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8520C -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8520C
CN1278520C CN 01130048 CN01130048A CN1278520C CN 1278520 C CN1278520 C CN 1278520C CN 01130048 CN01130048 CN 01130048 CN 01130048 A CN01130048 A CN 01130048A CN 1278520 C CN1278520 C CN 12785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sm
dynamic
addressing
information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300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4831A (zh
Inventor
甄浩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1300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78520C/zh
Publication of CN1424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4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85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5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其特点是:包括电脑、GSM无线电话装置、内置于GSM无线装置并能提供短信息服务的GSM卡,GSM无线电话装置、GSM卡通过GSM网接收信息并送入电脑中,电脑据此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并且根据需有选择地将已方的动态IP地址从GSM网上发送给对方;实现通过移动通讯网GSM交换动态IP地址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一个低廉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借助GSM公众数据通讯网,用极其低廉的通讯费用,就可以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即时动态IP交换,以达到通过互联网互相连接的目的。

Description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属于网络通讯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有些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多个办事处;有些企业在其它地区设立分支办事处以接近客户;有些企业则出于战略目的在其它地区设立了不同职能的基地,如生产、仓储、服务中心等。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我国的商务将日益趋于全球化。除大企业外,一些中小型企业(SME)也可能在数个地区或国家设立多个办事处,而无论SME处于何种领域,其总部和办事处都需要以经济高效而又安全的方式来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支持这些目标的应用包括文件共享、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内部web接入、ftp、telnet等。除了企业之间需要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外,这种通信息、共享资源的手段同样适用于学校和其它机构。例如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IT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同时又不造成过重的负担一直是学校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们面临的挑战。
目前,互连网可以为多个社会领域提供大量信息,对于当今商务环境中的企业而言,局域网的设置仅仅是个起点。因为局域网受到空间和容量的限制,对于拥有20至50名甚至更多用户的许多企业来说,仅有局域网是不够的,必须要利用互连网为每名用户提供安全的互连网连接。但现有技术中,用于互连网通信的费用是很庞大的。
在互连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两台电脑之间需要进行互相连接和通信,例如进行数据传输,就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有了对方的IP地址,一台电脑就可以借助TCP/IP协议将数据传送给另一台电脑。现有技术中,所有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或者通过互联网在两个使用端,例如服务器与工作站端进行通信时,必须要知道双方的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要得到双方的IP地址,目前有下面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两端都是静态IP(专线或者VPN),这个方案最简单,只需要一次性简单设定一下就可以了。但存在如下缺点:首先,静态IP的使用费非常昂贵,一般的企业很难承受这笔通信费用,如果一个普通企业有多个分部或者连锁机构,使用静态IP通信的通信费用几乎是难于接受的;其次,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相当于一座地址固定的大楼,别人可以从容地用各种手段进行攻击。
第二种方案:用人工方式进行动态IP交换,其IP地址交换方式为:首先用任何一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例如拨号、ISDN、ADSL等),并查到分配到的动态IP地址:然后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自己的IP地址通知要连接的对方。
双方各自得到对方的IP地址之后,就可以利用专用功能软件(例如著名的PCAnywhere)进行远程登录、远程控制或者文件共享等远程操作。
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安全性,由于是使用人工方式,如果不允许对方接入,只要不将IP地址告诉对方就可以了。缺点在于:无法实现程序的自动化,每次接入都必须重复上述过程。
第三种方案:使用服务器进行自动交换,其实现的步骤如下:
(1)以任意方式接入互联网;(2)登录到一个有固定IP的服务器;(3)服务器端通过某个功能或软件查到登录到服务器的这台电脑的动态IP地址,并将这个IP通知要与之通信的另一端(服务器或桌面电脑)。
