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9437A -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9437A
CN1529437A CNA2003101018146A CN200310101814A CN1529437A CN 1529437 A CN1529437 A CN 1529437A CN A2003101018146 A CNA2003101018146 A CN A2003101018146A CN 200310101814 A CN200310101814 A CN 200310101814A CN 1529437 A CN1529437 A CN 1529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window
transmitting terminal
send
send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18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1346C (zh
Inventor
柯雅珠
施嵘
窦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2003101018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1346C/zh
Publication of CN1529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9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13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13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领域中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包括1.事件定义;2.判断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是否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若不满足则调整对端的发送窗口则执行6步;3.判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小于上限域值,若小于则执行7步;4.判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大于下限域值;若大于则执行8步;5.不调整发送端发送窗口;6.快速下调发送端发送窗口;7.下调发送端发送窗口;8.上调发送端发送窗口。本发明使得接收端RLC实时、快速地调整发送端RLC发送窗口大小,并可使接收端在无线链路质量差时实时控制发送端数据流量,有效避免发射功率在无线链路较差时过高和降低系统的容量。

Description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宽带码分多址(WCDMA)通信系统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的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日益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已经逐渐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随之而来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中的第二层协议,其流量控制的方法对于通信性能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RLC协议主要实现对上一层传输过来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进行分段、协议数据包(protocal data unit,PDU)的发送、状态包的产生和发送、接收对端的数据包和状态包、组包、流量控制等功能。RLC协议是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控制协议,滑动窗口的基本原理如下:对于发送RLC实体和接收RLC实体,高层协议配置相应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尺寸。在RLC协议开始工作时,发送RLC实体保存一个发送帧序号表(发送窗口中的PDU帧号)和一个发送变量VT(S),其中,发送帧序号表中存放的帧序号是发送端允许连续发送的数据帧序号集,发送变量VT(S)表示下一个待发送的帧序号。另外,VT(A)表示收到接收端确认的PDU序号,相当于发送窗口的前沿;VT(ms)表示允许发送的最高PDU序号的下一个序号,相当于发送窗口的后沿。与此相应的,接收RLC实体也随时保存一个接收帧序号表和接收变量VR(R),其中,接收帧序号表中存放的序号是接收端允许连续接收的数据帧序号集,接收变量VR(R)表示已经接收到的且排好序的PDU的下一个将期望接收的帧序号(即如果接收端有需要重传的PDU接收,则该序号是接收窗口中需要重传过来的最先PDU序号),VR(H)是接收窗口中收到的所有PDU中序号最高的PDU的下一个PDU序号,VR(ms)等于(VR(R)+Receive window size)mod 4096,相当于接收窗口的后沿,若收到的PDU序号超过窗口后沿则丢弃;当收到序号为VR(R)的PDU后,则VR(R)指向下一个需要重传的PDU序号,若没有需要重传的PDU,则V(R)=V(H);只要VR(R)改变,则VR(ms)也前移。发送窗口后沿和下一个待发送帧序号VT(S)之间的缓存随着帧的发送和接收到的应答信号而变化。发送RLC每发送一个帧,VT(S)就加1;并根据polling(polling表示发送端向接收端要求返回接收情况)的产生机制在适当时候在发送的PDU上设置polling bit位为1;接收端在收到带polling bit=1的PDU或者根据高层配置的状态在需要发送状态PDU(PDU本身指数据PDU,表示承载数据信息;而状态PDU是控制状态包,承载的是控制信息)时向发送端发送状态PDU,包括ACK或者NACK);而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带编号i的确认应答信号,窗口的前沿推进到(i-1+Tx_WindowSize)mod 4096的位置,以便于发送端可以发送数据(因为只有比发送窗口后沿小的序号的PDU才能发送到逻辑信道中),其中所述的WindowSize是发送窗口大小。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3GPP R99标准协议25.322中,在RLC的接收端提供了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的状态PDU(window size),其状态PDU的帧格式如下:
Type=WINDOW
WSN
其中WSN为待调整的发送窗口尺寸,接收端在收到WindowSize的状态PDU后,将根据WSN来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如果WSN>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高层配置的最大发送窗口尺寸),则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设置为Configured_Tx_Window_Size;如果接收端收到的WSN为0,则丢弃该状态包。
