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053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0537A
CN1250537A CN98803253A CN98803253A CN1250537A CN 1250537 A CN1250537 A CN 1250537A CN 98803253 A CN98803253 A CN 98803253A CN 98803253 A CN98803253 A CN 98803253A CN 1250537 A CN1250537 A CN 1250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sh
image
tape
sheltering
she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3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罗尔·J·S·格林利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70556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705567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71406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714065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71651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716513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971704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9717048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250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0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1/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a movable support which brings it to the display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lay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Using Movable Mean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显示许多不同图像的广告显示装置,包括一图像框格(30),带有出自多种图像的许多隔行的带条;一掩蔽框格(25),靠近图像框格(30),具有与间隔开来的各光窗带条(59F)交替的间隔开来的各掩蔽带条(54E,55E);一安装装置,用于安装图像框格(30)和掩蔽框格(25)以便彼此相对移动;一驱动装置,用于产生在接续的各显示位置之间、图像框格(30)与掩蔽框格之间的相对移动,在这些位置上,掩蔽框格(25)的各光窗带条对准于一特定图像的各图像带条,其他一些图像的各图像带条则被各掩蔽带条予以遮蔽;以及压紧装置(71),用于彼此朝向地推压图像框格(30)的或掩蔽框格(25)的对置的两边缘部分,从而图像框格(30)和掩蔽框格(25)成为曲面的,而图像框格(30)和掩蔽框格(25)在压力作用下被导致彼此紧密接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广告显示装置和广告图像的显示方法。
往往需要在一特定地点处显示一个以上的广告图像,而且已经存在一些广告显示装置,其中广告图像显示在一系列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并列的各狭长构件上。每一构件的一面装有广告图像的一相应部分,所显示的图像可以通过协调地转动所有构件以致它们各自呈现另一面而予以变换。这种显示装置涉及使用许多多边形构件,每一构件都必须在使用此装置期间予以转动,还必须把每一广告图像各相应部分附着在每一构件上。因而,这样一种装置的制作是很昂贵的,而变换装置的组合以使另外一组广告图像能够显示出来也是麻烦而又昂贵的。
历来有人建议,提供一种广告显示装置,用于通过安装一掩蔽板片盖过一广告图像板片并相对于广告图像板片使掩蔽板片移动一些微小的距离而呈现许多不同的图像。广告图像板片由许多图像带条构成,而相邻的各带条形成各不同图像的各部分。掩蔽板片具有交替的各不透明和透明的带条,以便只显露各广告图像带条中所选定的一些。在掩蔽板片相对于图像板片的一个位置上,一第一图像的各带条保持是外露的,同时其他一些图像带条隐藏在掩蔽板片各不透明带条的后面。在掩蔽板片相对于图像板片的另一位置上,第一图像的各带条隐藏在不透明的各带条后面,而相关于原先隐藏在各掩蔽带条后面的另一图像的各图像带条则成为外露的。倘若各掩蔽带条的宽度不是太大,人的目光会填满图像的各掩蔽住的部分而看到一整个的广告图像。不过,所看到的图像会按照哪些图像带条是外露的而有所改变。因而,此显示装置可以用以显示许多不相关的静态图像,或者许多密切相关的图像,后者在以正确的顺序显示时可形成动画,如同比如US 3,918,185之中所提出的那样。
为了刚才所述一类的一广告显示装置-其中相关于许多广告图像的各图像带条设置在一共同的广告图像板片上-正确发挥作用,极为重要的是,广告图像板片和掩蔽板片的各相对位置是很精确的。只要在广告图像板片上包含两个图像,这种要求就是适用的并比较容易满足,但是如果包含更多的图像,满足这种要求就麻烦多了。其次,极为希望的是,应当容易用一个广告图像板片来代换另一个,以便可以用此装置来显示不同的一组图像。再次,极为重要的是,广告图像板片和掩蔽板片在各框格印于其上的复合材料各表面之间保持全面接触。
这些要求已经证实是很麻烦的并阻碍了这种显示装置的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许多不同图像的广告显示装置,此装置包括
(a)一图像框格,装有一第一组图像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并呈现一第一图像的各不同区域的第一带条,以及一第二组图像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并呈现一第二图像的各不同区域的第二带条,所述各第二带条分布在所述各第一带条之间的框格上;
(b)一掩蔽框格,靠近图像框格并装有一组掩蔽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的掩蔽带条,以及一组光窗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的光窗带条,所述光窗带条分布在所述各掩蔽带条之间的框格上;
(c)一安装装置,用于安装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以便彼此相对运动;
