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4440A - 中央空调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中央空调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4440A
CN1414440A CN 02133095 CN02133095A CN1414440A CN 1414440 A CN1414440 A CN 1414440A CN 02133095 CN02133095 CN 02133095 CN 02133095 A CN02133095 A CN 02133095A CN 1414440 A CN1414440 A CN 1414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meet
ground connection
resistance
connecting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330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韩
尹应源
张荣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330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14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414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4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中央空调控制器,它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主机板(1)的主控信号输入端与主机控制板(2)的信号输出端由数据线(20)相连接,数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信号输入端(1-4)、(1-5)、(1-6)、(1-7)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数个风阀(12)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接,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信号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接。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它还能方便的控制各个房间的温度,且不需要加装辅助设施,大大降低了成本和使用空间。

Description

中央空调控制器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的中央空调制冷机、供暖机、或者冷暖兼用机,其功能单一,用户使用起来有许多不便。而且这些中央空调在使用加湿、热水、空气净化、换气、制冷、制热等功能时,如果要分别控制各个房间的温度,必须购买辅助设施另行安装,这样既麻烦,也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一般是在供暖机上带有加湿器,制冷机上带有空气净化器,冷暖两用机上也只有空气净化装置,要想使用温水、换气、各房间分别控制温度,这样就必须购买相应的辅助设施,重新安装,这样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成本也会提高很多,自动化程度低,安全性也不够好。
发明内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它不仅具有加湿、热水、空气净化、换气、制冷、制暖等功能,它还能方便的分别控制各个房间的温度,且不需要加装辅助设施,使用上也很方便,大大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空间。本发明包含了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点火棒10、热水器13、换热器21,它还包含了主机板1、主机控制板2、数个室内控制器3、电源4、煤气阀控制器11、数个风阀12、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主机板1的主控信号输入端与主机控制板2的信号输出端由数据线20相连接,数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信号输入端1-4、1-5、1-6、1-7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电源4的电源输出端与主机板1的电源输入端1-1相连接,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电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热水器13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1-3、1-8、1-9、1-10、1-11、1-12、1-13一一对应相连接,数个风阀12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0、1-21、1-22、1-23一一对应相连接,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信号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信号输入端1-14、1-15、1-16、1-17、1-18、1-19一一对应相连接。工作时所有指令由主机板1发出,此指令分别控制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点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风阀12、热水器13的打开和关闭,而且燃烧器过热保护器14可以自动检测燃烧器9和换热器21的温度,当燃烧器9和换热器21的温度过高时,燃烧器过热保护器14会给主机板1送一个信号,主机板1判断是燃烧器9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切断燃烧器9的电源,以保护中央空调器;热水温度感应器15可以自动测试温水的温度,并实时把水温信息传送到主机板1,当主机板1判断水温过高或过低时,会自动的控制热水器13的打开或关闭,以保证热水水温的正常;煤气泄漏感应器16可以自动检测到煤气是否有泄漏,当检测有泄漏时主机板3会控制关闭煤气阀控制器11以保证安全;火焰检测感应器17可以实时检测燃烧器9内是否正在燃烧,燃烧情况是否正常,当不正常时主机板1会自动关闭煤气阀,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也可自动检测换热器的温度是否过高;主机控制板2可以控制各个部件的开闭,也可转为自动控制;水流压力感应器18可以自动检测热水器13的水压,当水压过低时会通过主机板1关闭热水器13;数个室内控制器3则可以方便的控制各个房间的温度。