由上可以看出,根据3GPP R99标准协议中提供的接口规范,说明接收端可以根据自身的缓存能力以及被占用的缓存的多少来调整发送端RLC的数据流量,使得在无线链路差时减小发送端的数据速率,以保证尽量减少在空中进行重传的数据量;在无线链路变好时,可以增加发送窗口,以恢复原来的流量,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另外,接收端也可以通过调整发送窗口的方式,尽量避免在接收端丢弃数据。然而,在3GPP R99标准协议中并没有给出接收端如何进行流量控制以及触发window size SUFI(SUFI:SUper Field,为状态pdu中的高级域,一个状态PDU可由多个SUFI构成)的机制,而事实上,流量控制方案是否合理将严重影响接收平均速率以及系统容量,一个设置不当的流量控制方法将极大降低接收平均速率和系统容量。经过检索,在已经公开的专利和专利申请中并没有发现解决上述问题的适宜的流量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因为3GPP R99标准协议没有给出接收端如何进行流量控制以及触发window size SUFI的机制而带来的无法有效控制发送端数据量、接收平均速率低的缺点,以期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发送端数据量且不降低接收平均速率,并能在无线链路质量变差时控制发送端流量、减小发射功率增加的无线网络控制协议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协议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事件定义:RLC_A事件: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超过域值;RLC_B事件: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小于域值;
(2)判断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是否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若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则调整对端的发送窗口,执行第(6)步,否则执行第(3)步;
(3)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小于上限域值(high_Threshold_percent),若小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满触发RLC_A事件,执行第(7)步;否则执行第(4)步;
(4)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大于下限域值(low_Threshold_percent);若大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空触发RLC_B事件,执行第(8)步,否则执行第(5)步;
(5)不调整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6)快速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7)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8)上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步骤(2)中所述的判断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包括以下步骤:
(2.1)物理层向帧协议层(FP,Frame Protocal-FP)上报物理信道误码率,并进行过滤后,与该物理信道的目标误码率(目标误码率是物理信道的误码标准)比较,来判决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的质量要求;或者FP统计传输信道的误块率,然后通过统计的传输信道误块率与该传输信道所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的比较,来判决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质量要求;
(2.2)FP协议层通知媒质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MAC层的功能是对RLC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到FP层或者是对FP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到RLC层),然后MAC层向RLC上报物理信道误码率。
步骤(6)中所述的快速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包括如下步骤:
(6.1)把发送窗口直接调整到最小值;
(6.2)构建window size SUFI发送给发送端。
步骤(7)中所述的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包括以下步骤:
(7.1)每次下调一个步长(step_size);
(7.2)当已把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小值后,则采用周期发送该最小值且只发固定次数的方法向发送端发送window size SUFI。
步骤(8)中所述的上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包括以下步骤:
(8.1)每次上调一个步长;
(8.2)当已把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大值后,则采用周期发送该最大值且只发固定次数的方法向发送端发送window size SUFI。
在上述方法中,调整发送窗口主要采用下述两类机制:
(1)接收端RLC通过其接收窗口中所占用的缓存来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
(2)接收端RLC根据空中无线链路质量的好坏来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
本发明所述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协议层的流量控制方法通过判断无线链路质量情况快速限制发送端流量和通过接收端缓存的占用情况慢速调整发送端窗口以保证接收缓存和发送流量一致,可以使得接收端RLC可以实时、快速地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大小,并且可以使得接收端在无线链路质量差时实时控制发送端的数据流量,从而有效避免发射功率在无线链路较差时过高,进而避免降低系统的容量。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还能在无线链路质量变好时快速增加发送窗口,保证原有的数据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RLC滑窗工作机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WCDMA系统中RLC流量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WCDMA系统中RLC流量控制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最大值发送状态流程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最小值发送状态流程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正常工作状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其中所提到的在调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周期发送几次的触发机制给出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事实上,对于本发明所述的RLC流量控制方法,在进行具体实现时还需要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1)上下调整发送窗口是由于接收缓存的占用率来触发的,那么调整窗口的状态包真正起作用要在delay_time(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延迟时间)之后,因此当同一事件引起调整发送窗口的触发时刻要有一个屏蔽时间(Suspend time=m*delay_time,m>=1),在屏蔽时间内禁止触发相同事件。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real(1...10)。
