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7520A -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7520A
CN1787520A CNA2004101008524A CN200410100852A CN1787520A CN 1787520 A CN1787520 A CN 1787520A CN A2004101008524 A CNA2004101008524 A CN A2004101008524A CN 200410100852 A CN200410100852 A CN 200410100852A CN 1787520 A CN1787520 A CN 1787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address
link point
message
respon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08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7520B (zh
Inventor
马云飞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roperty right Bats Exchan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410100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87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78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87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75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使得能够在RPR环网提供的EVPLAN业务中实现IGMP,组播报文能发送给确定的端口组播组,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带宽的有效利用。本发明在RFC 2236所定义的组播响应报文的保留字段中填充源RPR节点的地址,RPR节点依据RPR环上的组播响应报文学习组播地址,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Description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涉及弹性分组环中的组播报文转发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宽带接入的日益普及,在愈来愈多的各级骨干传输网中,数据业务已逐渐超过语音业务,成为传输网的主导业务。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简称“RPR”)吸收了以太网(Ethernet)的经济性和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简称“SDH”)系统50毫秒(ms)环保护特性,构造了适应以太网数据传输的二层网络,可在现有的光网络上提供具备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简称“QoS”)管理和高效率的数据业务传输,是最有效的以太网数据业务传输方式,适合于数据、语音以及视频应用。RPR技术在物理层,例如SDH和数据设备之间增加了一个环路业务管理的层次,通过这个环路业务管理层,能实现空间重用、公平访问、智能倒换、路径优化等功能,可以应用在城域网内进行高效带宽利用的传输。
在以太网中,多播即组播是一种将报文发往多个接收者的通信方式。在许多应用中,组播比广播更好,因为组播降低了不参与通信的主机的负担。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简称“IGMP”)用于支持主机和路由器进行多播,它让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系统知道主机当前所在的组播组。组播路由器需要这些信息以便知道组播数据报应该向哪些接口转发。IGMP协议在许多业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现行的数据业务传送中主要包括以太网虚拟专用线(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简称“EVPL”)和以太网虚拟专用本地网(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AN,简称“EVPLAN”)业务两种。EVPLAN业务通常需要支持IGMP来实现向多个接收者传送信息的应用。
组播路由器使用IGMP报文来记录与该路由器相连网络中组成员的变化情况。组播路由器定时以广播的形式在网络内发送组播查询报文来了解是否还有任何主机包含有属于组播组的进程,组播路由器查询报文中的组地址(Group Address)被设置为0,组播主机通过发送组播响应报文响应一个组播查询报文。IGMP协议中,报文的帧格式如下所示。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Type         |   rsvd(Node MAC)    |     Checksum     |
+-+-+-+-+-+-+-+-+-+-+-+-+-+-+-+-+-+-+-+-+-+-+-+-+-+-+-+-+-+-+-+-+
|                          Group Address                        |
+-+-+-+-+-+-+-+-+-+-+-+-+-+-+-+-+-+-+-+-+-+-+-+-+-+-+-+-+-+-+-+-+
其中,Type字段用于标识该报文的IGMP版本和报文类型;rsvd(reserved)字段为保留字段,只在查询报文中有意义,在其它报文中没有任何意义;Checksum字段用于进行校验;Group Address字段用于标识组播组地址。
在IGMP协议中,为了在以太网层实现组播数据帧的过滤功能,需要进行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组播组地址到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的转换,将MAC地址范围01:00:5e:00:00:00到01:00:5e:7f:ff:ff与IP组播组地址相对应,将IP组播组地址的低位23bit映射到组播组MAC地址的低位23bit。需要说明的是,这些MAC地址不会对任何网络设备分配,专用于IGMP协议中的组播组MAC地址。{这个地址映射规则我在RFC 2236中没有找到}
关于IGMP协议的具体定义可以参见《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Protocol,Version 2》(RFC 2236),中文可译为《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第2版》(请求评注标准2236)。
当使用RPR来承载以太网业务时,RPR环网本身是一种二层的网络,以太网也是二层网络,我们需要将以太网的报文封装到RPR环网的报文净荷中去。比如RPR环网的RPR节点A承载了以太网的业务,将以太网的报文映射到RPR环网的帧中去,通过RPR环网的网络将报文传送到RPR节点B,由RPR节点B将以太网的报文还原,并发送到节点B区域的以太网的网络中去。这样从以太网网络层看起来,好像业务是直接发送过来的,承载网络是透明的。
当用RPR环网组成EVPLAN时,由于EVPLAN一般需要支持组播,但是通常我们并不能确定具体某一条以太网业务映射到RPR环网中会采用那一条路径传送,这样我们要让组播数据帧在RPR环上往确定的RPR节点的确定的端口传送就存在着困难,因此需要解决在应用RPR环网组成EVPLAN时如何实现组播。
