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按压方式将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定位机构(ORIENTATINGMECHANISM)。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体积不断地缩小,从早期的桌上型电脑(Desktop)及膝上型电脑(Laptop),到近年来所发展出的笔记型电脑(Notebook)、平板电脑(Tablet PC)及掌上型电脑(Pocket PC)。相较于桌上型电脑而言,由于笔记型电脑(Note Book)具有容易携带的便利性,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由于笔记型电脑的内建的标准规格已经固定,所以对于笔记型电脑的硬件(即硬体,以下均称为硬件)功能的增进,必须藉由笔记型电脑的电脑周边装置来达成。
为了扩充笔记型电脑的硬件功能,以符合使用者的各种需求,笔记型电脑主机的侧面配置各种不同连接介面,其中常用的连接介面莫过于具有即时热插拔(Hot plugging)功能的连接介面,例如PCMCIA(全名Personal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高速序列汇流排(即IEEE 1394)等连接介面。因此,各种电脑周边装置均可经由上述的连接介面来连接至笔记型电脑,使得笔记型电脑的硬体功能更为广泛与多元化。
同样就笔记型电脑而言,由于这些具有热插拔功能的连接介面大多配设在笔记型电脑的主机的两侧。因此,以USB连接介面的小型外接装置(例如快闪记忆装置,即俗称的随身碟)的操作使用为例,当小型外接装置的USB插头插入笔记型电脑主机的对应的USB插槽,来进行资料的传输时,该小型外接装置的主体几乎是暴露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外。然而,暴露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外的小型外接装置除了影响笔记型电脑的整体外型及笔记型电脑的携带以外,若碰撞到正在传输资料的突出的小型外接装置,这将会导致小型外接装置的资料传输的中断。
笔记型电脑除了上述的即时热插拔功能的连接介面之外,笔记型电脑亦具有符合各种不同规格的记忆卡例如SD卡(Secure Digital Card)、MS卡(Memory Stick Card)、CF卡(Compact Flash Card)的连接介面,而具有上述记忆卡连接介面的连接装置,一般皆配设于笔记型电脑的内部。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6623号揭露一种“记忆卡连接插座的匣座弹出暨定位装置”来说,记忆卡连接插座的匣座弹出暨定位装置包括一弹出构件、一定位机构以及一解扣杆,其中弹出机构的第一端装置于连接插座的底部,而弹出机构的自由端可弹性地向外顶推一滑置于连接插座内的匣座。当记忆卡插入匣座内时,该装置的定位机构的第一端固装于一连接插座,而其第二端呈一自由弹性臂,以对应地挡阻于匣座向外滑出。当按压解扣杆后,解扣杆的末端可以对应地退移自由弹性臂,而不会阻挡匣座,使匣座可以从连接插座中向外弹出。
由于该装置配置于笔记型电脑内,故记忆卡可藉由插入该装置的匣座而藏入笔记型电脑内,因此记忆卡不会暴露于笔记型电脑外,亦不会影响笔记型电脑的整体外型。然而,不论使用者是否藉由该装置的解扣杆对记忆卡进行弹出的动作,该装置的解扣杆皆暴露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外,因此解扣杆除了使笔记型电脑的整体外型不雅观外,亦容易让使用者在拿取笔记型电脑的过程中,因不慎而受伤。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定位机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定位机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定位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定位机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定位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定位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定位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用以按压一第一装置来达到将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定位机构,用于将一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一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而该第一装置的一第一连接器可受力以连结至该第二装置的一第二连接器,该定位机构包括:一滑动底座,是沿着一第一滑动方向及与其相反的一第二滑动方向,而可滑动地配设于该第二装置的一底壁,且该滑动底座具有一轨道,且该轨道并规划出一封闭的滑动路径,而该滑动路径定义有一第一定位点、一第一释放点、一第二定位点及一第二释放点;一旋转臂,可区分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是沿着一旋转轴线而枢转地配设于该第二装置的底壁,且该第二端具有一滑块,用以沿着该轨道的该滑动路径而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点及第二定位点;一第一弹性件,配设于该底壁及该旋转臂之间,用以驱使该旋转臂的该第二端沿着该旋转轴线旋转;以及一第二弹性件,配设于该底壁及该滑动底座之间,用以驱使该滑动底座沿着第二滑动方向而滑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当该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器由该第一位置受到