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7911C - 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7911C
CN1267911C CNB2004100284620A CN200410028462A CN1267911C CN 1267911 C CN1267911 C CN 1267911C CN B2004100284620 A CNB2004100284620 A CN B2004100284620A CN 200410028462 A CN200410028462 A CN 200410028462A CN 1267911 C CN1267911 C CN 12679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raction grating
optical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a
dif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28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3586A (zh
Inventor
藤井宪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3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3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79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9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拾取装置(30),其包括:一光源(33);一个倾斜多分移相衍射衍射光栅(8);一个物镜(35),该物镜将光源(33)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32)上;一个偏转光元件(36),该偏转光元件将光记录介质(32)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和一个光接收元件(38),该光接收元件接收偏转的反射光。该衍射光栅(8)形成在透光矩形基底(39)上,并按这样的方式切割制成,即作为形成该衍射光栅(8)线对称的对称轴线的虚线,平行于基底的至少一边。通过使用作导向索引的真实可视的基底的一边垂直于光记录介质(32)的径向,这使得能调整组合位置。因此,能相当容易地对该衍射光栅(8)进行组合位置调整。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其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记录介质再现信息。
背景技术
光盘,如压缩盘(缩写为CD)、数字通用盘(缩写为DVD)与微型盘(缩写为MD)已经作为光记录介质在许多领域使用,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等领域。为满足较大存储容量的需求,即在如上所述的光记录介质上记录大量信息,当靠近光记录介质中心的内部半径用作信息记录区域时,轨道间距,即光记录介质上相邻轨道的间隔制造的比较窄。
使用此种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上聚焦光点和允许该光点在该光记录介质的轨道上循轨来记录或再现信息。允许该光点循轨的控制称为跟踪控制(tracking control),该跟踪控制可按如下方式执行:用一光接收元件检测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并从该光接收元件反馈一检测信号到一致动器,该致动器驱动作为向光记录介质上聚集光的集光构件的物镜。用作驱动致动器的反馈控制的信号称为跟踪误差信号(缩写为TES),并且一种产生用作TES信号的已知方法是差动推挽(缩写为DPP)法(例如,见已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JP-B2 4-34212)。
按照通过DPP法的跟踪误差检测方法,一衍射光栅把从光源射出的光衍射为三束:零(0)级衍射光,正(+)一级衍射光和负(-)一级衍射光。这三束光点照射到光记录介质的轨道上,于是它们的间距就变成了一半轨道间距的奇数倍,并且可以发现在光记录介质上穿过轨道衍射反射的各个光束的推挽信号的差别。按照DPP法,因为TES的偏移量可以如当物镜在光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时在各个推挽信号中产生的偏移互相取消那样来减少,所以有可能实现一稳定的跟踪伺服。
然而,在JP-B2 4-34212中公开的DPP法有一个如下的问题。即,因为需要定位以使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之间的光束点间隔恰好成为光记录介质的径向上的一半轨道间距,所以衍射光栅必须相对于光记录介质的轨道进行精确旋转调整。并且,由于在构造方面的限制,物镜的移动轨迹必须总是在光记录介质的径向。此外,由于光记录介质有不同的规格,如轨道间距,光束点间隔成为一半轨道间距的关系不能满足,所以已不再能够得到需要的TES。因此,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有不同规格的记录介质共用是不可行的。
作为解决这样问题的一个相关技术,已经提出一种跟踪误差检测方法,其中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光束点定位对轨道间隔的依赖性很小以致于偏移极少产生(例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JP-A9-81942)。
图8是一平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一相关技术的用于一光拾取装置的移相衍射光栅1的配置。通过一分割线2,其平行于光记录介质轨道的切线方向(在下文中,称为轨道方向(Y)),按照该相关技术用于该光拾取装置的移相衍射光栅1被分成在光记录介质的径向(X)上排列的两个区域3a和3b,并将其按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区域3b的周期结构有一个相对于区域3a的周期结构的180度相位差。
当从光源射出的光4照到如上所述配置的移相衍射光栅1时,在由移相衍射光栅1衍射的±一级衍射光中产生一个180度的相位差。假设零级衍射光束为主光束,而±一级衍射光束为副光束,那么没有增加相位差的主光束的一个推挽信号和增加了如上所述180度相位差的副光束的推挽信号是其相位彼此移动了180度的信号。因此,有可能检测一个DPP信号而不需要定位以使副光束相对于主光束移动一半轨道间距。
这使得具备移相衍射光栅1的光拾取装置利用一个单独的光拾取器可对于多种类型具有不同轨道间距的光记录介质执行记录/再现操作。
在JP-A 9-81942中公开的技术可以减少主光束和副光束的光束点定位对轨道间距的依赖性;然而有一个问题,即必须微调移相衍射光栅1以致于两个副光束定位在同一轨道。因而,在JP-A 9-81942中公开的技术不能充分简化衍射光栅的位置调整。
如另一个实现衍射光栅的简化位置调整的相关技术,已经提出使用移相衍射光栅,其中光栅沟部和脊部的周期结构部分地反转为一个衍射光栅,其产生三道光束:作为主光束的零级衍射光和作为副光束的±一级衍射光(例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JP-A2001-250250)。
