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7177A -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7177A
CN1797177A CN 200410081958 CN200410081958A CN1797177A CN 1797177 A CN1797177 A CN 1797177A CN 200410081958 CN200410081958 CN 200410081958 CN 200410081958 A CN200410081958 A CN 200410081958A CN 1797177 A CN1797177 A CN 1797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light
reflection
refractive index
inner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19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时伟
郑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ng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to CN 20041008195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97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797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其主要包括一第一棱镜、一第二棱镜及一光程补偿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而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第一棱镜的全反射面与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全反射面与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此外,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第一棱镜的第一光入射面上,或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出射面上。另外,还提出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其主要包括一第一棱镜及一第二棱镜,且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相等。

Description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Total Inner Reflection prism,TIRprism),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补偿光程差的内部全反射棱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体积庞大且笨重的阴极射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已逐渐被液晶投影装置及数字光源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装置等产品所取代。这些产品具有轻薄且可携性高的特性,并可直接与数字产品连结将图像投影显示出来。在各家厂商不断地推出便宜且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并增加其附加功能的情况下,这些产品除了使用于公司、学校及其他公众场所外,甚至已经有逐渐扩展至一般家庭的趋势。
公知的具有内部全反射棱镜的单片反射式光阀图像投影装置中,内部全反射棱镜可用来将光束反射至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上,并由数字微镜装置将光束转变成图像。
图1是表示为公知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公知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100,主要是包括一照明系统110、一投影镜头120、一数字微镜装置130以及一内部全反射棱镜140。其中,照明系统110具有一光源112,此光源112适于提供一光束114,且投影镜头120配置于光束114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投影镜头120具有一光轴122。此外,数字微镜装置130配置于光源110与投影镜头120之间,且位于光束114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数字微镜装置130具有一主动表面132,且主动表面132的一法向量132a平行于光轴122。另外,内部全反射棱镜140配置于数字微镜装置130与投影镜头120之间,此内部全反射棱镜140包括一第一棱镜142以及一第二棱镜144。
承上所述,第一棱镜142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142a、一第一光出射面142b以及一全反射面142c,且第一棱镜142的折射率为n。而第二棱镜144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144a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144b,且第二棱镜144的折射率等于第一棱镜的折射率。此外,第一棱镜142的全反射面142c是与第二棱镜144的第二光入射面142连接,且全反射面142c与第二光入射面144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air gap)146。
上述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100中,光源112提供的光束114可视为由许多光源所组成,此光束114会经由第一光入射面142a入射第一棱镜142并传递至全反射面142c。接着,此全反射面142c会将光束114反射至第一光出射面142b。接下来,光束114会传递至数字微镜装置130上。然后,经过数字微镜装置130处理过的光束(图像)114会再次传递至第一棱镜142,且由于此时光束(图像)114入射全反射面142c的入射角已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全反射面142c传递至空气间隙146,并经由第二光入射面144a入射第二棱镜144。之后,这些入射第二棱镜144的光束(图像)114会经由第二光出射面144b传递至投影镜头120。
图2A与图2B是表示为公知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使用不同排列方式的内部全反射棱镜的成像示意图。同时参照图1、图2A及图2B,由于光束114的光线114a、1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140中传递的路径长度不相等,所以光线114a、114b在内部全反射棱镜140中具有光程差,导致投影于数字微镜装置130上的光斑50无法显示出近似矩形的形状。如图2A所示,当数字微镜装置130为金刚石形态数字微镜装置(Diamond Shape DMD)时,光束114会以平行数字微镜装置130的长边132的方向入射数字微镜装置130,且以平行数字微镜装置130的长边132的方向自数字微镜装置130出射,此时由于光程差不等,使得数字微镜装置130上各处聚焦光点52大小不同,并造成数字微镜装置130上的光斑50呈现梯形形状,导致亮度及均匀度下降。此外,如图2B所示,当数字微镜装置130为标准形态数字微镜装置(Normal DMD)的情况下,光束114入射数字微镜装置130时,会与数字微镜装置130的长边132有一45度的夹角,且光束114自数字微镜装置130出射时,也会与数字微镜装置130的长边132有一45度的夹角,而此时由于光程差不等,使在数字微镜装置130上各处聚焦光点52大小不同,造成数字微镜装置130上的光斑50呈现平行四边形形状,也会导致亮度及均匀度下降。
此外,公知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100中。数字微镜装置130的主动表面132的一法向量132a必须平行于光轴122,以使光线114a、114b自数字微镜装置130传递至投影镜头120的路径相同,进而避免光程差的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补偿照明端光程差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主要是把一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第一棱镜的第一光入射面或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出射面,以使光束照射于内部全反射棱镜至数字微镜装置之间的光程差降低。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补偿光程差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主要是利用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以及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相等,当数字微镜装置与投影镜头非平行设置时,可使由数字微镜装置射出至投影镜头的光束其光程差减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其主要是利用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或是利用一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第一棱镜的第一光入射面或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出射面以补偿光束于传递路径上的光程差。
