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0132A - 原油中常态与支链烷烃的微生物诱发可控裂解 - Google Patents
原油中常态与支链烷烃的微生物诱发可控裂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0132A CN1500132A CNA018220851A CN01822085A CN1500132A CN 1500132 A CN1500132 A CN 1500132A CN A018220851 A CNA018220851 A CN A018220851A CN 01822085 A CN01822085 A CN 01822085A CN 1500132 A CN1500132 A CN 15001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ude oil
- carboxylation
- add
- oil
-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32/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irradiation, or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处理含有一种或多种烃的组合物(例如原油)以增加该组合物体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中引入一种或多种喜氧微生物,从而形成一种中间组合物,然后在该中间组合物中引入一种或多种厌氧微生物以形成第二种中间组合物,并且重复这些步骤至少一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此申请与2000年11月17日以临时序号60/249,926归档的申请文件的全部内容完全一致。
此申请涉及到的方法是运用微生物从一个已确定的石油源增加原油体积产量。更明确一点地说,此发明的原理就是通过采用相适应的自然/遗传工程产生的无病微生物中的喜氧菌/兼性和厌氧菌共新陈代谢与共生系统在地表/地下(氧化,氧化剂)和地表/地下(缺氧,还原)条件下按照反复交替结合的羧化-去羧化循环处理原油-水乳剂和/或原油精炼馏分中的常态和异构体烷烃部分的可控生物技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已经知道向含油地层注入微生物时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物修补全面提高石油采收率。此项技术的机理是:注入微生物能够提高石油采收率(MEOR),其原理包括使长链烷烃裂解为较短的链烷烃,有时我们将此过程称之为生物裂解。生物裂解产生的短链烷烃分子占据的体积大于长链烷烃分子。所增加的体积即我们向含油层注入的相应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效益,这中间所失去的大分子或碳原子皆在微生物作用下成为短链烷烃。MEOR的最主要好处就是大大降低粘滞度,增加API比重,降低浊点和降低纯点。
时至今日,就发明者所知道的,原油体积通过使用生物裂解的实际增加量尚未在油田得到测量或者被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生物裂解也没有被很好地用来增加或改善原油体积。人们并不知道通过储油层或地面上的微生物处理是否能够使原油体积得到引人注目的增加,而且只要是这样,通过注入微生物这种方法即可使原油体积增加,那可是最好不过的了。
自从原油通过体积计算销售量以来,这种便利的方法和技术就使我们将增加原油体积作为了明确的第一目标。使用生物裂解使我们有了从一个给定的石油源向炼油厂输送更多原油的具发展前景的方法。降低了的粘滞度,增加了的API比重,降低了的浊点和/或降低了的纯点都是我们可以从这种方法得到的其他好处。
发明内容
前期准备事项,“适应性”此处是指为我们所知道的各种不同菌种混合物,营养物和微量元素在此项技术中使用时均需经过检测,适应和优化以适用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类型的原油和共生环境。天然微生物和通过遗传工程产生的微生物都是可以利用的。进一步的试验告诉我们,生物技术裂解在极端的热力学条件下和高盐环境都是可大有作为的。
这项发明从生物裂解所得到的有益结果和其明确增加的体积都是通过反复交替结合的羧化-去羧化循环(RACDC)机制进行的。此发明的目标培养基就是常态和支链烷烃。其目标媒介产物包括原油乳剂和精炼原油馏分。此发明在上游和下游生产过程都可加以应用,这包括但不局限于油藏,原油运输,地面存储原油,炼油等等。
使用直接控制的生物裂解处理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改进某些物理或化学参数和特征来改变目标产物石蜡/异构体石蜡的结构形态,诸如改变密度,特定体积,浊点,纯点,酸值,IFT,生物-聚合体指数等等。
