 2004-05-24 2005-11-30 王继亮 基于rfid的移动客户服务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204A (zh) * 2001-07-10 2003-02-05 姜卫华 运输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CN1554957A (zh) * 2003-12-23 2004-12-15 陈向明 射频识别物品、流动跟踪及定位的方法及其实现
CN1702663A (zh) * 2004-05-24 2005-11-30 王继亮 基于rfid的移动客户服务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484A (zh) 2006-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kun et al. Applications of RFID technology and smart parts in manufacturing
CN102063646A (zh) 基于电子标签的物品流通跟踪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Liukkonen et al. Toward decentralized intelligence in manufacturing: recent trends i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hings
Asif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 with RFID: A technical and business analysis
Hunt et al. RFID: a guide to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Jones et al. RFID in logistics: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CN100370468C (zh) 利用rfid的目标匹配
CN107590635A (zh) 一种实现自动入库和出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06968A (zh) 一种实现仓库和商店商品自动盘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62647A (zh) 一种大宗商品供应链物联网管理方法
CN1808484B (zh) 基于电子标签的可控票据流通防范管理方法
CN103714465B (zh) 基于射频识别标签和传感器网络的智能零售市场构建方法
CN1979521A (zh) 智能出入口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3967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317956A (zh) 改进的管理标签
Flanagan et al. Auto ID-Bridging the physical and the digital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ZARE RFID: a bibliographical literature review with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ärkkäinen et al.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Chatterjee et al. Evaluation of using RFID passive tags for monitoring product location/ownership
Thakare et al. A technological review of RFID & applications
Potdar et al. Automated data capture technologies: RFID
Singh et al.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 Apparatus Instrumental in Smart ID Applications
Johnson Ubiquitous communication: tracking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supply chain
Prakashe et al. RFID technology: A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or
Jon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ies and the Tracking of Supply Chain As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