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2373A - 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的分组数据单元的通信 - Google Patents
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的分组数据单元的通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2373A CN1672373A CNA038182742A CN03818274A CN1672373A CN 1672373 A CN1672373 A CN 1672373A CN A038182742 A CNA038182742 A CN A038182742A CN 03818274 A CN03818274 A CN 03818274A CN 1672373 A CN1672373 A CN 1672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ffic channels
- channel
- packet data
- data unit
- data traff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30988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7668 Carboxy-terminal domain RNA polymerase II polypeptide A small phosphat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710134395 Carboxy-terminal domain RNA polymerase II polypeptide A small phosphat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873780 Homo sapiens m7GpppN-mRNA hydrol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83141 dipeptidyl carboxypept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5860 m7GpppN-mRNA hydrol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PUPNJSIFIXXJCH-UHFFFAOYSA-N n-(4-hydroxyphenyl)-2-(1,1,3-trioxo-1,2-benzothiazol-2-yl)acet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C=C1NC(=O)CN1S(=O)(=O)C2=CC=CC=C2C1=O PUPNJSIFIXXJ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7667 Carboxy-terminal domain RNA polymerase II polypeptide A small phosphatas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34389 Carboxy-terminal domain RNA polymerase II polypeptide A small phosphat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580 granularit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RULVFRXEOZUMJ-UHFFFAOYSA-K potassium;disodium;2-(4-chloro-2-methylphenoxy)propanoate;methyl-dioxido-oxo-$l^{5}-arsane Chemical compound [Na+].[Na+].[K+].C[As]([O-])([O-])=O.[O-]C(=O)C(C)OC1=CC=C(Cl)C=C1C HRULVFRXEOZUMJ-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终端(1)和网关(2)之间的信令信道(3)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4)上进行分组数据单元(特别是IPv4或IPv6PDU)通信的方法。信令信道(3)提供了服务质量和可用性的默认级别,而数据业务信道(4)可在请求时获得,并且得到授权具有可变的服务质量级别。建立对应于信令信道(3)中的各个信道的信令信道格式和对应于数据业务信道(4)中的各个信道的多个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定义了适合在相应的信道上传输的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特性与该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在该信令信道上传输该分组数据单元。如果它们与之不一致,则该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至少一个数据业务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特性与该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一致,则在该数据业务信道上传输该分组数据单元。优选地,信令信道格式通过推送或者提取,从网关下载到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的分组数据单元的通信。
背景技术
多种不同的有线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发展,诸如,QoS使能(QoS-enabled)的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HiperLAN/2和IEEE 802.11e无线技术,即,在具有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参数(诸如例如,带宽、延迟、抖动、有关传输差错和连接断开的可靠性)的信道之间为数据业务提供选择机会。提供不同级别的QoS参数意味着,会话和这些QoS使能的接入技术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提供了针对上层(upper layer)(诸如IP)的面向连接的接口。这些接口的实际模型可以表示为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的集合,其中信令信道将提供QoS和可用性的默认级别,而数据业务信道可在请求时获得,并且得到授权具有可变的QoS级别。
这样,QoS使能的接口可以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准永久的(quasi-permanent)(有时被称为“永远可用的”(always-available))信令信道,用于:
○传达特定接入(access-specific)信令,用以操纵(例如,开启/关闭)数据业务信道。
○传达上层信令,例如,被当作IP信令的IP分组。这允许发送分组而不需要开启数据业务信道。
●数个(具有指定QoS的)数据业务信道,用于传达具有所选QoS级别的数据业务。由于无线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数据业务信道通常受到连接接纳控制(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的管理:开启该信道意味着对此操作的成功授权,受到网络的承认。
有必要确定,诸如IP分组的上层分组数据单元(PDU)应在哪个信道上发送。由于在TCP/IP中不存在控制面和用户面的概念,因此不可能完全地将IP分组归类为信令和数据。因此,存在对确定分组类型的机制的需要,以便于了解其应通过信令信道发送还是应通过数据业务信道发送。而且,一旦确定了IP分组的类型,仍存在对这样的机制的需要,即在具有相同类型的不同信道之中确认将于其中发送该分组的信道。