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它不仅具有加湿、温水、空气净化、换气、制冷、制暖等功能,它还能方便的控制各个房间的温度,且不需要加装辅助设施,使用上也很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和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具体实施方式由主机板1、主机控制板2、四个室内控制器3、电源4、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点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四个风阀12、热水器13、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换热器21组成,主机板1的主控信号输入端与主机控制板2的信号输出端由数据线20相连接,四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3-1、3-2、3-3、3-4分别与主机板1的信号输入端1-4、1-5、1-6、1-7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电源4的电源输出端与主机板1的电源输入端1-1相连接,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电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热水器13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1-3、1-8、1-9、1-10、1-11、1-12、1-13一一对应相连接,四个风阀12的电源端12-4、12-3、12-2、12-1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0、1-21、1-22、1-23一一对应相连接,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信号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信号输入端1-14、1-15、1-16、1-17、1-18、1-19一一对应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4由交流电源AC、两个整流桥DD1、DD2、八个电容C1-C8、变压器W1、稳压芯片IC1、电感线圈L、防雷击装置ZNR1组成,稳压芯片IC1选用LM7805型号,防雷击装置ZNR1选用681型号,防雷击装置ZNR1的两端分别接交流电源AC的两端,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AC的两端,变压器T1的初级两端分别接在电容C1的两端,变压器T1的两个次级输出端1脚、2脚分别接整流桥DD1的两个输入端和电容C2的两端,DD1的输出端正极接电容C3、C4的一端和输出接头+Ec1,C3、C4的另一端接地,DD1的输出端负极接地;变压器T1的另两个次级输出端3脚、4脚分别接整流桥DD2的两个输入端,DD2的输出端正极接电感线圈L的一端,DD2的输出端负极接地,L的另一端接IC1的电源输入端V1脚和电容C5、C6的一端,C5、C6的另一端接地,IC1的接地端GND脚接地,IC1的电源输出端V0脚接电容C7、C8的一端和输出接头+Ec2,C7、C8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3、4所示,图3中的AA、BB、CC、DD、EE端与图4中的AA、BB、CC、DD、EE端对应连接;主机板1由八个电容C9-C16、两个电容组AC1、AC2、指令芯片IC2、三个驱动芯片IC3、IC4、IC5、两个功能开关CON1、CON2、光电耦合器M1、两个稳压管ZD1、ZD2、六个三极管Q1-Q6、五十三个电阻R1-R53、晶体振荡器X1、十二个继电器K1-K12、四个输入输出接头JP1-JP4、六个感应器接头JP5-JP10、十二个电源输出接头JP11-JP22、三个二极管D1-D3、继电器灭弧装置ZNR2、单刀双掷开关S111组成,IC2选用PIC16C74型号,IC3、IC4、IC5选用3800A型号,AC1选用CE390P型号,AC2选用CE360P型号,继电器灭弧装置ZNR2选用681型号,光电耦合器M1选用AP2630型号,CON1、CON2分别选用八头和七头的功能开关,晶体振荡器X1选用4MH的晶体振荡器;IC2的33-40脚分别与电容组AC1的9、8、7、6、5、4、3、2脚和功能开关CON1的1、2、3、4、5、6、7、8脚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IC2的20、21、22、27脚分别与AC2的6、5、4、3脚和CON2的1、2、3、4脚一一对应相连接,IC2的13脚、14脚分别接在晶体振荡器X1的两端,IC2的6、12、31脚接地,IC2的17脚、18脚、30脚悬空,IC2的电源端1脚、11脚、32脚都接+Ec1和电容C9的一端,C9的另一端接地,IC2的2脚接电阻R19的一端,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及JP5的2脚,R20的另一端接+Ec2,C10的另一端和JP5的1脚接地;IC2的3脚接电阻R21的一端,R21的另一端接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及JP6的2脚,电阻R22的另一端接+Ec2,C11的另一端和JP6的1脚接地,IC2的4脚接电阻R23的一端,R23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单刀双掷开关S111的动端及二极管D1的正极,C12的另一端接地,S111的另两固定端分别经电阻R17、R18接+Ec2,D1的负极接JP7的2脚,JP7的1脚接地,IC2的5脚接电阻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电阻R52和R53的一端,R52的另一端接地,R53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和JP4的2脚,JP4的1脚接地,R7的另一端接三极端Q1的发射极,Q1的集电极接+Ec1,Q1的基极接电阻R11的一端,R11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的一端和稳压管ZD1、ZD2的负极,ZD2的正极接地,ZD1的正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Q2的发射极接地,Q2的基极接电阻R46和R47的一端,R47的另一端接地,R4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D1的正极接IC2的19脚,电阻R12的另一端接+Ec1,IC2的7脚接电阻R48的一端,R48的另一端接电阻R2、R49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地,R49的另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和JP2的2脚,JP2的1脚接地,R5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