一第一施力而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接触该第二连接器,同时带动该滑动底座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作滑动,此时该滑块是沿着该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该滑块抵达该滑动路径的该第一释放点,则该第一连接器已连结至该第二连接器;当前述第一施力被解除,该第一弹性件驱使该滑块沿着该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该滑块停止于该滑动路径的该第二定位点,此时该第一装置是定位于该第二位置,且该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储存一位能;当该第一连接器受到一第二施力而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来滑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接器及该滑动底座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作滑动,且该第一弹性件驱使该滑块继续沿着该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该滑块抵达该滑动路径的该第二释放点;当该第二施力被解除,该第二弹性件释放该位能以驱使该滑动底座沿着该第二滑动方向作滑动,且该第一弹性件则驱使该滑块继续沿着该滑动路径作滑动,使该滑块回到该第一定位点,此时该第一装置是定位于该第一位置,并可将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相互分离。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滑动底座更包括一滑轨,其配设于该底壁及该滑动底座之间,以使该滑动底座是经由该滑轨而滑动地连接至该底壁。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是为一螺旋弹簧,其具有一弹性臂。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弹性件包括一中空螺旋弹簧、一导杆及一限位部,其中该限位部是连接至该第二装置的该底壁,且该导杆的一端是连接至该滑动底座,而该中空螺旋弹簧是套设于该导杆上,且该中空螺旋弹簧的两端更分别抵触该滑动底座及该限位部。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轨道在该第一定位点及该第二释放点间具有一高度差,藉由该高度差,该滑块可自该第一定位点沿着该滑动路径而滑动至该第一释放点。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装置可为一记忆卡转接器。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二装置可为一笔记型电脑。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是为USB连接介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定位机构,适用于将该第一装置定位至相对该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而该第一装置的一第一连接器是适于受力以连结至该第二装置的一第二连接器,该定位机构包括:一滑动底座,沿着一第一滑动方向及与其相反的一第二滑动方向而滑动地配设于该第二装置的一底壁上,并具有一轨道,其具有一封闭的滑动路径,而该滑动路径具有一第一定位点及一第二定位点;一旋转臂,其一端是沿着一旋转轴线而枢转地配设于该底壁,而该旋转臂的另一端具有一滑块,其适于滑动于该轨道上;一第一弹性件,配设于该底壁及该旋转臂之间,用以驱使该旋转臂沿着该旋转轴线作旋转,并且驱使该旋转臂的该第二端倾向于朝向该轨道的底面作偏移;以及一第二弹性件,配设于该底壁及该滑动底座之间,用以驱使该底座倾向于沿着一第二滑动方向作滑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定位机构,其中:当经由施力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来滑动该滑动底座,以使该滑块停止于该第一定位点时,该第一装置是位于该第二装置的该第一位置,当经由施力沿着该第一滑动方向来滑动该滑动底座,以使该滑块停止于该第二定位点时,该第一装置是位于该第二装置的该第二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定位机构,是用于将第一装置定位于至相对于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而第一装置的一第一连接器可受力以连结至第二装置的一第二连接器,而该定位机构包括一滑动底座、一旋转臂、一第一弹性件以及一第二弹性件。其中,该滑动底座是沿着一第一滑动方向及与其相反的一第二滑动方向而可滑动地配设于第二装置的一底壁,且滑动底座具有一轨道,且该轨道规划出一封闭的滑动路径,而滑动路径定义有一第一定位点、一第一释放点、一第二定位点及一第二释放点。此外,一旋转臂可区分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是沿着一旋转轴线而枢转地配设于第二装置的底壁,且第二端则具有一滑块,用以沿着轨道的滑动路径而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点及第二定位点。另外,第一弹性件是配设于底壁及旋转臂之间,用以驱使旋转臂的第二端沿着旋转轴线旋转,而第二弹性件是配设于底壁及滑动底座之间,用以驱使滑动底座沿着第二滑动方向而滑动。
基于上述,当第一装置的第一连接器由第一位置受到一第一施力而沿着第一滑动方向接触第二连接器,并同时带动滑动底座沿着第一滑动方向作滑动,此时滑块沿着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滑块抵达滑动路径的第一释放点,则第一连接器已连结至第二连接器。当第一施力被解除,第一弹性件驱使滑块沿着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滑块停止于滑动路径的第二定位点,此时第一装置是定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储存一位能。
