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6858A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6858A
CN1466858A CNA018166113A CN01816611A CN1466858A CN 1466858 A CN1466858 A CN 1466858A CN A018166113 A CNA018166113 A CN A018166113A CN 01816611 A CN01816611 A CN 01816611A CN 1466858 A CN1466858 A CN 1466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166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庭野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6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68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BS根据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通信量913B、913C,改变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改变后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通知到利用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进行通信的第1移动站MS1,第1移动站MS1,依照改变后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105的工作点。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个移动站和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还涉及在这种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中的基站和移动站,特别关系到移动站中的低能耗处理。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传统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图,它图示出了作为固定通信站的基站的电路框图和作为移动通信站的3个移动站的电路框图。在图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相邻的3个通信信道带宽可以用同样的通信方式使用,用各通信信道带宽各移动站和基地站分别进行无线通信。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是假定移动站为单一的移动站对其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各个通信信道带宽中的移动站群也可以做同样的考虑。
在图1中,BS是基站,MS1、MS2、MS3分别为第1移动站、第2移动站、第3移动站;f1、f2、f3分别为在第1移动站MS1、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与基站BS之间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当于第1通信信道带宽(特定通信信道带宽)ΔF1、第2通信信道带宽(相邻通信信道带宽)ΔF2、第3通信信道带宽(相邻通信信道带宽)ΔF3的中心频率。各载波频率的大小关系是f3<f1<f2,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被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3和第2通信信道带宽ΔF2夹在中间而相邻。
现有的基站BS的电路框图构成如下:
在图1中,901是由基站BS向第1移动站MS1发送的数据信号(码元),902是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用的(波形整形)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Root Nyquist Filter),903A,903B,903C分别是输出载波频率f1,f2,f3的载波的载频振荡器,904是发送系统的频率转换器,905是发送系统的功率放大器,906是发送接收天线。
907是接收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908A,908B,908C分别是接收系统的频率转换器,909A,909B,909C分别是接收系统带宽限制(波形整形)用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10A,910B,910C分别是解调器,911A,911B,911C分别是来自用910A,910B,910C解调过的第1移动站MS1、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的数据信号(码元)。
另外,现有的第1移动站MS1的电路框图构成如下:
在图1中,101是从第1移动站MS1向基站BS发送的数据信号(码元),102是发送系统带宽限制(波形整形)用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3是输出载波频率f1的载波的载频振荡器,104是发送系统的频率转换器,105是发送系统的功率放大器,106是发送接收天线。
107是接收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108是接收系统的频率转换器,109是接收系统带宽限制(波形整形)用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10是解调器,111是来自用解调器110解调过的来自基站BS的数据信号(码元)。
再者,在图1中,省略了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内部框图和与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有关的基站BS内部框图的图示(除了发送接收天线206,306之外),但这些构成与第1移动站MS1有关的内部框图是同样的。
在如以上所构成的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第1移动站MS1、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与基站BS之间的通信,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从基站BS向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
·从第1移动站MS1向基站BS的通信
·从第2移动站MS1、第3移动站MS3向基站BS的通信
·从基站BS向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
在基站BS,向第1移动站MS1发送的数据信号901,首先被输入到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2。频率转换器904,将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2的输出与来自载频振荡器903A的载波频率f1的载波进行混合,并频率转换成中心频率f1和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信号。被频率转换过的信号,由功率放大器905放大到所要求的发送功率,由发送接收天线906无线发送到第1移动站MS1。
在第1移动站MS1中,发送接收天线106,接收由基站BS无线发送来的中心频率f1和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无线信号。低噪声放大器107放大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接着,频率转换器108就将低噪声放大器107的输出与来自载频振荡器103的载波频率f1的载波进行混合,由无线信号带宽向数据信号带宽、即基带进行频率转换。而后,频率转换器108的输出,经由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9用解调器110进行解调,取出由基站BS所发送的数据信号111。
·从第1移动站MS1向基站BS的通信
在第1移动站MS1中,首先将向基站BS发送的数字信号101输入到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频率转换器104,将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的输出与来自载频振荡器103的载波频率f1的载波进行混合,并频率转换成中心频率f1和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信号。被频率转换过的信号,由功率放大器105放大到所要求的功率,由发送接收天线106无线发送到第1移动站MS1。
在基站BS中,发送接收天线906,接收由第1移动站MS1无线发送来的中心频率f1和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无线信号。低噪声放大器907放大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接着频率转换器908A就将低噪声放大器907的输出与来自载频振荡器903A的载波频率f1的载波进行混合,由无线信号带宽向数据信号带宽、即基带进行频率转换。而后,频率转换器908A的输出,经由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用解调器910A进行解调,取出由基站BS所发送的数据信号911A。
·从第2移动站MS1、第3移动站MS3向基站BS的通信
与第1移动站MS1的情况一样,由第2移动站MS2的发送接收天线206所发送的载波频率f2和第2通信信道带宽ΔF2的无线信号,由基站BS的发送接收天线906接收。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由低噪声放大器907放大后,由频率转换器908B与来自载频振荡器903B的载波频率f2的载波进行混合,由无线信号带宽向数据信号带宽进行频率转换。而后,频率转换器908B的输出,经由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B用解调器910B解调成数据信号911B。
