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1146A -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 Google Patents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31146A CN1631146A CN 200410094898 CN200410094898A CN1631146A CN 1631146 A CN1631146 A CN 1631146A CN 200410094898 CN200410094898 CN 200410094898 CN 200410094898 A CN200410094898 A CN 200410094898A CN 1631146 A CN1631146 A CN 1631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imbin
- preparation
- weight
- deal
- maxim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混配技术。以印楝素与春雷霉素为主要原料混配成微胶囊剂,提高了防治效果,对人畜和生态环境安全,是一种适于推广使用的混配杀菌剂。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申请号02134910.X、申请日2002年10月9日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混配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印楝素与抗生素杀菌剂混配。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上用于防治作用病害的药剂中大多是化学杀菌剂,这些化学杀菌剂不仅污染环境、大量杀灭有益天敌、引起人畜中毒,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有些还会产生药害。因此开发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杀菌剂是农业生产的需要。
印楝素是一种来自植物印楝的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菌活性,在环境中很快降解,不伤害天敌及其它非靶标生物,是一种举世公认的生物农药,其缺点是不稳定,加工剂型较少。
目前农业上使用的杀菌剂中有关印楝素的混配品种很少,CN1359623A专利曾提出过几种混配的印楝素杀菌剂,但是该专利是印楝素和一些化学合成杀菌剂的混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印楝素和一些抗生素杀菌剂进行合理的混配后,进一步获得可以扩大防治谱、降低用量、具有多种剂型的印楝素混配杀菌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印楝素与抗生素类杀菌剂混配得到混配得到乳油制剂、或可湿性粉剂、或油悬乳剂、或微乳剂、或水分散性粒剂、或微胶囊剂、或泡腾片剂。印楝素含量按重量计0.05-80%,抗生素类杀菌剂按重量计0.05-80%,其余是助剂。印楝素为印楝素A、B、D、E、F、G、H、I、K、L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印楝素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印楝油、也可以是含有印楝素的植物抽提物或印楝素制剂。
抗生素杀菌剂是金核霉素(aureonuclemycin)、金色制酶素(aureofungin)、或灭瘟素(blasticidin-S)、或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或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或春雷霉素(kasugamycin)、或纳它霉素(natamycin)、或多抗霉素(polyoxins)及其类似物、或polyoxorim、或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或有效霉素(validamycin)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其杀菌活性成分可以是原药或制剂。
上述所说的助剂是:
在配制乳油时,其助剂是:
表面活性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30%,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类,或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或烷基苯磺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溶剂为各种芳烃、脂肪烃、酮类、醚类,可用苯、甲苯、二甲苯、萘烷、汽油、煤油、机油、甲乙酮、丙二醇醚、丁基乙二醇醚、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助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20%,助溶剂为甲醇、异戊醇、苯酚、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pH值调节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1%,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铵、醋酸、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增效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25%,增效剂为增效醚、增效砜、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甲醛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防光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15%,防光解剂为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当归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稳定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25%,稳定剂为环氧化豆油、环氧化亚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穿透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20%,穿透剂为月桂氮卓酮、JFC-2、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可湿性粉剂时,其助剂是:
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3-35%,湿润剂为天然产物湿润剂和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茶枯、皂角粉、无患子粉、蚕沙、月桂醇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分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4-30%,分散剂为工业副产物和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萘、烷基磺酸盐和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填料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填料为矿物性载体或合成载体,可用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油悬浮剂时,其助剂是:
