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6857C -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6857C
CN1266857C CN 01113273 CN01113273A CN1266857C CN 1266857 C CN1266857 C CN 1266857C CN 01113273 CN01113273 CN 01113273 CN 01113273 A CN01113273 A CN 01113273A CN 1266857 C CN1266857 C CN 12668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cending
value
power
delta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32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4013A (zh
Inventor
黄超
熊建秋
李向新
李国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011132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66857C/zh
Publication of CN139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4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68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68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目的是精确估计呼叫业务的负荷增量,进行精确的接纳控制。将基站公共测量量与等效半径相结合,计算下行无线多径环境下非正交引起多址干扰的功率攀升量,计算呼叫业务最终的发射功率和负荷增量,与允许的负荷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完成接纳控制。在混合业务接入时,可达到估计呼叫业务负荷增量准确、接纳控制简单、无线资源利用率高、网络运行稳定、呼损率和切换掉话率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领域,具体地说,涉及WCDMA系统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近来发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间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在Internet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移动因特网(Mobile Internet)的渴求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发展。WCDMA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组织3GPP在99年3月通过并颁布了Release 99’版本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以后还在修改之中。但3GPP没有对WCDMA系统的接纳控制方法制订统一的标准,系统控制方法是各个公司以标准为基础进行研制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特点是具备宽带高速、混合业务和可变速率等特点,与第二代系统的主要区别是承载的业务不同,第二代系统主要以话音业务为主,而第三代系统则是话音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并重的多媒体业务,并支持高达2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在IMT-2000中,根据各种业务和应用的属性,在进行业务质量(QoS)分析时通常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对话业务(实时)、交互业务(非实时)、数据流业务(实时)和后台业务(非实时)等。对话型业务的典型应用是话音,交互型业务的典型应用是WWW游览,数据流型业务的典型应用是视频流、文件传输(FTP)等,后台型业务的典型应用是电子邮件(E-mail)。
WCDMA系统中,由于空中的无线容量非常有限,在用户发起呼叫请求无线资源时必须进行接纳控制。进行精确接纳控制的前提是在精确估计小区负荷的基础上,还要对呼叫业务(包括新呼叫业务和切换呼叫业务)接入后引起的负荷增量进行准确的预测。接纳控制的准确性高,就可以在系统负荷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接纳更多的用户或业务,因而可以保持较低的呼损率和掉话率,达到较高的服务质量。
目前,预测呼叫业务负荷增量的方法是基于吞吐量的方法。具体参考诺基亚公司Harri Holma等人参考3GPP协议规范所写的著作——《UMTS的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现在常用的预测下行业务负荷增量的方法中,业务的负荷增量估计值Δη与信源速率R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且没有考虑多址干扰引起的功率攀升因素:另外,预测呼叫业务的下行负荷增量不是直接的发射功率增量,与实际系统不对应,既不实用,又不准确,容易造成接纳控制的错误判断。
