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6338A -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6338A
CN1506338A CNA021446954A CN02144695A CN1506338A CN 1506338 A CN1506338 A CN 1506338A CN A021446954 A CNA021446954 A CN A021446954A CN 02144695 A CN02144695 A CN 02144695A CN 1506338 A CN1506338 A CN 1506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ing agent
fertilizer
paddy rice
compound fertilizer
ric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446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5437C (zh
Inventor
宋志声
宋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21446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5437C/zh
Publication of CN150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54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543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混肥,具体地说是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按重量百分比计,成分由0.5~25%调节剂,99.5~7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3~8。其制备方法:有机质为载体,将有机质过筛或粉碎后,与浓硫酸混拌、并反应10~30小时,得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调节剂按配比比例与无机化肥,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本发明能够调节土壤表层和田面浅水层的pH值,满足水稻秧苗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浅表层土壤环境,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混肥,具体地说是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为我国主要品种之一,水田面积很大,但在沿海稻作区普遍存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过重现象。现以东港市为例:
东港市水田在册面积83万亩,加上虾池改造面积和部分后开垦的盐碱滩面积,总计110万亩,其现状是201国道以南稻作区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较重,PH值普遍在7以上(如长山镇的光复村、窟窿山村、新民村,北井镇的临海村、新海村,椅圈镇、黄土坎镇以及五四农场等靠近海边的稻作区,土壤PH值都在7.5以上);加上多年来东港市水田灌溉以鸭绿江入海口的十八场等两混水为主,并且受潮汐影响很大,从而使稻作区土壤的盐碱逐年积累,PH值呈上升趋势,很不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盲目施肥催长。到了雨季,水稻由于施肥过量而徒长,导致抗病力减弱,水稻叶瘟病、纹枯病、穗茎瘟等大量发生,结果是多花钱,还减了产,甚至个别地块绝收。如果遇到干旱年份,灌水不及时,则出现大面积稻苗被盐死的现象,例如:2001年全市因干旱受盐碱侵害的地块达30多万亩,其中死掉近3万亩。该市每年都有因灌溉不及时(因抽水要受潮水的制约)而出现盐死苗的现象。既使在正常年份,在201国道两侧稻作区,任意拔起一株稻苗,将稻叶的上部含到口里,会感到盐的滋味,土壤PH值在7.5以上的地块拔起一株稻苗将稻叶上部含到口里,会感到碱的苦味。秧苗的叶尖不是绿色,而是红褐色,严重的抑制稻苗的生长点。使其分蘖晚,无效分蘖增多,不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为了调节土壤PH值过高的问题,有人在盐碱土上施用石膏,降低了土壤中Na+的浓度,同时Ca+的存在,还可消除Na+等对植物的危害(参见1997年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张治钧主编的《(植物营养失调症诊断与防治》一书中的第二节)。但石膏成本太高,每吨可达400元以上,不易被人接受,就区域而言,还不利就地取材,在客观上给大面积推广应用造成障碍。还有人采取大水灌溉洗盐、洗碱的做法,这种做法不足之处在于浪费水资源,也不经济,又不及时,不利于农时季节。就施肥而言,目前东港地区大部分使用三个15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为15)和硫酸钾复合肥料,以及单元素的无机肥料,这些肥料大多数PH值都在7以上,加之土壤的PH值又偏高(7.5左右),因此肥料施进田里后迅速增加了土壤浅表层盐的含量,至使水稻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各种养份,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能够调节土壤表层和田面浅水层的PH值,满足水稻秧苗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浅表层土壤环境,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成份由0.5~25%调节剂,99.5~7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1~8;
其中: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草碳、粉煤灰、禾本科植物桔杆、种皮或木屑等;所述无机化肥为硫酸铵、磷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及微量元素,其重量比为50~60∶15~22∶10~14∶1.2~2∶1.5~2.3;所述微量元素为钙、硫、镁、锌、硼、铁、锰或铜之一或其组合;所述微量元素为钙或锌之一或其组合为最佳。
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以有机质为载体,将有机质过筛或粉碎后,与浓硫酸混拌、并反应10~30小时,得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调节剂按配比比例与无机化肥,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
其中:所述有机质粒度为1.00~5.60mm,含水量≤20%;所述反应温度以20~30度为佳。
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每亩施用30~90Kg,插秧前作铺底肥用40~60%,插秧后作分蘖肥用30~50%,幼穗分化期作胎肥用5~20%;其中每亩施用50~70Kg为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有效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本发明(以每亩50公斤为例)10天后土壤表层PH值可从7降至6,为水稻的生长营造一个较为理想的浅表层土壤环境,使水稻能正常吸收各种养份,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2.能满足水稻秧苗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按着水稻的需肥规律和肥料特性进行科学配比,除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锌、钙、镁、硼等各种微量元素,并且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游漓酸,PH值达1~2,养份齐全,速缓相济,供肥均衡,有利水稻早扎根、早分蘖,增强了秧苗抗干旱、抗盐碱的能力。
