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479C -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479C
CN1310479C CNB2004100558654A CN200410055865A CN1310479C CN 1310479 C CN1310479 C CN 1310479C CN B2004100558654 A CNB2004100558654 A CN B2004100558654A CN 200410055865 A CN200410055865 A CN 200410055865A CN 1310479 C CN1310479 C CN 13104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unking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device
statu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5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1841A (zh
Inventor
三宅基治
稻村浩
高桥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81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1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4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47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当其中继从发射机设备20连续地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数据块时,使中继设备40识别示出了当传送数据块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的状态码。中继设备40将所识别的状态码分割为预定数据尺寸的部分,并且将分割后的部分写入到数据块的预定区域中。接收机设备10向发射机设备20传送包含与在所接收到的数据块的预定区域中所写入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的确认。在接收到确认时,发射机设备20读取分割并写入到确认中的状态码,并且根据状态码来增加或减少数据块的数量。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中继设备进行的数据通信的技术。
背景技术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在OSI(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下使用的通信协议,并且设计用于确保可靠的数据通信。通过将用于传输的数据分割为预定尺寸的数据块(此后,称之为“分段”),进行符合TCP的传输。每一个分段具有报头,并且给每一个报头赋予用于识别分段的唯一序列号。报头序列号用于表示发射机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分段传输顺序。因此,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分段的序列号,在接收机设备处检测分段丢失;并且当检测到分段丢失时,接收机设备请求发射机设备发送丢失的分段。
符合TCP的通信还利用网络设备,诸如在发射机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路由器等。在路由器等处,对数据分段进行缓存或排队。已经设计了多种技术,用于避免符合TCP的通信中的拥塞,其中之一被称为ECN(明确拥塞通知);在2001年9月由K.Ramakrishnan等人所写的“TheAddition of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ECN)to IP”RFC3186中公开了该技术规范。现在将参考图12对支持ECN的符合TCP进行的数据通信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通过中继设备240将从发射机设备220传送来的分段发送到接收机设备210。在中继设备240对从用于传输的发射机设备220中接收到的分段进行频带,以便顺序地传输到接收机设备210。当从发射机设备220传送来的分段数量超过了中继设备能够中继的数量,即,队列中的分段的数据量超过了队列的数据容量时,发生了拥塞。
ECN通过在中继设备240处监控队列的可用容量,并且当队列的可用容量下降到预定阈值之下时,通知发射机设备220,来解决该问题。当检测到在可用容量中的下降时,在中继设备240处接收到的分段中的预定比特(此后称之为“CE(拥塞经历)比特”)的值从默认值“0”改变为“1”。然后,中继设备将具有CE比特值“1”的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210。当在接收机设备210处接收到具有CE比特值“1”的分段时,要作为确认发送到发射机设备220的分段中的另一预定比特(此后称之为“ECN响应比特”)的值从“0”变为“1”。当在发射机设备220处接收到ECN响应比特设置为“1”的确认分段时,减小了在系统中连续传输的分段数量的窗口尺寸,从而避免了在中继设备240处的拥塞。因此,在该技术中的拥塞窗口尺寸可以被认为是在发射机设备接收到ECN比特设置为“1”的确认之前连续传送的分段数量。当在发射机设备220处接收到具有ECN比特设置为“1”的确认时,在要传输的后续分段中,另一预定比特(此后称之为“CWR(拥塞窗口减小)比特”)的值从默认值“0”变为“1”。当在中继设备240处接收到CWR比特设置为“1”的分段时,检测到已经在发射机设备220处减小了拥塞窗口尺寸。
如所述的,在ECN方法中,当队列区域的可用容量缺乏时,中继设备向分段的发射机通知队列区域中的可用容量缺乏。然而,ECN技术所带来的缺陷在于:用于向接收机设备通知队列的可用容量以使发射机设备能够改变拥塞窗的当前尺寸的CE比特的值仅能够被设置为“0”或者“1”。结果,在ECN中的CE比特的使用是有限的,从而不能够表示在通信系统中由中继设备所使用的多种通信资源,其中,每一种通信资源利用了CE比特。为了克服该限制,已经提出了修改,其中,保留分段的数据区域,用于通知通信系统中的不同通信资源的详细状态。然而,进行这样的修改所引起的问题在于:无法获得在利用现有的通信协议的设备中的向下兼容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技术,通过根据当将数据块从发射机设备中继到接收机设备时由中继设备所使用的诸如通信路径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资源的状态,使发射机设备能够增加或减少要连续传送的数据块的数量,来改善传输效率,同时保持现有的通信协议兼容性。为了获得该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向发射机设备指示在将从发射机设备传送来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继到接收机设备时由中继设备所利用的诸如通信路径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资源的当前状态的手段,从而避免了潜在的拥塞。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当通过中继设备中继从所述发射机设备传送到接收机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时,由中继设备向发射机设备通知由所述中继设备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检测状态;以及根据通信资源的通知状态,在所述发射机设备处增加或减小连续传送的数据块的数量。优选地,所述通知步骤包括:产生示出了所述通信资源的所述检测状态的状态数据;以及通过将所述状态数据写入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或用于确认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接收的一个或多个确认数据块的至少一个中,将所述状态数据传送到发射机设备中,从而由所述发射机设备来接收所述状态数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中继装置,用于将从发射机设备传送来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继到接收机设备;以及通知装置,当由所述中继装置中继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时,所述通知装置向所述发射机设备通知由中继设备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优选地,所述中继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通信资源的状态;以及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示出了所述检测状态的状态数据。