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容量的根本是功率。上行容量是总干扰功率受限,下行容量是发射功率受限。对于实际的系统,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小区)的接收总干扰功率和下行总发射功率,对呼叫业务进行上行干扰功率增量估计,对呼叫业务进行下行发射功率增量进行估计,两个方向的功率攀升规律不完全一样,所以应该分别在上行和下行方向进行接纳控制,以便适应不对称业务的接入。
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承载的业务可以是不对称的,即上、下行方向的传输速率不同,这样就要分上、下行进行接纳控制。由于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上行容量是干扰受限的。下行容量是功率受限,因为小区(基站)设备的下行发射功率受物理器件的限制,下行有一个最大发射能力的限制,一般每个扇区(小区)、每个载频最大发射功率不超过20W。因此,对于下行接纳控制来说,首先要准确测量小区下行的功率负荷,在业务呼叫时对业务业务质量(QoS)中的速率、业务种类(实时业务还是非实时业务)、信噪比要求等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呼叫业务下行所需的发射功率预测值ΔP,再进行接纳控制。当下行剩余资源足够呼叫业务使用时就接纳,否则就拒绝。呼叫包括新发起的呼叫和切换呼叫,当然,新呼叫和切换呼叫的优先级不同,判决的门限也就不同。
在对下行的业务负荷增量进行估计时,可能没有实时有效的下行路损值可以使用,此时,由于无线定位技术尚未成熟,还不是标准必选的功能,所以不能准确知道移动台的位置和路径损耗,因而很难估计业务所需的发射功率,即业务的下行负荷增量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尽管接纳误差仅仅影响一次,不会积累,但是估计误差太大会使呼损率提高,并降低系统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在呼叫业务(用户)请求接入时,对呼叫业务进行下行接纳控制的方法,以降低系统的呼损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1)从呼叫业务的业务质量中提取业务信源速率R、所需信噪比Eb/No值、优先级等级和呼叫用户的身份标识;
2)查找此用户身份标识最近上报的下行路损值L;
3)判断下行路损值L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转5);否则到4);
4)计算下行路损中值Lj以代替下行路损值L;
5)将下行路损值L、信源速率R和所需信噪比Eb/No值计算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
6)计算呼叫业务下行的攀升功率;
7)计算系统小区(基站)下行的攀升功率;
8)计算业务下行的负荷增量;
9)将系统小区(基站)的额定负荷减去小区负荷的测量值,得到系统小区(基站)剩余容量;
10)若系统小区(基站)的剩余容量大于业务下行负荷增量,则接纳该呼叫业务;否则拒绝,等待下一个呼叫业务;
11)给呼叫业务分配系统资源;
所述的步骤3)中判断下行路损值L是否有效是指对现在时间减去数值记录时间的时间差进行判断,若时间差是数秒以内的非0值,则有效,否则到步骤4通过估算方法求得下行路损的近似值Lj作为下行路损值L。
所述的步骤4)中计算下行路损中值Lj传播距离参数是利用下式进行计算的
L j = 80 + 40 ( 1 - 4 × 10 - 3 Δ h b ) lo g 10 ( 2 2 r max ) + 21 × log 10 ( f ) - 18 lo g 10 ( Δ h b ) dB ,
其中,Δhb是小区参数基站天线高度,rmax是小区的最大覆盖半径。
所述的步骤5)中计算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是用下式得到的:
ΔP dBm = L - { 103 dBm + [ P G - ( E b N 0 ) dB ] } - - - dBm
其中:信噪比分贝数 ( E b N 0 ) dB = 10 lo g 10 ( E b N 0 )
P G = 10 × log 10 ( 3840 kcps R ) dB
PG是处理增益,R是业务速率,量纲是kbps。
所述的步骤6)中呼叫业务下行的攀升功率是进一步按如下方案实现的:首先:预测发射功率原始值的分贝数转换成绝对数值,利用下式计算呼叫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原始的绝对值(mW):
ΔP = 10 0.1 Δ P dBm × υ - - - mW
其次:弥补非正交因素引起的信噪比降低,附加一个功率攀升量,在基站下行发射功率原始的绝对值基础上计算业务接入后下行功率攀升值:
ΔP total = ( E b N 0 × α 2 + 1 ) ΔP - - - mW
其中α是多径无线环境的下行非正交因子,取值0.1到0.4,与无线环境有关。
所述的步骤7)系统小区(基站)下行的攀升功率是利用下式计算的:
P0=η×Pmax
所述的步骤8)中业务下行的负荷增量是进一步按如下方案实现的:
首先计算业务接入后功率攀升时总的发射功率估计值:
ΔP0′=P0α2
其次:计算业务接入引起的负荷增量:
Δ η DL = ΔP 0 ′ + ΔP total P max % .