此发明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一种或者多种烷烃的组成成分进行处理以增加其体积,这套方法由以下措施组成:
(a)引入一种或多种从喜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以及它们的组合物中挑选出来的微生物,然后组成一种媒介物;
(b)引入一种或多种厌氧微生物至媒介物中组成第二媒介组合物;和;
(c)至少再重复一次(a)与(b)措施。
此方法第一要注意的是在进入实施措施(b)之前,至少得让措施(a)持续进行三天;方法中的措施(b)包括引入囊管包裹的厌氧微生物;而此方法中的措施(a)与措施(b)均包括引入有效数量的微生物,通过反复交替结合的羧化-去羧化循环实现长链多烷烃的生物裂解。
在原油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其理想的效果是至少可增大体积10%左右,更理想的可增大体积15%左右。在此,其首选的方法是在实施措施(a)时引入一种营养基。接下来要作的是至少加入一种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盐,还需加入生物催化剂。其它的实施方法有采取在实施措施(a)时分别加入至少一种硝酸盐,亚硝酸盐,钼盐和生物催化剂。采取这些方法以后还得加入一种除氧剂,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除氧剂一定得在实施措施(a)之后,和实施措施(b)之前加入。
在此方法中,将厌氧微生物引入媒介组合物可刺激地层原有的厌氧微生物。在引入喜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时;要从标号为F420和F430的辅酶组合中挑选一种酶加入到组合物中。采用此方法,最好在实施措施(b)时至少加入这些辅酶中的一种辅酶。
实施此方法时,最好至少关井一天,然后在实施措施(a)与实施措施(b)之间至少有三天的生产时间。然后再关井几小时,这以后的实施措施(b)至重复实施措施(a)之前的开井生产时间至少得超过一星期。
此项发明的使用方法适用于地面和地下设施以及最终处理目标地层的最小量培养基的微生物接种。此方法可在各种不同地点使用,包括地下油藏,地面生物反应器,管线系统,储存设施,前置设备以及将来要安装的设施装备。一项有关利用生物产品提高原油体积扩张和原油性质的重要发明取决于时机和实施顺序的选取。
此项发明通常会联系到从假定或从油田以前使用MEOR技术的经历来探讨使用生物裂解以进一步缩小原油生物转换多烷烃结构的规律与方法(介于C1和C60+)。此项发明包括我们在图1,图2,图3,中的每一个讨论以及图表表明的使用交替的羧化-去羧化循环进行的烷烃生物裂解。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提供的图表细节描述,使我们可以对此项发明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图1阐明了两个直接过程的具体化循环,每一个循环由一个半循环A和一个半循环B组成;
图2阐明了一个具体化的喜氧/兼性半循环;
图3阐明了一个具体化的厌氧半循环;
图4阐明了假定的原始状态和生物改变多烷烃形态(介于C2和C23之间);
图5阐明了生物裂解前后密度改变的数据计算;
图6阐明了体积扩张的相应测定,图4中所假定的数据在温度保持恒定情况下,所测定的相应体积扩张没有大的损失;
图7阐明了体积扩张和密度减小的实际结果都将受到原油中氮硫氧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此发明的生物裂解过程在图1,2,3中已得到了阐明。此发明的所有方法对原油和精炼馏分中的多烷烃和异构体烷烃形态的结构改变都是有用的。基于这一理由,我们首先得考虑的问题是选取含有上述结构化合物的目标地层来满足我们的最低施工要求。
常态和异构体石蜡的生物裂解由一种反复交替进行的羧化-去羧化循环(RACDC)的全新过程所导引。这种过程是一种定时的建立在合格油层共新陈代谢与共生微生物的系统生物接种的氧化还原过程。我们设想的条件建立于如下的油/水系统热力学应用范围条件下:温度从40°F至大约300°F(4.5℃至大约149℃),压力从1至大约600个大气压。
羧化-去羧化循环如图1,图2和图3中所阐明的,通常由半循环A和半循环B组成。以下各点分别叙述了这些半循环的一般特征与特别特征:
通过图1和图2描述的半循环A:
·羧化微生物系统特征:氧化剂生物群,#1D型,2干型,5PW型增油微生物和以及可产生类似羧基酸的产品
·羧化机制:最终氧化-二次氧化
·羧化-生物催化剂特征:NAD/NADH,FAD/FADH,CoA
·羧化辅助营养物特征:TSA和其它可使细菌成长的常规媒质。
图1和图3描述的半循环B:
·去羧化微生物系统特征:反硝化生物群。1D型,2干型,5C型,新1型,新2型增油微生物,共营养寄生系统,经特殊压缩处理的厌氧微生物,天然厌氧微生物激活物。
·去羧化机制:还原-去羧化/低热去羧化(低热=40°F至300°F)
·去羧化-生物催化剂特征:钼元素,镍,钴元素(许多酶分子结构的金属元素组成部分)。
·去羧化辅助营养物特征:硝酸盐/亚硝酸盐。
计算所显示的商业意义为,按照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ASTM)D-1217规定所处理的目标产品密度测定相对原来密度的平均减少值为15%(误差+/-2%)。
具体实施的措施包括以下所述的基本措施:
·运用地质化学程序在目标地层检查原始多烷烃和异构体烷烃及其构成方式。
·确定进行施工的目标地层在目标系统的详细情况(油藏,管线,储油罐等等)。这一步可确定原始的生物/生态状况,物理,化学和热力学条件(压力,温度,氧化还原电压等等)以及目标地层固态/液态/气态的相互作用(离子模式和其它)。像大规模光谱测定法,核磁共振和色析法分析与研究都是这一阶段使用的典型方法。
·生物裂解的优化设计包括微生物,催化剂,营养物,处理时间与先后顺序的选择,以求达到在特殊环境状况下(单一区块的处理)对一种原始多烷烃和异构体烷烃处理的预期效果。
实际应用设计中,我们的施工处理(一组批量)都采取建立在两种状态(油,水)的”系统体积”的优化设计基础上,而且包括“活动性物质”(微生物,酶,盐)比率或因素在内的一些可升级的测定体积的程序(从实验室到油田)。我们有曾经在实验室5%V/V硝酸钠水溶液条件下实验成功并随后通过用流管注入大桶繁殖的方法取得更大范围利用微生物驱增油(MEOR)数据的经验(提供正确的单位系数,比例,有效性等等)。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更好地计算批量应用微生物增油的效果,处理的次数则可依照流体粒子变化时间来定。这样可使我们了解每一种微生物在消耗碳,氮,磷培养基期间的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了解以碳为培养基的干生物体的公斤数,以及所生成的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分析(CXNYPZON)。
此处“系统体积”的意思是指被处理使用的油或油/水乳剂和它们的已知或未知的将成为处理目标的分子体积。“驻留时间”有其一般含义,意思是指系统体积在喜氧半循环或厌氧半循环中目标分子与微生物接触的时间。
这儿有几种可供采用的具体应用方法。其中一种首选的应用是地下的应用(石油工业的上游领域),此应用的范围包括生产井,注水井,注水厂,电池,含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提高,地下储油设施,沸溢俘获设施,天然气处理厂。
地下的应用的具体措施
1.预接种措施
·确定一种适宜的共新陈代谢和共生生物产品体系以完成半循环A(羧化/氧化过程)
·确定一种适宜的共新陈代谢和共生生物产品体系以完成半循环B(去羧化/还原过程)
·微生物处理的顺序和时间选择则根据完成反复交替进行的羧化-去羧化循环(RACDC)生物产品接种情况来确定。
2.半循环A措施(图1和图2):
将喜氧生物产品接种到目标地层而开始此一循环,较为适合的接种产品包括仿单细胞生物/除氮化物与微生物的混合物,硝酸钼盐/亚硝酸钼盐和生物-催化剂。可控制的参量包括:处理量大小(通常用加仑,公升或类似体积单位表示的水基微生物浓缩物有一个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微生物(混合结构的喜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驻留时间(4到72小时),界面活性剂系统的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添加剂(临界菌丝浓度[CMC]为0.1到2),抑制剂(10到1000ppm),含盐量(大约10到100ppm),生物催化剂量的大小(1到100ppm),微生物参与情况(混合结构),驻留时间,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添加剂,抑制剂。
3.媒介物:
在半循环A中用一种抑制媒介措施将喜氧性/兼性环境改变为逐渐增加的厌氧性环境(低氧化还原状态)。这一过程可通过清除氧气同时减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量来降低氧气压力。可控制的参量包括:处理量大小(通常用加仑,公升或类似体积单位表示的水基微生物浓缩物有一个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除氮化物微生物(混合结构),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驻留时间(4到72小时),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抑制剂(经钴元素催化作用的亚硫酸氢纳,10到1000PPM),含盐量(10到100ppm之间),钼盐剂量(10到100ppm之间),和生物-催化剂(1到100ppm)。
