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3642A -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3642A
CN1713642A CNA2005100788379A CN200510078837A CN1713642A CN 1713642 A CN1713642 A CN 1713642A CN A2005100788379 A CNA2005100788379 A CN A2005100788379A CN 200510078837 A CN200510078837 A CN 200510078837A CN 1713642 A CN1713642 A CN 1713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rotocol conversion
handheld terminal
cra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88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6851C (zh
Inventor
林克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Infront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Infrontia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Infront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6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68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减少所使用的IP地址的数目的数据传输系统。当手持式终端开始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底座将位于从手持式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IP包内的IP头中的源IP地址从手持式终端侧IP地址转换成底座IP地址,并且然后将数据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所接收的IP包确定数据是从底座发送来的,并且将回复发送给底座。由于底座必须将回复中的所接收的IP包发送给手持式终端,因此底座将IP头内的目的IP地址从底座自身的IP地址转换成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并且然后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 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用于其的地址转换方法,及其程序,特别涉及用于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地址转换。
背景技术
当将手持式终端用于商业目的时,从可操作性和耐用性的角度看,当将手持式终端与连接器物理连接时,在手持式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非接触系统进行通信比较好。利用红外线通信的底座通常作为这些类型的系统之一。通过底座来将手持式终端和服务器等连接起来的其他方法包括有线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
由于通信速度、到服务器的直接数据传输,以及可以同时连接的终端数目的限制等原因,使用LAN(局域网络)作为底座通信系统的情况日益增加。当使用LAN时,由于诸如因安全或网路限制而引起的对可分配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的数目限制等原因,越来越需要底座具有IP地址。
参照图6来讲述自动分配IP地址的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操作。当将手持式终端与服务器连接时,问题是将IP地址分配到什么地方。
在DHCP服务器51的情况下,当从手持式终端53向DHCP服务器51(图6中的c1、c2)进行数据传输时,底座52自身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12:34:56:78:9A:BC)被发送到DHCP服务器51(图6中的c3、c4)。
然后DHCP服务器51分配与所接收的MAC地址(图6中的c5、c6)有关的IP地址。当手持式终端53接收到所分配的IP地址时,将该IP地址设定为它自己终端(图6中的c7)的IP地址。
在该环境中,为手持式终端53设定IP地址并不是很麻烦,并且由于在连接时将IP地址分配给手持式终端53,因此DHCP服务器51所分配的IP地址的数目被限制为与底座52的数目相同。不过,由于安全或服务器功能,还存在其中不能使用DHCP的情况。
因此,存在手持式终端可以具有它们自己的IP地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如图7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从手持式终端63向服务器61的IP地址(=192.0.0.1)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图7中的d1、d2)。
当服务器61从所接收的数据确定源IP地址就是手持式终端63的IP地址(IP=10.0.0.1)时,它对手持式终端63(图7中的d3)作出响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未决公开No.2003-33900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未决公开No.2004-046302
在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上述现有方法中,当为手持式终端指定它们自己的IP地址时,连接到网络的每一个手持式终端都具有IP地址。因此,当存在多个底座时,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的数目必须大于底座的数目以避免IP地址发生冲突。
此外,在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现有方法中,当底座和手持式终端之间连接的组合不固定时,除非所分配的IP地址的数目与手持式终端的数目相匹配,否则会发生IP地址冲突。因此,为了减少IP地址的数目和防止IP地址发生冲突,有必要为连接底座提供IP地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可以减少所使用的IP地址数目的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用于其的地址转换方法及其程序来解决上述问题。
更为确切地说,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系统是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用于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网络侧的IP地址;以及一装置,用于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是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用于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网络侧的IP地址;以及一装置,用于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
根据本发明的地址转换方法用在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其中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侧上,执行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的处理,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地址转换方法的程序是在利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地址转换方法的程序,其中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上,程序执行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的处理,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的处理。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也被称为“协议转换适配器”,并且当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时,它利用通过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非接触系统的红外线通信,以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有线以太网(注册商标)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具有用于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IP地址。因此,即使在其中手持式终端具有IP地址的情况下,通过转换IP地址,使服务器能够与手持式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就象服务器与底座通信一样,并且使手持式终端能够执行伪通信,就象手持式终端直接与服务器通信一样。