为达到上述与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该内部全反射棱镜主要包括一第一棱镜、一第二棱镜以及一光程补偿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此外,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第一棱镜的全反射面与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全反射面与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另外,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第一棱镜的第一光入射面上或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出射面上。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中,第一棱镜的折射率可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相同或不相同两者择其一。此外,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可与第一棱镜的折射率相同或不相同两者择其一,且光程补偿棱镜可与第一棱镜一体成形。
此外,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该内部全反射棱镜主要是包括一第一棱镜及一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且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n1。此外,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此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n2,且n2≠n1,其中第一棱镜的全反射面与第二棱镜的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全反射面与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该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主要包括一光源、一投影镜头、一反射式光阀以及一内部全反射棱镜。其中,光源适于提供一光束,且投影镜头配置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投影镜头具有一光轴。此外,反射式光阀配置于光源与投影镜头之间,且位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反射式光阀具有一主动表面,且主动表面的一法向量不平行于光轴。另外,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反射式光阀与投影镜头之间,此内部全反射棱镜为前述的二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其中之一。
在上述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中,反射式光阀例如是数字微镜装置。
本发明因采一种具有光程补偿棱镜的内部全反射棱镜,或是一种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同的内部全反射棱镜,以使光束于内部全反射棱镜内无光程差,因此可使数字微镜装置上的光斑近似于矩形,以提高亮度及均匀度。此外,利用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同的内部全反射棱镜来补偿光束于传递路径上的光程差,可使反射式光阀的主动表面与光轴不必平行即可维持原有的清晰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为公知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与图2B是表示为公知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使用不同排列方式的内部全反射棱镜的成像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单片全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与图7B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另二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光斑
52:聚焦光点
100、300: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110、310:照明系统
112、312:光源
114、314:光束
114a、114b、314a、314b:光线
120、320:投影镜头
122、322:光轴
130:数字微镜装置
132、332:主动表面
132a、332a:法向量
140、200a、200b、200c:内部全反射棱镜
142、210:第一棱镜
142a、212:第一光入射面
142b、214:第一光出射面
142c、216:全反射面
144、220:第二棱镜
144a、222:第二光入射面
144b、224:第二光出射面
146、240:空气间隙
230:光程补偿棱镜
330:反射式光阀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主要包括一第一棱镜210、一第二棱镜220以及一光程补偿棱镜230。其中,第一棱镜210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212、一第一光出射面214以及一全反射面216。此外,第二棱镜220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222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224,其中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与第二棱镜220的第二光入射面222连接,且全反射面216与第二光入射面222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240。另外,光程补偿棱镜230配置于第一棱镜210的第一光入射面212上。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光线314a、314b通过光程补偿棱镜230后,会经由第一光入射面212入射第一棱镜210,并传递至全反射面216。接着,此全反射面216会将光线314a、314b反射至第一光出射面214。接下来,光线314a、314b例如会传递至一反射式光阀330上。然后,经过反射式光阀330处理过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例如会再次传递至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且由于此时光线(子图像)314a、314b入射全反射面216的入射角已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全反射面216而传递至空气间隙240,并经由第二光入射面222入射第二棱镜220。之后,这些入射第二棱镜220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会经由第二光出射面224出射第二棱镜220。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第一棱镜210、第二棱镜220及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可分别为n1、n2及n3。此外,光线314a、314b于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中传递的光程总长不相等。也就是说,X2+X3+X4+X5与Y2+Y2+Y4+Y5不相等。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主要是利用光程补偿棱镜230来使光线314a、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光程差可降低。也就是说,通过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的总光程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可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n2相同,而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相同。亦即n1=n2=n3,此时可利用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截面厚度X1、Y1改变,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3(X1+X2+X3+X4+X5)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3(Y1+Y2+Y3+Y4+Y5)。