4.半循环B措施(图1和图3):
紧跟被处理地层羧化过程后,用共营养厌氧性(低氧化还原状态)囊管包裹的生物产品接种(或刺激地层共营养系统)。镍盐/钴盐是酶合成时的很好添加剂。可控制的参量包括:处理量大小(通常用加仑,公升或类似体积单位表示的水基微生物浓缩物有一个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微生物(共营养微生物结构),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驻留时间(5到60天),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剂系统的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添加剂((临界菌丝浓度[CMC]为0.1到2),抑制剂(经钴元素催化作用的亚硫酸氢纳,10到1000ppm),镍盐剂量(10到100ppm之间),和生物-催化剂(1到100ppm)。
5.监控:
监控就是通过相应的产出量变化测定来管理上述某些或所有措施的多次反复与可供选择的循环。
其措施应用范围包括:
·模拟与小范围试验监控
·先导试验范围试验监控
·较大范围程序和处理工程监控。
第二位的应用为地面应用(包括上游生产的运输和下游生产的处理)。地面应用包括:储存罐,精炼厂,油/油水乳状液运输管线,石化工厂。
地面应用具体措施:
1.预接种措施
·确定和优化一种恰当的共新陈代谢与共生生物体系以完成半循环A(羧化/氧化阶段)
·确定和优化一种恰当的共新陈代谢与共生生物体系以完成半循环B(去羧化/还原阶段)
·微生物处理的顺序和时间选择则根据完成反复交替进行的羧化-去羧化循环(RACDC)生物产品接种情况来确定。
2.半循环A措施(图1和图2):
将喜氧生物产品接种到目标地层而开始此一循环,较为适合的接种产品包括仿单细胞生物/除氮化物与微生物的混合物,硝酸钼盐/亚硝酸钼盐和生物-催化剂。可控制的参量包括:处理量大小(通常用加仑,公升或类似体积单位表示的水基微生物浓缩物有一个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微生物(混合结构的喜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接触时间(4到72小时),界面活性剂系统的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添加剂(临界菌丝浓度[CMC]为0.1到2),抑制剂(10到1000ppm),含盐量(大约10到100ppm),生物催化剂量的大小(1到100ppm)。
3.媒介物:
在半循环A中用一种抑制媒介物措施将喜氧性/兼性环境改变为逐渐增加的厌氧性环境(低氧化还原状态)。这一过程可通过清除氧气同时减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量来降低氧气压力。可控制参量包括:水基微生物浓缩物处理量大小(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除氮化物微生物(混合结构),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驻留时间(4到72小时),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添加剂(临界菌丝浓度[CMC]为0.1到2),抑制剂(经钴元素催化作用的亚硫酸氢纳,10到1000ppm),含盐量(10到100ppm之间),钼盐剂量(10到100ppm之间),和生物-催化剂(1到100ppm)。
4.半循环B措施(图1和图3)
被处理地层羧化后,用共营养厌氧性(低氧化还原状态)囊管包裹的生物产品接种(或刺激地层共营养系统)。镍盐/钴盐是酶合成时的很好添加剂。可控制的参量包括:水基微生物浓缩物处理量大小(最小生物群落单位[CFU]:每毫升107单位,间断性生物反应区相应体系流体总量中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0到10000ppm,或者在相应体系中流体总输入量/持续生物反应区流出液体的微生物浓缩物量范围为1到1000ppm)。参与循环的微生物(几丁与共营养微生物结构),存活细胞密度(最小CFU为每毫升107单位),接触时间(5到60天),表面活性剂/复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菌丝浓度[CMC]为0.1到2),抑制剂(经钴元素催化作用的亚硫酸氢纳,10到1000ppm),镍盐剂量(10到100ppm之间),和生物-催化剂(1到100ppm)。
5.监控