更为确切地说,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根据IP头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因此在发送包时,底座通过转换源IP地址可以伪装成源。此外,由于当数据被发送到伪装的目的时,通过将回复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返回到源始的源IP地址,发送器的回复被送到包内的源IP地址,因此可以返回响应,就象没有伪装一样。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由于允许底座具有IP地址,所以由服务器侧管理的IP地址的数目取决于底座的数目。从而,由于连接到底座的手持式终端的数目通常要大于底座的数目,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少所使用的IP地址的数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由于手持式终端侧所拥有的IP地址可以是任意类型的IP地址,因此即使在其中采用在远程办公室等中所使用的手持式终端作为备用设备来共享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没必要改变用于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时间和劳动,并且由于没必要改变设置等,因此可以减少导入时间。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使用了IP地址和IP通信,因此可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当手持式终端为带有IP地址的现有终端,可以按原样使用在IrDA和LAN(局域网络)之间进行翻译的现有协议(IrLAN)。
在手持式终端不知道底座是不带有IP地址的底座或是带有IP地址的底座的情况下,手持式终端可以使用本发明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并且没有必要将底座分配给各个终端。因此可以减少导入成本和运行管理成本。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下面讲述的结构和操作,可以减少系统中所使用的IP地址的数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
图2为框图,示出了图1的底座的结构;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所使用的IP包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4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
图5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
图6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的一个例子;以及
图7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的另一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讲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由服务器1、通过有线区域101连接到服务器1的底座2,以及通过无线区域102连接到底座2的手持式终端3组成。
图2为框图,示出了图1的底座2的结构。在图2中,底座2是由IP(因特网协议)地址转换部件21、开/关设置电路22、运行IP地址保持区域23、初始IP地址保持区域24、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保持区域25、IP地址存储器(#1)26、IP地址存储器(#2)27和记录介质28组成。
记录介质28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并且当底座2是由包含有图中未显出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和RAM(随机访问存储器)的计算机组成时,上述每一个电路的诸如控制等操作都是通过用于执行存储在记录介质28上的程序的CPU来实施的。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所使用的IP包的结构例子的图。在图3中,IP包是由帧头(以太网(注册商标)头)A、IP头B,以及实际数据部分C组成。
帧头A是由目的MAC地址A1和源MAC地址A2组成,IP头B是由目的IP地址B1和源IP地址B2组成,并且实际数据部分C是由任意数据C1组成。
数据包的源和目的是由IP头B中的目的IP地址B1和源IP地址B2确定的。在这一方面,当发送数据包时可以通过转换源IP地址B2来伪装成源。
此外,对于将数据传输到伪装的目的,由于通过将回复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B1返回到原始的源IP地址,发送器的回复被发送到数据包之内的源IP地址B2,因此可以返回响应,就象不存在伪装一样。
现在参照图1至图3来讲述底座2。底座2是连接服务器1和手持式终端3的媒介,并且它允许数据在服务器1侧上的数据(#1)201和手持式终端3侧上的数据(#2)202之间流动。
底座2需要控制总共3个IP地址。它们是作为底座自身的IP地址的运行IP地址保持区域23的运行IP地址、服务器1侧的IP地址和手持式终端3侧的IP地址。IP地址存储器(#1)26管理服务器1侧的IP地址,并且IP地址存储器(#2)27管理手持式终端3侧的IP地址。
当在数据(#1)201和数据(#2)202之间进行这些IP地址的交换时,通过将IP头B的目的IP地址B1和源IP地址B2转换成IP地址存储器(#1)26和IP地址存储器(#2)27的IP地址,可以执行操作,就像服务器1自身与底座2所拥有的运行IP地址保持区域23的运行IP地址进行通信一样。
因此,不论其中分配手持式终端侧的IP地址的方式如何,服务器1需要管理的唯一IP地址就是分配给底座2的运行IP地址。这可以限制IP地址的数量。
图4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现在参照图1至图4来讲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对于图4所示的操作,底座2的处理是通过用于执行存储在记录介质28上的程序的CPU来实施的。
服务器1的IP地址被设定为“服务器IP地址=192.0.0.1”,底座2的IP地址被设定为“底座IP地址=192.0.0.2”,并且手持式终端3的IP地址被设定为“手持式终端侧IP地址=10.0.0.1”。
当手持式终端3开始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1(图4中的a1)并且底座2从手持式终端3接收用于服务器1的IP包(图4中的a2)时,底座2将IP包中的IP头B中的源IP地址B2从“手持式终端侧IP地址=10.0.0.1”转换成“底座IP地址=192.0.0.2”,并且然后将IP包传送到服务器1(图4中的a3和a4)
服务器1从所接收的IP包确定数据是从底座2发送来的,并且将回复发送到“底座IP地址=192.0.0.2”(图4中的a5和a6)。由于底座2需要将带有所接收的IP包的回复发送到手持式终端3,因此底座2将IP头B内的目的IP地址B 1从“底座IP地址=192.0.0.2”即底座自身的IP地址转换成“手持式终端侧IP地址=10.0.0.1”,并且然后发送数据(图4中的a7和a8)。
由于所接收的IP包的IP头B中的源IP地址B2为“服务器IP地址=192.0.0.1”,因此手持式终端3确定数据是从服务器1发送来的(图4中的a9)。因此,当根据该数据传输系统来发送数据时,与手持式终端3侧的IP地址如何无关。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底座2具有IP地址,由服务器1侧管理的IP地址的数目取决于底座2的数目。由于连接到底座2的手持式终端3的数目通常要大于底座的数目,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减少所使用的IP地址的数目。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分配到手持式终端3侧的IP地址可以是任意类型的IP地址,因此即使在其中采用在远程办公室等中所使用的手持式终端3作为备用设备来共享使用的情况下,由于没必要改变用于手持式终端3的IP地址,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时间和劳动,并且由于没必要改变设置等,因此还可以减少导入时间。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使用IP地址和IP通信,因此可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手持式终端3具有IP地址时,就象现有技术一样,也可以按原样使用在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和LAN(局域网络)之间进行翻译的现有协议(IrLAN)。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不知道底座2是不带有IP地址的底座还是带有IP地址的底座的情况下,手持式终端3可以使用该系统,因此没有必要将底座2分配给每一个手持式终端3。这可以减少导入成本和运行管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终端3和底座2之间的无线系统不需要是红外线,并且还可以使用电磁感应方式。