当第一连接器受到一第二施力而沿着第一滑动方向来滑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接器及滑动底座沿着第一滑动方向作滑动,且第一弹性件驱使滑块继续沿着滑动路径作滑动,直到滑块抵达滑动路径的第二释放点。当第二施力被解除时,第二弹性件释放位能以驱使滑动底座沿着第二滑动方向作滑动,且第一弹性件则驱使滑块继续沿着滑动路径作滑动,使滑块回到第一定位点,此时第一装置是定位于第二装置的第一位置,并可将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相互分离。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滑动底座更可包括一滑轨,其配设于底壁及滑动底座之间,以使滑动底座可经由该滑轨而滑动地连接至底壁。此外,第一弹性件例如为一螺旋弹簧,其具有一弹性臂。另外,第二弹性件包括一中空螺旋弹簧、一导杆及一限位部,其中限位部是连接至第二装置的底壁,且导杆的一端是连接至滑动底座,而中空螺旋弹簧是套设于导杆上,且中空螺旋弹簧的两端更分别抵触滑动底座及限位部。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机构,其中轨道的在第一定位点及第一释放点间具有一高度差,藉由高度差,滑块可自第一定位点沿着滑动路径而滑动至第一释放点。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定位机构,其中第一装置例如为一记忆卡转接器,而第二装置例如为一笔记型电脑。此外,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是为USB连接介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定位机构能够让使用者可以轻易地藉由按压第一装置来达到将一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一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定位机构,是用于将一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一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而第一装置的一第一连接器可受力以连结至第二装置的一第二连接器。该机构包括一滑动底座、一旋转臂、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当直接施力至第一装置沿着一滑动方向移动而将其第一连接器接触/连结第二装置的第二连接器时,定位机构在施力移除后将第一装置定位于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当再次直接施力至第一装置沿着一滑动方向移动时,定位机构在施力移除后将第一装置定位于第二装置的一第二位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定位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当经由本发明的定位机构来将一小型外接装置定位至一大型电子装置时,可藉由直接按压施力至小型外接装置,来达到将小型外接装置定位至大型电子装置的功能,并可藉由再按压小型外接装置,来达到将小型外接装置退出自大型电子装置的功能。
2、当本发明的定位机构安装至大型电子装置的内部时,可藉由设定该定位机构与大型电子装置的外壳的距离,来控制小型外接装置的主体置入大型电子装置内的深度。
3、承接第2点所述,当小型外接装置经由本发明的定位机构而几乎埋入大型电子装置(例如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之中,并经由其与大型电子装置的连接器而电性连接至大型电子装置时,这可降低小型外接装置受到不当外力推移的机率,进而可以确保小型外接装置的资料(数据)传输作业能够顺利进行。
4、承接第2点所述,当小型外接装置经由本发明的定位机构而几乎埋入大型电子装置(例如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之中时,大型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将不会受到突出的小型外接装置的影响,并且在搬运或携带大型电子装置时,无须顾虑到连接至并突出于大型电子装置的小型外接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定位机构,可用以按压一第一装置来达到将第一装置定位于相对第二装置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定位机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定位机构其部分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A~2D是图1的定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
110:第一装置 112:第一连接器
120:第二装置 122:第二连接器
124:底壁 212:滑轨
212a:滑条 212b:导块
214:轨道 210:滑动底座
220:旋转臂 220a:第一端
220b:第二端 222:滑块
230:第一弹性件 232:弹性臂
240:第二弹性件 242:中空螺旋弹簧
244:导杆 246:限位部
A:第一滑动方向 B:第二滑动方向
F1:第一施力 F2:第二施力
M1:第一定位点 M2:第二定位点
N1:第一释放点 N2:第二释放点
H:高度差 P:滑动路径
