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而夸大了层、薄膜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当元件如层、薄膜、区域或基板表示为在另外的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另外的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介入元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截开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和2,光学元件100包括,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MMA是丙烯酸族的一员,是具有高透明度的清亮且刚硬的塑料并且经常用作防碎的玻璃替代物。光学元件100可以相当于导光板。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00为矩形板形状,具有四个侧表面、光入射表面110和光出射表面120。四个侧表面连接光入射表面110到光出射表面120,光出射表面120面对光入射表面110。光入射表面110和光出射表面120都具有第一面积。每个侧表面的面积都小于第一面积。当示出矩形板形状时,应该可以理解,在光学元件100的范围之内可以变更形状。
通过光入射表面110进入光学元件100中的光通过光出射表面120离开光学元件100。从排列形成规则模式的LED产生的光将通过不具有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的光学元件而具有低的亮度均匀度。
为了增强亮度均匀度,光学元件100至少包括一个形成在光入射表面110和光出射表面120之一上的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如图2所示,例如,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在光入射表面110上形成。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包括第一闭环134,设置在第一闭环134外部的第二闭环133,和与界定于第一闭环134和第二闭环133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凹面132。
第一闭环134和第二闭环133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如所示,第一闭环134和第二闭环133可以为圆环形使得具有环面形状的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的凹面132为环状。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增强了通过光出射表面120离开光学元件100的光的亮度均匀度。
由于第一和第二闭环134,133形成为圆环形,在光入射表面110上形成的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对应于圆环形的下陷部。因此,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包括第一和第二闭环134和133,和凹面132。每个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设置为每个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对应于一个LED。在一实施例中,垂直穿过光入射表面110和光出射表面120并且穿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中心的直线也将穿过与具体的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对应的LED的中心。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闭环和第二闭环134,133是圆环形,第一闭环134具有第一半径L1,第二闭环133具有比第一半径L1更大的第二半径L2。第一闭环134和第二闭环133是同心的。
第一闭环134和第二闭环133之间的宽度W可以根据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的期望的光量来调整。与宽度W减小时少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相比,当宽度W增加时,有大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
凹面132相对于光入射表面110倾斜。也就是说,在第一闭环134处的凹面132的深度比在第二闭环133处的凹面132的深度更深。在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凹面132是平面形的。例如,凹面132可以相对于光入射表面110形成近似0度到近似43度之间的角度,当然上述范围之外的其它角度也可以用在光学元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
在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13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凹面132为圆形或弧形(具有弧形的横截面)或者大致非平面形。凹面132和光入射表面110之间的边界区域可以为圆形。可选择地,在第一和第二闭环134,133和凹面132之中形成的边界区域之一可以为圆形。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闭环134,133与凹面132之间任何成角度的角部都可以是光滑的。
图3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表面上形成的光反射层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3,光学元件100还包括在由第一闭环134封闭的区域上形成的光反射层136。光反射层136反射朝由第一闭环134封闭的区域前进的一部分光。
关于图1-3描述的光学元件可以应用在具有诸如LED的点状光源的背光组件内。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4,背光组件600包括接纳容器200、具有至少一个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的光学元件300,和光源400。
接纳容器200包括底板210和从底板210的边缘延伸出的侧壁(未示出)。底板21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这取决于显示面板的形状。底板210和侧壁界定了接纳空间215。
光学元件300包括例如PMMA。例如,光学元件300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因此,光学元件300具有四个侧表面,以及可以是如所示的平行面对表面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的表面310和320。
第一表面310面对着接纳容器的200的底板210。第一和第二表面310和320各自都具有第一面积,该第一面积比光学元件300的四个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面积都大。
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在第一和第二表面310和320之一上形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在第一表面310上形成。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包括第一闭环336、设置在第一闭环336外部的第二闭环334,和与由第一和第二闭环336和334界定的区域对应的凹面332。
第一和第二闭环336和334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闭环336为具有第一半径L1的圆环形。第二闭环334也为具有比第一半径L1大的第二半径L2的圆环形。第一和第二闭环336和334是同心的。