可行的是,依赖于同样支持控制面/用户面样式(paradigm)的上层来路由分组数据单元。这是,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标准以及其他相似的标准的情况。在UMTS的情况中,包括接入子层(Access Stratum,AS)和非接入子层(Non Access Stratum,NAS)的整个协议栈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用以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在该情况中,NAS协议的控制面(例如,在GPRS、GPRS移动性管理(GPRS Mobility Management,GMM)、和SM的情况中)依赖于AS控制面接口(诸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接口),同时NAS协议的用户面将依赖于AS用户面接口(诸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该方法需要根据低层(AS协议)的标准化进行上层(诸如NAS协议)的标准化,由此对于全体而言,上层的控制原语(或者用户原语)针对低层中的控制原语(或者用户原语)的映射是一次定义的。该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其不能工作用于上层(诸如IP)的分组数据单元,该分组数据单元由接入技术的标准(诸如UMTS AS)进行独立地标准化,并且不支持控制面/用户面样式。
有关分组数据单元路由的另一类型的技术是HiperLAN/2协议栈中的分组汇聚层(Packet-based Convergence Layer)中的特定服务汇聚子层(Service 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s,SSCS)部分。SSCS的目的在于,使来自上层(例如以太网(Ethernet))的服务请求适合于由数据链路控制层(Data Link Control layer,DLC)提供的服务。到目前为止,仅有以太网SSCS进行了标准化,而对于IP协议或者其他高层数据业务协议则不存在标准。而且,由于以太网SSCS的目的在于使HiperLAN/2网络类似于交换以太网的无线部分,因此其是非常基础的。在该情况中,当仅支持两个(数据)信道时,DLC的控制面/用户面样式是隐藏的:每个信道是静态地预先建立的,并且用于传达具有两个不同优先级的以太网帧。在该情况中,由于不支持高级的QoS特征,因此HiperLAN/2系统是“未充分利用的”。
题为“Requirements for Separation of IP Control and Forwarding”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草案<draft-anderson-forces-reas-02.txt>提出了非常高级的模型,用以将IP设备(主要是路由器)中的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和转发元素(Forwarding Element)分离开来,并且讨论了关于连接这些组成部分的机制的要求。此处的注意力集中于,激活控制元素(例如,路由守护程序),用于以通用的方式(诸如,发现转发元素的功能)同任何类型的转发元素(例如,转发表)进行对话。在该情况中,控制元素和转发元素在IP设备中连同被视为控制/信令的IP协议(例如,路由协议)集合一起,得到清楚的识别。因此本文档未涉及用于在由QoS使能的接入技术所承载的数据和信令IP分组之间进行区分的通用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至少一个信令信道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如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借助于示例给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说明的通信方法中使用的算法的示意图,
图3利用图1所说明的方法进行通信的系统的示意图,和
图4是在图1所说明的方法中创建数据业务信道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在终端1和无线网关2之间、多个信令信道3(图1示出了其中一个)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4上进行分组数据单元(诸如101和201)通信的方法。信令信道3提供了具有准永久可用性的服务质量的默认级别。数据业务信道4可在请求时获得,并且得到授权具有可变的QoS级别。
参考上文给出的关于UMTS中的NAS(GMM+SM)和AS(RRC、PDCP)协议的示例,“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可以在由NAS接入的AS接口处进行识别,如下所述:
●AS表示无线协议栈,而AS针对NAS的接口是所谓的无线接口,
●NAS是上层协议,即NAS分组是所谓的分组数据单元,
●由RRC接口(即AS接口的一部分)提供的被称为“DIRECT_TRANSFER_REQ”的RRC(AS的一部分)原语允许上层分组数据单元直接地传输到对等实体(移动终端或者网关):该原语将实现信令信道,
●另一由RRC接口提供的“信令信道”的示例是广播或者寻呼服务,
●由PDCP接口(即AS接口的一部分)提供的被称为“PDCP_DATA_REQ”的PDCP(AS的一部分)原语允许上层分组数据单元在所谓的无线承载电路(Radio Bearer)上被发送到对等实体(移动终端或者网关);支持不同的QoS级别,并且必须开启和关闭的该无线承载电路实现了数据业务信道。
该方法包括选择步骤102、202,用于传输来自终端1和来自网关2的分组数据单元,其中在信道3和4之间选择适当的信道。
为了确定在哪个信道上发送分组数据单元,特别(但不是排他性地)是IP分组,建立对应于信令信道3的信令信道格式(channelprofile)和对应于数据业务信道4中的各个信道的多个数据业务信道格式。该信道格式定义了适合在相应的信道上传输的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在选择步骤102和202中,这些信道格式用于形成TCP/IP栈103、203以及QoS使能栈104、204之间的接口。
当发送分组数据单元时,首先将其特性同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如果其特性与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信令信道3上传输。如果其特性不与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下一步将该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进行比较,如果其特性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一致,则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数据业务信道4上传输。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程序用于发送来自终端1和来自网关2的分组数据单元。而且,在两端(移动终端和无线网关),动态管理该程序,由此该系统是充分灵活的,甚至可用于在终端1从与一个网关2通信移动到与另一网关通信的情况中,并且用于提供和响应数据业务信道4的QoS相关背景所需的信息交换。
更详细地,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分组数据单元的情况中,信道格式3和4用于确定进入的IP分组是否应在相应的信道上发送。IP分组必须按照下列顺序同不同的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其说明了关于两个信令信道3和三个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4的情况的方法的算法:
●首先,IP分组的特性同(“永远可用的”,即准永久的)信令信道3的信令信道格式SCP1和SCP2进行比较。所有信令信道3的信令信道格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比较,直至找到匹配。信令信道格式的顺序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首先测试具有满足IP分组特性的最大概率的信令信道格式,用以最优化性能。
