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5281A - 灌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灌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5281A
CN1255281A CN 98123030 CN98123030A CN1255281A CN 1255281 A CN1255281 A CN 1255281A CN 98123030 CN98123030 CN 98123030 CN 98123030 A CN98123030 A CN 98123030A CN 1255281 A CN1255281 A CN 1255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duct
water
irrigation
shower nozzle
cro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230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昭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 LUXIONG
Original Assignee
XIE LUXI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E LUXIONG filed Critical XIE LUXIONG
Priority to CN 981230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5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255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灌溉装置,该灌溉装置主要系于园地的较高处设一具输水管之水塔,并于各列农作物对应处分设有一与水塔输水管连接的蓄水槽,且蓄水槽系设于一顶升装置的顶面,令蓄水槽可依需要升降,再者水塔输水管另连接有一导水管,又蓄水槽与导水管共同连接于一对应农作物周缘搭设之引水管,且引水管上分设有若干对应农作物的喷头,如此利用顶升装置来改变蓄水槽对应引水管的水位及使用加压电动机,用以达到改变灌溉方式的目的,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Description

灌溉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灌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装置,令耕作者可依农作物生长状况给予合适的灌溉方式。
一般说来,现有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依水量大致可分为漫灌、沟灌、喷灌、微喷灌及滴灌、地下灌溉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而各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农作物会有不同的影响,以其中当前较常用的微喷灌及滴灌而言:
滴灌:其优点主要系由于水源直接滴在农作物根部的附近,而由于根有趋湿性,因此此种灌溉方式在干旱状况下可限制农作物根部的生长,防止根部过于扩散,而过度促进营养生长,再者采下来的果实,由于水份逆境的关系,一般而言,可比微喷灌者存放较久,且此种灌溉方式的用水量较省,而其缺点则系由于水量少,分散面积小,因此果实较小较少,再者其根部数量与重量会较少与较小,又滴灌的喷头易阻塞如未察觉更换,将使农作物缺水。
微喷灌:其优点主要系在于水量较多涵盖面积较广,因此其喷头较不易出现阻塞,故农作物较不会因而缺水,由于水份涵盖面积广,因此农作物的根部生长较为繁密,有利农作物的果实肥大,且产量增加;然而相对的其缺点即是在于根部较为繁密,易造成营养控制上的不便,使果实采后的储放性较差。
因此由上述滴灌与微喷灌的优、缺点来看,我们可知道每种农作物于整个生长过程中,如能依其生长状况进行不同的灌溉方式〔如农作物初生长时,可利用微喷灌,以增进其根部的生长及果实产量,而当果实发育后期,则利用滴灌,以提升果实质量,并延长果实储放寿命〕,则将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然而当前农作物的灌溉管路系均布于整个园地内,且由一固定的水塔进行灌溉,因此现有的一套灌溉装置无法提供不同的灌溉方式,故耕作者仅能选择一种较适合所栽种农作物的灌溉方式〔微喷或滴灌〕,而无法依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来选择不同灌溉方式,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经由上述可知,现有设置一套灌溉装置并无法提供耕作者做不同方式的灌溉,令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无法获得适当的给水,因此需要改善此一状况,以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并克服上述现有灌溉装置存在有各项缺陷。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灌溉装置无法满足耕作者需要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供耕作者选择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装置,使耕作者可依农作物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灌溉方法,以增进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灌溉装置。