(d)一驱动装置,用于产生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在一第一显示位置与一第二显示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第一显示位置上,所述各光窗带条对准于所述各第一图像带条,而所述各第二图像带条为所述各掩蔽带条所遮蔽,在第二显示位置上,所述各光窗带条对准于所述第二图像带条,而所述各第一图像带条为所述各掩蔽带条所遮蔽;以及
(e)一压紧装置,用于彼此相向地推压图像框格的和掩蔽框格的对置的两边缘部分,从而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成为曲面的,并且在压力作用下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形成紧密的彼此接触。
通过利用进一步的压紧使得图像框格或掩蔽框格能够由于在这两个框格之间基本上完全排除空气而形成密切贴靠,而这样可导致掩蔽框格各光窗带条与图像框格各图像带条的特别良好的调准,从而使得可能一次只有一个而没有任何别的图像的各图像带条被看到。
图像框格最好是装有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图像带条。然后有可能由此装置使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像依次显示出来。所提供的图像带条的组数愈多,各掩蔽框格相对于各图像带条所需的宽度愈大。结果,可以由本发明予以促进的、各掩蔽带条相对于各图像带条的精确安装则成为更有利的。
采用一种具有与各光窗带条交替的各掩蔽带条的掩蔽框格,每一光窗带条的宽度可以小于相邻各掩蔽带条的宽度的五分之一,并仍可显示出一良好的图像。有利的是,各相邻光窗带条之间的各掩蔽带条的宽度小于大约2mm,以致各图像在眼睛看来是连续的。
每一光窗带条的宽度最好是小于与相应光窗带条对准的每一图像带条的宽度。图像带条的这种超出宽度为各掩蔽带条和各图像带条的相对位置提供了一个微小的允差,而且它还为显示单元的斜向观看制造了条件。
虽然图像框格可以构成一具有相当厚度的刚性物体的一面,但最好是它制成在一面挠性板片上,此板片最好是厚度小于1mm,而更为具体地小于0.5mm。各图像带条最好是印制在图像框格上。
掩蔽框格应当至少是半透明的,而最好是透明的。还有最好是,各掩蔽带条印制在掩蔽框格上。通过印制来形成各图像带条和各掩蔽带条是很简单的,而现代印刷机可以以充分的精度印刷这些带条。
掩蔽框格和图像框格最好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以致它们回应于温度变化等会以同样的方式膨胀和收缩。这两种框格最好具有低膨胀系数。
一般最好是,把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配置得以其相应的各印制表面彼此紧贴,因为这样可使各图像带条和各掩蔽带条的定位精度得以提高和由斜向观看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得以减少。
尽管可以在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具有一中间半透明板件或一些板件,或者使之夹层于两个框格,但最好是使这两个框格彼此直接接触而基本上在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空气。从两个框格之间排除空气,不仅能使它们彼此接触,而且还趋向于使它们保持接触,因为两个框格只是由于空气在它们的边缘处进入它们之间才能分隔开来。如果一或两个框格夹带有一夹层薄膜以保护用以印刷各个框格的墨水,此夹层薄膜的厚度最好是不大于13μm。
除了使用压紧以使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紧密接触之外,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加强这种接触的其他手段。使两个框格之一带电是达此目的的一个特别适当的方法。利用图像和掩蔽框格的固有静电特性把一个框格吸引到另一个是另一个这种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最好是包括调节装置,用于在一第一显示位置上调定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的各相对位置。这种调节装置最好是允许一操作者在装设一新的图像框格之后可以从事这些框格各相对位置的细调,而且最好是使用一只带丝扣的调节器件来实现这种调节。
调节装置最好是包括一种装置,用于改变一驱动件的各个位置以便相对于一静态构件固定所在的一构件推移可动框格,以及借以驱动此驱动件的驱动装置。驱动件可以是一可转动的凸轮,最好是可以解离下来而不拆散显示单元,特别方便的是,能够更换凸轮和各框格而不拆散整个装置。因而,凸轮转动轴线的位置最好是可利用调节装置予以调节。
图像框格和/或掩蔽框格赖以制成的材料也可以是意义重大的。它们最好是由一种塑料,更为可取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烯或一种聚碳酸酯制成的。一种特别可取的材料是以商标Melinex出售的,优等Malinex 506用于在此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各实施例之中。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最好是包括一种装置,用于从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后面照射图像框格,而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一条自然光通道和/或至少一个人造光源来做到。
或许会认为,掩蔽框格应当是在图像框格以前,但是我们已经发现,这两个框格可以以任一种方式予以安装,在图像框格最靠近观看者时最好是使用背后照射。因此,安装装置可使两个框格能够安装得任一个在前面。不过,特别可取的是,使用一种安装装置,可解离地把图像框格在观察者看来两个框格的曲面是凹进的时候安装在掩蔽框格以前,而在观察者看来两个框格的曲面是凸出的时候安装在掩蔽框格之后。因此,图像框格的交换就比较简单了。
驱动装置可以装接于或是掩蔽框格或是图像框格。未被如此装接的框格保留为静态的。
已经发现,通过使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弯曲,维持两个框格的两个相邻表面的全面接触可以大为改进。这种弯曲可以通过以下作法予以实现,即把一块由相同或类似材料制成并具有与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相同或类似厚度的透明基底面板,用一种适当材料制成的各夹紧横杠,沿着一显示箱体之内两个对置的边缘,固定为成角度的。此透明基底面板然后可以予以固定,以致它在显示箱体沿水平方向放置在其面上时形成一自然曲面。
在处于这一状况时,由透明基底面板形成的曲面的最下面部分可以比如低于其各固定边缘5与50mm之间。一当基底面板比如利用各夹紧横杠予以固定就位,一种适当材料制成的可调节的各压紧横杠随后可以设置在两个夹紧横杠之间。一辅助透明面板设置在两个压紧横杠之间。
辅助透明面板的弧形宽度最好是当两个压紧横杠被完全调节得彼此离开时小于这两个横杠之间的弧形宽度几个毫米。不过,辅助透明面板的弧形宽度大于当两个压紧横杠被完全调节得彼此趋向时这两个横杠之间的弧形宽度。因此,各压紧横杠可以被调节到适合辅助透明面板的各相应和平行的边沿并随后被压挤在一起而形成一作用在辅助透明面板上的压紧力,迫使此面板吻合透明基底面板的曲面。这样,弧形的透明基底面板和弧形的辅助透明面板就变得充分刚硬而显示箱体被举升到一垂直竖立位置上时保持为一密合的曲面。