所述的步骤10)根据ΔηDL%≤ηth%-η%进行判断:对于新呼叫业务,ΔηDL%≤60%-η%时接纳;对于切换呼叫业务,当ΔηDL%≤90%-η%时接纳;否则拒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基于现有技术负荷增量预测公式函数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基于现有技术负荷增量预测公式函数曲线图;函数关系式见下式(1a)。
Δη = 1 1 + W c υ · E b / N 0 · R - - - ( la )
(1a)式中:υ是话音激活因子,话音业务统一取0.67,数据业务统一取1.00;Wc代表码片速率,是一个常数,等于3840kcps;Eb/No是业务所要求信噪比的绝对数,可以由分贝(dB)值转换得到;R是呼叫业务的信源比特速率(量纲是kbps)。仅考虑数据业务时(υ=1),在不同的信噪比要求下,信源速率R与负荷增量Δη的关系曲线见附图1。
从图1可见看出,负荷增量Δη与信源速率R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且没有对业务的下行功率增量进行计算,无法利用系统的实时测量参数,在实际系统中很难操作,因此这种计算的方法预测呼叫业务的下行负荷增量是不实用的,容易造成接纳控制的错误判断。
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系统的负荷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只有实时测量系统当前的负荷,才能正确判断系统的下行剩余容量,在准确估计呼叫业务的负荷和功率增量前提下,进行准确的接纳控制。剩余容量是额定容量(容量门限)与实时测量容量的差值。这样,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尽量接纳呼叫业务,降低呼损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营的经济效益。接纳控制的结果是接纳、拒绝,接纳后需要输出业务所需的发射功率,作为业务的下行初始发射功率,在闭环快速功率控制下达到信噪比的目标值要求。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本发明的功能模块以软件体现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由RNC控制和管理许多的基站(小区)。结合本发明的步骤,以一个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
1)从呼叫业务(用户)的无线接入承载(RAB)请求所带的业务质量(QoS)参数中,提取呼叫业务的信源速率R、所需信噪比Eb/No值、优先级等级以及呼叫用户的身份标识(ID);
2)将此用户的身份标识(ID)在数据库中查找相应用户最近上报的下行路损值L(dB),一般在初始呼叫连接时,移动台会测量下行路损值并上报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此值一定是最近数百毫秒到数秒内的测量值,否则无效,比如移动台以120km/h在200ms(毫秒)的时间会移动6.67米,移动的距离太远就失去了准确性,没有实际意义。
3)判断下行路损值L是否有效,即将现在时间减去数值记录时间,时间差在数秒以内的非0值就算有效,使用此实时测量值作为路损值,转到第
5)步继续进行计算;否则到4)步通过估算方法求得下行路损中值Lj(下行路损L的近似值),代替下行路损值L;
4)在实际测量的下行路损值失去时效性时,将小区参数(基站天线高度Δhb和小区最大覆盖半径rmax)代入以下的计算公式得到下行路损中值Lj,将Lj代替下行路损值L:
L j = 80 + 40 ( 1 - 4 × 10 - 3 Δ h b ) lo g 10 ( 2 2 r max ) + 21 × log 10 ( f ) - 18 lo g 10 ( Δ h b ) - - - dB , - - - ( 1 )
5)在通过第3)或第4)步得到下行路损值L后,利用业务的速率R、信噪比要求值Eb/No代入以下(2)式,可以计算呼叫业务的功率负荷增量原始值:
ΔP dBm = L - { 103 dBm + [ P G - ( E b N 0 ) dB ] } - - - dBm - - - ( 2 )
其中:信噪比分贝数 ( E b N 0 ) dB = 10 lo g 10 ( E b N 0 ) - - - ( 3 )
P G = 10 × log 10 ( 3840 kcps R ) dB - - - ( 4 )
PG是处理增益,R是业务速率,量纲是kbps。
6)在预测发射功率原始值的分贝数转换成绝对数值,在转换时需要考虑话音业务时的统计复用因素,利用下式计算呼叫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原始的绝对值(mW):
ΔP = 10 0.1 Δ P dBm × υ - - - mW - - - ( 5 )
其中υ是话音激活因子,数据业务(非话音业务)取1.00,话音业务(对称会话业务)取0.67。
7)由于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下行无线链路的多径传输造成了物理码信道的非正交,致使物理码信道之间分离不完全,存在互相影响的成分,即非正交会引起物理码信道之间的多址干扰或噪声,使各条物理码信道的信噪比降低。物理码信道越多,干扰就越大。为了弥补非正交因素引起的信噪比降低,必须附加一个功率攀升量,在第6)步基础上计算业务接入后下行功率攀升值:
ΔP total = ( E b N 0 × α 2 + 1 ) ΔP - - - mW - - - ( 6 )
其中α是多径无线环境的下行非正交因子,取值0.1到0.4,与无线环境有关。
8)实际系统中,上报RNC的系统基站(小区)下行负荷是一个百分比数,这样利用实际测量上报的负荷值η(%)和基站(小区)最大发射功率Pmax(mW)反推下行的发射总功率P0,以便进一步计算基站(小区)的功率攀升量;
Po=η×Pmax mW             (7)
