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3849A - 通过ieee 802.11的时分复用和cdma传输使干扰最小 - Google Patents
通过ieee 802.11的时分复用和cdma传输使干扰最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3849A CN1643849A CN03806508.8A CN03806508A CN1643849A CN 1643849 A CN1643849 A CN 1643849A CN 03806508 A CN03806508 A CN 03806508A CN 1643849 A CN1643849 A CN 1643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ceiver
- frequency band
- applicable
- signal
- sen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止电磁(EM)信号间干扰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收发机能发送而阻止第二收发机发送的接通周期与阻止第一收发机发送而第二收发机能发送的截止周期之间,切换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所述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第二收发机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该方法还包括阻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中发送,以及阻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02年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355,741的优先权。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可能彼此干扰的通信系统。
发明背景
分配电磁(EM)传输频带以便使工作在不同频带上的系统不会彼此干扰。然而实践中,干扰会出现在工作在不同频带上的收发机之间,因为收发机名义上工作在一个频带内的收发机会产生该频带外的EM频率。而且,如果收发机物理上彼此接近,则无论收发机工作在什么频率都会出现干扰。
图1是相对接近的两个频带的频谱示意图,这是本领域已知的。第一频带12是一较高的工业、科学及医药设备(ISM)频带,以近似2.4GHz的频率工作。第二频带14是多信道多点分布业务(MMDS)频带,工作在近似范围2.596-2.680GHz的范围内。两个频带都用于实现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所述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提供诸如因特网接入、广域网(WAN)和因特网上语音协议(VoIP)等数字服务。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c.纽约,NY)发布的协议ANSI/IEEE 802.11(1999)的第15章把2.400-2.497GHz规定为无线局域网(WLAN)中使用的ISM频带内的频率。所规定的频率在图中示出为区域16。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c.)为ANSI/IEEE 802.11协议公布了补充802.11a、802.11b...。此后,就假定术语ANSI/IEEE 802.11协议包括这些补充协议。
ANSI/IEEE 802.11协议的第9和11章描述了按照该协议工作的站点的媒介访问控制(MAC)子层的功能。站点的操作被定时,站点维持由“接入点”(AP)站点发送的“信号”帧周期性同步的本地时钟,接入站点充当所有站点的定时主脉冲。信号帧后面一般跟着下面说明的一个或多个管理帧。如第9章所述,该协议定义了用于站点操作的争用周期和无争用周期。争用周期由每个站点内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来实现。DCF载波监听多址和碰撞避免(CSMA/CA)系统,其中希望发送的站点首先“监听”媒介以确定另一站点是否在发送。如果确定媒介可用,则传输可继续。
无争用周期由点协调功能(PCF)来实现,PCF在AP站点内任选地实现。在实现时,PCF AP站点发送一管理帧,管理帧控制到AP站点的媒介,并使AP站点轮询其它站点。管理帧通过设定每个站点的网络分配向量(NAV)来阻止非PCF站点发送。NAV是在站点将不启动传输时,由每个站点维持的时间段的指示符。
由第三代合伙人计划2的技术规范组C公布的协议TIA/EIA/IS-856,该协议可用自电信工业联盟(Arlington,VA),为支持该协议的码分多址(CDMA)收发机给出了规范。尽管不在规范中,然而这在本领域中对于工作在2.6-2.7GHz范围内的MMDS频带的两个分段的CDMA收发机是已知的。在每个分段中,图示为区域18和20,CDMA收发机可以发送和接收。
协议的第9章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该章节描述了一数据速率控制(DRC)信道,该信道指示了接入终端能在特定信道中接收话务的速率。该速率可以被设为包括零值在内的预定值组内的任一个。把速率设为零有效地防止DRC信道所“指向”的信道进行接收。
特别在收发机物理上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工作在区域16中的WLAN收发机会在工作在区域18中的CDMA接收机内产生干扰,反之亦然。干扰有四个原因:
● 低接收机选择性,使接收机在存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时不能区分指向接收机的信号。
● 不足的接收机闭锁处理,其中由于被输入到接收机的不同于接收机调谐频率的强信号而使接收机操作降级。
● 发射机频带外发射,其中由于不足的滤波而从发射机发出很大的功率。
● 发射机宽带噪声。
用于降低物理上接近的WLAN收发机和CDMA收发机之间干扰的方法一般包括:使用高质量的滤波(射频(RF)、中频(IF)和基带)和精细的RF设计。两种方法都会导致提高的收发机成本。而且,RF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由于收发机的物理接近性而引起的问题。这样,能避免这些成本并且能克服由于收发机的物理接近性而引起的问题的用于降低干扰的其它系统会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某些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降低两个并置的收发子系统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并置的收发机工作在相应的不同频带。如果能够无限制地工作,则每个收发机的传输会造成收发机间的干扰,因为频带边缘间的频率区间很小,且在频带间有一些功率“泄漏”。干扰还由于并置的收发机的物理接近性。为了防止干扰,收发机以时域复用(TDM)的方式在相应的活动和静止周期间切换。
每个并置的收发机与在其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相应距离的收发机通信。在其活动周期的尽头,每个并置的收发机向工作在其频带上的一个或多个远距收发机或者发送一个或多个闭锁信号、或者不发送信号。两种方法都防止相应的远距收发机在每个并置收发机的静止周期内进行发送。以TDM方式操作并置收发机,并且防止在每个并置收发机的静止周期内来自相应远距收发机的传输,实质上防止了并置收发机处的干扰,而不造成本领域已知的干扰防止系统的成本。