与第1移动站MS1的情况一样,由第3移动站MS3的发送接收天线306所发送的载波频率f3和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3的无线信号,由基站BS的发送接收天线906接收。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由低噪声放大器907放大后,由频率转换器908C与来自载频振荡器903C的载波频率f3的载波进行混合,由无线信号带宽向数据信号带宽进行频率转换。而后,频率转换器908C的输出,经由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C用解调器910C解调成数据信号911C。
如上所述,作为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中所设置的带宽限制用的滤波器,一般是采用满足奈奎斯特标准的滤波器-奈奎斯特滤波器。在线性通信系统中,要将发送系统中的滤波器传递函数与接收系统中的滤波器传递函数之积作成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以便从一方发送系统到另一方接收系统的综合传递特性满足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
亦即,常常采用将综合的传递函数的平方根()分别分配给了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的、所谓平方根分配(也叫做奈奎斯特分配)。在图1的场合,例如第1移动站MS1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和基站BS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都是被平方根分配的。
在此对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进行简单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的图,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对于振幅的系数(振幅系数)。另外,α是奈奎斯特滤波器的滚降(带宽限制)率,Fs是发送接收的码元速度。
在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中,在频率为0处,振幅系数为1,在码元速度Fs的1/2的频率处,振幅系数为0.5,振幅系数变成0的频率及其振幅系数特性,随滚降率α而变化。就是说,振幅系数变成0的频率是(1/2+α)Fs,所以,滚降率α的值将会改变信号带宽宽度。另外,由奈奎斯特滤波器进行带宽限制,所以,由发送接收天线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包络线要发生变动,其趋势是滚降率α越小这个变动越大。
例如,在现在正在进行商用服务的PHS(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ARIB标准STD-28)方式的场合,由于通信速度低到384kbps、信号带宽宽度窄,所以采用滚降率α=0.5。
另一方面,在近年大肆进行开发的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的场合,要求通信速度最大高达2Mbps、要展宽信号带宽宽度。为了抑制该带宽的宽度,规定了滚降率α=0.22这样一个小的数值。
由于现有的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是按上述的方式构成的,所以,存在有这样的课题:为了抑制由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而产生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所以,不能让移动站的发送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工作到非线性区,从而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变坏了。
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差,移动站中的电池的利用效率就变低而功耗增加,缩短了移动站的通信时间。
现对上述的课题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课题的图,图3(a)是表示移动站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图,图3(b),(c)分别是概念性的表示移动站功率放大器线性工作、非线性工作情况的通信频谱图。
例如象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105那样,用于放大从移动站所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功率放大器,由于是把移动站内部所设置的电池作为电源,在输出功率上有限制,如果表示其输入输出特性,如图3(a)所示。在图3(a)中,横轴表示输入功率Pin,纵轴表示输出功率Pout。
在图3(a)中,在输入功率Pin小时,可以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看作是线性的(线性区),而当输入功率Pin增加时,输出功率Pout的增加率减少而呈现出输出饱和特性(非线性区)。
例如图1的第1移动站MS1的功率放大器105在线性区工作到工作点a的场合,第1~第3移动站MS1~MS3的各个通信频谱S1~S3,可以概略地表示成图3(b)。在图3(b)的场合,各通信信道带宽的通信频谱S1~S3相互不干扰,所以,不发生问题。
但是,如果第1移动站MS1的功率放大器105工作到工作点b的非线性区,由于功率放大器105的非线性工作造成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发生或增加,如图3(c)所示,第1移动站MS1是用通信频谱S1’进行通信。这时,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通信频谱S1’,就扩展到了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频谱S2、S3,干扰了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的各个通信。
由于这样的理由,移动站的发送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要这样进行工作区的设计:加大最大输出和工作点之间的差、即加大补偿来减小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因此,利用效率就变低了。
特别是,如W-CDMA方式那样,在滚降率α小包络线变动变大的场合,由于必须要将补偿做得更大,所以,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变得越低,而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变得更短。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构成可以抑制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使用于对由移动站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放大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工作到非线性区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基站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基站将用于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群,根据信息移动站群改变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移动站群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基站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基站将用于改变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移动站群,各移动站群根据信息分别改变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基站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根据从基站发送来的信息移动站群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将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群中的移动站数量作为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可以具体地掌握通信量。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将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群中的移动站数量作为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可以具体地掌握通信量。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将出现在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解调输出中的数据信号中的、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作为干扰量进行监视。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可以具体地掌握干扰量。