9)由于WCDMA系统下行非正交因素的影响,物理码信道之间存在多址干扰,在一个功率已经达到平衡时接入一个用户(业务),这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会使其它物理码信道的信噪比有所降低,造成其它信道的发射功率稍有上升,考虑业务接入后功率攀升时总的发射功率估计值用下式计算;
ΔP0′=P0α2 mW            (8)
以上考虑了呼叫业务(用户)接入后引起的功率攀升情况,那么业务接入引起的负荷增量可以由下式预测;
Δ η DL = ΔP 0 ′ + ΔP total P max % - - - ( 9 )
10)当前负荷加上呼叫业务的负荷增量低于门限值时即可接纳,接着到第11)步,进一步分配业务所需的系统资源,否则拒绝,等待下一次的呼叫到来;
ΔηDL%≤ηth%-η%      (10)
对于不同优先级的呼叫业务有不同的门限值,比如,对于新呼叫业务,ΔηDL%≤60%-η%时接纳;对于切换呼叫业务,其优先级高,门限值也高,当ΔηDL%≤90%-η%时接纳;否则拒绝。
11)接纳呼叫后,必须为业务分配一切所需的系统资源,转向码资源分配子进程完成资源的分配;
呼叫被拒绝后,等待下一个业务呼叫请求接入,当再次收到呼叫时,从第1)步起再进行一遍以上的过程。每当一个业务发起呼叫时,呼叫接纳控制过程进行一次。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WCDMA系统是一个同频同时工作、码分多址的自干扰系统,上行干扰总功率受限,下行发射总功率受限,系统容量本质上是功率,即系统(小区)的负荷用功率来表示,呼叫业务的负荷增量也用功率表示。
为了在业务呼叫时能预测下行业务的功率增量和负荷增量,采用了下行路径损耗测量结合等效覆盖半径的预测方法。若系统设置为接入测量上报量有下行路径损耗值,则使用测量值,因为测量值比等效半径估计值更准确,但是必须注意,实际测量值在一定时间(200ms)内才有效,比如移动台运动速度为120km/h时,200ms移动距离是6.7m,若时间太长就不准确了。呼叫包括UE从空闲状态发起的呼叫、处于连接中新增加业务的呼叫、切换呼叫和有线网络侧来的呼叫,RNC第三层的RRM从RRC信令中得到基站上报的测量参数,从Iu接口信令中可以得到业务质量(QoS)参数,即业务的类型(话音还是数据)、下行业务速率、误码率要求(信噪比Eb/No要求)以及优先级等等;从测量参数可以得到系统当前的负荷值和下行路径损耗值,从而可以预测呼叫的功率增量ΔPtotal(mW)和负荷增量Δη(%)。在准确判断系统目前负荷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正确的接纳控制。在接纳控制时针对呼叫业务优先级的情况,在判断系统负荷门限时分为高低两个门限ηth1和ηth2,这里设ηth1=60%是新呼叫业务的接纳门限,ηth2=90%是切换呼叫的接纳门限;这两个门限的差值30%就是容量预留,供软切换使用,同时保证硬切换时有较低的掉话率。这相当于负荷为90%时,软切换业务量与新呼叫业务量的比例达50%(0.3/0.6=0.5)以上。切换呼叫和高优先级呼叫与ηth1对应,是固定的,以系统稳定运行为前提;低优先级的新呼叫与ηth2对应,门限是固定或可变的,可变门限可以降低呼损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益)和服务质量。
为了准确预测WCDMA系统中呼叫业务的负荷增量,采用测量量上报方法和等效半径方法计算业务初始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重点是考虑了下行非正交因子引起的功率攀升因素,得到了业务实际的发射功率,对业务接入后系统的负荷进行了估计,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下行的接纳控制判断,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有较低的呼损(阻塞)率,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等级。
下行物理码信道之间的非正交产生了多址干扰,若没有考虑功率攀升问题就可能失去真实性。WCDMA系统的所有用户同时在同一频段工作,就象一间房间里有许多人在交谈,两个广东人用广东话交谈,两个福建人用闽南语交谈,两个上海人用上海话交谈,只要讲话的声音不是太大,可以做到互不影响。当再加一对讲客家话的人,那么别人受到干扰,讲话声音必然会提高一些才能听清楚。或者,突然有一对人吵架提高了声音,影响了另外人的交谈,迫使另外的人提高声音才能听清楚,这样,你的声音大,我的声音更高,这就是功率攀升;如此下去,最后大家扯破嗓子也听不清楚了,相当于WCDMA系统崩溃了。这里的不同语言就是WCDMA中的码子,用码来区分不同的物理信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计和网络运行中的下行接纳控制,将测量量和等效半径方法相结合,考虑下行无线多径环境的非正交因素,即考虑多址干扰引起的功率攀升因素,计算业务最终的发射功率和负荷增量,可达到预测呼叫业务负荷增量准确、接纳控制简单、无线资源利用率高、网络运行稳定、呼损率和切换掉话率降低的效果。是一个实用的接纳控制方法。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等效平均半径的路损估计方法,在不能利用测量信息时仍然可以对下行业务的发射功率进行估计,从而可以估计业务的负荷增量值,同时,考虑了无线多径信道的环境下,下行非正交因素引起的多址干扰影响,即提出了下行功率攀升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在混合业务情况下准确进行下行接纳控制,解决较高负荷时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呼损率的矛盾。本发明是一种实用的接纳控制方法,用于WCDMA系统的网络设计和网络运行中,可达到对呼叫业务的下行负荷增量估计准确、接纳控制容易、网络运行效率高、呼损率和掉话率低的效果。专利受保护的范围是等效半径确定、业务的功率增量估计、负荷增量计算、功率攀升计算等方法,应用范围包括移动通信领域。

Claims (8)

