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4006A -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4006A
CN1444006A CN 03114269 CN03114269A CN1444006A CN 1444006 A CN1444006 A CN 1444006A CN 03114269 CN03114269 CN 03114269 CN 03114269 A CN03114269 A CN 03114269A CN 1444006 A CN1444006 A CN 1444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ve mirror
weaponry
ground
military
stealt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142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飞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1142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44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44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4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隐身技术(视频隐身技术),主要用于地面移动军事装备的可见光波段隐身,其特征是通过装置在军事装备四周并向地面微倾的反光镜,反映军事装备周边地表、植被和附近物体,消除军事装备的颜色、亮度、(车轮、坦克履带、齿轮等)特殊造型等可见光特征与背景的差异,实现瞬时同步变色,即使是高速移动也不易为敌方可见光侦测手段所发现,本发明对敌方地面侦察人员、低空、超低空飞行器如反坦克直升机、精确制导导弹等,具有极好的隐身效果,并可严重干扰敌激光制导的实施,同时当本发明中反光镜与地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时,能有效减少军事装备的雷达反射截面,在反雷达侦测方面也有很大的效果。

Description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涉及一种使军事设施、武器装备不易被人的眼睛或可见光探测设备发现的一种技术,属于军事隐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是采用迷彩遮蔽隐真技术,如将军事设施、武器装备漆成草绿色的单色迷彩、由各种不定形斑点所组成的变形迷彩。其它还有反光学侦察融合技术(控制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的颜色和组织结构并施以伪装网。)、电致变色薄膜、烟幕遮蔽等(见王春兰《视频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这些已有技术各有其不足。如迷彩隐真技术,其弱点是不能应环境而随时变色,漆上了某一种迷彩色的战车,到了明显不同于其色调的其它背景环境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色调,等于无法达到隐身目的,如沙漠迷彩色的战车在城市中行驶,雨林迷彩色战车在公路上行驶等等,都会遇到此类问题,而且未上色的车轮、坦克履带、齿轮传动部份等,由于其特殊的结构造型,在任何环境中均易为敌方可见光侦测所发现。虽然现在某些发达国家的迷彩作业已采用高科技,将目标和作战地区的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经过设计、调配涂料,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可以给坦克穿上相应环境的迷彩服。(见《北方教育》)网“军事”栏目《“战场魔术”比舞台更神奇)》一文。)这种高科技作业技术含量虽高,但实际作用却有限,因为它毕竟还是要花费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未能实现瞬时变色,特别是在高速推进或战斗当时不可能实施变色作业,实际上还是不可能实现有效隐身,而且如前述,由于战车、坦克的履带等特殊的结构造型,即使是实施迷彩作业,其结构的明暗变化特征还是易为敌方的可见光侦测所发现。电致变色薄膜在国外尚在研究阶段,因其技术含量高,估计成本也相当高昂。烟幕隐蔽的弱点是及时性与时效性差(《见解放军报》葛强林、董旭光《对付精确打击的“锦囊”:现代伪装术》一文),且与高速移动的地面武器装备不能很好配合,使得其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的复合材料隐身战车、塑料坦克等,只是针对雷达探测有效,在可见光隐身技术上并无实质进步。(见张泽宇《是它使战争变得扑朔迷离—漫谈军事隐身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且实际效果很好的隐身方法,它克服了上述隐身技术在可见光隐身方面的不足,实现了地面移动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可见光波段瞬时变色隐身目的,可极大的提高军用设施、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它是将反光镜安装在军用设施、武器装备的四周,通过将周围环境背景映射到军用设施、武器装备四周的反光镜面上,使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的可见光侦测特征与背景一致来达到隐身的方法,反光镜是由若干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多边形或与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外形相似的镜面拼接而成的一个中空箱形体,中空箱形体可为上、下一样大,即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垂直,也可根据需要作成上大、下小的倒锥体,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倾角。