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将出现在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解调输出中的数据信号中的、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作为干扰量进行监视。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可以具体地掌握干扰量。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方法,在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用于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群,在移动站群,根据信息改变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方法,在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将用于改变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移动站群,在各移动站群,根据信息分别改变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在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方法,在基站,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在移动站群,根据从基站发送来的信息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方法,在基站,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在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用于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群。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对正在与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通信量或干扰量,改变各个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将用于改变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移动站群。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改变各个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根据用于改变基站发送过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改变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根据用于改变基站发送过的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改变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在构成与基站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的场合,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根据由基站发送来的信息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构成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的场合,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据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抑制由于非线性工作而发生或增加的对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且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使移动站的通信时间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课题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动作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
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依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它图示出了作为固定通信站的基站的电路框图和作为移动通信站的3个移动站的各电路框图。与在背景技术中说明过的图1相同的符号,是相同的或相当的结构,所以,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4的基站BS中,912是滚降率控制器,913A,913B,913C是分别表示在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2,ΔF3中的各解调输出的通信量,914是滚降率控制信号,915是向第1移动站MS1发送的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码元),916是将数据信号901和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进行多路复用处理的多路复用器。
另外,在图4的第1移动站MS1中,112是滚降率控制器,113是由基站BS所发送的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114是滚降率控制信号,115是放大器控制器,116是放大器控制信号。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基站BS的滚降率控制器912,分别监视着从解调器910A~910C分别得到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3的各通信量913A~913C。而后当由通信量913A判定与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时,滚降率控制器912,掌握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特定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1、第2通信信道带宽(相邻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913B、913C,根据这些通信量由滚降率控制信号914改变在与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中使用的接收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的滚降率α。
例如,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通信量都是0的场合(没有进行通信的场合),滚降率控制器912,由滚降率控制信号914加大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的滚降率α。这时,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由于滚降率α被改变成大的值,所以,其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被改变了。
另外,同时,为了改变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中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的滚降率α,滚降率控制器912,将表示改变过的滚降率α的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输出到多路复用器916并与数据信号901进行多路复用处理。与数据信号901进行过多路复用处理的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经由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2、频率转换器904、功率放大器905,由发送接收天线906作为用于改变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被无线发送到第1移动站MS1。
另一方面,第1移动站MS1,由发送接收天线106接收被多路复用处理过的数据信号901和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经由低噪声放大器107、频率转换器108、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9,输入到解调器110。解调器110从数据信号901分离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作为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113输入到滚降率控制器112,同时,输入到放大器控制器115。
滚降率控制器112,将滚降率控制信号114输出到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以便能用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113表示的滚降率α工作。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由滚降率控制信号114改变滚降率α从而改变其发送系统带宽控制特性。放大器控制器115根据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113,将放大器控制信号116输出到功率放大器105。功率放大器105,遵从放大器控制信号116,控制放大器的工作点(区域)移向非线性区。