现有的技术方案采用以太网组播数据帧到达RPR环网的节点后,RPR节点将该以太网业务的包封装到RPR帧中,然后将该RPR帧在RPR环网中广播。RPR环上的各RPR节点接收到后,将它解封装后传送给自己所连接的以太网网络中去,然后由以太网层根据该组播帧的MAC地址来判断如何转发。由于RPR环网中没有采用组播,RPR节点没有学习到组播地址,就需要将这个帧在所有RPR节点连接的以太网网络中广播出去。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造成了以太网网络带宽的浪费,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技术方案在RPR环网上没有实现IGMP协议组播,RPR节点没有学习到组播地址,所有RPR节点不管与其连接的以太网网络内是否有组播组内的主机,都对接收到的组播数据帧在其连接的以太网网络中广播,这样就造成了以太网网络带宽的浪费;同时由于广播将组播数据帧发送给了不相关的主机,因此在安全上存在隐患,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使得能够在RPR环网提供的EVPLAN业务中实现IGMP,组播报文能发送给确定的端口组播组,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带宽的有效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包含和以太网连接的组播路由器、多个组播主机、和多个弹性分组环节点;其中,每个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通过弹性分组环端口连接到所述弹性分组环上,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组播主机和所述组播路由器,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通过在保留字段填写组播查询报文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学习组播组地址,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其中,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的所述组播查询报文和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格式依据《请求评注标准2236》;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以广播形式发送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保留字段中填写的所述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为发送所述组播查询报文的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
所述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由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接收到所述组播查询报文时记录。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在收到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不等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时创建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并且设置该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中的端口号为非法;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在收到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等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时,创建一个记录组播端口的组播组。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实现组播地址等于所述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内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丢弃;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组播组实现组播地址等于该组播组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转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当弹性分组环节点从以太网收到来自组播路由器的组播查询报文时,向本节点的所有端口广播该组播查询报文;
B所述弹性分组环上的其它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弹性分组环端口收到组播查询报文后记录发送该组播查询报文的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并将该组播查询报文向通过以太网与其连接的组播主机发送;
C若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收到与其连接的所述组播主机的响应,则该弹性分组环节点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携带了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
D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所述弹性分组环上收到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后,依据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E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依据所述步骤D建立的所述组播组或所述地址表进行所述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转发。
其中,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的所述组播查询报文和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格式依据《请求评注标准2236》,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在保留字段填写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
所述步骤D还包含以下几个子步骤:
D1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所述弹性分组环上接收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并判断其携带的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是否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相同,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2,否则进入步骤D3;
D2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将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弹性分组环端口加入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组播地址对应的所述组播组后,将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向路由器端口发送;
D3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判断该弹性分组环内是否已经存在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组播地址对应的所述组播组,如果是则直接丢弃该组播响应报文,否则建立所述地址表并在该地址表中设定对该组播地址为全过滤,丢弃该组播响应报文。
当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已有组播组存在时,如果收到该组播组的组播离开报文或者组播组被老化,则删除该组播组。
当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已有所述地址表存在时,如果从所连接的以太网收到该地址表所对应的组播的组播响应报文,则删除所述地址表,创建该组播的组播组。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发明方案在RFC 2236所定义的组播响应报文的保留字段中填充源RPR节点的地址,RPR节点依据RPR环上的组播响应报文学习组播地址,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应用本发明方案在RPR节点上实现IGMP协议组播,具体来说:
