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0831A -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0831A
CN1710831A CN 200410049584 CN200410049584A CN1710831A CN 1710831 A CN1710831 A CN 1710831A CN 200410049584 CN200410049584 CN 200410049584 CN 200410049584 A CN200410049584 A CN 200410049584A CN 1710831 A CN1710831 A CN 171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fci
usii
transmit
adopt
dp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95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建
李小强
李周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495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10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71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0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包括步骤:UE在物理层传输USII;Node B根据USII来判断所对应的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本发明与现有的使Node B了解UE是否发送了上行调度信息的机制相比,在物理层传输USII的好处在于提高了上行调度信息接收的可靠度,减小了上行调度信息的信令开销。由于USII单独传输,从而提高了上行调度信息编码设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WCDMA,特别是涉及WCDMA中的一种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频分双工WCDMA(以下简称FDD)系统中,版本R99/Re1-4中移动终端(以下简称UE)上行的物理信道结构图。
101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以下简称DPDCH)。在FDD系统中,物理信道包括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DCH用于传输专用信道(以下简称DCH)。
102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以下简称DPCCH)。DPCCH用于传输物理层的控制信息。DPDCH和DPCCH都有对应的增益因子用来设定DPDCH与DPCCH的功率比。DPCCH由导频、传输格式组合指示(以下简称TFCI)、反馈信息(以下简称FBI)和发射功率控制命令(以下简称TPC)组成。
102A导频,导频被用于信道估计和功率控制。
102B TFCI,TFCI的概念在下文中有专门的介绍。
102C FBI,FBI在闭环发射分集和站点选择分集传输等技术中传输UE对网络的反馈信息。
102D TPC,UE端上行发射的TPC用于对基站(以下简称Node B)下行发射的信号进行功率控制。
在WCDMA系统中,传输信道是物理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上文中提到的DCH就是传输信道的一种。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以下简称TTI)内,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以下简称MAC)对于一个传输信道交换零到多个传输块。目前FDD的DCH的TTI可以的取值为10ms,20ms,40ms和80ms。每个传输块内的比特数被称为传输块大小(以下简称TBS)。
同一个传输信道在一个TTI内的传输块的集合称作传输块集。而传输块集中的比特数被称为传输块集大小(以下简称TBSS)。同时可以有一到多个传输信道被复用到一个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以下简称CCTrCH)然后映射到物理层。TBS反映了传输信道的数据速率,而TBSS则反映了CCTrCH的总的数据速率。对于一个传输信道,在一个TTI内物理层和MAC层交换数据的格式被定义为传输格式(以下简称TF)。TF主要包括TBS和TBSS。每一个传输信道所对应的传输格式的集合称为传输格式集。每一个TF在传输格式集中的编号称为传输格式指示(以下简称TFI)。在CCTrCH中,传输信道的TF的一个组合被称为传输格式组合(以下简称TFC)。TFCI用来通知接收机映射到当前CCTrCH的TFC,从而可以正确地接收DPDCH。通过接收TFCI,就能得到CCTrCH中每个传输信道的TFI,从而接收端可以解码每个传输信道中包含的信息。在现有系统中,TFCI与其所指示的DPDCH同时被传输。
在WCDMA的系统中,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以下简称DSCH)是由多个UE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DSCH与下行的一个或多个DCH相关联。DSCH的传输格式在与其相关联的DCH的TFCI中被传输,这种方式被称为TFCI分离模式(TFCI Split Mode)。TFCI分离模式有两种:逻辑分离模式(Logical Split Mode)和硬分离模式(Hard SplitMode)。TFCI逻辑分离模式是指在生成TFCI时,将每个DSCH看作一个DCH。这样TFCI既指示了相对应的DCH 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同时也指示了DSCH 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在这种模式下,TFCI的编码方式不变,即仍采用TS 25.212所定义的(32,10)编码。TFCI硬分离模式是指10个TFCI信息比特中,有k(k=1,2,...9)个比特用来传输DCH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而剩下的10-k个比特用来传输DSCH 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两者分别进行编码。如图2所示,TFCI(k比特)201通过2阶RM码的(32,10)子码的打孔码202进行编码生成TFCI码字bj1203。2阶RM码的(32,10)子码的打孔码202由现有的TFCI的编码的10个基础序列(Basis Sequence)打孔而成。同理,TFCI(10-k比特)204通过2阶RM码的(32,10)子码的打孔码205进行编码生成TFCI码字bj2206。尽管现有的TFCI硬分离模式只支持(3:7)、(4:6)、(5:5)、(6:4)、(7:3)的组合,在本发明中,TFCI硬分离模式被扩展到(1:9)、(2:8)、(8:2)和(9:1)的组合中。