来自第1移动站MS1的数据信号101,经由滚降率α被改变过的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频率转换器104、非线性工作的功率放大器105、发送接收天线106,被发送到基站BS,经由基站BS的发送接收天线906、低噪声放大器907、频率转换器908A,被输入到滚降率α被改变过的接收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由解调器910A解调成数据信号911A。
上述的场合,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各通信量为0,所以,即使让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105工作在非线性区,也不会造成对相邻通信信道的干扰,故此,能够提高功率放大器105的利用效率,降低第1移动站MS1的功率消耗,从而可以增加通信时间。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动作图,是与在背景技术中说明过的图3相对应的。在图5中,表示出了第1移动站MS1用中心频率f1的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与基站BS进行通信(通信频谱S1’)、在中心频率f2、f3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没有进行通信的状态(没有通信频谱S2、S3)。
如上所述,当加大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中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的滚降率α的时候,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频谱S1’就展宽,同时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也就扩展到更宽的带宽。但是,由于这时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为0,所以,不产生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干扰。
再者,把补偿量减少到通过加大滚降率α所得到的振幅变动的减少效果以上,可以将功率放大器105的工作区扩大到更深的非线性区,所以,可进一步降低第1移动站MS1的功耗,从而可达到通信时间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是以没有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的情况为例子,但该实施方式1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就是说,根据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通信量的多少,来改变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102的滚降率α也可以,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是由基站BS将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通知到第1移动站MS1后让第1移动站MS1改变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但是,该动作并不限于滚降率通知数据信号915,正如由下面实施方式2也表明的那样,只要发送用于改变移动站一侧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就可以,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滚降率控制器912所监视的,并不限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也可以通过出现在解调器910B、910C的解调输出中的、来自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来测定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干扰量。
即,不监视通信量913A~913C,而是将解调器910B、910C输出的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输入到滚降率控制器912进行监视,根据作为干扰量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的多少,与上述动作同样地进行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的滚降率α的变更、和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的滚降率α的变更,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对通信量和干扰量未做特殊限定,例如在移动站MS1、MS2、MS3是由多个移动站组成的移动站群的场合,基站BS将各个移动站群MS1、MS2、MS3中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数量作为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2、ΔF3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也可以。
如上所表明的,若采用该实施方式1,基站BS监视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通信量913B、913C或干扰量,根据通信量913B、913C或干扰量基站BS改变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基站BS将改变后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滚降率α)通知到用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进行通信的第1移动站MS1,依照改变后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第1移动站MS1改变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第1移动站MS1改变用于放大由第1移动站发送的数据信号101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105,所以,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105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增加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时间。
另外,若采用该实施方式1,在移动站MS1、MS2、MS3是由多个移动站组成的移动站群的场合,基站BS将各个移动站群MS1、MS2、MS3中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数量作为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2、ΔF3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所以,可以获得能具体掌握通信量的效果。
再者,若采用该实施方式1,基站BS将出现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解调输出中的数据信号911B、911C中的、来自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作为干扰量进行监视,所以,可以获得能具体掌握干扰量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是改变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102的滚降率α,但是,由平方根分配改变分配率,来改变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102的带宽限制特性也可以。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与图1、图4同样的符号表示同样或相当的结构。
在图6的BS中,917是分配率控制器,918是分配率控制信号,919是向第1移动站MS1发送的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码元)。
另外,在图6的第1移动站MS1中,117是分配率控制器,118是由基站BS发送来的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码元),119是分配率控制信号。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基站BS的分配率控制器917,分别监视着由解调器910A~910C分别得到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3的各通信量913A~913C。而后当由通信量913A判定与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时,分配率控制器917,掌握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各通信量913B、913C,根据这些通信量由分配率控制信号918改变在与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中使用的接收系统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的分配率。
例如,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通信量是0的场合,分配率控制器917,由分配率控制信号918将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的分配率加大的比平方根分配还大。这时,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将分配率改变成大的值,来改变其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