首先,由于在RPR节点上实现了组播,因此避免了RPR节点接收的组播数据帧在其连接的以太网网络中的广播,大大节约了广播所耗费的网络带宽,节约了在网络带宽建设上需要投入的成本,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其次,由于本发明方案避免了组播报文向不相关的主机的发送,因此消除了广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由于本发明方案在RPR环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组播,因此大大拓展了RPR环网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RPR环上实现IGMP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RPR环上实现IGMP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本发明方案中,RPR节点响应在RPR环上广播的组播查询报文,将组播响应报文在RPR环上广播,使用IGMP协议报文的保留字段传送RPR节点的MAC地址或者其他RPR环信息,RPR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组播响应报文携带的MAC地址建立组播组和用于阻塞报文转发的MAC地址表,之后就可以将组播业务报文在RPR环上采取广播的方式发送给环上所有的RPR节点,由RPR节点根据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地址来确认是按照组播组来转发还是直接丢弃,从而在RPR环上也实现IGMP。这样在RPR节点上实现对组播转发的控制,避免了组播报文在PRR节点连接的所有以太网网络内都要进行广播的问题,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有效利用了以太网网络的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RPR环上实现IGMP的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RPR环上实现IGMP的系统由下列模块组成:RPR节点10(包括RPR节点10-1,RPR节点10-2和RPR节点10-3),组播主机20(包括组播主机20-1,组播主机20-2,组播主机20-3和组播主机20-4)和组播路由器30。
RPR节点10之间通过RPR环连接,RPR节点通过RPR端口连接到RPR环上;RPR节点10-1、组播主机20-1和组播路由器30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RPR节点10-2、组播主机20-2和组播主机20-3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RPR节点10-3和组播主机20-4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
其中,组播主机20和组播路由器3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设备,在此不详细说明。
RPR节点10除了完成现有RPR节点10的所有功能外,还用于通过在rsvd字段填写了源MAC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学习组播组地址进行组播组的转发。其中,RPR节点10学习组播组地址进行组播组转发可以按照如下所述实现:RPR节点10记录组播查询报文的源MAC地址,向通过以太网与其连接的组播主机20转发接收到的组播查询报文,根据与其连接的组播主机20是否响应决定是否在RPR环上广播rsvd字段填写源MAC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根据从RPR环上接收到的组播响应报文的源MAC地址建立组播组和用于过滤的MAC地址表,在收到组播业务报文时根据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地址结合其保存的组播组和MAC地址表进行转发。需要说明的是,组播组可以被动态的修改。需要说明的是,在RPR环上广播的组播查询报文的格式和RFC 2236定义的格式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RPR节点10收到组播响应报文的rsvd字段中保存的RPR节点MAC不等于此RPR节点的MAC,则在该RPR节点创建一个MAC地址表,然后将该组播响应报文丢弃,设置MAC地址表中的端口号为非法,实现组播地址等于此MAC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丢弃;若RPR节点10收到组播响应报文的rsvd字段中保存的RPR节点MAC等于此RPR节点的MAC,则在该RPR节点创建一个组播组,记录该组播组的组播端口,实现组播地址等于此MAC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转发。其中,MAC地址表的格式与普通二层交换业务自学习得到的MAC地址表格式相同。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RPR节点10的功能,下面结合本发明的该较佳实施例一个处理流程来说明。
根据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RPR环上实现IGMP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说明,该流程只描述了一次组播查询报文的发送,实际上组播查询报文是定期发送的,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
首先进入步骤100,RPR节点10收到组播路由器30发送的组播查询报文。其中,该组播查询报文的格式由RFC 2236所定义,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到RPR节点10。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组播查询报文由组播路由器30发出,经以太网发送到RPR节点10-1。
接着进入步骤110,该RPR节点10将和组播路由器30连接的端口设置为路由器端口。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RPR节点10-1将和组播路由器30连接的以太网接收设置为路由器端口。
接着进入步骤120,该RPR节点10将该组播查询报文向所有端口广播。RPR节点10-1向所有端口广播,其中就包含了RPR节点10-1和RPR环连接的RPR端口,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环上所有节点均可以收到该组播查询报文。需要说明的是,通过RPR端口在RPR环上广播的组播查询报文的格式和RFC 2236中定义的格式完全相同。
接着进入步骤130,其它RPR节点10收到该组播查询报文并记录源RPR节点10的MAC。其中,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源RPR节点10即为RPR节点10-1,RPR节点10-2和RPR节点10-3收到该组播查询报文后记录RPR节点10-1的MAC。
接着进入步骤140,其它RPR节点10将该组播查询报文发送给与其连接的组播主机20。其中,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RPR节点10-2将该组播查询报文经以太网发送给组播主机20-2和组播主机20-3,RPR节点10-3将该组播查询查询报文经过以太网发送给组播主机20-4。
接着进入步骤150,判断RPR节点10是否收到组播主机20的响应,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60,否则直接进入步骤170。其中,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RPR节点10-2和RPR节点10-3判断是否收到其各自连接的二层以太网传来的组播查询响应。
在步骤160中,RPR节点10在RPR环上广播组播响应报文。例如,在步骤150中,RPR节点10-3收到组播主机20-4发送的组播地址为MAC1的响应报文,RPR节点10-2没有收到组播主机20-3和20-4的响应,则RPR节点10-3在RPR环上广播组播响应报文。其中,在RPR环上广播的组播响应报文的格式依据RFC 2236,组播组地址为该组播MAC地址的后23bit,组播响应报文的未用字段(rsvd)添上步骤130中保存下来的源RPR节点10的MAC,即RPR节点10-1的MAC。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组播MAC地址的共48bit,前25bit为固定的组播MAC地址的前缀,后23bit就可以标识一个组播MAC地址。另外,之所以在组播响应报文的rsvd字段填写原RPR节点10的MAC,是考虑到rsvd字段长1个字节,可以表示0~255之间的整数,而RPR环上的RPR节点10的总数不会超过256个,因此可以用rsvd字段标识RPR环上的不同RPR节点10。
接着进入步骤170,RPR节点10从RPR环上收到组播响应报文。其中,该步骤中,RPR节点10指RPR环上所有的RPR节点10,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包括RPR节点10-1、RPR节点10-2和RPR节点10-3,该组播响应报文的未用字段为源RPR节点的MAC。
接着进入步骤180,判断该RPR节点10的MAC是否和组播响应报文携带的MAC相同,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90,否则进入步骤210。其中,组播响应报文携带的MAC是在RPR环上广播组播查询报文的MAC,即源RPR节点10的MAC,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源RPR节点10即为RPR节点10-1。
在步骤190中,该RPR节点10将RPR端口加入该组播业务的组播组,接着进入步骤200。其中,组播组保存在RPR节点10上,在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PRR节点10-1创建组播组并将它的RPR端口加入该组播组。需要说明的是,当组播端口老化或者收到该组播组的组播离开报文时,组播组内的组播端口可以被删除。
