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1075A -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1075A
CN1791075A CNA2004101013202A CN200410101320A CN1791075A CN 1791075 A CN1791075 A CN 1791075A CN A2004101013202 A CNA2004101013202 A CN A2004101013202A CN 200410101320 A CN200410101320 A CN 200410101320A CN 1791075 A CN1791075 A CN 1791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belement
data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13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7715C (zh
Inventor
王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Limei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4101013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7715C/zh
Publication of CN1791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1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77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77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包括数据收发单元,与以太网连接,用于收发以太网数据帧;第一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将数据收发单元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进行转换;或将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数据收发单元进行发送。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节约MSTP设备的端口资源和投资。

Description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的融合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是同步传输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多业务传送平台的简称,是目前城域网组建主要采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是在SDH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于SDH的MSTP是指基于SDH传送平台,同时实现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业务、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业务、以太网业务等接入、处理和传送功能,并提供统一网管功能的多业务处理节点。
由于MSTP技术的出现,同时伴随着以太网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将以以太网技术实现的多个局域网通过以SDH/准同步传输体系(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光纤网(Sonet,SynchronousOptical fiber Network)等光传输网络组成覆盖范围更广的广域网已成为目前技术发展的主流。如目前业内已经提出的Ethernet over PDH技术和Ethernet overSDH技术等,均可以实现将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进行融合,从而使高速发展的数据通信业务能够充分利用光传输网络的传输线路资源,达到节约组网成本的目的。
由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封装格式均与SDH/PDH/Sonet等光传输网络存在差异,而Ethernet over PDH技术和Ethernet over SDH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及其数据封装格式在以太网协议和光传输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
请参阅图1,该图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thernet over PDH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拓扑示意图;图中利用Ethernet over PDH技术实现的EoPDH装置A可以将局域网A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封装成标准的E1数据帧,然后再由MSTP设备A将E1数据帧发送到SDH网络;远端的MSTP设备B接收E1数据帧后,由外挂的EoPDH设备B对其进行解封装处理,恢复成为以太网数据帧后,发送给局域网B,从而可以实现基于Ethernet over PDH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目的。
请参阅图2,该图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thernet over SDH(简称EOS技术)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拓扑示意图;图中利用EOS技术实现的EOS装置A可以先将局域网A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封装到虚容器(VC,VirtualContainer)中,再进而将VC封装成同步传输模式(STM-N,SynchronousTransmission Model)数据帧,最后由MSTP设备A将STM数据帧发送到SDH/Sonet网络;远端的MSTP设备B接收STM数据帧后,由外挂的EOS装置B对其进行解封装处理,恢复出以太网数据帧后发送给局域网B,从而实现了基于EOS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目的。
其中上述在基于Ethernet over PDH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方案中,EoPDH装置相当于是一种协议转换器,它可以实现E1/T1或E3/T3协议数据和Enternet协议数据之间的转换。在应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在局域网内部配置这种协议转换器,从而将符合Enternet协议的局域网和符合PDH/SDH/Sonet协议的光传输网络融合,达到企业网远程互联的目的。
请参阅图3,该图是现有技术中EoPDH装置的简单结构组成框图,其中EoPDH装置1主要包括数据接收单元10,数据封装单元11,上行逻辑接口单元12,下行逻辑接口单元13,数据解封装单元14和数据发送单元15;其中各个组成单元的主要作用如下:
数据接收单元10,主要用于接收局域网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
数据封装单元11,主要用于对数据接收单元10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通用成帧规程(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基于SDH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Link Access Procedure-SDH)、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Multi-Link PPP)的封装处理;
上行逻辑接口单元12,主要用于将数据封装单元11封装处理后的数据进行E1/E3成帧处理,以得到E1/E3数据帧,然后通过租用的E1/E3线路传输到PDH/SDH/Sonet网络;
下行逻辑接口单元13,主要用于从PDH/SDH/Sonet网络接收E1/E3数据帧,并将E1/E3数据帧处理成符合GFP、LAPS、HDLC、PPP或ML-PPP封装格式的数据帧;
数据解封装单元14,主要用于将下行逻辑接口单元13处理后的符合GFP、LAPS、HDLC、PPP或ML-PPP封装格式的数据帧使用对应的GFP、LAPS、HDLC、PPP或ML-PPP协议进行解封装处理,以得到以太网数据帧;
数据发送单元15,主要用于将数据解封装单元14解封装处理后的以太网数据帧通过以太网接口反馈到该局域网。
但是综上所述,现有的EoPDH装置,只能完成点到点的数据转发服务,即一EoPDH装置需要占用MSTP设备上的一个以太网端口和远端的MSTP设备上的一个以太网端口进行数据通信;如图4所示,该图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oPDH装置实现企业布网的网络结构拓扑图;如图4所示,在企业网或者行业专网建设中,企业总部和各个分局(图中所示为分局1、分局2......分局N)之间往往是点对多点的通信业务类型,这样在企业总部就需要分别对应每个分局设置一个EoPDH装置,而设置的每个EoPDH装置需要占用企业总部MSTP设备上的一个以太网端口,以和远端的MSTP及其EoPDH装置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如果企业分局很多,则要求总部的MSTP设备(如总部的路由器或接入设备等)的以太网端口配置数量较大,而企业总部的MSTP设备的端口资源是很宝贵的,这样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投资。
其次,由上述描述可见,EoPDH装置是外挂在MSTP设备上的一个外挂装置,即EoPDH装置和MSTP设备是相互独立的,这样由于EoPDH装置和MSTP设备之间的E1/E3链路不能提供用于网络维护的管理开销字节,所以EoPDH装置就不能和MSTP设备进行统一的网络管理和监控,无法做到网络系统的端到端管理。
同时现有的EoPDH装置只支持Enternet协议和PDH协议的转换,而不支持EOS技术,因此现有EoPDH装置不能实现同时支持Enternet协议和PDH协议、Enternet协议和SDH协议的转换,即不支持多协议转换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节约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以太网端口资源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以减少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的投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包括:
数据收发单元,与以太网连接,用于收发以太网数据帧;
第一数据转换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