另外,同时,为了改变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中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的分配率,分配率控制器917,将表示改变过的分配率的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918输出到多路复用器916并与数据信号901进行多路复用处理。与数据信号901进行过多路复用处理的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918,经由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2、频率转换器904、功率放大器905,由发送接收天线906作为用于改变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被无线发送到第1移动站MS1。
另一方面,第1移动站MS1,由发送接收天线106接收被多路复用处理过的数据信号901和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918,经由低噪声放大器107、频率转换器108、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9,输入到解调器110。解调器110从数据信号901分离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918,作为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118输入到分配率控制器117,同时,输入到放大器控制器115。
分配率控制器117,将分配率控制信号119输出到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以便能变成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118表示的分配率。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由分配率控制信号119改变分配率从而改变其发送系统带宽控制特性。放大器控制器115根据分配率通知数据信号118,将放大器控制信号116输出到功率放大器105。功率放大器105,遵从放大器控制信号116,控制放大器的工作点(区域)移向非线性区。
来自第1移动站MS1的数据信号101,经由分配率被改变过的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频率转换器104、非线性工作的功率放大器105、发送接收天线106,被发送到基站BS,经由基站BS的发送接收天线906、低噪声放大器907、频率转换器908A,被输入到分配率被改变过的接收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由解调器910A解调成数据信号911A。
这样,由平方根分配(=0.5次方)来改变在第1移动站MS1的发送系统、基站BS的接收系统中的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909A的分配降率,带宽限制特性和包络线振幅变动也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使功率放大器105非线性工作,能收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分配率的改变,与在发送接收各自中作成了平方根分配的场合同样,例如在移动站MS中当作成了从0.5次方1次方的时候,在基站BS为了作成从0.5次方0次方,要使发送系统中的滤波器传递函数与接收系统中的滤波器传递函数之积为奈奎斯特滤波器特性。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是以没有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的场合作为例子的,但该实施方式1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就是说,如在实施方式1也说明过的那样,根据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通信量的多少,来改变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102的分配降率也可以,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分配率控制器917所监视的,并不限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如在实施方式1也说明过的那样,通过出现在解调器910B、910C的解调输出中的、来自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来改变分配率也可以。
再者,对通信量和干扰量未做特殊限定,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各移动站群MS1、MS2、MS3的场合,将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数量作为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2、ΔF3中的通信量也可以。
实施方式3.
在该实施方式3中,对于取代实施方式1、2改变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909A的带宽限制特性的手法、而改变载波频率f1~f3的手法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与图1,图4同样的符号是同样或相当的结构。
在图7的基站BS中,920是载波频率控制器,921A、921B、921C分别是载波频率控制信号,922是向第1移动站MS1发送的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码元)。
另外,在图7的第1移动站MS1中,120是载波频率控制器,121是由基站BS发送来的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码元),122是载波频率控制信号。
在该实施方式3中,由载波频率控制信号921A~921C、和载波频率控制信号122可以分别改变载频振荡器908A~908C的载波频率f1~f3、和第1移动站MS1的载频振荡器103的载波频率f1。当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由同样的结构也可以改变第2移动站MS2、第3移动站MS3的载波频率f2、f3。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基站BS的载波频率控制器920,分别监视着由解调器910A~910C分别得到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3的各通信量913A~913C。而后当由通信量913A判定与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时,载波频率控制器920,掌握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913B、913C,根据这些通信量改变载频振荡器908A~908C的载波频率f1~f3。
例如,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通信量多的场合,载波频率控制器920,分别将载波频率控制信号921A~921C输出到载频振荡器908A~908C,加大载波频率f1~f3的设定频率间隔。虽然不是特殊限定,但此处是假定载波频率f1的值原封保持不变,将载波频率f2、f3分别向更低频、更高频推移。
另外,同时,为了将改变后的载波频率f1(原封不变的值)通知到第1移动站MS1,载波频率控制器920,将表示载波频率f1的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922输出到多路复用器916而与数据信号901进行多路复用处理,经由发送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2、频率转换器904、功率放大器905,由发送接收天线906作为用于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无线发送到第1移动站MS1。
当然,由同样的动作,可将载波频率f2、f3(被改变过的值)通知到第2、第3移动站MS2、MS3。
另一方面,在第1移动站MS1中,由发送接收天线106接收被多路复用处理过的数据信号901和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922,经由低噪声放大器107、频率转换器108、接收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9,输入到解调器110。解调器110,将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922与数据信号901分离,作为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121输入到载波频率控制器120,同时,输入到放大器控制器115。
载波频率控制器120,将载波频率控制信号122输出到载频振荡器103,以便能变成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121表示的载波频率f1。载频振荡器103,由载波频率控制信号122改变载波频率f1(如上所述,此处载波频率f1保持不变)。
当然,由同样的动作,也能同时改变第2、第3移动站MS2、MS3的载波频率的载波频率f2、f3,并分别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3的中心频率间隔f1-f2、f3-f1。放大器控制器115根据载波频率通知信号121,将放大器控制信号116输出到功率放大器105。功率放大器105,遵从放大器控制信号116,控制放大器的工作点(区域)移向非线性区。