图5为程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与根据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相同的结构。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除了底座4具有协议转换部件41之外,底座4具有与图2所示的底座2相同的结构。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示出了在手持式终端3并不具有IP地址的情况下的操作。如图5所示,在底座4内的协议转换部件41中,执行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通信和用于底座4和手持式终端3之间通信的专用协议之间的转换,以建立手持式终端3和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
当手持式终端3开始向服务器(图5中的b1)发送数据时,底座4从手持式终端3接收用于服务器1的IP包(图5中的b2)。然后底座4在协议转换部件41中执行TCP/IP通信和与来自手持式终端3的IP包相关的底座4和手持式终端3之间通信的专用协议之间的转换(协议转换),并且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IP地址=192.0.0.1)(图5中的b3、b4)。
服务器1确定来自底座4的数据是来自手持式终端3的数据,并且然后将回复发送到底座4(底座IP地址=192.0.0.2)(图5中的b5、b6)。底座4对来自服务器1的IP包进行协议转换,并且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手持式终端3(图5中的b7、b8)。
由于所接收的IP包的IP头B中的源IP地址B2为“服务器IP地址=192.0.0.1”,因此手持式终端3接收作为来自服务器1的数据的IP包(图5中的b9)。
当在手持式终端和服务器或个人电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使用了LAN系统的系统结构。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第一保持装置,保持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网络侧的IP地址;以及一装置,用于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根据IP头内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并且当发送数据包时对源IP地址进行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回复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改回到原始的源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用于执行在手持式终端和该装置自身的通信协议与网络侧的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使用通过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非接触系统的红外线通信来进行手持式终端和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之间的通信。
6.一种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第一保持装置,保持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网络侧的IP地址;以及一装置,用于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并且将该装置自身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根据IP头内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并且当发送数据包时对源IP地址进行转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回复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改回到原始的源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包括用于执行在手持式终端和该装置自身的通信协议与网络侧的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的装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其中使用通过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非接触系统的红外线通信来进行手持式终端和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之间的通信。
11.一种地址转换方法,用于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侧上执行下述处理: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具有第一保持装置,保持连接到网络的终端侧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以及第二保持装置,保持网络侧的IP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根据IP头内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并且当发送数据包时对源IP地址进行转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其中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回复数据中的目的IP地址改回到原始的源IP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其中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侧上执行在手持式终端和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通信协议与网络侧的通信协议之间进行转换的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址转换方法,其中使用通过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非接触系统的红外线通信来进行手持式终端和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之间的通信。
17.一种地址转换方法的程序,用于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将手持式终端连接到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程序是在通信协议转换底座侧的计算机上执行用于将手持式终端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网络侧的处理,以及将网络侧的IP地址转换成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并且将通信协议转换底座的IP地址发送到手持式终端侧的处理的程序。
CN200510078837A 2004-06-23 2005-06-23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4372A JP2006013643A (ja) 2004-06-23 2004-06-23 通信プロトコル変換クレード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アドレス変換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84372 2004-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3642A true CN1713642A (zh) 2005-12-28
CN100576851C CN100576851C (zh) 2009-12-30

Family

ID=3550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8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851C (zh) 2004-06-23 2005-06-23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86555A1 (zh)