○在步骤5中,将IP分组的特性同信令信道格式SCP1进行比较。如果该特性与信令信道格式SCP1匹配,则在步骤6中该分组通过相应的信令信道发送。如果该特性不与信令信道格式SCP1匹配,则在步骤7中将该IP分组的特性同信令信道格式SCP2进行比较。如果该特性与信令信道格式SCP2匹配,则在步骤8中该分组通过相应的信令信道发送。
●如果该IP分组不满足任何信令信道格式,则将其同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4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1、DCP2和DCP3进行比较。此外,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的顺序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应首先测试具有满足IP分组特性的最大概率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用以最优化性能。
○在步骤9中,该IP分组的特性同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1进行比较。如果该特性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1匹配,则在步骤10中该分组通过相应的信令信道发送。如果该特性不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1匹配,则在步骤11中将该IP分组的特性同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2进行比较。如果该特性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2匹配,则在步骤12中该分组通过相应的信令信道发送。如果该特性不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2匹配,则在步骤13中将该IP分组的特性同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3进行比较。如果该特性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DCP3匹配,则在步骤14中该分组通过相应的信令信道发送。
○如果该IP分组不满足任何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则依赖于步骤15中选择的用于开启数据业务信道的模式,须考虑两种情况(显式或者隐式):
●在显式模式中,数据业务信道可以仅响应来自外部源的显式触发,例如来自用户或者来自网络中间件。在该情况中,在创建相应的数据业务信道的时刻,通过该外部触发创建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在IP分组不能在任何数据业务信道上发送的情况中,在步骤16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未做声明地移除该分组,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通知外部源并令其开启新的数据业务通道用于该分组。
●在隐式模式中,如果不存在与IP分组匹配的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则在必须发送该分组时,自动地开启数据业务信道。在该情况中,在步骤17中,将开启新的数据业务信道,将基于待传送的IP分组的参数自动地创建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并且将通过该信道发送该分组。
信道格式的语义(semantics)与防火墙中使用的过滤规则(允许、拒绝)相似。每个进入的IP分组的特性同该规则(即信道格式)进行比较,用以确定其是否可以通过相关的信道发送。
信道格式的语义必须足够灵活,用以支持不同的级别的粒度(granularity),由此可以支持复杂的过滤规则。它们能够基于IP分组的多种相关字段(以及封装在该分组中的多种标准的协议)来定义过滤规则。该参数的示例是:
●源和目标IP地址
●IPv6扩展头(extension header)(例如,用于Mobile-IPv6)
●封装协议(ICMP、TCP、UDP等)
●标准封装协议的任何消息(即,ICMPv6中的路由器通告(RouterAdvertisement))
●源和目标传输协议端口(TCP或者UDP端口等)
●业务类别(Traffic Class)
●流标记(Flow Label)
信令信道格式的示例可以是:
●拒绝所有的IP分组
●除了ICMPv6路由器请求
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的示例可以是:
●拒绝所有的IP分组
●除了任何FTP流
考虑信道格式的信道格式语法(syntax),可以使用多种表述格式;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信道格式通过文本表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信道格式通过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表述。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他用于策略的标准的表述。
上述示例的信令信道格式的文本表述是:
DENY ALLALLOW(ENCAPSULATED_PROTO=ICMPv6)AND(ICMPv6_TYPE=Rs) |
上述示例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的文本表述是:
DENY ALLALLOW(ENCAPSULATED_PROTO=TCP)AND(ENCAPSULATED_TCP_PROTO=FTP) |
选择信道格式的语义和语法,使得它们尽可能的紧凑,以便于在必须下载该格式时,将在无线接口上发送的位的总数目减到最小(如本文下面所解释的)。
一旦移动终端1连接到无线网关2(无线连接),自动地开启信令信道。这样诸如IP的上层可以认为它们是“永久可用的”。因此,在任何上层分组可以在该无线信道上发送之前,相关的信令信道必须是可利用的。
用于终端1的信令信道格式的动态管理与用于网关2的信令信道格式的动态管理不同。对于终端1,存在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特别适合于移动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上预先设置信令信道格式,由此它们在启动时是即刻可用的。随后,在需要时,例如,当漫游至需要不同的信令信道格式的另一运营商时,这些格式可以通过,例如,来自用户或者网络中间件的外部数据进行修改。
在图3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信令信道格式通过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无线网关2从网络18上动态地下载。一旦其连接到网络,移动终端在能够无线地发送任何上层分组数据单元(例如,IP分组)之前,从网络上下载信令信道格式。
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一个变化方案中,通过无线电,例如,在广播或者组播信道上,重复地(并且周期性地)广播信令信道格式。这是推送(Push)方法。
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方案中,移动终端通过适当的信令从网络上请求信令信道格式。这是提取(Pull)方法。
由于依赖于移动终端所连接的网络,所使用的信令信道格式有高的概率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可被视为依赖网络的(network-dependent)。在移动终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漫游(或者甚至是在不移动的情况下进行移交)的情况中,问题在于尽可能早地发现用于新的网络的信令信道格式。这里,第二种方法(动态下载)具有很大的优点,这是因为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在运行时(on-the-fly)获得信令信道格式。可以在每个无线网关处人工地设置发送到移动终端的信令信道格式。然而,在图3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信令信道格式存储在核心网络19的策略服务器18中,并且借助于适当的网络管理自动地推送到网络19的无线网关2。当然,在需要时,可以支持用于网络中不同无线网关2的不同的信令信道格式。