第一和第二闭环336和334之间的宽度W可以根据要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的期望的光量来调整。当宽度W增加时,有大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相反,当宽度W减小时,比较少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
凹面332相对于第一表面310倾斜。也就是说,在第一闭环336处的凹面332的深度比在第二闭环334处的凹面332的深度更深。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凹面332是平面形的。例如,凹面332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310形成近似0度到近似43度之间的角度,当然上述范围之外的其它角度也可以在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的一些实施例的范围内。
光学元件300还包括在由第一闭环336封闭的区域上形成的光反射层338。光反射层338反射朝由第一闭环336封闭的区域前进的光。
光源400设置在接纳容器200之内并且安置在底板210和光学元件300之间。光源400设置在底板210上并且面对第一表面310。LED可以用作光源400。
光源400设置在与第一闭环336的中心0对应的区域处。也就是说,垂直穿过第一表面310和第二表面320并且穿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的中心0的直线也将穿过与具体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对应的光源400的中心。从光源400产生的光朝第二表面320前进。
从光源400产生的大部分光朝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前进,并且光的第一部分从光反射层338反射。
朝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前进的光的第二部分在凹面332上反射。光的剩余的第三部分通过凹面332进入光学元件300,并且扩散。因此,亮度可以是均匀的。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5的背光组件除了光源不同外与图4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与针对图4的背光组件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并且将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说明。
在图5示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背光组件600的光源400布置在接纳容器200的底板210上。例如,光源设备400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RLED,绿色发光二极管GLED和蓝色发光二极管BLED。
虽然在图5中示出了一个LED只能为红、绿和蓝色之一,多个各种颜色的LED用在背光组件600中,并且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RLED、GLED和BLED以矩阵排列使得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RLED、GLED和BLED交替地设置在接纳容器200的底板210上。
可选择地,可以使用产生白光的LED来代替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RLED、GLED和BLED。在每个实施例中,LED和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之间可以为一一对应。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6中所示的背光组件除了光源不同外与图4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与针对图4的实施例描述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并且将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6,光源设备400可以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RLED、绿色发光二极管GLED和蓝色发光二极管BLED。而且,背光组件600包括关于光源设备400安置的透镜410。透镜410的中心可以与光源设备400的中心对准。透镜410可以包括比透镜410中心部分更厚的外周边,当然用来分散光线的其它透镜形状都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通过使用透镜410,通过调节来自光源设备400的光的路径,光的更多部分可以朝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前进。
更具体地,穿过透镜410的光前进使得光的路径相对于光学元件300的光入射表面的法线形成锐角。虽然图6的实施例示出了透镜410,但是应该理解这里公开的任何实施例也可以使用与光源有关的透镜。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7的背光组件除了光学元件外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与图4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并将省略任何更多的解释。
参照图7,光学元件300包括在第二表面320上形成的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5,通过该第二表面320从光源400产生的光离开光学元件300。
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5包括第一闭环336a、设置在第一闭环336a外部的第二闭环334a,和与由第一和第二闭环336a和334a之间界定的区域对应的凹面335a。
第一和第二闭环336a和334a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闭环336a为具有第一半径L1的圆环形,第二闭环334a也为具有比第一半径L1大的第二半径L2的圆环形。第一和第二闭环336a和334a是同心的。
第一和第二闭环336a和334a之间的宽度W可以根据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5的期望的光量来调整。当宽度W增加时,有大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5。相反,当宽度W减小时,只有比较少量的光通过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5。
凹面335a相对于第二表面320倾斜。更具体地,在第一闭环336a处的凹面335a的深度比在第二闭环334a处的凹面335a的深度更深。在一实施例中,凹面335a是平面形的。例如,凹面335a可以相对于第二表面320形成近似0度到近似43度之间的角度。
光学元件300还可以包括在与由第一闭环336a封闭的区域对应的第一表面310上形成的光反射层338。也就是说,通过第二表面320垂直延伸的直线将穿过第一闭环的中心点和光反射层338的中心。光反射层338反射朝由第一闭环336a封闭的区域前进的光线。可选择地,光反射层338可以在第二表面320的由第一闭环336a封闭的部分上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7的实施例所示的将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放置在光出射表面上也可以应用于这里公开的任何其它实施例。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8的背光组件除了光散射板外与图4的背光组件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来表示与图4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类似部分,并将省略任何更多的解释。