此外,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可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n2相同,而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不相同。也就是说n1=n2≠n3,此时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2+X3+X4+X5)+n3X1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2+Y3+Y4+Y5)+n3Y1。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也可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n2不相同,而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相同。也就是说n1=n3≠n2,则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3(X1+X2+X3+X4)+n2X5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3(Y1+Y2+Y3+Y4)+n2Y5。
此外,当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不相同时,也就是说n1≠n3≠n2,则此时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2+X3+X4)+n2X5+n3X1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2+Y3+Y4)+n2Y5+n3Y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线314a与光线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的总光程相等。因此,不论反射式光阀330为何种排列方式,均可通过光程补偿棱镜230的厚度改变或各棱镜折射率的变化来补偿光程差,使数字微镜装置上的光斑接近于矩形,以提高亮度及均匀度。
第二实施例
图4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该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主要是包括一第一棱镜210、一第二棱镜220以及一光程补偿棱镜230。其中,第一棱镜210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212、一第一光出射面214以及一全反射面216。此外,第二棱镜220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222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224,其中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与第二棱镜220的第二光入射面222连接,且全反射面216与第二光入射面222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240。另外,光程补偿棱镜230配置于第二棱镜220的第二光出射面224上。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中,光线314a、314b会经由第一光入射面212入射第一棱镜210并传递至全反射面216。接着,此全反射面216会将光线314a、。314b反射至第一光出射面214。接下来,光线314a、314b例如会传递至一反射式光阀330上。然后,经过反射式光阀330处理过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会再次传递至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且由于此时光线(子图像)314a、314b入射全反射面216的入射角已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全反射面216而传递至空气间隙240,并经由第二光入射面222入射第二棱镜220。之后,这些入射第二棱镜220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会经由第二光出射面224出射光程补偿棱镜230。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中,第一棱镜210、第二棱镜220及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可分别为n1、n2及n3。此外,光线314a、314b于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中传递的路径总长不相等。也就是说,X3+X4与Y3+Y4不相等。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主要利用光程补偿棱镜330来使光线314a、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中的光程差降低。也就是说,通过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中的总光程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可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n2相同,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相同。亦即n1=n2=n3,此时可利用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截面厚度X5、Y5改变,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3(X3+X4+X5)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3(Y3+Y4+Y5)。
此外,当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也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不相同,也就是说n1=n2≠n3,则此时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3+X4)+n3X5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3+Y4)+n3Y5。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中,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可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n2不相同,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可与第一棱镜310的折射率n1相同。换言之n1=n3≠n2,此时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3(X3+X5)+n2X4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3(Y3+Y5)+n2Y4。
此外,当光程补偿棱镜230的折射率n3也可与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n1不相同。也就是说n1≠n3≠n2,此时光程补偿棱镜230可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3+n2X4+n3X5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3+n2Y4+n4Y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线314a与光线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中的总光程相等。因此,不论反射式光阀330是否与光轴垂直或与投影镜头的入射面平行,均可使投影画面维持原有的清晰度。
第三实施例
图5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本实施提出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主要包括一第一棱镜210及一第二棱镜220。其中,第一棱镜210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212、一第一光出射面214以及一全反射面216,且第一棱镜210的折射率为n1。此外,第二棱镜220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222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224,此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为n2,且n2≠n1,其中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是与第二棱镜220的第二光入射面222连接,且全反射面216与第二光入射面222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240。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中,光线314a、314b会经由第一光入射面212入射第一棱镜210并传递至全反射面216。接着,此全反射面216会将光线314a、314b反射至第一光出射面214。接着,光线314a、314b会传递至一反射式光阀330上。然后,经过反射式光阀330处理过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例如会再次传递至第一棱镜210的全反射面216,且由于此时光线(子图像)314a、314b入射全反射面216的入射角已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全反射面216而传递至空气间隙240,并经由第二光入射面222入射第二棱镜220。之后,这些入射第二棱镜220的光线(子图像)314a、314b会经由第二光出射面224出射第二棱镜220。