图9是一平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另一相关技术的用于一光拾取装置的移相衍射光栅5的配置。移相衍射光栅5按这样的方式配置,即在一个以光记录介质的轨道方向(Y)和径向(X)作为轴的X-Y平面上,例如,与其它象限比较只有第一象限6在周期结构上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对于作为±一级衍射光的副光束,其在移相衍射光栅5衍射来自光源的入射光7时产生,一个180度的相位差增加到相应于单独第一象限6的部分。用副光束的推挽信号,其由移相衍射光栅5产生而且对其增加一个相位差到单独第一象限6,具有几乎零振幅,该零振幅小于没有增加相位差的主光束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照这样,因为不管副光束相对于轨道的定位怎样都不检测该推挽信号,从而有可能得到实质上相同的信号,无论该副光束和该主光束定位在相同轨道上或者不同轨道上。因此,既不必考虑主光束和副光束之间的间隔也不必考虑副光束的定位,从而简化了移相衍射光栅5的旋转位置调整。
然而,在JP-A2001-250250中公开的技术有一个如下问题。即,取决于光源、衍射光栅和作为集光构件的物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副光束的推挽信号的轨道调整分量可能不象设计的那样被取消。这归因于在一个穿过衍射光栅的有效光束中没有增加相位差的区域和增加了相位差的区域的利用率设计值的变动。该变动由该装置的组合位置调整的精度引起或者由物镜操作期间在该光记录介质径向的移动引起。
如一相关技术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时,放宽该装置的组合位置调整的精度公差,已经提出一个如图10A和10B所示的称为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衍射光栅(见文档:Tetsuo Ueyama,Keiji Sakai,Yukio Kurata,″HOLOGRAMLASER UNIT FOR DVD II(REPRODUCTION TYPE),Corrected papers of2002 Annual Meeting of JSPE Kansai Division,The Japan Society for PrecisionEngineering,2002年8月1日,页码77-78)。同样,图11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一个具备图10A和10B所示的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传统光拾取装置9的配置。
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关于和插入的光记录介质10的径向(X)垂直的虚线11成线对称排列,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12,其排列成关于虚线11有一倾角θ,而一个衍射区域12a和另一个相邻衍射区域12b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图10B是一放大图,其显示一个在图10A中示出的由一闭合曲线圈起的区域A,并且如图10B所示,每个衍射区域12形成一个象图10B的实心部分13和图10B的空白部分14一样的在轨道方向(Y)重复的衍射光栅。相邻衍射区域12a和12b按一半行列间距移动进行排列,其引起一个如上所述的180度的相位差。
现在参照图11描述传统光拾取装置9的信号检测操作。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将光源15射出的光16衍射成一个主光束17,其为零级衍射光,和两个副光束,即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其为±一级衍射光。如此衍射的光被一个准直透镜20转变为差不多平行光,然后被一个物镜21聚集并照射到光记录介质10上。在光记录介质10上的反射光再次穿过该物镜21和该准直透镜20,然后被一个全息图22偏转而射入一个光接收元件23,该接收被光接收元件23检测。
光接收元件23配置成通过利用被一条平行于光记录介质10轨道方向(Y)的分割线分成的全息图22的两个区域以接收主光束17以及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的偏转光,从而获得来自每一光束的不同信号的推挽信号。
图12A到12C是显示光接收元件23接收副光束的一个实例的图示,而图13是图12C的一放大图。例如,图12B和12C描述了当光接收元件23接收第一副光束18时的光束点。在第一副光束18的点内形成由凹部和凸部衍射的光点18a和18b的重叠部分25和26,该凹部和凸部由共同定义光记录介质10轨道的凸区10a和槽区10b产生。
在副光束中,由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形成一个增加了相位差的区域和一个没有增加相位差的区域。同样,因为经过由光记录介质10的凸区10a和槽区10b的衍射以赋予相位差,所以形成已经增加了相位差的暗区27和没有增加相位差的亮区28,它们在光重叠部分25和重叠部分26彼此反转。
图14是一图示,其通过主光束17以及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显示推挽信号。图14示出了主光束17的推挽信号(MPP)以及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的推挽信号(SPP1和SPP2),它们均由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获得。如上所述,因为在副光束中的光重叠部分25和重叠部分26形成的暗区27和亮区28是反转的,当重叠部分25和重叠部分26的面积成为几乎相等时,轨道的调制元件被取消。因此,如图14所示,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的SPP1和SPP2的轨道调整分量与主光束17的MPP的轨道调整分量比较变得极小。
如此,有可能得到SPP1和SPP2,其中轨道调整分量以基本上相同方式被取消,无论第一和第二副光束18和19以及主光束17定位在不同轨道上或者相同轨道上。换言之,因为能够获得具有简化轨道调整分量的推挽信号而不用考虑副光束在轨道上的定位,从而有可能简化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旋转位置调整。此外,因为形成于光重叠部分25和26的亮区28和暗区27被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分割成小区域,所以取消轨道调整分量对衍射光栅的旋转位置产生极小影响,其放宽了该装置的组合位置调整的精度公差。
然而,在上述的文档中公开的技术有一个如下问题。即,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能简化该装置的组合位置调整;然而,多分衍射区域12具有方位,因为其排列成关于虚线11有预先确定的上述倾角θ。因此,仍然需要微调以使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上虚线11的方向与轨道方向(Y)相一致,该轨道方向(Y)与在该装置的组合位置调整期间插入的光记录介质10的径向(X)垂直。应注意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虚线11是一条假想线,并不能实际观察到,因此在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组合位置调整期间其不能用作导向索引。上述文档未能公开一种调整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技术,以使该方位精密地处于关于光记录介质10的轨道方向(Y)的一个特殊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在其中能相当容易地对具有一个方位的移相衍射光栅进行组合位置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和/或光记录介质再现信息,该光拾取装置包括:
一个发光的光源;
一个衍射光源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该衍射光栅相对于处于装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的径向垂直的虚线成线对称,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这些衍射区域按这样的方式形成,使每个衍射区域都具有一个相对于虚线的倾角,并且相邻衍射区域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将光源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上的集光构件;
一个将光记录介质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的偏转光元件;一个接收由偏转光元件偏转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其中衍射光栅形成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矩形基底上,并且衍射光栅的虚线平行于衬底的长边。
在本发明中,衍射光栅处于光源和偏转光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中,衍射光栅形成于基底上面向光源的一面,并且,偏转光元件形成于基底上面向集光构件的一面。
在本发明中,光源与基底整体形成,该基底上有衍射光栅和偏转光元件。
在本发明中,光源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其外形如同一长方体,宽度w大于厚度t(w>t),该宽度为在平行于光记录介质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该厚度t为在垂直于光记录介质表面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和/或光记录介质再现信息,该光拾取装置包括:一个发光的光源;
一个衍射光源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该衍射光栅关于和处于附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的径向垂直的虚线成线对称,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按此种方式形成的多个衍射区域的每一区域都有一个关于虚线的倾角,并且相邻衍射区域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将光源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上的集光构件,集光构件能够在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上跟踪;一个将光记录介质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的偏转光元件;一个接收由偏转光元件偏转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
其中衍射光栅和集光构件一体形成,并且设置在集光构件上使得衍射光栅的虚线(11)与垂直于集光构件的跟踪方向的方向相匹配。
按照本发明,该光拾取装置包括一个衍射光源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其称为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该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相对于处于装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的径向垂直的虚线成线对称,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按此种方式形成的多个衍射区域的每一区域都有一个关于虚线的倾角,并且相邻衍射区域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此衍射光栅形成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矩形基底上。
对于具有一个方位的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操作该光拾取装置的理想状态为:按这样的方式执行位置调整,即上述衍射光射的虚线垂直于处于附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的径向。在需要的位置关于光记录介质的径向通过一种非常容易的技术能组合和调整该衍射光栅,该非常容易的技术为预先将该衍射光栅以这样的方式制成,即当衍射光栅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矩形基底上形成时,其中虚线与矩形基底的至少一边平行,然后按这样的方式执行组合位置调整,即上述基底的一边垂直于光记录介质的径向。
另外,按照本发明,将衍射光栅置于光源和偏转光元件之间。通过按这种方式放置衍射光栅,没有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穿过该衍射光栅,于是就可能防止由于反射光的衍射产生的杂光引起的多余信号的发生。在安装了具有不同波长的多个光源的情况下,能通过更靠近光源定位该衍射光栅来提供适于各个光源的衍射光栅。
另外,按照本发明,衍射光栅形成于基底上面向光源的一面,并且,偏转光元件形成于基底上面向集光构件的一面。这样,通过将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偏转光元件和基底一起整体形成,不仅能减少元件的数目,也能节省安装空间,否则该安装空间将被省略的元件占去。因此,能实现缩小装置尺寸。
另外,按照本发明,光源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其外形如同一长方体,宽度w大于厚度t(w>t),该宽度为在平行于光记录介质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该厚度t为在垂直于光记录介质表面方向上的尺寸。更优选为,光源与在其上已形成衍射光栅和偏转光元件的基底一起整体形成。
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和使用全息图作为偏转光元件并且光源、衍射光栅和偏转光元件与基底一起整体形成的装置被称为全息激光器。通过在此全息激光器中使用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作为衍射光栅,则不需要对该全息激光器进行转动调整,而且也可省去转动调整结构。因此,在该装置的组合调整期间不仅能省去全息激光器的转动调整过程,也可避免由全息激光器转动所致的可靠性变差。同样,因为不需要对该全息激光器的转动调整,所以不再需要用于该全息激光器的转动调整所需的空间,即一个所谓的调整公差。因此,可以通过消除调整公差缩小该光拾取装置的厚度。