反光镜由保护层、反射层和支撑层组成,保护层是用抗撞、抗震、抗碎裂性能俱佳并且在受损后易于更换的透明的塑胶之类材料,如聚碳脂材料制成,使得反光镜面在遭受射击后只形成孔洞,而不致破裂脱落。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自动操纵臂可带动反光镜面向外伸缩或升降,自动操纵臂为一可自动伸缩、升降的臂杆,其一端固定在武器装备的机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反光镜上,自动操纵臂的伸缩、升降由电脑按不同使用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各自独立,均可自由升降、伸缩,以适应快速推进、崎岖道路和停留原地作战等不同需要,如快速推进、行经崎岖道路时,所有的反光镜面均由电脑按照预设的快速推进模式或崎岖道路模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面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免受损坏,而停留原地作战、停留原地警戒时,则可由电脑按预设的隐身作战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充分接触地面,充分映照周边地形、植被或其它物体,从而消除武器装备与背景的差别,使武器装备可见光特征与背景完全一致,融合在背景之中,反光镜面与地面的倾角大小可以灵活控制,反光镜面自身高度大,倾角可相对大些,光镜面自身高度较小时,则可近似垂直。反光镜面自身高度以其发挥隐身作用时,不影响武器装备发挥作用为宜,如不应高于坦克炮塔、影响作战人员观测敌情。多边形反光镜的上下角的设计,应以其发挥隐身作用时边缘能彼此密切吻合为原则。镜面一侧应为光滑、处处一致的反光面,不应有多余的边框或其它不透明的色块、物体,加固件可设置在朝向武器装备一侧的支撑层上,与自动操纵臂连接。
由于该隐身法采用了对周边环境映照力极佳的反光镜面,从而使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的可见光特征能因应不同背景瞬时改变、与背景极度融合,即使是在高速推进或进行战斗的时候。它具有前述已有技术所不具备的同步变色功能,使地上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即便是高速移动也不易为为敌方可见光侦察系统所发现,比已有技术具有更有效的可见光隐身效果,且与一些高科技的方案,如电致变色薄膜等相比,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反光镜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反光镜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隐身反光镜、自动操纵臂与军事装备的安装简图。
图5是本发明在军用装备处于人员出入或维修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位置图。
图6是本发明在军用装备行经崎岖道路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位置图。
图7是本发明在军用装备高速推进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位置图。
图8是本发明在军用装备停留原地作战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位置图。
图9是本发明在军用装备反可见光侦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它是将反光镜1通过自动操纵臂2安装在军用装备的四周,通过将周围环境背景映射到军用装备四周的反光镜面上,使军用装备的可见光侦察特征与背景一致来达到隐身的方法,反光镜1由四块高度略高于作战平台台基座的梯形隐身反光镜拼接成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锥体,隐身反光镜分别由四组自动操纵臂连结在军用装备前部、后部和左、右侧,其中前、后隐身反光镜宽度一致,左、右隐身反光镜宽度一致,四块梯形镜面的梯形底角角度一致,梯形顶角角度一致,四块镜面梯形斜边接合后,镜面与地面形成约10°倾角。四块倒梯形反光镜闭合时能对军用装备形成完全的周边屏蔽,在一定距离外的敌方可见光侦察系统,如肉眼、望远镜、导弹可见光摄像头等,无论从什么向看,所见军用装备车身均为其背景影像,如地面、植被及其它相邻的物体。从而使军用装备的大部份可见光侦测特征消失,融合在背景之中。
反光镜1也可由四块高度略高于作战平台台基座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或与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外形相似的镜面拼接而成的一个中空箱形体,或者由多种形状组合拼接成为一个中空箱形体。中空箱形体可为上、下一样大,即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垂直,也可根据需要作成上大、下小的箱体,即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倾角。