掩蔽框格,具有的宽度小于各压紧横杠之间的弧形距离并因而使掩蔽框格相对于图像框格可能作侧向配准,安放在辅助透明面板上面并通过粘接或通过使用沿着它的顶部或底部边缘穿过辅助透明面板达到透明基底面板的各螺栓固定于此面板。
图像框格,具有的宽度也小于各压紧横杠之间的弧形距离但大于掩蔽框格的宽度,安放在弧形的掩蔽框格上面并装接于一用于相对于掩蔽框格推动它上下移动的机构。图像框格相对于掩蔽框格的侧向配准因而可以采用设置在朝向离开此机构最远的图像框格边沿的图像框格两侧上的各偏心凸轮来予以实现。这些凸轮一当图像框格已经沿侧向配准于掩蔽框格就可以被转动和固定在触及图像框格的对置两侧边沿的位置上。利用此机构从事图像框格相对于掩蔽框格垂直配准前面已经作了说明。
如果需要,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可以互换,使得掩蔽框格在图像框格的前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图像框格最好是固定于辅助透明面板或经过此面板固定于基底面板,而掩蔽框格则设置在各偏心凸轮之间并固定于驱动机构。
如果需要,一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前部板片可以紧密地安放在各压紧横杠之间并通过静态框格和辅助透明面板固定于透明基底面板。可动框格的高度最好是充分地小于或是各透明面板或是静态框格的高度,以避免夹紧各透明面板和静态框格。
如果在显示箱体之内未装入一单独的扩散面板以扩散出自各灯具的光线,或是各框格后面的各透明面板或是后部框格本身可以由一种半透明的材料制成。
各压紧横杠可以用以代替各凸轮来实现各框格的侧向配准,虽然这一般地要求,无论哪个作为可动框格,非常精确的切割。
如果需要,显示单元的照明可以设置在弧形的各透明面板和各框格的凹进或凸出一侧,而显示单元是从弧形的各透明面板或各框格的另一侧被观看的。
如果需要,驱动机构可以固定于显示箱体的顶部面板,或者固定于显示箱体的底部面板。当驱动机构装接于显示箱体的一侧面面板,以致各压紧横杠在显示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处时,一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坚实横杠一般应当紧紧地固定在各透明面板和各框格的凹进曲面之前的各压紧横杠之间,以致这一坚实横杠发生弯曲而吻合各透明面板和各框格的曲面。这样一个横杠应当安放在各压紧横杠的两个端部之间,并因而应当使用两个这样的横杠。
如果需要,无论哪一框格安放在辅助透明面板的上面,其本身可以装接于驱动机构上的的突出短轴,从而成为可动框格。安放在可动框格上面的框格则成为静态框格,通过辅助透明面板装接于透明基底面板。
无论哪一个是可动框格,一般应当宽于静态框格,以便如果各偏心凸轮用以作用于此可动框格时能保持配准。
如果需要,任一框格可以直接安放到透明基底面板上而辅助透明面板可以省去,而实际上透明前部面板也可以省去。其次,静态框格可以代替透明基底面板,而辅助透明面板可以代之以可动框格。因而,如果透明前部面板也省去了,则只有图像和掩蔽两框格会构成半刚硬的观看区域。在这后一情况下,可动框格会由于各压紧横杠成为保持可动框格与静态框格成直线配准的装置而需要非常精确地予以切割。
为了克服可动框格与各压紧横杠之间的摩擦,这种摩擦要求出自驱动马达的转矩较大,各压紧横杠可以直接地装接于可动框格。压力因而可以比如采用各偏心凸轮或装接于倾斜区段的各可调节的圆形支承装置直接加到各压紧横杠上。这些偏心凸轮或各可调节的支承装置也可以用以实现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的直线配准。
如果在组成各个图像的图像框格上由各图像带条组成的各图像彼此只是稍有不同,图像框格的各图像带条一般不必宽于掩蔽框格的各透明带条以求获得图像的一种流畅的动画视觉感受,特别是如果各框格彼此相对移动相当迅速的话。此外,当图像框格的各图像带条和掩蔽框格的各透明带条具有基本上同样的宽度时,可以显示出来的图像带条的数目,比如在一部动画中,比起其中各图像带条宽于各透明带条的各种装置来可予以增多,因为由掩蔽框格的每一掩蔽带条所掩蔽的图像带条的数目可因而予以增多。将会理解,组成一动画序列的图像越多,一动画序列就可以越流畅和越长。不过,如果各图像带条小于各透明带条的宽度,动画效应通常将显得模糊不清了。
通过范例,一A2尺寸的掩蔽框格上的各不透明带条可以至少是2.00mm,而各图像带条和掩蔽框格的各透明带条各自窄至0.10mm。因而有可能通过利用掩蔽框格上宽度为1.90mm的各掩蔽带条来遮掩十九组接连的图像带条而提供一种具有二十个图像的动画序列,每一图像与其相邻各图像稍有不同。第二十个图像带条则是从掩蔽框格的各透明带条的后面或前面可以看到的。
在一些情况下,或许希望停顿在,比如说,一动画序列的最后图像上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此情况下每组图像带条的最后两个图像带条可以是等同的或可以具有一大于光窗带条的宽度。控制可动框格的移动的各凸轮一般地将需要作相应的调配。比如,如果每一图像通过掩蔽框格显示0.25秒,从第一到第二十而返回第一图像的整个动画序列会持续10秒钟,亦即,总共四十个图像乘以每图像0.25秒。这样,可以获得一种动画显示,比如一飞行中的小鸟或一些最初显得正在从观看者离开而后又朝向他们面移动的广告图形。
由于掩蔽框格和图像框格的尺寸增大,掩蔽框格上各不透明带条的宽度往往可以随着观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不过,掩蔽框格上各图像带的宽度不必一定以同样的比例增大,而组成一动画序列的图像带条的数目因而可以由于使用较宽的各掩蔽带而增大。
根据本发明显示系统的各项实施例现在将通过范例参照所附简图予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机构的剖面侧视图,此机构用于实现本发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的相对运动;
图2是图1机构的前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直线III-III的剖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切除视图;
图5是图4由虚线X-Y和W-Z限定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具有不同压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类似于图5的视图;
图7表明与参照前面各图所说明的各实施例一起使用的凸轮;
图8A表明设置在一掩蔽框格上方的一图像框格的切除部分;
图8B表明类似于图8A的视图,但掩蔽框格在图像框格上方;
图9表明凸轮的一种可供代换的形式;
图10表明一图像框格和一掩蔽框格,分别具有同样宽度的各图像带条和各光窗带条;
图11是又一实施例的一部分滑标装置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3A是不同于图11所示的一滑标装置的剖面;
图13B是图13A滑标装置的透视图;
图14A是另一不同于图13A所示的一滑标装置的剖面;
图14B是图14A滑标装置的透视图;
图15表明一在一图像框格上方的掩蔽框格,包括用于在两框格之间获得配准的装置。
