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9834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9834A
CN1699834A CNA2004100192686A CN200410019268A CN1699834A CN 1699834 A CN1699834 A CN 1699834A CN A2004100192686 A CNA2004100192686 A CN A2004100192686A CN 200410019268 A CN200410019268 A CN 200410019268A CN 1699834 A CN1699834 A CN 1699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indoor s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192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正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4100192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99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699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9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牢固地支撑隔热部件,隔热部件设置在外部箱体内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方面的发明。包括有外部箱体、隔热部件和隔热材料固定部件。上述外部箱体形成外观;上述隔热部件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内侧,用于切断热交换;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用于支撑上述隔热部件。另外,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内侧,可以将上述隔热部件紧密结合在上述外部箱体的里面。另外,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由钢丝构成,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上。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带来如下效果:可以有效地进行隔热,提高了空调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更确切地说是关于通过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牢固地支撑隔热部件,上述隔热部件设置在外部箱体的内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方面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空调机作为设置在写字间或者家庭等室内的一个空间或者墙面上,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制冷/热机器;上述空调机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门-蒸发器构成,执行一系列冷冻循环的机器。
特别是,空调机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上述室外机{又叫做“室外侧”或者“散热侧”}主要设置在室外;上述室内机{又叫做“室内侧”或者“吸热侧”}主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上述室外机内设置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机)和压缩机;上述室内机内设置有蒸发器(室内热交换机)。
另外,上述空调机大体上分为分体式空调机和一体式空调机。上述分体式空调机使室外机和室内机分离设置而成;上述一体式空调机使室外机和室内机一体设置而成。
图1是已有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斜视图。图2是前面板分离状态的已有技术空调机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空调机由室内机10和室外机50构成。上述室内机10主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室内侧;上述室外机50主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在上述室内机10和室外机50之间设置有介质配管60,上述介质配管60用于引导介质的流动。
上述室内机10通过外部箱体10’形成外观。上述外部箱体10’由前面板12、侧面板14、后面板16和上面板18构成。另外,上述室内机10的下面是开口的,上述开口部分形成吸入口(图中没有示出)。另外,上述上面板18的后半部也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排出口20。一方面,上述吸入口和排出口20内还设置有连接通道(DUCT)(图中没有示出),上述连接通道使上述室内机10和空气调和空间相连接。
上述介质配管60的一端贯穿上述前面板12;上述前面板12的下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2’,上述贯通孔12’可以使排水部42’向前方露出,上述排水部42’形成在下面将要说明的排水托盘42上。
上述室内机10的内部设置有屏障22,上述屏障22将室内机10的内部划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述屏障22的上侧具备有控制箱(CONTROL BOX)24。上述控制箱24内置有用于控制空调机的多个部件;在上述控制箱24的后方形成有排出口20,上述排出口20向上方引导从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风扇32排出的空气。
上述屏障22的底面一体形成有风扇机壳(HOUSING)30。上述风扇机壳30用于引导通过室内风扇32产生的空气的流动,上述室内风扇32设置在风扇机壳30的内部。上述风扇机壳30内还设置有风扇电机(图中没有示出),上述风扇电机用于驱动上述室内风扇32。
上述风扇机壳30的下部设置有也叫做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机40。上述室内热交换机40使流动在内部的介质和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2吸入的空气相互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机40以“V”形状形成。于是,可以将上述室内热交换机40的下端固定在上述侧面板14上或者固定在前面板12和后面板16上。
上述室内热交换机40的下部设置有排水托盘42。上述排水托盘42设置在底部框架(BASE FRAME)44的上侧,起到汇集从上述室内热交换机40产生的冷凝水的作用;上述底部框架44具备在上述室内机10的下端。
上述排水托盘42的前面右侧形成有向着前方突出的排水部42’。由于上述排水部42’通过上述前面板12的贯通孔12’可露出在外部设置而成,可以向前方排出淤积在上述排水托盘42内的冷凝水。
一方面,上述外部箱体10’的内侧具备有隔热部件10”。上述隔热部件10”沿着上述外部箱体10’的里面设置而成,用于切断室内机10的内部和外部间的热交换。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如下缺点。