在中继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中,将状态数据分割为部分,并且将其写入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或一个或多个确认数据块中,从而按照由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或确认数据块的每一个中所包含的序列号所指定的顺序,将所述状态数据的每一个所述分割后的部分顺序地写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发射装置,用于通过中继设备将特定数量的数据块连续地写入到接收机设备;接收装置,当将特定数量的数据块写入到所述接收机设备时,从所述中继设备中接收示出了由所述中继设备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的状态数据;以及改变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所述状态数据,增加或减少所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
优选地,所述发射机设备还配备有: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两个指示数据,用于增加或减少所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所述至少两个指令数据分别与至少两个状态数据相关联,其中,所述改变装置从所述至少两个指示数据中识别与从所述中继设备中接收到的所述状态数据相对应的一个指示数据,并且根据所识别的指示数据来增加和减少所述数量的数据块。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射机设备还配备有:获取装置,当接收装置接收到用于确认接收设备接收到已分割并写入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的多于一个确认数据块中的状态数据时,从所述多于一个的确认数据块中获得状态数据。
另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阐明的由发射机设备和中继设备所执行的处理的程序产品。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同时避免了在中继设备处的拥塞。本发明使发射机设备能够根据当将从发射机设备传送到接收机设备的数据块时由中继设备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不仅增加而且减少连续传输的数据块的数量,同时,保持与现有的通信协议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了在中继设备40中所存储的状态码表的实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在发射机设备20中所存储的控制表的实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中继设备40的结构的实例的图。
图5是示出了由中继设备40的控制单元100所执行的分段中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发射机设备20的结构实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由发射机设备20的控制单元100所执行的拥塞窗口尺寸改变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接收机设备10的操作实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由接收机设备10所执行的分段接收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四修改的状态码表的实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四修改的控制表的实例的图。
图12是描述了传统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A:结构
1:系统的结构
在图1中,接收机设备10是配置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并且能够与服务于设备10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根据TCP进行无线通信。发射机设备20是与诸如因特网等通信网络30相连的计算机设备,能够根据TCP来传送数据。
中继设备40是与通信网络30相连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并且能够中继位于由中继设备40所覆盖的无线区域中的接收机设备10和发射机设备20之间的通信。具体地,中继设备40建立与中继设备40向其提供服务的接收机设备10的无线通信连接,同时,该中继设备通过通信网络30建立与发射机设备20的通信。然后,中继设备40接收从发射机设备20通过通信连接传送来的分段,并且将接收到的分段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中继设备40还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从接收机设备10传送来的确认,并且将接收到的确认通过通信连接传送到发射机设备20。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接收机设备10、发射机设备20和中继设备40配备有用于根据上述ECN技术来避免拥塞的基本功能。此外,接收机设备10、发射机设备20和中继设备40均配备有本发明所特定的功能。
中继设备40具有检测并向发射机设备20通知用于将从发射机设备20接收到的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通信资源的状态的功能,其中,通信资源包括队列、无线通信连接等。更具体地,中继设备存储图2所示的状态码表。在该状态码表中,示出了通信资源的当前状态的数据与用于将通信资源的相关状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的状态码和状态数据相关联。
在图2所示的状态码表中,存储了三种类型的状态码“11”、“01”和“10”。此外,将与接收机设备10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中出现的数据差错率用作示出了通信资源的状态的数据。数据差错率是丢失分段或错误接收到的分段的数量除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分段的总数量的比值。
在图2中的状态码表示出了以下三种情况:1,当数据差错率小于30%时,将状态码“01”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2,当数据差错率等于或大于30%并小于60%时,将状态码“10”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以及3,当数据差错率等于或大于60%,将状态码“11”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