(2)由于在接收端已把发送窗口调到最大值(receive window size)并已发送给发送端之后,并且尚未被触发下调之前,原则上这段时间不需要再发送window size SUFI,但为尽量减少丢失的情况发生,因此采用当调到最大值触发时周期发送几次的方法。该周期可以设置的很短,例如k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TTI,TTI是指基带对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如编解码等)的时间长度)发送一次,k的取值为int(1...10),涉及的变量为:发送周期(transmission periol)和发送次数(transmission amount);如果还未周期发送完,就已经触发RLC_B事件,则周期发送结束,然后开始发送新的WINDOWSIZE SUFI。同样,当接收端已把发送窗口调到最小值(最小值可取1)并已发送给发送端之后,且还没有被触发上调之前,原则上这段时间也不需要再发送window size SUFI,但为尽量减少丢失的情况的发生,因此采用如下机制:当调到最小值触发时则周期发送几次,发送周期(transmission period)和发送次数(transmission amount)设置同上,如果还未周期发送完,就已经触发RLC_A事件,则周期发送结束(即使发送次数还未满足),然后开始发送新的WINDOWSIZE SUFI;当发送窗口是最小值和最大值中间的某个值时,则是触发一次事件才发送一次,因为对于中间值来说,如果某次丢掉也没有关系,因为丢掉的话,那么发送窗口没有变化,若无线链路的质量没有变化,则接收端依然会监测到触发条件,依然还会触发;若无线链路的质量变化(变差或变好),那么接收端将会监测到触发条件。具体实现时,可以把状态设置为正常工作状态、最小值发送工作状态、最大值发送工作状态,对于不同工作状态其工作流程不同。
(3)根据上述的实现方案,一般会涉及到缓存的上下门限值(high_Threshold_percent和low_Threshold_percent)的设定、调整步长(step_size)的设定和判断无线链路质量好坏的门限等参数:对于基于缓存占用率来触发window size SUFI的基准是接收缓存中可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冲的比值,因此high_Threshold_percent和low_Threshold_percent将是一个百分比的值,百分比的大小和调整步长的大小与传输的业务类型、接收总缓存的大小以及系统中传输的延迟是相关的;无线链路质量好坏的门限也是相对于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的,配置原则如下:
(3.1)  high_Threshold_percent的确定:业务速率越高,配置的接收总缓存就越大(同时也受本身RLC可用内存的限制),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发送过来的数据流量就比较大。由于window size SUFI真正其作用的时间有一个delaytime,为了保证在delaytime中所发送过来的数据PDU能够被存放到接收缓存中而不被丢弃,则可通过下面方式来计算high_Threshold_percent:
Figure A20031010181400121
其中:safecoeff:是保护系数,取值范围rea1(0...10);
      delaytime:是系统从发送端RLC发出到接收端RLC的传输延迟;
      TTI:是所进行业务的传输间隔,是时间长度;
      MaxTBNum:是在TTI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数;
      TB_SIZE:是传输块的大小,单位为bit;
      RLC_Reciver_total_Buffer:是接收端的总缓存,单位为byte。
(3.2)low_Threshold_percent的确定:为尽可能的在接收端缓存释放时能很快的把发送窗口调大,并且使得对降低接收速率的影响尽可能降低,low_Threshold_percent依然还是与业务速率、传输延迟以及接收总缓存还是相关的,确定low_Threshold_percent的方式如下:
其中:lowcoeff:是上调发送窗口时的可用缓冲是下调发送窗口时可用缓存的倍数,取值范围:real(1.5...10)。
另外为了确实能保证发送窗口在调小之后能回调,low_Threshold_percent的值与high_Threshold_percent不宜相差太大,即lowcoeff取值不宜过大。
(3.3)step_size的确定:因为step size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流量控制效果和接收端的速率;若设置的太小,则流量控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设置的太大,则必然会影响数据速率;因此确定step_size也要考虑业务速率、传输延迟以及接收总缓存;又因为发送窗口从调整到接收端真正受益也需要delaytime时间,因此也可以用下述方式确定step_size:
step _ size = safecoe ff step * delaytime TTI * max TBnum
其中:safecoeffstep:是保护系数,取值范围为:real(0...10)。
附图2主要描述了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协议层的流量控制技术方案的步骤流程图,其具体的步骤如下所述:
事件定义:RLC_A事件:当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超过域值;RLC_B事件:当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小于域值。
(1)判断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若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则调整对端的发送窗口,执行第(5)步,否则执行第(2)步;
(2)因为现在空中无线链路的质量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那么此时就要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小于上限域值(high_Threshold_percent),若小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满触发RLC_A事件,则执行第(6)步;否则执行第(3)步;
(3)因为现在空中无线链路的质量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且当前接收缓存还未达到上限,此时则需要判断接收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值是否大于下限域值(low_Threshold_percent);若大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空触发RLC_B事件,则执行第(7)步,否则执行第(4)步;
(4)不调整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5)快速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6)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结束;
(7)上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结束。
图3是RLC流量控制方案实现的总体流程图,因为该实施例是采用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周期发送几次的触发机制,因此采用了三个工作状态分别进行描述:最大值发送状态(达调整后的发送窗口达到最大值时的工作状态),最小值发送状态(达调整后的发送窗口达到最小值时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初始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当接收RLC实体建立成功后,根据流量控制方案中所给出的配置上下限域值和调整步长的原则以及接收总缓存确定流量控制方案中所用到的上下限域值和调整步长;设置下调状态为false,上调状态为true,设置屏蔽定时器;设置开始判决定时器为一个TTI的长度;设置工作状态为正常状态;
(2)判断开始判决定时器是否到时,若到时则执行第(3)步,否则回到第(2)步;
(3)判断当前状态是否处于最小值发送工作状态,若是则执行第(4)步,否则执行第(5)步;