上行专用信道增强(Enhanced DCH,以下简称E-DCH)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合作伙伴计划(以下简称3GPP)中正在为之制定相关标准以对现有的上行专用信道进行增强的研究项目。其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自适应调制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和Node B控制的调度等技术来增强FDD系统的上行系统性能。在E-DCH的研究中,引入了E-DCH,E-DPDCH,E-DPCCH和E-TFCI的概念。E-DCH本身可以是一种新的专用传输信道,也可以是对现有DCH的增强。请注意E-DCH在本申请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研究项目,二是指该项目中的研究对象。类似于E-DCH同DCH的关系,E-DPDCH可以是一种新的物理数据信道,也可以是对现有DPDCH的增强。同样,E-DPCCH可以是一种新的同E-DPDCH相关联的物理控制信道,也可以是对现有DPCCH的增强。在UE上行的传输信道中,可以有多个DCH和多个E-DCH。E-DCH同现有的DCH可以有两种复用方式:时分复用(以下简称TDM)是指E-DCH和DCH复用到相同的码道上,而码分复用(以下简称CDM)则是指E-DCH和DCH复用到不同的码道上,即E-DPDCH和DPDCH采用不同的码道。E-TFCI同E-DCH相对应,用来指示E-DCH的传输格式组合。在引入E-TFCI的概念后,为便于区别,DCH所对应的TFCI则被称为D-TFCI,即D-TFCI用来指示DCH的传输格式组合。E-TFCI可以在现有的DPCCH中传输,即通过编码的方式将E-TFCI和D-TFCI复用到DPCCH的TFCI 102B中。E-TFCI也可以在DPCCH以外的物理信道(如E-DPCCH)中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调度(Scheduling)是网络根据一定的准则调整各个UE数据速率的过程。调度的准则主要有两方面:提高系统容量(Capacity)和公平性。提高系统容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小区的角度和整个系统的角度。从小区的角度提高系统容量主要通过控制RoT(Riseover Thermal)来实现。RoT是Node B端接收到的总功率与Node B端的热噪声的比值。每个小区有一个RoT目标(RoT Target)。该RoT目标与NodeB的处理能力有关。当RoT小于RoT目标时,RoT越接近RoT目标,小区的容量越大。当RoT超过RoT目标时,系统容量将会大幅降低。从系统的角度来说,由于UE发射的信号会到达各个Node B,因此需要考虑到UE对相邻小区的干扰状况。调度的公平性主要是指对每个UE的服务质量应当相同或接近。调度时通常会对系统容量和公平性两方面进行折衷而采取一定的调度算法。在R99/Rel-4/Rel-5的WCDMA系统中,调度主要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以下简称RNC)完成。RNC调度的优势在于RNC了解各小区的干扰情况,从而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调度。缺点在于RNC的调度命令传送到UE需要较长的时延,从而无法适应无线信道的快速变化。在E-DCH的研究中,为了减少调度时延从而提高系统容量,调度实体从RNC转移到Node B。Node B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调度,需要获取UE的一些调度信息(Scheduling Information)。这些信息主要包括UE的功率(Power)状况和缓冲区(Buffer)状况。
Node B获取UE的功率状况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Node B可以获取UE有多少功率储备可用。这样可以避免如下情况的发生:Node B分配给UE很高的数据速率而UE由于信道恶劣即使用最大功率发射也无法使用Node B分配的数据速率,这种情况会导致RoT没有被充分利用。功率状况的一种报告方式是UE将当前的发射功率通知Node B。Node B根据UE的发射功率和该UE的信号在Node B侧的接收功率可以算出该UE信号在无线传输中的路径损耗(Path loss)。Node B可以要求路径损耗小的UE用较大的数据速率来发射。由于路径损耗小的UE对相邻小区的干较小,从而系统的容量可以获得提高。
UE报告的缓冲区状况可以使Node B了解UE当前缓冲区内有多少数据需要传输。如果Node B不了解UE的缓冲区状况,Node B可能会给UE分配过高或过低的数据速率。分配过高的数据速率会导致分配的RoT资源的浪费;分配过低的数据速率会增加UE的数据传输时延。由于传输时延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以下简称QoS)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要求传输时延较小的业务类型,如网络游戏,Node B应当分配满足业务时延要求的数据速率。
从报告的时间上来说,为了减少上行报告的信令负载,UE报告上行调度信息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周期性报告(Periodic reporting),即UE周期性地,例如50毫秒一次,向Node B报告上行的调度信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功率报告。由于功率控制在上行系统中的运用,Node B可以通过功控命令来跟踪UE的功率变化。由于这种跟踪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UE可以周期性地向Node B报告当前的功率情况来减小这种误差。第二种方式是事件触发报告(Event-triggered reporting),即只有当一定条件满足时,UE才向Node B报告调度信息。第三种方式是事件触发的周期性报告(Event-triggered reporting at periodic timing),即当一定条件满足时,UE只在周期到来时才进行报告。后两种方式比较适于缓冲区报告。这是由于Node B无法预测UE端的数据到达过程,当UE侧有大量数据到达,超过一个特定的门限时,UE应该向Node B报告当前的缓冲区状况。
上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在物理层传输,比如用一个单独的物理信道来传送调度信息,或者将调度信息嵌于DPDCH或E-DPDCH来传输。第二种方式是通过MAC-e头或作为MAC-e的PDU来传输。