也就是说,在已有技术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虽然沿着上述外部箱体10’的里面设置了上述隔热部件10”,但是由于没有具备支撑上述隔热部件10”的单独的支撑装置,导致不能正常地将隔热部件10”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10’上,容易产生脱离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空调机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空调机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空调机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空调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使其通过支撑装置可以牢固地支撑隔热部件,上述隔热部件设置在外部箱体的内侧。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部箱体、隔热部件和支撑装置。由上述外部箱体形成外观;上述隔热部件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里侧,用于切断热交换;上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上述隔热部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所述的支撑装置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内侧,可以将上述隔热部件紧密结合在上述外部箱体的里面。
前所述的支撑装置是沿着上述外部箱体的里面设置的钢丝(wire)。
前所述的支撑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外部箱体的内侧中央部分设置有隔热材料固定部件,支撑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里面的隔热材料。
于是,由于将隔热材料紧密结合在外部箱体的里面,可以防止滑落,有效地进行隔热,切断了室内机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从整体上提高空调机的工作效率。
由于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由钢丝(wire)构成,通过自身的形状可产生弹力。使得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的拆卸容易,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的结构确比现有的空调机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更能亦远非现有的空调机所可比拟,较现有的空调机更具有技术上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发明的设计人研究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空调机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发明既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空调机确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的斜视图。
图2是前面板分离状态的已有技术空调机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结构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隔热材料固定部件的结构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空气在内部进行流动的内部正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倒立设置状态的内部正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室内机        110:前面上部板(PANEL)
112:开关露出孔    114:遮蔽板
120:前面下部板    122:配管孔
124:排水(DRAIN)孔 126:侧面排水孔
130:侧面板        140:后面板
150:上面板            160:板固定器
170:排出口            200:下部框架(FRAME)
202:侧面框架部        204:前端框架部
206:后端框架部        208:托盘滑动(PAN SLIDING)部
210:吸入口            220:过滤器盖(FILTER COVER)
222:空气过滤器        230:排水托盘(DRAIN PAN)
232:排水部            234:前端固定部件
236:后端固定部件      240:侧面排水托盘
242:侧面排水部        250:室内热交换机
254:侧面板            254:后面部
256:托盘引导部        260:中央框架
300:上部框架          310:屏障(BARRIER)
312:排出孔            320:垂直引导部
322:加热器设置槽      330:机壳组件
332:室内风扇          334:风扇电机
336:风扇机壳          338:电机支架
340:排出口            342:机壳安装引导部
350:排气引导部件      356:加热器设置口
360:加热器(HEATER)    362:加热器支撑板
370:控制箱            372:变压器
374:线路板            376:电源开关
380:隔热部件          382:隔热材料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外观由前面板、外部箱体100’和上面板150构成。上述前面板形成室内机100的前面外观;上述外部箱体100’形成室内机100的侧面和后面外观;上述上面板150形成室内机100的上面外观。另外,上述外部箱体100’由形成侧面外观的侧面板130和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板140构成。
上述前面板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由相应前面上部板110和前面下部板120构成;前面下部板120具备在上述前面上部板110的下侧。另外,板固定器(PANEL HOLDER)160设置在上述前面上部板110和前面下部板120之间,上述板固定器160可以将上述前面上部板110的下端和上述前面下部板120的上端紧密结合在上述侧面板130上。
上述前面上部板110的上端左侧部形成有开关露出孔112。上述开关露出孔112以四角形形成,可以使下面将要说明的电源开关376突出在外部;在不使用空调机时,通过遮蔽板114遮蔽上述开关露出孔112,上述遮蔽板114与开关露出孔112的大小相对应。
配管孔122左右形成在上述前面下部板120上,上述配管孔122可以使介质配管(图中没有示出)贯穿,上述介质配管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热交换机250相连通。上述配管孔122由高压配管孔122’和低压配管孔122”构成。上述高压配管孔122’可以使流动有高压介质的高压配管贯穿;上述低压配管孔122”可以使流动有低压介质的低压配管(图中没有示出)贯穿。
排水孔124左右形成在上述前面下部板120上,上述排水孔124可以使下面将要说明的排水托盘230的排水部232露出。一方面,在上述排水孔124的上侧还形成有侧面排水孔126,上述侧面排水孔126可以使下面将要说明的侧面排水托盘240的侧面排水部242露出。