另外,按照本发明,光拾取装置包括一个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并且该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是整体形成的,例如,和作为集光构件的物镜一体形成。该光栅在物镜上按此种方式提供,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的虚线与垂直于物镜的跟踪方向的方向相一致。通过按这样的方式插入具备该衍射光栅的物镜,即允许在光记录介质径向上的跟踪,衍射光栅的虚线能排列成与光记录介质的径向垂直。这使得该衍射光栅的组合位置调整非常容易,并且可以省略该衍射光栅的组合位置调整过程。同样,因为不必要给该衍射光栅提供任何其它附加元件,能由于省略了其它任何附加元件而节省空间。从而,能缩小装置尺寸。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下面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和更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2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提供给图1所示的光拾取装置的衍射元件的配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4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5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6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7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8是一平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一相关技术用于一光拾取装置的移相衍射光栅的配置;
图9是一平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另一相关技术用于一光拾取装置的移相衍射光栅的配置;
图10A和10B是平面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一个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的配置;
图11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一个具备图10A和10B所示的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的传统光拾取装置的配置;
图12A到12C是显示光接收元件接收副光束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图13是图12C的一放大图;以及
图14显示了主光束17以及第一和第二副光束的推挽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30的配置。图2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提供给图1所示的光拾取装置30的衍射元件31的配置。该光拾取装置30用于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32上记录信息和/或从该光记录介质32再现信息。
光拾取装置30包括一个发光的光源33、一个将从光源33发出的光转变为差不多平行光的准直透镜34、一个衍射光源33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8、一个作为集光构件将从光源33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32上的物镜35、一个将光记录介质32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的偏转光元件(divergingelement)36、一个将偏转光元件36偏转的光聚集到一个下述的光接收元件38的聚光透镜37,和接收由偏转光元件36偏转并由聚光透镜37聚集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38。一个半导体激光器可适宜用作光源33。
衍射光栅8形成于一个用透光材料做成的矩形基底39上。该衍射光栅8是图10A和10B所示的上述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而且其结构和功能同上述的那些一样,因此省略了其描述。基底39由透光材料做成,例如,石英玻璃、丙烯酸树脂等,更确切地说,其具有一个长方体薄板的形状,当从一个平面观看时,其表面为一矩形(在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形成于该表面上。为易于说明,将基底39以及和基底39整体形成的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一起称为衍射元件31。该衍射元件31按这样的方式切割制成,即构成表面的该长方形(矩形)的两个长边41和42平行于虚线11,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形成于该表面上,在其中形成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衍射元件31处于光源33和偏转光元件3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偏转光元件36是一个偏振光束分光器,并且将在光记录介质32上反射的主光束43以及第一和第二副光束44和45各个反射并导向聚光透镜37。该光接收元件38是一个光电转换元件包括,例如,一个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元件38配置成包括一个接收主光束43的光接收部分38a、一个接收第一副光束44的光接收部分38b和一个接收第二副光束45的光接收部分38c。每一光接收部分38a、38b和38c是一个2分区光探测器,其由一条平行于光记录介质32的轨道方向(Y)的分割线分开,并能够发现各个光束的推挽信号的差别。
因为光拾取装置30包括作为衍射光栅的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副光束44和45的推挽信号的轨道调整分量与主光束43的推挽信号的轨道调整分量相比显得极小,所以能够获得具有简化轨道调整分量的推挽信号而不用考虑副光束在轨道上的定位。从而有可能简化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旋转位置调整。
同样,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形成于基底39上并按这样的方式切割制成,即当制造衍射元件31时,虚线11平行于基底39的两个长边41和42。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具有方位,因此必须调整位置以致于虚线11落在与光记录介质32的径向(X)垂直的轨道方向(Y)的±3度以内。因为衍射元件3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虚线11与基底39的两个长边41和42彼此平行,所以通过利用能实际观察到的基底39的长边41和42作为组合位置调整的导向索引,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能容易地按这样的方式附着,即基底39的两个长边41和42平行于光记录介质32的轨道方向(Y)。如此,能相当容易地按这样的方式执行组合位置调整,该方式将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虚线11置于一需要位置,即关于光记录介质32的轨道方向(Y)的±3度以内。
图3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0的配置。对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0,将与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30相同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了这些元件的描述。