3.成本低,有利环保。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以稻壳等有机质作为载体,变废为宝,就地取材,来源广泛、经济,还达到了稻壳还田的目的;加之本发明制备过程无有毒物质排出,具有环保意义。
4.简便、易行。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复混肥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具有一般农业基础知识的技术人员均可生产操作,易于推广。
5.适用范围广。由于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因盐碱侵害造成的水稻减产问题,同时每亩地可增产50~100公斤,是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肥料,适用于土壤PH值7以上的所有沿海稻作区。东港市是我国著名的大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并且周边地区(营口、盘锦、庄河,乃至朝鲜的新义洲)都有上百万亩的水田面积,营口、盘锦、庄河的土壤环境与东港市基本相似,均属沿海地区,加之朝鲜的农业生产水平更是落后,因此本发明前景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可观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以椅圈稻作区为例
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成份由9.5%调节剂,90.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92.5%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4;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草碳、粉煤灰、禾本科植物桔杆、种皮或木屑等,本实施例为稻壳;所述无机化肥为硫酸铵、磷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及微量元素,其重量比为55∶20∶12∶1.5∶2.0;所述微量元素取硫酸钙、硫酸镁及硫酸硼的组合,其重量比为0.7∶0.7∶0.6。
其制备方法:以稻壳为载体,将稻壳粉碎后,-10℃温度下与浓硫酸混拌,并反应30小时,此过程在室外大型水泥池中进行,使其充分碳化,得黑色碳状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配比比例的调节剂与无机化肥以18转/分的速度搅拌15分钟,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然后定量包装。
其中:所述有机质粒度为:5.60mm,含水量≤20%。
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每亩施用30~90Kg,本实施例施肥方法是每亩水田在水稻全部生长期中施用本发明含调节剂的复混肥60公斤,其中分别在插秧前铺底肥用30公斤,插秧后一周内作分蘖肥施用20公斤,幼穗分化期施用10公斤,水稻生长期土壤表层PH值维持在6.5以下,同时也满足了水稻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本发明总养份为≥30;施用后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测试结果
  地点        面积(亩)        单产(斤)
  本发明   对照例   本发明   对照例
  椅圈     2     2    1230    1000
其中对照例施用单一元素的无机化肥(磷酸二胺20斤,尿素10斤,硫酸铵30斤及氯化钾10斤),混合后按本发明施用时期施用。
本发明原理是:浓硫酸加稻壳做载体,反应后,稻壳由黄色变成了黑色,由坚硬变成了碳状,游漓酸含量可达11-12,施到田里后,有效地降低了土壤的PH值,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稻壳变废为宝,达到了稻壳还田的目的。水稻在弱酸土壤环境中生长最好,本发明成分配比正是适应了水稻生长需要。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以长山稻作区为例:
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成份由0.5%调节剂,99.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95%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5;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草碳、禾本科植物桔杆、种皮或木屑,本实施例为水稻桔杆;所述无机化肥为硫酸铵、磷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及微量元素,其重量比为60∶22∶14∶2∶1.5;所述微量元素取硫酸钙、硫酸镁、硫酸硼的组合,其重量比为0.5∶0.5∶0.5。
其制备方法:以水稻秸杆为载体,将水稻桔杆粉碎后,10℃温度下与95%浓硫酸混拌,并反应15小时,此过程在室外大型水泥池中进行,使其充分碳化,得黑色碳状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配比比例的调节剂与无机化肥以18转/分的速度搅拌20分钟,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然后定量包装。
其中:所述有机质粒度为:4.75mm,含水量≤20%。
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每亩30~90Kg(本实施例施用数量50公斤/亩,其中插秧前铺底肥用20公斤,插秧后一周内作分蘖肥施用20公斤,幼穗分化期施用10公斤),经测试:施加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前,土壤表层田面PH值为7,施后10天土壤表层田面PH值为6。
本发明总养份为≥33.66;施用后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地点        面积(亩)          单产(斤)
  本发明   对照例    本发明   对照例
  长山     7     17     1100    1000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以黄土坎稻作区为例:
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按重量百分比计,成份由20.5%调节剂,79.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98%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7;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草碳、粉煤灰、禾本科植物桔杆、种皮或木屑,本实施例为粉煤灰;所述无机化肥为硫酸铵、磷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及微量元素,其重量比为50∶15∶10∶1.2∶2.3;所述微量元素取硫酸钙、硫酸镁、硫酸硼的组合,其重量比为0.8∶0.8∶0.7。
其制备方法:以粉煤灰为载体,将粉煤灰过80目筛,28℃温度下与浓硫酸混拌,并反应10小时,此过程在室外大型水泥池中进行,使其充分反应,得黑色碳状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配比比例的调节剂与无机化肥以18转/分的速度搅拌25分钟,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然后定量包装。
所述有机质粒度为:1.00mm,含水量≤20%。
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每亩30~90Kg(本实施例施用数量70公斤/亩,其中插秧前铺底肥用42公斤,插秧后一周内作分蘖肥施用24.5公斤,幼穗分化期施用3.5公斤),经测试:施加本发明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前,土壤表层田面PH值为7.5,施后10天土壤表层田面PH值为6。