当调度信息通过物理层传输时,对于事件触发方式的报告(包括事件触发的周期性报告),由于该报告是由于UE侧的某事件被触发从而报告给Node B的,Node B事先并不知道UE何时会发送报告,因此必须有一种机制使Node B了解UE是否发送了调度信息。目前主要有两种机制:第一种是Node B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判断UE是否发送了调度信息。这种方式完全依赖于接收端的实现方式,例如,Node B根据译码器提供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发送了调度信息。第二种机制是UE对上行的调度信息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以下简称CRC)。图3显示了调度信息加CRC校验的过程。根据调度信息301(包括功率状况和/或缓冲区状况)计算出CRC校验和302,将CRC校验和附加在调度信息后。然后将调度信息和CRC校验和整体进行信道编码303。当Node B接收到调度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调度信息计算出CRC校验和,并与接收到的CRC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Node B认为UE发送了调度信息,并且该信息已被准确接收。Node B然后会根据接收到的调度信息做相关的调度决定。如果两者不同,Node B则认为UE没有发送调度信息,或者该信息虽被发送,但接收时有错误发生。Node B不会采取调度动作。
基于CRC机制的调度信息发送是可靠性和信令开销的折衷。这是由于CRC本身是一种信令开销。3GPP中定义的CRC的长度有四种:8比特,12比特,16比特,和32比特。而调度信息通常只需要较少的信息比特,如5比特或7比特。这样为了兼容性,即使是采用最短的CRC(即8比特),CRC的开销也会超过50%。另一方面,CRC越长,则误报率(False alarmprobability)越低,从而越可靠。误报率是指当UE没有发送调度信息时,Node B认为UE发送了调度信息。这种情况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概率,即使UE没有发送调度信息,Node B也会认为根据接收到的调度信息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CRC相符。当CRC的长度为b个比特时,误报率等于2-b。例如,当CRC有4个比特时,误报率为2-4=1/16=0.0625。
如果调度信息报告的频率比较低的话,例如100毫秒一次,CRC所需的比特数应当比较大以降低误报率。这是由于误报将会极大地影响调度的性能。如果调度信息报告的频率比较高的话,例如30毫秒一次,CRC所需的比特数可以较小以降低信令开销,这是由于即使有误报发生,随后而来的正确的调度信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误报的影响。以上分析意味着对于不同的调度信息报告频率,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CRC长度来平衡可靠性和信令开销两方面的需求。由于不同的业务类型的调度信息报告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CRC长度。由于E-DCH要支持多种业务类型,而在物理层上支持可变长度CRC的调度信息报告非常困难,所以基于CRC机制的调度信息报告存在着不灵活的缺点,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灵活性好的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包括步骤:
UE在物理层传输USII;
Node B根据USII来判断所对应的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
本发明与现有的使Node B了解UE是否发送了上行调度信息的机制相比,在物理层传输USII的好处在于提高了上行调度信息接收的可靠度,减小了上行调度信息的信令开销。由于USII单独传输,从而提高了上行调度信息编码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R99/Rel-4中FDD上行的物理信道结构图;
图2显示了TFCI硬分离模式的信道编码;
图3显示了调度信息加CRC校验的过程;
图4显示了事件触发方式报告下UE传输USII的时序图;
图5显示了用事件触发的周期性报告方式下UE传输USII的时序图;
图6显示了用TFCI分离模式发送USII时信息比特图;
图7显示了用DPDCH打孔方式发送USII;
图8显示了用新的DPCCH时隙格式发送USII;
图9显示了用与其他物理信道时分复用的方式来传输USII;
图10显示了UE发射机的硬件框图的一个示例;
图11显示了Node B接收机的硬件框图的一个示例;
图12显示了UE产生USII的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设备和方法。
UE在物理层传输上行调度信息指示(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Indicator,以下简称USII)来通知Node B对应的上行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如图12所示UE产生USII的设备图中,USII发送控制模块1202是本发明的体现。UE的上行调度信息发送控制模块1201根据缓冲区状况和/或功率状况决定上行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USII发送控制模块1202则根据上行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来决定USII发送的内容。USII最后由UE的发射装置1203发送。具体的UE发射硬件框图在实施例中给出。
对于每一个可能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有相应的USII。例如,可以用“1”来指示调度信息被发送,用“0”来指示调度信息没有被发送。当上行调度信息用事件触发方式报告时,对应于每一个上行调度信息的TTI,都有相应的USII被发送。当上行调度信息用事件触发的周期性报告方式时,对应于每一个上行调度信息的周期,都有相应的USII被发送。
图4显示了当上行调度信息用事件触发方式报告时,UE发送USII的时序图。在该图中,USII相对于其所指示的调度信息提前一个TTI发送。由于上行调度信息402是以事件触发的方式报告的,在上行调度信息的每个TTI,都有相应的USII401被发送。在图4中,TTIn+1和TTIn+4时有上行调度信息发送。与此相对应,USII在TTIn和TTIn+3用“1”来指示调度信息被发送,而在TTIn+1和TTIn+2用“0”来指示调度信息没有被发送。