每个并置收发机(及其相应的远距收发机)最好按照不同的工业标准协议工作。按照第一协议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闭锁信号最好包括到伪收发机使其发送的清除发送(CTS)信号,或者包括来自伪收发机的请求发送(RTS)信号。因而,防止了按照该协议工作的其它实际收发机进行发送。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闭锁信号是不指向特定的(实际或伪的)收发机的CTS/RTS信号,而是由第一协议支持的普遍的CTS/RTS信号。通过把第二协议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信道(DRC)设为零,有效地防止按照第二协议工作的收发机进行发送。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电磁(EM)信号间干扰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收发机能发送而阻止第二收发机发送的接通周期与在阻止第一收发机发送而第二收发机能发送的截止周期之间,切换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所述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第二收发机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
阻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内发送;以及
阻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第一和第二收发机最好彼此位置足够近,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该方法最好包括:在第一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在第二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以及响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进一步优选的是,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此而测量EM信号的统计量,并且响应于所述统计量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最好是,阻止第三收发机包括从第一收发机发送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以及在第三收发机处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指向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使伪第五收发机能发送。
或者或另外,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源自于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请求允许伪第五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一数据速率信道(DRC)信号,其中DRC信号被设为零值以便阻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第一EM频带和第二EM频带间的频率区间足够小,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最好是,第一和第三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第二和第四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通信协议用作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第二通信协议用作码分多址(CDMA)协议。
最好是,CDMA协议包括电信工业联盟/电子工业联盟(TIA/EIA)的IS-856协议。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充当主收发机,第二收发机充当从属收发机,主收发机控制第二收发机。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用于防止电磁(EM)信号间干扰的装置,包括:
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一收发机;
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二收发机;
控制器,其适用于在接通周期内允许第一收发机发送并防止第二收发机发送、并且在截止周期内防止第一收发机发送并允许第二收发机发送,其中第一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内发送,第二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最好是,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彼此位置足够近,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适用于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第二收发机适用于检测一个或多个EM频带干扰参数,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响应于此而测量EM信号的统计量,控制器响应于所述统计量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发送被第三收发机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防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指向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使伪第五收发机能发送。
或者或另外,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源自于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请求允许伪第五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一数据速率信道(DRC)信号,且DRC信号被设为零值。
最好是,第一EM频带和第二EM频带间的频率区间足够小,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影响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最好是,第一和第三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通信,第二和第四收发机适用于通过不同于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通信。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通信协议用作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第二通信协议用作码分多址(CDMA)协议。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充当主收发机,第二收发机充当从属收发机,主收发机控制第二收发机。
还提供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防止电磁(EM)信号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
第二收发机,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
