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7872A -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和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和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7872A
CN1357872A CN 01142792 CN01142792A CN1357872A CN 1357872 A CN1357872 A CN 1357872A CN 01142792 CN01142792 CN 01142792 CN 01142792 A CN01142792 A CN 01142792A CN 1357872 A CN1357872 A CN 1357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weep
sweep trace
pixel electrode
electromotiv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427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323C (zh
Inventor
古立学
卡伊·施勒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用于控制将显示信号提供给像素电极的第一TFT;连接到第一TFT的第二TFT;和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三TFT,第三TFT用于控制将显示信号提供给像素电极。第二和第三TFT连接到栅极线Gn+1,以及第一TFT连接到栅极线Gn+2。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和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设备的技术,尤其涉及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中进步缓慢的显示高分辨率已经通过包括液晶等新技术的引入得以实现。即与CRT显示器相比,通过微处理,液晶显示设备的高分辨率成象能够相对容易地实现。
作为液晶显示设备,使用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设备已经公知。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为扫描线和信号线都以矩阵形式排列在TFT阵列基片上,TFT位于TFT阵列基片的扫描线和信号线的每个交叉点,而且液晶材料密封在TFT阵列基片和与其以预定间距配置的相对基片之间。液晶显示设备通过使用TFT控制施加在液晶材料上的电压,由此使得有可能通过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来显示图像。
图27表示TFT阵列基片的等效电路图。正如图27所示,信号线30和扫描线40被以矩阵形式排列,并且由每个信号线30和每个扫描线40围成的区域形成单位像素。单位像素包括像素电极20和与之连接的TFT10。
随着像素数量的增加,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设备的高分辨率会产生下述问题。具体地说,随着像素数量的增加,信号线和扫描线的数量变得更大,驱动器IC(集成电路)的数量很大,结果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在阵列基片上信号线之间的用于连接驱动器IC的电极节距变小,使得驱动器IC与信号线的连接困难并且连接线路操作的成品率(yield)降低。
为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案,其中降低了所要求的驱动器IC的数量,并且通过将电势从一个信号线按时分方式施加到相邻的两个像素使得连接端子的节距变大。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138851/1994,No.148680/1994,No.2837/1999,No.265045/1993,No.188395/1993和No.303114/1993中已经公开了这些方案。
这些公报中,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138851/1994公开的是这种结构,其中在像素矩阵的外部提供了复用器电路,并且电势是从一个数据驱动器输出提供给多个信号线。
在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148680/1994中,提出了下述方案。具体地说,在由N行和M列像素构成的矩阵面板中,对于每行和每列相邻的t个TFT(t:任意整数)的漏电极通过一个信号线形成为连接在一起,并且对于每行形成t个信号线,结果整体连接的每一个TFT能够独立地受到控制。
在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837/1999中,提出了下述方案。具体地说,提供两条扫描线以配给一行像素,提供一条信号线以分配给两列像素。提供连接到公用电极的公用线。配置有像素阵列,其具有由两个扫描线之一选择的TFT驱动的第一组像素和由另一条扫描线选择的TFT驱动的第二组像素,第一和第二组像素共用一部分公用电极。
但是,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138851/1994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用于复用器电路的TFT允许信号线的各个液晶电容器在短至几个微秒到几十个微秒的预定时间内在其中存储电荷,复用器电路变大,结果导致制造成品率的下降。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148680/1994和No.2837/1999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尽管巨大的复用器电路是不需要的,但栅极驱动器输出的数量和扫描线的数量翻倍。
与这些方案相反,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No.188395/1993和No.303114/1993中公开的方案没有上述问题。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公开的方案之一示于图28。这里公开了通过TFT P1到P3将两个像素连接到一个信号线的结构。因此,由于信号线的数量可以是传统装置的一半,数据驱动器输出的数量能够被做成是传统装置的一半。但是,迄今还没有得到告知该技术已经投入实用的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装置能够将信号线的数量减少为传统装置的一半,而不会出现大的复用器也不会增加扫描线数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图28所示的电路的结果发现下述事实。由于TFT P1和TFT P2串联在图28所示电路中,与使用一个TFT的传统装置相比,TFT P1和TFT P2的尺寸一定要翻倍以获得所希望的电流。当TFT的尺寸变大时,由于TFT尺寸增加,像素的区域减小,结果像素孔径比(aperture ratio)减小。而且,在图28所示电路中,当像素电极所必须的储能电容器配备在像素电极和靠近像素电极的两扫描线中的每一个之间时,在电势从信号线提供给像素电极之后,扫描线电势立即显著地从选择电势变成非选择电势。因此,像素电势显著地变化,并且像素电势不能够精确地得到控制。这对图像质量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上述问题可以推断,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等公开的方案迄今应当还没有投入实用。
基于上述知识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预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第一开关元件,配备在预定信号线和第一像素电极之间,第一开关元件具有用于控制提供显示信号的栅电极;第二开关元件,配备在第一开关元件的栅电极和预定扫描线之间;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其连接到预定信号线,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将来自公用预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因此,在出现由M列构成的像素的情况下,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成为M/2。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采用这种结构,其中第二开关元件配置在预定扫描线和第一开关元件的栅电极之间,第一开关元件配备在第一像素电极和预定信号线之间。具体地说,从不将两个开关元件都配备在第一像素电极和预定信号线之间。因此,由具有TFT特征的开关元件不需要增大尺寸。另一方面,第三开关元件连接到第二像素电极,并且当第三开关元件导通时,来自信号线的显示信号能够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下面对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两个像素电极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概念能够适用于其中三个或多个像素电极共用一个信号线的实施例。当然,本发明包含该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扫描线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之间,扫描线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驱动无关。因此,能够防止图像质量的劣化。具体地说,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位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的预定扫描线之间。这里,前级表明逆着扫描方向的方向,后级表明扫描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配置为使得在其之间放置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其连接到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连接到第一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其连接到信号线,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第一扫描线,用于将扫描信号提供给第二和第三开关元件;和第二扫描线,用于将扫描信号提供给第一开关元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将来自为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所共有的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这两个像素电极。因此,当存在M列的像素时,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少至M/2。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第一像素电极。当这两个开关元件导通时,来自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施加于第一像素电极。这里,第一开关元件连接到信号线,第二开关元件连接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一扫描线。具体地说,采用其中两个开关元件串联配备在第一像素电极和信号线之间的结构是不必要的。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开关元件直接连接第一像素电极和信号线。结果,将开关元件做成大的尺寸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第三开关元件连接到第二像素电极,并且当第三开关元件导通时,来自信号线的显示信号能够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扫描线能够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后级,第二扫描线能够布置在第一扫描线的后级。借助这种结构,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由布置在它们后级的扫描线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当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的扫描线称为第三扫描线时,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每一个和第三扫描线之间。由于第三扫描线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操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每一个和第三扫描线之间储能电容器的形成不会引起图像质量的劣化。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有可能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前级布置第一扫描线,并且有可能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后级布置第二扫描线。还是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不必采用两个开关元件串联配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信号线之间的结构的优点。