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让需要进行通信的双方自动获得对方的动态IP地址。但存如下缺点:第一,需要依赖一台有静态IP地址的服务器,如果那台做交换服务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则整个方案内的用户就无法获得对方的动态IP。第二,必须支出一笔购置服务器及维护服务器的昂贵费用,以及昂贵的静态IP使用或通信费。第三,无法从方式上解决互联网远程接入的安全问题,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与目前所有互联网接入方式一样,必须依赖防火墙之类的措施进行有限的安全防范。
许多企业都在充分利用电缆调制解调器和ADSL调制解调器的优点,因为它们能够提供“不中断”(或永久)的互连网连接。然而,互连网连接本身并不提供侵入保护。实际上,处于连接状态的企业(或主机)网络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未经授权的用户侵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ADSL、ISDN或PSTN Modem拨号上网,这些接入方式都没有分配固定的IP地址,虽然这种方法会导致分支机构或驻外人员与总部交换信息极为不便,但是使用动态IP时,由于每次接入的IP地址都不同,光是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就需要很多时间及精力,因而能增加未经授权的黑客攻击的难度。
三.技术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静态IP地址费用高、不安全,动态IP地址操作不便、依赖性强的缺点,提供一种费用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其特点是:包括电脑、GSM无线电话装置、内置于GSM无线装置并能提供短信息服务的GSM卡,GSM无线电话装置、GSM卡通过GSM网接收信息并送入电脑中,电脑据此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并且根据需有选择地将已方的动态IP地址从GSM网上发送给对方;实现通过移动通讯网GSM交换动态IP地址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
电脑的I/O端口连接GSM无线电话装置的I/O端口,电脑内置专用控制件,该专用控制软件控制电脑完成拨号、输入/输出信息、根据GSM无线电话装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选择目标通过GSM无线电话装置向GSM网发送已方的动态IP地址。
所述硬件部分使用标准的GSM无线电话的结构;
需要一个能提供短信息服务的GSM卡(我们通常插入手机内的小智能卡),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的任一种GSM卡,都可以提供短信服务。
GSM无线装置接收/发送的信息可以是数据信息、文字信息,所述通讯用电脑将GSM无线装置接收的数据信息、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或将数据信息、文字信息通过GSM无线装置发送给对方。
电脑内置的控制软件可完成接收和发送两方面工作:
1)查询方接入互联网;
2)查询方通过GSM装置向需要通信的另一GSM装置发出本方的动态IP地址;
3)被查询方通过GSM无线装置从GSM网接收到查询信息;
4)被查询方从收到的信息中分离查询方的动态IP地址码和身份代码,对查询方的身份进行审查;
5)若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即通过GSM无线装置从GSM网将自己的动态IP地址发送给查询方,双方开始网上连接及信息交流;
6)若不能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拒绝回复。
如前所述的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的用途,其特点是: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网络、数据库服务连接前的动态IP地址交换,应用在基于IP的远程语音/视像会议上动态IP地址交换,应用在基于IP协议基础上的远程监控系统动态IP地址交换。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GSM网发送的短信息,以函数方式调用,按如下格式:
fun(目标号码|信息|标志|)
说明:fun—函数
目标号码—不加密
信息—可以在发送前加密
标志—0优先  1正常
|—分隔符
如果按队列方式发送,则从数据表中调用,数据表的结构如下:
  项目     长度     类型     说明
  电话号码     18     C
  发送信息     140     C
  发送标志     1     C
  发送等级     1     C     0-优先  1-正常
从GSM网接收到的信息以两种方式保存:
1)写在如下数据表中:
  项目     长度     类型     说明
  电话号码     18     C
  发送信息     140     C
  处理标志     1     C     1-未处理  0-已处理
2)写到“INI”文件中,其中“INI”文件的名称是自定义的。
INI文件的范例:
[13902906105]
信息=12345678DFGVFG
处理标志=1
初始化本发明的短信服务中心号码:
在WINDOWS的SYSTEM.INI文件中增加一个项目:
范例:
本发明的短信中心号码=08613922210265
每次启动后,先从这个文件中读取短信中心的号码
实现过程:
通过任意方式接入互联网(例如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ADSL或ISDN虚拟拨号);
通过程序中的相应函数查询接入网后分配到本电脑的动态IP地址;
通过GSM网将这个IP地址发送到对方的GSM无线电话装置和电脑,过程与通过普通GSM发送短信息类似。电脑内置的程序将从收到的短信息中获得对方发送来的动态IP地址。
应用软件通过函数或类库调用,得到对方的IP地址,然后就可以进行连接及数据通信。
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效果:
(1)由于使用了本方案,现在,两个需要进行点对点通信的电脑可以快速交换双方的动态IP地址,只要两台电脑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连接,就可以实现各种基于TCP/IP协议的软件应用,IP电话及IP视频就是其中两个最典型的应用,可广泛用于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视像会议、远程监控等领域中。