本发明总养份为≥25;施用后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地点         面积(亩)        单产(斤)
  本发明   对照例    本发明   对照例
  黄土坎     5     5     1030     950
另外,所述有机质还可用腐殖酸、草碳、木屑或其它禾本科植物桔杆或种皮;所述微量元素亦为钙、硫、镁、锌、硼、铁、锰或铜之一或其组合;其中:钙或锌之一或其组合为最佳;所述反应温度以20~30度为佳;每亩施用量50~70Kg为佳。

Claims (10)

1.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成份由0.5~25%调节剂,99.5~75%无机化肥组成,其中:调节剂为浓硫酸和有机质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1~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为腐殖酸、草碳、粉煤灰、禾本科植物桔杆、种皮或木屑。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化肥为硫酸铵、磷酸二胺、硫酸钾、硫酸锌及微量元素,其重量比为50~60∶15~22∶10~14∶1.2~2∶1.5~2.3。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为钙、硫、镁、锌、硼、铁、锰或铜之一或其组合。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为钙或锌之一或其组合为最佳。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有机质为载体,将有机质过筛或粉碎后,与浓硫酸混拌、并反应10~30小时,得调节剂;将无机化肥按比例混合,再将所述调节剂按配比比例与无机化肥,一次搅拌均匀,即可得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粒度为1.00~5.60mm,含水量≤20%。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以20~30度为佳。
9.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每亩施用30~90Kg,插秧前作铺底肥用40~60%,插秧后作分蘖肥用30~50%,幼穗分化期作胎肥周5~20%。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每亩施用50~70Kg为佳。
CNB021446954A 2002-12-05 2002-12-05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43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446954A CN1225437C (zh) 2002-12-05 2002-12-05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446954A CN1225437C (zh) 2002-12-05 2002-12-05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338A true CN1506338A (zh) 2004-06-23
CN1225437C CN1225437C (zh) 2005-11-02

Family

ID=3423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469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437C (zh) 2002-12-05 2002-12-05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543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7911A (zh) * 2016-06-29 2016-09-28 韦永梁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的肥料
CN106187443A (zh) * 2016-06-29 2016-12-07 韦永梁 一种提高产量的水稻专用肥
CN109761726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水稻套餐肥及其施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7911A (zh) * 2016-06-29 2016-09-28 韦永梁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的肥料
CN106187443A (zh) * 2016-06-29 2016-12-07 韦永梁 一种提高产量的水稻专用肥
CN109761726A (zh) * 2019-02-20 2019-05-17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水稻套餐肥及其施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5437C (zh)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1398A (zh) 一种盐碱地专用水溶型土壤调理套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938A (zh) 一种盐碱地甜菜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944356A (zh) 全元素配方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09919A (zh) 一种基于沼液的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3885A (zh) 一种镉污染稻田治理和稻米降镉的生产方法
CN104761413A (zh) 一种具有氨挥发抑制作用的海藻酸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313B (zh) 用于改造盐碱地的肥料
CN105016889A (zh) 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7585A (zh) 一种重度盐碱地微生物改良方法
CN103113158A (zh) 缓释保水剂肥料组合物
CN104761348A (zh) 一种具有脲酶抑制作用的含海藻酸复合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67345A (zh) 一种改善土壤板结的茄果类设施蔬菜专用营养套餐肥及其施用方法
CN107646227A (zh) 一种土壤改良方法
CN104446858A (zh) 一种腐植酸水溶肥
CN101570454B (zh) 炭基大葱专用有机复混控释肥的制备及施用方法
CN1225437C (zh) 一种含调节剂的水稻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487052A (zh) 土壤盐碱改良剂
CN1030655C (zh) 一种长效复合肥及生产方法
CN102633578B (zh) 喀斯特灌木护坡植被富硒微肥及其制备方法
Abd Elghany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period and potassium humate on some soil properties and carrot productivity under saline soil conditions
WO2023279678A1 (zh) 一种含固氮微生物的长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8762A (zh) 适于盐碱土的棉花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70409A (zh) 一种利用沼渣制备的复合肥料
CN1117714C (zh) 一种氨基酸保水肥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6171106A (zh) 一种重度盐碱地阶段性改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