Q3的集电极接+Ec1,Q3的基极经电阻R9接稳压管ZD1的负极,IC2的8脚接电阻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接电阻R50和R51的一端,R50的另一端接地,R51另一端接电阻R6的一端和JP3的2脚,JP3的1脚接地,R6的另一端接三接管Q4的发射极,Q4的集电极接+Ec1,Q4的基极经电阻R10接稳压管ZD1的负极,IC2的9脚经电阻R15接电阻R3和R16的一端,R16的另一端接地,R3的另一端接JP1的2脚和电阻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Q5的集电极接+Ec1,Q5的基极经电阻R8接稳压管ZD1的负极,JP1的1脚接地,IC2的10脚经电阻R13接地,JP8的二脚接光电耦合器M1的输入端2脚,M1的输入端1脚经电阻R24接JP8的1脚,M1的3脚接地,电容C12的两端分接光电耦合器M1的两个输出端3脚、4脚,M1的4脚接电阻R25的一端和IC2的28脚,R25的另一端接+Ec2;JP9的2脚接电阻R26和R27的一端,R26的另一端接+Ec2,R27的另一端接IC2的16脚,JP9的1脚接地;IC2的26脚接电阻R30的一端,R30的另一端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D3的负极接三集管Q6的发射极和JP10的2脚,JP10的1脚接地,Q6的基极接电阻R28和R29的一端,R28的另一端接地,R29的另一端接IC2的15脚,Q6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7的一端,K7的另一端经电阻R42接+Ec2;电容组AC1、AC2的1脚都接地,AC2的2脚接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功能开关CON2的7脚,R32的另一端接地,R33的另一端接IC2的29脚;驱动芯片IC3、IC4、IC5的3、4、5、6脚分别与IC2的33、34、35、36脚一一对应相连接,IC3的2脚接IC2的23脚,IC4的2脚接IC2的24脚,IC5的2脚接IC2的25脚,IC3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3的一端,C13的另一端接地,IC4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4的一端,C14的另一端接地,IC5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5的一端,C15的另一端接地,IC3、IC4、IC5的8脚都+Ec1,IC3、IC4、IC5的7脚接地,IC3、IC4、IC5的1脚、14脚和IC3的11脚悬空;驱动芯片IC3的10脚接继电器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经电阻R34接+Ec2,驱动芯片IC3的9脚接继电器K2的一端,K2的另一端经电阻R35接+Ec2,驱动芯片IC3的12脚接继电器K6的一端,K6的另一端经电阻R41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0脚接继电器K3的一端,K3的另一端经电阻R36接+Ec2,驱动芯片IC4的9脚接继电器K4的一端,K4的另一端经电阻R37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2脚接继电器K9的一端,K9的另一端经电阻R43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1脚接继电器K5的一端,K5的另一端经电阻R40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0脚接继电器K12的一端,K12的另一端经电阻R38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1脚接继电器K8的一端,K8的另一端经电阻R44接+Ec2,驱动芯片IC5的9脚接继电器K11的一端,K11的另一端经电阻R39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2脚接继电器K10的一端,K10的另一端经电阻R45接+Ec2;继电器K1的常开接点K11′的动接点接交流电源AC的一端AC0,K11′的定接点接JP11的1脚,继电器K2的常开接点K21的动接点接交流电源AC的一端AC0,K21的定接点接JP12的1脚,继电器K3的常开接点K3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31的定接点1接继电器K7的常开接点K71的动接点,K71的定接点接JP15的1脚,K31的定接点2接JP14的1脚,继电器K4的常开接点K4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4的定接点接J16的1脚,继电器K12的常开接点K12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21的定接点1接JP18的1脚,K121的定接点2接JP18的2脚,继电器K11的常开接点K11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11的定接点1、2脚分别接JP20的1脚、2脚,继电器K5的常开接点K5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51的定接点接JP22的1脚,继电器K6的常开接点K6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61的定接点接JP13的1脚,继电器K9的常开动接接点K9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91的定接点接JP17的1脚,继电器K8的常开接点K81的动接接点接AC的一端AC0,K81的定接点1、2脚分别JP19的1、2脚,继电器K10的常开接点K10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01的定接点1、2脚分别JP21的1、2脚;JP11-JP17、JP22的2脚和JP18-JP21的3脚接交流电源AC的另一端,四个输入输出接头JP1-JP4的信号端分别与四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5的信号输入端与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温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6信号输入端与水流压力感应器18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7信号输入端与火焰检测感应器17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8信号输入端与煤气泄漏感应器16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9信号输入端与热水温度感应器15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10信号输入端与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