1、一种在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接纳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呼叫业务的业务质量中提取业务信源速率R、所需信噪比Eb/No值、优先级等级和呼叫用户的身份标识;
步骤2:查找此用户身份标识最近上报的下行路损值L;
步骤3:判断下行路损值L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转步骤5;否则到步骤4;
步骤4:计算下行路损中值Li以代替下行路损值L;
步骤5:将下行路损值L、信源速率R和所需信噪比Eb/No值计算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
步骤6:计算呼叫业务下行的攀升功率;
步骤7:计算系统小区下行的攀升功率;
步骤8:计算业务下行的负荷增量;
步骤9:将系统小区的额定负荷减去小区负荷的测量值,得到系统小区剩余容量;
步骤10:若系统小区的剩余容量大于业务下行负荷增量,则接纳该呼叫业务,否则拒绝,等待下一个呼叫业务;
步骤11:给呼叫业务分配系统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判断下行路损值L是否有效是指对现在时间减去数值记录时间的时间差进行判断,若时间差是数秒以内的非0值,则有效,否则到步骤4通过估算方法求得下行路损的近似值Li作为下行路损值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计算下行路损中值Li传播距离参数是利用下式进行计算的
L j = 80 + 40 ( 1 - 4 × 10 - 3 Δ h b ) log 10 ( 2 2 r max ) + 21 × log 10 ( f ) - 18 log 10 ( Δh b ) dB ,
其中,Δhb是小区参数基站天线高度,rmax是小区的最大覆盖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计算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是用下式得到的:
Δ P dBm = L - { 103 dBm + [ P G - ( E b N 0 ) dB ] } dBm
其中:信噪比分贝数 ( E b N 0 ) dB = 101 log 10 ( E b N 0 )
P G = 10 × log 10 ( 3840 kcps R ) dB
PG是处理增益,R是业务速率,量纲是kbp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呼叫业务下行的攀升功率是进一步按如下方案实现的:首先:预测发射功率原始值的分贝数转换成绝对数值,利用下式计算呼叫业务所需的下行发射功率原始的绝对值(mW):
ΔP = 10 0.1 Δ P dBm × υmW
其中υ是话音激活因子;
其次:弥补非正交因素引起的信噪比降低,附加一个功率攀升量,在基站下行发射功率原始的绝对值基础上计算业务接入后下行功率攀升值:
ΔP total = ( E b N 0 × α 2 + 1 ) ΔPmW
其中α是多径无线环境的下行非正交因子,取值0.1到0.4,与无线环境有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步骤7系统小区(基站)下行的攀升功率是利用下式计算的:
P0=η×Pmax
其中η为实际测量上报的负荷值,Pmax为基站最大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8中业务下行的负荷增量是进一步按如下方案实现的:
首先计算业务接入后功率攀升时总的发射功率估计值:
ΔP0′=P0α2
其次:计算业务接入引起的负荷增量:
Δη DL = Δ P 0 ′ + Δ P total P max %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下行系统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0根据ΔηDL%≤ηth%-η%进行判断:对于新呼叫业务,ΔηDL%≤60%-η%时接纳;对于切换呼叫业务,当ΔηDL%≤90%-η%时接纳;否则拒绝。
CN 01113273 2001-07-02 2001-07-02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685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3273 CN1266857C (zh) 2001-07-02 2001-07-02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3273 CN1266857C (zh) 2001-07-02 2001-07-02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4013A CN1394013A (zh) 2003-01-29
CN1266857C true CN1266857C (zh) 2006-07-26

Family

ID=466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32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6857C (zh) 2001-07-02 2001-07-02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668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8157A (ja) * 2003-04-22 2004-11-18 Ntt Docomo Inc 呼受付制御装置及び呼受付制御方法
CN100369524C (zh) * 2004-08-10 2008-0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cdma系统上行包调度方法
CN100411475C (zh) * 2004-08-12 2008-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负载估计方法