数据转发单元,分别与至少一个数据收发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收发单元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进行转换;或将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数据收发单元进行发送。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的第二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多协议标签交换方式下的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所述第一数据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转发单元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作为净负荷,进行基于准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
第一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再次适配成E1或E3数据帧后,再映射到管理单元AU4中;
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映射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一映射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处理成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到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中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解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连接,用于从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解映射出E1或E3数据帧;
第一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解映射子单元和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在从第一解映射子单元发来的E1或E3数据帧中分离出以太网数据帧,并发送给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转发。
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和第一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利用通用成帧规程、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点对点协议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封装处理和对E1、E3数据帧进行解封装处理。
所述第二数据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转发单元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作为净负荷,进行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
第二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封装处理后的数据适配到至少一个容器C12、C3或C4中,再映射到管理单元AU4中;
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映射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映射子单元映射出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处理成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到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中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解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连接,用于从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解映射出对应数目的容器数据;
第二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解映射子单元和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解映射子单元发来的容器数据进行定帧并分离出以太网数据帧后发送给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转发。
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和第二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利用通用成帧规程、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点对点协议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封装处理和对容器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包括:
收发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
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将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和由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相互转发的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
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其中可以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多协议标签交换方式下的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增加一个数据转发单元对从多个以太网端口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转发处理,实现了将从多个以太网端口进入的数据包转发到一个或多个数据转换单元中进行以太网数据帧和PDH数据帧的转发处理,这样在传统的MSTP设备端口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基于EoPDH技术达到使企业总部和多个分局进行统一布网的目的,并在企业分局数目较大的情况下,也不用增加总部侧MSTP设备和数据设备的端口数目,节约了MSTP设备和数据设备宝贵的端口资源,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
同时,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可以内嵌于MSTP设备内部,是MSTP设备的一部分,这样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和监控,提供了以太网专线的端到端管理功能。
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在提供了EoPDH技术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而提供EOS功能,因此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能够同时支持Enternet协议和PDH协议、Enternet协议和SDH协议的转换,即可以支持多协议转换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thernet over PDH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拓扑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thernet over SDH(简称EOS)技术融合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的拓扑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EoPDH装置的简单结构组成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利用EoPDH装置实现企业布网的网络结构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组成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主要组成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中第一数据转换单元的具体组成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中第二数据转换单元的具体组成结构框图;
图9是利用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组建企业局域网的简单结构拓扑图;
图10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的上行实现过程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的下行实现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一种带有汇聚转发功能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以提供EoPDH业务的汇聚转发功能,同时提供EOS业务的汇聚转发功能,以对来自多个方向的以太网数据业务进行汇聚转发,从而在组建企业局域网过程中,当企业分局数目较多时,可以达到节约现有MSTP设备和数据设备端口资源的目的;并该装置内嵌在MSTP设备之中,可以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和监控,提供以太网专线的端到端管理能力。
下面将首先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请参阅图5,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组成结构框图;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数据收发单元10,数据转发单元20和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三个部分,每个组成单元的具体作用如下:
数据收发单元10,与以太网连接,主要负责从以太网接收以太网数据帧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20处理;并将后续数据转发单元20处理出的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数据收发单元10其实就是以太网设备上的以太网端口,可以支持10M/100M/1000M的端口速率,可以为光口或电口。