参照图1至3,图中表明一驱动机构,具有一固定的后板1和一可动地装在后板1上的前板2。前板2具有一水平的、前伸的顶部凸缘3,此凸缘在各端上采用滑动支座4A和4B予以夹紧,其方式(图中未详细画出)可促进前板2相对于后板1作精确的垂直滑动。后板1具有一水平的、前伸的顶部凸缘5,伸展遍及前板2,以及一拉伸弹簧6(示于图1)连接在后板1与前板2之间,借此对前板2向上施以弹力。一支承滚轮7装在前板2的后面,由弹簧6向上施以弹力而使之接触后板1前面的一可转动的凸轮8。凸轮8可限制前板2的向上运动,因而可限定前板2相对于后板1的位置。一短轴31伸出到前板2的前面。
凸轮8装在一马达10的一输出轴9上,此马达装有作为一组件的一马达和减速齿轮传动装置。马达10不是直接装在后板1上,而是装在相对于后板1可以作微细调节的某一位置上,这一点现在将予以说明。
一可调节的臂杆12在一端处由一枢轴13可枢转地装在后板1上,而在另一端处可由一调节机构14予以微细调节,此机构被启动后可导致臂杆12围绕枢轴13作有限的枢转运动。马达10具有两个安装架,第一个可在后板1上与枢轴13一致地作枢转,而第二个在后板1和臂杆12后面的一根圆杆15上。调节机构14可导致臂杆12围绕枢轴13作有限的枢转运动,当它如此做时,它把同样的枢转运动赋予马达10,从而导致凸轮8安装所在的轴9围绕枢轴13运动。由于轴9处于与枢轴13基本上同样的垂直位置上,轴9和凸轮8的弧形运动在小量枢转情况下实际上是垂直的。后板1上的一孔口17为圆杆15提供了必需的运动自由度以相对于后板1而动。
调节机构14包括一垂直轴18,在一上端处连接于后板1,而在一下端处连接于臂杆12,这一点现在将比较完整地予以说明。
在轴18附近,后板1部分切除,而19A、19B和19C各部分弯到后板1平面之外,19A和19C两部分向后突出而19B部分向前突出(见图3)。轴18的上端(图2中未画出)在19A和19C的前面经过而通向19B部分的后面,它是靠螺纹拧在这些部分上的。在臂杆12连接于轴18下端处的附近,它类似地制有向前突出的拱曲部分20A和20C以及向后突出的部分20B。轴18的下端在部分20A和20C的后面以及部分20B的前面通过,轴18可转动地装在各部分上而无任何轴向运动。一固定于轴18的压花圆盘22在沿轴长正中使得使用者可能转动轴18,而在压花圆盘22与部分19C和20A之间、圆盘22每侧上的两个压缩弹簧23分别防止轴18在使用者活动圆盘22的时候以外发生转动。
当轴18被转动时,轴与后板1各部分19A、19B和19C的螺纹式啮合可使轴18相对于后板1沿轴向移动,从而在基本上垂直方向上推动轴18连接所在的臂杆任一端而使臂杆12围绕13作枢转。
参照图4,各夹持横杠69和各可调节的压紧横杠71在显示单元箱体43之内装接于倾斜区段67(见图5)。一透明的基底面板68位于各压紧横杠71以下并由夹持横杠69固定于倾斜区段67。图中还可以看到一前部透明面板74、一图像框格30、一掩蔽框格25和一覆盖透明的基底面板68的辅助透明面板73。
所有的透明面板68、73、74和掩蔽框格25都切割成同样的长度,这由线条76和77表明,而且它们各自具有一从中切出的槽孔78以便于单一的中心短轴31的活动,此短轴从机构79处向前伸出,图像框格30装接于它。
图像框格30短于透明面板68、73、74和掩蔽框格25,以确保当图像框格30上下移动时它不被穿过透明基底面板68、辅助透明面板73、掩蔽框格25和透明前部面板74的各固紧件80所阻挡而把掩蔽框格25保持在辅助透明面板73与可动的图像框格30之间的位置上。线条76和81表明图像框格30处于其最高位置时的顶部和底部,而虚线82和83表明其最低位置。
从前部透明面板74切出的各下侧槽孔84允许固定于各压紧横杠71的各偏心凸轮85可以被摆转而触及图像框格30的两侧和保持图像框格30在侧向上配准掩蔽框格25。两个框格25与30之间的垂直配准由构成机构79一部分的前已述及的调节器22予以实现。
图1是一侧视图,对应于沿着图4虚线86-87的、图4的侧视图,图1表明倾斜区段67(见图5)与透明基底面板68、辅助透明面板73、掩蔽框格25,以及前部透明面板74加上固定于短轴的图像框格等的相对位置,图像框格则夹置在掩蔽框格25与前部透明面板74之间。图中还表明一固紧件80如何穿过透明基底面板68、辅助透明面板73、掩蔽框格25和前部透明面板74以使掩蔽框格25固定就位。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图像框格30在88一处截短了一些,以致当图像框格30上下运动时不受固紧件80阻挡。一掩蔽框格25与前部透明面板74之间的间隔器89允许图像框格30的自由运动。
当掩蔽框格25和图像框格30构成半刚性的观察区域,这两个框格之间的配准可以通过卡持各压紧横杠以致它们作用在可动的框格上而加以促进。随后可以达到直线配准,依靠的是调节各压紧横杠以确保图像框格30上的各带条平行于掩蔽框格25上的各带条,同时施加充分的压力以确保各个框格之间总体全面接触。
参照图5,一“T”形截面横杠66装接于显示箱体43的内部以使倾斜区段67固定就位。透明基底面板68由一夹紧横杠69装接于倾斜区段67和由穿过各孔眼70(见图4)的螺栓装接于一对置的倾斜区段(未画出)。一可调节的压紧横杠71设置在透明基底面板68上并由各螺栓轻轻地保持就位,这些螺栓穿过各压紧横杠71上的孔眼72(见图4)并穿过透明基底面板68拧进倾斜区段67。
辅助透明面板73安放在透明基底面板68上,而可调节压紧横杠71被压向下和向内,如箭头71x所示,以致辅助透明面板73被压紧在可调节压紧横杠71与对置的可调节压紧横杠(未画出)之间。穿过各孔眼72的螺栓然后都加以上紧以便把各可调节的夹紧横杠71固紧就位。
图6,类似于图5,表明静态框格,在此情况下,掩蔽框格25以类似于参照图5所述的方式由夹紧横杠69装接于一倾斜区段67。各圆形的可调节支座130,可以如箭头131所示朝向或离开夹紧横杠69而可调节地予以固定,作用在直接装接于可动框格在此情况下即图像框格30的压紧横杠71A上,以压紧可动框格30使之完全接触于静止框格25。通过调节圆形的各支座130,也可以在两个框格之间达到适当的直线配准。如果需要,一透明板片74可以设置在两压紧横杠71A之间以保护可动框格30。
由于增大压紧力以保持两框格在一起,所以用以制成各框格的材料的静态品质,作为一种维持各框格之间完全接触的补充手段,就趋向于变得比较不甚重要的。
如果需要,各偏心凸轮或圆形支座130可以用来直接施加一压紧力于可动框格30以保持其接触于静态框格25。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各压紧横杠通常不是必需的。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为令人满意的是,通过装接一单一的支架于可动框格而实现两框格之间的平行配准,此支架可调节地装接于另一支架或台座,后者装接于机构的一可滑动板件,用于移动相关的框格。装接于可滑动板件的支架然后最好是装接得离开可动框格装接所在的突出短轴的距离尽可能地大。可动框格随后可以使用各圆形支座装接于可滑动板片上的突出短轴,以使可动框格在可动框格装接于突出短轴的那一部位处作摆转。如果需要,静态框格可以夹置在一夹紧的透明或半透明板片与压紧力施加所在的可动框格之间。
用于图1至图6各实施例之中的凸轮示于图7,而且可以看出,凸轮8的周边划分为许多弧形部分8A至8F,各自形成一中心定在凸轮8转动轴线上的圆弧并具有半径RA至RF。在各相邻圆弧的交接处是一些倾斜坡道65。图7中表明6个弧段,但具体的各图像框格和各掩蔽框格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弧段,比如8组弧段带有4组图像带条。
在使用图示的显示装置期间,凸轮8由马达10使之转动,而当其转动时,支承滚轮7由于弹簧6的偏压坐靠并保持接触于凸轮8周边表面的底部。滚轮7的垂直位置于是决定于凸轮8底部处于接触的凸轮周边某一与部分8A至8F的半径,而相邻各凸轮段之间的半径差别对应于相邻各图像带条中心到中心的间距,如例如图8A和8B所示。