应注意对于光拾取装置50,其包括一个利用全息图52的偏转光元件53,该全息图在由透光材料做成的基底51上构成一偏转光图案。这里,具有偏转光功能的元件总称为偏转光元件,而一个如该全息图52的元件被称为偏转光图样,其利用一个提供在透光基底51上的图样影响偏转光功能。
利用全息图52偏转反射光的偏转光元件53在尺寸上小于偏振光束分光器,从而占据较小安装空间,该偏振光束分光器作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30的偏转光元件36。因此,能缩小装置尺寸。
图4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5的配置。对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5,将与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0相同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了这些元件的描述。应注意对于光拾取装置55,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和构成偏转光图案的全息图52共用一个由透光材料做成的基底56。换言之,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形成于基底56上面向光源33的一面57,而全息图52形成于基底56上面向物镜35的一面(最近处是准直透镜34)。
这样,通过将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和全息图52分别在基底56的相对面上与该基底整体形成,两个元件合并成一个元件。从而能减少元件的数目,同样缩小装置的尺寸。
图5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60的配置。对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60,将与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55相同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了这些元件的描述。
应注意对于光拾取装置60,光源33与基底56整体形成,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和全息图52形成在该基底56上;此外,装入光接收元件38。这样,通过形成所谓的全息激光器61,其中光源33、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全息图52和光接收元件38整体形成,能进一步减少元件的数目,使得装置的尺寸进一步缩小。
图6是一透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65的配置。对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65,将与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60相同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了这些元件的描述。
光拾取装置65配置成包括两个全息激光器61a和61b,以使其能够利用两类不同波长的光在/从两种具有不同规格的光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在光拾取装置65中,分别包括在全息激光器61a和61b中的光源33a和33b是半导体激光器,每一外形如同一长方体。在光源33a和33b中,宽度w大于厚度t(w>t),该宽度w为在平行于处于附着状态(未给出)的光记录介质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该厚度t为在垂直于光记录介质表面方向上的尺寸。应注意全息图52和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是与分别提供给全息激光器61a和61b的每一基底56a和56b整体形成的;然而,将它们从图6中省略以避免附图变得太复杂。
因为每一全息激光器61a和61b包括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所以不必须进行旋转位置调整。另外,通过预先按这样的方式制造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即虚线11平行于如上所述的基底56a和56b的边,从而在组合位置调整期间能容易地执行排列(位置确定)。因此,不必再给全息激光器61a和61b提供旋转调整余量,该旋转调整余量为一个用于绕着全息激光器61a和61b发出的光的轴进行旋转调整的空间。这缩小了全息激光器61a和61b的厚度t,其能直接缩小该装置的厚度。从而有可能在厚度上缩小该装置。
现在参照图6描述光拾取装置65的信号检测操作。从全息激光器61a发出的光穿过偏转光元件69并且被准直透镜34转变为差不多平行光。然后,其光路被一上升镜70弯曲近似90度并且该光射入物镜35。被物镜35聚集并照射到一光记录介质(未示出)上的光在该光记录介质上反射并再次穿过物镜35。然后,其光路被上升镜70弯曲,并且该光穿过准直透镜34和偏转光元件69,其后该光射入全息激光器61a。射入全息激光器61a的光被全息图偏转并且被装入光源33a的光接收元件接收。
从另一全息激光器61b发出的光在偏转光元件69上反射并且导向准直透镜34。射入准直透镜34的光转变为差不多平行光,并且其光路被上升镜70弯曲近似90度,其后该光射入物镜35。被物镜35聚集并照射到该光记录介质上的光在该光记录介质上反射并再次穿过物镜35。然后,其光路被上升镜70弯曲,并且该光穿过准直透镜34,其后该光在偏转光元件69上反射并射入全息激光器61b。射入全息激光器61b的光被全息图偏转,并且被装入光源33b的光接收元件接收。
这样,通过包括偏转光元件69,该偏转光元件通过依靠其波长来透过和反射光来偏转光,该光拾取装置65将两种具有不同波长并且分别由两个全息激光器61a和61b发出的光导向光记录介质,从而能够检测来自该光记录介质的反射光。
部分由全息激光器61a发出的光在偏转光元件69上反射,而部分由全息激光器61b发出的光穿过该偏转光元件69。于是通过一聚光透镜71,反射光和透过光各自射入一自动功率控制器72(缩写为APC)。该APC 72将相应于一些接收光的一控制信号反馈给每一光源33a和33b,由此执行控制,通过该控制能稳定光源33a和33b发出的光输出。
图7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75的配置。对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75,将与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30相同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了这些元件的描述。
应注意对于光拾取装置75,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与物镜35整体形成。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按这样的方式装在物镜35上,即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虚线11与垂直于物镜35跟踪方向的方向相一致,具备该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物镜35按这样的方式插入,即允许在该光记录介质32径向上的跟踪。因而,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虚线11能排列成与该光记录介质32的径向垂直。