数据转发单元20,分别与至少一个数据收发单元10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连接,主要负责将数据收发单元10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进行转换处理;或将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数据收发单元10进行发送到以太网的处理。数据转发单元20主要作用是处理数据包的转发、数据流分类及标签的添加或删除等操作;其可以通过存储至少一个数据转发规则表,以来实现以太网数据帧的转发行为,其中数据转发规则表可以包含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入端口号和出端口号,以实现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MAC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目的;数据转发规则表还可以包含数据包的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以实现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VLAN ID对数据包进行转发的目的,在这种方式下,数据转发单元20相当于IEEE802.1D标准中定义的网桥设备;此外,数据转发单元20还可以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ed)方式下的标签(Label)来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数据转发单元20应该具备至少2个物理端口或者逻辑端口,以分别和数据收发单元10和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相连,该单元两侧的端口数目要分别和以太网端口数目及EOS通道数目/EoPDH通道数目相对应。其中数据转发单元20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的数据转发作用,才使得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可以将来自不同EoS通道或者EoPDH通道的以太网数据业务汇聚转发到一个或者几个以太网端口来输出,可以达到节约MSTP设备端口资源的目的,反之亦然。
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与光传输网络连接,主要负责将数据转发单元20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PDH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SDH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SDH数据帧转换成为PDH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数据转发单元20进行转发处理。
上述第一实施例只是在本发明装置能够支持EoPDH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汇聚转发功能,从而可以达到节约MSTP设备端口资源的目的,与此同时,本发明装置在上述支持EoPDH技术和数据汇聚转发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而同时支持EOS技术。请参阅图6,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主要组成结构框图;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第二数据转换单元40,该单元分别与数据转发单元20和光传输网络连接,主要用于将数据转发单元20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SDH数据帧后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SDH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后发送到数据转发单元20进行转发处理。
请参阅图7,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中第一数据转换单元的具体组成结构框图;该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主要用于完成以太网数据帧和PDH数据帧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包括:
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31,与数据转发单元20连接,主要负责将数据转发单元20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基于准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其封装过程可以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对点协议PPP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Enternet Over PDH的封装处理。
第一映射子单元32,与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31连接,主要负责将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31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再次适配成E1/E3数据帧,再按照G.707标准逐层映射到管理单元(AU4,Administration Unit)中。
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3,与第一映射子单元32连接,主要用于按照G.707标准对第一映射子单元32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SDH成帧子单元34,分别与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3和光传输网络连接,主要负责将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3调度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按照G.707标准处理成SDH数据帧并进行电光转换后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一SDH解帧子单元35,与光传输网络连接,负责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SDH数据帧中按照G.707标准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6,与第一SDH解帧子单元35连接,主要负责对第一SDH解帧子单元35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解映射子单元37,与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6连接,主要负责从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36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按照标准G.707协议解映射出E1/E3数据帧。
第一数据解封装子单元38,分别与第一解映射子单元37和数据转发单元20连接,主要负责对第一解映射子单元37发来的E1或E3数据帧进行基于Enternet Over PDH的解封装处理,以分离出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帧发送给所述数据转发单元20进行转发处理;这里的解封装过程也相应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对点协议PPP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来对E1/E3数据帧进行基于Enternet Over PDH的解封装处理,从而可以得到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帧。
请参阅图8,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中第二数据转换单元的具体组成结构框图;该第二数据转换单元40主要用于完成以太网数据帧和SDH数据帧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包括:
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41,与数据转发单元20连接,主要负责将数据转发单元20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其封装过程可以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对点协议PPP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来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EOS的封装处理。
第二映射子单元42,与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41连接,主要负责按照G.707标准过程将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41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先适配到1~N个容器C12、C3或C4中,再逐层映射到管理单元AU4中。
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3,与第二映射子单元42连接,主要用于按照G.707标准对第二映射子单元42映射出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SDH成帧子单元44,分别与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3和光传输网络连接,主要负责将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3调度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按照G.707标准处理成SDH数据帧并进行电光转换后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二SDH解帧子单元45,与光传输网络连接,负责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SDH数据帧中按照G.707标准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6,与第二SDH解帧子单元45连接,主要负责对第二SDH解帧子单元45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解映射子单元47,与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6连接,主要负责从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46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按照标准G.707协议解映射出对应数目的容器数据;由于数据转发单元20上的每个逻辑端口会对应一个逻辑通道,这样第二解映射子单元47可以从每个逻辑通道上分别解映射出相应数目的C12、C3或C4容器数据。
第二数据解封装子单元48,分别与第二解映射子单元47和数据转发单元20连接,主要负责对第二解映射子单元47解映射出的容器数据进行定帧处理并分离出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帧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20进行转发处理;这里也相应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对点协议PPP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来对容器数据进行定帧处理,并分离出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帧。
