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1685A -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1685A
CN1561685A CN 200410022100 CN200410022100A CN1561685A CN 1561685 A CN1561685 A CN 1561685A CN 200410022100 CN200410022100 CN 200410022100 CN 200410022100 A CN200410022100 A CN 200410022100A CN 1561685 A CN1561685 A CN 1561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ree
planting patterns
place
tea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221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5019C (zh
Inventor
彭萍
侯渝嘉
徐泽
李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ITY TEA INST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ITY TEA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ITY TEA INST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ITY TEA INST
Priority to CN 2004100221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5019C/zh
Publication of CN1561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1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50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0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即采用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其外围种植乔木遮荫树的种植方式。本发明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茶园植物多样性的配置,改善了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园系统的稳定性和茶叶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园的种植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茶区大都是沿袭纯茶树平面式茶园种植方式。即采用从山顶到山脚,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整片地都开垦种茶。这样,不但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由于纯茶树种植,物种单一,极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茶树系多年生常绿作物,其园相气候远较一般农田稳定。在茶园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昆虫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单植纯茶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的群落结构是一个以茶树为核心构成的昆虫群落。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如昆虫组成群落种群大小、数量配置、优势度等会随茶树生长季节、生长条件、采摘管理等因素而变化。因茶树是昆虫群落唯一的依赖者,故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极差。任何一种较大型的管理措施,如喷药、施肥、采摘、修剪等,都会使昆虫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发生巨变。所以,传统的纯茶树平面式茶园种植方式不仅使茶园物种单一,昆虫群落稳定性差;而且使茶树生境脆弱,给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加之,茶园水土流失严重,系统养分循环差,茶树的生理功能失调,茶叶内含物减少,茶叶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的稳定性的茶园的种植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它采用茶树在内,乔木遮荫树在外的种植方式。
上述遮荫树或为银杏树,或为豆科含羞草亚科异叶金合欢属的银荆相思树。
在坡度为十五度或十五度以上的坡地,可采用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其外围种植相思树的种植方式。
在坡度为十五度或十五度以下的平地或缓坡,可采用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其外围种植银杏树的种植方式。
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外围种植银杏树,我们称其为一个种植单元,其中茶树的遮荫度以25-30%为佳。
在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外围种植银杏树的种植单元面积以3000M2-3500M2,最外行茶树与银杏树间距1-2.0米为佳。
上述茶树的栽种可采用常规的单行单株,也可以采用双行双株种植。
本发明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茶园植物多样性的配置,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内的动物多样性,提高了茶园系统的稳定性。
在茶园中规范地种植林木后,茶园的立体生态位则包括乔木层、灌木(茶树)层、土壤覆盖及土壤层等三部分,立体空间由原来的1米上升至5米以上,生态系统变得复杂。系统内的光照强度、水热条件等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伴随林木进入茶林生态系统的昆虫群落,与纯茶园的昆虫群落交错混杂,形成新的群落,或者在系统内占据一定的生态位。随着茶园新植被种类的引入,相应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其动物、微生物、昆虫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的茶园系统由原来单一的茶园系统变成茶林复合生态系统,动物群落也由单一的茶园昆虫群落结构转变为茶园昆虫、林业昆虫群落组成的新的群落结构。各种昆虫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生物链、食物链也更加复杂、完善,单一种群暴发性增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本发明与单植纯茶园相比,由于多物种的配置,扩充了生态空间,改变了纯茶园的生态环境,茶园的小气候也随之发生改变,导致茶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生变化,克服了纯茶园生态环境易诱发虫害猖獗而带来的弊病。下表是本发明与纯茶园的昆虫群落组成及昆虫群落特征值比较情况:
                表1  两种类型茶园昆虫群落的基本组成表
  茶园类型               害虫                天敌
 目数  科数  种数  个体数  目数  科数  种数  个体数
  本发明   7   26   49   2394   5   17   32   351
  纯茶园   4   18   27   7651   5   12   13   98
                   表2  两种类型茶园昆虫群落特征值
 茶园类型  物种数  个体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优势度指数
 本发明   79   2394    1.14    0.51    28.16
 纯茶园   40   7651    0.37    0.21    76.92
结果显示:本发明由于茶树被乔木型树林群落所篱围,形成了荫蔽、温湿度变幅小及稳定的茶园小气候,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加区域内的物种数,同时茶园群落与林木群落邻接所产生的边缘效应也会加大邻接区域内的物种数,特别有利于天敌昆虫蜘蛛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一般而言,茶园中每增加一级种食源,则可增加两节食物链,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使系统抗干扰性增强,有利于对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因此,从昆虫生态效应的角度讲,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较单植纯茶园好,这种种植方式特别适宜于老式纯茶园过渡到立体群落茶园。
总之,本发明是从改变茶园栽培模式入手,通过人为地引进多物种而形成的人工生态茶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能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茶树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首先按常规方法对园地进行选择,对茶园进行规划,对园地进行开垦;然后进行茶树种植:在坡度为15度以下的平地或缓坡地,以大行距120-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双行双株,亩用茶苗6000-6500株种植中小叶种茶树;再进行遮荫树种植:选用银杏树,株距为2.5-3.0米,并与最外行的茶树相距1-2.0米种植于茶树外围,以形成一个3300M2的茶林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平均用银杏树苗65-75株。
实施例2:首先按常规方法对园地进行选择,对茶园进行规划,对园地进行开垦;然后进行茶树种植:在坡度为15度以下的平地或缓坡地,按常规的单行单株种植茶树;再进行遮荫树种植:选用银杏树种植于茶树外围,形成茶树的遮荫度达28%的茶林种植单元。
实施例3:首先按常规方法对园地进行选择,对茶园进行规划,对园地进行开垦;然后进行茶树种植:在坡度为15度以上的坡地,按常规的单行单株或双行双株种植茶树;再进行遮荫树种植:茶树外围依地形种植相思树。
实施例4: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种植,所不同的是选用银荆银杏树,株距为2.8米,并与最外行的茶树相距1.5米种植于茶树外围,以形成一个3000M2-3500M2的茶林种植单元。