而且,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包括连接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四开关元件,来自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提供给第四开关元件。通过均衡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的数量,在各像素之间的电特性的均匀性能够加强。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图像显示装置,其中用于提供显示信号的多个信号线和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多个扫描线以矩阵形式排列,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置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n:正整数)之间,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当第(n+1)个扫描线和第(n+m)个扫描线(m:除0和1之外的整数)被同时被选择时允许显示信号通到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开关机构,用于当第(n+1)个扫描线被选择时允许显示信号通到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共用该特定信号线,并且显示信号从该特定信号线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而且,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中,当第(n+1)个扫描线和第(n+m)个扫描线(m:除0和1之外的整数)被同时选择时,扫描信号施加于第一像素电极。当第(n+1)个扫描线被选择时,扫描信号施加于第二像素电极。因此,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通过选择m值位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的扫描线之间,该扫描线与驱动无关。
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中,第一开关机构能够由连接到特定信号线的第一开关元件和连接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开关元件构成,第一开关元件由从第n+1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由从第n+m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n:正整数)之间,第一像素电极连接到特定信号线;和第二像素电极,其连接到该特定信号线,其中第一像素电极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第一扫描信号和来自第(n+m)个扫描线(m:除0和1之外的整数)的第二扫描信号驱动,而第二像素电极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下述图像显示设备。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构成由M个像素列和用于这些像素列的M/2个信号线组成的电路,使得能够最佳地实现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采用上述电路构成,两个开关元件不需要串联配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特定信号线之间。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由来自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后级上布置的第n+1个和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因此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上的扫描线之间。
该图像显示设备能够包括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的第四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在提供有第四开关元件的情况下,通过均衡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的数量,能够提高各像素之间电特性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以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配备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一像素电极之间;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构成由M个像素列和用于这些像素列的M/2个信号线组成的电路,使得能够最佳地实现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采用上述电路构成,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由来自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后级上布置的第n+1个和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因此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每一个电极与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上的扫描线即第n个扫描线之间。
本发明是以两个像素电极共用一个信号线为条件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两个像素电极共用一个信号线的情况。本发明的范围应当被认为是至少两个像素电极共用一个信号线,并且本发明还能够构建成三个或者更多个像素电极能够被一个信号线共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以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设备,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3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第四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三像素电极;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五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四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构成由M个像素列和用于这些像素列的M/3个信号线组成的电路,使得能够最佳地实现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采用上述电路构成,两个开关元件不需要分别串联配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特定信号线之间,以及在第三像素电极和特定信号线之间。另外,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由来自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后级上布置的第n+1个、第n+2个和第n+3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因此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前级上的扫描线之间。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信号线驱动电路能够顺序地将具有要给予第一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第二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和具有要给予第三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特定信号线。具体地说,预定的电势能够从预定信号线以时分方式给予三个像素电极。
上述的本发明图像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每一个像素电极是由从每一个不同的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以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设备,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相同的显示线上,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由来自不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以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设备,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构成由M个像素列和用于这些像素列的M/2个信号线组成的电路,使得能够最佳地实现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采用上述电路构成,两个开关元件不需要串联配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特定信号线之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以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显示设备,该设备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从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从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该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第二像素电极;第四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连接到第三开关元件的电荷电容器,该电荷电容器能够保持给予第三开关元件的电荷。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构成由M个像素列和用于这些像素列的M/2个信号线组成的电路,使得能够最佳地实现低成本和高分辨率。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采用上述电路构成,两个开关元件不需要串联配置在第一像素电极和特定信号线之间。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由来自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后级上布置的第n+1个和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因此储能电容器能够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在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前级上的扫描线之间。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能够均衡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的数量。因此,像素电极之间的电特性能够均匀化。