这使得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组合位置调整非常容易,并且可以省略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的组合位置调整过程。同样,因为不必要给倾斜多分移相衍射光栅8提供任何其它附加元件,能由于省略了其它任何附加元件而节省空间。从而,能缩小装置尺寸。
可以用其它具体形式来体现本发明而没有脱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因此这些实施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应被看作解释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由附属的权利要求来表示而不是由前述描述来表示范围,该改变是落在权利要求的等价物的方式和界限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光拾取装置(30,50,55,60,65),其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32)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记录介质(32)再现信息,该光拾取装置包括:
一个发光的光源(33,33a,33b);
一个衍射光源(33,33a,33b)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8),该衍射光栅(8)相对于与处于装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32)的径向垂直的虚线(11)成线对称,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这些衍射区域按这样的方式形成,使每个衍射区域都具有一个相对于虚线(11)的倾角,并且相邻衍射区域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将光源(33,33a,33b)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32)上的集光构件(35);
一个将光记录介质(32)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的偏转光元件(36,52,53,69);和
一个接收由偏转光元件(36,52,53,69)偏转的所述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38),
其中衍射光栅(8)形成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矩形基底(39,51,56)上,并且所述衍射光栅的虚线(11)平行于所述基底的长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30,50,55,60,65),其中该衍射光栅(8)配置在光源(33,33a,33b)和偏转光元件(36,52,53,6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55,60),其中该衍射光栅(8)形成于所述基底(56)上面向光源(33)的一面,并且,偏转光元件(52)形成于基底(56)上面向所述集光构件(35)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60),其中光源(33)与形成衍射有所述光栅(8)和所述偏转光元件(52)的所述基底(56)一起整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65),其中光源(33a,33b)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其外形为长方体,宽度w大于厚度t(w>t),该宽度w为在平行于光记录介质(32)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该厚度t为在垂直于光记录介质(32)表面方向上的尺寸。
6.一种光拾取装置(75),其通过光在光记录介质(32)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光记录介质(32)再现信息,该光拾取装置包括:
一个发光的光源(33);
一个衍射光源(33)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8),该衍射光栅(8)相对于与处于装着状态的光记录介质(32)的径向垂直的虚线(11)成线对称,并被分成多个衍射区域,按此种方式形成的多个衍射区域的每一区域都有一个相对于虚线(11)的倾角,并且相邻衍射区域的光栅周期彼此有一个180度的相位差;
将光源(33)发出的光聚集到光记录介质(32)上的集光构件(35),所述集光构件能够在所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上跟踪;
一个将在光记录介质(32)上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偏转的偏转光元件(36);和
一个接收由偏转光元件(36)偏转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38),
其中衍射光栅(8)和集光构件(35)一体形成,并且设置在所述集光构件上使得所述衍射光栅的虚线(11)与垂直于所述集光构件的跟踪方向的方向相匹配。
CNB2004100284620A 2003-01-31 2004-01-31 光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9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4188/03 2003-01-31
JP2003024188 2003-01-31
JP024188/2003 2003-01-31
JP399764/03 2003-11-28
JP399764/2003 2003-11-28
JP2003399764A JP2004253111A (ja) 2003-01-31 2003-11-28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3586A CN1523586A (zh) 2004-08-25
CN1267911C true CN1267911C (zh) 2006-08-02

Family

ID=3303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84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911C (zh) 2003-01-31 2004-01-31 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57960A1 (zh)
JP (1) JP2004253111A (zh)
CN (1) CN12679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306B2 (en) 2004-11-18 2009-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ffraction element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06077915A1 (ja) * 2005-01-20 2006-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当該ピックアップを備え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228260A (ja) * 2005-02-15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180073B2 (ja) * 2005-07-28 2008-1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20070070343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장치
