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2586A -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2586A
CN1302586A CN 00100055 CN00100055A CN1302586A CN 1302586 A CN1302586 A CN 1302586A CN 00100055 CN00100055 CN 00100055 CN 00100055 A CN00100055 A CN 00100055A CN 1302586 A CN1302586 A CN 1302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llateral
human body
quantum
needl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00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陆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SHOU WANFANG QUANTUM BIOTECHNOLOGY DE
Original Assignee
林陆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陆山 filed Critical 林陆山
Priority to CN 001000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02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302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2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由尖端探针放在人体的上方,两者间加上小于1V的电压,令针尖横扫穴位表或逐步缩小探针与皮肤的接触距离;所探测的经络电流经过计算机处理,使人体表面的结构形貌以量子分辨水平显示为高低不平的拓朴图或线扫图。所述控针可由钨丝或铂铱材料,利用化学腐蚀法制备成一定曲率半径的针尖。本发明可整体检测人体健康情况,且不对人体造成损坏,将中医学的“切脉”治病现代化,微观化和科学化。

Description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络测试和定位的方法。
当前所有的健康及疾病测试仪器,或是从血液、尿液、粪便、体液中抽样进行测试的,或从局部组织的照射、拍照中反映该组织的健康、疾病情况。这样做的缺陷在于不能总体反映人体组织的健康及疾病情况,达不到整体治疗的目的,且容易出现针筒交叉感染或破坏免疫细胞的弊端。根据中医药学中的元气理论,通过气场感应测试病人阴阳五行之气运行规律和特点,达到诊断、治疗的目的。元气因阴阳二气的结构不同,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功能;元气有64种不同结构,可对应现代医学中克拉克的64种密码子,在电脑中按“0”和“1”进行排列。根据元气具有互相感应的特点,就象电磁波可以互相感应一样,将元气在不同健康或疾病环境中的变化程序,即元气演变数据输入电脑。从元气的不同结构与不同发展阶段,确定五脏六腑、心脑神经等人体组织器官的对应关系;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达到治病的目的。
人体组织是由98种元素组成的粒子世界,它受到电磁场、引力场、胶子场、中间波色子场的影响;同时,人体元气所弥漫的人体内部空间,还存在着基因场、细胞场、思维场和意念场;它们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的对立性、排斥性、依赖性的演化过程,目前还没有什么科学仪器可以揭示出来;只有立足“命门”,“循经导络”才能抓住人体健康或疾病的全貌。根据体电对向环流原理和生物场力聚集学说,人体是一个活的带电体,它有自身对立统一的电场;人体的细胞、器官及整体的正负电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生物电对向环流。经络测试机制是一种多层次体电对向环流的效应;测试装置接触人体部位时产生损伤电流,既影响皮肤穴位的电场,也作用于神经血管等各种组织而产生多重效应;因为经络是神经---血管等组织---体电环三者结合的相对统一体,人体与环境间的交换主要发生在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有关的“峰电位放电”的部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气场感应、物质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对立性、排斥性、依赖性和演化论的发展模式为基本依据而设计出的测试人体疾病的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制备方法。
本发明基于量子生物学理论,电子具有波动性,在向人体表面传播时可能穿过势垒E,电子波的一部分反射回人体,另一部分在人体表面形成电子云,这种效应称经络效应。当用一探针与人体表面距离小于1nm时,它们的电子云互相重叠,其间势垒减弱到某个程度,电子可以通过经络效应穿过势垒。当加以适当电压时,即使探针与人体未真正接触,也会有电流由人体表面流向扫描仪表面而形成经络电流,其中电子云的密度随界面距离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由外加电压引起电流穿过电子云所形成的经络电流对界面距离极为敏感,经络电流被限制在探针尖和人体表面间的某线性通道内,随着针尖和人体表面距离的增加和减少经络电流呈指数变化,这就是采集人体经络内量子级水平信息的理论基础。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关键方法如下:
由尖端呈0.1-0.8nm的探针,以其为1个导体放在人体的上方,两者间加上小于1V的电压,中间存在着一定的能垒;利用一个二维空间移动控制装置,令针尖横扫穴位表面,使针尖与人体的间距固定就成为恒高扫描式;靠电子线路实现反馈,以调节针尖垂直于人体表面的位置而准确地反映X方向这条线上高低不平的结构状态,该电子线路还能使针尖在Y方向上连续扫描;或令探针逐步缩小探针与皮肤的接触距离;所探测的经络电流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使人体表面的结构形貌以量子分辨水平显示为高低不平的拓扑图或线扫图。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探针接触到穴位之时,因加以适当电压,引起电流穿过电子云所形成的经络电流呈指数变化,使穴位表面形貌的量子级水平下流至激光区,利用软件中设置一把量测脉冲讯号的高度的尺子,随着一个个生物量子被检测所产生的电脉冲讯号一个个被量测;不同强度的讯号经这把尺子量测,就在各道记下相应强度讯号的次数,并即发射出该强度讯号的量子数;对这些讯号的分析数据便转入辨分析系统进行比对处理。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光学透镜和光电倍增管完成讯号接收,并转变成电脉冲讯号;将扫描图像数据传输到流式量子仪,经过转换器变为可见图像,所述转换器可采用影像增强管和电视系统,利用流式量子仪对视频信号加以处理,使其变为全电视信号,完成扫描装置和分析系统的同步工作,同时,还产生整机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探针线圈回路中,利用通、断控制探针的吸合和释放能量。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计数式数字电路,可将不同重复性的数据组成精确的比对数据;计数电路可采用多级8421码+进计数分频器,可输出1∶10分频后的脉冲,还可以通过一个逻辑编码得到各种延时信号:被延时的脉冲信号经输出级送出,作为结束信号。
本发明所述探针制备方法如下;
在一个直筒小玻璃杯中装入分析纯四氯化碳,加入少量1N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漂浮于四氯化碳上,形成薄的碱液层;取0.1-0.2mm的钨丝做探针材料,将所述钨丝做为一个电极,垂直插入上述电解液中;以铂金环做为另一个电极,没入电解液中,再将交流电加到两个电极上,当钨丝和液面的交界处出现气泡,就表示电解作用已开始,直到钨丝溶断,迅速断电停止腐蚀,可用解剖镜时刻观察钨丝溶解过程;钨丝断裂后分成两部分,液面以上部分做为探针,液面以下部分因断裂掉入溶液腐蚀,接上述方法制备的针尖的曲率半径为0.1um。
本发明所述另一种探针制备方法如下:化学腐蚀法所用的电解液由CaCl2、Hcl和H2O按6∶1.5∶3.5的比例配制而成,取直径为0.2mm的铂铱丝为一个电极,放入上述腐蚀液中;取碳棒为1个电极,在交流电压下作用5分钟,将铂铱针尖取出,再放在由金丝圈固定的薄膜腐蚀剂中移动以得更尖锐的铂铱针尖。
本发明根据中医药学的元气理论,测量经络中元气的运行情况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它与B超、CT、X光机不同之处在于不因测试而造成免疫细胞被放射性元素所伤害,也不需抽血化验,且从整体检测人体健康情况,而不是反映局部组织的健康及疾病情况。本发明是将中医学的“切脉”诊病现代化、微观化、科学化。
本发明实施途径如下:本方法需要有一台扫描机支持,以获取病人通过探针获取到的扫描数据,有一套有虚拟功能的多功能计划系统和激光定位器以及智能化的标志标记装置。以计算机网络方式联网成为一个系统。
在扫描床上病人俯卧,将探针对于经络穴位。在距离人体皮肤2cm的部位开始测量,逐步缩小探针与皮肤的接触距离,最后到达穴位皮肤,测出整个过程人体光电量子的变化情况,层间按2cm-0顺序扫描,获取多层扫描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人体元气结构形貌以量子分辨水平显示为高低不平的拓朴图或线扫图。
数据传输到“流式量子仪”多功能计划系统,计算机重建人体光电量子图像后,输入记录验证系统,自动勾画体表轮廓,医生仔细勾画经络系统中元气变化的轮廓,多维重建经络立体空间结构图像。流式量子仪的计算机软件中有一把量测脉冲讯号高度的“尺子”。尺子中的标记代表不同脉冲讯号高度。随着一个个生物量子被检测所产生的电脉冲讯号一个个被量测。
利用软件提供的多种评估功能,如重要器官与测试区的直方图,观察体积效应、矢状、冠状和横向等人体光电量子分布图,进行评估、验证、修改和优选。
比对测量结构方法之一,可将结果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将射束中心、射野范围以及病人的体位进行标记,然后由辨证分析系统进行比对,得出病人的病情报告。
上述探针从人体经络、穴位量测的不可见光信号,通过扫描仪中增强管的作用,经显微镜光学镜头变成平行的可见光射到摄像管靶面上,把光信号变成为电视信号,在同步信号作用下传到显示器上显示。
在扫描经络方法中,有摄像和显像两个基本环节,摄像是把图像转换成电视信号,显像则把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图像。图像上各点的亮度互相不同,并且随探针与皮肤的距离及探针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看成由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小单元组成。电子类往返轰击小单元的过程就形成扫描;其中,从左向右扫描称为行扫描,而从上到下扫描叫作帧扫描。对于周期性变化的经络元气,每秒钟以传送50帧图像为宜。
完成本发明辩证分析,将电视信号还原为图像,可由同步分离、视频电路、扫描电路、电源电路等组成。
按本发明所述化学方法制备的钨丝或铂铱合金针尖,其总长度约为1-2cm,尖针向上插入泡沫塑料底座上,保存在N2的环境中以防针尖氧化。在进行工作时将探针插入仪器固定针的装置上,针尖露出部分的长度以3-5mm为宜。由于探针的扫描动作很快,所以针尖外露过长会引起针尖颤动而造成假的图像。
探针机械断裂法也是常用的制备针尖的办法。可用0.12mm的钨丝为探针材料,用快剪刀按一定角度剪制而成。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极尖针尖为合格。针尖保存、备用按化学腐蚀法。