反光镜1还可无需拼接,直接作成一个圆形、方形或与军用装备外形一致的箱体。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隐身反光镜1由保护层11、反射层12和支撑层13组成,保护层是用抗撞、抗震、抗碎裂性能俱佳并且在受损后易于更换的透明的塑胶之类材料,如聚碳脂材料制成,使得反光镜面在遭受射击后只形成孔洞,而不致破裂脱落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隐身反光镜1、自动操纵臂2与军事装备的安装简图。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自动操纵臂可带动反光镜面向外伸缩或升降,自动操纵臂为一可自动伸缩、升降的臂杆,其一端固定在武器装备的机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反光镜上,自动操纵臂的伸缩、升降由电脑按不同使用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各自独立,均可自由升降、伸缩,以适应快速推进、崎岖道路和停留原地作战等不同需要,如需快速推进、行经崎岖道路时,所有的反光镜面均由电脑按照预设的快速推进模式或崎岖道路模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免受损坏,而停留原地作战时,则可由电脑按预设的隐身作战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充分接触地面,充分映照周边地形、植被或其它物体,从而消除武器装备与背景的差别,使武器装备可见光特征与背景完全一致,融合在背景之中。
如图5所示本发明在人员出入或维修状态下反光镜1向外打开或将反光镜升到一定高度以方便人员出入及对军用装备进行维修。
如图6所示本发明在坦克行经崎岖道路状态下隐身反光镜1向上升高,其高度以避开障碍物为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反光镜碰撞路面发生损伤。
如图7所示本发明在高速推进状态下隐身反光镜1下缘稍微离地。
如图8所示本发明在停留原地作战状态下隐身反光镜1下缘与地面充分接触,形成完全的隐藏身屏蔽。
如图9所示本发明在使用中,当敌方地面作战人员和敌方低空、超低空飞行武器如反坦克直升机(离地约十余米)、精确制导弹(离地约三十米)从一定距离外侦测时,通过军用设备周围的反光镜1的映射,所见我武器装备的可见光A侦测特征与背景的可见光观测特征一致,从而使我武器装备的可见光外貌与背景高度一致,我武器装备的大部分可见光侦测特征消失,高度融合在背景中,达到混淆敌方可视系统对我武器装备与背景的认知的目的,实现我武器装备在不同背景中同步变色的隐身效果,使敌方难以通过可见光侦察发现我目标实施攻击。本发明可结合植物伪装、红外隐身技术或其它隐身技术B实施。
具体实施例:
结合附图1当可见光隐身法用在坦克上时,它是将反光镜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坦克的四周,通过将周围环境背景映射到坦克四周的反光镜面上,使坦克的可见光侦察特征与背景一致来达到隐身的方法,反光镜1由四块高度略高于坦克炮塔基座的倒梯形隐身反光镜拼接成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锥体,隐身反光镜分别由四组自动操纵臂连接在坦克前部、后部和左、右侧,其中前、后隐身反光镜宽度一致,左、右隐身反光镜宽度一致,四块梯形镜面的梯形底角角度一致,梯形顶角角度一致,四块镜面梯形斜边接合后,镜面与地面形成约10°倾角。四块倒梯形反光镜闭合时能对坦克形成完全的周边屏蔽,在一定距离外的敌方可见光侦察系统,如肉眼、望远镜、导弹可见光摄像头等,无论从什么向看,所见坦克车身均为其背景影像,如地面、植被及其它相邻的物体。从而使坦克的大部份可见光侦测特征消失,融合在背景之中。隐身反光镜是由保护层、反射层、和支撑层组成,保护层是用抗撞、抗震、抗碎裂性能俱佳并且在受损后易于更换的透明的塑胶之类材料,如聚碳脂材料制成,使得反光镜面在遭受射击后只形成孔洞,而不致破裂脱落。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坦克的四周。自动操纵臂可带动反光镜面向外伸缩或升降,自动操纵臂为一可自动伸缩、升降的臂杆,其一端固定在坦克的车身上,另一端安装在反光镜上,自动操纵臂的伸缩、升降由电脑按不同使用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各自独立,均可自由升降、伸缩,以适应快速推进、崎岖道路和停留原地作战等不同需要,如需快速推进、行经崎岖道路时,所有的反光镜面均由电脑按照预设的快速推进模式或崎岖道路模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免受损伤,而停留原地作战时,则可由电脑按预设的隐身作战模式程序控制自动操纵臂,使反光镜充分接触地面,充分映照周边地形、植被或其它物体,从而消除坦克与背景的差别,使坦克可见光特征与背景完全一致,融合在背景之中,坦克炮台稍高于隐身镜面,以利于作战人员观测敌情与射击,对炮台、炮管等外露部分,可适当施以迷彩伪装、植物伪装并结合红外隐身技术、雷达吸波技术等其它隐身技术使用。当坦克在人员出入或维修状态下反光镜向外打开方便人员出入及对坦克进行维修;当行经崎岖道路状态下隐身反光镜向上升高,避开障碍物,以避免反光镜碰撞路面发生损伤;而当坦克在停留原地作战、停留原地警戒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下缘与地面充分接触,形成完全的隐身屏蔽;当坦克处于高速推进状态下,隐身反光镜下缘稍微离地。
当可见光隐身法用在军用车辆上时,将三块高度相同的倒梯形隐身镜面分别由三组自动操纵臂连接在军用运输车左、右侧和后部,其高度可与车身等高,另一块高度不高于车辆前挡风玻璃下缘的倒梯形隐身镜面由一组自动操臂连结在军用运输车的前部,以便于驾驶员观测前方路面,并可在左右侧隐身镜面前方斜边高于前部隐身镜面位置直接装置左、右后视镜,以利于行车安全,车辆前后隐身反光镜的下边宽度一致,前部一块上边因高度小而变短。左右侧隐身反光镜的上、下边宽度一致,上、下角角度一致,当四块隐身镜面的梯形斜边接合时,镜面与地面形成约10°倾角。每块隐身镜面均可由自动操纵臂单独升降或同时升降,以便人员、货物出入车辆、维修作业,同时也可由电脑预设程式,自动操纵隐身镜面的不同位置模式,以适应高速推进、崎岖路面、停留原地作战等不同需要。在发挥最佳隐身功能的情况下,隐身镜面斜边紧密吻合,并根据不同路况条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使隐身镜面下边缘接近地面,以尽量消除车身阴影,使车辆可见光侦测特征与背景最大限度保持一致,如果是用于运兵车,隐身镜面的高度应以其在作战模式下便于车上所运载兵员向外观测敌情与射击为宜,如前例,车辆车头、车身上表面可同时施以迷彩伪装、植物伪装并结合红外隐身技术、雷达吸波技术等其它隐身技术使用,其它支持可见光隐身法在军用车辆上实施的技术方案与在坦克上实施的技术方案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Claims (9)

