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7718A -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 Google Patents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7718A
CN1757718A CN 200510091239 CN200510091239A CN1757718A CN 1757718 A CN1757718 A CN 1757718A CN 200510091239 CN200510091239 CN 200510091239 CN 200510091239 A CN200510091239 A CN 200510091239A CN 1757718 A CN1757718 A CN 175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enzyme
organ
protein
ki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12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912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57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75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7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1066 priority patent/WO200701683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7New breeds of verteb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特别是生产珍稀生物、濒危生物和已灭绝生物,并生产各类酶、细胞、干细胞、器官,它由99%以上特定有机组织液或蛋白质所组成,再在其中添加某些物质,此蛋白质可以是已知生物的细胞或细胞培养液,也可以是未知生物的设定蛋白质,并在其中导入干细胞后再导入精子,或导入类似的正裂变物质再导入中子,或导入类似核裂变,导致蛋白质分化、形成卵泡,经特定培养,生成所设定生物。目前时髦的置换细胞核的克隆和改基因将从此相形失色,但也从此更加容易成功,本技术具有非常可行的巨大商业投资和实用价值,更具有非常的科学意义。

Description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技术领域
涉及生命物理或生物物理,特别是涉及各类生物的生产,以及各类酶、细胞、器官的生产。
背景技术
世界科学界对地球生命起源没有定论,对生命物理未作论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说明生命起源,提供生产各类生物,特别是珍稀生物、濒危生物、已灭绝生物,以及生产各类酶、细胞、器官,用于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它由99%以上有机组织液或特定蛋白质所组成,在其中添加某些物质,最后添加特定干细胞后再添加特定精子细胞,促成此中蛋白质分化,经培养生产所需生物(特定蛋白质是指所设定生产生物的最有潜力生长的蛋白质)。
其添加物质可以以导入正裂变物质后再导入中子,或导入其它类似核裂变,促成其中蛋白质分化,经特定培养,完成所设定生物的生产。
根据生产需要,此有机组织液或蛋白质,可以是已知生物的细胞、细胞培养液,或可以组成卵的形式,也可以在裂变后自行形成卵泡再经培养而成。
根据生产需要,此中蛋白质可以模拟设计或采用近似生物的细胞改进组成,再导入核裂变,裂变形式还可根据其能量需要而改进进行。
生产各类酶、细胞、器官时,可以在生产本类生物后加以提取,或可以以其特定的粒子与其相应的蛋白质结合进行分类生产。
生产所需器官时,可以选择生产此类器官所需酶、干细胞,在此器官所需蛋白质中进行,也可以在此器官的基质上供给所需酶、干细胞、蛋白质而进行,因此又可以在此生物体内,其需要增殖的器官基质上进行。
上述生产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原理是根据以下生命物理而制定:
世界科学界对地球生命起源至今没有定论,可是地球生物的产生以前和现在始终没有变化。
物理,自然界的重大规律,在生命中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生命形成、生长、繁殖、病、亡,尽在物理中。
生命初始,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胚胎,与原子核遭中子轰击产生裂变是同一回事,这里的精子,就是带中子的细胞,卵子细胞就有经中子轰击后产生裂变的许多原子核,而各类酶,就是带有各类粒子的细胞,各类干细胞就是后来继续带有不断裂变原子核的细胞。
病毒是生命原始中的最原始,可称为生命元,它是大量存在于大自然的各类射线粒子吸聚了环境里的有机物、尘埃而形成的,遇到蛋白质会疯狂钻入其中吸取里面的有机物和能量。病毒所以有毒,一是其粒子可能使人体酶中的粒子与其发生聚变,破坏人体酶的结构,二是其化合物链可能造成人体酶中的化合物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破坏人体酶的结构。