控制器,其适用于在接通周期内允许第一收发机发送而防止第二收发机发送并且在截止周期内防止第一收发机发送而允许第二收发机发送,其中第一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内发送,第二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第一和第二收发机最好彼此位置足够近,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该方法最好包括:在第一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在第二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以及响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收发机适用于响应于此而测量EM信号的统计量,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统计量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发送从第三收发机接收的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阻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指向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使伪第五收发机能发送。
或者或另外,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源自于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请求允许伪第五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一数据速率信道(DRC)信号,其中DRC信号被设为零值以便阻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最好是,第一EM频带和第二EM频带间的频率区间足够小,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最好是,第一和第三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第二和第四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通信协议用作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第二通信协议用作码分多址(CDMA)协议。
最好是,CDMA协议包括电信工业联盟/电子工业联盟(TIA/EIA)的IS-856协议。
最好是,第一收发机充当主收发机,第二收发机充当从属收发机,主收发机控制第二收发机。
附图简述
通过下面提出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性质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标识,其中:
图1是彼此相对接近的两个频带的频谱示意图,如本领域已知;
图2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在图2的BWA系统中的消费者前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图2的BWA系统的操作示意图;以及
图5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为实现图2的BWA系统中使用的切换系统而包括的步骤的流程图。
优选实施例的相信描述
参照图2,它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30的示意图。一般而言,系统30安装在小的办公室/家庭工作室(SOHO)环境中,使该环境中的站点能接入像因特网这样的分布式网络。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在除了SOHO环境以外的环境中实现。BWA系统30包括消费者前提设备(CPE)32,它充当广域网(WAN)36和无线局域网(WLAN)34之间传输信息的网关。WLAN包括一个或多个一般类似的站点38,并且工作在较高的工业、科学和医药设备(ISM)频带中,使用大约在2.400-2.497 GHz范围内的频率,如参照图1所述。每个站点38都包括ISM收发机40,CPE 32包括ISM收发机42,使站点38能与CPE 32通信。WLAN 34中的通信最好按照协议ANSI/IEEE 802.11来实现,该协议在发明背景中详细描述。
CPE 32还在多信道多点分布业务(MMDS)频带内与接入单元44通信,MMDS频带包括大约在2.5-2.7GHz范围内的频率,接入单元44使CPE 32能接入WAN 36。接入单元44包括码分多址(CDMA)收发机46,收发机46与CPE 42中包括的CDMA收发机50通信。单元44和CPE 32中收发机间的通信是在MMDS频带内的载波上,对应于图1的区域18或20,按照TIA/EIA/IS-856协议,该协议在发明背景中详细描述。可以理解,CPE 32包括基本并置的两个收发机42和50。下面给出CPE 32的更详细的描述。还能理解,如果不采取防止干扰的手段,ISM收发机42和CDMA收发机50会彼此干扰,这既因为两类收发机的物理位置彼此接近,又因为两类收发机所工作的频带边缘间的小频率区间。
图3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CPE 32的示意性框图。主中央处理单元(CPU)60充当ISM收发机42和CDMA收发机50的总控制器。CPU 60使用存储器62来实现时分复用(TDM)过程,该过程在两个状态间切换ISM收发机42和CDMA收发机50。在第一状态中,ISM收发机42是活动的,CDMA收发机50是静止的。在第二状态中,ISM收发机42是静止的,CDMA收发机50是活动的。CPU 60还实现了第二和第一状态间的短保护期间,该期间中收发机42或50都不完全工作。下面参照图4和图5更详细地描述了TDM过程,TDM过程根据从收发机42和50接收的状态和统计量参数改变了第一、第二和保护状态的时间段。最好是,ISM收发机42被实现为一本地主收发机,主收发机通过TDMA同步线64控制作为本地从属收发机的CDMA收发机50,即控制CDMA收发机处于第一和第二状态中的哪一个。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系统30的操作示意图。图70示出ISM收发机42相对于时间的活动性,图72示出CDMA收发机50相对于时间的活动性。在信号时刻74,从ISM收发机42发出一信号帧(在发明背景中详细描述),开始第一周期86,该周期中ISM收发机处于第一状态并且是活动的。信号时刻74间的周期tB由CPU 60配置,最好被设为近似在20ms和1000ms之间,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周期。周期tB对应于向收发机42和50应用的切换系统的总重复时间。
最好是,信号帧开始无争用的周期76,该期间中收发机42在收发机和站点38之间协调话务。通过使用在信号帧后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管理帧,实现一点协调功能(PCF)的站点38在该期间被轮询,并阻止在周期76中开始未经恳求的传输。通过把特定站点的网络活动性向量(NAV)的控制功能结合在信号帧内,从而阻止未实现PCF的站点38进行发送。PCF和NAV在发明背景中详细描述。收发机42通过向站点38发送无争用结束(CFE)帧而终止无争用的周期76。CFE帧在时刻t1从信号帧的结束处被发送,t1的最大值由CPU 60设置,如下面参照图5所述。当已经发送了CFE帧时,争用周期78开始。
或者,例如在没有一个站点38实现了PCF功能时,信号帧不开始无争用的周期76,即t1=0,争用周期78在信号帧后立即开始。
信号帧后立即发送的管理帧发送信息以确定下面详细描述的“睡眠”站点38何时应该“唤醒”。
在争用周期78期间,假定继续一时间间隔t2,站点38能按照协议ANSI/IEEE802.11的载波监听多址和碰撞避免(CSMA/CA)系统进行发送和接收。争用周期78使站点38能发送到收发机42并且在它们自己之间发送数据,并且执行诸如向网络注册新站点之类的其它网络功能。争用周期78还使收发机42能在收发机和不实现PCF的站点38之间协调话务。争用周期78由收发机42根据来自CPU 60的指令而结束,如下详细所述,发送一预定的清除发送(CTS)信号80。CTS信号80结束第一周期86,第一周期86中系统30处于第一状态,并且开始第二周期84,第二周期84中系统处于第二状态。