中继设备40检测当将从发射机设备20接收到的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时的数据差错率,并且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差错率和状态码表的详细内容来识别状态码。然后,将所识别的状态码以1比特为单位进行分割,从而将分割后的状态码写入正在传送的分段的预定区域(本实施例中的CE比特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连接中的数据差错率用作示出了通信资源的状态的数据,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还可以使用队列区域的可用容量或赋予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频带。
在接收到状态码时,发射机设备20根据状态码来增加或减小拥塞窗口尺寸,即,改变要连续传输的分段数量。在对拥塞窗口尺寸进行改变之后,发射机设备20利用CWR比特,向中继设备40通知拥塞窗口尺寸已经改变。具体地,发射机设备20存储图3所示的控制表,其中,示出了不同的状态码的值的中继设备40指示数据与倍增因数,即要改变的拥塞窗口尺寸的值相关联。
接收机设备10具有在ECN响应比特中写入响应接收到的分段的传输确认、以及在接收到的分段的CE比特中所设置的值的功能。因此,将在分段中分割并写入、并且从中继设备40中传送的状态码通知给最初传送该分段的发射机设备20。
因此,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将无线通信连接中的数据差错率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同时实现支持ECN的现有TCP,从而根据所通知的数据差错率来修改拥塞窗口尺寸。
2:中继设备40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中继设备40具有控制单元100、第一通信接口(此后称为“IF”单元110a、第二通信IF单元110b、存储单元120和用于组件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总线130。
控制单元100是诸如CPU(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和运行在存储单元120中所存储的软件,从而控制中继设备40的每一个组件。在操作中,通信IF单元110a与通信网络30相连,接收通过通信网络30传送来的数据,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单元100,然后,将数据从控制单元100传送到通信网络30。通信IF单元110b用于与位于由中继设备10所覆盖的无线区域中的接收机设备10进行无线通信。通信IF单元110b接收从接收机设备10传送来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单元100,并且将从控制单元100传送来的数据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
如图4所示,存储单元120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120a和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易失性存储单元120a是诸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当执行软件时,用作控制单元100的工作区。易失性存储单元120a还提供了排队功能。这里,应该注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可以用于排队,替代易失性存储单元120a。
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是硬盘,并且存储了状态码表(参考图2)和大量软件。例如,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存储了控制单元100执行的操作系统(此后被称为“OS”)软件、以及用于实现从发射机设备20到接收机设备10的分段中继的中继软件。在下文中,将描述在执行OS软件时由控制单元100所实现的功能。
当启动了中继设备40时,控制单元100执行并运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OS软件。在运行OS软件的同时,控制单元100用于控制中继设备40的每一个组件,并读取和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所存储的其他种类的软件。当执行OS软件时,控制单元100执行并运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所存储的中继软件。
如图5所示,除了中继设备所通用的中继功能之外,控制单元100还配置有对本发明特定的7个功能。
利用第一功能,第一通信IF单元110a建立与发射机设备20的通信连接;而第二通信IF单元110b建立与接收机设备10的无线通信连接。
利用第二功能,IF单元110b接收通过通信连接传送来的分段,并将接收到的分段存储在其队列中。
利用第三功能,在利用第二功能所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中检测数据差错率。
利用第四功能,根据第三检测功能的检测结果,并且根据状态码表的详细内容(参考图2),识别状态码,以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
利用第五功能,将所识别的状态码分割为具有预定数据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为1比特)的部分;并且将分割后的状态码写入到作为第二功能的结果所接收到的分段的CE比特区域中。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00以1比特为单位来分割状态码,并且将分割后的状态码顺序地写入传输的每一个分段的CE比特区域中,从而更接近于引导部分的状态码的分割部分导致在分段中具有更小的序列号。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可以由除了1比特之外的其他单位来分割状态码。
控制单元100还配备有传送其中作为第五功能的结果写入了状态码、并且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中继到接收机设备10的分段的功能。
控制单元100还配备有在CWR比特在接收到的分段中设置为“1”的情况下,停止将状态码写入到CE比特区域中的功能。还可能的是,在由传送功能传送具有状态码的分段之后,在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时,停止将状态码写入到CE比特区域的写入操作,而不把接收到的CWR比特设置为“1”。
如前所述,中继设备40的硬件结构与通用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在执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软件单元时,由控制单元100提供了本发明的中继设备所特定的功能。
3:发射机设备20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6来描述发射机设备20的结构。除了以下四点之外,发射机设备20的结构与中继设备40相同。第一,发射机设备20未配备有第二通信IF单元110b。第二,发射机设备20将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第三,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存储了控制代码表(参考图3),而不是状态码表(参考图2)。
第四,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存储了传输软件,而不是中继软件。在由控制单元100执行和运行传输软件时,将数据传送到接收机10中。下面将描述通过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所存储的软件提供给控制单元100的功能。
当启动发射机设备20时,控制单元100执行并运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软件。在OS软件下操作的控制单元100用于控制发射机设备20的每一个组件,并且读取和执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其他软件。利用在控制单元100中所执行的OS软件,在从接收机设备10接收到传送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所存储的数据的请求时,OS读取并执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传输软件。在运行传输软件的同时,除了根据支持ECN的TCP所进行的数据传输操作之外,控制单元100还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发射机设备所特定的操作。