C1、C2、C3、C4:绕行方向 R: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定位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2A~2D所示,其中图1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定位机构的示意图,而图1B是图1A的定位机构其部分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此外,图2A~2D是图1A的定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该定位机构是用于将一第一装置110定位于相对一第二装置120的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而第一装置110的一第一连接器112是可受到外力推挤以连结至第二装置120的一第二连接器12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装置110例如是一记忆卡转接器,而第二装置120例如是一笔记型电脑,且第一连接器112及第二连接器122则采用相同的连接介面,例如是USB连接介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提的第一位置是指第一装置110的第一连接器112尚未连接于第二装置120的第二连接器122的状态(如图2A所示),而第二位置指的是第一装置110的第一连接器112已定位于第二装置120的第二连接器122的状态(如图2C所示)。至于图2B所示的状态,第一连接器112可能连结或仅接触第二连接器122,而在图2C所示的状态,第一连接器112亦可能连结或仅接触第二连接器122。上述的各个状态将在下文作详细的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主要包括一滑动底座210、一旋转臂220、一第一弹性件230以及一第二弹性件240。该滑动底座210,是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即正Y轴方向)及与其相反的第二滑动方向B(负Y轴方向),而可滑动地配设于第二装置120的一底壁124上,滑动底座210具有一轨道214,该轨道214规划出一封闭的滑动路径P(请参图2A所示),而滑动路径P定义有一第一定位点M1、一第一释放点N1、一第二定位点M2及一第二释放点N2,且上述的第二装置120的第二连接器122是架设至滑动底座210。此外,该滑动底座210更包括一滑轨212,而滑轨212可包括滑条212a及导块212b,其中滑条212a可位于滑动底座210的左右两侧,而导块212b可固定于底壁124上,以使滑动底座210能够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即正Y轴方向)或第二滑动方向B(即负Y轴方向)作往复滑动。
同样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旋转臂220可区分为一第一端220a及一第二端220b,其中旋转臂220的第一端220a是沿着一旋转轴线R,而枢转地配设于第二装置120的底壁124上,且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则具有一滑块222(可见于图1B),用以沿着轨道214的滑动路径P而分别定位于第一定位点M1及第二定位点M2。
同样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弹性件230则配设于底壁124及旋转臂220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230例如一螺旋弹簧,而第一弹性件230可具有一弹性臂232,其受到第一弹性件230所施加的力矩来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沿着相对于旋转轴线R的顺时针方向(以俯视观之)作旋转,并同时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朝向轨道214的底面作偏移,即朝负Z方向作偏移。
同样请参阅图1A所示,第二弹性件240则配设于底壁124及滑动底座210之间,且第二弹性件240可包括一中空螺旋弹簧242、一导杆244以及一限位部246,其中该限位部246是连接至第二装置120的底壁124,且导杆244的一端是连接至滑动底座210,并且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Y轴,即第一滑动方向A或第二滑动方向B,而中空螺旋弹簧242则套设于导杆244上,且中空螺旋弹簧242的两端更分别抵触滑动底座210及限位部246。
请依序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当滑块222停止于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时,此时第一装置110定位于第一位置。当第一装置110的第一连接器112(如图1A所示)是由第一位置受到一第一施力F1而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接触/连结第二连接器122时,并同时带动滑动底座210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作滑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将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沿着相对于旋转轴线R的顺时针方向(以俯视观之)作旋转,同时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更用以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朝向轨道214的底面作偏移,即朝负Z方向作偏移。此时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将对应地驱使滑块222从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沿着绕行方向C1而滑动至滑动路径P的第一释放点N1,如图2B所示。