在本发明图像显示设备的上述说明中,说明是对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进行的。但是,很显然,本发明在第一像素电极本身方面具有新颖性。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一个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储能电容器,配置在像素电极和靠近该像素电极的一个扫描线之间;第一开关元件,其连接到像素电极;和第二开关元件,其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一个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和储能电容器,配置在该像素电极和靠近该像素电极的一个扫描线之间,其中,像素电极由除了所述一个扫描线之外的至少两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具体地说,驱动本发明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n:任意正整数)之间,第一像素电极连接到特定信号线;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同时具有置于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之间的特定信号线,该方法包括步骤:在从第n+1个扫描线和第n+m个扫描线(m:除了0和1之外的整数)的电势变得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到第n+m个扫描线的电势变得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内,将第一显示信号提供给特定信号线,第一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电势,从而,将第一电势给予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以及在第n+m个扫描线的电势变得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将第二显示信号提供给特定信号线,第二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电势,从而,将第二电势给予第二像素电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和其优点,现在参阅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的示意图;
图27是传统TFT阵列基片的等效电路图;和
图28是表示在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5中公开的阵列基片的电路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将基于有关液晶显示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阵列基片A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阵列基片A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图3到6是表示阵列基片A的操作的示意图。图7是扫描信号的时序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相邻的在其间置有一个信号线的两个像素共用这一个信号线,并且因此信号线的数量减半。当然,尽管液晶显示装置不得不包括诸如背光单元及相对于阵列基片的彩色滤光基片的其它组成部件,这些组成部件不代表本发明的特征,因此其说明省略。
如图1所示,阵列基片A包括:信号线驱动电路SD,用于通过信号线30提供显示信号给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配备在显示区域S中,也就是说,用于将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以及扫描线驱动电路GD,用于通过扫描线40提供扫描信号,其控制TFT的开/关转换。在阵列基片A上,以矩阵形式排列M×N个像素(M和N:任意正整数)。
图2中,对于相邻的在其间置有信号线Dm的两个像素电极A1和B1,作为第一到第三TFT M1,M2和M3的三个TFT被以下述方式配置。
首先,第一TFT M1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源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A1的漏电极。第一TFT M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2的源电极。这里,TFT是三端子开关元件。在液晶显示设备中,例如,连接到信号线的TFT的端子称为源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的端子称为漏电极。相反,连接到像素电极的TFT的端子称为源电极,连接到信号线的端子称为漏电极。具体地说,除了栅电极之外,两电极的任何一个称为源电极或漏电极都不是唯一确定的。因此,除了栅电极之外的两电极将在下文中称为源/漏电极。
其次,第二TFT M2具有连接到第一TFT M1栅电极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扫描线Gn+2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因此,第一TFT M1栅电极通过第二TFT M2连接到扫描线Gn+2。第二TFT M2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仅仅在彼此相邻的两个扫描线Gn+1和Gn+2同时处于选择电势的时间段中,第一TFT M1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施加于像素电极A1。这表示第二TFT M2控制第一TFT M1的开/关转换。
第三TFT M3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而且,第三TFT M3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处于选择电势时,第三TFT M3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施加于像素电极B1。
上述说明中,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是考虑第一到第三TFT M1到M3的配置说明的。下面,将考虑像素电极A1和B1来说明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
显示信号是从单个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1和B1的。换言之,信号线Dm是像素电极A1和B1的一个公用线。因此,尽管像素是以M行和N列的矩阵配置的,信号线Dm的数量等于M/2。
第一和第二TFT M1和M2连接到像素电极A1。第一TFT M1连接到信号线Dm,并连接到第二TFT M2。第二TFT M2的栅电极连接到位于像素电极A1后级的扫描线Gn+1,第二TFT M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位于扫描线Gn+1后级的扫描线Gn+2。这里,为了将信号线Dm上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1,第一TFT M1需要导通。第一TFT M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2的一个源/漏电极,第二TFT M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而第二TFT M2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为了导通第一TFT M1,第二TFT M2需要导通,并需要选择扫描线Gn+2。为了导通第二TFT M2,需要选择扫描线Gn+1。因此,第一和第二TFT M1和M2构成了开关机构,当扫描线Gn+1和Gn+2两者被选择时,该开关机构允许扫描信号通过。因此,像素电极A1是基于来自扫描线Gn+1的扫描信号和来自扫描线Gn+2的扫描信号驱动的,并且接收信号线Dm上的电势。
第三TFT M3连接到像素电极B1,并且其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被选择时,将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2。
上述中,说明是针对像素电极A1和B1进行的。对于像素电极A2和B2、像素电极C1和D1、像素电极C2和D2以及其它的像素,阵列基片A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
下面,参考图3到6所示的电路示意图和图7所示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说明基于扫描线Gn+1到Gn+3的选择和非选择的像素电极A1到D1的操作。
图7所示的Dm(1)和Dm(2)表示由信号线Dm提供的数据信号的电势,并且显示了数据信号改变时的时序。这些Dm(1)和Dm(2)包括极性和灰度等级的改变。因此,如果Dm(1)和Dm(2)作为极性的改变被捕获,在提供Dm(1)的操作的情况下,像素电极A1和B1的极性是相互不同的,而像素电极A1和C1的极性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提供Dm(2)的操作的情况下,像素电极A1和B1的极性是相同的,而像素电极A1和C1的极性是相互不同的。
另外,图7中,扫描线Gn到Gn+3的示意图表示了扫描线Gn到Gn+3的选择和非选择。具体地说,图形上升的部分表示扫描线被选择的状态。图形没有上升的部分表示扫描线没有被选择的状态。
正如图3和图7所示,对于从扫描线Gn+1和Gn+2两者都被选择的时间到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t1),TFT M1到M3正在导通。注意图3中,粗线表示扫描线Gn+1和Gn+2被选择的状态。从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1的电势Va1施加于像素电极A1、B1和D1,如图3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A1的电势Va1。
在扫描线Gn+2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B1的电势Vb1。
如图4所示,在扫描线Gn+2的电势等于如图7所示的非选择电势之后,通过将扫描线Gn+1持续保持在选择电势一段时间(t2),电势Vb1提供给像素电极B1。因此,确定了像素电极B1的电势。正如上述,信号线Dm的电势按时分方式提供给像素电极A1和B1。
在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信号线Dm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C1的电势Vc1。
另外,如图7所示,在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的周期(t3)内,当扫描线Gn+2的电势再次变为等于选择电势,而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电势Vc1施加于像素电极C1、D1和F1,如图5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C1的电势Vc1。
在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D1的电势Vd1。