在步骤200中,该RPR节点10将该组播响应报文从路由器端口发送出去,接着进入步骤240。其中,路由器端口在步骤110中设定。
在步骤210中,判断该RPR节点10是否已经存在该组播业务的组播组,如果是则直接进入步骤230,否则进入步骤220。其中,组播组可以在步骤190中建立。
在步骤220中,该RPR节点10创建MAC地址表并设置组播过滤为全过滤,接着进入步骤230。其中,MAC地址表中的地址为该组播响应报文的组播地址MAC1。需要说明的是,MAC地址表是可以被老化的,并且老化时间和组播组的组播端口老化时间相同。
在步骤230中,该RPR节点10丢弃组播响应报文,接着进入步骤240。其中,如果该RPR节点10已经存在该组播业务的组播组,则说明该RPR节点已经学习到该组播组,不需要添加组播组了,因此可以直接丢弃组播响应报文。
在步骤240中,RPR节点10将收到的组播业务报文按照组播组和MAC地址表进行转发。在该步骤中,若已经建立了该组播业务报文对应的组播组,则按照组播组进行转发;若没有该组播业务报文对应的组播组,则根据MAC地址表进行过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于一个组播组的MAC地址表和组播组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RPR节点10中,一个RPR节点10已经创建了对应一个组播组的MAC地址表后,如果该RPR节点所连接的二层以太网发来一个该组播的组播响应报文,则删除该组播的MAC地址表,然后创建该组播的组播组。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包含和以太网连接的组播路由器、多个组播主机、和多个弹性分组环节点;其中,每个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通过弹性分组环端口连接到所述弹性分组环上,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组播主机和所述组播路由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通过在保留字段填写组播查询报文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学习组播组地址,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的所述组播查询报文和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格式依据《请求评注标准2236》;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以广播形式发送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保留字段中填写的所述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为发送所述组播查询报文的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由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接收到所述组播查询报文时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在收到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不等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时创建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并且设置该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中的端口号为非法;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在收到的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源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等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时,创建一个记录组播端口的组播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实现组播地址等于所述媒体访问子层地址表内的媒体访问子层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丢弃;
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组播组实现组播地址等于该组播组地址的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转发。
6.一种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当弹性分组环节点从以太网收到来自组播路由器的组播查询报文时,向本节点的所有端口广播该组播查询报文;
B所述弹性分组环上的其它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弹性分组环端口收到组播查询报文后记录发送该组播查询报文的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并将该组播查询报文向通过以太网与其连接的组播主机发送;
C若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收到与其连接的所述组播主机的响应,则该弹性分组环节点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携带了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的组播响应报文;
D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所述弹性分组环上收到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后,依据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建立用于转发和过滤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组和地址表;
E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依据所述步骤D建立的所述组播组或所述地址表进行所述组播业务报文的组播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分组环上广播的所述组播查询报文和所述组播响应报文的格式依据《请求评注标准2236》,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在保留字段填写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还包含以下几个子步骤:
D1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从所述弹性分组环上接收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并判断其携带的所述源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是否与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地址相同,如果是则进入步骤D2,否则进入步骤D3;
D2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将该弹性分组环节点的弹性分组环端口加入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组播地址对应的所述组播组后,将所述组播响应报文向路由器端口发送;
D3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判断该弹性分组环内是否已经存在所述组播响应报文中的组播地址对应的所述组播组,如果是则直接丢弃该组播响应报文,否则建立所述地址表并在该地址表中设定对该组播地址为全过滤,丢弃该组播响应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已有组播组存在时,如果收到该组播组的组播离开报文或者组播组被老化,则删除该组播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分组环节点已有所述地址表存在时,如果从所连接的以太网收到该地址表所对应的组播的组播响应报文,则删除所述地址表,创建该组播的组播组。