上述上面板150形成上述室内机100的上面前半部的外观。另外,上述上面板150的后侧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排出口170,通过上述排出口170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上述侧面板130的下端部具备有下部框架200。上述下部框架200由侧面框架部202、前端框架部204和后端框架部206构成。上述侧面框架部202沿着前后很长地形成,固定在上述侧面板130的下端部;上述前端框架部204可以使上述侧面框架部202的前端相连接;上述后端框架部206可以使上述侧面框架部202的后端相连接。于是,在上述下部框架200的内侧形成有四角形的吸入口210,可以引导从外部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空气。
上述侧面框架部202的上端部还形成有向着侧方突出的托盘滑动(DRAINSILDING)部208。也就是说,上述托盘滑动部208使一定部分从上述侧面框架部202向侧方(内侧)突出形成,支撑下面将要说明的排水托盘230和室内热交换机250,同时还可以使排水托盘230在托盘滑动部208的上面沿着前后进行滑动。
在上述下部框架200的前方还具备有过滤器盖220,上述过滤器盖220的后方一体形成有四角形的空气过滤器222。于是,如果将上述过滤器盖220固定结合在上述下部框架200的前端,则上述空气过滤器222遮蔽上述吸入口210,可以过滤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中的异物。
上述下部框架200的上部设置有排水托盘230。上述排水托盘230用于汇集从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热交换机250产生的冷凝水并排出;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前面形成有排水部232,上述排水部232用于向前方排出淤积在上述排水托盘230内部的冷凝水。
于是,上述排水部232通过上述前面下部板120的排水孔124露出在外部,可以引导冷凝水的排出。一方面,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底面一定部分倾斜地形成,可以使淤积在内部的冷凝水自然地流入到前端部。
一方面,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前后端部还具备有托盘固定部件234、236,上述托盘固定部件234、236用于将排水托盘230固定在上述下部框架200上。也就是说,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前端具备有可拆卸的前端固定部件234,可以使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前端部和上述前端框架部204相互结合。
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后端部具备有后端固定部件236,上述后端固定部件236可以使上述排水托盘230和后端框架部206相互结合。另外,上述后端固定部206最好与上述后端框架部206一体形成。
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左侧端上部还具备有侧面排水托盘240。上述侧面排水托盘240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热交换机250的高度相对应地形成;在将上述室内机100平放在建筑物的内部进行设置时,上述侧面排水托盘240可以汇集从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掉落的冷凝水。
另外,上述侧面排水托盘240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侧面排水部242。上述侧面排水部242可以使淤积在上述侧面排水托盘240内的冷凝水,通过上述前面下部板120的侧面排水孔126向前方排出。
室内热交换机250一体设置在上述排水托盘230的上面。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使流动在内部的介质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V”形状形成;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的前面和后面被遮蔽,可以切断空气的流动。
上述板固定器160的后方设置有中央框架260。上述中央框架260由侧面部252和后面部254构成。上述侧面部252固定在侧面板130上;上述后面部254固定在上述后面板140上。上述中央框架260的内侧还形成有托盘引导部(GUIDE)256。
也就是说,在倒立设置上述室内机100时,将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倒过来进行设置,这时通过上述托盘引导部256支撑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底面;上述托盘引导部256向着上述中央框架260的内侧按照一定的宽度突出形成。
上部框架300保持一定间距设置在上述中央框架260的上侧。上述上部框架300由屏障310和垂直引导部320构成。上述屏障310用于划分上下;垂直引导部320从上述屏障310的后端向上垂直弯曲延长形成。排出孔312贯穿上述屏障310形成,上述排出孔312用于排出从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风扇332强制传送的空气。
上述屏障310的下部安装有机壳组件(HOUSING ASSEMBLY)330。上述机壳组件330由室内风扇332、风扇电机334和风扇机壳336构成。上述室内风扇332用于产生空气的流动;上述风扇电机334将旋转动力提供给上述室内风扇332;上述风扇机壳336包围上述室内风扇332的外部。
上述风扇电机334的外周面还具备有电机支架(MOTOR MOUNT)338,上述电机支架338用于安装风扇电机334;在上述风扇机壳336的上端形成有排出口340,上述排出口340是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排出的空气的出口。
一方面,沿着排出口340的边缘还形成有机壳安装引导部342。上述机壳安装引导部342从排出口340的边缘向外侧方一定部分突出形成,与形成在上述屏障310底面的机壳安装部(图中没有示出)结合,可前后进行滑动。
上述垂直引导部320按照一定的高度形成,与下面将要说明的排气引导部件350的高度相对应,向上方引导通过上述排出孔312排出的空气。另外,上述垂直引导部320上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加热器设置槽322,上述加热器设置槽322用于挂住下面将要说明的加热器360的后端进行固定。
上述屏障310的上侧具备有排气引导部件350。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向上方引导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强制传递的空气;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由侧面板352和前面板354构成,安装在上述屏障310的排出孔312的上部。另外,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前面板354上形成有加热器设置口356,上述加热器设置口356可以使下面将要说明的加热器360贯穿。
通过上述加热器设置口356设置加热器360。上述加热器360通过从外部供应的电源产生热量提高空气的温度,设置在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内部。也就是说,由于将上述加热器360设置在上述排出口170的内侧,可以对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上述排出口170通过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和上部框架300的垂直引导部320形成。