一幅图像逐渐转换到另一幅图像的效果可以通过减小各台肩65的上斜度或增大其下斜度而达到。
示于图7的凸轮8将导致各图像几乎立即改变并随后保留一段给定的时间。不过,如果各台肩65的上斜度显著减小和各台肩65的下斜度显著增大,比如以致各台肩65大约是各弧段8A-8F长度的三分之一,则所显示的各图像将表现为逐渐转换到随后将显现一段较短时间的下一幅图像。
图6A表明在参照前面各图所述的装置中设置在一掩蔽框格25上方的一图像框格30的剖开视图。如果这两个框格以滚轮在各部分8A至8F之一上的这种相对设置而予以安装,则图7的凸轮8转过一圈的八分之一将导致滚轮7正好移动图像框格30为相对于掩蔽框格25移过正好一个图像带条宽度所需的距离,各图像带条49B、50B、51B和52B然后分别地成为对准于光窗带条58F、59F、60F和61F。
由于滚轮7的运动当它滚过各接续的倾斜坡道65时是步进式的而不是逐渐的,所以相应地推动了图像框格。
采用形成三个一组的两组、六个弧段8A至8F的一只凸轮8,第一组三个半径依次增大而第二组三个本身半径依次减小,如果凸轮8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图像框格30将首先随着凸轮8转动从可通过掩蔽框格看到的第一幅图像向下移动三步,而后当它完成一圈时向上三步返回第一图像。每一步都使四组图像带条的下一组对准于掩蔽框格25的光窗带条58F、59F、60F和61F,而后它倒转顺序,到此时凸轮8已经完成了单独一圈。
将会理解,凸轮8可以连续地以一不变的转速转动,而图像框格30的各个带条则会在凸轮完成凸轮8一转的大约八分之一所花的时间内被看到。
如果想要显示框格25上各图像之一比其他各图像时间较长一些,凸轮8可以配置一较长的弧段,以致滚轮7在该段上保持与凸轮8接触的时间长于在其他各段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最好是具有在对角方向上对置的各较长弧段。
显示单元的观察者通常并不知晓图像框格30相对于掩蔽框格25被推移的方式,观察者只是看到一第一图像在支承滚轮7经过各倾斜坡道65之一时平稳地变换成为一第二图像,以此类推。
当然,希望的是,各掩蔽带条53E至57E不是太粗,因为这会对显示单元的分辨率有不利影响。不过,各掩蔽带条具有高至大约1.5mm的宽度一般是令人满意的,但如果这些带条的宽度比这一宽度大得多,则会观测到分辨率方面显著的降低。作为实例,各掩蔽带条53E至57E的宽度可以是1.4mm,而各图像带条的宽度是0.2mm,各掩蔽带条的中心对中心间距是1.6mm,而各图像带条的中心对中心间距是0.4mm。于是,12.5%的图像通过各光窗带条被显示出来。在此情况下,凸轮8将具有直径相差0.4mm的各相邻弧段8A至8F。
在刚才说明的情况下,各图像带条宽度是各光窗带条宽度的二倍,因此,只是每一图像带条的一半被显示出来。不过,即使在此情况下,掩蔽框格上各光窗对置边缘对各图像带条的重叠仍然只是0.1mm,这可以当作是彼此相对地定位各个带条的允差。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因此需要非常精确地予以印制、定位和移动。也将会理解,只要掩蔽框格离开图像框格甚至小于0.1mm,都会对于装置的性能具有显著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当装置不是直接从前面观看时。
虽然图8A只表明比较来说很少几个图像带条和掩蔽带条,但仍会理解,实际上要使用许多带条。比如,显示面积宽度可达0.7m或以上,而高度达1.0m或以上,并且显然重要的是,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要在整个这一面积上彼此保持接触,以及这两个框格之间的膨胀差别要保持最小。
示于图8B的两个框格的配置基本上是与参照图8A所述的配置一样的,但在此情况下掩蔽框格25在图像框格30的上面。
同样将会理解,可以移动图像框格而使掩蔽框格保持静止不动,或者移动掩蔽框格而保持图像框格静止不动,并在任一情况下,图像框格可以在掩蔽框格的后面或前面。
虽然上述各实施例采用一个框格相对于另一个的垂直移动,但将会理解,两个框格可以彼此相对沿水平方向移动或者沿斜向移动。在一更进一步的代换方案中,两个框格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是沿垂直方向的,但在两个框格的下面具有一驱动机构,而不是在它们的上面。
图9表明另一八面形凸轮104,具有八个弧形凸轮表面105N至112N,以相等的角度对着并凸向其中心。各弧段105N至112N的相应尖端114P至121P各自比各表面105N至112N的中点112Q至129Q更为远离中心1132.00mm。因而,当凸轮104用以代替关于图7所述的凸轮8时,以关于图1至3所述的方式由机构控制的,掩蔽框格25A或图像框格30A(见图10A和10B)随着凸轮104的周边在所述机构79的支承滚轮7上面沿顺时针方向从位置126Q移动到117P并继续到位置125Q而被向下移动2.00mm,而后向上2.00mm。
凸轮104的进一步转动导致支承滚轮7被迫使再次向下达到弧段端部116P,以此类推。这样,当凸轮104转动八分之一圈时,掩蔽框格25A或图像框格30A由凸轮104的转动予以推移并将首先下降2.00mm,而后上升2.00mm。
参照图10A,图像框格30A的每一图像带条90C至94E宽度是0.20mm,而由于每一组90至94的图像带条B至J由掩蔽框格的本身宽度是0.20mm的不透明带条K95和K99予以遮蔽,所以,透过本身宽度是0.20mm的透明带条L100至L103只能看到带条A90至A94。类似情况适用于图10B,其中图像框格30A和掩蔽框格25A等同于图10A中者,但图像框格在掩蔽框格25A上面而不是下面。
示于图10A的每一宽度为0.20mm的图像带条90C至94E,或者示于图10B的90A至94G,将随后靠近掩蔽框格25A的相应透明带条100L至103L简短地显现两次,一次是当掩蔽框格25A或图像框格30A上升的时候,一次是当其下降的时候。
与图10A或10B的图像和掩蔽框格一起使用凸轮104时,如果凸轮104每40秒旋转一次,则得到的动画序列将长达5秒,从第一图像到第10图像并再次返回第一图像。这一点得自:每一序列是凸轮104转动一整圈所花时间的八分之一。
作为参照图5和6所述的压紧和滑动装置的一种代换方案,图11表明由一滑板箱体69B来代替图5的夹紧横杠,一静态框格,比如一掩蔽框格25,装接于此箱体。图5的各支座130由一可动框格30装接所在的自润滑塑料滑板130A予以代换,滑板箱体69B固定于倾斜区段67。
固定于自润滑塑料滑板130A的上表面并从其伸出的各短轴132对应于沿着可动框格30的各侧边精确冲出的各孔眼,以致当可动框格30由伸出的各短轴132保持就位时,在静态框格25和可动框格30为凹进的情况下,它被压进静态框格25,而达到压紧效果靠的是确保沿着此框格一侧的各冲出孔眼与沿着另一侧的那些之间的距离大于以下情况下可能有的距离,即假如这些冲出的孔眼设置得如此卡持此框格,以致它沿着另一固定的框格的曲度置放而不被压进固定的框格。不过,如果框格25和30都是凸出的,静态框格25被压进可动框格30,也靠的是卡持静态框格就位的各固紧件之间的距离适合于确保压紧力是有效的。
参照图12,静态框格25长于可动框格30,从而允许静态框格25在各部位133处装接于滑板箱体69B面不阻碍可动框格30的移动。为了形成牢固的支撑以使得易于擦拭框格30和25,并为了从它们那里去除各个气阱,一片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比如说3mm厚,可以压紧在两个滑板箱体69B之间以造成一个吻合框格30和25的刚硬曲面。不过,应当非常注意确保,由于温度变化所产生的伸缩而造成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不断变化的曲率不会比如由于以可使可动框格30被卡紧于静态框格25因而不能移动的力量推压静态框格25顶住可动框格30从而影响可动框格30的移动。