图7是示出了由根据传输软件进行操作的控制单元100所执行的拥塞窗口尺寸改变操作。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100还配置有通过执行传输软件,对本发明的发射机设备所特定的3个功能。
利用第一功能,获得了状态码,其中,将状态码分割并写入响应传送的分段的传输确认。具体地,控制单元100根据在确认中所包含的下降的序列号顺序,通过串联写入每一个接收到的确认的预定区域中的1比特数据,来获得状态码。
利用第二功能,根据由第一功能获得的状态码和控制表的详细内容(参考图3)来更新拥塞窗口尺寸。
第三,当利用第二功能来更新拥塞窗口尺寸时,将“1”设置在要传送的后续分段的CWR比特中。应该注意,在将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之后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时,中继设备40停止写入状态码的情况下,发射机设备20不必使用CWR比特来向中继设备10通知拥塞窗口尺寸已经发生改变。
如前所述,发射机设备20的硬件结构与通用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当控制单元100执行和运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软件时,提供了本发明的发射机设备所特定的功能。
4:接收机设备10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8来描述接收机设备10的结构。除了以下两点之外,接收机设备10的结构与中继设备40相同。第一,接收机设备10未配备有第一通信IF单元110a。第二,将OS软件和接收软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在下文中,将解释通过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中所存储的软件提供给控制单元100的功能。
当启动接收机设备10时,控制单元100执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OS软件。运行OS软件的控制单元100用于控制接收机设备10的每一个组件,并且执行和运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其他软件。当完成了OS软件的执行时,当诸如由用户给出了指令以获得在发射机设备20中所存储的数据时,正在运行OS的控制单元100请求发射机设备20传送数据,同时,执行并运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单元120b的接收软件。
图9是示出了当运行接收软件时由控制单元100所执行的分段接收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当运行接收软件时,除了通用的接收功能之外,控制单元100配备有本发明的接收机设备特定的功能。具体地,控制单元100配备有接收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分段的接收功能、每一次其接收到分段时产生确认且将所产生的确认传送到发射机设备20的功能。
因此,接收机设备10的硬件结构与通用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相同,但是,当控制单元100执行和运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软件时,提供了本发明的接收机设备的特定的功能。
B: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描述例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所进行的数据通信的特性的操作。在下文中,在操作的开始,假定在接收机设备10和中继设备40之间已经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并且在发射机设备20和中继设备40之间已经建立了通信连接。在该实例中,在操作的开始点,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进行的通信的数据差错率是5%。此外,发射机设备20已经将两个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
从发射机设备20传送的两个分段通过通信连接到达中继设备40。在接收到两个分段时,中继设备40的控制单元100进行如图5所示的操作。
如图5所示,中继设备40的控制单元100通过第一通信IF单元110a,接收从发射机设备20传送来的分段,然后,将接收到的分段写入到队列区域(步骤SA1)。
随后,控制单元100检测当将在步骤SA1中接收到的分段传送到接收设备10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步骤SA2)。在本操作实例中,控制单元100检测与接收机设备10所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中的数据差错率。然后,控制单元100根据在步骤SA2的检测结果和状态码表(参考图2),识别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的状态码(步骤SA3)。假定在本实例中,在无线通信连接中的数据差错率是5%,则控制单元100识别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的状态码“01”。
然后,在步骤SA3,控制单元100以1比特为单位来分割状态码,并且将分割后的状态码写入到在队列区域中所存储的分段的CE比特区域(步骤SA4)。然后,通过第二通信IF单元110b将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步骤SA5)。例如,假定从发射机设备20接收到的两个分段分别具有包含其中的序列号500和1000,控制单元100将“0”写入到具有序列号500的分段的CE比特区域中,而将“1”写入到具有序列号1000的分段的CE比特区域中。然后,通过第二通信IF单元110b将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
因此,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两个分段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达接收机设备10。在接收到分段时,接收机设备10的控制单元100进行如图9所示的操作。
当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分段时(步骤SC1),接收机设备10的控制单元100产生确认,作为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分段的响应。控制单元100在所产生的确认的ECN响应比特区域中写入设置到每一个接收到的分段的CE比特区域的值,以便传输到发射机设备20(步骤SC2)。具体地,作为具有序列号500的分段且CE比特设置为“0”的响应,控制单元100产生包含序列号1000的确认,并且将“0”写入到确认的ECN响应比特区域。作为具有序列号1000的分段且CE比特设置为“1”的响应,控制单元100产生包含序列号1500的确认,并且将“1”写入确认的ECN响应比特区域。
因此,从接收机设备10传送来的确认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达中继设备40,并最终通过通信连接传送到发射机设备20。在接收到这样的确认时,发射机设备20的控制单元100进行如图7所示的操作。
图7是示出了在接收到确认时由发射机设备20的控制单元100所进行的拥塞窗口尺寸改变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当其接收到针对所有传送的分段的确认时(步骤SB1),控制单元100获得被分割并写入到接收到的分段中的状态码(步骤SB2)。具体地,控制单元100按照在每一个接收到的确认中所包含的序列号的下降顺序,串联在步骤SB1中接收到的每一个确认的ECN响应比特区域中所写入的数据,从而获得从中继设备40所通知的状态码。