有机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有机溶剂为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20%,湿润剂为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分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30%,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类如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萘磺酸盐如拉开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增粘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10%,增粘剂为分散性硅胶、二氧化硅气凝胶、粘土矿物如膨润土、高分子化合物如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稳定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5%,稳定剂为黄原酸胶、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消泡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8%,消泡剂为有机硅酮类、C8-C10脂肪醇、C10-C20饱和脂肪羧酸及其酯类、聚合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微乳剂时,其助剂是:
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乳化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30%,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苯磺酸镁盐、烷基苯磺酸铝盐、烷基苯磺酸钠盐、烷基苯磺酸钡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N=15~30)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国产农乳700号、300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稳定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15%,稳定剂为3-氯-1,2-环氧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防冻剂占制剂按重量计0.5-10%,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水分散性粒剂时,其助剂是:
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20%,湿润剂为皂素、亚硫酸纸浆废液、动物废料的水解物、烷基硫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碱金属盐和胺盐、二烷基丁二酸磺酸钠盐、脂肪醇、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硫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石油磺酸钠、烷基联苯醚磺酸钠、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磺酸钠和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粘结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10%,粘结剂为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大豆蛋白、酪朊、骨胶及明胶、硅酸钠、石膏、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松香、虫胶、石蜡、沥青、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崩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20%,崩解剂为硫铵、氯化钙、食盐、氯化镁、氯化铝、尿素、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载体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载体为大豆、烟草、橡实、玉米棒芯、稻壳、硫磺、硅藻土、生石灰、镁石灰、磷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云母、滑石、叶蜡石、粘土、高岭石、珍珠陶土、地开石、富硅高岭石、蒙脱石、活性白土、浮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微胶囊剂时,其助剂是:
分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30%,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明胶、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木质素磺酸钠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囊皮物质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囊皮物质为白明胶、阿拉伯胶、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羟乙基纤维、甲基纤维、阿戊糖半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乙基纤维、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酰胺、聚乙烯-乙烯基乙酸酯、硝酸纤维、硅酮类、聚酯类、聚脲类、聚(对苯二甲基)、石蜡、棕榈蜡、鲸蜡、蜂蜡、硬脂酸、十八碳醇、硬脂酸甘油酯类、虫胶、醋酸苯甲酸纤维素、玉米朊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剂有如下优点:
1、印楝素与抗生素杀菌剂混配后,可以克服化学杀菌剂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拓宽药剂的使用范围,延长持效期,提高药效。
2、印楝素与前述抗生素杀菌剂混配后,降低了用药量,在药效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3、印楝素与前述抗生素杀菌剂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减轻了药害。
4、制备该类杀菌剂的各主要成分都是高效低毒的生物源农药,可极大地减轻对各种有益天敌的毒害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污染较小,有利于保护人畜安全。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3%印楝素+金色制酶素乳油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0.3%;
金色制酶素2.7%;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15%;
有机溶剂:二甲苯为37%;
助溶剂:甲醇为15%;
防光解剂:蓖麻油为1%;
稳定剂:环氧化豆油为17%;
穿透剂:月桂氮卓酮为12%;
将各组分放入调制釜中调匀即得产品。