上述加热器360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加热器支撑板362。于是,如果将上述加热器支撑板362固定在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前面板354上,使上述加热器360的后端收容在加热器设置槽322内,则完成上述加热器360的安装;上述加热器设置槽322形成在上述垂直引导部320上。
另外,上述加热器360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可选择性地设置;在不设置上述加热器360时,通过单独的遮蔽板(图中没有示出)遮蔽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加热器设置口356。
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前方形成有控制箱370。上述控制箱370内设置有变压器(TRANSFORMER)或线路板(BOARD)等用于控制空调机工作的多个控制部件;上述控制箱370的左侧前端部设置有电源开关376。于是,上述电源开关376通过上述前面上部板110的开关露出孔112露出在外部。另外,通过上述上面板150遮蔽上述控制箱370的上部。
一方面,上述吸入口210和排出口170内还设置有连接通道(图中没有示出)。也就是说,在使上述室内机100不直接接触空气调和空间的情况下,将连接上述室内机100和空气调和空间的连接通道(图中没有示出)设置在上述吸入口210和排出口170内。
另外,上述外部箱体100’的里面还具备有隔热部件380,上述隔热部件380用于与外部的隔热。上述外部箱体100’的中央部还设置有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是可以将上述隔热部件380紧密结合在外部箱体上的支撑装置。
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由具有一定直径的钢丝(WIRE)构成。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包括有如下结构:侧面固定部382a、后面固定部382b和前端弯曲部382c。上述侧面固定部382a用于将上述隔热部件380紧密结合在上述侧面板130的里面;上述后面固定部382b用于将上述隔热部件380紧密结合在上述后面板140的里面;上述前端弯曲部382c插入固定在上述侧面板130的前端部。
上述前端弯曲部382c从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的前端向上垂直弯曲延长形成,插入在上述侧面板130的前端部,通过钢丝(WIRE)的弹力可以将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牢固地固定在上述外部箱体100’的里面。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空调机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使用上述室内机100执行空气调和空间制冷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具有上述结构的室内机100一般是按照图7所示的直立状态进行使用,这时空气通过上述吸入口210从下方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内部。也就是说,如果上述室内风扇332通过从外部施加的电源进行旋转,则产生吸力;利用上述吸力,通过上述吸入口210将外部(空调调和空间)的空气吸入到上述室内机100的内部。
通过上述吸入口210流入到内部的空气,首先通过上述空气过滤器222过滤空气中的异物,然后经过室内热交换机250时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使空调机按照制冷进行工作时,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执行蒸发器的作用,使通过上述吸入口210吸入的空气的热量被流动在室内热交换机250内部的介质吸收。
一方面,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进行热交换时因温度差会使室内热交换机250上产生冷凝水,上述冷凝水向下流汇集在上述排水托盘230内。将掉落到上述排水托盘230内的冷凝水传送到前端部,然后通过上述排水部232排出到室内机100的外部。
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时热量被吸收的空气,经过上述风扇机壳360的侧方流入到上述室内风扇332,然后沿着圆周方向排出。另外,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沿着圆周方向排出的空气,经过上述风扇机壳336的引导,通过上述排出口340向上排出。
通过上述风扇机壳336的排出口340排出的空气,经过排出口170排出到外部(空气调和空间);上述排出口170通过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和上述上部框架300的垂直引导部320形成。另外,虽然没有提示出,这时也通过单独的连接通道引导空气,上述连接通道设置在上述排出口170和空气调和空间之间。
另外,虽然没有提示出,在上述室内机100进行上述工作的时间内,使设置在单独空间的室外机内部的室外热交换机执行冷凝器的作用。于是,由于室外热交换机内部的介质可以向空气中散热,可以使上述室内机100和室外机的构成部件整体地形成一个循环。
下面对使用上述室内机100执行制热的情况进行说明。这时,通过使流动在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内部的介质(工作流体)相反地流动,使室内热交换机250执行冷凝器的作用,或者使上述加热器360进行工作简单地对空气进行加热。
下面对利用上述加热器360执行制热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的旋转,使外部(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通过上述吸入部210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内部,然后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
这时,由于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是不工作的状态不进行热交换,使吸入的空气向上方移动,通过上述风扇机壳336的侧方流入到上述室内风扇332的内部。通过上述室内风扇332强制传送的空气,经过上述风扇机壳336向上方引导,然后通过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内部。
这时,由于上述加热器360通过从外部施加的电源被加热,通过上述加热器360可以使经过上述排气引导部件350的空气变热,上述变热的空气通过上述排出口170排入到室内空间(空气调和空间)。于是,可以实现室内空间的制热。
一方面,根据要求,有要将上述室内机100倒过来进行设置的情况。在倒立设置上述室内机100时,为了处理从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产生的冷凝水,需要按照图8所示的改变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的设置状态。
也就是说,向前方拉动设置在如图7所示(直立状态)的上述室内机100下端部的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使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从上述室内机100的下端部分离。然后,使上述室内机100倒立着,将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设置在上述中央框架260的上部。
