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914A -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914A
CN1677914A CN200510059826.6A CN200510059826A CN1677914A CN 1677914 A CN1677914 A CN 1677914A CN 200510059826 A CN200510059826 A CN 200510059826A CN 1677914 A CN1677914 A CN 167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variable
transmission
nuisance parameter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98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阿金
R·斯特凡尼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lium SAS
Original Assignee
Evolium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olium SAS filed Critical Evolium SAS
Publication of CN167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设备(D)专用于管理建立在通信网络的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S-DSCH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的传输。它包括处理装置(MT),用于在每当指定的块必须通过传输信道向用户设备传输时,根据所选序列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用于第一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以优先传输系统类型比特。

Description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 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网络领域,更准确地说,涉及管理这种网络的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的传输。
背景技术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规范的第五版:本管理移动(或蜂窝)通信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GPR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和增强数据速率(EDGE)网络)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其提出一种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机制,该机制的一个特定目的在于提供实质上感觉不到传输迟延的用于传输下行链路分组通信量(例如互联网通信量)的高比特率。它基于使用在用户设备间共享的称作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的传输信道。
HS-DSCH传输信道位于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之间。来自HS-DSCH传输信道的数据比特在一组位于物理层级别的并包括至少一个称作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信道内传输到用户设备。
在本文中,“用户设备”指任何能够通过无线电和移动(或蜂窝)通信网络交换数据的通信终端。
获得高比特率特别依靠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由此,每当用户设备通过HS-DSCH传输信道从基站接收到不正确的数据块时,就向该基站发送表明不正确接收的非确认(NACK)信息,结果,基站在HS-DSCH传输信道中向用户设备发送新的数据比特块。用户设备在收到该新的块后,将其中包含的数据和以前不正确接收的块(或多个块)中包含的数据进行组合,临时存放在专用缓存器中。
有两种重传模式,一种称为“追赶合并(chase combining)”(CC),另一种称为“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在每种情况下,CC模式重传包含与原始块有相同数据组的块,而IR模式重传包含所有部分相互不同的数据组的块。在IR模式下,每个数据组根据冗余参数XRV的值选择,冗余参数XRV在每个块中都不相同并用于速率匹配步骤。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IR管理模式比CC管理模式更有效,所以选择冗余参数XRV的最优值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最优化指定基站的冗余参数XRV的值的选择,该冗余参数XRV用于速率匹配步骤以确定每个待传输的块的数据组。
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信道编码系统的管理建立在通信网络的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S-DSCH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系统(systematic)”类型和/或“奇偶(parity)1或2”类型)传输的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处理装置,用于选择冗余参数XRV的值以向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块,所述块包含根据所述值选择的第一数字数据组,并在所述用户设备不正确接收块的情况下,用于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至少一个其它值以向所述用户设备传输至少一个其它块,所述其它块包含根据所述XRV的其它值选择的另一数字数据组。
根据本发明,所述处理装置进一步用于在每当指定的块必须在所述信道中传输时,根据所选序列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用于第一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以优先传输系统类型比特。
优选地,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选序列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用于第一次传输之后的每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以交替优先传输奇偶1或奇偶2类型比特和传输系统类型比特。
所述处理装置也可以和/或替代地用于根据所选序列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冗余参数XRV的每个值以在每次传输中交替比特/符号匹配。