随后,控制单元100根据在步骤SB2中所获得的状态码和控制表的详细内容(参考图3),改变拥塞窗口尺寸(步骤SB3)。假定在该实例中,从中继设备40所通知的状态码的值是“01”,则控制单元100对拥塞窗口尺寸进行加倍。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射机设备能够根据从中继设备传送来的状态码来改变拥塞窗口尺寸。根据用于将从发射机传送来的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的通信资源的状态来识别状态码,因此,能够根据通信资源的状态来改变拥塞窗口尺寸。
C:修改
如前所述,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而可以作为如下修改。
修改1: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中继设备40是与通信网络30相连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并且中继位于由中继设备所覆盖的无线区域中的接收机设备和与通信网络30相连的发射机设备20之间的通信。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中继设备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无线接入点设备,而可以是任意中继设备,用于中继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而与中继设备和发射机或接收机设备之间的连接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无关。例如,中继设备可以无线地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设备相连,其中,这样的中继设备接收从发射机设备无线地传送的分段,并且将接收到的分段无线地传送到接收机设备。此外,中继设备可以与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进行有线连接。
修改2: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发射机设备、中继设备和接收机设备根据TCP来进行通信。然而,可以使用除了TCP之外的不同的通信协议来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发射机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的通信,只要可以将由中继设备所检测到的通信资源的状态利用该协议通知给发射机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机设备10配备有返回包含与在接收到的分段的预定区域中所写入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的确认的功能。然而,即使当接收机设备未配备有这样的功能,仍然可以将由中继设备所检测到的通信设备的状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具体地,首先使中继设备将从发射机设备接收到的分段传送到接收机设备,而不添加任何信息。当在中继设备处接收到响应上述分段的确认时,使中继设备分割并将状态码写入确认中。因此,能够将由中继设备检测到的通信资源的状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
修改3: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仅根据通信资源的状态来更新拥塞窗口尺寸。然而,除了通信资源的状态之外,当满足在中继设备中所存储的预定、附加条件时,可以更新拥塞窗口尺寸。例如,仅可以使特定发射机设备改变拥塞窗口尺寸。这通过设置唯一标识发射机设备的上述预定条件数据来实现,从而使其根据资源的状态,例如赋予发射机设备的通信地址或示出了发射机设备所属的子网的数据,来改变拥塞窗口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条件数据中设置示出了特定时间区域的数据,并且可以仅在指定时间期间,对拥塞窗口尺寸进行更新。
修改4: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使接收设备10响应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每一个分段来返回确认。然而,当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多个分段与一个大分段的多个部分相对应时,所述大分段在传送之前已经在中继设备40处进行了分割,可以使接收机设备10针对大分段的所有分割部分(即,分段),仅传送一个确认。可以根据在被称为分段中的IP选择字段中的区域中所写入的数据,所传送的分段是否为在中继设备40处分割的一个大分段的一部分,来确定从中继设备40传送来的分段。
修改5: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每一次当其接收到分段时,接收机设备10传送响应接收所接收到的分段的确认。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接收设备,而可以是根据TCP的一般规范来传送确认的接收机设备,其中提供了:针对至少每两个全尺寸的分段,要传送一个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将图10所示的状态码表,而不是图2所示的状态码表存储在中继设备40中;并且将图11所示的控制表而不是图3所示的控制表存储在发射机设备20中。
图10所示的状态码表与图2所示的表的不同在于:其中存储了具有4比特数据长度的状态码。通过对图2所示的表中所使用的2比特的状态码进行加倍,来配置该状态码;即,在图10的表中的“1111”、“1100”、“0011”分别对应于图3的表中的“11”、“10”和“01”。换句话说,状态码设置有冗余,从而可以由发射设备20恢复至少比特“11”、“10”或“01”。
中继设备40根据通信资源的状态,识别三个状态码之一,然后,以1比特为单位来分割所识别的状态码,并且将分割后的状态码写入到四个分段中,以便传送到本修改的接收机设备中。在下文中,将描述将每一个均包含状态码“0011”的1比特分割后的部分的四个分段从中继设备40传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情况。
当其接收到四个分段时,本修改的接收机设备根据以下三种模式之一的TCP的一般规定来传送确认。在第一模式下,传送针对四个分段的每一个的确认(即,传送四个确认)。在第二模式下,传送针对四个分段中的三个中的每一个的确认(即,传送三个确认)。在第三模式下,传送针对四个分段中的第一和第三分段的每一个的确认;或者传送针对四个分段中的第二和第三分段或第二和第四分段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传送总共两个确认。在第一模式下传送的四个确认中分割和写入的状态码为“0011”;在第二模式下传送的三个确认中所分割和写入的状态码或者为“001”或者为“011”;并且将分割和写入到在第三模式下传送的两个确认的状态码为“01”。
另一方面,在图11中所示的控制表存储了四种类型的状态码,与表示拥塞窗口尺寸要加倍的倍增因子“2”相关联的“0011”、“001”、“011”和“01”;同时在图3所示的控制码表中,数据“2”与状态码“01”相关联。如上所述,通过将图10中的状态码表存储在中继设备40中,并且将图11中的控制表存储在发射机设备20中,能够使接收由中继设备40所中继的分段的接收机设备适当地向发射机设备20通知通信资源的状态,即使当接收机设备根据TCP的一般规定来传送确认时。
修改6: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状态码是2比特的固定长度的数据。然而,在本发明中,状态码的数据长度并不局限于2比特,并且可以根据要从中继设备通知给发射机设备的通信资源的状态,赋予具有适当数据长度的状态码。同时,状态码并不局限于固定数据长度的数据,而可以是可变长度的。在使用具有可变长度的状态码的情况下,如在使用霍夫曼码那样,能够针对频繁出现的通信资源的状态,赋予具有短数据长度的状态码,而对于极少出现的通信资源的状态,赋予具有长数据长度的状态码。