监控就是为了管理上述某些或所有措施的多次反复与可供选择的循环,此类循环的周期通常在5到60天之间,通过测量各种与系统运行相关的输出量进行监控(最好通过连续色析法分析)。反复交替的羧化-去羧化循环(RACDC)将会贯穿在总个应用过程。
其措施应用范围包括:
·模拟与小范围试验监控
·先导试验范围试验监控
·较大范围程序和处理工程监控。
反复交替的羧化-去羧化循环程序在相关连的下述措施中将加以讨论。每项措施是独立的但又都包括在一个总体安排中。各项措施之间也许会需要有不同的测量以便确定各项措施之间的适当时间安排。
羧化半循环”A”
措施一:
喜氧与兼性微生物也包括被引入到该系统体积的一种营养基。这个措施的作用是启动半循环A的“定期氧化”。这个措施实际上就是将氧气引入系统环境以便氧气溶解于处理时的水乳状液,这一处理措施的用量和设计与微生物驱采油(MEOR)的处理没有什么不同。
措施二:
将硝酸盐,亚硝酸盐,钼盐和其它生物催化剂加入系统体积以引发或增强半循环A的第二次氧化。这些化合物可在上面的措施一中加入但并非必需。在MEOR配方中这些化合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去羧化-半循环B
措施三:
如有必要,除氧剂将被用来加快氧气在被处理系统体积内的消耗。此措施可施行也可不施行,视被处理系统环境的具体条件而定。
措施四:
引入的囊裹厌氧微生物和/或受到刺激的地层原有厌氧微生物已在系统体积内出现。就全部可能性而言,地层原有厌氧微生物仅仅只在地下应用时才出现。此发明的地面应用则需要添加厌氧微生物来完成此一循环。
措施五:
我们所指定的产品F420和F430内有一种或多种已知的镍辅酶,而且系统环境中也加入了维生素以引发半循环B的“生物/热力学去羧化作用”。此措施可作为或可不作为措施四的一部分。
措施六:
返回到措施一。
作为地下应用中的首要考虑因素,措施一与措施二应同时进行。油井应关闭1到3天以便井下液体的生产。然后再开井生产大约一星期时间。生产期间的羧化程度将要测定。经过这一个星期生产后,只要采用适当的羧化无需使用除氧剂,便可接着实施措施四与措施五。此后需关井几小时。随后再开井生产1到3个星期。然后再重复措施一与措施二。
实施此发明程序前以及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是实施时机的选择应与原设计一致。试验可确定使用除氧剂(措施3)的好处和必要性。试验也可提醒操作人员在实施中完善微生物,营养物,酶和催化剂的混合。
如图1所示,第二个半循环,去羧化循环可能取路径A或者路径B。路径A是一条严格的生物触媒还原/脱水反应路径。路径B则包括了从结构链中移去一层碳原子的热力/生物触媒还原反应。在路径A范围内,遵循的是一个羧化-去羧化循环应从羧基酸链中移去2个碳原子。而第二个半循环则可从链中移去或不移去一层碳原子。
实施例
以下计算阐明了原油石蜡中的多链烷构成物的生物改变产生异常与有效体积扩充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按照密度与相对的链烷碳原子数目关系,利用生物技术将重分子转换成多个轻分子以改变这些碳氢化合物混合物的原始结构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这种改变的重要结果是原始密度的减小将在混合物中生成等量的轻分子结构扩张物。
此处的di是与标准状态下水密度(无量纲)的关系,Nci是碳原子数目。
如果我们假设了一个图4所示的原始和经过生物改变的多链烷结构(在C2与C23之间追踪),如图5所示,其生物裂解前后的密度变化是可以计算到的。而相应的体积扩张所表现出的无重大质量损失和恒定的温度等特点都将如图6所示。
范例范围内应考虑4.32%的密度损失和4.52%的体积扩张。
图4,5,6的符号与术语
di:为与标准状态下水密度的关系(无量纲)。
Nci:为碳原子数目。
mi:为参与生物裂解范例的每构成物质量(克数)。
mmi:为参与控制范例的每构成物质量(克数)。
r sc:为生物裂解范例中与标准状态下水质量-平均密度的关系(无量纲)。
r scm:为控制范例中与标准状态下水质量-平均密度的关系(无量纲)。
Dr sc:由于构成物变化而引起的密度变化(无量纲)。
Vsc:生物裂解范例的体积[毫升]。
Vscm:控制范例的体积[毫升]。
DV%:生物裂解范例相对于控制范例的量变化[%]。
由于氮硫氧参与的影响(假定在饱和状态的生物裂解过程中氮硫氧无变化),原油产品的饱和度都将低于理论值,所以实际上原油产品的饱和度总是小于100%。因为微生物消耗而损失的质量将减少预期的体积扩张/密度减小的效果。这在图7的说明中得到了论证。这样的原油结构(70%多链烷,30%氮硫氧化合物)使我们将体积扩张的结果从4.52%调整到了3.46%。而质量守恒继续有效。
密度变小的数据是在应用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方法处理几种地下石蜡型原油之前从油田油井井口样品得到的。((取样油田:Altamont Blue Bell[USA],Piedras Coloradas[Argentina],Konys[Kas]).