对于无线网关2,在网络端管理两类信令信道格式,即每个信令信道有两个信令信道格式:
●发送信令信道格式20,其与无线网关端上的信令信道相关联,并且用于选择,必须在哪个信令信道上将来自网络19的IP分组传输到移动终端1,和
●接收信令信道格式21,其由无线网关使用,用以检查在信令信道上接收的IP分组与移动终端所预期的在该信道上发送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进入的IP分组不与该信令信道格式相匹配,则无线网关不应将其传递到网络19。应当注意,预期到无线终端使用的用于其外发IP分组的信令信道格式与无线网关使用的用于其检查的接收信令信道格式相同。如前文所解释的,移动终端1可以通过无线网关2动态地从网络上下载它们。
如上文所述,可以在每个无线网关2上人工地设置发送信令信道格式20和接收信令信道格式21。然而,在图3中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信令信道格式20和21存储在核心网络中的策略服务器18中,并且借助于适当的网络管理自动地发送到所需的无线网关2,如22所示,终端1所连接的无线网关2随即将接收信令信道格式传递到终端1,如23所示。然后,这些SCP,即从网关的视点观察的所谓的接收SCP,由该终端用作发送SCP。
当移动终端1转移到不同网络24的无线网关2时,网络24的策略服务器18推送到网络24的无线网关2的相应的接收信令信道格式(除了发送信令信道格式25以外)动态地传递到终端1,如27所示,其取代了先前的信令信道格式。
现在转到用于移动终端1和无线网关2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管理,数据业务信道在某种意义上是QoS-aware,即可以在开启信道时指定该信道所支持的所需的QoS。每个数据业务信道4还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相关联,用以识别可以通过该信道发送的IP分组类型。
在显式模式中,当开启新的数据业务信道时,通过创建它的源传递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以及必需的QoS类别。
在隐式模式中(除了默认行为以外),如图4中所示,当出现要求传输的IP分组29并且其不能在任何已经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30上传输时,在步骤28中可以自动地开启数据业务信道。在该情况中,动态地创建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和与该数据业务信道相关的QoS。
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动态地创建自IP分组29的参数。为了了解必须考虑包29的哪些参数,在步骤32中使用数据业务信道格式模板31。该模板是可设置的,由此依赖于待发送的IP分组,可以动态地创建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
数据业务信道格式模板31尽可能地试图识别该分组所属的应用。至少在该情况中,考虑下列参数:
●IP源地址
●IP目标地址
●封装传输协议(TCP、UDP等)
●源和目标传输协议端口(TCP或者UDP端口等)
●业务类别
●流标记
在步骤32中,借助于QoS映射表33,与数据业务信道相关的QoS级别自动地创建自IP分组的参数。该表是可设置的,由此可以执行不同类型的QoS映射。更具体地,在适用于IPv6标准的实施例中,借助于适当的映射表,数据业务信道的QoS类别得自IP分组的IPv6业务类别域(包含“DiffServ DSCP”)。
在步骤34中,当开启新的数据业务信道时,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和相关的QoS传递到对等实体(移动终端1到无线网关2或者相反),由此两端均了解信道的特性,并且能够在其上发送数据(特别是在双向数据业务信道的情况中);当开启数据业务信道时,这可以是在移动终端1和无线网关2之间交换的信令一部分。当然,即使是不常见的,但是仍可能存在某些这样的情况(由于策略原因),其中对等实体将使用其自有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用于新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在该情况中,用于从数据业务信道的一端进行传输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将区别于从另一端进行传输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
最后,在步骤34中,IP分组29在新的数据业务信道4上发送。
上文描述的方法提供了通用的机制,用于确定诸如IP分组的上层分组数据单元应在哪个具有QoS使能接入技术的信道上发送。本方法利用与每个信道相关的信道格式。信道格式描述了可以通过该信道传达的IP分组的类型。本方法包括:
●用于信令信道的信令信道格式
●用于数据业务信道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
●基于信道格式用于信道区分的算法。
在移动终端和无线网关处的这些信道格式的动态管理使得本方法是足够灵活的,可以应用于多种移动性和QoS背景。信道格式的动态管理包括:
●将信令信道格式分送到无线网关。
●在无线网关处每个信令信道有两个信令信道格式:
○一个用于确定在该信道上发送哪个分组数据单元;这被称为发送信令信道格式。
○一个用于检查进入的由移动终端发送的(并且由无线网关通过该信令信道接收的)分组数据单元是否与信令信道格式一致;这被称为接收信令信道格式。
●从网络上动态下载移动终端的信令信道格式。
●基于数据业务信道格式模板(和QoS映射表)动态地开启数据业务信道。
●将新开启的数据业务信道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传播到对等实体。
附图中说明的方法是通用的并且应用于:
●运行于QoS使能接入技术顶层的多种上层协议(IP或者其他)
●用作骨干网接入或者用于骨干网之中的多种QoS使能的有线或无线技术(例如,UTRAN、HIPERLAN/2、IEEE802.11e)
●用作骨干网接入或者用于骨干网之中的多种(甚至是非QoS-aware的)面向连接的有线或者无线技术。
可以在所考虑的QoS使能接入技术的协议栈和上层(例如,IP栈)之间的汇聚层中实现本方法。
Claims (22)
1.一种在终端(1)和网关(2)之间的至少一个信令信道(3)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4)上进行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信道(3)提供了服务质量和可用性的默认级别,而所述数据业务信道(4)可在请求时获得,并且得到授权具有可变的服务质量级别,
其特征在于,建立对应于所述信令信道(3)的信令信道格式和对应于所述数据业务信道(4)中的各个信道的多个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用于定义适合在相应的信道上传输的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所述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特性与所述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在该信令信道上传输该分组数据单元,如果其特性与之不一致,则所述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至少一个数据业务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特性与所述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一致,则在该数据业务信道上传输该分组数据单元。
2.权利要求1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分组单元包括与网际协议的版本4或版本6或者其他版本一致的网际协议数据分组单元。
3.权利要求1或2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在分组数据单元自所述终端传输之前,将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所述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选择传输信道。