图5显示了当上行调度信息用事件触发的周期性报告方式时,UE发送调度信息指示的时序图。在该图中,USII相对于其所指示的调度信息提前一个TTI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的周期为2个TTI,即上行调度信息502可能在TTIn+1,TTIn+3,TTIn+5......发送,而USII则在TTIn,TTIn+2,TTIn+4......发送。在图5中,TTIn+1有上行调度信息发送。与此相对应,上行调度信息在TTIn用“1”来指示调度信息被发送,而在TTI TTIn+2用“0”来指示调度信息没有被发送。
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UE将USII相对于其所指示的调度信息提前一个TTI发送。这并不是必需的。在延迟要求许可的范围内,UE可以将USII相对于其所指示的调度信息任意时间发送,如提前两个TTI,提前3毫秒,同时发送,甚至是延迟发送等等。必须注意的是,USII相对于其所指示的调度信息的定时关系在通信中必须是UE和Node B都明确的。
调度信息指示所需的信息比特数目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缓冲区状况和功率状况可以被同时传输时,需要2比特的调度信息指示,1比特用来指示缓冲区状况是非被传送,另外1比特用来指示功率状况是否被传送。第二种情况:当缓冲区状况和功率状况在不同的时刻传输并且定时关系确定时(例如缓冲区状况在奇数TTI发送而功率状况在偶数TTI发送),或者调度信息指示只被用来指示一种调度信息时,只需要1比特的调度信息。第三种情况:当缓冲区状况和功率状况不能同时传输,但定时关系不确定时(例如缓冲区状况或功率状况均可在任意个允许的TTI传输但不能同时传输时),这时可以采用2比特的调度信息指示或1比特的调度信息指示。当采用2比特的调度信息指示时,其中1比特用来指示缓冲区状况是否被传送,另外1比特用来指示功率状况是否被传送。当采用1比特的调度信息指示时,采用三种状态(+1,-1和DTX)来指示三种可能性:缓冲区状况被传送、功率状况被传送,两者都没有被传送。例如:用+1来指示缓冲区状况被传送,用-1来指示功率状况被传送、用DTX来指示两者都没有被传送。
USII的信道编码可以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方式是采用重复编码。例如,当USII在一帧的每个时隙中都传输,且每个时隙传输的比特个数与信息比特数目相同时,可以在每个时隙均将信息比特重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USII被重复15次。
当Node B接收到UE发送的调度信息指示时,Node B根据调度信息指示的内容和定时关系确定相对应的上行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如果该调度信息被发送,Node B将在之后的调度中考虑该调度信息。
当定时关系能保证Node B在相应的调度信息前解码调度信息指示时,Node B可以根据调度信息指示来决定是否去译码调度信息。否则,Node B应当译码调度信息,然后根据调度信息指示来判断是否有调度信息发送。如果调度信息指示表明没有调度信息发送,Node B应当忽略解码的调度信息。
USII的信道译码根据所采用的编码方式相应进行。Node B应当收集对应于一个USII发送的所有物理信道比特再进行译码。
实施例
参照附图,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八个实施例。为了避免使本专利的描述过于冗长,在下面的说明中,略去了对公众熟知的功能或者装置等的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TFCI分离模式来传输USII。
如图6所示,TFCI的信息比特数为10。USII 603用M个比特(M=1或2),D-TFCI 601有N个比特,E-TFCI 602则有10-N-M个比特。
当E-TFCI没有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即10-N-M=0时,可以用两种方式来传输USII:第一种是逻辑分离模式,即与DSCH的逻辑分离模式类似,将上行调度信息看作一个特殊的传输信道。第二种是硬分离模式,即与DSCH的硬分离模式类似,将D-TFCI和USII分别编码。与DSCH的硬分离模式不同的是,为了传输上行调度信息,需要采用(9∶1)或者(8∶2)的分离组合,而这些组合在DSCH的硬分离模式中是不允许的。
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即10-N-M>0时,可以用三种方式来传输USII:第一种是D-TFCI,E-TFCI和USII均采用逻辑分离模式。第二种是由两个TFCI域采用硬分离模式,即TFCI-1和TFCI-2。这又包含三种情况:1.TFCI-1中是D-TFCI和E-TFC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USII;2.TFCI-1中是D-TFCI和USI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E-TFCI;3.TFCI-1中是E-TFCI和USI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D-TFCI。第三种是D-TFCI,E-TFCI和USII均采用硬分离模式。
图10显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UE发射机的硬件框图的一个示例。在本例中,D-TFCI和USII用TFCI逻辑分离模式。UE的物理层将指示DCH的D-TFCI 1001和USII发送控制1202生成的USII和并生成TFCI 102B。Pilot102A,TFCI 102B,FBI 102C和TPC 102D在模块1002中复用到DPCCH上。DPCCH与其他物理信道在模块1003种复用。基带信号在模块1004中加扰。加扰的目的是为使UE的信号与其它UE的信号可以区分。加扰后的信号然后经过脉冲成形滤波器1005。脉冲成形滤波器的目的是将UE发射的信号限制在特定的频带内。然后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1006由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之后信号进入射频发射机1007进行射频相关的操作。从射频发射机出来的信号通过天线1008发射到无线信道中。
图11显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Node B接收机的硬件框图的一个示例。在本例中,D-TFCI和USII用TFCI逻辑分离模式。UE上行发射的信号由Node B的天线11101接收,进入Node B的射频接收机1102。接收信号然后在模/数转换器1103内从模拟信号抽样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射频滤波器1104然后在RAKE接收机1105内解扰、解扩并进行多径合并,最后进行解调。解调后的数据通过解复用器1106分解出TFCI 1107。TFCI1107可以分解为D-TFCI 1108和USII 1109。Node B然后根据USII 1109来初立相应的调度信息。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硬件框图与图10和图11相似,在细节上有与该实施例相关的改动。为为避免使本专利的描述过于冗长,本发明中将不给出以下实施例的硬件框图。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TFCI码字来传输USII。