修改7: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通过按照在确认中所包含的下降序列号顺序来串联在多于一个确认的ECN响应比特区域中所写入的数据,使发射机设备获得从中继设备中传送来的状态码。然而,在从接收机设备传送来的至少一个确认未到达发射机设备的情况下,则可以禁止发射机设备改变拥塞窗口尺寸。因此,能够防止发射机设备在确认丢失的情况下错误地改变拥塞窗口尺寸。
修改8: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通信资源的状态和图2中的状态码表的详细内容来识别要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的状态码。然而,不必使用这样的状态码表来识别状态码,以便将其通知给发射机设备20。例如,可以使发射机设备20的控制单元100根据不同编码的程序来执行以下处理。即,当数据差错率小于30%时,将“01”设置为状态码。在数据差错率等于或大于30%且小于60%的情况下,将“10”设置为状态码;而当数据差错率大于等于60%时,将“11”设置为状态码。
修改9: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将传输软件预先存储在发射机设备20中;并且将中继软件预先存储在中继设备40中。然而,可以将该软件写入在诸如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这样的记录介质可以用于将上述软件安装在通用计算机设备中。按照这种方式,能够将相同的功能赋予通用计算机设备,如赋予本发明的发射机设备和中继设备的功能那样。
修改10:
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发射机设备通过按照在每一个确认中所包含的序列号的顺序进行串联,获得以1比特为单位分割并写入多个确认分段的状态码。还能够使确认包含使发射机设备识别状态码的开始点的信息。例如,在传统ECN中,将CE比特设置为“0”,作为默认值。因此,在本发明中,如果在中继设备处,将CE比特设置为“1”,则可以通知状态码的开始。特别地,当中继设备应该向发射机设备通知状态码“10”时,将开始比特“1”设置在附加在第一分段上的报头的预定区域中(在上述主要实施例中的CE比特);将状态码“1”的第一比特设置在第二分段中;并且将状态码“0”的第二比特设置在第三分段中。当其产生了针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分段的确认时,接收机设备在每一个确认的预定区域中写入在分段中所写入的状态比特和状态码,并且将每一个确认写入到发射机设备。类似地,除了开始比特之外,可以传送停止比特“1”,所述停止比特表示状态码的结尾。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保留区域中的除了用于状态码的区域之外的另一预定区域(例如,针对CWR比特的区域)可以用于指定状态码的开始和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当中继设备通过将状态码的第一比特写入到分段中来传送该状态码的第一比特时,中继设备将在CWR比特区域中的“0”比特改变为“1”比特,并且继续在CWR比特中设置“1”,只要还在传送状态码。在完成状态码的传送之后,当传送紧接其后的分段时,中继设备将CWR比特从“1”改变为“0”,从而向发射机设备通知状态码的结束。发射机设备确认状态码的结束,之后,由发射机设备来解译所接收到的状态码,以便进行在以上详细描述的主要实施例中所阐明的本发明的特定功能。因此,能够向发射机设备通知状态码的开始和结束,而与所使用的状态码是固定类型还是可变类型无关。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可以自由地改变向发射机通知状态码的开始和/或结束的上述方法。

Claims (13)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中继设备(40)处,产生(SA2,SA3)示出了通信资源的检测状态的状态数据,用于通过所述中继设备中继从发射机设备(20)发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状态数据分割为若干部分之后,将所述状态数据写入(SA4)到用于确认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以便按照由包括在每一个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的序列号指定的次序,将所述状态数据的每一个已分割部分写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状态数据写入(SA4)到确认数据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状态码表中,与对应的状态数据相关联地存储示出了通信资源的当前状态的数据,用于向所述发射机设备(20)通知所述通信资源的相关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发射机设备(20)处,根据所通知的通信资源的状态,增加或减小顺序发送的数据块的数量。
5.一种中继设备,包括:
中继装置,适于中继从发射机设备(20)发送到接收机设备(10)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
产生装置,适于产生示出了通信资源的检测状态的状态数据,用于通过所述中继设备(40)中继从所述发射机设备(20)发送到所述接收机设备(10)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其特征在于:
写装置,适于在将所述状态数据分割为若干部分之后,将所述状态数据写入到用于确认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以便按照由包括在每一个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的序列号指定的次序,将所述状态数据的每一个已分割部分写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块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装置适于将所述状态数据写入到确认数据块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120),适于与对应的状态数据相关联地存储示出了通信资源的当前状态的数据,用于向所述发射机设备(20)通知所述通信资源的相关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适于检测所述通信资源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产生装置适于通过利用所述状态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增大来增加冗余,从而产生所述状态数据。
10.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
发射装置,适于根据发射窗口大小,通过中继设备(40)顺序地向接收机设备(10)发送特定数量的数据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110a),适于当将所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中继到所述接收机设备(10)时,从所述中继设备(40)中接收状态数据,所述状态数据示出了由所述中继设备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状态;以及
改变装置,适于根据由所述接收装置(110a)所接收到的所述状态数据来增加或减少所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机设备,还包括:
获取装置,适于从所述多于一个确认数据块中获取状态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机设备,还包括:
存储装置,适于存储用于增加或减小特定数量的数据块的至少两个指示数据,所述至少两个指示数据分别与至少两个状态数据相关;
其中,所述改变装置适于从与来自所述中继设备(40)的所述状态数据相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指示数据中,识别指示发射窗口尺寸的倍增因子的数据,并且根据所述识别的指示数据来增加和减少所述数量的数据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机设备,还包括:禁止装置,适于当确定发射机设备还未接收到所述多于一个确认数据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所述禁止装置禁止所述改变装置增加或减少所述特定数量的数据块。