如图7所示,在扫描线Gn+3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扫描线Gn+2的电势被连续地保持在选择电势一段时间(t4),由此电势Vd1施加于像素电极D1和确定了像素电极D1的电势,如图6所示。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采用这种结构,其中驱动电势从诸如信号线Dm的一个信号线提供给彼此相邻的其间置有信号线Dm的两个像素电极A1和B1。因此,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比较,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能够减半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连接到像素电极A1的第一TFT M1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1的第三TFT M3直接连接到公用信号线Dm。因此,不同于图28所示的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中所公开的其中两个TFT串联连接在信号线和像素电极之间的电路结构,为保证所希望的电流,设计大尺寸的TFT是不必要的。具体地说,与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中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较,根据第一实施例,作为开关元件的第一和第三TFT M1和M3能够加工成小的尺寸。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储能电容器Cs配置在像素电极和处于该像素电极前级的扫描线之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像素电极A1、B1、A2和B2中的每一个电极的储能电容器Cs分别配置在扫描线Gn和像素电极A1、B1、A2和B2的相应一个之间。像素电极C1、D1、C2和D2中的每一个电极的储能电容器Cs配置在扫描线Gn+1和像素电极C1、D1、C2和D2的相应一个之间。扫描线Gn与像素电极A1、B1、A2和B2的驱动无关。扫描线Gn+1与像素电极C1、D1、C2和D2的驱动无关。这里,扫描线Gn的电势在电势分别从信号线Dm和Dm+1提供给像素电极A1、B1、A2和B2的时间段内不发生变化和在该时间段之后不即刻发生变化。因此,像素电极A1、B1、A2和B2中像素电势的变化可以避免,其表明像素电势能够受到高精确度的控制。像素电势的精确控制对图像质量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能够提供高质量图像。即使如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两个TFT串联在信号线和像素之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本实施例的特征,即其中储能电容器Cs能够布置在像素电极和处于其前级的扫描线之间。
在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中所公开的图28所示的电路结构中,两个TFT的一个连接到其前级的扫描线。因此,在日本专利公开待审公报No.265045/1993中所公开的电路结构中,当储能电容器配备在像素电极和其前级扫描线之间时,像素电极前级扫描线的电势在来自信号线的电势提供给该像素的时间段内是变化的。因此,像素电势变化。
为了避免像素电势的变化,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其中储能电容器不是由一部分扫描线构成的,而是独立构成的。但是,储能电容器的独立形成引起像素孔径比的减少,并且可能必须改变或者增加加工阵列基片的工艺。因此,从孔径比和制造工艺的角度看,第一实施例是所希望的一种。但是,本发明中绝不排除独立储能电容器Cs的形成。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
除了第一和第二TFT M11和M12以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方式连接到像素电极A11之外,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将重点说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连接的差别。
图8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
对于像素电极A11和B11,以下述方式配置了第一TFT M11,第二TFT M12和第三TFT M13的三个TFT,它们彼此相邻以便在其间置有信号线Dm。
首先,第一TFT M11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第一TFT M1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12的源/漏电极。另外,第一TFT M11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
第二TFT M12的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第一TFT M11,第二TFT M12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11。第二TFT M1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第一和第二TFT M11和M12仅仅在彼此相邻的两个扫描线Gn+1和Gn+2被同时保持在选择电势的时间段内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11。这表明第一和第二TFT M11和M12配置在用于将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11的通路上,并且当布置在像素电极A11后级上的两个扫描线Gn+1和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第一和第二TFT M11和M12导通。当第一和第二TFT M11和M12导通时,来自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施加于像素电极A11。
第三TFT M13的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m,其另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B11。第三TFT M13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的电势等于选择电势时,第三TFT M13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11。在这方面,本实施例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这种构成,其中驱动电势是从例如信号线Dm的一个信号线提供给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A11和B11以便插入信号线。因此,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相比较,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半。
另外,仍然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储能电容器Cs配置在像素电极和该像素电极前级扫描线之间。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像素电极A11和B11的储能电容器Cs配置在扫描线Gn和对应像素电极A11和B11之间。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仍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除了第一和第二TFT M21和M22以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方式连接到位于像素电极A21和B21后级的像素电极C21和D21之外,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与像素电极A1相同构成的像素配备在相同的列,该构成包括连接第一和第二TFT M1和M2的方法。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具有与像素电极A21相同构成的像素布置在分别由像素电极C21和E21表示的位置,如图9所示。而且,具有与像素电极B21相同构成的像素布置在分别由像素电极D21和F21表示的位置。具体地说,尽管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构成的像素是连续排列的,但在第三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构成的像素间断地排列在相同列和相同行中。
仍然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这种结构,其中驱动电势提供给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A21和B21以便插入一个信号线Dm,这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因此,可以减半信号线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另外,由于连接到像素电极A21的第一TFT M21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21的第二TFT M22直接连接到信号线Dm,使TFT尺寸做大以保证所希望的电流是不必要的,并且能够获得具有高孔径比的液晶显示设备。此外,由于储能电容器Cs能够放置在像素电极和该像素电极前级的扫描线之间,从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除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效果之外,第三实施例显示了下面的两个效果。
一个效果是可以设计出使除了像素空隙(aperture)部分之外的占用区域最小化的图像显示装置。这里,当其中存在像素电极A21的像素和其中存在像素电极B21的像素相比较时,显示出前者像素与后者像素相比具有拥挤的结构,这是因为前者像素具有在其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TFT M21和M22两个TFT,而后者像素仅仅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一个TFT M23。该拥挤的像素造成每个像素面积的增加。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拥挤的像素被连续地排列在相同列中,像素的面积趋于变大。但是,如果该拥挤的像素和非拥挤的像素顺序地排列在列方向上,如同第三实施例那样,则拥挤的像素面积的增加能够被非拥挤像素抵消。具体地说,能够最小化除像素空隙部分之外的占用区域。
另一个效果是加强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均匀性。由于像素电极A21和B21具有不同的像素结构,因此像素电极A21和B21具有不同的电特性。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像素电极A1、B1、…的排列,具有不同电特性的像素列交替地排列。因此,在这种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电特性的差别变得明显。然而,在具有不同电特性的像素以格状形式(checked pattern)按照第三实施例排列的情况下,电特性的差别在所显示的图像中是不明显的。
(第四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
尽管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两个像素共用一个信号线Dm,但在第四实施例中三个像素共用一个信号线Dm。因此,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比较,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能够将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减少至1/3。
图10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构成。
第四实施例中,作为像素电极A31(像素电极D31,像素电极G31,……)、像素电极B31(像素电极E31,像素电极H31,……)和像素电极C31(像素电极F31,像素电极I31,……)的三个像素共用信号线Dm。当扫描线Gn+1和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31。当扫描线Gn+1和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31。当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C31。
为实现上述操作,作为开关元件的第一到第五TFT M31到M35的配置在第四实施例中如下述设置。
首先,第一TFT M31具有连接到像素电极A31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信号线Dm的另一个源/漏电极。第一TFT M3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32的一个源/漏电极。
其次第二TFT M32具有连接到扫描线Gn+3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第一TFT M31栅电极的一个源/漏电极。因此,第一TFT M31的栅电极通过第二TFT M32连接到扫描线Gn+3。而且,第二TFT M3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所以,仅仅在两个扫描线Gn+1和Gn+3的电势都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段内,第一TFT M31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31。这表明第二TFT M32是用于控制第一TFT M31之开/关转换的开关元件。
第三TFT M33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C3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第三TFT M33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