Claims (9)

1、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它采用茶树在内,乔木遮荫树在外的种植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荫树或为银杏树,或为豆科含羞草亚科异叶金合欢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含羞草亚科异叶金合欢属为银荆相思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坡度为十五度或十五度以上的坡地,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其外围种植相思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坡度为十五度或十五度以下的平地或缓坡,以茶树为主种植其中,其外围种植银杏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以茶树为主,外围种植银杏树的种植单元,其茶树的遮荫度为25%-3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以茶树为主,外围种植银杏树的种植单元面积为3000M2-3500M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最外行茶树与银杏树间距1-2.0米。
9、如权利要求1、4、5、6或7所述的茶园的种植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采用单行单株种植或采用双行双株种植。
CN 200410022100 2004-03-18 2004-03-18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01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2100 CN1255019C (zh) 2004-03-18 2004-03-18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2100 CN1255019C (zh) 2004-03-18 2004-03-18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1685A true CN1561685A (zh) 2005-01-12
CN1255019C CN1255019C (zh) 2006-05-10

Family

ID=3447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221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019C (zh) 2004-03-18 2004-03-18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5019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727C (zh) * 2005-02-03 2007-04-25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坡地茶园留桩护坎的改植方法
CN101379926B (zh) * 2008-10-14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园杂草的控制方法
CN102487699A (zh) * 2011-12-14 2012-06-13 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生态立体种植系统
CN10365080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茶园林网系统
CN105706758A (zh) * 2016-02-29 2016-06-2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通过调节光照强度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8575473A (zh) * 2017-10-10 2018-09-28 山东胜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CN109168837A (zh) * 2018-07-19 2019-01-11 河源市童济石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727C (zh) * 2005-02-03 2007-04-25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坡地茶园留桩护坎的改植方法
CN101379926B (zh) * 2008-10-14 2010-06-16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园杂草的控制方法
CN102487699A (zh) * 2011-12-14 2012-06-13 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生态立体种植系统
CN103650806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茶园林网系统
CN103650806B (zh) * 2012-08-31 2015-06-03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茶园林网系统
CN105706758A (zh) * 2016-02-29 2016-06-2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通过调节光照强度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CN108575473A (zh) * 2017-10-10 2018-09-28 山东胜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盐碱地上种植茶树的方法
CN109168837A (zh) * 2018-07-19 2019-01-11 河源市童济石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5019C (zh) 200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ien Culture, envionment, and farming Systems in Vietnam's Northern mountain region
AU2004201956B2 (en) Method of timberland management
CN102960166A (zh) 一种茶园种植方法
CN102835244A (zh) 一种生态茶园立体复合种植方法
CN102919036A (zh) 金银花与茶叶树套种种植技术
CN104982194A (zh) 一种适用新疆南疆地区果林间小麦收获后套种玉米的方法
CN100421542C (zh) 切花菊的嫁接栽培方法
CN104221675B (zh) 鲜糯玉米套种春大白菜复种秋四季豆一年两季三熟高效栽培方法
CN103141282B (zh) 一种边条老参的栽培方法
CN1255019C (zh) 一种茶园的种植方式
CN104521530B (zh) 一种南北行向全周期开割胶园间种疣柄魔芋的方法
CN103404328B (zh) 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
CN114540259B (zh) 一种菊叶薯蓣复合菌根真菌促生剂及菊叶薯蓣农光互补种植方法
CN109496744A (zh) 一种玉米和土豆套种栽培方法
CN113455270B (zh) 一种桃园立体功能植物篱的构建方法
CN113079930B (zh) 一种沿海滩涂地区柽柳育苗基质及播种育苗方法
Saxena et al. Multilayer farming: an initiative toward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CN112514731A (zh) 一种古茶树的茶园管理方法
CN112042486A (zh) 火龙果立体间作套种方法
CN111887085A (zh) 一种植物组团模块化培养技术
CN105359924A (zh) 一种川黔紫薇的栽培方法
Singh An overview of cactus pe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
Packham et al. Ecology of the woodland field layer
CN109362464A (zh) 一种生态茶的种植方法
CN108925384A (zh) 一种利用水稻间作梭鱼草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丛卷叶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