(2)通过一个低廉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借助GSM公众数据通讯网,用极其低廉的通讯费用,就可以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即时动态IP交换,以达到通过互联网互相连接的目的。用GSM的短信息服务进行动态IP地址交换,在使用费,可靠性,网络覆盖面上,比使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做动态IP地址交换,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换言之,作为一个专门用作信息交换的软/硬件产品,依赖GSM公众数据网的信息交换服务器,比依赖任何一个企业接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更好及更可靠。因为,连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易于受到黑客的攻击,而GSM短信服务器由于是无法从外部进行访问的,因此,较为安全。
(3)方便两台以动态IP上网的电脑进行连接;适用现有的远程登录、点对点形式的各种通信、语音或视频会议;只需付出等于或少于静态IP费用的1/10的价格就可以获得静态IP连接的效果;省去了作为交换IP地址用的服务器及相应的费用;沟通费用极其低廉,理想的沟通费用每次是0.2元(以目前中国电信的收费标准),由需要进行通信的双方各支付0.1元;以低廉的代价,替代构建VPN所需支付的高额费用支出;保障网络通信各方的安全。
(4)由于使用GSM进行通信沟通,每个需要进行点对点通信者需要向电信部门购买一个GSM卡,由于GSM卡目前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只需在应用软件中加入可以进行通信的用户GSM电话号码,就可以限制无关的人员登录到服务器或进行点对点通信。再加上使用传统的密码校验功能,将使目前困扰基于互联网进行远程通信的种种安全问题得到迎刃而解的效果。
(5)使用防火墙来防止恶性接入者,其最初的接入资格对任一个要接入企业内部网的人是平等的,因此,希望通过防火墙进行防范,难免是一种既防人也防狼的方案,无论防火墙是如何的智能。使用本发明,可以从接入者的身份出发,来鉴定接入者的接入资格,相当于给每一个接入者一条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钥匙。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GSM区域追踪技术,可以快速查到恶性接入者的真实地理位置。这等于提供了另一种全新而有效的防范恶意接入网络的途径。
(6)由于GSM公众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地方,通过GSM进行短信息服务已是一种普通及正在高速增长的电信增值服务,通过漫游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在任何地区向任何地区的手机发送一条短信息的费用都是一样的,为本发明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打下技术基础。
四.图面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脑中内置控制软件的流程图。
五.优选实施例
本方案通过将动态IP地址通过GSM公网的方式在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终端或服务器与终端之间,实现动态IP的交换。
实施例1: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网络或数据库服务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硬件连接示意图。从图1可知,本实施例包括电脑1、GSM无线电话装置2、内置于GSM无线装置并能提供短信息服务的GSM卡3。电脑1的I/O端口连接GSM线电话装置2的I/O端口,电脑1内置专用控制软件件,该专用控制软件控制电脑1完成拨号、输入/输出信息、根据GSM无线电话装置2接收到的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选择目标通过GSM无线电话装置2向GSM网发送已方的动态IP地址。
从图2可知,电脑内置的控制软件可完成接收和发送两方面工作:
1)查询方接入互联网;
2)查询通过GSM无线装置通过GSM网向对方发送本方的动态IP地址,并要求查询对方的动态IP地址;
3)被查询方通过GSM无线装置从GSM网接收到查询信息;
4)被查询方从收到的信息中分离查询方的动态IP地址码和身份代码,对查询方的身份进行审查;
5)若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即通过GSM无线装置通过GSM网将自己的动态IP地址发送给查询方,双方开始网上连接及信息交流;
6)若不能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拒绝回复。
本实施例中:所述GSM无线电话装置2为常用的移动电话,所述GSM卡3为通常插入手机内的智能卡,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的任一种GSM卡。GSM无线装置2接收/发送的信息可以是数据信息或文字信息,所述电脑2将GSM无线装置接收的数据信息或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或将数据信息或文字信息通过GSM无线装置发送给对方。
企业的内联局域网,可以向外部的客户(或会员单位)或在外出差/办公的公司员工,提供远程接入公司内部网的服务,以查询公司内部的资料或共享公司内部的网络资源。通常,要实现本功能,可采用远程拨号登录(需要付出高昂的长途电话费)、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虚拟专网(VPN)方式接入(需要付出高昂的通信费)等方式。
现在有很多连接都被称作VPN,用户经常分不清楚,那么一般所说的VPN到底是什么呢?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却能够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它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IETF草案理解基于IP的VPN为:″使用IP机制仿真出一个私有的广域网″是通过私有的隧道技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仿真一条点到点的专线技术。所谓虚拟,是指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线路,而是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路。所谓专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
本实施例的动态IP地址交换过程如下:
1)接入互联网;
2)通过GSM网及GSM无线电话装置查询远端服务器的IP地址;
3)服务器端收到IP地址查询请求;