第四TFT M34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3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另外,第四TFT M34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五TFT M35的一个源/漏电极。
接着,第五TFT M35具有连接到扫描线Gn+2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第四TFT M34栅电极的一个源/漏电极。因此,第四TFT M34的栅电极通过第五TFT M35连接到扫描线Gn+2。而且,第五TFT M35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结果,仅仅在两个扫描线Gn+1和Gn+2的电势同时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段内,第四TFT M34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31。这表明第五TFT M35是用于控制第四TFT M34的开/关转换的开关元件。
在上述说明中,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是考虑到第一到第五TFT M31到M35的配置进行说明的。下面,考虑到像素电极A31到C31来说明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
显示信号是从单个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31到C31。因此,信号线Dm是像素电极A31到C31公用的信号线Dm。
第一和第二TFT M31和M32连接到像素电极A31,并且第一TFT M31连接到信号线Dm和第二TFT M32。第二TFT M32的栅电极连接到用于像素电极A31的扫描线Gn+1,第二TFT M3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31后级的扫描线Gn+3。这里,为了将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31,第一TFT M31需要导通。第一TFT M3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32的源/漏电极,第二TFT M32的栅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31和像素电极B31后级上的扫描线Gn+1。第二TFT M3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后级上的扫描线Gn+3。结果,为了让第一TFT M31导通,第二TFT M32需要导通,并且扫描线Gn+3需要被选择。为了让第二TFT M32导通,扫描线Gn+1的电势必须等于选择电势。因此,像素电极A31是基于来自扫描线Gn+1的扫描信号和来自扫描线Gn+3的扫描信号驱动的,并且接收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
第四和第五TFT M34和M35连接到像素电极B31,并且第四TFT M34连接到信号线Dm和第五TFT M35。第五TFT M35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第五TFT M35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这里,为了将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31,第四TFT M34需要导通。第四TFT M34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五TFT M35的源/漏电极,第五TFT M35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第五TFT M35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为了让第四TFT M34导通,第五TFT M35需要导通,并且扫描线Gn+2需要被选择。为了让第五TFT M35导通,扫描线Gn+1的电势需要等于选择电势。因此,仅仅当位于像素电极B31后级上扫描线Gn+1的电势和扫描线Gn+1后级上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才提供给像素电极B31。
第三TFT M33连接到像素电极C31,并且第三TFT M33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被选择时,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C31。
以上对像素电极A31到C31进行了说明。像素电极D31到F31,像素电极G31到I31以及其它像素具有与像素电极A31到C31相同的构成。
下面,参考图11到13所示的电路示意图和图14所示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说明基于扫描线Gn+1和Gn+3的选择和非选择的像素电极A31到C31的操作。注意,图11到13电路示意图的说明方式和图14时序图中的说明方式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3到6和图7的说明方式相同。
如图11和14所示,在从扫描线Gn+1和Gn+3两者都被选择的时间到扫描线Gn+3没有被选择的时间的时间段(t1)内,第一到第三TFT M31到M33导通。因此,要从信号线Dm给予像素电极A31的电势Va1被提供给像素电极A31,C31和I31,如图11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A31的电势Va1。
在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B31的电势Vb1。
如图12和14所示,在从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1和Gn+2被选择的时间的时间段(t2)内,第二TFT M32导通。第一TFT M31通过将扫描线Gn+3的电势(关断(OFF)电势)提供给第一TFT M31的栅电极而关断。第三TFT M33到第五TFT M35导通。因此,电势Vb1施加于像素电极B31,C31和F31。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B31的电势。
接着,在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C31的电势Vc1。
如图13和14所示,在从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并且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1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t3)内,信号线Dm的电势通过第三TFT M33给到像素电极C31。因此,确定了像素电极C31的电势。
接着,还是在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信号线Dm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D31的电势Vd1,并且像素电极D31到F31的电势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按时分方式来确定。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采用这种结构,其中数据电势从例如信号线Dm的一个信号线提供给三个像素电极A31到C31。结果,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比较,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少至1/3。
另外,连接到像素电极A31的第一TFT M31,连接到像素电极B31的第四TFT M34和连接到像素电极C31的第三TFT M33直接连接到公用信号线Dm。因此,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有助于实现具有高孔径比的液晶显示板,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而且,在第四实施例中,由于储能电容器Cs仍然配置在像素电极和该像素电极前级上的扫描线之间,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控制像素电势,结果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第五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
尽管在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储能电容器Cs是通过使用扫描线形成的,但是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构成,其适合于独立电容器电极的形成。
图15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构成。
在第五实施例中,作为像素电极A41(像素电极C41,……)和像素电极B41(像素电极D41,……)的两个像素共用信号线Dm。当扫描线Gn+1和扫描线Gn+2两者的电势都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41。当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41。
为实现上述操作,作为开关元件的第一到第三TFT M41到M43的配置在第五实施例中如下述设置。
首先,第一TFT M41具有连接到像素电极A41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信号线Dm的另一个源/漏电极。第一TFT M4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42的一个源/漏电极。
其次,第二TFT M42具有连接到扫描线Gn+2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第一TFT M41栅电极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因此,第一TFT M41的栅电极通过第二TFT M42连接到扫描线Gn+2。而且,第二TFT M4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所以,仅仅在两个扫描线Gn+1和Gn+2同时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段内,第一TFT M41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41。这表明第一TFT M41是与第二TFT M42之开/关转换相结合进行开/关转换的开关元件。
第三TFT M43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4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而且,第三TFT M43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的电势等于选择电势时,第三TFT M43导通,并且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41。
在上述说明中,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是考虑到第一到第三TFT M41到M43的配置进行说明的。下面,考虑像素电极A41到B41来说明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注意,储能电容器的说明省略。
显示信号是从单个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41和B41。因此,能够认为,信号线Dm是像素电极A41和B41公用的信号线Dm。
第一和第二TFT M41和M42连接到像素电极A41,并且第一TFT M41连接到信号线Dm和第二TFT M42。第二TFT M42的栅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41和B41前级上的扫描线Gn+1。而且,第二TFT M4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41和B41后级的扫描线Gn+2。这里,为了将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41,第一TFT M41需要导通。第一TFT M4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42的源/漏电极,第二TFT M4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第二TFTM4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为了让第一TFT M41导通,第二TFT M42需要导通,并且扫描线Gn+2需要被选择。为了让第二TFT M42导通,扫描线Gn+1的电势需要等于选择电势。因此,仅仅当像素电极A41前级上的扫描线Gn+1的电势和像素电极A41后级上的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才施加于像素电极A41。