CN200410100852A 2004-12-08 2004-12-08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7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100852A CN1787520B (zh) 2004-12-08 2004-12-08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100852A CN1787520B (zh) 2004-12-08 2004-12-08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7520A true CN1787520A (zh) 2006-06-14
CN1787520B CN1787520B (zh) 2010-05-12

Family

ID=3678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100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87520B (zh) 2004-12-08 2004-12-08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875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3665C (zh) * 2006-11-07 2008-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监听方法及交换机
CN100456685C (zh) * 2006-12-13 2009-0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层组播的实现方法及接入设备
WO2016202035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环网组播代理模式业务收敛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18081A (zh) * 2017-03-15 2017-08-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点对多点的1+1保护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8708A1 (en) * 2002-07-17 2004-01-22 Wuhan Fiberhome Networks Co., Ltd. Multiple service ring with capabilities of transmitting and switching data, video and voice
WO2004064335A1 (ja) * 2003-01-15 2004-07-29 Fujitsu Limited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での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における帯域有効利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3665C (zh) * 2006-11-07 2008-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监听方法及交换机
CN100456685C (zh) * 2006-12-13 2009-0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层组播的实现方法及接入设备
WO2016202035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环网组播代理模式业务收敛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645A (zh) * 2015-06-16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组播Proxy模式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645B (zh) * 2015-06-16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组播Proxy模式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18081A (zh) * 2017-03-15 2017-08-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点对多点的1+1保护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7520B (zh) 201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081C (zh) 网络通信中组播报文的转发方法
CN1675882A (zh) 卫星ip组播系统和方法
CN1913523A (zh) 实现层级化虚拟私有交换业务的方法
CN1863069A (zh) 实现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业务快速切换的方法
WO2009082905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commutateur permettant l'établissement dynamique de réseau local virtuel de multidiffusion
CN1716904A (zh) 一种基于多业务传输平台的组播实现方法
WO2007124679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en réseau
CN1878112A (zh) 实现虚拟局域网聚合的方法和汇聚交换机
CN1157985C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组播通信方法
CN1691629A (zh) 在基于弹性分组环的网络中实现二层设备互连的方法
WO2007054006A1 (fr) Station de base de système d’accès sans fil large bande et système pour réaliser un service de diffusion de groupe
CN101060465A (zh) 控制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516401A (zh)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实现多角色主机的方法
CN1302642C (zh)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组播实现方法
CN1859376A (zh) 一种基于路由的链路备份方法
CN1863148A (zh) 穿越二层隧道网络实现vlan设备间交互bpdu报文的方法
CN1543132A (zh) 跨虚拟局域网组播的实现方法
CN1588950A (zh)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该方法所使用的装置
CN1787520A (zh) 弹性分组环上实现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897596A (zh) 在以太网应用中使用虚拟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728661A (zh) 在地址解析协议代理上实现备份和负载均摊的方法
CN1878114A (zh) 弹性分组环地址绑定方法
CN10986243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622547A (zh) 链路管理方法
CN1604545A (zh) 传送多种业务的方法、节点设备及多业务传送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2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29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229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road, No. 3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EQUITY EXCHANG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O: 100033 XI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3

Address after: 100033, No. 17, Finance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property right Bats Exchange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igit Technolog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