在上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中,第一棱镜210及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例如分别为n1及n2。此外,光线314a、314b于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中传递的光程总长不相等。亦即,X3+X4不等于Y2+Y4。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主要是利用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不相等来使光线314a、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中光程差降至最低。换言之,通过使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不相等,以使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3+n2X4等于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3+n2Y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线314a与光线314b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中的总光程相等。因此,不论反射式光阀330是否与光轴垂直或与投影镜头的入射面平行,均可使投影画面维持原有的清晰度。
第四实施例
图6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与图6,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300,该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主要包括一照明系统310、一投影镜头320、一反射式光阀330以及一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其中,照明系统310具有一光源312,此光源312适于提供一光束314,且投影镜头320配置于光束314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投影镜头320具有一光轴322。此外,反射式光阀330例如为一数字微镜装置,其配置于光源312与投影镜头320之间,且位于光束314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反射式光阀330具有一主动表面332,且主动表面332的一法向量332a不平行于光轴322。另外,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配置于反射式光阀330与投影镜头320之间,此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的细部构件与第三实施例所述相似,在此将不再重述。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光源312所提供的光束314例如会依序通过色轮(color wheel)316、光积分柱(light integration rod)318与延迟镜片(relaylens)319,并且经由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反射至数字微镜装置330。此数字微镜装置330会将光束314转换为图像,之后再由投影镜头320将图像投影于屏幕(未示出)上。
承上述,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结构上的问题,反射式光阀330的主动表面332的一法向量332a无法与光轴322平行,以致于光束314在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中的传递路径总长不相等,且光束314自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传递至投影镜头320的路径长也不相等。然而,本实施例中可利用内部全反射棱镜200c的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不同,使光束314的光程差降至最低。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第一棱镜210与第二棱镜220的折射率不相等。使光束314的一光线314a的总光程n1X3+n2X4+n3X5等于光束314的另一光线314b的总光程n1Y3+n2Y4+n3Y5,其中n3代表空气的折射率。因此,不论反射式光阀330是否与光轴垂直或与投影镜头的入射面平行,均可使投影画面维持原有的清晰度。
图7A与图7B是表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另二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3、图4、图6、图7A与图7B,其中图7A及图7B与图6相拟,其不同处在于图7A中采用图3所表示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而图7B中采用图4所表示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00b。此外,有关于内部全反射棱镜200a、200b补偿光程差的方式与前述相似,在此不再重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一种具有光程补偿棱镜的内部全反射棱镜,或一种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相等的内部全反射棱镜,使光束于内部全反射棱镜内无光程差。因此可使投影亮度及均匀度增加或维持画面的清晰度。此外,利用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同的内部全反射棱镜来补偿光束于传递路径上的光程差。因此,即使在某些因为结构上的问题,无法使反射式光阀的主动表面的一法向量与投影镜头的光轴平行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仍然可以维持原有画面的清晰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以及
一光程补偿棱镜,该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该第一光入射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8.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该全反射面与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以及
一光程补偿棱镜,该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该第二光出射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部全反射棱镜,其特征在于:该光程补偿棱镜的折射率与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不相同。
15.一种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且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n1;以及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n2,且n2≠n1,其中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
16.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包括:
一光源,该光源适于提供一光束;
一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配置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投影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反射式光阀,该反射式光阀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投影镜头之间,且位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反射式光阀具有一主动表面,且该主动表面的一法向量不平行于该光轴;