各伸出短轴132装接所在的、自润滑塑料滑板130A的上表面伸出滑板箱体69B之外比如300μm,如果装接于滑板箱体69B延伸上表面的静态框格25的厚度是250μm的话。
为了可动框格30移动的精度较大一些,自润滑塑料滑板130A可以用两个滑板箱体69B的每一端处的各个直线或滚轮支承来代替,滑板箱体一端处的直线或滚轮支承由一铝质横杠连接于滑板箱体另一端处的另一这种支承,而各伸出短轴132则对应于沿着可动框格36两个侧边冲出的各孔眼固定于这一横杠。
可动框格30可以由各心轴134推移,后者则由固定于每一自润滑滑板130A的一端的直线步进驱动机构135A和135B予以控制。驱动机构135A和135B由一控制板136予以控制,可以安排得以适当的增量上下重复地驱动各心轴134,比如在一种四重图像系统的情况下四个0.40mm的增量、在一种三重图像系统的情况下三个0.50mm的增量,以及在一种包含各自由宽度为0.20mm的各图像带条组成的十个图像的、动画式系统的情况下单独一次2.0mm的上下移动。
示于图11的自润滑滑板130A由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推移,而滑板箱体69B保持静止。不过,采用示于图13A和13B的、滑板箱体69B和自润滑滑板130B的另外截面外形时,滑板箱体69B可由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使之移动,而滑板130B保持静止。各滑板箱体69B由支架137装接于各心轴134,后者由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驱动,自润滑滑板130B则固定于倾斜区段67。
掩蔽框格的各光窗带条通常将需要沿着图像框格各图像带条的中心线予以对中,而这一点可以利用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来充分推移各相关心轴134以达到配准而予以实现。如果图像框格的各图像带条不平行于掩蔽框格的各光窗框格,则相应地调节可动框格一侧上的驱动机构。为使平行但不配准的图像和光窗框格配准所需要的任何垂直移动可以通过利用驱动机构135A和135B使可动框格的两侧移动同一大小而予以实现。
为显示各图像而可动框格相对于静态框格的移动可以采用在控制板136的控制下由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所生成的各相等步距予以实现。一些额外的步距可以加进驱动序列以计及当驱动力改变方向时可能出现的驱动机构中的游隙。
图13A和13B表明一种另外的滑板箱体69B和自润滑滑板130A,滑板箱体69B利用装接于各心轴134的各支架137装接于直线驱动机构135,而自润滑滑板130A则固定于倾斜区段67。
图14A和14B表明滑板箱体69B和自润滑滑板130A的又一另外的配置,类似于图13A和13B的配置,但滑板箱体69B和自润滑滑板130A均具有不同的截面外形,特别是在倾斜区段67A上设置一条槽沟,其中伸出在滑板箱体69A以下的各短轴132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地行走。
图15表明一种一掩蔽框格25覆盖一图像框格30的配置,包括用于获得掩蔽框格25的各光窗带条与图像框格30的各个图像带条之间的配准的装置,掩蔽框格25则已经被移向左边以显出下面的各图像带条。
示于图15的掩蔽框格25具有各不透明的带条Ei至Evii和光窗带条Fi至Fvii,而图像框格30具有各图像带条Bi至Dviii。
光窗带条Fiv,在相邻的掩蔽带条Eiv与Ev之间,具有靠近掩蔽框格边沿的一部分G,框格中心处要窄并窄于其他各掩蔽带条之间的各光窗带条。
在掩蔽框格25之下的图像框格30的一边缘部分具有沿着四个相邻图像带条AV至AD的中心线对中的四个光窗带条AW、BW、CW和DW,它们设置得以致当相应各组图像带条A至D配准于掩蔽框格25的光窗带条Fi至Fvii时,光窗带条Fiv的狭窄部分重合于四个相邻图像带条Av至Dv的光窗AW、BW、CW和DW。掩蔽框格25的光窗带条Fi至Fvii之配准于图像框格30的相应各图像可以利用一光电管来检测通过两个框格上的各狭窄光窗的光线而予以实现,而且这也可用以控制在装置的正常运作期间这些框格的上下相对移动。
一光电管与掩蔽和图像两框格边沿处的各狭窄光窗带条的结合使用以控制直线驱动机构135A和135B可使这两个框格彼此相对的特别精确的定位成为可能,而且它可以用以控制在接续的图像之间所采取的步进的多少以补偿驱动机构中的游隙,或者补偿各框格中微小的尺寸不准。
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将会理解,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既在垂直方向上、也为了确保各图像带条平行于各光窗带条而在水平方向上的配准可以采用比如可以回应于诸如已经参照图15针对各框格所述的、从图像和掩蔽框格的各对置边沿测得的位置信息的各光电管装置而予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广告显示装置可以用在广为多样的场合,比如:
1.作为零售点橱窗显示单元,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倚着零售点的橱窗悬置并依靠外部的自然侧光来从背后照射广告或依靠从零售点内部发出的电气照明从背后照射各广告图像,以便它们可以从零售点外部被看到;
2.作为照明显示箱附件,其中显示装置设置在箱内由一箱内的光源从背后照射;
3.作为边缘照射式显示单元附件,其中显示装置设置得贴住一边缘照射式显示单元的前部端面;
4.作为可控制的分隔系统,其中隔板可以是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图像框格本身可能是状为一掩蔽框格,以便当掩蔽框格的各光窗带条由总数等于图像框格的各掩蔽带条遮蔽起来时使隔板成为不透明的;以及
5.作为自动售货机附件,其中显示装置设置在机器之内,以致可以由可能的使用者看到。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显示许多不同图像的广告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a)一图像框格,装有一第一组图像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并呈现一第一图像的各不同区域的第一带条,以及一第二组图像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并呈现一第二图像的各不同区域的第二带条,所述各第二带条分布在所述各第一带条之间的框格上;
(b)一掩蔽框格,靠近图像框格并装有一组掩蔽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的掩蔽带条,以及一组光窗带条,包括许多彼此间隔开来的光窗带条,所述光窗带条分布在所述各掩蔽带条之间的框格上;
(c)一安装装置,用于安装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以便彼此相对运动;