1的电源输出端与送风机5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2电源输出端与加湿器6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3电源输出端与空气净化器7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4电源输出端与制冷机8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5电源输出端与燃烧器9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6电源输出端与点火棒10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7电源输出端与煤气阀11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8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1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9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2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0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3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1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4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2电源输出端与热水器13的电源端相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指令芯片IC1通过驱动芯片IC3、IC4、IC5和继电器控制所有的外部设备,如送风机5、加湿器6等,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可以检测换热器21的实时温度,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时,由接头JP5把信号送到IC1的2脚,通过指令芯片IC2的判断,可以通过驱动芯片IC4的12脚控制继电器K9使K9的常开接点闭合,煤气阀控制器11停止供气,使得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温度降低,保证设备的安全;当水流压力感应器18检测到水压过低时,信号通过JP6送到指令芯片IC2,IC2通过驱动芯片和继电器断开热水器13的电源,使热水器13停止工作,保证热水器13在低水压下的安全;火焰检测感应器17可以检测煤气阀控制器11打开时是否在燃烧,否则通过指令芯片、驱动芯片和继电器关闭煤气阀控制器11;煤气泄漏感应器16可以检测煤气是否有泄漏,当检测到有泄漏时,也通过指令芯片、驱动芯片和继电器关闭煤气阀控制器11,以保证安全;热水温度感应器15随时检测热水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通过指令芯片、驱动芯片和继电器打开或关闭热水器13,以保证热水的温度平衡;四个风阀12可以控制向四个房间内送风或停止送风,以保证室内温度;所有的外围设备均由主机板1控制,所有外围设备检测到的信号,也都送到主机板1上,由主机板1判断发出指令。所以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主机控制板2由,二十个电阻R54-R73,十六个发光二极管DL1-DL16、三个三极管Q7-Q9、八个开关S1-S8、一个报警喇叭BZ1组成,主机板1的功能开关CON1的1脚接电阻R54和R62的一端,R54的另一端经开关S1接主机板1的功能开关CON2的4脚,R6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1和发光二极管DL9的正极,CON1的2脚接电阻R55和R63的一端,R55的另一端经开关S2接CON2的4脚,R6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2和发光二极管DL10的正极,CON1的3脚接电阻R56和R64的一端,R56的另一端经开关S3接CON2的4脚,R6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3和发光二极管DL11的正极,CON1的4脚接电阻R57和R65的一端,R57的另一端经开关S4接CON2的4脚,R6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4和发光二极管DL12的正极,CON1的5脚接电阻R58和R66的一端,R58的另一端经开关S5接CON2的3脚,R6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5和发光二极管DL13的正极,CON1的6脚接电阻R59和R67的一端,R59的另一端经开关S6接CON2的3脚,R67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6和发光二极管DL14的正极,CON1的7脚接电阻R60和R68的一端,R60的另一端经开关S7接CON2的3脚,R68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7和发光二极管DL15的正极,CON1的8脚接电阻R61和R69的一端,R61的另一端经开关S8接CON2的3脚,R69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8和发光二极管DL16的正极;DL1-DL8的负极都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Q8的发射极接地,Q8的基极接电阻R70和R71的一端,R71的另一端接地,R70的另一端接CON2的1脚;DL9-DL16的负极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Q9的发射极接地,Q9的基极接电阻R72和R73的一端,R73的另一端接地,R72的另一端接CON2的2脚;CON2的5脚接地,CON2的6脚接+Ec2,CON2的7脚接三极管Q7的基极,Q7的发射极接地,Q7的集电极接报警喇叭BZ1的一端,BZ1的另一端接+Ec2。