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模式的传输,这时,XRV在当前UMTS标准中由第一变量s和第二变量r定义,例如,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变量r可取从0,1,2和3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也适用于使用16正交幅度调制(QAM)模式的传输,这时,XRV在当前UMTS标准中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例如,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第三变量(例如变量b)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变量b通常取从0,1,2和3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
在QPSK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值的系列,其中对应所述第一次传输的第一个值是偶数。优选地,这个系列包括交替的XRV的偶数值和奇数值,对应第一次传输的第一个值是偶数。
例如,在UMTS标准中,如果XRV仅依赖于参数r和s,那么XRV可用等式XRV=2r+1-s定义。
另外,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对应变量s等于1的XRV的偶数值和对应变量s等于0的XRV的奇数值交替的系列。
再者,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变量r的值随着每个XRV的值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
例如,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以冗余值XRV的系列的形式组成每个序列,其中所述系列选自系列{0,1,2,3,4,5,6,7},{0,1,2,3}和{2,1,0,3,4}中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包含这些系列的至少前四个值。这里,值0,1,2,3,4,5,6和7分别对应(s,r)的值对(1,0),(0,0),(1,1),(0,1),(1,2),(0,2),(1,3)和(0,3)。
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第二变量r的值例如至少在头两次、三次或者四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可替代地,或者除此之外,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第三变量b的值例如至少在头两次、三次或者四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所述处理装置也可以和/或替代地用于选择每一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第二变量r的值和第三变量b的值例如至少在头两次、三次或者四次传输中同时地或交替地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所述处理装置可用于以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的形式组成每个序列,所述系列选自系列{0,3,5,1,2},{0,3,5,1,4},{0,3,5,1,6},{0,3,5,1,7},{0,3,6,1,2},{0,3,6,1,4},{0,3,6,1,5},{0,3,6,1,7},{6,3,7,1,0},{6,3,7,1,2},{6,3,7,1,4}和{6,3,7,1,5}中的至少一部分。这里,值0,1,2,3,4,5,6和7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变量(s,r,b)的三元组值(1,0,0),(0,0,0),(1,1,1),(0,1,1),(1,0,1),(1,0,2),(1,0,3)和(1,1,0)。
优选地,所述处理装置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交替值的系列,其中第一变量s或者等于1或者等于0。
无论采用哪种调制模式,所述处理装置均可以用于循环使用所选序列。
本发明还首先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其次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的传输通道编码系统的速率匹配系统,第三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的传输通道编码系统,所有都装备有上文所述类型的管理设备。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包括上文所述类型的管理设备,用于提供具有冗余参数XRV的值的序列的网络基站。
本发明尤其很好地适用于(尽管不是唯一的)3GPP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W-CDMA、CDMA2000、IS95、UMTS、GSM/GPRS和EDGE网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详细的说明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是包含装备有本发明的处理设备的基站(节点B)的UMTS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2是装备有本发明的处理设备的传输通道编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图;
图3是图2所示传输通道编码系统的涡轮式编码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图;
图4是图2所示传输通道编码系统的速率匹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图;
图5是使用四个不同的冗余参数XRV的值组成序列的循环管理过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构成本发明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必要的话,可以用于定义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最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中冗余参数XRV的值的选择。
本发明涉及任何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其中与一个或者多个HS-DSCH物理信道相关的并在3GPP规范的第5版本(可在地址为http://www.3GPP.org的3GPP的网站得到)中定义的HS-DSCH下行链路可以建立在基站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之间。因此,它适用于3GPP无线(或者移动)通信,特别适用于W-CDMA、CDMA2000、IS95、UMTS、GSM/GPRS和EDGE网络。下文将以UMTS网络作为例子。