4)进行接入者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的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即查询者的GSM电话号码是否已在合法接入者的电话号码名单中,如果没有,则拒绝将当前服务器的IP地址发还给查询者,如果有,则将查询者的查询密码与预留在服务器中的相应密码作比较,密码一致者,将当前服务器的IP地址发还给查询者,密码不一致者,则拒绝将当前服务器的IP地址发还给查询者;
5)接入方收到从服务器端发送回来的IP地址后,就可以通过软件接入到远端的服务器中。
由于使用了本方案,企业的服务器只需要使用一个动态的IP地址,将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就可以获得使用静态IP地址接入互联网的效果。借助本方案,需要从远端接入该服务器的计算机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知道该服务器的IP地址。此外,由于这种接入服务需要依赖经过真实身份验证的GSM卡,而不是一个虚拟的用户名称及密码,到底该允许谁接入,只须在服务器端设置一个允许接入的GSM电话号码对照表,就可以彻底解决接入者的身份认证问题,从而,高度解决了在网络接入安全技术方面的难题。如果你不是一个合法的接入者,就无法知道服务器的IP地址,从而无法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本方案绕过了目前世界上在网络安全接入技术方面的众多技术死胡同,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了目前较可靠的安全接入方案,目前,手机上使用的智能卡仍然无法被复制,将来即使有被复制的可能,通过密码校验,仍然可以很有效地将复制了GSM卡或捡到/偷到别人的GSM卡的恶意接入者拒之门外。
实施例2:应用在基于IP的远程语音/视像会议上;
基于IP的远程语音/视像会议,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两台电脑之间,进行双向语音或视频传输,从而以低廉的费用达到通迅或会议的目的。
由于要通讯的两台电脑之间,必须要互相知道对方的IP地址,才能进行数据通信,现在,实现的方案都必须使用一个专门的服务器进行IP地址交换,无法直接进行点对点的连接。
使用本发明,两个点之间,只需要各付出0.1元的通信费,就可以快速地进行IP地址交换,从而实现点对点的即时连接。
实现过程:
接入互联网;并通过应用软件本身查询自己的动态IP地址。
通过GSM网向要与之通迅的对方发送自己的IP地址;
对方收到发送过来的查询IP地址请求后,可以人工应答或通过已登记的允许通讯号码档案中进行校验后,确定是否将自己的动态IP地址发回给查询方;
至此,双方都得知了对方的IP地址,就可以进行连接;向对方发送语音或视频数据。从而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语音及视频应用。
由于使用了本方案,现在,两个需要进行点对点通信的电脑可以快速交换双方的动态IP地址,只要两台电脑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连接,就可以实现各种基于TCP/IP协议的软件应用,IP电话及IP视频就是其中两个最典型的应用,可广泛用于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视像会议、远程监控等领域中。
实施例3:应用在基于IP协议基础上的远程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是目前较难解决的技术方案,由于远程监控存在数据通讯问题,采用各种方案进行远程视频的传送,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基于IP技术的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在互联网上实现远程监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及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使用静态IP建立远程监控系统,仍然费用昂贵,如果使用动态IP地址,则可以为企业省去一笔可观的通信费。
本发明由于解决了动态IP地址交换问题,因此,凡是过去需要使用静态IP才能进行通讯的软件产品或应用,都可以使用本方案,实现动态IP地址交换。
这种应用可以以下面这些例子为代表:
企业需要从总部或从任何有互联网接入的地点监控生产车间或者分公司;
个人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接入的地方监控自己家里的状况。
本发明中,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又称“全球通”,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因此其话音清晰,保密容易,GSM网络能够提供的数据传输服务较多。GSM网络主要包括: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GSM网络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GSM网络。

Claims (5)

1.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其特征是:
1)包括电脑(1)、GSM无线电话装置(2)、内置于GSM无线装置并能提供短信息服务的GSM卡(3),电脑(1)的I/O端口连接GSM无线电话装置(2)的I/O端口,电脑(1)内置专用控制软件;
2)查询方接入互联网,通过GSM网向对方发送本方的动态IP地址,并要求查询对方的动态IP地址;
3)被查询方通过GSM无线通信装置从GSM网接收到查询信息;从收到的信息中分离查询方的动态IP地址码和身份代码,对查询方的身份进行审查;若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即通过GSM无线通信装置通过GSM网将自己的动态IP地址发送给查询方,双方开始网上连接及信息交流;若不能通过身份审查,被查询方拒绝回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GSM无线电话装置(2)、GSM卡(3)通过GSM网接收信息并送入电脑中,电脑据此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并且根据需有选择地将已方的动态IP地址从GSM网上发送给对方;所述专用控制软件控制电脑(1)完成拨号、输入/输出信息、根据GSM无线电话装置(2)接收到的信息确定对方的动态IP地址、选择目标通过GSM无线电话装置(2)向GSM网发送已方的动态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GSM无线电话装置(2)为常用的移动电话或专用的基于移动电话技术架构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GSM卡(3)为通常插入手机内的智能卡,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提供的任一种GSM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其特征是:GSM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发送的信息可以是数据信息或文字信息,所述电脑(2)将GSM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数据信息、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或将数据信息、文字信息通过GSM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给对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网址的用途,其特征是: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网络数据库服务上、应用在基于IP的远程语音/视像会议上、应用在基于IP协议基础上的远程监控系统。