来自第1移动站MS1的数据信号101,在通过了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102之后,在频率转换器104与载波频率f1的载频振荡器103的输出混合,经由功率放大器105、发送接收天线106,发送到基站BS,在通过基站BS的发送接收天线906、低噪声放大器907之后,在频率转换器908A与载波频率f1的载频振荡器103的输出混合,经由接收系统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由解调器910A解调成数据信号911A。
这样,通过分别改变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中心频率f2、f3而改变中心频率间隔,抑制由功率放大器105的非线性工作发生或增加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对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干扰,从而使第1移动站MS1中的功率放大器105的工作区可以使用到更深的非线性区。
图8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
如图8所示,通过分别展宽通信信道带宽ΔF1~ΔF3的各中心频率间隔f1-f3、f2-f1,即使是同样发生或增加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频谱S’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也减少了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通信频谱S2、S3的干扰量。
这时,可以使第1移动站MS1的功率率放大器105工作在更深的非线性区,直到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干扰量、和改变频率间隔f1-f3、f2-f1之前的干扰量达到同样程度,所以,减少了功耗从而可以增加通信时间。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是由载波频率通知数据信号121向各移动站指定载波频率来改变通信信道带宽间的设定频率间隔,但是,例如也可以利用一组特定信道带宽和相邻信道带宽载波频率,或载波频率与相邻信道带宽间的频率间隔,如果是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间的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该实施方式3没有特殊限定。
如上所表明的,若采用该实施方式3,基站BS监视与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相邻的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中的通信量913B、913C或干扰量,根据通信量913B、913C或干扰量,基站BS改变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和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中心频率f1、f2、f3,展宽中心频率间隔f1-f2、f3-f1,同时,基站BS将改变后的中心频率f1、f2、f3分别通知到用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进行通信的第1移动站MS1和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进行通信的第2、第3移动站MS2、MS3,依照改变后的中心频率f1~f3,各移动站MS1~MS3分别改变各移动站MS1~MS3本身的中心频率f1~f3,用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进行通信的第1移动站MS1改变用于放大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101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105的工作点,所以,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不发生或增加对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105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以增加第1移动站MS1的通信时间。
再者,在实施方式1、2中,对于在一种通信方式中可以使用3个通信信道带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进行监视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通信量(或干扰量)无需是同一通信方式,如果将基站BS内的接收系统作成对于不同的通信方式也能接收的话,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图8中,针对在关注的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两侧存在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场合,不改变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各中心频率f1而分别改变频率间隔f1-f3,f2-f1,但在仅在一侧只存在同一通信方式的第2通信信道带宽ΔF2(或ΔF3)的场合,只改变与同一通信方式的第2通信信道带宽ΔF2(或ΔF3)的中心频率间隔f2-f1(或f1-f3),进而也包含本信道改变载波频率f2,f1(或f1,f3),由此,可以改变与不同通信方式的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3(或ΔF2)的中心频率间隔,所以,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在实施方式1~3中,作为带宽限制用滤波器是用奈奎斯特滤波器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具有高斯型滤波器等其他的带宽限制特性的滤波器也可以,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在实施方式1~3中,为了获得带宽限制特性在数据信号带宽(基带)使用了滤波器,但是在变成载波频率的信号之后进行滤波器的带宽限制也可以,或者一旦将数据信号转换成所谓的中间频率带宽,在这个中间频率带宽进行了基于滤波器的带宽限制后转换到无线频率带宽信号也可以,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根据当时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干扰量)、随时间改变与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中心频率间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正如城市和乡村那样一般可以考虑到在通信量上存在统计性差异的情况那样、事先预测差异的场合,在基站的设置阶段根据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来改变中心频率间隔,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如在实施方式1、2中所述,分配率控制器917监视的,不限于第2、第3通信信道带宽ΔF2、ΔF3的各通信量,根据出现在解调器910B、910C的解调输出中的、来自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份,来改变中心频率间隔也可以。
再者,在实施方式1、2中,是将焦点集中在使用第1通信信道带宽ΔF1的第1移动站MS1与基站间的通信进行了说明,所以,只对带宽限制的平方根奈奎斯特滤波器909A进行了对基站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的控制,但对于所有的通信信道带宽进行同样的监视,控制所有的带宽限制特性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者,在实施方式1~3中,是由多路复用器916对用于决定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和用于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间的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处理而由基站发送到移动站,但发送这些信息的手法并不被限定于多路复用处理。
再者,在实施方式1~3中,是由放大器控制器115来改变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但并不特殊限定这种工作点的改变装置。
再者,不特殊限定对于1个基站的移动站(移动站群)的数量和通信信道带宽的数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和移动站,适用于例如在要求小滚降率的W-CDMA方式中、可以降低移动站的功耗来增长通信时间的系统。

Claims (20)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由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和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分别与上述多个移动站群进行通信的基站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上述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上述移动站群,
上述移动站群,根据上述信息改变上述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由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和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分别与上述多个移动站群进行通信的基站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站,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各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上述移动站群,