Claims (7)

1.一种经络测试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尖端呈0.1-0.8nm的探针,以其为1个导体放在人体的上方,两者间加上小于1V的电压,中间存在着一定的能垒;利用一个二维空间移动控制装置,令针尖横扫穴位表面,使针尖与人体的间距固定就成为恒高扫描式;靠电子线路实现反馈,以调节针尖垂直于人体表面的位置而准确地反映X方向这条线上高低不平的结构状态,该电子线路还能使针尖在Y方向上连续扫描;或令探针逐步缩小探针与皮肤的接触距离;所探测的经络电流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使人体表面的结构形貌以量子分辨水平显示为高低不平的拓扑图或线扫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络测试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探针接触到穴位之时,因加以适当电压,引起电流穿过电子云所形成的经络电流呈指数变化,使穴位表面形貌的量子级水平下流至激光区,利用软件中设置一把量测脉冲讯号的高度的尺子,随着一个个生物量子被检测所产生的电脉冲讯号一个个被量测;不同强度的讯号经这把尺子量测,就在各道记下相应强度讯号的次数,并即发射出该强度讯号的量子数;对这些讯号的分析数据便转入辨分析系统进行比对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络测试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光学透镜和光电倍增管完成讯号接收,并转变成电脉冲讯号;将扫描图像数据与到流式量子仪,经过转换器变为可见图像,所述转换器可采用影像增强管和电视系统,利用流式量子仪对视频信号加以处理,使其变为全电视信号,完成扫描装置和分析系统的同步工作,同时,还产生整机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络测试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探针线圈回路中,利用通、断控制探针的吸合和释放能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络测试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计数式数字电路,可将不同重复性的数据组成精确的比对数据;计数电路可采用多级8421码+进计数分频器,可输出1∶10分频后的脉冲,还可以通过一个逻辑编码得到各种延时信号;被延时的脉冲信号经输出级送出,作为结束信号。
6.一种经络测试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直筒小玻璃环中装入分析纯四氯化碳,加入少量1N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漂浮于四氯化碳上,形成薄的碱液层;取0.1-0.2mm的钨丝做探针材料,将所述钨丝做为一个电极,垂直插入上述电解液中;以铂金环做为另一个电极,没入电解液中,再将交流电加到两个电极上,当钨丝和液面的交界处出现气泡,就表示电解作用已开始,直到钨丝溶断,迅速断电停止腐蚀,可用解剖镜时刻观察钨丝溶解过程;钨丝断裂后分成两部分,液面以上部分做为探针,液面以下部分因断裂掉入溶液腐蚀,接上述方法制备的针尖的曲率半径为0.1um。
7.一种经络测试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腐蚀法所用的电解液由CaCl2、Hcl和H2O接6∶1.5∶3.5的比例配制而成,取直径为0.2mm的铂铱丝为一个电极,放入上述腐蚀液中;取碳棒为1个电极,在交流电压下作用5分钟,将铂铱针尖取出,再放在由金丝圈固定的薄膜腐蚀剂中移动以得更尖锐的铂铱针尖。
CN 00100055 2000-01-03 2000-01-03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302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00055 CN1302586A (zh) 2000-01-03 2000-01-03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00055 CN1302586A (zh) 2000-01-03 2000-01-03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2586A true CN1302586A (zh) 2001-07-11