一内部全反射棱镜,该内部全反射式棱镜配置于该反射式光阀与该投影镜头之间,该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且该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n1;以及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该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n2,且n2≠n1,其中该第一棱镜的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棱镜的该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式光阀包括一数字微镜装置。
18.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包括:
一光源,该光源适于提供一光束;
一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配置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投影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反射式光阀,该反射式光阀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投影镜头之间,且位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一内部全反射棱镜,该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该反射式光阀与该投影镜头之间,该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以及
一光程补偿棱镜,该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该第一光入射面上。
19.一种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包括:
一光源,该光源适于提供一光束;
一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配置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投影镜头具有一光轴;
一反射式光阀,该反射式光阀配置于该光源与该投影镜头之间,且位于该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一内部全反射棱镜,该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该反射式光阀与该投影镜头之间,该内部全反射棱镜包括:
一第一棱镜,该第一棱镜具有一第一光入射面、一第一光出射面以及一全反射面;
一第二棱镜,该第二棱镜具有一第二光入射面以及一第二光出射面,其中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连接,且该全反射面与该第二光入射面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间隙;以及
一光程补偿棱镜,该光程补偿棱镜配置于该第二光出射面上。
CN 200410081958 2004-12-30 2004-12-30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Pending CN1797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1958 CN1797177A (zh) 2004-12-30 2004-12-30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1958 CN1797177A (zh) 2004-12-30 2004-12-30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177A true CN1797177A (zh) 2006-07-05

Family

ID=3681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81958 Pending CN1797177A (zh) 2004-12-30 2004-12-30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9717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822A (zh) * 2017-01-20 2017-06-13 杭州有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光线反射复合棱镜
CN106949383A (zh) * 2017-04-01 2017-07-14 杭州有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
CN108292088A (zh) * 2015-12-04 2018-07-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投射型显示装置和其设计方法
CN109343301A (zh) * 2018-10-31 2019-02-15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0244506A (zh) * 2019-07-17 2019-09-1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楔形激光投影光通装置
WO2022268221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引擎及激光投影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2088A (zh) * 2015-12-04 2018-07-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投射型显示装置和其设计方法
CN108292088B (zh) * 2015-12-04 2020-08-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投射型显示装置和其设计方法
CN106838822A (zh) * 2017-01-20 2017-06-13 杭州有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光线反射复合棱镜
CN106949383A (zh) * 2017-04-01 2017-07-14 杭州有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
CN106949383B (zh) * 2017-04-01 2023-03-21 安徽仁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
CN109343301A (zh) * 2018-10-31 2019-02-15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US11513340B2 (en) 2018-10-31 2022-11-29 Qisda Corporation Projector
CN110244506A (zh) * 2019-07-17 2019-09-1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楔形激光投影光通装置
WO2022268221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引擎及激光投影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417C (zh) 投影仪
US8011787B2 (en) Image projection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TWI651564B (zh) 定焦鏡頭
CN1940639A (zh) 投射式图像显示装置
US10419730B2 (en) Image projection optical unit and projector
TW202111379A (zh) 投影鏡頭及投影機
US7614754B2 (en)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237353C (zh) 正交二向色棱镜及使用正交二向色棱镜的反射型液晶投影仪
CN1457446A (zh) 照明光学系统及使用它的投影仪
CN1892285A (zh) 光源模块与光学投影系统
CN1693985A (zh) 光反射系统
US10564532B2 (en) Optical unit and proj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403847A (zh) 投影设备
CN1786769A (zh) 投影机
CN1797177A (zh) 内部全反射棱镜及单片反射式光阀投影装置
US11287733B2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module having light absorbing element thereof
CN1692306A (zh) 投影机
CN1892277A (zh) 变焦投影镜头
US11126075B2 (en) Projection device
CN211506005U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1075081A (zh) 投影透镜装置及具有其的光学器械
CN1877392A (zh) 投影机的光学系统
CN1898598A (zh) 投影系统
KR101754604B1 (ko) 프로젝터의 투사 렌즈 유닛
US8721086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light beam adjusting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