第三TFT M43连接到像素电极B41,并且第三TFT M43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因此,当扫描线Gn+1被选择时,电势从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42。
以上对像素电极A41和B41进行了说明。然而,像素电极A42和B42,像素电极C41和D41,像素电极C42和D42以及其它像素电极具有相同构成。
下面,参考图16和17所示的电路示意图和图18所示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说明基于扫描线Gn+1到Gn+2的选择和非选择的像素电极A41和B41的操作。注意,图16和17电路示意图的说明方式和图18时序图的说明方式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3到6和图7的说明方式相同。
正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从扫描线Gn+1和Gn+2两者的电势都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2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t1)内,第一到第三TFT M41到M43导通。因此,从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41的电势Va1提供给像素电极A41、B41和D41,如图16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A41的电势Va1。
在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B41的电势Vb1。
下面,如图18所示,通过在一段从在扫描线Gn+2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开始的时间段(t2)内将扫描线Gn+1保持在选择电势,电势Vb1连续地提供给像素电极B41,如图17所示,并且确定了像素电极B1的电势。
结果,还是在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给予像素电极C41的电势Vc1。像素电极C41和D41的电势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按时分方式来确定。
在第五实施例中,仍然采用这种结构,其中驱动电势从例如信号线Dm的一个信号线提供给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A41和B41以便插入该信号线。结果,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比较,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半。
而且,在第五实施例中,没有形成使用扫描线的储能电容器,但是能够形成独立的电容器电极。与使用扫描线的储能电容器比较,该独立储能电容器具有栅极线时间常数小和不稳定系数降低的优点。
(第六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
在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连接到相邻像素的TFT的数量是不同的。例如,两个TFT连接到像素电极A1,一个TFT连接到像素电极B1。第六实施例目的在于均衡连接到像素电极的TFT的数量。
图19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片A的构成。
在第六实施例中,作为像素电极A51(像素电极C51,……)和像素电极B51(像素电极D51,……)的两个像素共用信号线Dm。当扫描线Gn+1和Gn+2两者的电势都等于选择电势时,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51。在从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2的电势再次变为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内,信号线Dm的数据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51。
为实现上述操作,作为开关元件的第一到第四TFT M51到M54的配置在第六实施例中如下述设置。
首先,第一TFT M51具有连接到像素电极A51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信号线Dm的另一个源/漏电极。第一TFT M5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52的一个源/漏电极。
其次,第二TFT M52具有连接到第一TFT M51栅电极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扫描线Gn+2的另一个源/漏电极。因此,第一TFT M51的栅电极通过第二TFT M52连接到扫描线Gn+2。而且,第二TFT M5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所以,仅仅在两个扫描线Gn+1和Gn+2同时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段内,第一TFT M51导通和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51。这表明第一TFT M51是与第二TFT M52的开/关转换相结合进行开/关转换的开关元件。
第三TFT M53具有连接到信号线Dm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像素电极B5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而且,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连接到第四TFT M54的一个源/漏电极。而且,电荷电容器C连接到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该电荷电容器C具有足够的电容量以保持要给予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的电荷。
第四TFT M54具有连接到第三TFT M53栅电极的一个源/漏电极和连接到扫描线Gn+1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而且,第四TFT M54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通过第四TFT M54连接到扫描线Gn+1。
在上述说明中,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是考虑到第一到第四TFT M51到M54的配置而说明的。下面,考虑到像素电极A51和B51来说明阵列基片A的电路构成。
显示信号是从单个信号线Dm提供给像素电极A51和B51。因此,可以说,信号线Dm是像素电极A51和B51公用的信号线。
第一和第二TFT M51和M52连接到像素电极A51,并且第一TFT M51连接到信号线Dm和第二TFT M52。第二TFT M52的栅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A51后级上的扫描线Gn+1,第二TFT M5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后级的扫描线Gn+2。这里,为了将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51,第一TFT M51必须导通。第一TFT M51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二TFT M52的源/漏电极,第二TFT M52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第二TFT M52的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因此,为了让第一TFT M51导通,第二TFT M52必须导通,并且扫描线Gn+2需要被选择。为了让第二TFT M52导通,扫描线Gn+1的电势一定要等于选择电势。因此,仅仅当扫描线Gn+1和Gn+2的电势等于选择电势时,来自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A51。
第三和第四TFT M53和M54连接到像素电极B51,并且第三TFT M53连接到信号线Dm和第四TFT M54。第四TFT M54的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第四TFT M54的另一个源/漏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1。第四TFT M54的栅电极连接到扫描线Gn+2。在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足够容纳电荷的电荷电容器C连接到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当像素电极A51被选择时该电荷施加于第三TFT M53的栅电极。由于这个原因,正如后面所述,在从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2的电势再次变为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内,信号线Dm的电势提供给像素电极B51,并且因此第三TFT M53栅电极的电荷移动以关断第三TFT M53。
以上对像素电极A51和B51进行了说明。像素电极A52和B52,像素电极C51和D51,像素电极C52和D52以及其它像素电极具有相同构成。
下面,参考图20到25所示的电路示意图和图26所示的扫描信号的时序图,说明基于扫描线Gn+1到Gn+3的选择的像素电极A51到D51的操作。注意,图20到25电路示意图的说明方式和图26的时序图中的说明方式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3到6和图7的说明方式相同。
正如图20和图26所示,在从扫描线Gn+1和Gn+2两者的电势都变为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到扫描线Gn+2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t1)内,第一到第四TFT M51到M54导通。因此,从信号线Dm施加于像素电极A51的电势Va1提供给像素电极A51和B51,如图20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A51的电势Va1。
在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B51的电势Vb1。
如图21和26所示,通过电荷电容器C的设置,第三TFT M53在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的时间段(t2)内保持在选择电势。因此,电势Vb1提供给像素电极B51。此后,如图22和26所示,当在时间段t2内扫描线Gn+1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并在随后扫描线Gn+2的电势再次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第三TFT M53关断,和确定了像素电极B51的电势Vb1。
接着,如图23和26所示,在从扫描线Gn+2和Gn+3两者都被选择的时间到扫描线Gn+3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t3)内,第一到第四TFT M51到M54导通。因此,从信号线Dm施加于像素电极C51的电势Vc1提供给像素电极C51和D51,如图23所示。这里,确定了像素电极C51的电势Vc1。
在扫描线Gn+3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从信号线Dm提供的电势变成要提供给像素电极D51的电势Vd1。
如图24和26所示,通过电荷电容器C的设置,像素电极D51的第三TFTM53在扫描线Gn+3的电势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的时间段(t4)内保持在选择电势。因此,电势Vd1提供给像素电极D51。此后,如图25和26所示,当在时间段t4内扫描线Gn+2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并在随后扫描线Gn+3的电势再次变为等于选择电势时,像素电极D51的第三TFT M53关断,并且确定了像素电极D51的电势Vd1。
此后,像素电极E51、F51等的电势顺序地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确定。