JP2008027565A (ja) * 2006-06-21 2008-02-07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5142879B2 (ja) * 2008-08-06 2013-02-1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4246A (ja) * 1984-10-15 1986-05-13 Sony Corp 光学式ヘッドのトラッキング誤差検出方法
JPS61289448A (ja) * 1985-06-18 1986-1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ツフア記憶装置
JP3549301B2 (ja) * 1995-09-08 2004-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のトラッキング誤差検出装置
US6765857B2 (en) * 1996-09-03 2004-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nd pickup head for digital versatile disc compatible with read-writable compact disc by adopting flat plate lens having staircase type diffraction grating structure
CN1122988C (zh) * 1997-08-12 2003-10-0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光传感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3385213B2 (ja) * 1998-05-29 2003-03-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JP2000132961A (ja) * 1998-10-23 2000-05-12 Canon Inc 磁気薄膜メモリ、磁気薄膜メモリの読出し方法、及び磁気薄膜メモリの書込み方法
JP2000221388A (ja) * 1999-01-29 2000-08-11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光束径可変型対物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4060007B2 (ja) * 1999-04-23 2008-03-1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光学系
JP2000311377A (ja) * 1999-04-28 2000-11-07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223575B1 (en) * 1999-10-06 2008-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ns, optical hea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corded medium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JP4070941B2 (ja) * 2000-08-04 2008-04-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用対物レンズ
US6331943B1 (en) * 2000-08-28 2001-12-18 Motorola, Inc. MTJ MRAM series-parallel architecture
JP4094501B2 (ja) * 2002-11-27 2008-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57960A1 (en) 2004-12-23
JP2004253111A (ja) 2004-09-09
CN1523586A (zh) 200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3582B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0339898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213415C (zh) 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学元件
KR20020037371A (ko) 광 픽업 장치
CN1010443B (zh) 数据存储装置
CN1655250A (zh) 全息记录介质、记录/再现方法和记录/再现装置
CN101042900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961358A (zh) 全息图记录载体、全息图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55956C (zh) 兼容光拾取器
CN100346410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58476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297960C (zh) 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392429A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学头和光信息重现装置
CN101950569A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267911C (zh) 光拾取装置
CN1347098A (zh) 光学读取装置
CN1182521C (zh) 能够检测稳定的误差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917054A (zh) 能够检测并补偿球面像差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320537C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080430C (zh) 磁光头装置
CN1171212C (zh) 光拾取装置
CN1290392A (zh) 利用全息图形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全息图形产生方法
CN1969329A (zh) 在一个光学拾取头中产生一个扫描光束的装置和方法、微型光学拾取头以及包括一个微型拾取头的光学存储系统
CN1862674A (zh) 全息法的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075221C (zh) 光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Termination date: 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