参照图8,光散射板500与光学元件300间隔距离′D′。为了增加亮度均匀度,光散射板500散射离开光学元件300的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描述的背光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使用相对于光学元件放置的光散射板500。
考虑到亮度均匀度和背光组件的体积来调整距离′D′。具体地,优化距离′D′使得亮度均匀度最大化而背光组件的体积最小化。
当增加距离′D′时,亮度均匀度增强,但是背光组件的体积也增加。相反,当距离′D′减小时,背光组件的体积也减小但亮度均匀度变差。通常,距离′D′约等于或大于50mm。
然而,通过使用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00可以减少光散射板500和光学元件300之间的距离′D′。因此,可以减小背光组件的体积,同时维持亮度均匀度。
在使用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330的实施例中,或这里描述的其它均匀度增强元件,距离′D′在大约20mm到大约30mm的范围内。
以下,将展示和比较不具有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的背光组件的模拟结果。
图9是示出在其上不具有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的比较的光学元件的亮度分布图,图10是示出根据散射板(如光散射板500)和图9中比较的光学元件之间距离的亮度分布图。
参照图8到10,光源400设置在光学元件300之下。在试验中,LED用作光源400,沿垂直轴在点7mm、10mm、20mm、30mm和50mm处(以在光出射表面320处的起始点测量并且从光学元件300向外测量的距离)和沿越过光学元件300的横轴在点0mm、40mm、80mm、120mm等处(以在中心点0处的起始点测量的距离)分别测量亮度和亮度分布(均匀度)。
曲线′A′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7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B′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1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C′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2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D′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3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E′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5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
曲线′A′的亮度最高,但均匀度最低。因为亮度随着距离′D′的增加而减小,而均匀度却增加。参照曲线′A′到′E′,当距光学元件300的距离为至少接近50mm时,亮度可以变得均匀,正如曲线′E′所示。
图11是示出了在其上具有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的光学元件的亮度分布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散射板(如光散射板500)和图11中的光学元件之间距离的亮度分布图。
参照图11和12,光源400设置在光学元件300之下。在试验中,LED用作为光源400,沿垂直轴在点7mm、10mm、20mm、30mm和50mm处(以光出射表面320处的起始点测量并且从光学元件300向外测量的距离)并且沿越过光学元件300的横轴在点0mm、40mm、80mm、120mm等处(以中心点0处的起始点测量的距离)分别测量亮度和亮度分布(均匀度)。
曲线′A′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7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B′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1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C′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2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D′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3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曲线′E′通过沿垂直方向在与光学元件300间隔50mm的点处测量亮度而获得。
曲线′A′的亮度最高,但均匀度最低。亮度随着距离′D′的增加而减小,而均匀度却增加。
参照曲线′A′到′E′,当距光学元件300的距离为接近20mm时,亮度可以变得均匀,正如曲线′C′所示。
因此,当光学元件300包括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时,增强亮度时可以减小光散射元件(如光散射板500)之间的距离。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参照图13,显示器装置800包括背光组件600和显示面板700。背光组件可以是上述背光组件实施例之一。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并将省略进一步的解释。
显示面板700包括第一基板710、第二基板730和液晶层720。第一基板700包括像素电极、将驱动信号施加于该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TFT),以及驱动信号通过而传输的信号线。像素电极包括光学透明且导电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非结晶氧化铟锡(a-ITO)(但不限于此),等等。
第二基板730面对第一基板710。第二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和面对第一基板710的像素电极的滤光器。公共电极包括光学透明且导电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非晶体氧化铟锡(a-ITO)(但不限于此),等等。
液晶层720置于第一基板710和第二基板730之间。当在第一基板710的像素电极和第二基板730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时,液晶层720的分子重新排列,使得调节液晶层720的光传输以显示黑白图像。而且,当通过液晶层720的光通过滤色器时,黑白图像转变成彩色图像。
可以理解,因为由于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使得光散射板500可以更接近光学元件300放置,所以显示面板700同样可以更接近光学元件300放置,因此减少了显示器装置800的整个体积。
根据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亮度均匀度增强元件包括在光学元件表面上形成的圆环(环状)形状的凹槽。因此,增强了亮度均匀度。而且,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以减小显示器装置的体积,并且可以增强显示器装置的亮度。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作的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都没有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可适用的各种修改、等值过程和许多结构将对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的理解。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仅仅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等用来区别一元件和另一元件。而且,术语一的使用不表示限制了数量,而只是表明存在至少一个引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