(4)调用最小值发送状态工作流程,回到第(2)步;
(5)判断当前状态是否处于最大值发送状态,若是则执行第(6)步,否则执行第(7)步;
(6)调用最大值发送状态工作流程,回到第(2)步;
(7)调用正常状态工作流程。
图4对最大值工作状态流程图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当RLC处于最大值工作状态时的周期发送最大值Window size SUFI,并且还要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判断,若质量变差时则工作状态将迁移到最小值状态;若当前无线链路质量好,但因为可用接收缓存比较满而导致需要调小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且发送窗口还未调整到最小值时,则工作状态迁移到正常工作状态,若已调到最小值,则工作状态前移到最小值工作状态;其实现步骤如下所述:
(1)判断发送次数是否不等于零;若不等于零表明还需要发送最大值为SUFI的window size SUFI,执行第(2)步;否则表明无需再发送,执行第(5)步;
(2)判断周期发送最大值window size SUFI的周期是否到时;若到时,则执行第(3)步,否则要判断是否满足下调的触发条件,执行第(6)步;
(3)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执行第(4)步;
(4)发送次数减1,返回;
(5)发送次数复位,并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正常状态;
(6)判断当前无线链路质量是否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若不满足,则执行第(7)步;否则执行(10)步;
(7)直接把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小值;执行第(8)步;
(8)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执行第(9)步;
(9)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最小值发送状态,发送次数复位;返回;
(10)判断接收缓冲中未被占用的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值是否小于上限域值(high_Threshold_pecent),若小于,则执行第(11)步,否则返回;
(11)下调发送窗口:发送窗口=发送窗口-step_size;若调整后的发送窗口大小小于1,则令其等于1,然后执行第(12)步;
(12)判断发送窗口是否为最小值,若是则执行第(8)步;否则执行第(13)步;
(13)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把下调状态设置为屏蔽态,屏蔽定时器复位,然后执行第(9)步;
(14)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正常发送状态,并把发送次数复位,返回。
在上述方法中,调整发送窗口主要采用下述两类机制:
(1)接收端RLC通过其接收窗口中所占用的缓存来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
(2)接收端RLC根据空中无线链路质量的好坏来调整发送端RLC的发送窗口,采用其机制的原因:是因为当空中无线链路很差时,若不限制发送端的流量,那么发送端依然按大速率(其所需要的发射功率将比较大)来发,那么内环功控将不断的提高发射功率,而由于该条链路发射功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其它链路发射功率的提高(功率攀升),从而导致因为某条链路的质量差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容量。若在无线链路质量差时,对发送数据速率进行限制,就可以避免功率的快速攀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容量。
结合附图5对最小值工作状态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当RLC处于最小值工作状态时的周期发送最小值的Window size SUFI,并且还要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判断,若质量变好时,若因为可用接收缓存比较空而可以调大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且发送窗口还未调整到最大值时,则工作状态迁移到正常工作状态,若未调整到最大值,则工作状态前移到最大值工作状态;其实现步骤如下所述:
(1)判断发送次数是否不等于零;若不等于零表明还需要发送最大值为SUFI的window size SUFI,执行第(2)步;否则表明无需再发送,执行第(5)步;
(2)判断周期发送最小值window size SUFI的周期是否到时;若到时,则执行第(3)步,否则要判断是否满足下调的触发条件,执行第(6)步;
(3)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执行第(4)步;
(4)发送次数减1,返回;
(5)发送次数复位,并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正常状态;
(6)判断当前接收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的服务质量要求,若不满足,表明无需判断上调的触发条件,直接返回;否则执行第(7)步;
(7)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缓存的比值是否大于下限域值;若大于,则执行第(8)步;否则返回;
(8)上调发送窗口:发送窗口=发送窗口+step_size,若调整后的发送窗口大于接收窗口大小,则令其等于接收窗口大小,然后执行第(14)步;
(9)判断发送窗口是否为最大值,若为最大值,则执行第(10)步,否则执行第(12)步;
(10)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然后执行第(11)步;
(11)发送次数复位,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最大值发送状态,返回;
(12)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把上调状态设置为屏蔽态,屏蔽定时器复位;然后执行第(13)步;
(13)发送次数复位,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正常工作状态;返回。
结合附图6对正常工作状态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如果在正常工作状态监测到无线链路质量差,则把工作状态迁移到最小值工作状态;若无线链路质量好,则可以通过接收缓冲所占用的情况来对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进行调整;另外若处于上调屏蔽态时,则不允许进行上调;若处于下调屏蔽态时,则不允许进行下调;当若相反的事件触发,则屏蔽定时器无效;其实现步骤如下所述:
(1)判断当前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比较差;若差,则执行第(2)步,否则执行第(6)步;
(2)判断当前发送窗口是否不为最小值,若不为最小值,则执行第(3)步,若是最小值,则直接返回;
(3)直接把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小值;执行第(4)步;
(4)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执行第(5)步;
(5)发送次数复位,把当前状态设置为最小值状态,然后返回;
(6)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缓存的比值是否小于上限域值;若小于,则执行第(7)步;否则执行第(11)步;
(7)判断下调状态是否为屏蔽态,若是,则执行第(8)步;否则正处于屏蔽态执行第(16)步;
(8)下调发送窗口,若调整完的窗口小于最小值,则令其等于最小值;执行第(9)步;
(9)判断发送窗口是否为最小值;若为最小值,则调到第(4)步;否则执行第(10)步;