“用户设备”是指任何能够通过无线电,以信号的形式,与另一用户设备或者其父网(parent network)的设备(如基站)交换数据的通信终端。例如,它可以是移动电话,装备有无线通信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者便携式计算机。
参照图1,首先说明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网络(在本例中是UMTS网络)。
一般地,但为了能够理解本发明充分详细地说,UMTS网络可看作是连接无线接入网络的核心网络(CN),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称作节点B的基站,基站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到核心网络CN。在所示的例子中,UMTS网络包括两个基站,节点B1和节点B2,分别通过节点RNC1和RNC2连接到核心网络CN。在本例中,每个基站节点B1、节点B2与单独的小区C1、C2相关,小区C1、C2覆盖可有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区域。
每个节点Bi(这里i=1,2)负责信号处理,特别负责管理其控制的小区Ci中的用户设备UE提交的接入UMTS网络的请求,以及负责管理其与位于小区Ci中的用户设备UE已建立的HS-DSCH传输信道。
为了管理HS-DSCH传输信道,每个节点Bi都包括如图2所示类型的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SCCT系统在这里不进行详细描述,因为它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并且SCCT系统不构成本发明的基本主题。充分地说,SCCT系统一般包括:
-MACC模块,用于在串联模块CC传送的数据中增加循环冗余校验(CRC)字段(数据被传送到的用户设备UE使用CRC字段来检测数据传输错误);
-比特加扰模块MBS,用于将MACC模块传送的数据比特按照伪随机顺序排列,以最优化涡轮式编码(TC)模块的性能,该涡轮式编码模块的性能可能由于某些特殊的比特序列降低;
-码块分段模块MSBC,用于将MBS模块传送的数据块分段成更小的块,以传输小于技术规范3GPP TS 25.212定义的信道编码器支持的最大尺寸的块;
-图3所示类型的涡轮式编码模块(或涡轮式编码器)TC,用于对码块分段模块MSBC传送的数据比特编码,以传送“系统”类型、“奇偶1”类型和“奇偶2”类型的编码比特流NTTI,该编码比特流在下文作为输入比特流,为了此目的,其包括:
·输入E,输入未编码的数据比特;
·第一编码模块M1,输入直接来自输入E的未编码比特,并传送奇偶1类型的编码比特(y1比特);
·第二编码模块M2,通过交织器IN输入来自输入E的未编码比特,并传送奇偶2类型的编码比特(y2比特);
·比特收集模块,输入直接来自输入E的未编码系统类型比特(e)、来自第一模块M1的奇偶1类型编码比特(y1比特)和来自第二模块M2的奇偶2类型编码比特(y2比特),并传送编码比特流NTTI;以及
·输出S1,传送三种不同的编码比特流NTTI
-速率匹配系统SOD,用于对涡轮式编码器TC传送的各种类型的输入比特(系统类型,奇偶1类型,奇偶2类型)的各自的比特速率进行匹配,并传送“输出”比特,如后面参照图4说明的;
-物理信道分段模块MSC,负责对速率匹配系统SOD传送的和HS-DSCH传输信道传输的输出比特进行分段(或分离),这样,这些输出比特可在各种HS-PDSCH物理信道之间分开;
-交织模块ME,用于将物理信道分段模块MSC传送的比特进行交织以将其混合,用于提高无线信道的纠错编码(TC)性能;
-在可用的情况下,当使用16QAM调制模式时,比特重排模块MRB,用于重新排列交织模块ME传送的数据比特;以及
-物理信道速率匹配模块MOCP,用于向(多个)HS-PDSCH物理信道提供交织模块ME或者比特重排模块MRB传送的比特。
在指定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在与一个HS-DSCH传输信道相关的N(N>0)个HS-PDSCH物理信道上传输的最大输出比特数根据调制模式的类型变化。对于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其包括三个总时间为2毫秒的时隙(其对应每2毫秒传输的一个块),在QPSK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最大比特数等于N×960,而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这个数等于N×1920,其中N表示用于传输HS-DSCH传输信道的数据比特块的HS-PDSCH物理信道的个数,也是代码的个数(每个物理信道有一个代码)。假定速率匹配由速率匹配系统SOD实现,物理信道组织模块MOCP组成数字数据块,其最优地填充与HS-DSCH传输信道相关的N个HS-PDSCH物理信道。速率匹配系统SOD选择数据比特,节点B必须以块的形式和最高的优先级在与一个HS-DSCH传输信道相关的一个或者多个HS-PDSCH物理信道中将这些数据比特重传到用户设备UE,该用户设备UE已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通过NACK信息通知节点B其还没有正确接收到(在前的)第一块。
接下来将参照图4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速率匹配系统SOD。
正如介绍中指出的,本发明涉及增量冗余(IR)模式中比特速率的组织,在该模式中,块包含的并由于不正确接收第一块而重传的数据比特组至少部分不同于它之前的块的数据比特组。其目的是针对每次新的重传,使用不是以前传输过的比特。这使得在第一次传输时消除的比特能够传输或者在第一次传输时比特重复的情况下提高对其他比特的保护。在目的用户设备UE中通过组合节点B连续传输的各种形式的内容对块进行解码,块暂时附在节点B上并临时存储在缓存器中。
如上所述,在HARQ过程的情况下,在第一次传输和后来的重传中待传输的比特由速率匹配系统SOD根据冗余参数XRV的值选择。在增量冗余(IR)模式中,速率匹配的整体性能主要依靠用于每次传输(重传)的XRV的连续值。
根据该值,参数XRV指定必须以最高优先级传输的比特的类型(系统类型、奇偶1或奇偶2类型),从而指定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消除或者重复的比特。
如图4所示,速率匹配系统SOD包括比特分离模块SB,其输入涡轮式编码器TC的输入比特流NTTI,并分离各种类型的输入比特(系统类型(BS)比特、奇偶1类型(BP1)比特和奇偶2类型(BP2)比特),以使其由第一速率匹配阶段FRM分别进行处理。
第一速率匹配阶段FRM负责使涡轮式编码器TC传送的输入比特数NTTI和本发明的IR虚拟缓存器(MTV)能容纳的“中间”比特数匹配。
为了这个目的,第一速率匹配阶段FRM包括两个速率匹配模块RM_P1_1和RM_P2_1,用于分别处理奇偶1类型比特BP1和奇偶2类型比特BP2,以传送奇偶1类型比特流NP1和奇偶2类型比特流NP2到输出端。
输入比特数NTTI通常比虚拟缓存器MTV能容纳的中间比特数大,速率匹配模块RM_P1_1和RM_P2_1消除其中一些比特,这被称为“穿孔”。这种比特消除或“穿孔”技术在技术规范3GPP TS25.212(5.3.0版本)中定义。
系统类型比特在第一速率匹配阶段FRM中不会受到任何消除处理,并以系统类型比特流Nsys的形式直接传送到第三输出端。