(d)一驱动装置,用于产生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在一第一显示位置与一第二显示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第一显示位置上,所述各光窗带条对准于所述各第一图像带条,而所述各第二图像带条为所述各掩蔽带条所遮蔽,在第二显示位置上,所述各光窗带条对准于所述第二图像带条,而所述各第一图像带条为所述各掩蔽带条所遮蔽;以及
(e)一压紧装置,用于彼此相向地推压图像框格的和掩蔽框格的对置的两边缘部分,从而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成为曲面的,并且在压力作用下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形成紧密的彼此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压紧装置施加一更大的力量于掩蔽框格的对置两边缘部分或于图像框格的对置两边缘部分,从而掩蔽框格和图像框格成为曲面的,并且在更大的压力作用下紧密地相互接触。
3.按照前述两项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由压紧装置使之弯曲,以致它们在从装置前面观看时是凸出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和掩蔽框格由压紧装置使之弯曲,以致它们在从装置前面观看时是凹进的。
5.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在装置的观察者看来,图像框格在掩蔽框格的前面。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在装置的观察者看来,图像框格在掩蔽框格的后面。
7.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或掩蔽框格的对置的两边缘部分装接于各滑板上,用于促进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的相对移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各滑板包括在一滑板箱体之内的各直线滑板。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或掩蔽框格装接于直线滑板,而所述两框格的另一则装接于滑板箱体。
10.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台步进马达。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两台步进马达,各自设置得可以推动或是图像框格或是掩蔽框格的对置两边缘以产生所述相对移动。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各步进马达可以被分别或一起启动以实现图像框格与掩蔽框格之间的配准。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各步进马达可以被一起启动以实现各图像的变换。
14.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在图像框格上包括两个以上的图像。
15.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包括许多图像的各图像带条,而装置的运作会产生动画效果。
16.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其中图像框格的各图像带条基本上与掩蔽框格的各光窗带条具有相同的宽度。
17.按照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以实现掩蔽框格的各光窗带条与图像框格上各相应图像的图像带条。
CN98803253A 1997-03-18 1998-03-18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2505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9705567.7A GB9705567D0 (en) 1997-03-18 1997-03-18 Poster display system
GB9705567.7 1997-03-18
GB9714065.1 1997-07-04
GBGB9714065.1A GB9714065D0 (en) 1997-07-04 1997-07-04 Poster display system
GB9716513.8 1997-08-06
GBGB9716513.8A GB9716513D0 (en) 1997-08-06 1997-08-06 Poster display system
GBGB9717048.4A GB9717048D0 (en) 1997-08-13 1997-08-13 Poster display system
GB9717048.4 1997-08-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0537A true CN1250537A (zh) 2000-04-12

Family

ID=2745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3253A Pending CN1250537A (zh) 1997-03-18 1998-03-1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286239B1 (zh)
EP (1) EP1004111B1 (zh)
JP (1) JP2001515607A (zh)
CN (1) CN1250537A (zh)
AT (1) ATE230882T1 (zh)
AU (1) AU744036B2 (zh)
CA (1) CA2284239A1 (zh)
DE (1) DE69810634T2 (zh)
ES (1) ES2193520T3 (zh)
GB (1) GB0012446D0 (zh)
IL (1) IL131728A (zh)
WO (1) WO1998041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26945B3 (en) * 2000-02-03 2000-11-30 Global Spectrum Australia Pty Limited A multi-display apparatus
WO2001037247A1 (en) * 1999-11-12 2001-05-25 Spectrum Asia-Pacific Pty Ltd A multi-display illuminated system
MY123389A (en) * 1999-11-26 2006-05-31 Global Spectrum Australia Pty Ltd A multi-display apparatus
WO2001055998A1 (fr) * 2000-01-28 2001-08-02 Linqing He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une pluralité de matrices de points formant une image
GB2366438B (en) * 2000-09-04 2004-03-03 Vision Grid Ltd Display systems
GB2366437B (en) * 2000-09-04 2004-06-30 Vision Grid Ltd Image displays