主机控制板2上安装有八个开关S1-S8,十六个发光二极管,开关S1-S8可以分别控制主机板1外围的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点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热水器13,可以让上述设备均可以在主机控制板2的的控制下进行打开和关闭;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室内控制器3由二十一个电阻R75-R99、指令芯片IC7、数字显示控制器FND、稳压芯片IC6、整流电路DD3、晶体振荡器X2、温度感应器TH1、四个三极管Q10-Q13、稳压管ZD3、七个电容C16-C22、四个发光二极管DL17-DL20、五个开关S9-S13组成,IC6选用78L05型号,IC7选用PIC16C72型号,整流电路DD3的两个输入端接主机板1的输入输出接头JP1的3脚、4脚,DD3的输出端负极接地,DD3的输出正极接稳压管ZD3的负极、电阻R79的一端及稳压芯片IC6的输入端1脚,IC6的输入端1脚接电容C19、C20的一端,C19、C20的另一端接地,稳压管ZD3的正极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Q10的发射极接地,Q10的基极接电阻R80、R81的一端,R80的另一端接地,R81的另一端接IC7的28脚,电阻R79的另一端接电阻R75和R78的一端,R75的另一端接地,R78的另一端接IC7的3脚;稳压芯片IC6的接地端2脚接地,IC6的输出端3脚接电容21、C22、C16的一端和电阻R76的一端,电容C21、C22、C16的另一端接地,R76的另一端接电阻R77和温度感应器TH1的一端及电容C17的一端,C17的另一端接地,TH1的另一端接地,R77的另一端接IC7的2脚,IC7的5脚经电阻R99接地,IC7的6脚接地,IC7的9脚、10脚分别接在晶体振荡器X2的两端,IC7的电源端1脚、20脚接IC6的3脚和电容C18的一端,C18的另一端接地,IC7的8脚、19脚接地;IC7的21-27脚分别经电阻R82-R88接FND的7、6、4、2、1、9、10脚,FND的5脚悬空,FND的7、6、4、2脚分别经发光二极管DL17、DL18、DL19、DL20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Q13的发射极接地,Q13的基极接IC7的13脚,FND的8脚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Q12的发射极接地,Q12的基极接IC7的12脚,FND的3脚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Q11的发射极接地,Q11的基极接IC7的11脚;IC7的14脚接电阻R93的一端,R93的另一端接电阻R94的一端和开关S9的一端,R94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5脚接电阻R92的一端,R92的另一端接电阻R95的一端和开关S10的一端,R95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6脚接电阻R91的一端,R91的另一端接电阻R96的一端和开关S11的一端,R96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7脚接电阻R90的一端,R90的另一端接电阻R97的一端和开关S12的一端,R97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8脚接电阻R89的一端,R89的另一端接电阻R98的一端和开关S13的一端,R98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13的另一端接地。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控制器3可以设在四个不同的房间内,控制各自房间的温度,也可以控制主机板1的运行,即控制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的运行,使用上非常方便,数字显示控制器FND可以实时显示空调控制器的运行情况,大大方便了对空调控制器的使用。

Claims (5)

1、中央空调控制器,它包含了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点火棒(10)、热水器(13)、换热器(2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了主机板(1)、主机控制板(2)、数个室内控制器(3)、电源(4)、煤气阀控制器(11)、数个风阀(12)、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主机板(1)的主控信号输入端与主机控制板(2)的信号输出端由数据线(20)相连接,数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信号输入端(1-4)、(1-5)、(1-6)、(1-7)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电源(4)的电源输出端与主机板(1)的电源输入端(1-1)相连接,送风机(5)、加湿器(6)、空气净化器(7)、制冷机(8)、燃烧器(9)、电火棒(10)、煤气阀控制器(11)、热水器(13)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1-3)、(1-8)、(1-9)、(1-10)、(1-11)、(1-12)、(1-13)一一对应相连接,数个风阀(12)的电源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设备电源控制输出端(1-20)、(1-21)、(1-22)、(1-23)一一对应相连接,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热水温度感应器(15)、煤气泄漏感应器(16)、火焰检测感应器(17)、水流压力感应器(18)、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信号端分别与主机板(1)的外部信号输入端(1-14)、(1-15)、(1-16)、(1-17)、(1-18)、(1-19)一一对应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源(4)由交流电源AC、两个整流桥DD1、DD2、八个电容C1-C8、变压器W1、稳压芯片IC1、电感线圈L、防雷击装置ZNR1组成,防雷击装置ZNR1的两端分别接交流电源AC的两端,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AC的两端,变压器T1的初级两端分别接在电容C1的两端,变压器T1的两个次级输出端1脚、2脚分别接整流桥DD1的两个输入端和电容C2的两端,DD1的输出端正极接电容C3、C4的一端和输出接头+Ec1,C3、C4的另一端接地,DD1的输出端负极接地;变压器T1的另两个次级输出端3脚、4脚分别接整流桥DD2的两个输入端,DD2的输出端正极接电感线圈L的一端,DD2的输出端负极接地,L的另一端接IC1的电源输入端V1脚和电容C5、C6的一端,C5、C6的另一端接地,IC1的接地端GND脚接地,IC1的电源输出端V0脚接电容C7、C8的一端和输出接头+Ec2,C7、C8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主机板(1)由八个电容C9-C16、两个电容组AC1、AC2、指令芯片IC2、三个驱动芯片IC3、IC4、IC5、两个功能开关CON1、CON2、光电耦合器M1、两个稳压管ZD1、ZD2、六个三极管Q1-Q6、五十三个电阻R1-R53、晶体振荡器X1、十二个继电器K1-K12、四个输入输出接头JP1-JP4、六个感应器接头JP5-JP10、十二个电源输出接头JP11-JP22、三个二极管D1-D3、继电器灭弧装置ZNR2、单刀双掷开关S111组成;IC2的33-40脚分别与电容组AC1的9、8、7、6、5、4、3、2脚和功能开关CON1的1、2、3、4、5、6、7、8脚