三个比特流Nsys、NP1和NP2输入虚拟缓存器MTV中。缓存器MTV的大小取决于(中间)比特的数量,该中间比特必须存储在节点B中,直到目的用户设备UE已经正确接收到第一个块,并且根据HARQ技术已经向所述节点B发送确认信息ACK。
速率匹配系统SOD还包括第二速率匹配阶段SRM,用于根据冗余参数XRV的值为每次重传定义每种类型比特流的优先比特速率,以及用于使存储在虚拟缓存器MTV中的中间比特数和与一个HS-DSCH传输信道相关的N个HS-PDSCH物理信道在指定的时间间隔(TTI)期间能够传输的最大“输出”比特数匹配。
为了这个目的,速率匹配系统SOD包括三个速率匹配模块RM_S、RM_P1_2和RM_P2_2,用于分别处理系统类型比特流Nsys、奇偶1类型比特流NP1和奇偶2类型比特流NP2,以在输出端传送系统类型比特流Nt,sys、奇偶1类型比特流Nt,p1和奇偶2类型比特流Nt,p2到比特收集器CB2,该比特收集器CB2在输出端传送由所选的各种比特流聚合在一起的输出比特流Ndata,并输入物理信道分段模块MSC。
根据一组与一个HS-DSCH传输信道相关的N个HS-PDSCH物理信道在指定的时间间隔(TTI)期间能传输的最大输出比特数,速率匹配模块RM_S、RM_P1_2和RM_P2_2通过重复处理或者消除(或穿孔)中间比特或者增加比特。
每当节点B收到来自用户设备UE的NACK信息时,其速率匹配系统SOD的第二速率匹配阶段SRM就从存储在缓存器MTV中的中间比特中确定待重传的块的输出比特组。该输出比特组在CC传输模式下与在前传输(重传)的组相同,在IR传输模式下与在前传输(重传)的组不相同。
本发明的管理设备D选择速率匹配系统SOD的第二速率匹配阶段SRM使用的每个参数值XRV,并在可用的情况下,当调制是16QAM调制模式时,选择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MRB模块使用的每个参数值XRV
管理设备D可以构成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整体部分,并与其速率匹配系统SOD和比特重排模块MRB相连,或者成为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外部构件(例如安装在基站上),并和速率匹配系统SOD和比特重排模块MRB相连。当调制是QPSK调制模式时,管理设备D还可以是速率匹配系统SOD的整体部分,因为只有所述系统使用所述设备。它还可以构成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基站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一部分。
更准确地说,管理设备D包括处理模块MT,用于选择速率匹配系统SOD使用的冗余参数XRV的每个值,并在可用的情况下,选择比特重排模块MRB使用的冗余参数XRV的每个值。
在UMTS标准的当前版本中,冗余参数XRV至少由第一变量s和第二变量r定义。
更准确地说,在UMTS标准的当前版本中,当在HS-DSCH信道中使用QPSK调制模式实现传输时,XRV由第一变量s和第二变量r定义。在这种情况下,变量s通常取值为0和1,而变量r取值为0和1或者0、1和2或者0、1、2和3。
另外,在UMTS标准的当前版本中,当在HS-DSCH信道中使用16QAM调制模式实现传输时,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行星版本(constellation version)”变量b定义。在这种情况下,变量s通常取值为0和1,变量r通常取值为0和1,而变量b取值为0和1或者0、1和2或者更一般地取值为0、1、2和3。这三个变量r,s和b定义参数XRV。更具体地,变量b告诉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比特重排模块MRB如何匹配比特和符号。
根据本发明,每当指定的块必须在HS-DSCH信道上传输时,处理模块MT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其符合指定的序列。
在每个序列中,选择用于块的第一次传输的XRV的值,从而对传输系统类型比特提供最高优先级。
优选地,选择用于第一次传输之后的每次块传输(重传)的XRV的值,从而对奇偶1或2类型比特和系统类型比特的交替传输提供最高优先级。换句话说,优选地,假定系统类型比特在第一次传输时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则从一次传输到另一次传输,交替系统类型比特和奇偶1或2类型比特的优先级。
变量s决定优先级。更准确地说,当s等于1时,最高优先级将提供给传输系统类型比特,而当s等于0时,最高优先级将提供给传输奇偶1或2类型比特。
变量r改变第二速率匹配阶段SRM的三个组织模块RM_S、RM_P1_2和RM_P2_2使用的重复或消除图,以确定这三种类型的比特流的比特速率。
此外,处理模块MT可用于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其符合所选序列,在该序列中,选择冗余参数XRV的每个值以允许在每次传输期间交替比特/符号匹配。
可定义较大或较小的序列。例如,一个序列可以包括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者更多个XRV的值的系列。
例如,一个序列可以包括值{0,1,2,3,4,5,6,7}的系列或者值{0,1,2,3,4}的系列。
然而,配置处理模块MT以使它循环重复最初为多次传输(例如当需要多于四次传输时的四次传输(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第一次传输是传输系统类型比特,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三次重传在奇偶1或2类型比特和系统类型比特间交替))提供的序列同样是可能的。图5示出了这种类型的情形。更准确地说,在该例中,处理模块MT使用包括值{XRV0,XRV1,XRV2,XRV3}系列的循环序列。假如必要时,当该序列的最后一个值(XRV3)已经用于第四次传输时,将该序列的第一个值(XRV0)又用于第五次传输,接着是第二个值(XRV1),第三个值(XRV2),第四个值(XRV3),然后又是第一个值(XRV0),以此类推。
换句话说,如果块必须第n次传输,则所用的XRV的值由等式XRV=T[(n-1)modulo L]定义,其中T表示所选序列的值XRV(n),L表示该序列的长度(即该序列包含的值的个数,其在IR模式下大于或者等于2,或者在CC模式下等于1,在CC模式中总是以相同的XRV值重传的相同的比特序列)。
在实践中,优选地,使用最多的不同的XRV的值。
在QPSK调制模式的情况下,处理模块MT可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偶数值和奇数值交替的系列,对应第一次传输的第一个值是偶数。在UMTS标准的当前版本中,可以用等式如XRV=2r+1-s定义参数XRV
根据该等式,每当变量s等于1时,XRV是偶数,而每当变量s等于0时,XRV是奇数。因此,每当XRV是偶数时,将最高优先级分配给系统类型比特,而每当XRV是奇数时,将最高优先级分配给奇偶1或2类型比特。
处理模块MT还可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交替系列,其中变量r的值随着每次交替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
例如,在一个序列中,r值可按如下变化:0,1,2,3,0,1,2,3,0,...,或者按如下变化:0,0,1,1,2,2,3,3,0,0,1,1,...,或者按如下变化:2,2,1,1,2,2,1,1,2,2,...。