该灌溉装置主要系于农作物的园地内设有一水塔,且农作物一侧设有一由水塔提供水源的蓄水槽,其中具出水管的蓄水槽下方设有一具升降功能的顶升装置,再者水塔连接有(提供水源至)一导水管,又蓄水槽及导水管共同连接有一架设于农作物周围的引水管,其中导水管及蓄水槽出水管与引水管间分设有一具启闭作用之电磁阀,该引水管于对应农作物处设有喷头。
本发明之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灌溉装置,其中水塔设有一连接蓄水槽及导水管之输水管,且输水管上设有一加压电动机。
前述的灌溉装置,其中引水管可利用架体架设,用以与地面保持一距离。
前述的灌溉装置,其中农作物根部分设有若干控制导水管电磁阀及蓄水槽出水管电磁阀之湿度感应器。
前述的灌溉装置,其中引水管上形成有一穿孔,且喷头底面中央形成有一对应穿孔的插管,又喷头底面形成有一对应引水管的弧缘,喷头可对应穿经一止水环垫后插设于引水管上,再者喷头两侧分别凸伸有一翼片,以利用C形迫紧环套设于翼片与引水管上,藉以将喷头锁固于引水管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及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利用一具加压电动机的水塔提供水源至一蓄水槽内,且蓄水槽下方设一可调整高度的顶升装置,以改变蓄水槽的水位,调整引水管喷头出水的压力以加速或减缓滴水的出水量,以对应农作物进行滴灌,同时水塔输水管与引水管间并连接有一导水管,藉输水管上加压电动机施压对农作物进行微喷灌,且由于引水管上的喷头可进行转换,用户并可依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以对农作物进行滴灌或微喷灌等不同方式的灌溉,达到降低施设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灌溉装置可供用户依需求做不同的选择,可满足农作物不同时期的灌溉需求,有效提高其产品质量及产量。
发明的具体配置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绘出。
图1是本发明的设置及相关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蓄水塔与农作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引水管与喷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引水管与喷头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参看图1所示,本发明系一种可提供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装置,主要应用的农作物为果树、蔬菜、观赏作物、森林苗木,本发明的灌溉装置适用于平地及山坡地;
而本发明的详细配置,则系如图1、2所示,于栽种农作物40的园地较高处设一储水用的水塔10,且该水塔10沿着坡面布设有一具加压电动机12的输水管11,其中输水管11与一储水用的蓄水槽15连接,且该蓄水槽15下方设有一顶升装置14〔该顶升装置可为一般的升降机〕,用以供用户控制蓄水槽15的高度,其中蓄水槽15出水口连接有一具电磁阀160之出水管16,其中电磁阀160用以控制出水管16的启闭,且出水管16连接有一布设于农作物40间之引水管19,又输水管11于加压电动机12后连接有一与引水管19导通的导水管17,该导水管17后段设有一控制启闭的电磁阀170;
又配合参考图2所示,同时连接蓄水槽15出水管16及导水管17的引水管19于对应喷头20处分别形成有贯穿的穿孔190,且引水管19下设有若干架杆18,用以将引水管19撑高至一定的高度,再者引水管19于对应各农作物40处分设有喷头20,以分别对各农作物40进行灌溉;
至于喷头20的安装,则如图3、4所示,其可为各种不同出水方式的喷头20、20A〔如微喷灌用的喷头、滴灌用的喷头或两者兼具的喷头等,本发明以兼具微喷灌及滴灌的两用喷头为实施例〕,该喷头20底面形成有一对应引水管19周面的弧缘面21,再者各喷头20底面中央凸伸有一插管23,令喷头20可利用插管23插设于引水管19内,并将引水管19的水源导入喷头20,又喷头20两侧分别凸伸有一翼片22,以分别利用一C形迫紧环25将喷头20两翼片22锁固于引水管19上,该迫紧环25两自由端分别对应向外凸伸有一具穿孔260的凸耳26,藉此令喷头20的插管23可于穿经一止水环垫24后,插设于引水管19的穿孔190内,并将两迫紧环25分别套设于喷头20两翼片22与引水管19外缘,并利用螺栓27与螺帽270螺锁迫紧环25的两凸耳26穿孔260,达到将喷头20束紧于引水管19的目的;
而当需要更换滴灌喷头20A时,用户仅需将迫紧环25上的螺栓27及螺帽270予以放松,然后分别向喷头20两侧移开,接着将原有的喷头20拔出,并将新的喷头20A插设于引水管19的穿孔190上,且利用迫紧环25重新束设于喷头20A的两侧,达到更换不同喷头20、20A的目的;
再者农作物40根部于滴灌之范围内设有若干土壤用的湿度感应器30,该湿度感应器30系连接电线到蓄水槽15出水管16电磁阀160,以供农地湿度达到设定值时,可停止蓄水槽15继续输水,又农作物40根部于微喷灌预定范围内亦设有若干土壤用湿度感应器35,其中湿度感应器35系连接电线到导水管17之电磁阀170,以供农地湿度达到设定值时,可停止水塔10直接由导水管17输水。
至于本发明的运用,则系如图1、2所示,当农作物40不需进行灌溉时,则令蓄水槽15的顶升装置14下降至最低点或利用电磁阀160管制水的流出,而由于蓄水槽15一侧设有一较高的水塔10,因此水源可利用输水管11注入蓄水槽15内,使蓄水槽15内保持有适当的水位,如此当农作物40系属于初生长期或缺水期时,用户可利用控制装置开启加压电动机12及导水管17上的电磁阀170,而令水塔10内的水源可经由导水管17流至引水管19,而由于导水管17的高度高于农作物40,因此利用其水位超过农作物40的状态,引水管19上的喷头20可立即进行微喷灌动作〔水位越高水压越大,即白努力原理(Bernoulli′sPrinciple)〕,而当微喷灌一段时间后,农作物40的根部湿度提升,如此当湿度感应器35检测到湿度达缺省值时,即发出讯号关闭导水管17上之电磁阀170及加压电动机12,关闭水流,以暂停进行微喷灌,待上述湿度感应器35感应到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则再次开启加压电动机12及导水管17上电磁阀170,以便以实际需求循环进行微喷灌动作;