请依序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当滑块222抵达滑动路径P的第一释放点N1时,此时第一连接器112(如图1A所示)已经连结至第二连接器122。当解除原先直接施加于第一装置110的第一施力F1时,第二弹性件240是驱使滑动底座210沿着第二滑动方向B作滑动,同时第一弹性件230可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沿着相对于旋转轴线R的顺时针方向(以俯视观之)作旋转,且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亦可同时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朝向轨道214的底面作偏移,即朝负Z方向作偏移。此时第一弹性件230驱使滑块222从滑动路径P的第一释放点N1继续沿着绕行方向C2作滑动,直到滑块222停止于滑动路径P的第二定位点M2,此时第二弹性件240被压缩储存一位能。当滑块222停止于滑动路径P的第二定位点M2时,第一装置110是定位于第二装置120的第二位置,如图2C所示。
请依序参阅图2C及图2D所示,当滑块222停止于第二定位点M2时,此时第一连接器112(如图1A所示)已连结至第二连接器122。当第一连接器112(如图1A所示)受到一施加于第一装置110的第二施力F2而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来滑动,再间接地经由第二连接器122以驱使滑动底座210沿着第一滑动方向A作滑动,此时第二弹性件240的中空螺旋弹簧242将受到滑动底座210的相对于限位部246的压缩。同时,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仍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沿着相对于旋转轴线R的顺时针方向(以俯视观之)作旋转,且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亦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朝向轨道214的底面作偏移,即朝负Z方向作偏移。此时,第一弹性件230驱使滑块222从滑动路径P的第二定位点M2继续沿着移动方向C3作滑动,直到滑块222抵达滑动路径P的第二释放点N2。
请同时参阅图2D及图2A所示。当滑块222抵达第二释放点N2时,并解除原先施加于第一装置110的第二施力F2,第二弹性件240释放位能以驱使滑动底座210沿着第二滑动方向B作滑动,同时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依旧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沿着相对于旋转轴线R的顺时针方向(以俯视观之)作旋转,而第一弹性件230(即螺旋弹簧的弹性臂232)亦仍持续地驱使旋转臂220的第二端220b倾向于朝向轨道214的底面作偏移,即朝负Z方向作偏移。因此,第一弹性件230将驱使滑块222继续沿着绕行方向C4作滑动,用以驱使滑块222回到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当滑块222停止于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时,第一装置110是相对定位于第二装置110的第一位置,并可将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相互分离,如图2A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轨道214的第一定位点M1及第二释放点N2间的局部底面是与轨道214的第一定位点M1的局部底面之间具有一高度差H,因此,藉由该高度差H,滑块222将可从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沿着绕行方向C1而直接滑动至滑动路径P的第一释放点N1,而不会从滑动路径P的第一定位点M1逆向沿着一相反于绕行方向C4的方向,而滑动至滑动路径P的第二释放点N2,以使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作动维持正常。
基于上述,依照本发明的定位机构,其架设于第二装置的位置与第一装置的机壳壁体的距离可决定第一装置的主体可埋入第二装置的内部的深度。因此,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在第二装置的壁体上的位置可设定成让第一装置的本身能够完全容纳于第二装置之内。不过,在本发明的相同的概念下,定位机构的在第二装置的壁体上的位置亦可设定成仅让第一装置的局部置入第二装置之中,但是第一装置的其余部分仍可暴露于第二装置之外,这样的设计仍然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第一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记忆卡转接器,亦可以是其他的小型外接装置,例如小型记忆装置或小型网路装置等,而本发明的第二装置则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笔记型电脑,亦可以是其他的大型电脑装置,例如桌上型电脑、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及掌上型电脑等,而且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连接介面规格除了上述的USB连接介面以外,亦可为PCMCIA连接介面及IEEE1394连接介面等。再者,当第一装置是为电子卡片,例如SD、MS、CF、SMC或MMC等多种不同规格的记忆卡时,第一装置将具有SD、MS、CF、SMC或MMC等专属连接介面规格的连接器作为上述的第一连接器,此时第二装置可对应具有上述专属连接介面规格的连接器作为上述的第二连接器,这同样可经由本发明的定位机构来达到将第一装置定位至第二装置的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