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IC2的20、21、22、27脚分别与AC2的6、5、4、3脚和CON2的1、2、3、4脚一一对应相连接,IC2的13脚、14脚分别接在晶体振荡器X1的两端,IC2的6、12、31脚接地,IC2的17脚、18脚、30脚悬空,IC2的电源端1脚、11脚、32脚都接+Ec1和电容C9的一端,C9的另一端接地,IC2的2脚接电阻R19的一端,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及JP5的2脚,R20的另一端接+Ec2,C10的另一端和JP5的1脚接地;IC2的3脚接电阻R21的一端,R21的另一端接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及JP6的2脚,电阻R22的另一端接+Ec2,C11的另一端和JP6的1脚接地,IC2的4脚接电阻R23的一端,R23的另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单刀双掷开关S111的动端及二极管D1的正极,C12的另一端接地,S111的另两固定端分别经电阻R17、R18接+Ec2,D1的负极接JP7的2脚,JP7的1脚接地,IC2的5脚接电阻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电阻R52和R53的一端,R52的另一端接地,R53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和JP4的2脚,JP4的1脚接地,R7的另一端接三极端Q1的发射极,Q1的集电极接+Ec1,Q1的基极接电阻R11的一端,R11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的一端和稳压管ZD1、ZD2的负极,ZD2的正极接地,ZD1的正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Q2的发射极接地,Q2的基极接电阻R46和R47的一端,R47的另一端接地,R4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D1的正极接IC2的19脚,电阻R12的另一端接+Ec1,IC2的7脚接电阻R48的一端,R48的另一端接电阻R2、R49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地,R49的另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和JP2的2脚,JP2的1脚接地,R5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Q3的集电极接+Ec1,Q3的基极经电阻R9接稳压管ZD1的负极,IC2的8脚接电阻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接电阻R50和R51的一端,R50的另一端接地,R51另一端接电阻R6的一端和JP3的2脚,JP3的1脚接地,R6的另一端接三接管Q4的发射极,Q4的集电极接+Ec1,Q4的基极经电阻R10接稳压管ZD1的负极,IC2的9脚经电阻R15接电阻R3和R16的一端,R16的另一端接地,R3的另一端接JP1的2脚和电阻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Q5的集电极接+Ec1,Q5的基极经电阻R8接稳压管ZD1的负极,JP1的1脚接地,IC2的10脚经电阻R13接地,JP8的二脚接光电耦合器M1的输入端2脚,M1的输入端1脚经电阻R24接JP8的1脚,M1的3脚接地,电容C12的两端分接光电耦合器M1的两个输出端3脚、4脚,M1的4脚接电阻R25的一端和IC2的28脚,R25的另一端接+Ec2;JP9的2脚接电阻R26和R27的一端,R26的另一端接+Ec2,R27的另一端接IC2的16脚,JP9的1脚接地;IC2的26脚接电阻R30的一端,R30的另一端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D3的负极接三集管Q6的发射极和JP10的2脚,JP10的1脚接地,Q6的基极接电阻R28和R29的一端,R28的另一端接地,R29的另一端接IC2的15脚,Q6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7的一端,K7的另一端经电阻R42接+Ec2;电容组AC1、AC2的1脚都接地,AC2的2脚接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功能开关CON2的7脚,R32的另一端接地,R33的另一端接IC2的29脚;驱动芯片IC3、IC4、IC5的3、4、5、6脚分别与IC2的33、34、35、36脚一一对应相连接,IC3的2脚接IC2的23脚,IC4的2脚接IC2的24脚,IC5的2脚接IC2的25脚,IC3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3的一端,C13的另一端接地,IC4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4的一端,C14的另一端接地,IC5的13脚接+Ec2和电容C15的一端,C15的另一端接地,IC3、IC4、IC5的8脚都+Ec1,IC3、IC4、IC5的7脚接地,IC3、IC4、IC5的1脚、14脚和IC3的11脚悬空;驱动芯片IC3的10脚接继电器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经电阻R34接+Ec2,驱动芯片IC3的9脚接继电器K2的一端,K2的另一端经电阻R35接+Ec2,驱动芯片IC3的12脚接继电器K6的一端,K6的另一端经电阻R41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0脚接继电器K3的一端,K3的另一端经电阻R36接+Ec2,驱动芯片IC4的9脚接继电器K4的一端,K4的另一端经电阻R37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2脚接继电器K9的一端,K9的另一端经电阻R43接+Ec2,驱动芯片IC4的11脚接继电器K5的一端,K5的另一端经电阻R40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0脚接继电器K12的一端,K12的另一端经电阻R38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1脚接继电器K8的一端,K8的另一端经电阻R44接+Ec2,驱动芯片IC5的9脚接继电器K11的一端,K11的另一端经电阻R39接+Ec2,驱动芯片IC5的12脚接继电器K10的一端,K10的另一端经电阻R45接+Ec2;继电器K1的常开接点K11′的动接点接交流电源AC的一端AC0,K11′的定接点接JP11的1脚,继电器K2的常开接点K21的动接点接交流电源AC的一端AC0,K21的定接点接JP12的1脚,继电器K3的常开接点K3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31的定接点1接继电器K7的常开接点K71的动接点,K71的定接点接JP15的1脚,K31的定接点2接JP14的1脚,继电器K4的常开接点K4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4的定接点接J16