下面的表给出了一个变量s和r的值的组合的例子,其引起不同的XRV的值。
    XRV     s     r
    0     1     0
    1     0     0
    2     1     1
    3     0     1
    4     1     2
    5     0     2
    6     1     3
    7     0     3
值得注意,使用交替的XRV的偶数和奇数值相当于交替系统类型比特和奇偶1或2类型比特之间的优先级。这也相当于规定在第一次传输期间s必须等于1,然后,在后面的重传中在0和1之间交替,并且同时,r必须在每一次传输(重传)或每两次传输(重传)期间变化。
同样值得注意,XRV的值没有必要随着其在序列中的位置增加。重要的是XRV的值的顺序对应s的值在1和0间的交替。例如,序列可以定义为递增值的系列{0,1,2,3,4,5,6,7},也同样可以定义为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2,5,6,1,0,3,4,7}。在这些不同的仅仅是说明性的例子中,序列的XRV的值对应上表中定义的(s,r)的值对。
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处理模块MT可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变量r的值例如在至少头四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尽管这不是强制性的)。
例如,除此之外或可替代地,处理模块MT可选择每个输出序列,从而组成XRV的值的系列,其中变量b的值例如在至少头四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或者每两个XRV的值变化(尽管这不是强制性的)。
优选地,如果可能的话,在每次传输期间改变变量r,并且如果也可能的话,在每次传输期间改变变量b。换句话说,可以例如在每次传输期间同时改变变量r和b或者例如在每两次传输期间交替改变r和b。
另外,优选地,当在QPSK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时,处理模块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交替系列,其中变量s或者等于1或者等于0。
在UMTS标准的当前版本中,下表给出了一个变量s、r和b的值的组合的例子,其引起不同的XRV的值。
    XRV     s     r     b
    0     1     0     0
    1     0     0     0
    2     1     1     1
    3     0     1     1
    4     1     0     1
    5     1     0     2
    6     1     0     3
    7     1     1     0
值得注意,XRV的值没有必要随着其在序列中的位置增加。重要的是XRV的值的顺序对应s的值在1和0之间的交替。
同样值得注意,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对应变量s等于1的XRV的值不仅仅是偶数值(见上表)。因此,变量s在值0和1之间交替的序列不再是交替XRV的奇偶性的序列。
例如,序列可以定义为递增值的系列{0,1,2,3,4,1,6,3},其是奇偶值的交替系列,也同样可以定义为下面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0,1,2,3,4,1,5,3},或者下面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0,3,5,1},或者下面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0,3,6,1},或者下面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5,3,7,1},或者下面没有特定顺序的值的系列{6,3,7,1}。在这些不同的仅仅是说明性的例子中,序列的XRV的值对应上表中定义的(s,r,b)的三元组值。
值得注意,优选地,管理设备D具有存储器M,其用于存储组成序列的XRV的各种值。该存储器M还可以存储序列的定义。因而,当设备D必须介入时,其处理模块MT只得从存储器M中取出XRV的值,以将其转送到第二速率匹配阶段SRM,并在可用的情况下,转送到比特重排模块MRB。序列的值和/或定义可以永久地或者暂时地存储在存储器M中。换句话说,可以设想动态地改变存储器M的内容,例如通过本地终端,或者通过与安装了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基站(节点B)连接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者OMC。另一个可选项是将本发明的管理设备D安装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以向至少一个网络基站提供冗余参数XRV的值的序列。
本发明的处理设备D,特别是其处理模块PM,可以采用例如电子电路、软件(或数据处理)模块、或者电路和软件结合的形式来实现。这同样适用于速率匹配系统SOD和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
本发明同样可以看作是管理建立在通信网络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HS-DSCH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传输的方法,其中,在用户设备UE不正确接收包括根据冗余参数XRV的值选择的第一数字数据组的块时,其中冗余参数XRV例如至少由第一变量s和第二变量r定义,向该用户设备UE传输至少一个包括根据冗余参数的另一个值选择的另一数字数据组的其它块。
特别地,上面的方法可以通过上文描述的速率匹配系统SOD和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管理设备D实现。该方法主要的可选功能和子功能与组成管理设备D和/或速率匹配系统SOD和/或传输信道编码系统SCCT的各种装置的功能实质上相同,下面仅概述实现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功能的步骤。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每当指定的块必须传输时,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就用于所选序列,在所选序列中,用于每次第一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对应系统类型比特的优先传输。
另外,优选地,根据所选序列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用于第一次传输之后的每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对应奇偶1或2类型比特和系统类型比特的交替优先传输。