在第六实施例中,仍然采用这种结构,其中驱动电势从例如信号线Dm的一个信号线提供给彼此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A51和B51以便插入一个信号线,例如信号线Dm。结果,与其中像素和信号线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对应的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比较,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半。
另外,还是在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储能电容器Cs配备在像素电极和该像素电极前级扫描线之间。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像素电极A51和B51的储能电容器Cs配备在对应像素电极和这些像素电极前级的扫描线Gn之间。因此,在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仍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而且,根据第六实施例,连接到像素电极A51和B51的的TFT的数量是2,并且连接到信号线Dm的第一和第三TFT M51和M53的任何一个栅电极间接地连接到扫描线。因此,像素电极A51和B51的电特性能够制成相互匹配的,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扫描线中的信号延迟而导致的显示特性分布均匀性的变差。
正如上述,根据本发明,在不增大开关元件的尺寸的情况下,信号线的数量即数据驱动器的数量能够减少一半或更少。而且,使用扫描线作为储能电容器的本发明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将数据驱动器的数量减半。因此,本发明适用于的图像显示设备,一般为液晶显示设备,能够适应高分辨率。
尽管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修改。

Claims (25)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所述信号线的特定一个的所述显示信号;
第一开关元件,配备在所述信号线的特定一个和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用于控制所述显示信号的供给的栅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配备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所述栅电极和所述扫描线的特定一个之间;以及
第三开关元件,其连接到所述信号线的特定一个,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所述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驱动无关的扫描线,储能电容器形成在所述扫描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电容器形成在特定扫描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之间,所述特定扫描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前级。
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经配置使得在其间插入所述信号线;
第一开关元件,其连接到所述信号线,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所述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
第三开关元件,其连接到所述信号线,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经所述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第一扫描线,用于将扫描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元件;和
第二扫描线,用于将扫描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开关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扫描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后级,和
所述第二扫描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扫描线的后级。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扫描线配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前级,和
储能电容器形成在所述第三扫描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扫描线配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前级;和
所述第二扫描线配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后级。
9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连接到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四开关元件,该第四开关元件提供有来自所述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用于提供显示信号的多个信号线和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多个扫描线以矩阵形式构成阵列,包括: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n:正整数)之间,该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提供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
第一开关机构,其用于当所述第n+1个扫描线和第n+m个扫描线(m:除0和1之外的整数)被同时选择时允许显示信号通过;和
第二开关机构,其用于当所述第n+1个扫描线被选择时允许显示信号通到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储能电容器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所述第n个扫描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
连接到所述特定信号线的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由从所述第n+1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和
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由从所述第n+m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第一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第n+1个扫描线(n:正整数)之间,第一像素电极连接到特定信号线;和
第二像素电极,其连接到该特定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第一扫描信号和来自第n+m个扫描线(m:除0和1之外的整数)的第二扫描信号驱动,以及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由来自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
14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
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
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四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16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
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配备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以及
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储能电容器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电极与所述第n个扫描线之间。
18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
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提供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
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3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第四开关元件,其由来自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像素电极;以及
第五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五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图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顺序地将具有要给予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和具有要给予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电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特定信号线。
20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由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以及
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其布置在相同的显示线上,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提供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像素电极由来自不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
2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
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
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22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以M行和N列(M和N:任意正整数)构成的矩阵方式布置像素以形成图像显示部分,
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信号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信号线;
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延伸的多个扫描线;
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n:等于或者小于N的正整数)和第n+1个扫描线之间以便彼此相邻,同时具有置于其间的特定信号线;
第一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一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像素电极;
第二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第三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1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三开关元件用于控制将来自所述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第四开关元件,其由来自所述第n+2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驱动,第四开关元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以及