图7的符号与术语
W%ALCANES:待处理原油中的常态和异构体链烷(可处理部分)(无量纲)。
W%RINGs:待处理石油中的不能处理的环状化合物部分(无量纲)。
r sc_BIOMIX:生物裂解范例中标准状态下水质量-平均密度的关系(无量纲)。
r sc_CONTROLMIX:控制范例中与标准状态下水质量-平均密度的关系(无量纲)。
DV%:生物裂解范例相对于控制范例的体积变化[%]。
虽然上述有关此发明程序的描述已经完整地表述了此发明的原理和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和附加权利要求有冲突。
Claims (46)
1、处理组合物以增加该组合物体积的方法,所述组合物含有一种或多种烃,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所述组合物中引入选自喜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从而形成一种中间组合物;
(b)在所述的中间组合物中引入一种或多种厌氧微生物以形成第二组合物;和
(c)重复上述步骤(a)和(b)至少一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之前,实施步骤(a)至少三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引入囊状的厌氧微生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与步骤(b)包括引入有效数量的微生物,通过循环交替地进行羧化和去羧化,生物裂解多种长链烃。
5、处理含有链烃组合物以增加该组合物体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原油中引入有效数量的微生物,使原油交替地进行羧化-去羧化至少两个循环以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1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中引入营养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的组合物中引入营养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中加入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盐中的至少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加入一种生物催化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与步骤(a)相对独立的步骤中加入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盐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与步骤(a)相对独立的步骤中加入一种生物催化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中加入一种除氧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之前加入所述除氧剂。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之后加入所述除氧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的中间组合物中引入厌氧微生物,并刺激地层原有的厌氧微生物。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组合物中引入喜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入选自F420或F430的辅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入F420和F430两种辅酶。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中加入F420和F430辅酶中的至少一种。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与步骤(b)之间,关闭油井至少一天,然后开井生产至少三天。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之后和重新开始步骤(a)之前,关闭油井至少几小时,然后开井生产一星期以上。
24、处理原油以增加原油的体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原油中引入选自由喜氧微生物、兼性微生物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以形成一种中间原油;
(b)向所述中间原油中引入一种或多种厌氧微生物以形成第二种原油;和
(c)重复步骤(a)和步骤(b)至少一次。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之前实施步骤(a)至少三天。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引入囊状的厌氧微生物。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和步骤(b)包括引入有效数量的微生物,通过循环交替地进行羧化-去羧化,生物裂解多种长链烃。
28、处理原油以增加原油体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有效数量的微生物引入原油,使原油中的羧化-去羧化交替地进行至少两个循环,以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5%。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10%。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原油的体积增加至少15%。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原油中引入营养基。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的原油中引入营养基。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原油中加入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盐中的至少一种。
34、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原油中加入一种生物催化剂。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与步骤(a)相对独立的步骤中加入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盐中的至少一种。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与步骤(a)相对独立的步骤中加入一种生物催化剂。
3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原油中加入一种除氧剂。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之前加入所述除氧剂。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之后加入所述除氧剂。
4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的中间原油中引入厌氧微生物,并刺激地层原有的厌氧微生物。
4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原油中引入喜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
4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入选自F420或F430的辅酶。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入F420和F430两种辅酶。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中加入F420和F430辅酶中的至少一种。
4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a)与步骤(b)之间关闭油井至少一天,然后开井生产至少三天。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步骤(b)之后和重新开始实施步骤(a)之前关闭油井至少几小时,然后开井生产一星期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4992600P | 2000-11-17 | 2000-11-17 | |
US60/249,926 | 2000-11-1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0132A true CN1500132A (zh) | 2004-05-26 |
Family
ID=2294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18220851A Pending CN1500132A (zh) | 2000-11-17 | 2001-11-13 | 原油中常态与支链烷烃的微生物诱发可控裂解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05870B2 (zh) |
CN (1) | CN1500132A (zh) |
WO (1) | WO2002059233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77305B2 (en) * | 2007-08-24 | 2010-03-16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Ring reduction via natural anaerobic microbiological activity for transformation of crude oil-associated aromatic chemicals |
US8826975B2 (en) | 2011-04-12 | 2014-09-09 | Glori Energ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
US20140116682A1 (en) * | 2012-11-01 | 2014-05-01 | Rosana Patricia BRACHO DOMINGUEZ | Microbial processes for increasing fluid mobility in a heavy oil reservoir |