CTS信号80包括一持续时间/标识字段,该字段定义了在此期间按照802.11协议工作的站点能够发送的周期。还如协议中定义的,CTS信号指向工作在WLAN 34中的请求站点,该站点已发出一请求发送(RTS)信号。CTS信号包括从RTS信号取得的请求站点的标识,使得请求站点得知CTS信号所指向的站点。WLAN 34内的其它站点接收该信号,并且从其中的信息制止在该周期内发送。在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中,CPU 60在WLAN 34中实现一具有伪标识的伪站点。收发机42向伪站点发送CTS信号80,使得实际站点38被制止在CTS信号80所定义的周期内发送。或者,CTS信号80包括802.11协议所支持的普遍的CTS信号,此信号不到WLAN 34内的特定站点。在发送CTS信号80后,CPU 80指示收发机42制止发送除了发送下述的CT8信号82以外的信号,直到它发送其下一信号帧为止。
CPU 60指示收发机42周期性地发送更多的CTS信号82,类似于CTS信号80。信号间的周期被设为小于持续时间/标识字段内定义的周期,使得站点38基本上不能在周期84内发送,即,除非发送信号82。在周期84的结束处附近,CPU 60指示收发机42在下一信号帧之前的时刻发送一最终信号82,使得周期84不与信号重叠。
协议802.11允许一个或多个站点38进入“睡眠”状态,在该状态期间它们不能接收CT8信号80或CTS信号82。特定的站点38会自睡眠状态出现,并且开始在周期84内发送数据帧。在该情况下,收发机42不确认该数据帧,因此站点38启动一后退机制,并且能检测随后的CTS信号82。站点38可以在接收任一CTS信号82之前重发,但最好设置站点的NAV,使得每次接收不到确认时增加重发间的后退,从而在接收CTS信号82之前降低了重发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在时间周期84期间,WLAN频带内的传输实质上被收发机42降低:
● 发送CTS信号80;
● 发送CTS信号82;
● 制止发送其它数据帧;以及
● 不确认任何接收到的数据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防止来自站点38的传输,作为至少某些上述CTS信号的替代和/或除了这些CTS信号以外,可以从收发机42发出请求发送(RTS)信号。RTS信号可以包括来自伪收发机的RTS信号或者普遍的RTS信号。这样,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使用CTS和/或RTS信号来减少传输。
如图72对于收发机50所示,在第一周期86内,CPU 60配置收发机防止把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接入单元44。最好是在保护时间88期间,如下详细所述,收发机还被配置将零值的数据速率控制(DRC)信道设置(DRC=0)发送到接入单元44,指示收发机46能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速率实际上为零。DRC信道在发明背景中详细描述。
最好是,在第二周期84期间,收发机50发送一DRC信道,该DRC信道的设置使收发机46能以补偿其在周期86中传输延缓的速率进行发送。
为了在第二周期84结束处完成操作,CPU 60在第二周期84的结束处73和第一周期86的开始时刻74之间设置了持续时间为tc的保护时间88。在保护时间88期间,收发机50能发送DRC=0的数据分组,以便通知接入单元44避免在到来的第一周期内调度数据分组的传输。在保护时间88内,除了发送DRC=0的数据分组以及确认从单元44发出的下行链路帧以外,收发机50基本上如上面在第一周期86内一样工作。
CPU 60能根据收发机42和50测得的数据传输统计量来配置保护时间88的长度、第一周期86、周期76的最大值以及第二周期84。可以理解,根据这些统计量,CPU 60还能决定不实现参照图3和图4所述的切换系统。
图5是按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示出包括在用于实现切换系统的过程中的步骤。在初始步骤中,CPU 60确定在不实现切换系统时、WLAN 34和WAN36中通信中的参考帧差错率(FER)。CPU还确定在不实现切换系统时存在的RF干扰的参考电平。
在第二步中,CPU 60从收发机42和50(图3)接收有关于话务流和系统状态的连续统计量。统计量最好包括在执行第三步前的预定义的时间段内,测量上行链路有效负载、下行链路有效负载和在站点间传输的有效负载的参数。CPU 60所使用的其它统计量包括WAN 36中上行和下行链路的数据速率、WLAN 34中所使用的数据速率、站点38内是否实现PCF功能、WLAN 34中站点38的数目和它们的状态,即它们是处于活动状态、不活动状态还是睡眠模式。统计量用于更新在第一步中测得的参考FER和RF参考电平的值。
在第三步中,CPU 60测量FER的工作值。如果工作值大于参考FER,则通过继续到下面描述的第四步来实现切换系统。否则,过程返回到第二步。
在第四步中,CPU 60设置第一周期86的值、无争用周期76的最大值、争用周期78、第二周期84和保护周期88。这些值是按照第三步中评估的统计量来设置的。
最好设置保护时间88,使得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在WAN 36中发送的一帧。一般而言,WAN 36中的数据分组以每分组至少一个时隙的速率被发送。为了得到实际保护时间88,CPU 60为收发机50增加一时间来响应于其切换到截止的指令,该指令通过线64发送。当使用每分组一个时隙时,保护时间88最好被设为4个时隙加上应答时间。
第一周期86、无争用周期76、争用周期78和第二周期84都由CPU 60设置,以便优化WLAN 34和WAN 36的性能。可以理解,为了优化,CPU 60还可以改变保护时间88和总重复周期92。
在系统30的操作期间,重复地实现第二、第三和第四步,以便能够改变WLAN和WAN中的条件。
系统30中的CPE 32充当WLAN 34和WAN 36之间的网关,其中信息可以在WLAN和WAN之间传输。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这种方式传输信息的系统,而是包括以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方式传输信息的双频系统,比如在WLAN和第三网络之间传输、以及在WAN和第三网络之间传输。
因此还能理解,上述优选实施例是通过示例引用的,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特别示出和描述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上述各种特征的组合和子组合、以及对于它们的变化和修改,这些变化和修改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描述后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未在现有技术中公开。
Claims (26)
1.一种用于防止电磁(EM)信号间干扰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收发机能发送而阻止第二收发机发送的接通周期与阻止第一收发机发送而第二收发机能发送的截止周期之间,切换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所述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第二收发机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
阻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中发送;以及