连接到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电荷电容器,该电荷电容器能够保持给予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电荷。
23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
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
储能电容器,配备在所述像素电极和靠近该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个所述扫描线之间;
第一开关元件,其连接到所述像素电极;和
第二开关元件,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转换。
24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
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
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像素电极,施加有来自特定信号线的显示信号;和
储能电容器,配备在所述像素电极和靠近该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个所述扫描线之间,
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由除了所述一个扫描线之外的至少两个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
25一种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该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信号线,用于提供显示信号;多个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像素电极,其配备在第n个扫描线和笫n+1个扫描线(n:任意正整数)之间,第一像素电极连接到特定信号线;以及连接到所述特定信号线的第二像素电极,
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从所述第n+1个扫描线和第n+m个扫描线(m:除了0和1之外的整数)的电势变为等于选择电势的时间到当所述第n+1个扫描线和所述第n+m个扫描线中的一个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的时间的时间段内,将第一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特定信号线,第一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电势,从而,将所述第一电势给予所述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以及
在所述第n+1个扫描线和所述第n+m个扫描线中的一个的电势变为等于非选择电势之后,将第二显示信号提供给所述特定信号线,第二显示信号具有要给予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电势,从而,将所述第二电势给予所述第二像素电极。
CNB011427922A 2000-12-07 2001-12-07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和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3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359900A 2000-12-07 2000-12-07
US373599/00 2000-12-07
US373599/2000 2000-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7872A true CN1357872A (zh) 2002-07-10
CN1173323C CN1173323C (zh) 2004-10-27

Family

ID=2347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279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3323C (zh) 2000-12-07 2001-12-07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和驱动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23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8071C (zh) * 2006-04-26 2008-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0403360C (zh) * 2006-02-08 2008-07-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阵列
CN100414365C (zh) * 2006-04-25 2008-08-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驱动方法及其平面显示器
US7612752B2 (en) 2006-03-31 2009-11-03 Au Optronics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applied thereto
CN101004521B (zh) * 2006-01-19 2010-05-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阵列基板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
US7755591B2 (en) 2006-01-27 2010-07-13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and pixel structure
CN103268753A (zh) * 2013-05-28 2013-08-28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扫描线共用的amoled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1907808B (zh) * 2007-03-05 2013-10-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组件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521B (zh) * 2006-01-19 2010-05-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阵列基板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
US7755591B2 (en) 2006-01-27 2010-07-13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and pixel structure
CN100403360C (zh) * 2006-02-08 2008-07-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显示阵列
US7612752B2 (en) 2006-03-31 2009-11-03 Au Optronics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applied thereto
CN100414365C (zh) * 2006-04-25 2008-08-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驱动方法及其平面显示器
CN100388071C (zh) * 2006-04-26 2008-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1907808B (zh) * 2007-03-05 2013-10-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组件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3268753A (zh) * 2013-05-28 2013-08-28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扫描线共用的amoled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23C (zh) 2004-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8755C (zh) 模拟缓冲器和液晶显示器件
CN1191559C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0586C (zh) 液晶显示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806190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0342419C (zh) 显示装置用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99144C (zh) 显示装置
CN118668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482507A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40402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320516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82837A (zh)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CN1517967A (zh) 设有漏电流小的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28227A (zh) 灰阶电压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及光电装置
CN1467693A (zh) 驱动电路、光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637556A (zh) 显示设备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975852A (zh) 采用时分驱动和翻转驱动的lcd面板驱动
CN1625764A (zh) 液晶显示器及修改其灰度信号的方法
CN1819001A (zh) 显示器及驱动像素的方法
CN1620682A (zh) 显示设备和扫描线驱动电路
CN1901020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577476A (zh) 显示驱动器、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599923A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列电极驱动电路和电压产生电路
CN1955824A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73242C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取代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电子器械及驱动电路
CN101031953A (zh) 定时信号生成电路、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图像接收装置和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OUDA PHOTO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

Effective date: 200607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707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Hsinc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sinchu City Road, No. two

Patentee after: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bef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