其中上述第一数据转换单元30和第二数据转换单元40中的第一数据封装/解封装子单元和第二数据封装/解封装子单元、第一上/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和第二上/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第一SDH成帧/解帧子单元和第二SDH成帧/解帧子单元可以分别集成在一个共同的单元中实现。
相对于背景技术中图4所示的EoPDH装置在组建企业局域网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请参阅图9,该图是利用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组建企业局域网的简单结构拓扑图;如该图所示,企业局域网中的分局1、分局2和分局3通过EoPDH装置和光传输网络SDH融合,分局4和分局5通过EOS装置和SDH网络融合,该局域网的总部侧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网络融合装置,该装置可以置于总部侧的MSTP设备的内部,由于本发明提出的网络融合装置具有对数据进行汇聚转发功能,能够同时支持EoPDH技术的EOS技术的功能,所以该装置可以将分局1、分局2、分局3、分局4和分局5发来的SDH数据帧转换成以太网数据帧后通过MSTP设备的一个上行输出端口输出到总部,因此可以节约总部MSTP设备的端口资源,同时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相应于本发明提出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请参阅图10,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的上行实现过程流程图;其主要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10,从以太网接收以太网数据帧;
步骤S20,对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转发处理;其中可以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MAC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VLANID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MPLS方式下的标签Label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步骤S30,将转发处理后的每路以太网数据帧按照G.707标准先封装成为E1/E3数据帧后,再进而映射成SDH数据帧;
步骤S40,将映射出的SDH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相应地,请参阅图11,该图是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的下行实现过程流程图;其主要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50,从光传输网络接收SDH数据帧;
步骤S60,将接收的SDH数据帧按照G.707标准解映射出E1/E3数据帧后,再进而解封装成为以太网数据帧;
步骤S70,对解封装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转发处理,其转发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0的转发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80,将转发处理后的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
本发明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在上述基于数据转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EoPDH技术,同时为了实现多协议转发功能,还可以同时实现EOS技术功能,即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转发处理后的以太网数据帧按照G.707标准直接映射成为SDH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SDH数据帧按照G.707标准直接解映射成为以太网数据帧,再进行后续的以太网数据帧的转发处理。
在此还应该注意,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解决方案进行多种变换和改变,只要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用于对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进行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收发单元,与以太网连接,用于收发以太网数据帧;
第一数据转换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
数据转发单元,分别与至少一个数据收发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收发单元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进行转换;或将第一数据转换单元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的数据收发单元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的第二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多协议标签交换方式下的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转发单元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作为净负荷,进行基于准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
第一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封装处理后的数据再次适配成E1或E3数据帧后,再映射到管理单元AU4中;
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映射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一映射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第一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处理成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到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中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一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一解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连接,用于从第一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解映射出E1或E3数据帧;
第一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解映射子单元和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在从第一解映射子单元发来的E1或E3数据帧中分离出以太网数据帧,并发送给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转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封装子单元和第一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利用通用成帧规程、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点对点协议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封装处理和对E1、E3数据帧进行解封装处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将数据转发单元转发来的以太网数据帧作为净负荷,进行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数据封装处理;
第二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封装处理后的数据适配到至少一个容器C12、C3或C4中,再映射到管理单元AU4中;
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映射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映射子单元映射出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和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第二上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处理成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
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与光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在从光传输网络接收到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中分离出管理单元AU4;
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同步数字体系解帧子单元处理得到的管理单元AU4中的虚容器VC12、VC3或VC4进行调度处理;
第二解映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连接,用于从第二下行交叉连接子单元处理后的管理单元AU4中解映射出对应数目的容器数据;
第二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解映射子单元和数据转发单元连接,用于对第二解映射子单元发来的容器数据进行定帧并分离出以太网数据帧后发送给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转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封装子单元和第二数据解封装子单元利用通用成帧规程、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链路接入规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点对点协议或多链路点对点协议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封装处理和对容器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
8、一种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用于对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进行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