阻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彼此位置足够接近,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会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在第二收发机处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以及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来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于此而测量EM信号的统计量、以及响应于所述统计量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第三收发机包括:从第一收发机发出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以及在第三收发机处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指向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使所述伪第五收发机能发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源自于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请求允许所述伪第五收发机进行发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数据速率信道(DRC)信号,其中DRC信号被设为零值以便阻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M频带和所述第二EM频带间的频率区间足够小,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影响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三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第二和第四收发机适用于通过不同于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用作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用作码分多址(CDMA)协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MA协议包括电信工业联盟/电子工业联盟(TIA/EIA)的IS-856协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充当主收发机,主收发机控制充当从属收发机的第二收发机。
14.一种用于防止电磁(EM)信号间的干扰的装置,包括:
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一收发机;
适用于在不同于第一EM频带的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二收发机;
控制器,其适用于在接通周期内允许第一收发机发送而防止第二收发机发送并且在截止周期内防止第一收发机发送而允许第二收发机发送,其中第一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一EM频带内发送的第三收发机在截止周期内发送,第二收发机实质上防止适用于在第二EM频带内发送的第四收发机在接通周期内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彼此位置足够近,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干扰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适用于检测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所述第二收发机适用于检测一个或多个EM频带干扰参数,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EM频带干扰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EM频带干扰参数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机响应于此而测量EM信号的统计量,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统计量而计算截止周期和接通周期。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适用于发送被第三收发机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防止第三收发机发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指向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使伪第五收发机能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源自于第一EM频带内的伪第五收发机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请求允许伪第五收发机发送。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信号包括一数据速率信道(DRC)信号,且DRC信号被设为零值。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M频带和所述第二EM频带间的频率区间足够小,使得第一EM频带内的传输影响第二收发机的操作。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三收发机适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通信,所述第二和第四收发机适用于通过不同于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通信。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用作无线局域网(WLAN)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用作码分多址(CDMA)协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DMA协议包括电信工业联盟/电子工业联盟(TIA/EIA)的IS-856协议。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机充当主收发机,第二收发机充当从属收发机,主收发机控制第二收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5574102P | 2002-02-05 | 2002-02-05 | |
US60/355,741 | 2002-02-05 | ||
US10/144,012 | 2002-05-10 | ||
US10/144,012 US6882635B2 (en) | 2002-02-05 | 2002-05-10 | Coexistence between interfe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3849A true CN1643849A (zh) | 2005-07-20 |
CN100417108C CN100417108C (zh) | 2008-09-03 |
Family
ID=2766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650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7108C (zh) | 2002-02-05 | 2003-02-04 | 通过ieee 802.11的时分复用和cdma传输使干扰最小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82635B2 (zh) |
CN (1) | CN100417108C (zh) |
AU (1) | AU2003215058A1 (zh) |
HK (1) | HK1078200A1 (zh) |
MX (1) | MXPA04007545A (zh) |