GB0123942D0 (en) * 2001-10-05 2001-11-28 Hunt Robert J A display device for creating animated movement
ES2277789B1 (es) * 2006-01-13 2008-06-16 Codice Exterior Gestion De Soportes, S.L. Medios de accionamiento de la porcion movil de un expositor publicitario con actualizacion de imagenes.
US20090071048A1 (en) * 2007-06-25 2009-03-19 Yi Lan Multiple static image display
GB0714254D0 (en) * 2007-07-23 2007-08-29 Marketing Works Internat Ltd Multipl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WO2015017839A2 (en) * 2013-08-01 2015-02-05 Durant Silas Jeffre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splaying images
CN113495367A (zh) * 2021-07-21 2021-10-12 上海北嘉数码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定视角的光栅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3525A (en) * 1970-07-14 1972-08-15 Keiji Fukui Automatic image shifting device
US3862504A (en) * 1972-04-26 1975-01-28 Harry M Ringelheim Visual display apparatus
US3918185A (en) 1972-09-05 1975-11-11 Ernest Hasala Animated display
US3883966A (en) 1973-09-26 1975-05-20 Valmat Signs & Signals Ltd Visual display apparatus
US4038767A (en) * 1975-12-09 1977-08-02 David Chasin Flexible flag advertising sign
US4118879A (en) 1977-02-10 1978-10-10 Thomas A. Schutz Co., Inc. Animate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urved platen and a movable film
US4246713A (en) * 1979-06-08 1981-01-27 Thomas A. Schutz Co., Inc. Illuminated advertising display device with changing visual effects
US4489514A (en) * 1982-08-19 1984-12-25 Honse James J Motorized sign with sliding panels
US5459954A (en) * 1993-08-31 1995-10-24 Admotion Corporation Advertising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440214A (en) * 1993-11-15 1995-08-08 Admotion Corporation Quiet drive control and interfac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230882T1 (de) 2003-01-15
AU744036B2 (en) 2002-02-14
IL131728A (en) 2003-07-06
JP2001515607A (ja) 2001-09-18
AU6413898A (en) 1998-10-12
WO1998041967A1 (en) 1998-09-24
EP1004111B1 (en) 2003-01-08
US6286239B1 (en) 2001-09-11
ES2193520T3 (es) 2003-11-01
GB0012446D0 (en) 2000-07-12
DE69810634D1 (de) 2003-02-13
DE69810634T2 (de) 2003-10-16
CA2284239A1 (en) 1998-09-24
EP1004111A1 (en) 2000-05-31
IL131728A0 (en) 200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0537A (zh) 显示装置
US7971377B2 (en) Lenticular image display
JP3677241B2 (ja) ビューシステムと、これを見る方法
CN1281998C (zh) 投射型图形显示装置及其中的光偏转装置
EP1602962A3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955814A (zh) 能够容易地形成曲线和三维形状的背光单元
CN1902919A (zh) 用于提高分辨率的执行器
CN1916683A (zh) 驱动器
CN1125559C (zh) 图像读取单元及信息处理装置
US6460278B1 (en) Device providing picture visibility from all sides
CN1216125A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钟表
CN1532650A (zh)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US20060082877A1 (en) Lenticular image display, its components and uses thereof
CN101079987A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348517A (zh) 缝纫机
CN1906932A (zh) 显示装置
CN1896793A (zh) 光束射出装置及图像成像装置
CN1532624A (zh) 光机的光路调整装置及具此调整装置的背投影机
CN2843230Y (zh) 多图像变换展示框
RU2222834C2 (ru) Системы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427286A (zh) 用于直下式背照模块的灯管反射装置
CN1046365C (zh) 信息显示设备
CN214375720U (zh) 一种双边led灯进光的显示模组
CN1828404A (zh) 具有调整组件的电子装置
GB2323463A (en) Displa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265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