Family

ID=457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00055 Pending CN1302586A (zh) 2000-01-03 2000-01-03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258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7285C (zh) * 2007-07-31 2009-08-12 厦门大学 铂-铱针尖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93473A (zh) * 2016-07-27 2016-11-09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Pt‑Ir针尖腐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97019A (zh) * 2019-06-26 2019-1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
CN110974690A (zh) * 2019-11-22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
CN118016377A (zh) * 2024-04-08 2024-05-10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离子阱针形电极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7285C (zh) * 2007-07-31 2009-08-12 厦门大学 铂-铱针尖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93473A (zh) * 2016-07-27 2016-11-09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Pt‑Ir针尖腐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97019A (zh) * 2019-06-26 2019-1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
CN110297019B (zh) * 2019-06-26 2021-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笔管式可携带探针制备、封口、开口、组装及其设计方法
CN110974690A (zh) * 2019-11-22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
CN110974690B (zh) * 2019-11-22 2021-05-1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
CN118016377A (zh) * 2024-04-08 2024-05-10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离子阱针形电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3328B (zh) 医学图像显示方法、查看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
US200500892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ewing an abnormality in different kinds of images
US2004009781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breast-cancer including examination table
US7471816B2 (en) Virtual resolution enhancement in diagnostic imaging using FEA
Hinshaw et al. An in vivo study of the fore-arm and hand by thin section NMR imaging
CN109363718A (zh) 超声成像方法和超声成像设备
Cheng et al. Deep learning assisted detection of abdominal free fluid in Morison's pouch during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in trauma
CN207166606U (zh) 医用图像提取装置及系统
Harris et al.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tomographic volume images utilizing a varifocal mirror
CN1302586A (zh) 一种经络测试定位及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07865666A (zh) 一种用于ct引导异物取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an Introducing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accuracy in computerized anthropometry for increasing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modeling systems
Hegazi Hydroxyapatite Deposition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athogenesis,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Lippi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Upper-Limb Volume: Implications for Lymphedema Rehabilitation?
Robb et al. Patient-specific anatomic models from three dimensional medical image data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surgery and endoscopy
Lalone et al. Accuracy assessment of an imaging technique to examine ulnohumeral joint congruency during elbow flexion
Schendzielorz et al. Precise evalua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cochlear duct length by flat-panel 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reconstructions
CN113786208A (zh) 利用MicroCT扫描肿瘤转移骨破坏3D重构的实验方法
Shahzad et al. DETECTION OF OSTEOPOROSIS IN DEFECTED BONES USING RADTORCH AND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Alfano et al. Acquisition and elaboration of superficial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i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pplications
Chi et al. Detec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he finger joints by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
Xiao et al. Microstructure study of normal lunates with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Berry Computerized medicine
Kuczynski Characterizing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hand osteoarthritis using dynamic and high resolution CT imaging
Papernick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For Quantifying Knee Cartilage Volu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TIANSHOU WANFANG QUANTUM BIOTECHNOLOGY D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N LUSHAN

Effective date: 200312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1201

Address after: 100088, 1405, building 1, building 46, red Union Villa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ianshou Wanfang quantum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03 Fujian city of Fuzhou Province Taihe Garden Road No. 333 54 floor 3F Rayor

Applicant before: Lin Lusha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