的1脚,继电器K12的常开接点K12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21的定接点1接JP18的1脚,K121的定接点2接JP18的2脚,继电器K11的常开接点K11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11的定接点1、2脚分别接JP20的1脚、2脚,继电器K5的常开接点K5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51的定接点接JP22的1脚,继电器K6的常开接点K61的动接点接AC的一端AC0,K61的定接点接JP13的1脚,继电器K9的常开动接接点K9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91的定接点接JP17的1脚,继电器K8的常开接点K81的动接接点接AC的一端AC0,K81的定接点1、2脚分别JP19的1、2脚,继电器K10的常开接点K101的接点接AC的一端AC0,K101的定接点1、2脚分别JP21的1、2脚;JP11-JP17、JP22的2脚和JP18-JP21的3脚接交流电源AC的另一端,四个输入输出接头JP1-JP4的信号端分别与四个室内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5的信号输入端与换热器过热保护器(19)的温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6信号输入端与水流压力感应器(18)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7信号输入端与火焰检测感应器(17)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8信号输入端与煤气泄漏感应器(16)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9信号输入端与热水温度感应器(15)的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感应器接头JP10信号输入端与燃烧器过热感应器(14)感应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1的电源输出端与送风机(5)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2电源输出端与加湿器(6)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3电源输出端与空气净化器(7)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4电源输出端与制冷机(8)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5电源输出端与燃烧器(9)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6电源输出端与点火棒(10)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7电源输出端与煤气阀(11)的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8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1)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19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2)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0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3)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1电源输出端与风阀(12-4)电源端相连接,电源输出接头JP22电源输出端与热水器(13)的电源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主机控制板(2)由,二十个电阻R54-R73,十六个发光二极管DL1-DL16、三个三极管Q7-Q9、八个开关S1-S8、一个报警喇叭BZ1组成,主机板(1)的功能开关CON1的1脚接电阻R54和R62的一端,R54的另一端经开关S1接主机板1的功能开关CON2的4脚,R62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1和发光二极管DL9的正极,CON1的2脚接电阻R55和R63的一端,R55的另一端经开关S2接CON2的4脚,R6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2和发光二极管DL10的正极,CON1的3脚接电阻R56和R64的一端,R56的另一端经开关S3接CON2的4脚,R64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3和发光二极管DL11的正极,CON1的4脚接电阻R57和R65的一端,R57的另一端经开关S4接CON2的4脚,R6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4和发光二极管DL12的正极,CON1的5脚接电阻R58和R66的一端,R58的另一端经开关S5接CON2的3脚,R6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5和发光二极管DL13的正极,CON1的6脚接电阻R59和R67的一端,R59的另一端经开关S6接CON2的3脚,R67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6和发光二极管DL14的正极,CON1的7脚接电阻R60和RR68的一端,R60的另一端经开关S7接CON2的3脚,R68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7和发光二极管DL15的正极,CON1的8脚接电阻R61和R69的一端,R61的另一端经开关S8接CON2的3脚,R69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L8和发光二极管DL16的正极;DL1-DL8的负极都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Q8的发射极接地,Q8的基极接电阻R70和R71的一端,R71的另一端接地,R70的另一端接CON2的1脚;DL9-DL16的负极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Q9的发射极接地,Q9的基极接电阻R72和R73的一端,R73的另一端接地,R72的另一端接CON2的2脚;CON2的5脚接地,CON2的6脚接+Ec2,CON2的7脚接三极管Q7的基极,Q7的发射极接地,Q7的集电极接报警喇叭BZ1的一端,BZ1的另一端接+Ec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控制器(3)由二十一个电阻R75-R99、指令芯片IC7、数字显示控制器FND、稳压芯片IC6、整流电路DD3、晶体振荡器X2、温度感应器TH1、四个