CN100370876C (zh) * 2004-09-29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负载估计方法
CN100461941C (zh) * 2005-05-13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接纳控制方法
CN100455041C (zh) * 2005-06-23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负载控制的方法
CN100428828C (zh) * 2006-08-02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公共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489267B (zh) * 2008-01-16 2010-07-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纳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662794B (zh) * 2008-08-25 2012-07-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接纳控制方法、系统、基站控制器
WO2011151950A1 (ja) * 2010-06-01 2011-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基地局の呼受付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91593B (zh) * 2013-07-24 2016-06-08 西安交通大学 Lte-a中继系统中基于受迫切换的呼叫接纳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4013A (zh) 2003-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772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ssion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266857C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下行接纳控制方法
CN101023694B (zh)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控制站
CN1133292C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上行接纳控制方法
EP1298951A3 (en)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270457A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的智能脉冲串控制功能
CN1913386A (zh) 一种导频信道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
CN1348663A (zh) 移动无线电系统和移动无线电系统中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564495A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负荷均衡方法
EP1463356B1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call admission in cdma based system
CN100375573C (zh) 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上行接纳控制方法
CN1547408A (zh) 一种容量规划评估的方法
CN1158798C (zh) 一种反向准入控制的方法
CN1182673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接纳控制方法
CN1479464A (zh) 码分多址系统的自干扰接纳控制方法
CN1373572A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混合业务的接纳控制方法
CN101039509B (zh)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和专用信道的信道迁移方法
Guo et al. Coverage and capacity calculations for 3G mobile network planning
CN1270456A (zh) 基于衰落起伏和移动性的脉冲串持续时间分配
CN100370876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负载估计方法
Jeong et al.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s for reverse 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multimedia CDMA systems
Thng et al. Performanc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ell-breathing in WCDMA
CN100499847C (zh) 基站及其设计方法
CN1172473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接纳控制方法
CN168135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准入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