射线粒子还具有吸聚同类或异类粒子的异样能力,吸聚其它粒子和化合物以形成更大粒子体或更长化合物链,但小粒子有缺陷,长大了的双粒子体在其化合物链太长时易松开断裂,形成新的单粒子体化合链,如此吸聚、断开,又吸聚、再断开,反复,造成了无性繁殖,制造生产出许多同类、同化合物链粒子体,便衍化为细菌——有吸聚成长和断裂分开式繁殖的细胞原体,重要的是在此阶段,它们在水、温度、有机质特定环境条件下,能营造出一个个物体——菌类王国,如菇类、木耳类、灵芝类,在繁殖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废,其有机剩余物,如阿胶、如琼脂、如粘胶,起到连接凝固作用,形成一个个生物群体,菇、耳、灵芝,还有珊瑚,其吸聚的钙粘合沉积形成珊瑚礁,水的作用是溶解有机质、矿物,并结合后来的类琼脂,构成肥皂泡式细胞泡——细胞,使细胞紧密相连,之间不用管子相连,水就通过泡膜进行渗透式进出,如农民水田稻秧在田外边有水渠,田中每棵秧还要沟渠、基因,开关、机制吗?其它麦田、树木也一样,地下水汽还能调节植物的温度哩,汗水从坚厚皮肤渗出来,也未必非得通过汗腺,脱水将造成细胞瓦解,生命终止。
多粒子体会更有力吸聚单粒子体及其连带的化合链,形成更大的多粒子体细胞,于是微生物或昆虫类生物体便衍化而成,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衍化出多样的生物,粒子不同、吸聚化合物的不同,衍化的菌类也不一样,其中就有藻类,植物产生由藻类开始,也可以由菌类王国,产生冬虫夏草,再向植物或动物两极分化,菇、耳、灵芝、珊瑚都还有根部哩(肺、肝等器官都有此特征),吸聚形成的化合物通道和水通道,自然形成食道、肠胃道、血管等。吸聚现象衍化成动物的觅食和植物的吸收,这只是为酶提供了吸聚粒子和化合物链的机会,细胞壮大分裂只是酶不断吸聚粒子和化合物的结果,吸聚也包括吸聚阳光中的粒子,断链现象仍保留到小动物依然会断肢断尾,肢足、翅膀都是化合链延伸的结果。生命不同形式的生物现象,就是生命物理的反应。
最初的高级生命还可以这样形成:由于细菌、微生物出现后自然界沉积了许多有机物和蛋白质,某些蛋白质遭遇到大自然普遍存在的不断裂变的粒子体,蛋白质中的细胞核便擦出了生命的火花,不久再遭遇到中子粒子于是火花爆发,蛋白质中的核裂变就出现了,不断分裂的各类原子核吸聚结合了此蛋白质里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了各类干细胞,裂变产生的各类不同性质的粒子吸聚结合了此蛋白质里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了各类酶,各类干细胞,各类酶又应用此蛋白质中各自相同的蛋白质,像细菌营造菇、耳、灵芝一样构建了各类细胞、组织、器官,它们全体自然均衡连接构建了整个完整的生命体。
生命胚胎中的裂变是在控全方位多层次、多元素集团式的,产生的各类粒子聚合物是非常多样的。
如细菌中有噬氧菌、噬铁菌,是其同类粒子聚氧、聚铁反应,生命中的酶也有噬氧、噬铁酶,噬氧酶协同构筑了肺泡、肺,并进行氧气交换,噬铁酶同力构建血液等,噬钙酶构筑骨骼,噬菌酶的粒子及化合链更接近病毒、细菌,其构建了免疫细胞。
放射类粒子或波子构成的酶建造了神经细胞及神经,像小动物有触须、触角一样,这是初小级动物的神经系统,较高级生命的神经细胞没有摆脱这种结构,其神经细胞先有树突状结构,众多树突状神经细胞头尾相连,通过电化反应或波子、胶子反应迅速传递,完全是网络状组织,汇总大脑中枢,现代电脑可能是工程师们逐步推进式电子层级的发明,肯定的是与人大脑系统越一致,才是越好的。
某些动物视神经细胞中的粒子具有红外线粒子性质,其视神经可感应红外线,某些神经细胞粒子具有X射线粒子,其视神经可感X射线、可透视物体,听神经也一样,可感超声波以及其它特异功能的都可能有。
小虫触角有多对,动物衍变的早先眼睛可就有过三、四个。
性器官细胞是神经细胞的一种变型,某些小虫性器官本身就是触脚,田螺交尾就靠触脚,性的由来也尽在物理中,单粒子体的细菌只能无性繁殖,但在多粒子体微生物遭遇到中子粒子体时往往产生了裂变式繁殖,而且产生了更优良的虫类,而不再是微生物了,后来的高级生物的性繁殖也有着生物进化作用。
性的形式是多样的,许多鱼就不靠交尾,雌鱼排卵时通过电化反应吸引雄鱼尾随其后,在雌鱼卵的排泄物上,排泄其精子细胞,激发鱼卵成熟。
无性繁殖的生物大多能产生孢子,这个机制本身就为有性繁殖作好了准备,以后的卵巢、睾丸就是这个准备的结果,卵子受激素刺激后成熟,这个激素更多的是干细胞,精子成熟也一样经过前列腺时通过干细胞作用才能激活中子,否则不孕将成必然,多胞胎可以由多个卵子产生,也可以由一个卵子同时进入多个精子而产生。
生物形态五花八门,海洋生物更加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在物理中,菇类、耳类、灵芝类、珊瑚类、数以万计的昆虫类,它们在形成、生长中的环境物理、生长物理不同,形态就已经不同,以后在运动中运动物理的不同又有新的变化,小虫蠕动可无足或产生多足,因爬行逐渐减少成八足、六足,需要奔跑,逐渐成四足,人类直立、而且劳动创造了手,就成双足,不少软体动物,有的环境需要其噬钙酶建造有壳虫,因运动需支撑其噬钙酶建造了骨骼,需尖嘴啄食而有尖嘴,经常滑翔逐渐生就翅膀,骨骼的各个关节,也是在长期运动中形成的,现代人如果关节脱臼后不复位长久保持此状态,其后代将可能形成此关节位活动困难,用钢筋接骨者的后代,此接骨位将可能有病态,剖腹产的后代,需要剖腹产的可能几率将增加,人尾巴存留就经千万年演变,使尾巴基因减弱和消失。
