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4351A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 Google Patents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64351A CN1564351A CNA2004100171904A CN200410017190A CN1564351A CN 1564351 A CN1564351 A CN 1564351A CN A2004100171904 A CNA2004100171904 A CN A2004100171904A CN 200410017190 A CN200410017190 A CN 200410017190A CN 1564351 A CN1564351 A CN 15643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hode
- anode
- gas
- fluid channels
- proton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流道,阳极采用平行流道,阴极直交错流道在电池上方,阳极平行流道在电池的下方,其中阴极进气流道为平行流道,且末端堵死,阴极排气流道为水平直流道,阳极工质的进出口之间由平行的直流道组成。本发明阴极的直交错流道便于排出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液态水,阳极的平行流道便于气体输送,还能减少阳极流道内部气体流动阻力,组合流道中由于阴阳极工质压差的存在,便于生成的水从阴极向阳极扩散,不断为质子交换膜增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是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流道,属于能源利用中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的逐渐恶化,世界各国都在研究与发展新型的发电技术。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很高,而且对环境很友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为其结构紧凑、重量轻、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启动速度快,且使用无毒性的固态电解质膜,在航空、交通、移动电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燃料电池。
一个典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包括:阴极和阳极气体流道,阴极和阳极气体扩散层,阴极和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在运行时,反应气体在气体流道内流动,通过气体扩散层,到达催化层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通常采用的气体流场是平行流场,气体在流道里直接流动,通过扩散传递原理扩散至气体扩散层表面。大电流情况下,在阴极产生的部分液态水无法及时通过气道排出,造成“淹没”扩散层表面的情况,并且增大了气体扩散阻力。
另外,燃料电池的阴阳极反应特点也不同,阳极侧需要产生氢离子和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质子交换膜的蒸干;阴极侧需要生成物水的快速排出。因此,输送阴阳极工质的气道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设计。
最近一些文献中提出了一种交指型流场(Trung V.Nguyen.A gasdistributor design for proton-exchange-membrane fuel cells.Journal of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6,143(5):L103-L105)。该种流场采用将进气流道末端封死的结构,通过强迫对流机理强迫反应气体深入扩散层内部,提高了扩散速度,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而且气流可将扩散层中聚集的液态水带出,减少了阴极淹没程度,从而改善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但是,由于气体到达气道末端时,向四周扩散的几率一样,容易造成反应气体从电池两侧的边框泄漏到外界,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另外,由于质子交换膜属于水合物,工作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运行时需要在阳极气体中加入部分水蒸气,水蒸气用来湿润质子交换膜,起到增湿的作用。但是水蒸气的加入,降低了反应气体的浓度,增加了反应气体的扩散阻力。因此,保持一定的阴阳极压差,形成压力驱动下,部分反应生成的水从阴极向阳极输运,对于燃料电池的安全运行十分有益。尤其急需能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自动起到上述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流场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使气体工质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工质的利用率。
本发明设计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型流道,便于排出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液态水;阳极采用平行流道,便于气体输送,还能减少阳极流道内部的气体流动阻力。阴极直交错流道在电池上方,阳极平行流道在电池的下方,其中阴极进气流道为平行流道,且末端堵死,阴极排气流道为水平直流道,布置在阴极电池的最下端,阳极气体入口与阳极气体出口之间为平行的阳极气体流道。
燃料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结构,流道加工比交指型容易。本发明与采用交指型流道的原理类似,两者都属于强迫流动,当气体工质流动到气道的末端后,由于气道受阻,则通过与气道接触的气体扩散层内部微孔进入排气流道。
本发明的阴极直交错流道与交指型流道类似但不相同,下面从流场方面说明一下它优于交指型的地方。交指型流场中,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相互交叉平行排列,进气流道只有实际电池面积的一半,因此实际反应面积并不大。而在本发明的新型流场中,只有进气流道平行排列,排气流道设计在末端。这样,进气流道占据了整个电池面积,实际反应面积就大大增大了。而且如果交指型流场和新型流场进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新型流场的进气流道比交指型流场的多一倍,则进气速度比交指型流场的小,因此气体在流道内的停留时间比交指型流场的长,反应更加充分,工质利用率更高。
另外,由于进气流道末端被堵死,反应气体被强迫进入到气体扩散层内部参加反应,反应速率得到提高,而且强迫对流进入的气体可以将扩散层中生成并聚集的液态水带出,减少阴极淹没程度,因此其工作性能优于平行流道。
同时,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交错—平行流组合流道,由于阴极采用强迫流动,气体流动阻力大,造成流道内压力增加,而阳极的流动阻力小,压力相对阴极小,阴阳气体压差的存在,便于水从阴极向阳极扩散,有益于质子交换膜的增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燃料电池阴极气体入口,2为燃料电池阴极板外边框,3为燃料电池阴极进气流道,4为燃料电池阴极直排气流道,5为燃料电池阴极气体出口。
图2为本发明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平行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6为燃料电池阳极气体入口,7为燃料电池阳极板外边框,8为燃料电池阳极气体流道,9为燃料电池阳极气体出口。
图3为本发明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交错—平行流组合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中,10为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流道,11为燃料电池阳极平行流道,12为阴极气体扩散层,13为阴极催化层,14为质子交换膜,15为阳极催化层,16为阳极气体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结构如图3所示。所谓的组合流道就是根据燃料电池阴阳极的工作特点,选取不同形态的流道。本发明的组合流道中,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流道10,阳极采用平行流道11,阴极直交错流道10在电池上方,阳极平行流道11在电池的下方,从上至下为阴极气体扩散层12、阴极催化层13、质子交换膜14、阳极催化层15以及阳极气体扩散层16。