再者当农作物40需要控制根域或果实成长期中需要限制水分供应,而需要进行滴灌时,则可利用水位差来达成,首先系控制顶升装置14的高度,使蓄水槽15内水位的高度略高于引水管19喷头20的高度,如此蓄水槽15的水源可自然流向引水管19,并由喷头20自然滴出,并可升高顶升装置14,以控制蓄水槽15的水位加速灌溉,如此可对农作物40进行滴灌的灌溉,且亦可将引水管19上各喷头20更换成滴灌专用的喷头20A,以利长期进行滴灌,且当农作物40根部的湿度感应器30检知其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湿度感应器30可立即传出信号令蓄水槽15出水管16上的电磁阀160关闭,反之当该湿度感应器30感应到湿度不足时,则再次开启控制阀160,以便继续进行滴灌动作,藉此一套灌溉装置可进行不同方式的灌溉,以降低装设成本,以提升农作物40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而本发明亦有下列多种使用状态,系如图5和6所示,当水塔10A、10B高度系与农作物40园地同高或较低时,则有不同的设计,其系令连接于输水管11加压电动机12之后的导水管17A、17B向上延伸,以进行微喷灌,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地形上。
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系运用于苗木盆栽的槽体栽培上,其系如图7所示,蓄水槽50系设于一顶升装置55上,该顶升装置55可改变蓄水槽50的高度,又架体60系设于蓄水槽50一侧,该架体60顶面设有一可供存放水源的栽培槽65,且栽培槽65内排列有系列栽种苗木的栽培容器70〔此类栽培容器底部均形成有透孔,以供苗木吸收水份及养份,又蓄水槽50与栽培槽65间设有一连通的输水管51,该输水管51上设有一可防止水源由栽培槽65流向蓄水槽50的逆止阀52;
藉此令用户可依栽培容器70内苗木不同成长期对水份多寡的需求,利用顶升装置55调整蓄水槽50的高度,使蓄水槽50内水源的水位高过栽培槽65,令水源可自动由输水管51注入栽培槽65内,达到供应苗木水分养分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灌溉装置,该灌溉装置主要系于农作物的园地内设有一水塔,且农作物一侧设有一由水塔提供水源的蓄水槽,其中具出水管的蓄水槽下方设有一具升降功能的顶升装置,再者水塔连接有一导水管,又蓄水槽及导水管共同连接有一架设于农作物周围的引水管,其中导水管及蓄水槽出水管与引水管间分设有一具启闭作用之电磁阀,该引水管于对应农作物处设有喷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徵在于所述的水塔设有一连接蓄水槽及导水管的输水管,且于输水管上设有一加压电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徵在于所述的引水管可利用架体架设,用以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徵在于所述的农作物根部分设有利用电线连接到导水管电磁阀及蓄水槽出水管电磁阀的土壤用湿度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徵在于所述的引水管上形成有一穿孔,且喷头底面中央形成有一对应穿孔的插管,又喷头底面形成有一对应引水管的弧缘,喷头可对应穿经一止水环垫后插设于引水管上,再者喷头两侧分别凸伸有一翼片,以利用C形迫紧环套设于翼片与引水管上,藉以将喷头锁固于引水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徵在于所述的喷头兼具微喷灌、滴灌及漫灌的功能。
CN 98123030 1998-11-27 1998-11-27 灌溉装置 Pending CN1255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123030 CN1255281A (zh) 1998-11-27 1998-11-27 灌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123030 CN1255281A (zh) 1998-11-27 1998-11-27 灌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5281A true CN1255281A (zh) 2000-06-07

Family

ID=522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123030 Pending CN1255281A (zh) 1998-11-27 1998-11-27 灌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528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2833A (zh) * 2010-05-31 2010-08-25 肖华树 循环水发电、灌溉两用系统
CN101816276A (zh) * 2010-03-04 2010-09-01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适用于极端干旱区葡萄滴灌与微喷灌叠加的节水灌溉技术方式
CN102144524A (zh) * 2011-03-10 2011-08-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农田自动灌排系统
CN102160518A (zh) * 2011-03-10 2011-08-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新型无压灌溉装置
CN102293139A (zh) * 2011-07-21 2011-12-28 张献礼 组合式多管喷灌装置及其喷灌方法