生命形体大小,可由基因决定,但更可以由能量决定,细胞核质量大或其能量大,或吸收了射线粒子能量后,生成的生命形体就大,地球早先大气层薄,宇宙射线强,地球早期大动物就多,能量大形成的粒子体大,生物链长,胚胎发育中的温度要求,就是提供能量,也可以直接从阳光吸收,水禽、龟类卵的孵化就只需阳光或纤维腐败产生的热。
粒子吸聚可以永不停止,但形成的结构形式将瞬间变化,因此病毒、细菌的寿命可以是极短的,一瞬间其粒子或化合链就变了,不是同一种病毒、细菌了。
从物理意义上讲,人体各类酶可以永恒,干细胞再生可以永远,这样生命可以无极限,但生命中的酶的吸聚必需同一粒子和同一化合物链,不然就改变了细胞结构、威胁生命,自然界永远又普遍存在辐射、化学毒、病毒、细菌的侵害、干扰,使酶变异,而变异了的酶要尽快被新的健康的酶清理出体外,这样将可能使酶数量减少,少到一定程度,生命将进入衰老,心脏死亡和脑死亡标准不够准确,就是没有同酶联系在一起。
生命物理深入研究,将有更好更活泼的酶、干细胞、全新器官生产开发应用,可对人体进行修复、补充、置换,甚至树突状神经细胞也可修复置换,全体酶、干细胞可以始终均衡,寿命的极大延长可期。
生命的开始在于细胞的建造,建造靠的是各类干细胞和酶,酶和干细胞因此是动物体的生命元,人体中的酶在辐射、化学毒、病毒、细菌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是人体病变的主要原因,酶反应过激,机体就会过敏、发烧、甚至休克或死亡,肺炎等也由此产生,酶的过激反应亦造成腺体炎肿,有扁桃体炎、鼻窦炎、腮腺炎、甲状腺炎、淋巴结炎等,酶的畸变造成腺癌,有鼻窦癌、淋巴癌、各器官腺癌等,发烧、过敏等使鳞状细胞缺损或变异,致鱼鳞病、鳞癌,干细胞再生衰弱或修复酶缺损或不力致造血和神经系统疾病,可有贫血、帕金森氏症、神经官能性疾病、胰岛细胞等再生障碍、少精、不孕等,高度再生、裂变的干细胞也具有不够稳定之特点,干细胞再生太强,因此过分分裂,造成太多幼稚细胞时有发生,这也是白血病常在幼年发生的原因。
病毒、细菌在化合物的化学作用下,粒子外围化合链会断裂,但不久它又会换成另一种新形式的化合链,构成又一形式的病毒、细菌,这时再施用同一化合物就只是为其提供再殖化合链了,这就是化学抗菌素使病毒、细菌发生耐药和变异的原因,各种辐射也使病毒、细菌中的粒子性质发生改变,但病毒、细菌变异后仍然是病毒、细菌。
生命中酶的粒子及其化合链在此生命中应该固定不变,一旦改变就破坏了其原本的细胞结构、危及整体生命。
自然界广泛又永远存在各种辐射、化合物、病毒、细菌,只要辐射不超标,化合物不引发酶化合链改变,细菌不引起酶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那辐射将是微量可接受的,化合物是无毒可需要的,细菌就是有益菌。
如果病人始终处在强辐射、大剂量化学毒素、病毒、细菌的环境中,没有去除致病源,现有任何治疗都将不能奏效,被核战、生化战破坏了的生命谁也救不了。
病变先在酶,不先在细胞,不先在基因,治病主要在救酶,在补充、修复、再造酶,药品研发、检验都应该也只能以酶为标准。
突破地心说,使人类结束朦胧婴儿期进入儿童期,认识了地球母亲,核物理的发现将人类推进到青年期,但如果人类不认识宇宙,不清楚更详细、更多的射线、粒子,不认识物理的根本,甚至奈何不了本身的许多重大疾病,不清楚生命形成,人类将不能成年。
如果宇宙为大爆炸产物,那星体形成就是大爆炸后大量粒子体的聚合,地球前期就是大量粒子的聚合再聚合,并吸聚了靠近它的所有星体以及后来的流星、宇宙尘埃,又经过长期冷却、沉寂,因此板块运动就很平常。
地球目前状态是生命存在的最好时光,如果射线、磁场、宇宙能有变、或大流星撞击、星球靠近(不要说碰撞),那大地震、大火山、大核爆将会发生,不说地球物质或元素改变,只要大气消失或大气成分变化,生命都将受极大威胁,还有,或酷暑、沙漠旱化、或海水淹没陆地、冰冻、或飓风狂作、或雷电强暴、或辐射肆虐,都将危及生命。
研究生命物理,不但有在生命上的意义。
牛顿力学、化学、数学以至目前的物理,都在静态物理范围,电子以及同位素既保留元素特征亦还在静态物理中,只有裂变、聚变才属动态物理领域,要进入动态物理需先打破物质内结构平衡、制造物质动乱,动态物理才是宇宙的基础。
生命物理是研究物理的最佳最安全区域,生命物理是非常在控在蛋白质控制下的核反应,是静态物理与动态物理之间的一个衔接点,是动态物理的一个凝固或冻结区域,其中既有核裂变又有核聚变,都锁定在蛋白质中,胚胎从刚一开始的核裂变,其所有粒子、能量都没有跑散,因此在生命物理中可以成功测定质量、能量间的准确关系。
量子理论如果不光是电子层级的将可以在生命物理中得到彻底检验。
在生命物理研究中可以发现宇宙物质最小单位粒子、反粒子的种类、数量、能量,将发现光能吸收和转化机制,并将得到研发和应用。
可以发现星球、元素、矿物等都是射线粒子造成的。
将来元素改变可随意,可点石成金、点石成石油、煤,能源不再依耐于煤、石油,而以射线光能为主。
直接吸收宇宙射线,星际旅行的飞碟将可望发明。
最终人类吸聚无极限光能粒子,修饰、改造星体、改造宇宙将可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简介如下:
提取适量适当鸭细胞,置培养箱内培养,可混入少量去除脐带和干细胞后的鸭胚胎全液,促其生长,保持箱内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无菌状态,观察培养生长良好,导入提取的鸭胚胎脐带干细胞,再观察其略显生长活跃,再导入提取的鸭精子,待其形成胚泡,并无不良反应,继续培养可观察到蛋白质分化、胚胎逐渐形成,能形成完整的胎盘、脐带、羊水,鸭雏成形(恒定的温度是28~38℃,一般在38℃)。