本发明的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集气流道,结构如图1所示。阴极直交错流道10分为阴极进气流道3和阴极排气流道4两部分,其中阴极进气流道3为平行流道,且末端堵死,阴极排气流道4为水平直流道,布置在阴极电池的最下端。由于阴极进气流道3的末端堵死,使得从阴极气体入口1进入的反应工质,流到阴极进气流道3的末端时,将所携带的电化学反应生成的液态水,由阴极气体扩散层12渗透到阴极催化层13、质子交换膜14、阳极催化层15,然后经过阳极气体扩散层16内部的微孔输送到阴极排气流道4,经过阴极排气流道4汇集,最后从阴极气体出口5排出。
本发明的阳极采用平行流道,结构如图2所示。阳极气体入口6与阳极气体出口9之间为平行的阳极气体流道8。采用平行流道便于气体输送,还能减少阳极流道内部的气体流动阻力。
本发明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阴极直交错流道10在电池上方,阳极平行流道11在电池的下方。由于阴极采用强迫流动,气体流动阻力大,造成流道内压力增加,而阳极的流动阻力小,压力相对阴较小。工作时,阴阳极工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气体压差的存在,增加了电化学反应产物水从阴极向阳极扩散,起到了自动对质子交换膜进行增湿的作用。
Claims (1)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其特征在于电池阴极采用直交错流道(10),阳极采用平行流道(11),阴极直交错流道(10)在电池上方,阳极平行流道(11)在电池的下方,其中阴极进气流道(3)为平行流道,且末端堵死,阴极排气流道(4)为水平直流道,布置在阴极电池的最下端,阳极气体入口(6)与阳极气体出口(9)之间为平行的阳极气体流道(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171904A CN1243391C (zh) | 2004-03-25 | 2004-03-25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171904A CN1243391C (zh) | 2004-03-25 | 2004-03-25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64351A true CN1564351A (zh) | 2005-01-12 |
CN1243391C CN1243391C (zh) | 2006-02-22 |
Family
ID=3447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171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391C (zh) | 2004-03-25 | 2004-03-25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43391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5805C (zh) * | 2005-07-22 | 2007-01-17 | 北京工业大学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非对称交错流道双极板 |
CN100416900C (zh) * | 2006-04-29 | 2008-09-03 | 中山大学 | 一种含有组合流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 |
CN103184467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质子交换膜氧气电化学提纯装置 |
CN116111128A (zh) * | 2023-03-30 | 2023-05-12 | 福州大学 | 一种以氢氮混合气体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
2004
- 2004-03-25 CN CNB2004100171904A patent/CN124339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5805C (zh) * | 2005-07-22 | 2007-01-17 | 北京工业大学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非对称交错流道双极板 |
CN100416900C (zh) * | 2006-04-29 | 2008-09-03 | 中山大学 | 一种含有组合流道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 |
CN103184467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质子交换膜氧气电化学提纯装置 |
CN116111128A (zh) * | 2023-03-30 | 2023-05-12 | 福州大学 | 一种以氢氮混合气体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3391C (zh) | 2006-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6260C (zh) | 固体高分子型电池组合体 | |
CN100416902C (zh)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交指-平行组合流场 | |
CN101577342B (zh) | 一种带单体电池增湿区的燃料电池 | |
CN103069222B (zh) | 燃料电池加湿器 | |
CN110380090A (zh) | 一种组合式燃料电池双极板 | |
CN110854405B (zh) | 一种流道间压差可控型燃料电池双极板 | |
CN208753435U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双极板 | |
CN101510619B (zh) | 带多孔板增湿器的负压增湿车载燃料电池系统 | |
CN102800876A (zh) | 一种自增湿燃料电池 | |
CN110767923A (zh) | 燃料电池膜管增湿器 | |
CN106025309A (zh) | 空间mea结构燃料电池 | |
CN108767304A (zh) | 一种排水性好的氢氧燃料电池堆 | |
CN104716359A (zh) |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带有水拦截装置的膜分离结构分水器 | |
JP2002358986A (ja) | 燃料電池用双極板 | |
US20040121209A1 (en) | Bipolar plate gas moisturizing apparatus for the fuel cell | |
CN108091910A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多孔介质增湿器 | |
CN1243391C (zh)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直交错-阳极平行流组合流道 | |
CN112490464B (zh) | 一种具有内增湿结构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电堆 | |
CN100550500C (zh) | 一种燃料电池组 | |
Xie et al. | Modeling of passive vapor feed alkaline membran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 |
CN1238920C (zh)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u型集气-平行流组合流道 | |
CN1909276A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水的管理办法 | |
CN205081192U (zh) |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用进气辅助装置 | |
CN115425257A (zh) | 一种自调节紧凑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自增湿装置 | |
CN107302099A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膜加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