在该例中,保留若干个特定的TFCI码字来指示上行调度信息。当所需USII为1比特时,需要保留一个TFCI码字来指示上行调度信息当所需USII为1比特(加DTX)时,需要保留2个TFCI码字。当所需USII为2比特时,需要保留3个TFCI码字。例如可以定义TFCI码字“1100110011”表示上行调度信息已传送,而传输其他TFCI码字时,则认为上行调度信息没有被传送。当采用这种方式时,特殊定义的TFCI码字原本所指示的TFC的含义需要重新定义,例如某个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在该TFCI码字中被固定下来,而不是根据该TFCI码字所指示的TFI来确定。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DPDCH打孔(puncture)方式来传输USII。
在该方式中,上行DPDCH的某些位置被打孔,在这些打孔位置传输USII。当Node B接收到DPDCH时,从这些打孔位置读取USII。如图7所示,在DPDCH 701的某些特定位置打孔以容纳USII 702。打孔可以是DPDCH的起始位置,也可以是DPDCH的中间位置或结束位置。打孔的比特数目可以等于或大于所需的上行调度信息指示的信息比特数。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E-DPDCH打孔方式来传输USII。
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打孔在E-DPDCH上。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新的DPCCH时隙格式(Slot Format)来传输USII。
在本方式中,定义一种或若干种新的DPCCH时隙格式。在这些新定义的时隙格式中,有特定的域(Field)来传送USII。如图8所示,定义了一种新的DPCCH时隙格式。在该格式中,DPCCH 801包含五个部分:Pilot 802(5比特)、TFCI 803(2比特)、FBI 804(1比特)、USII 805(1比特)和TPC 806(1比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新的DPCCH时隙格式。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DPCCH比特借用方式来传输USII。
在本方式中,通过在DPCCH的某些域,例如FBI中来传输USII。这种方式借用了DPCCH中某些域的功能,例如使FBI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而用来传输USII。Node B在读取DPCCH的信息时,应将被替换的域,例如FBI按照USII来处理。
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新码道(Code Channel)方式来传输USII。
在本方式中,UE在上行物理信道中引入一个新的码道来传输USII。Node B通过译码该码道的信息来获取USII。
第八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与其他物理信道时分复用(TDM)的方式来传输USII。
以下以与E-DPDCH时分复用为例来描述本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E-DPDCH 901的设计中,每个时隙留有若干个比特用来传输USII 902。Node B通过读取这些特定的比特来获取USII。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传输USII的位置原本没有E-DPDCH的信息传送,而在第四实施例中则有E-DPDCH的信息传送。

Claims (20)

1.一种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包括步骤:
UE在物理层传输USII;
Node B根据USII来判断所对应的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TFCI分离模式来传输US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没有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将D-TFCI和USII采用TFCI逻辑分离模式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没有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将D-TFCI和USII采用TFCI硬分离模式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将D-TFCI,E-TFCI和USII均采用TFCI逻辑分离模式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将TFCI分成两个TFCI域采用硬分离模式,即TFCI-1和TFCI-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TFCI-1中是D-TFCI和E-TFC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USII。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TFCI-1中是D-TFCI和USI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E-TFCI。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TFCI-1中是E-TFCI和USII采用逻辑分离模式,而TFCI-2是D-TFCI。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E-TFCI在DPCCH的TFCI中传输时,将D-TFCI,E-TFCI和USII均采用TFCI硬分离模式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TFCI码字来传输USII。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DPDCH打孔方式来传输USII。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E-DPDCH打孔方式来传输USII。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新的DPCCH时隙格式来传输USII。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DPCCH比特借用方式来传输USI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用FBI来传输USII。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新码道方式来传输USII。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与其他物理信道时分复用的方式来传输USII。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与E-DPDCH时分复用的方式来传输USII。