CN102926728A (zh) * | 2012-11-23 | 2013-02-13 |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07570A (en) * | 1953-01-16 | 1957-09-24 |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 Recovery of petroleum oil |
US2907389A (en) * | 1956-06-18 | 1959-10-06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Recovery of oil from oil sands and the like |
US3332487A (en) * | 1963-09-30 | 1967-07-25 | Pan American Petroleum Corp | Aerobic bacteria in oil recovery |
US5858766A (en) * | 1990-08-24 | 1999-01-12 | Brookhaven Science Associates | Biochemical upgrading of oils |
GB2252342B (en) * | 1991-01-29 | 1995-01-11 | Norske Stats Oljeselskap | Method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
US6069002A (en) | 1994-04-11 | 2000-05-30 | Aplc, Inc.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in tank treatment of crude oil sludges to recover hydrocarbons and aid in materials separation |
US6156946A (en) | 1996-04-12 | 2000-12-05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Biological activation of aromatics for chemical processing and/or upgrading of aromatic compounds, petroleum, coal, resid, bitumen and other petrochemical streams |
DE19943919B4 (de) | 1999-09-14 | 2004-05-27 | Pharmacia Ab | Verfahren zur Steigerung der Ausbeute von rekombinanten Proteinen in mikrobiellen Fermentationsprozessen |
GB9926157D0 (en) | 1999-11-04 | 2000-01-12 | Norske Stats Oljeselskap | Method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
EP1106699A1 (en) | 1999-11-18 | 2001-06-13 |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 Biocatalytic epoxidation of vinylaromatic compounds |
-
2001
- 2001-11-13 WO PCT/US2001/047714 patent/WO2002059233A2/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11-13 US US10/013,749 patent/US690587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3 CN CNA018220851A patent/CN1500132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2059233A2 (en) | 2002-08-01 |
WO2002059233A3 (en) | 2003-02-27 |
US20020119557A1 (en) | 2002-08-29 |
US6905870B2 (en) | 2005-06-14 |
WO2002059233A9 (en) | 200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ueders | The ecology of anaerobic degraders of BTEX hydrocarbons in aquifers | |
CN102027195B (zh) | 刺激生物源甲烷从含烃地层中生成的方法 | |
Le et al. | Progress in pilot testing of microbial-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the Daqing oilfield of north China | |
Xia et al. | Conversion of petroleum to methane by the indigenous methanogenic consortia for oil recovery in heavy oil reservoir | |
US20010045279A1 (en) | Process for stimulating microbial activity in a hydrocarbon-bearing, subterranean formation | |
WO2007022122A2 (en) | Biogenic methane production enhancement systems | |
Li et al. | In situ analysis of methanogenic pathways and biogeochemical features of CBM co-produced water from the Shizhuangnan block in the southern Qinshui Basin, China | |
Zhao et al. |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n acceptors on the methanogenesis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biodegradation in an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 | |
CA2785562A1 (en) | Methods for increasing methanogenesis in subsurface reservoirs | |
Xu et al. | Simulation of in situ oil reservoir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 bioreactor testing for methanogenic conversion of crude oil and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 |
CN1062765A (zh) | 用于降低石油粘度的微生物法 | |
Hao et al. | Effect on crude oil by thermophilic bacterium | |
Smith et al. | Effect of an algal amendment on the microbial conversion of coal to methane at different sulfate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Powder River Basin, USA | |
CN1500132A (zh) | 原油中常态与支链烷烃的微生物诱发可控裂解 | |
Cheng et al. | Effects of nutrient injection on the Xinjiang oil field microbial community studied in a long core flooding simulation device | |
Muroyama et al. | Methane fermentation of bean curd refuse | |
Kaneko et al. | Insights into the methanogenic population and potential in subsurface marine sediments based on coenzyme F430 as a function-specific biomarker | |
US20160145978A1 (en) | Method to enhance microbial gas production from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and kerogen deposits | |
Singh et al. | Subsurface petroleum microbiology | |
CA2868283A1 (en) | Methods of stimulating acetoclastic methanogenesis in subterranean deposit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 |
Davis | Organic amendments for enhancing microbial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 |
Hao et al. | Application of “oil-phase” microbe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extra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high water-cut: A proof-of-concept study | |
Rellegadla et al. | Microbial communities succession post to polymer flood demonstrate a role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 |
Wang |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Algae Polymers | |
Al-Obaidi | Modified use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as an effective enhanced oil recove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