WO (1) | WO200306782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6685A (zh) * | 2006-07-14 | 2015-08-1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呼叫建立和维持 |
CN119154967A (zh) * | 2024-11-13 | 2024-12-17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干扰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82135B1 (en) * | 2001-03-02 | 2013-10-16 | AT & T Corp.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for 802.11 |
US20030012169A1 (en) * | 2001-03-30 | 2003-01-16 | Sunao Takatori |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nd control program of wireless lan system |
US20040116075A1 (en) * | 2002-12-17 | 2004-06-1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Dual platform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ual platform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
EP2860884B1 (en) | 2003-02-03 | 2019-08-21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
ES2377648T3 (es) * | 2003-11-07 | 2012-03-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étodo para acceso por división de frecuencia y de tiempo |
US8213301B2 (en) * | 2003-11-07 | 2012-07-03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channe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and network management |
US7558289B1 (en) | 2004-06-17 | 2009-07-07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EP1881647B1 (en) * | 2005-05-10 | 2012-08-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Terminal contro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lan system |
US7440730B2 (en) * | 2005-06-30 | 2008-10-21 | Intel Corporatio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ple transceivers control |
JP2007019618A (ja) * | 2005-07-05 | 2007-01-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システム共存を可能とする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 |
GB2447250B (en) * | 2005-09-30 | 2010-04-28 |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 Communication in dual protocol environments |
GB0519945D0 (en) * | 2005-09-30 | 2005-11-09 |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 Communication in dual protocol environments |
US7664085B2 (en) * | 2005-12-30 | 2010-02-16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an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BWA) networks |
ATE518396T1 (de) | 2006-12-04 | 2011-08-15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zwischen kanälen in drahtlosen netzwerken mit mehreren kanälen |
US7720936B2 (en) * | 2007-03-12 | 2010-05-18 | Citrix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reshening and prefreshening a DNS cache |
US7924766B2 (en) * | 2007-04-10 | 2011-04-12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s, Inc. | Hybrid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09055061A1 (en) | 2007-10-25 | 2009-04-30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Gas meter having ultra-sensitive magnetic material retrofitted onto meter dial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ter retrofit |
EP2257884A4 (en) * | 2007-11-25 | 2011-04-20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A NEIGHBORHOOD ZONAL NETWORK |
US20090135836A1 (en) * | 2007-11-25 | 2009-05-28 | Michel Veillette | Collector device and system utilizing standardized utility metering protocol |
CA2705074A1 (en) | 2007-11-25 | 2009-05-28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Energy us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EP2215545A4 (en) * | 2007-11-25 | 2011-04-20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E PROCESSING |
US8171364B2 (en) | 2007-11-25 | 2012-05-01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outage and restoration notification in a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US20090180451A1 (en) * | 2008-01-10 | 2009-07-16 |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pportunities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orporating multiple radios |