之前必需说明的注意事项:应禁止用此技术生产人类或怪异人类,并禁止生产用于杀人的酶、病毒、细菌,但可在特定研究领域和特定法律框架内适当生产适宜火星等外星球生活的外星人。

Claims (7)

1、一种用于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生产的生物技术,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特定有机组织液、或蛋白质、或其添加合成的卵形式中导入干细胞再导入精子细胞,启动蛋白质分化,在特定温度、湿度、无菌等条件下,经培养完成所设定的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生产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特定有机组织液或蛋白质中导入的可以是正裂变物质再导入中子,或导入核裂变或类似的核裂变,其目的都是为了启动蛋白质分化,经培养生成所设定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其特定蛋白质可以是设定生产生物的类似卵或其选择的细胞或细胞培养液等,导入核裂变后,启动蛋白质分化,最终生成此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其特定有机组织液或蛋白质,可以是设定生物的假设卵或模拟蛋白质,导入类核裂变后,启动蛋白质分化,生成所设定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其特定蛋白质是所设定生物的卵或细胞,导入类核裂变后,启动了蛋白质分化,经培养,从中提取所需各类酶、细胞、干细胞、器官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其可以是以特定的各类粒子和相应的蛋白质结合后经培养,分类生产所需酶、细胞、干细胞、器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6所述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其生产所需器官时,可以选择生产此类器官所需的酶和干细胞及蛋白质在特定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此生物体内其所需增殖的器官基质上供给所需酶和干细胞而进行。
CN 200510091239 2005-08-11 2005-08-11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Pending CN1757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1239 CN1757718A (zh) 2005-08-11 2005-08-11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PCT/CN2006/001066 WO2007016831A1 (en) 2005-08-11 2006-05-23 The production of many kinds of organisms, enzymes, cells, organs and techniqu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91239 CN1757718A (zh) 2005-08-11 2005-08-11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718A true CN1757718A (zh) 2006-04-12

Family

ID=3670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91239 Pending CN1757718A (zh) 2005-08-11 2005-08-11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757718A (zh)
WO (1) WO20070168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2966A (ko) * 2000-06-15 2003-04-26 다나베 세이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원숭이 유래 배아 줄기 세포
EP1539932A1 (en) * 2002-06-17 2005-06-15 Kobenhavns Amts Sygehus, Herlev In vitro fertili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16831A1 (en)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hain et al.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biology
Burnet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infectious disease