1.一种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可见光隐身法,其特征是是将反光镜安装在军用设施、武器装备的四周,通过将周围环境背景映射到军用设施、武器装备四周的反光镜面上,使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的可见光侦测特征与背景一致来达到隐身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可见光隐身法,其特征是反光镜是由若干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梯形或者三角形等多边形或者用与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外形相似的镜面拼接而成的一个中空箱形体,中空箱形体可为上、下一样大,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垂直,也可根据需要作成上大、下小的中空箱形体,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可见光隐身法,其特征是反光镜可直接作成一个圆形、方形或与军用装备外形一致的中空箱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可见光隐身法,其特征是反光镜由保护层、反射层和支撑层组成,保护层是透明的塑胶材料,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可见光隐身法,其特征是反光镜由保护层、反射层和支撑层组成,保护层是透明的塑胶材料,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
6.一种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其特征是在军用设施、武器装备的四周安装反光镜,反光镜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其特征是自动操纵臂为一可自动伸缩、升降的臂杆,其一端固定在武器装备的机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反光镜上,自动操纵臂可带动反光镜面向外伸缩或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其特征是反光镜是由若干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梯形或者三角形等多边形或者用与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外形相似的镜面拼接而成的一个中空箱形体,中空箱形体可为上、下一样大,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垂直,也可根据需要作成上大、下小的中空箱形体,此时反光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其特征是反光镜由保护层、反射层和支撑层组成,保护层是透明的塑胶材料,通过在保护层的背面用电镀或真空喷镀的铝、铬等光学薄膜做反射层,反射层的背面是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撑层,每块反光镜均通过自动操纵臂安装在武器装备的四周。
CN 03114269 2003-04-17 2003-04-17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Pending CN1444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14269 CN1444006A (zh) 2003-04-17 2003-04-17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14269 CN1444006A (zh) 2003-04-17 2003-04-17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4006A true CN1444006A (zh) 2003-09-24