由于本发明,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获得指定比特速率所需要的功率。例如,在三次块传输后,功率能减少实质上等于3.5的因数。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文仅通过实例描述的管理设备、速率匹配系统、传输信道编码系统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所有变形。
在参照图2和图4已在前面描述过的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管理设备安装在传输信道编码系统中,以向速率匹配系统和比特重排模块(MRB)提供XRV的值。然而,在16QAM调制模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管理设备同样可以安装在速率匹配系统中,也同样可以安装在装备有传输信道编码系统的基站中或者与该基站相连的无线网络控制器中。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管理建立在通信网络的基站(节点B)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HS-DSCH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传输的设备(D),所述数字数据是“系统”类型和/或“奇偶1或奇偶2”类型,所述设备(D)包括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冗余参数XRV的值,以向所述用户设备(UE)传输包括根据所述值选择的第一数字数据组的块,并在所述用户设备(UE)不正确接收块时,用于选择所述冗余参数的至少一个其它值,以向所述用户设备(UE)传输至少一个包括根据所述其它值选择的另一数字数据组的其它块,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还用于在指定的块必须在所述信道中传输时,根据所选序列选择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用于第一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以优先传输系统类型比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根据所选序列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用于第一次块传输之后的每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以交替优先传输奇偶1或奇偶2类型比特和传输系统类型比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根据所选序列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选择冗余参数XRV的每个值,以在每次传输中交替比特/符号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参数XRV至少由第一变量S和第二变量r定义;在使用QPSK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1、2和3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对应所述第一次传输的所述第一个值是偶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参数XRV至少由第一变量s和一个第二变量r定义;在使用QPSK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1、2和3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对应所述第一次传输的所述第一个值是偶数,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偶数值和奇数值交替的系列,对应所述第一次传输的所述第一个值为偶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参数XRV用等式XRV=2r+1-s定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对应第一变量(s)等于1的冗余参数XRV的偶数值和对应第一变量(s)等于0的冗余参数XRV的奇数值的交替系列。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r)的值随着每个XRV的值变化。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r)的值随着每两个XRV的值变化。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以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的形式组成每个序列,其中所述系列选自系列{0,1,2,3,4,5,6,7},{0,1,2,3}和{2,1,0,3,4}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值0,1,2,3,4,5,6和7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变量(s,r)的值对(1,0),(0,0),(1,1),(0,1),(1,2),(0,2),(1,3)和(0,3)。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的值至少在头两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变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的值至少在头四次传输中随着每两个XRV的值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值至少在头两次传输中随着每个XRV的值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三变量的值随着每两个XRV的值变化。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交替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等于1或者等于0。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r)和所述第三变量的值对每个XRV的值同时变化。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选择每个序列,从而组成冗余参数XRV的值的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变量(r)和所述第三变量的值从XRV的一个值到另一个值交替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16QAM调制模式传输的情况下,所述冗余参数XRV由第一变量(s),第二变量(r)和第三变量定义,其中所述第一变量(s)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两个值,所述第二变量(r)可取从0和1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值,所述第三变量用于定义比特/符号匹配,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以冗余参数XRV的值的系列的形式组成每个序列,其中所述系列选自系列{0,3,5,1,2},{0,3,5,1,4},{0,3,5,1,6},{0,3,5,1,7},{0,3,6,1,2},{0,3,6,1,4},{0,3,6,1,5},{0,3,6,1,7},{6,3,7,1,0},{6,3,7,1,2},{6,3,7,1,4}和{6,3,7,1,5}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值0,1,2,3,4,5,6和7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变量的三元组值(1,0,0),(0,0,0),(1,1,1),(0,1,1),(1,0,1),(1,0,2),(1,0,3)和(1,1,0)。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MT)用于循环使用所述所选序列。