各上述移动站群,根据上述信息分别改变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上述设定频率间隔,
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3.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
移动站群,根据从上述基站发送来的信息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4.权利要求2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
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5.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将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群中的移动站数量作为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
6.权利要求2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将正在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群中的移动站数量作为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进行监视。
7.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将出现在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解调输出中的数据信号中的、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作为干扰量进行监视。
8.权利要求2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站,将出现在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解调输出中的数据信号中的、来自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非线性畸变信号成分作为干扰量进行监视。
9.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在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与基站之间基于通信信道带宽进行各自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站,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上述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上述移动站群,
在上述移动站群,根据上述信息改变上述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10.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在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与基站之间基于通信信道带宽进行各自通信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站,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各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上述移动站群,
在各上述移动站群,根据上述信息分别改变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上述设定频率间隔,
在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11.权利要求9记载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站,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
在移动站群,根据从上述基站发送来的信息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12.权利要求10记载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站,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
在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13.一种基站,其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与由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分别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上述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发送到上述移动站群。
14.一种基站,其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与由至少1个以上的移动站组成的多个移动站群分别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对正在与上述移动站群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相邻的相邻通信信道带宽中的通信量、或来自上述特定通信信道带宽对于上述相邻通信信道带宽的干扰量进行监视,根据上述通信量或上述干扰量,改变各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同时,将用于改变上述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各上述移动站群。
15.权利要求13记载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少,越将接收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
16.权利要求14记载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改变各通信信道带宽的设定频率间隔,以便通信量或干扰量越多,特定通信信道带宽越变成更宽的带宽。
17.一种移动站,其以至少1个以上构成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与基站分别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站群,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改变特定通信信道带宽中的上述移动站群的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的信息,改变上述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并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18.一种移动站,其以至少1个以上构成基于多个通信信道带宽与基站分别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站群,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改变设定频率间隔的信息,改变上述通信信道带宽的上述设定频率间隔,在构成正在与上述基站进行着通信的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的场合,改变用于放大向上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
19.权利要求17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根据由基站发送来的信息将发送系统带宽限制特性改变成更宽的带宽,并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20.权利要求18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特定通信信道带宽的移动站群的场合,控制发送系统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更向非线性区深入。
CNA018166113A 2001-08-01 2001-08-01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Pending CN14668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1/006627 WO2003015443A1 (fr) 2001-08-01 2001-08-01 Systeme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ede,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mobile associ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6858A true CN1466858A (zh) 2004-01-07

Family

ID=1173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18166113A Pending CN1466858A (zh) 2001-08-01 2001-08-01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38693A1 (zh)
JP (1) JP4601955B2 (zh)
CN (1) CN1466858A (zh)