4.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在分组数据单元自所述网关传输之前,将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所述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选择传输信道。
5.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其中协议头中的字段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6.权利要求5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其中协议头中的源和/或目标字段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7.权利要求5或6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所述源和/或目标字段中包括的IP地址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8.权利要求5~7中任何一个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所述源和/或目标字段中包括的传输协议端口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9.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它们所包含的扩展头的字段值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10.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格式是这样的,即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封装协议头的字段值的功能,所述数据分组单元选择性地在信令信道或者数据业务信道上进行传输。
11.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开启所述数据业务信道和创建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是显式触发的,并且包括通知所述终端,与任何信道格式均不一致的数据分组单元未成功发送。
12.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在数据分组单元与任何当前信道格式均不一致的情况中,开启新的数据业务信道和创建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是隐式触发的,然后数据分组单元在新的数据业务信道上传输。
13.权利要求12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开启所述新的数据业务信道和创建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由所述终端和所述网关中的一个触发,并且包括将所述相关的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传达到所述终端和所述网关中的另一个。
14.权利要求11~13中任何一个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根据数据分组单元中的字段中的信息的功能,新的数据业务信道的QoS参数选自QoS映射表。
15.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信令信道格式存储在所述终端中。
16.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信令信道格式下载到所述终端。
17.权利要求16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信令信道格式从所述网关下载到所述终端。
18.权利要求16或17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信令信道格式被重复地广播或者组播。
19.权利要求16~18中任何一个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至少所述信令信道格式响应来自所述终端的请求下载到所述终端。
20.前面任何权利要求的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其中在传输分组数据单元之前,将自所述网关传输的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发送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选择发送信道,并且在由所述网关传递之前,将在所述网关处接收的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接收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
21.一种终端,用于前面任何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在至少一个信令信道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上同网关进行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中,其包括信道选择装置,用于将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所述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与所述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使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信令信道上传输,如果其与之不一致,则将所述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至少一个所述数据业务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如果其与所述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一致,则使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数据业务信道上传输。
22.一种网关,用于权利要求1~20中任何一个中所述的在至少一个信令信道和多个数据业务信道上同终端进行分组数据单元通信的方法中,其包括信道选择装置,用于将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所述信令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如果其与所述信令信道格式一致,则使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信令信道上传输,如果其与之不一致,则将所述分组数据单元的特性同至少一个所述数据业务信道格式进行比较,并且如果其与所述数据业务信道格式一致,则使该分组数据单元在该数据业务信道上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2291923A EP1387533A1 (en) | 2002-07-29 | 2002-07-29 | Communication of packet data units over signalling and traffic channels |
EP02291923.7 | 2002-07-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2373A true CN1672373A (zh) | 2005-09-21 |
Family