(10)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并设置下调状态为屏蔽态,上调状态为解屏蔽态,屏蔽定时器复位,返回;
(11)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缓存的比值是否大于下限域值;若大于,则执行第(12)步;否则执行第(21)步;
(12)判断发送窗口是否不为最大值;若是,则执行第(13)步;否则说明发送窗口是最大值,则直接返回;
(13)判断上调状态是否为上调解屏蔽态,若是,则执行第(14)步,否则(为上调屏蔽态)执行第(23)步;
(14)上调发送窗口:发送窗口=发送窗口+step_size,若调整后的发送窗口大于接收窗口大小,则令其等于接收窗口大小,然后执行第(15)步;
(15)判断发送窗口是否为最大值;若是,则执行第(16)步;否则执行第(26)步;
(16)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然后执行第(17)步;
(17)发送次数复位,把当前工作状态设置为最大值发送状态,返回;
(18)判断屏蔽定时器是否小于等于0,若是,则表明下调状态解屏蔽,执行第(19)步,否则执行第(20)步;
(19)屏蔽定时器复位,把下调状态设置为解屏蔽状态,返回;
(20)屏蔽定时器减一个TTI,返回;
(21)判断下调状态是否为下调解屏蔽态;若是则执行第(22)步,否则执行第(18)步;
(22)判断上调状态是否为上调解屏蔽态;若是则返回,否则执行第(23)步;
(23)判断屏蔽定时器是否小于等于0,若是,则表明上调状态解屏蔽,执行第(24)步,否则执行第(25)步;
(24)屏蔽定时器复位,把上调状态设置为解屏蔽状态,返回;
(25)屏蔽定时器减一个TTI,返回;
(26)构建window size SUFI,在发送时刻向对端RLC发送状态PDU;设置上调状态为屏蔽态,下调状态为解屏蔽态;屏蔽定时器复位。

Claims (12)

1、一种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事件定义:RLC-A事件: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超过域值;RLC-B事件:接收端RLC的接收可用窗口大小与当前发送窗口尺寸的比值小于域值;
(2)判断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是否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若当前空中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则调整对端的发送窗口,执行第(6)步,否则执行第(3)步;
(3)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小于上限域值high_Threshold_percent,若小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满触发RLC-A事件,执行第(7)步;否则执行第(4)步;
(4)判断接收缓存中未被占用缓存与接收总缓存的比较是否大于下限域值low_Threshold_percent;若大于则表明此时接收缓存比较空触发RLC_B事件,执行第(8)步,否则执行第(5)步;
(5)不调整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6)快速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7)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8)上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high_Threshold_percent的确定方式为:
其中:safecoeff:是保护系数,取值范围real(0...10);
      delaytime:是系统从发送端RLC发出到接收端RLC的传输延迟;
      TTI:是所进行业务的传输间隔,是时间长度;
      MaxTBNum:是在TTI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数;
TB_SIZE:是传输块的大小,单位为bit;
RLC_Reciver_total_Buffer:是接收端的总缓存,单位为byt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low_Threshold_percent的确定方式为:
其中:lowcoeff:是上调发送窗口时的可用缓冲是下调发送窗口时可用缓存的倍数,取值范围:real(1.5...10);
delaytime:是系统从发送端RLC发出到接收端RLC的传输延迟;
TTI:是所进行业务的传输间隔,是时间长度;
MaxTBNum:是在TTI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数;
TB-SIZE:是传输块的大小,单位为bit;
RLC_Reciver_total_Buffer:是接收端的总缓存,单位为byt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判断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通信服务质量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物理层向帧协议层上报物理信道误码率,并进行过滤后,与该物理信道的目标误码率比较,来判决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的质量要求;
(2.2)帧协议层通知媒质接入控制层,然后媒质接入控制层向无线网络控制协议层上报物理信道误码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为:由帧协议层统计传输信道的误块率,然后通过统计的传输信道误块率与该传输信道所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的比较,来判决无线链路质量是否满足通信质量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的快速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6.1)把发送窗口直接调整到最小值;
(6.2)构建window size SUFI发送给发送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所述的下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7.1)每次下调一个步长;
(7.2)当已把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小值后,则采用周期发送该最小值且只发固定次数的方法向发送端发送window size SUF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1)中步长为step_size,具体确定方式为:
step _ size = safecoef f step * delaytime TTI * max TBnum
其中:safecoeffstep是保护系数,取值范围为:real(0...10);
      delaytime:是系统从发送端RLC发出到接收端RLC的传输延迟;
      TTI:是所进行业务的传输间隔,是时间长度;
      MaxTBNum:是在TTI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块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步骤(7.2)中接收端已把发送窗口调到最小值并已发送给发送端之后,且还没有被触发上调之前,采用如下机制:当调到最小值触发时则周期向发送端发送window size SUFI数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上调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8.1)每次上调一个步长;