Tang et al. Lethal effects of Northwest Atlantic Ocean isolates of the dinoflagellate,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on Eastern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and Northern quahog (Mercenaria mercenaria) larvae
CN106922583A (zh) 一种罗氏沼虾spf(无病毒)苗种繁育方法
Li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coustic levitation to simulate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zebrafish embryos
Giraspy et al. Aquaculture potential of the tropical sea cucumbers Holothuria scabra and H. lessoni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
Matranga Echinodermata
CN1757718A (zh) 各类生物、酶、细胞、器官的生产及其技术
Brümmer et al.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cultivation of sponges
Valencia et al. Spawning 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 at a high adult density: Explaining low adult population numbers and means for improving their intensive culture
Metcalf Cultural studies of a nematode associated with plant decay
Emel’yanova et al. Some data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gonads of manybar goatfish 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 (Mullidae) from the Nha Trang Bay, South China Sea
Vickery et al. Morph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in the regenerating planktotrophic larvae of asteroids and echinoids
CN106614650B (zh) 鱼藤酮在抑制轮虫产卵中的用途
Rignano Eugenio Rignano Upon the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s: A Hypothesis of Heredity, Development, and Assimilation
CN104938221A (zh) 一种量子能量带孔活性球体
Loeb Natural death and the duration of life
Hartmann et al. Trans-species transfer of Wolbachia: microinjection of Wolbachia from Litomosoides sigmodontis into Acanthocheilonema viteae
Paramasivam et al. Locomotor Behavior Analysis in Spinal Cord Injured Macaca radiata after Predegenerated Peripheral Nerve Grafting—A Preliminary Evidence
Jumrodah et al. Cultivation stages ex-situ of salmachis sphaeroides on larval development and juvenile through metamorphosis for sustainability
JPH01112933A (ja) シオミズツボワムシの培養方法
Thearith The histological effects of bio-energy water on degenerated adductor muscle found endemically in cultured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Stoskopf et al. JELLYFISHES (CTENOPHORA AND SCYPHOZOA)
Stoskopf¹ et al. JELLYFISHES (CTENOPHORA
Rivera-Ortega et al. Production of clone polyps of the model organism Exaiptasia diaphana (Rapp, 1829)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