20.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节点B),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设备(D)。
21.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设备(D),用于向所述网络的基站(节点B)提供冗余参数XRV的值的序列。
22.一种管理建立在通信网络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HS-DSCH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数字数据块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数字数据可以是“系统”类型和/或“奇偶1或奇偶2”类型,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UE)不正确接收包括根据冗余参数XRV的值选择的第一数字数据组的块时,向所述用户设备(UE)传输至少一个包括根据所述冗余参数的另一个值选择的另一数字数据组的其它块,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待传输的指定块,根据所选序列使用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用于每次第一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对应系统类型比特的优先传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选序列选择所述冗余参数XRV的连续值,在所选序列中,用于第一次块传输之后的每次块传输的冗余参数XRV的值对应奇偶1或奇偶2类型比特的优先传输和系统类型比特的优先传输的交替。
CN200510059826.6A 2004-03-31 2005-03-31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677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450631A FR2868646B1 (fr) 2004-03-31 2004-03-31 Dispositif et procede perfectionnes de gestion de transmission de blocs de donnees dans un canal descendant de type hs-dsch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s mobile
FR0450631 2004-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914A true CN1677914A (zh) 2005-10-05

Family

ID=3487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9826.6A Pending CN1677914A (zh) 2004-03-31 2005-03-31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9122B2 (zh)
EP (1) EP1583276A1 (zh)
JP (1) JP2005295548A (zh)
CN (1) CN1677914A (zh)
FR (1) FR2868646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0881B (zh) * 2005-10-31 2011-11-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用于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65A (zh) * 2014-12-25 2016-07-2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感知检测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537A (zh) * 2005-10-11 2008-10-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EP1858190B1 (en) * 2006-05-16 2012-01-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safely transmitting short ACK/NACK bitmaps in ARQ process inside edge compliant systems
US7823040B2 (en) * 2006-10-11 2010-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 redundancy version (RV) selection for UMTS HSDPA transmissions
US20080256424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Broadcom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bit puncturing for turbo coding with parameter selectable rate matching tailored to lower eb/no without degrading bler (block error rate) performance
KR100911304B1 (ko) * 2007-06-18 2009-08-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우선순위를 갖는 무선베어러의 데이터전송 방법
US8737517B2 (en) * 2008-03-2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and modulation to constrain the constellation size of ACK/NAK transmission on the data channel