ID=3001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8182742A Pending CN1672373A (zh) | 2002-07-29 | 2003-07-23 | 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的分组数据单元的通信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201412A1 (zh) |
EP (1) | EP1387533A1 (zh) |
JP (1) | JP2005535192A (zh) |
KR (1) | KR20050026056A (zh) |
CN (1) | CN1672373A (zh) |
AU (1) | AU2003250181A1 (zh) |
FI (1) | FI20050087A (zh) |
WO (1) | WO2004014026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71143C (zh) * | 2006-12-31 | 2009-12-16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跨网络下载业务的质量保证方法 |
CN101110838B (zh) * | 2006-05-02 | 2011-12-07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推内容元数据的多层包封方法和系统 |
CN103428677A (zh) * | 2012-05-17 | 2013-12-04 |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信令信道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 |
CN103581138A (zh) * | 2012-08-01 | 2014-02-1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5165103A (zh) * | 2014-03-11 | 2015-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11431851A (zh) * | 2020-02-18 | 2020-07-17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包下载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9565B (zh) * | 2005-08-16 | 2010-05-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话建立方法 |
US20070091900A1 (en) * | 2005-10-20 | 2007-04-26 | Nokia Corporation | Prioritized control packet delivery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
JP4545085B2 (ja) * | 2005-12-08 | 2010-09-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ァイアウォール装置 |
US9571397B2 (en) * | 2005-12-23 | 2017-02-14 | Optis Circuit Technology, Llc | Flow control mechanisms on synchronous serial TDMA bus |
US8422466B2 (en) * | 2007-11-26 | 2013-04-16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ple network connections |
CN101651948B (zh) * | 2009-06-30 | 2012-01-04 |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usat数据业务的方法 |
JP2011044804A (ja) * | 2009-08-19 | 2011-03-03 | Panasonic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923182B2 (en) * | 2010-06-23 | 2014-12-30 | Arm Finland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Pv6 link-layer adaptation over a wireless channel |
EP2609721A4 (en) * | 2010-08-25 | 2014-04-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VIA AN IP NETWORK |
US9288106B2 (en) * | 2012-11-02 | 2016-03-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ding device-wide capabilities and parameters to split-architecture devices |
KR20180014065A (ko) * | 2015-05-29 | 2018-02-07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5g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의 플렉시블 무선 프로토콜 지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87265A (en) * | 1988-03-18 | 1989-12-12 | Motorola, Inc. | Packet-switched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
ATE313917T1 (de) * | 1995-10-23 | 2006-01-15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zwischen einem zellular aufgebauten mobilfunknetz und einer funkteilnehmerstation |
US6577645B2 (en) * | 1998-06-03 | 2003-06-1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and radio set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
GB2343594A (en) * | 1998-10-09 | 2000-05-10 | Int Mobile Satellite Org |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654363B1 (en) * | 1999-12-28 | 2003-11-2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P QOS adapt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US6697347B2 (en) * | 2001-08-22 | 2004-02-24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02
- 2002-07-29 EP EP02291923A patent/EP138753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07-23 JP JP2004525332A patent/JP2005535192A/ja active Pending
- 2003-07-23 WO PCT/EP2003/008260 patent/WO200401402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7-23 KR KR1020057001641A patent/KR2005002605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7-23 CN CNA038182742A patent/CN1672373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7-23 AU AU2003250181A patent/AU200325018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