(8.2)当已把发送端的发送窗口调整到最大值后,则采用周期发送该最大值且只发固定次数的方法向发送端发送window size SUFI。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步骤(8.2)在接收端已把发送窗口调到最大值并发送给发送端之后,并且尚未被触发下调之前,采用当调到最大值触发时周期发送几次的方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所述的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一事件引起调整发送窗口的触发时刻要有一个屏蔽时间:Suspend time=m*delay_time,m>=1,在屏蔽时间内禁止触发相同事件,所述参数m的取值范围为:real(1...10)。
CNB2003101018146A 2003-10-17 2003-10-17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18146A CN1241346C (zh) 2003-10-17 2003-10-17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18146A CN1241346C (zh) 2003-10-17 2003-10-17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9437A true CN1529437A (zh) 2004-09-15
CN1241346C CN1241346C (zh) 2006-02-08

Family

ID=3430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18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346C (zh) 2003-10-17 2003-10-17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1346C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4413A1 (fr) * 2004-04-19 2005-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pour emettre de l'information de reglage concernant les dimensions de la fenetre d'emission par l'extremite receptrice dans une emission de donnees par liaison radio
WO2007045126A1 (fr) * 2005-10-21 2007-04-26 Zte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 debit d’acces par paquet sur liaison descendante a grande vitesse
WO2007093078A1 (fr) * 2006-02-14 2007-08-23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détermination de taille de fenêtre glissante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s mobile sans fil
CN100345407C (zh) * 2004-10-22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无线链路窗口大小的方法
CN100459484C (zh) * 2005-05-25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与用户终端信息交互的方法
WO2010037304A1 (zh) * 2008-09-26 2010-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237391B (zh) * 2007-02-01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带宽动态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992582B (zh) * 2005-12-31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信令链路自适应可变滑动接收窗口的实现方法
CN101175027B (zh) * 2006-10-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scop链路滑窗更新方法
CN102761910A (zh) * 2011-04-28 2012-10-3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面的流量控制方法
WO2013178044A1 (zh) * 2012-05-30 201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849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辐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61385A (zh) * 2014-12-02 2015-03-25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流量自适应的多硬盘均衡存储方法
CN109451524A (zh) * 2018-09-26 2019-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10692A (zh) * 2007-02-07 2019-03-2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63282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指示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665074A (zh) * 2022-10-08 2023-01-31 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限流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316C (zh) * 2004-04-19 2007-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数据传输中接收端发送窗口大小调整信息的方法
WO2005104413A1 (fr) * 2004-04-19 2005-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pour emettre de l'information de reglage concernant les dimensions de la fenetre d'emission par l'extremite receptrice dans une emission de donnees par liaison radio
CN100345407C (zh) * 2004-10-22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无线链路窗口大小的方法
CN100459484C (zh) * 2005-05-25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与用户终端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01167288B (zh) * 2005-10-21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cdma系统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流量控制装置及方法
WO2007045126A1 (fr) * 2005-10-21 2007-04-26 Zte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 debit d’acces par paquet sur liaison descendante a grande vitesse
CN1992582B (zh) * 2005-12-31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信令链路自适应可变滑动接收窗口的实现方法