CN102710405B (zh) * 2012-05-23 2016-08-03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基站与用户设备
CN105765894B (zh) * 2013-11-28 2019-06-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KR100744347B1 (ko) * 2001-10-29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474682B1 (ko) * 2001-10-31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57167B1 (ko) * 2001-11-02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73856B1 (ko) * 2002-02-15 2010-08-03 지멘스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레이트 매칭을 위한 방법
AUPS164702A0 (en) * 2002-04-09 2002-05-16 Nec Australia Pty Ltd Improved signalling scheme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JP4014971B2 (ja) * 2002-08-21 2007-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0881B (zh) * 2005-10-31 2011-11-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系统中用于活动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65A (zh) * 2014-12-25 2016-07-2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感知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5790865B (zh) * 2014-12-25 2019-03-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感知检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3276A1 (fr) 2005-10-05
US20050220204A1 (en) 2005-10-06
FR2868646B1 (fr) 2006-07-14
JP2005295548A (ja) 2005-10-20
FR2868646A1 (fr) 2005-10-07
US7539122B2 (en) 2009-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3181C (zh) 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改进的信令方案
CN1677914A (zh) 改进的用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的hs-dsch下行链路信道中数据块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893342A (zh) 多载波hsdpa的业务传输信道编码处理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414726A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公共信息的方法
CN1179512C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设备和方法
CN1252955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重发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864422B (zh) 冗余策略选择方案
CN1917416A (zh) 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CN1992579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CN1700613A (zh) 用于设置发送信令信息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645786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42343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组重发的发送/接收装置和方法
CN1674715A (zh) 移动通信中执行基于压缩模式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方法
CN191882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JP2004159300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からのワイヤレス・データ送信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高速専用物理制御チャネル
CN1242569C (zh) 用于将数据流分配到单信道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788446A (zh) 纠错编码/解码装置和纠错编码/解码方法
CN1395386A (zh) 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业务信息的方法
CN1574687A (zh) 使用多天线分集方案发送/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20050220024A1 (en) Virtual buffer siz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blocks of data bits in an HS-DSCH downlink channel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2767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高速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893340A (zh) 实现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1034959A (zh)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406420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806400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反向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