KR101007009B1 (ko) * | 2008-09-19 | 2011-01-12 | (주)인터브로 | 신호간섭 없는 무선 인터넷 접속 중계기 |
TWI364940B (en) * | 2008-10-31 | 2012-05-21 | Acer Inc |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
US8965293B2 (en) * | 2009-06-26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US9775046B2 (en) * | 2009-06-26 | 2017-09-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management |
CA2809034A1 (en) | 2010-08-27 | 2012-03-01 | Randy Frei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free operation of co-located tranceivers |
WO2012068045A2 (en) | 2010-11-15 | 2012-05-24 | Trilliant Holding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communicating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radio |
US10123345B2 (en) | 2010-12-22 | 2018-11-0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ng in overlapping time periods |
US9282383B2 (en) | 2011-01-14 | 2016-03-08 | Trilliant Incorporated | Process,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lt/VAR optimization |
WO2012103072A2 (en) | 2011-01-25 | 2012-08-02 | Trilliant Holdings, Inc. | Aggregated real-time power outages/restoration reporting (rtpor) in a secure mesh network |
US8830935B2 (en) * | 2011-01-25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to manage rate loop at a base station |
EP3285458B1 (en) | 2011-02-10 | 2022-10-26 | Trilliant Holding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communications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CN103202090B (zh) * | 2011-02-11 | 2016-08-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降低终端设备中通信模块间干扰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US9041349B2 (en) | 2011-03-08 | 2015-05-26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load distribution across a power grid |
US20120257521A1 (en) * | 2011-04-11 | 2012-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guard interval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
US20120281533A1 (en) * | 2011-05-03 | 2012-11-0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optimization for silencing wireless devices in coexistence networks |
US9001787B1 (en) | 2011-09-20 | 2015-04-07 | Trilliant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handover of a hybrid communications module |
GB2498878A (en) * | 2012-01-30 | 2013-07-31 | Renesas Mobile Corp | An Interference control mechanism using frequency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an in-device co-existence scenario |
GB2498800A (en) * | 2012-01-30 | 2013-07-31 | Renesas Mobile Corp | An Interference control mechanism using frequency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an in-device co-existence scenario |
US9204486B2 (en) * | 2012-03-30 | 2015-12-0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other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4094238A1 (zh) * | 2012-12-18 | 2014-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内多无线技术共存idc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
US10098083B2 (en) * | 2015-04-03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lock drift management for coexistence and concurrenc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14661A (en) * | 1981-07-02 | 1983-11-08 | Trancom Ab |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fleet of vehicles |
US5917812A (en) * | 1996-04-16 | 1999-06-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
DE60030086T2 (de) | 2000-01-20 | 2007-01-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Interoperabilität von Bluetooth und IEEE 802.11 |
SE0000720D0 (sv) * | 2000-03-03 | 2000-03-0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Handover in cellular system utilising norrow and wide beam antennas |