- 2005-01-26 FI FI20050087A patent/FI20050087A/fi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1-28 US US11/045,250 patent/US2005020141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0838B (zh) * | 2006-05-02 | 2011-12-07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推内容元数据的多层包封方法和系统 |
CN100571143C (zh) * | 2006-12-31 | 2009-12-16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跨网络下载业务的质量保证方法 |
CN103428677A (zh) * | 2012-05-17 | 2013-12-04 |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信令信道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 |
CN103428677B (zh) * | 2012-05-17 | 2018-02-06 |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信令信道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 |
CN103581138A (zh) * | 2012-08-01 | 2014-02-1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5165103A (zh) * | 2014-03-11 | 2015-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
US10285109B2 (en) | 2014-03-11 | 2019-05-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Wireless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431851A (zh) * | 2020-02-18 | 2020-07-17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包下载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431851B (zh) * | 2020-02-18 | 2022-08-23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包下载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387533A1 (en) | 2004-02-04 |
US20050201412A1 (en) | 2005-09-15 |
WO2004014026A1 (en) | 2004-02-12 |
AU2003250181A1 (en) | 2004-02-23 |
KR20050026056A (ko) | 2005-03-14 |
JP2005535192A (ja) | 2005-11-17 |
FI20050087A (fi) | 2005-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2373A (zh) | 信令信道和数据业务信道上的分组数据单元的通信 | |
CN1178546C (zh) | 发送多数据流中的数据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88991C (zh) | 用于可靠的和低时延的分组传输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
US6711141B1 (en) | Controlling PDP contexts in mobile stations | |
CN1227925C (zh) | 用于优化信息传送的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和移动终端 | |
US914358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ic multiprotocol convergence over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KR101120255B1 (ko) | 상위 계층 패킷/프레임 경계 정보를 gre 프레임 내에제공 | |
US722167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ing and broadcasting IP packe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thereof | |
CN1310484C (zh) | 用于ip网络的服务级分配 | |
KR20080041261A (ko) |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흐름을 위해 무선 링크 프로토콜을구성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
CN1653836A (zh) | 用于无线局域网/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交互作用的作为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的无线局域网 | |
CN1860737A (zh) | 使用在wlan接入点与服务提供网络之间的网关节点在wlan接入点上到cdma/umts服务的接入 | |
CN1750510A (zh) | 对下行数据业务实施每流服务质量 | |
CN1778079A (zh) | 用于协调tcp/ip网络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流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
TW200536306A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protocol data units | |
CN1787462A (zh) | 无线局域网设备和监控无线局域网状态的方法 | |
US7221657B2 (en) | Processing different size packet headers for a packet-based conversational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064637A (zh) | 保证操作维护数据流服务质量的方法 | |
RU2308813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объектов пакета | |
US20040218630A1 (en) | Wireless-compatible MAC frame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060198378A1 (en) | Scheduling technique for mobile uplink transmission | |
CN1739310A (zh) | 用于控制分组传输的分组业务系统和方法 | |
CN1954561B (zh) | 分组交换网络上的服务质量的自动适配 | |
CN100466630C (zh) | 移动通信网络中Iub接口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
KR20080035129A (ko) | 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플로우별 패킷 데이터 분류 방법 및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