JP (1) JP2006013643A (zh)
KR (1) KR100701556B1 (zh)
CN (1) CN100576851C (zh)
TW (1) TWI279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3271B2 (en) * 2001-09-05 2009-05-12 Vixs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a multimedia system
SG123620A1 (en) * 2004-12-13 2006-07-26 Creative Tech Ltd Cradle for a media player
US8081572B1 (en) 2006-01-11 2011-12-20 Juniper Networks, Inc. Hierarchical packet scheduling
KR100796958B1 (ko) * 2006-06-22 2008-01-22 신가정 휴대 기기로 컨텐츠를 전송하는 ip 어댑터 및 이를이용한 컨텐츠 전송 방법
JP4548738B2 (ja) * 2007-05-16 2010-09-22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ハンディターミナ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5183829B1 (ja) * 2012-02-24 2013-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09418B (zh) * 2014-06-30 2015-11-21 Chant Sincere Co Ltd 資料轉換系統與及其控制方法
JP6086110B2 (ja) * 2014-11-14 2017-03-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照合システム
KR20180083047A (ko) * 2017-01-12 2018-07-20 주식회사 지씨티리써치 모바일 라우터의 음성 제어 클라우드 서버 이용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21038627A1 (ja) * 2019-08-23 2021-03-0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部とメイン部とを備えた携帯端末およ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CN113940046B (zh) * 2019-08-23 2023-06-27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对具有扩展坞部和主部的便携终端进行管理的便携终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5049B2 (en) 1997-08-05 2002-06-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data terminal and cradle
US6466779B1 (en) * 2000-03-07 2002-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provisioning of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provisioning server using IWF-based firewall
US20020194378A1 (en) * 2001-04-05 2002-12-19 George Foti System and method of hiding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 of an IP terminal during a multimedia session
JP4075318B2 (ja) * 2001-04-18 2008-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及びアドレス変換サーバ
US20030048780A1 (en) * 2001-09-10 2003-03-13 Phomsopha Bounthavivone K. Supporting real-tim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via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KR100657258B1 (ko) * 2002-07-02 2006-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무선 랜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US7443803B2 (en) * 2004-03-23 2008-10-28 Fujitsu Limited Estimating and managing network traff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9737A (en) 2006-03-16
KR100701556B1 (ko) 2007-03-30
JP2006013643A (ja) 2006-01-12
KR20060046506A (ko) 2006-05-17
CN100576851C (zh) 2009-12-30
US20050286555A1 (en) 2005-12-29
TWI279682B (en) 2007-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3642A (zh) 数据传输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底座、地址转换方法及程序
CN1170401C (zh) 给网络接口卡分配互连网络协议地址的装置和方法
CN1123154C (zh) 路由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分组的装置和方法
CN1954576B (zh) 处理启动请求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922826A (zh) 隧道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750576A (zh) 访问管理装置,程序、以及终端设备的远程启动方法
CN1711743A (zh) 在数据网络中允许远程访问的方法和设备
CN1838636A (zh) 用于使数据包穿越网络地址转换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889572A (zh) 因特网协议地址分配方法及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中继
US9769113B1 (en) Socket-based internet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15843C (zh) 无线数据通信设备和方法
US200902878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ering a fixed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to a client device
CN1926840A (zh) 在至少两台计算设备间建立连接时的地址和端口号提取
CN1753411A (zh) 通过接口标识符分配网络标识符的改进方法
US8995429B1 (en) Socket-based internet protocol for wired networks
US828478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ARP cache pollution
CN1402489A (zh) 网络间连接装置与网络连接控制方法
CN1947105A (zh) 联网设备的因特网协议地址的自动协商
CN1728661A (zh) 在地址解析协议代理上实现备份和负载均摊的方法
CN1249572C (zh) 一种即插即用的以太网接入系统与方法
US7536479B2 (en) Local and remote network based management of an operating system-independent processor
CN1259788C (zh) 无线局域网装置
CN1281031C (zh) 将宽带网络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方法和设备
CN1302649C (zh) 实现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消息传输和事务可靠性处理的方法
CN1272937C (zh) 一种单一ip地址多硬件地址的动态解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5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5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