WO (1) WO20030154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426A (zh) * 2012-03-19 2012-08-15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率的通信互连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665266A (zh) * 2006-01-23 2012-09-12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可调度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功率控制
CN102047732B (zh) * 2008-03-28 2014-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4829B2 (ja) * 2005-06-20 2011-01-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190114B2 (en) * 2005-07-20 2012-05-29 Atc Technologies, Llc Frequency-dependent filter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ransmitters
KR101006586B1 (ko) * 2006-02-17 2011-01-07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대역 제한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JP4732935B2 (ja) 2006-03-20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方法
EP1881662A1 (de) 2006-07-18 2008-01-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iltereinstellung abhängig von Nachbarbandbelegung
KR20110048398A (ko) * 2009-11-02 2011-05-11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레이어를 할당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811241B2 (en) * 2009-11-17 2014-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existence of plur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in close proximity
JP7032762B2 (ja) * 2018-06-08 2022-03-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23199462A1 (ja) * 2022-04-14 2023-10-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3526A (ja) * 1990-09-26 1992-05-07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H07154364A (ja) * 1993-11-26 199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車・携帯電話通信方式
US6047171A (en) * 1998-01-08 2000-04-04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a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using multiple IF filters
FI981518A (fi) * 1998-07-01 2000-01-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6192228B1 (en) * 1998-09-11 2001-02-20 Conexa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an RF receiver at certain frequencies
US6741839B1 (en) * 1999-09-16 2004-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djacent channel power in a wireless base station
FI20000539A (fi) * 2000-03-09 2001-09-10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häiriön vaikutuksen minimoi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6546233B1 (en) * 2000-06-06 2003-04-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inearization of power amplifier
US7043242B2 (en) * 2001-01-31 2006-05-09 Noki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vating interfrequenc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266A (zh) * 2006-01-23 2012-09-12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可调度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功率控制
CN102665266B (zh) * 2006-01-23 2015-09-09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可调度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功率控制
CN102047732B (zh) * 2008-03-28 2014-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638426A (zh) * 2012-03-19 2012-08-15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率的通信互连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015443A1 (ja) 2004-12-02
JP4601955B2 (ja) 2010-12-22
WO2003015443A1 (fr) 2003-02-20
US20040038693A1 (en) 200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9593C (zh) 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移动无线通信方法
CN1291560C (zh) 无线电信号发射机
CN1184749C (zh) 分组交换蜂窝系统中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196373C (zh) 选择编码方法的方法
CN1466858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CN1108867A (zh) 能使移动电话系统放宽相邻信道要求的分集传输的使用
CN1284390C (zh)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CN1175173A (zh) 位置分集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方案
CN1550080A (zh) 无线通信装置与无线通信方法
CN1829388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717107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基站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701537A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550075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站和基站及其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714587A (zh) 将第一协议通信的传输间隙期间的时隙指配给第二协议通信
CN101052227A (zh) 测定装置及区域质量测定方法
CN101057520A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N1260901C (zh) 质量阈值设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通信控制器
CN101036319A (zh) 辅助放大器
CN1262083C (zh) Cdma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708159A (zh)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230996C (zh) 传输频带限幅滤波器装置和传输装置
CN1946217A (zh) 多模通信设备及其内处理多个通信信号的方法
CN1913379A (zh) 多频带多入多出收发器集成电路
CN101053173A (zh) 基站、无线线路控制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835640A (zh) 群交换分组移动寻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