另外,也分离上述前面下部板120,然后与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相同地将前面下部板120倒过来安装。于是,与上述室内机100直立的情况相同,可以使上述排水托盘230的排水部232通过上述前面下部板120的排水孔124露出在外部。
一方面,将上述排水托盘230和室内热交换机250安装在上述中央框架260的上面时,首先将上述排水托盘230的后端部放在上述中央框架260的前端部上,然后将排水托盘230推向后方,可以使上述排水托盘230的两端放在上述中央框架260的托盘引导部256上面的状态进行滑动,被推向后方进行安装。
图8示出将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和排水托盘230倒过来进行安装的正面图。
下面参照图8,对上述情况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与按照直立状态进行使用的情况相同,首先通过施加的外部电源使上述室内风扇332进行旋转。
随着上述室内风扇332的旋转,通过上述吸入口210从上方将外部(室内空间或者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吸入到室内机100的内部。通过上述吸入口210吸入的空气,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时与内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变成冷空气。
这时,在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的表面上会有热交换时产生的冷凝水,上述冷凝水汇集在一体设置在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下部的排水托盘230内。于是,通过前端部的排水部232将淤积在上述排水托盘230内的冷凝水排出到外部(前方)。
一方面,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机250的空气向下流动,经过上述风扇机壳336的侧面流入到上述室内风扇332的内部;流入到上述室内风扇332的空气沿着圆周方向被排出,然后通过上述排出口170向下排出。另外,由于在上述排出口170上还设置有连接通道(图中没有示出),通过上述连接通道向空气调和空间引导经过上述排出口170排出的空气。
一方面,即使在直立或者倒立设置上述室内机100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2在上述外部箱体100的内侧可以牢固地支撑上述隔热部件380,可以防止隔热部件380的滑落。
另外,由于上述隔热材料固定部件380由钢丝(WIRE)构成,具有容易弯曲的特性,可以容易地拆卸。也就是说,将上述侧面固定部382a的一定部分弯曲后,可以插入在上述侧面板130的前端部或者抽出,使得拆卸作业容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部箱体、隔热部件和支撑装置;
上述外部箱体形成外观;
上述隔热部件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里侧,用于切断热交换;
上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上述隔热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装置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的内侧,可以将上述隔热部件紧密结合在上述外部箱体的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装置是沿着上述外部箱体的里面设置的金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外部箱体上。
CNA2004100192686A 2004-05-19 2004-05-19 空调机的室内机 Pending CN1699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192686A CN1699834A (zh) 2004-05-19 2004-05-19 空调机的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192686A CN1699834A (zh) 2004-05-19 2004-05-19 空调机的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9834A true CN1699834A (zh) 2005-11-23

Family

ID=35476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192686A Pending CN1699834A (zh) 2004-05-19 2004-05-19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998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5018A (zh) 通风系统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154805C (zh)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888585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888694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结构
CN1699834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699832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740658A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
CN10107855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1752653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699835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699868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712790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88861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314927C (zh) 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电机安装结构
CN1699872A (zh) 空气调节器的风扇罩组件安装结构
CN1752647A (zh)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888682A (zh)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CN1553094A (zh) 整体型空调器的室内部空气流动导向结构
CN1699831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888683A (zh) 空调器的控制盒设置结构
CN1752652A (zh) 空调器滤芯的固定结构
CN1699876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888582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