WO2007093078A1 (fr) * 2006-02-14 2007-08-23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détermination de taille de fenêtre glissante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s mobile sans fil
CN101175027B (zh) * 2006-10-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scop链路滑窗更新方法
CN101237391B (zh) * 2007-02-01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带宽动态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09510692A (zh) * 2007-02-07 2019-03-2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10037304A1 (zh) * 2008-09-26 2010-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686189B (zh) * 2008-09-26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761910A (zh) * 2011-04-28 2012-10-3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面的流量控制方法
WO2013178044A1 (zh) * 2012-05-30 201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7707B (zh) * 2012-05-30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7707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849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辐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58493B (zh) * 2013-08-27 2016-09-2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辐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61385A (zh) * 2014-12-02 2015-03-25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流量自适应的多硬盘均衡存储方法
CN109451524A (zh) * 2018-09-26 2019-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0063282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指示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665074A (zh) * 2022-10-08 2023-01-31 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限流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5074B (zh) * 2022-10-08 2023-09-15 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限流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1346C (zh) 200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346C (zh) Wcdma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层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285225C (zh)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从无线电链路控制层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523797A (zh) Wcdma系统增强型上行专用信道harq的重排序方法
CN197627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馈信号的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91882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CN1454017A (zh) 轮询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系统
CN1930833A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分组通信系统以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949698A (zh) Lte技术中的自动重传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951135A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接收方法、传输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N1893340A (zh) 实现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96950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保证QoS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方法
CN1714527A (zh) 用于否定帧应答的控制的空闲帧的利用
CN1363165A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以及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
CN156860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消息分段的方法和设备
CN1862994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04469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信令方式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用户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700613A (zh) 用于设置发送信令信息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842024A (zh) 无线网络控制器存储资源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1057515A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CN101080938A (zh) 有功率控制功能的多播通信系统
CN101061648A (zh) 移动通信方法及移动台
CN1921346A (zh) 数据分割级联传送方法
CN1859037A (zh) 一种高速媒体接入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870591A (zh) 一种高速下行包接入硬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949925A (zh) 一种lte技术中的平滑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