三极管Q10-Q13、稳压管ZD3、七个电容C16-C22、四个发光二极管DL17-DL20、五个开关S9-S13组成,整流电路DD3的两个输入端接主机板(1)的输入输出接头JP1的3脚、4脚,DD3的输出端负极接地,DD3的输出正极接稳压管ZD3的负极、电阻R79的一端及稳压芯片IC6的输入端1脚,IC6的输入端1脚接电容C19、C20的一端,C19、C20的另一端接地,稳压管ZD3的正极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Q10的发射极接地,Q10的基极接电阻R80、R81的一端,R80的另一端接地,R81的另一端接IC7的28脚,电阻R79的另一端接电阻R75和R78的一端,R75的另一端接地,R78的另一端接IC7的3脚;稳压芯片IC6的接地端2脚接地,IC6的输出端3脚接电容C21、C22、C16的一端和电阻R76的一端,电容C21、C22、C16的另一端接地,R76的另一端接电阻R77和温度感应器TH1的一端及电容C17的一端,C17的另一端接地,TH1的另一端接地,R77的另一端接IC7的2脚,IC7的5脚经电阻R99接地,IC7的6脚接地,IC7的9脚、10脚分别接在晶体振荡器X2的两端,IC7的电源端1脚、20脚接IC6的3脚和电容C18的一端,C18的另一端接地,IC7的8脚、19脚接地;IC7的21-27脚分别经电阻R82-R88接FND的7、6、4、2、1、9、10脚,FND的5脚悬空,FND的7、6、4、2脚分别经发光二极管DL17、DL18、DL19、DL20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Q13的发射极接地,Q13的基极接IC7的13脚,FND的8脚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Q12的发射极接地,Q12的基极接IC7的12脚,FND的3脚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Q11的发射极接地,Q11的基极接IC7的11脚;IC7的14脚接电阻R93的一端,R93的另一端接电阻R94的一端和开关S9的一端,R94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5脚接电阻R92的一端,R92的另一端接电阻R95的一端和开关S10的一端,R95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6脚接电阻R91的一端,R91的另一端接电阻R96的一端和开关S11的一端,R96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7脚接电阻R90的一端,R90的另一端接电阻R97的一端和开关S12的一端,R97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9的另一端接地,IC7的18脚接电阻R89的一端,R89的另一端接电阻R98的一端和开关S13的一端,R98的另一端接IC6的3脚,S13的另一端接地。
CN 02133095 2002-09-28 2002-09-28 中央空调控制器 Pending CN1414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33095 CN1414440A (zh) 2002-09-28 2002-09-28 中央空调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33095 CN1414440A (zh) 2002-09-28 2002-09-28 中央空调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4440A true CN1414440A (zh) 2003-04-30

Family

ID=474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33095 Pending CN1414440A (zh) 2002-09-28 2002-09-28 中央空调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144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986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显示装置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986A (zh) * 2020-01-13 2020-06-05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显示装置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45250A1 (fr) Hotte de conditionnement d’air pour cuisiniere dotee d’un systeme a bouclier collecteur d’air
US6359567B1 (en) Adapte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by sensor
CN210772639U (zh) 一种通信机房节能集中控制管理系统
CN201391963Y (zh) 居住环境智能温控换气系统
CN101471584A (zh) 一种空调器交直流供电电源
CN105698336A (zh) 分段式电加热管控制系统及其分段加热控制方法
CN209655194U (zh) 一种智慧城市led路灯控制柜
WO2020177203A1 (zh) 空调器
CN207281508U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2573916Y (zh) 中央空调控制器
CN206430322U (zh) 中央空调通风报警定位系统
CN1414440A (zh) 中央空调控制器
CN210624688U (zh) 一种风暖浴霸
CN201163353Y (zh) 空调机与换气扇联动的自动控制装置
CN206514160U (zh)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led灯装置
CN206618083U (zh) 一种智能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CN104048391B (zh) 风冷热泵空调室内机与水盘管联动的一体化控制机构
CN205334212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1355092Y (zh) 一种通用型智能节能联动控制器
CN115371238A (zh)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CN210373974U (zh) 一种控制风机与电动阀的联动装置
JP706092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5876753U (zh) 智能无线遥控电风扇
CN220506913U (zh) 一种新风与风机盘管联锁的空调系统
CN208124561U (zh) 风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