Family

ID=2781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14269 Pending CN1444006A (zh) 2003-04-17 2003-04-17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440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427A (zh) * 2010-10-29 2012-05-23 刘忠诚 抗激光武器及反激光武器
CN105291694A (zh) * 2015-11-19 2016-02-03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轮毂隐身装置
WO2017219392A1 (zh) * 2016-06-24 2017-12-28 施剑波 一种三维喷涂隐身的方法
CN107562061A (zh) * 2017-10-18 2018-01-09 长沙冰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反侦察无人车
CN109782506A (zh) * 2019-01-10 2019-05-2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光学可变玻璃及光学可变悬浮展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427A (zh) * 2010-10-29 2012-05-23 刘忠诚 抗激光武器及反激光武器
CN105291694A (zh) * 2015-11-19 2016-02-03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轮毂隐身装置
WO2017219392A1 (zh) * 2016-06-24 2017-12-28 施剑波 一种三维喷涂隐身的方法
CN107562061A (zh) * 2017-10-18 2018-01-09 长沙冰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反侦察无人车
CN109782506A (zh) * 2019-01-10 2019-05-2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光学可变玻璃及光学可变悬浮展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2274U (zh) 一种集群协同多组合式仿蜂巢无人飞行器
FR2636459A1 (fr) Systeme de restitution de l'environnement visuel d'un pilote en simulateur
CN1444006A (zh) 地上移动军用装备及其可见光隐身法
Danek Vertical Motion Simulator Familiarization Guide
Johnson The role of night vision equipment in military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RU2367026C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летчиков пилотированию ударного вертолета и применению авиационных средств поражения
Lavers Reeds Vol 14: Stealth Warship Technology
US4256366A (en) Aircraft visual collision and avoidance device
US5599023A (en) Partially translucent mural decoy
RU2347720C1 (ru) Система защиты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от управляемого оружия с инфракрасными головками самонаведения
US11914174B2 (en) Vehicle surface
Swift et al. Application of head-up displays to cars
US6717525B1 (en) Tactical vectoring equipment
RU156263U1 (ru) Маскировочная накидка для боевых машин и ратификационных, фортификацион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CN2427792Y (zh) 攻击性调焦激光雷达
RU2309363C2 (ru)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ивной маскировки объектов
CN107008017A (zh) 一种青少年国防教育专用的多功能侦测飞行器模型
CN102735105B (zh) 实现两乘员移动战斗平台运转的火炮观瞄方法
US20230049613A1 (en) Embedded target tracking training
JPH0517359Y2 (zh)
Key et al. Missio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for Army rotorcraft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d capabilities
Aronson Visual Presentation Simulation Requirements And Techniques
PADMOS et al. for Perception, Soesterberg, The Netherlands Quality criteria are presented for each of about 30 different outside-world image features of computer-generated image systems on vehicle simulators (eg, airplane, tank, ship). Criteria
Hood Jr Tales Of The South Pacific Or Camouflage-WWII
Barretta et al. UAV visual signature suppression via adaptive 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Xu Feiyong

False: Tu Feiyong

Number: 39

Page: 111

Volume: 1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Xu Feiyong

False: Tu Feiyong

Number: 39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9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U FEIYONG TO: XU FEIYONG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U FEIYONG TO: XU FEIYONG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