20.一种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设备,包括:
USII发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产生USII;
上行调度信息发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根据缓冲区状况和/或功率状况决定上行调度信息是否被发送。
CN 200410049584 2004-06-18 2004-06-18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710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584 CN1710831A (zh) 2004-06-18 2004-06-18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584 CN1710831A (zh) 2004-06-18 2004-06-18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831A true CN1710831A (zh) 2005-12-21

Family

ID=3570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9584 Pending CN1710831A (zh) 2004-06-18 2004-06-18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108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0292A1 (fr) * 2006-12-29 2008-07-10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rapport d'information de programmation de liaison ascendante
CN101155393B (zh) * 2006-09-28 2010-06-16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调度通讯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393B (zh) * 2006-09-28 2010-06-16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调度通讯方法
WO2008080292A1 (fr) * 2006-12-29 2008-07-10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rapport d'information de programmation de liaison ascendante
CN101212248B (zh) * 2006-12-29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调度信息的报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1926B2 (en) Sending full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reports on TDM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501193B1 (en) Base station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CN10118527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进行高速率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73252A (zh)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708923A (zh) 用于提供分布式架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与设备
CN1756432A (zh) 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调度信号的软组合的装置和方法
CN100574168C (zh) E-dch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
CN1543716A (zh) Cdma通信系统中控制辅助信道增益水平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24000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710831A (zh) 宽带码分多址中指示上行调度信息是否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798004A (zh) 用于低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
CN1747596A (zh) 组合的信令传输方法
CN1780478A (zh) 用于高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
KR20060026813A (ko) 향상된 상향링크 전용채널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제어정보의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735004A (zh) 宽带码分多址中传输冗余版本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