CN103960107A (zh) * 2014-05-14 2014-08-06 马玉荣 一种苗圃多用灌溉装置
CN107372034A (zh) * 2017-08-01 2017-11-24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装置
CN107494197A (zh) * 2017-08-01 2017-12-22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滴灌装置
CN107509604A (zh) * 2017-08-01 2017-12-26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农田地下水滴灌工程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276A (zh) * 2010-03-04 2010-09-01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适用于极端干旱区葡萄滴灌与微喷灌叠加的节水灌溉技术方式
CN101812833A (zh) * 2010-05-31 2010-08-25 肖华树 循环水发电、灌溉两用系统
CN102144524A (zh) * 2011-03-10 2011-08-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农田自动灌排系统
CN102160518A (zh) * 2011-03-10 2011-08-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新型无压灌溉装置
CN102160518B (zh) * 2011-03-10 2012-09-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新型无压灌溉装置
CN102144524B (zh) * 2011-03-10 2012-11-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农田自动灌排系统
CN102293139A (zh) * 2011-07-21 2011-12-28 张献礼 组合式多管喷灌装置及其喷灌方法
CN103960107A (zh) * 2014-05-14 2014-08-06 马玉荣 一种苗圃多用灌溉装置
CN107372034A (zh) * 2017-08-01 2017-11-24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装置
CN107494197A (zh) * 2017-08-01 2017-12-22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滴灌装置
CN107509604A (zh) * 2017-08-01 2017-12-26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农田地下水滴灌工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3328B1 (ko) 지중 근역 균등 관수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070237584A1 (en) Modular, self contained, engineered irrigation landscape and flower bed panel
KR200417177Y1 (ko) 그루백 점적 관수시설
US4140421A (en) Soil irrigation system
WO2007130717A1 (en) Modular network irrigation system
CN1255281A (zh) 灌溉装置
WO2009057050A2 (en) Crop irrigation system
US20050135880A1 (en) Root zone injection surface irrigation system
US5993111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ood irrigation
US20020017055A1 (en) Linked sub-irrigation reservoir system
US5221158A (e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06534A (zh) 一种苗圃种植结构及其使用工艺
CN111133918A (zh) 一种全自动灌排一体化立体栽培装置
CN207321895U (zh) 一种果树种植的施肥灌溉系统
CN112655347B (zh) 一种土培植物根系生长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4385413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的节水灌溉装置
CN211832055U (zh) 一种全自动灌排一体化立体栽培装置
CN210519567U (zh) 一种苗圃种植结构
CN208370564U (zh) 多功能光照种植托盘装配
CN210406527U (zh) 一种挡土墙温控式绿化装置
CA2237925A1 (en) Tree irrigation system (tis) with a controller of negative pressure
CN205567202U (zh) 智能阳台盆景植物养殖系统
CN219019797U (zh) 一种草木种植结构
CN214961617U (zh) 一种高位远距离天幕喷灌系统
CN212087441U (zh) 一种地下锥形渗灌节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0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