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成为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后,再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将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帧和由准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帧进行相互转发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发送到光传输网络;并
将从光传输网络接收的同步数字体系数据帧直接转换成为以太网数据帧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实现网络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
根据以太网数据帧在多协议标签交换方式下的标签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CN2004101013202A 2004-12-17 2004-12-17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71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1013202A CN100407715C (zh) 2004-12-17 2004-12-17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1013202A CN100407715C (zh) 2004-12-17 2004-12-17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1075A true CN1791075A (zh) 2006-06-21
CN100407715C CN100407715C (zh) 2008-07-30

Family

ID=3678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1013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715C (zh) 2004-12-17 2004-12-17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7715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6835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pping the ethernet code block to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to transmit
CN102238063A (zh) * 2010-04-26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91294A (zh) * 2011-05-12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os/eth线卡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7944A (zh) * 2011-12-31 2012-05-0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1656743B (zh) * 2009-08-25 2012-09-26 南京普天网络有限公司 Stm-1中63路网桥业务与千兆以太网口间转换设备
CN103209106A (zh) * 2013-03-04 2013-07-17 遂昌县电力工业局 数据传输扩展接入装置
CN103841009A (zh) * 2014-03-13 2014-06-04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和e1数据的转换与级联的fpga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0294A (zh) * 1999-07-27 2000-04-12 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以太网与同步数字体系或同步光网络融合的适配方法
CN1120609C (zh) * 1999-09-01 2003-09-03 信息产业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以太网与准同步数字体系融合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0536457C (zh) * 2002-08-12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同步数字体系上传送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700B (zh) * 2007-07-10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以太网编码块映射到光传输网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06835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pping the ethernet code block to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to transmit
US8259750B2 (en) 2007-07-10 2012-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pping ethernet code blocks to OTN for transmission
CN101656743B (zh) * 2009-08-25 2012-09-26 南京普天网络有限公司 Stm-1中63路网桥业务与千兆以太网口间转换设备
CN102238063A (zh) * 2010-04-26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38063B (zh) * 2010-04-26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91294A (zh) * 2011-05-12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os/eth线卡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91294B (zh) * 2011-05-12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os/eth线卡互通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7944A (zh) * 2011-12-31 2012-05-0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2437944B (zh) * 2011-12-31 2015-06-03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3209106A (zh) * 2013-03-04 2013-07-17 遂昌县电力工业局 数据传输扩展接入装置
CN103209106B (zh) * 2013-03-04 2015-07-15 遂昌县电力工业局 数据传输扩展接入装置
CN103841009A (zh) * 2014-03-13 2014-06-04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和e1数据的转换与级联的fpga实现方法
CN103841009B (zh) * 2014-03-13 2017-0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和e1数据的转换与级联的fpga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7715C (zh)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3877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service on synchronous digital network
CN1625176A (zh) 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866923A (zh) 一种实现捆绑接口边到边伪线仿真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589543A (zh) 支持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电路的方法
CN101043352A (zh) 一种对GPON系统配置Native VLAN以及处理以太网报文的方法
CN1420664A (zh) 网络传递系统和传递方法
CN1652542A (zh) 实现虚拟租用线的方法
CN1929419A (zh) 网络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及交叉连接装置
CN1697416A (zh) 一种环网及其业务实现方法
CN1783842A (zh) 软路由器特征服务器
CN1812300A (zh) 环型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路由交换设备及环型网络系统
CN1992670A (zh) 一种以太网承载帧中继的方法
CN1859369A (zh) 实现网络连接服务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852197A (zh) 基于目录服务来实现网络连接服务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728720A (zh) 一种用于以太网与同步数字体系或者同步光网络融合的适配方法
CN1728714A (zh) 一种用于IPv4网络和IPv6网络互通的方法
CN1728713A (zh) 一种数字视频传送方法
CN1881901A (zh) 用于确定集成电信网络中的路径的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CN1728750A (zh) 一种分组话音通信方法
CN1725730A (zh) 多层虚拟局域网交换的方法
CN1866835A (zh) 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728814A (zh) 一种可视电话通信方法
CN1728717A (zh) 一种以太网与准同步数字体系融合的适配方法
CN1791075A (zh) 实现网络融合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863148A (zh) 穿越二层隧道网络实现vlan设备间交互bpdu报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9

Address after: Nong'an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130200 city Changchun He Long Zhen Yu Jia Dian Cun Yu Jia Dian Tun 7 groups

Patentee after: He Limei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