CNB2004100558654A 2003-08-14 2004-08-04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7601A JP4235507B2 (ja) 2003-08-14 2003-08-14 中継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207601 2003-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841A CN1581841A (zh) 2005-02-16
CN1310479C true CN1310479C (zh) 2007-04-11

Family

ID=3356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58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79C (zh) 2003-08-14 2004-08-04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17552B2 (zh)
EP (1) EP1507370B1 (zh)
JP (1) JP4235507B2 (zh)
CN (1) CN1310479C (zh)
DE (1) DE60200400470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8972A3 (en) * 2003-12-26 2006-12-27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US8009696B2 (en) * 2004-08-06 2011-08-30 Ipeak Network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accelerated throughput
WO2006135334A2 (en) * 2005-06-15 2006-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ec rate adaptation as a function of air-interface as wel as network in a packet-based network
JP4703310B2 (ja) * 2005-08-04 2011-06-15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728037B1 (ko) * 2006-03-03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데이터 스트리밍 시스템의 파라미터 제어 방법 및장치
US7990255B2 (en) * 2006-11-02 2011-08-02 Audiovox Corporation Range extending positive repeater
TWI459754B (zh) * 2007-01-12 2014-11-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無線網狀網路中擁擠管理之方法
DE102007012143A1 (de) * 2007-03-12 2008-09-18 Viprinet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mitteln eines Datenstroms über gebündelte Netzwerkzugangsleitungen, sowie Sende- und Empfangshilfsvorrichtung und Sende- und Empfangsverfahren dafür
JP4911223B2 (ja) * 2007-06-06 2012-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US8654782B2 (en) * 2007-11-05 2014-02-1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sh tree 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079205A1 (en) * 2008-01-14 2009-07-15 British Telec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ampany Network characterisation
JP5391830B2 (ja) * 2009-05-25 2014-0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11021246A1 (ja) * 2009-08-20 2011-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局、受信局、送信局、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US8923115B2 (en) 2009-08-25 2014-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ing the ECN mechanism to signal congestion directly to the base station
US20130155938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Belair Networks Tcp-relay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104040528B (zh) 2011-12-28 2016-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计算机系统、通信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US9191060B2 (en) * 2012-04-16 2015-11-1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tributive source cod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US9258234B1 (en) * 2012-12-28 2016-02-09 Juniper Networks, Inc. Dynamically adjusting liveliness detection intervals for periodi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9769017B1 (en) 2014-09-26 2017-09-19 Juniper Networks, Inc. Impending control plane disruption indication using forwarding plane liveliness detection protocols
US10374936B2 (en) 2015-12-30 2019-08-06 Juniper Networks, Inc. Reducing false alarms when using network keep-alive messages
US10397085B1 (en) 2016-06-30 2019-08-27 Juniper Networks, Inc. Offloading heartbeat responses message processing to a kernel of a network device
US11750441B1 (en) 2018-09-07 2023-09-05 Juniper Networks, Inc. Propagating node failure errors to TCP sockets