CN 01130048 2001-12-11 2001-12-11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5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0048 CN1278520C (zh) 2001-12-11 2001-12-11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0048 CN1278520C (zh) 2001-12-11 2001-12-11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4831A CN1424831A (zh) 2003-06-18
CN1278520C true CN1278520C (zh) 2006-10-04

Family

ID=466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300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520C (zh) 2001-12-11 2001-12-11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85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9075B2 (en) 2004-12-10 2009-04-14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erless VoIP service i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790786A (zh) * 2011-05-18 2012-11-21 杭州乐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监控平台及监控方法
CN105007315A (zh) * 2015-07-10 2015-10-28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实现gnss接收机远程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10602655B (zh) * 2019-08-26 2021-11-05 深圳市丰润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短信的设备通讯地址修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4831A (zh) 200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297C (zh) 一种信息交换平台
CN1293720C (zh) 初始化无线设备间安全通信和对其专用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1371B (zh) 一种全新的即时通信系统
CN105580333A (zh) 评估可疑网络通信
CN1968117B (zh) 一种即时通信中局域网用户加入群组通信的方法
CN1575577A (zh) 站鉴权地接入本地数据网、尤其是无线电数据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7918B (zh) 协同工作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JP2002111870A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装置、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937499A (zh) 基于域名的统一身份标识和认证方法
CN104158824A (zh) 网络实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4735027A (zh)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鉴权认证服务器
CN106790251A (zh) 用户接入方法和用户接入系统
CN101800686A (zh) 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33894A (zh) 一种全新的安全的即时通信体系
CN104750723A (zh) 文件共享方法、系统、浏览器及服务器
CN1278520C (zh) 动态网址的交换方法和用途
CN101237422A (zh) 组织即时通信系统及方法
US82293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ortable wireless range
CN101835130B (zh)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认证与授权互联网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00388B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关联住宅的方法以及系统
KR20000009022A (ko) 공공주택의 컴퓨터 종합정보시스템
JP2007028572A (ja) 無線構内通信網(wlan)付加価値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構内通信網(wlan)を介して付加価値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
CN105049323B (zh) 一种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电网统一信息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798149A (zh) 基于移动通信终端的互联网帐户信息访问通报系统及方法
CN114499965B (zh) 一种基于pop3协议的上网认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