实施例二:10%印楝素+灭瘟素可湿性粉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0.5%;
灭瘟素为9.5%;
湿润剂:月桂醇基硫酸钠为25%;
分散剂:烷基磺酸盐为22%;
载 体:高岭土为43%;
将各组分干燥、冷却、混合、磨细即得产品。
实施例三:30%印楝素+放线菌酮油悬浮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10%;
放线菌酮为20%;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为10%;
增粘剂:膨润土为3%;
稳定剂:黄原酸胶为2%;
消泡剂:有机硅酮为5%;
溶 剂:蓖麻油为50%;
实施例四:20%印楝素+放线菌酮微乳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5%;
放线菌酮为15%;
乳化剂:烷基苯磺酸钙盐为20%;
稳定剂:甲苯基缩水甘油醚为13%;
溶 剂:丁酮为20%;
防冻剂:山梨醇为3%;
去离子水为24%;
将混合物在搅拌器中搅拌,加热转相即得产品。
实施例五:50%印楝素+灰黄霉素水分散性粒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8%;
灰黄霉素为42%;
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为8%;
粘结剂:聚醋酸乙烯酯为9%;
载体:活性白土为18%;
崩解剂:尿素为15%;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产品。
实施例六:25%印楝素+春雷霉素微胶囊剂的配制,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7%;
春雷霉素为18%;
囊壁材料:白明胶为65%;
分散剂:聚乙烯醇为10%;
将各组分混合高速搅拌2小时,盐析分离出聚合物,加温形成微囊,再冷冻干燥即得产品。
印楝素与抗生素类杀菌剂混配制农药制剂的试验效果
试验方法:用印楝素、金色制酶素、灭瘟素、放线菌酮、灰黄霉素、春雷霉素的单剂和混剂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后处理黄瓜霜霉菌,以清水作对照。计算药剂的EC50和共毒系数。如共毒系数接近100表示相加作用,大于100表示增效作用,小于100表示拮抗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印楝素与抗生素杀菌剂混剂对黄瓜霜霉菌的室内毒力
药剂配比 | EC50(μg/ml) | 95%置信限 | 共毒系数 |
印楝素 | 112.16 | 85.26~147.55 | 0 |
金色制酶素 | 77.55 | 58.28~103.20 | 0 |
印楝素∶金色制酶素(1∶1) | 56.36 | 45.91~69.19 | 162.71 |
灭瘟素 | 95.52 | 69.11~132.01 | 0 |
印楝素∶灭瘟素(1∶2) | 66.03 | 52.82~85.26 | 152.17 |
放线菌酮 | 43.75 | 34.48~55.52 | 0 |
印楝素∶放线菌酮(1∶2) | 32.65 | 27.05~39.41 | 168.17 |
灰黄霉素 | 58.31 | 45.94~74.01 | 0 |
印楝素∶灰黄霉素(3∶5) | 43.51 | 36.04~52.52 | 163.44 |
春雷霉素 | 45.81 | 35.94~56.03 | 0 |
印楝素∶春雷霉素(1∶3) | 33.51 | 28.31~40.62 | 166.32 |
从表1可以看到,印楝素和几种抗生素杀菌剂混配后对黄瓜霜霉菌的共毒系数都大于100,说明具有增效作用。
Claims (1)
1.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配比按重量计
印楝素为7%
春雷霉素为18%
囊壁材料:白明胶为65%
分散剂:聚乙烯醇为10%
总量是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94898 CN1631146A (zh) | 2004-11-22 | 2004-11-22 |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94898 CN1631146A (zh) | 2004-11-22 | 2004-11-22 |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1146A true CN1631146A (zh) | 2005-06-29 |
Family
ID=3484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94898 Pending CN1631146A (zh) | 2004-11-22 | 2004-11-22 |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631146A (zh) |
-
2004
- 2004-11-22 CN CN 200410094898 patent/CN163114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6878C (zh) | 印楝素与抗生素杀菌剂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5742C (zh) | 印楝素与新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5744C (zh) | 印楝素与抗生素杀虫剂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89C (zh) | 苯甲酰基脲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84C (zh) | 印楝素与吡蚜酮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86C (zh) | 印楝素与依普菌素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90C (zh) | 印楝素与噻嗪酮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85C (zh) | 印楝素与丁醚脲混配农药制剂 | |
CN1176582C (zh) | 印楝素与抑食肼混配农药制剂 | |
CN1631147A (zh) | 印楝素与放线菌酮混配油悬浮剂 | |
CN1631150A (zh) | 印楝素与放线菌酮混配微乳剂 | |
CN1175743C (zh) | 印楝素与灭蝇胺混配农药制剂 | |
CN1631146A (zh) | 印楝素与春雷霉素混配微胶囊剂 | |
CN1631149A (zh) | 印楝素与灭瘟素混配可湿性粉剂 | |
CN1631148A (zh) | 印楝素与灰黄霉素混配水分散性粒剂 | |
CN1176583C (zh) | 印楝素与噁二唑虫混配农药制剂 | |
CN104145965A (zh) | 一种含噁霉灵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 |
CN1402982A (zh) | 印楝素与苯甲酰基脲类混配杀虫剂 | |
CN1402996A (zh) | 印楝素与虫螨腈混配农药制剂 | |
CN1452865A (zh) |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 |
CN1402995A (zh) | 印楝素与吡嗪酮混配农药制剂 | |
CN1561729A (zh) | 印楝素与阿维菌素混配农药制剂 | |
CN102165958B (zh) |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与三唑磷的农药组合物 | |
CN1891042A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561730A (zh) | 印楝素与多拉菌素混配农药制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