WO2020185707A1 (en) 2019-03-08 2020-09-17 goTenna Inc. Method for utilization-based traffic throttl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14915371A (zh) * 2021-02-10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芯片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7446A2 (en) * 2000-06-14 2001-12-20 Nokia Corporation Enhancement of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ecn) for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4910B2 (ja) 1995-11-17 1999-11-29 株式会社超高速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タ技術研究所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US7392279B1 (en) * 1999-03-26 2008-06-24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traffic shaping using time-based queues
FR2805112B1 (fr) * 2000-02-11 200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Procede et unite de controle de flux d'une connexion tcp sur un reseau a debit controle
US20030107994A1 (en) * 2000-05-18 2003-06-12 Jacobs Richard J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876639B1 (en) * 2000-06-01 2005-04-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handoff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3882187B2 (ja) * 2001-04-19 2007-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ロー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394764B2 (en) * 2001-12-14 2008-07-01 Sask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imited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erformance in lossy networks
US7362744B2 (en) * 2002-08-15 2008-04-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it to transmit packets
WO2004068800A1 (en) * 2003-01-28 2004-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in packet networks indicating several different congestion causes
US7596091B2 (en) * 2005-02-28 2009-09-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fi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mechanism for reliable and unreliable protocols by augmenting EC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7446A2 (en) * 2000-06-14 2001-12-20 Nokia Corporation Enhancement of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ecn) for wirel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35507B2 (ja) 2009-03-11
US7817552B2 (en) 2010-10-19
EP1507370A2 (en) 2005-02-16
CN1581841A (zh) 2005-02-16
DE602004004706D1 (de) 2007-03-29
US20050063458A1 (en) 2005-03-24
EP1507370A3 (en) 2005-08-10
JP2005064598A (ja) 2005-03-10
DE602004004706T2 (de) 2007-10-31
EP1507370B1 (en)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479C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292188A (zh) 用于多信道传输的动态帧长设置
CN1188991C (zh) 用于可靠的和低时延的分组传输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CN2620948Y (zh) 优先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以协助无线连结控制再传输的b节点
CN1157018C (zh) 通信系统与传输站
CN101047643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581840A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337790A (zh) 多点传播递送服务重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826749A (zh) 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784078A (zh) 根据上行链路高速信号的接收状态来确定要从活动集中删除的小区的活动集选择方法
CN1735089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56996C (zh) 无线通信设备、采用该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951053A (zh) 无线通信网中改进的递增冗余操作
CN1929472A (zh) 数据网络中管理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信号及介质
CN1918825A (zh) 发送和接收具有处理时间信息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CN1031025C (zh) 在寄存器型无线设备间传送可变长度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280448A (zh) 链路和媒体访问控制层事务处理启动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CN1661989A (zh) 通信终端
CN101039273A (zh) 通信设备、传输控制方法、和传输控制程序
CN101030840A (zh) 具有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接收端状态报告编制方法
CN1859037A (zh) 一种高速媒体接入控制分组数据单元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833422A (zh) 分组通信装置
CN1774894A (zh) 在无线传输网络中实施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送协议的方法
CN1507172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移动台
CN1736063A (zh) 分组网络中表示几种不同阻塞原因的阻塞通知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