EP1161112A1 (en) | 2000-06-01 | 2001-12-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daptive forward link scheduling by inter-cell mutual monitoring |
US6889056B2 (en) * | 2001-04-30 | 2005-05-03 | Ntt Docomo, Inc. | Transmission control scheme |
-
2002
- 2002-05-10 US US10/144,012 patent/US68826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2-04 MX MXPA04007545A patent/MXPA04007545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2-04 CN CNB038065088A patent/CN10041710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04 AU AU2003215058A patent/AU200321505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2-04 WO PCT/US2003/003488 patent/WO2003067827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
- 2005-11-10 HK HK05110042.2A patent/HK107820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6685A (zh) * | 2006-07-14 | 2015-08-1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呼叫建立和维持 |
CN104836685B (zh) * | 2006-07-14 | 2020-03-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呼叫建立和维持 |
CN119154967A (zh) * | 2024-11-13 | 2024-12-17 |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干扰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17108C (zh) | 2008-09-03 |
US20030147368A1 (en) | 2003-08-07 |
HK1078200A1 (en) | 2006-03-03 |
WO2003067827A1 (en) | 2003-08-14 |
AU2003215058A1 (en) | 2003-09-02 |
US6882635B2 (en) | 2005-04-19 |
MXPA04007545A (es) | 2004-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43849A (zh) | 通过ieee 802.11的时分复用和cdma传输使干扰最小 | |
JP6535403B2 (ja) | データの同時通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無線通信端末 | |
US11153808B2 (en) | Using multiple beacon typ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US10638516B2 (en) |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user devices via a request-clear technique | |
US8169980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terworking | |
CN103250459B (zh) | 更宽带宽操作中的冲突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
US1216658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user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 |
WO2016179276A1 (en) | Techniques for protecting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EP2051551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bluetooth performance in the presence of a coexistent, non-bluetooth, wireless device | |
CN105636233A (zh) |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机制 | |
CN103765973A (zh) | 正常速率物理层和低速率物理层在无线网络中的共存 | |
EP319897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hidden node interference | |
WO2015071530A1 (en) |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 |
EP3332601B1 (en) | Techniques for using traffic monitoring for co-existence with unlicensed networks | |
EP3179815B1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781742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
CN118303128A (zh) | 基于不同信道接入要求的基于争用的信道接入 | |
EP2932756B1 (en) |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channel bandwid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8352969A (zh) | 在LTE控制的Wi-Fi系统中的自我清除发送传输 | |
CN110313191B (zh) | 先说后听过程的重新配置 | |
WO2024263468A2 (en) | Enhanced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e-rtwt) scheme for a multiple basic service set (bss) environment | |
WO2024091742A1 (en) | 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 (c-sr) framework for ultra-high reliability (uhr) | |
AU201529598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s | |
KR20160016582A (ko) | 무선랜에서 프레임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0624589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2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2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