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3360A -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3360A
CN1243360A CN 99104964 CN99104964A CN1243360A CN 1243360 A CN1243360 A CN 1243360A CN 99104964 CN99104964 CN 99104964 CN 99104964 A CN99104964 A CN 99104964A CN 1243360 A CN1243360 A CN 1243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group
sheet
codes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049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里查德·D·J·万·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 991049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3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243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字调制(解调)系统,使用一个M个代码的较大代码组用于N个长度的代码,这里M>N,以在保持编码增益时提供一个增加的数据率。通过扩展代码组大小,该系统增加了系统的数据率。借助于16个代码和改变要被传送代码符号的能力,系统能够在I和Q上编码5个数据位,所以每个代码符号可以编码总共10个数据位。通过扩展代码长度,增加了处理增益。

Description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系统,尤其涉及一个使用扩展代码组来编码信息的数字调制系统。
无线通讯信道很少按照单纯的“视距(line-of-site)”方式来建模。因此,由于位于发射站和接收站周围以及在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许多目标之间的信号散射和反射,你必须考虑许多独立的路径。信号的散射和反射产生到达接收站的发射信号的许多不同的“复制”(“多路径信号”),这些信号具有不同量的延迟、相移和衰减。因此,接收信号由许多信号的总和组成,每个在分开的路径上传送。因为这些路径长度是不相等的,无线链路上传播的信息在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传送时在延迟上有扩散。具有大于一定电平的信号强度的最早接收的发射信号的复制和最后到达的复制之间的时间扩散量常常被称为延迟扩散。延迟扩散会引起符号间干扰(ISI)。除了延迟扩散以外,由于多路径信号被构造地和破坏性地加到接收天线,相同的多路径环境引起接收信号强度急剧的局部变化。多路径分量是在几乎相同延迟下到达接收机的多路径信号的组合。这些多路径分量的幅度变化一般称为瑞利(Rayleigh)衰落,它会引起大块信息的丢失。
数字调制技术通过提供较大的抗扰度和强度可以用于改进无线通讯链路。在某些系统中,经过无线通讯链路发射的数据可以被作为符号的时序表示或编码,这里每个符号具有M个有限状态,并且每个符号表示信息的n位。数字调制涉及根据作用于调制器的信息数据位从M个有限代码符号中选择一个特定的代码符号。对于M进制键控方案,信息的log2M位能够由至少M个片(chip)长度的M个不同代码或代码符号表示或编码。代码被发射并且作为发射代码的若干延迟复制被接收,接收机将接收代码的延迟型式与已知代码相关起来。
自相关旁瓣示出已知代码和接收代码的时移复制之间的相关值。例如,对于一个代码(111-1),对于一个零移位的自相关是:
代码    111-1
移位码  111-1
相乘    111 1
相关=相乘值的和=4
对于1个片的移位,自相关是:
代码    111-1
移位码  111-1
相乘    11-1
相关=相乘值的和=1
对于2个片的移位,自相关是:
代码    111-1
移位码  111-1
相乘    1-1
相关=相乘值的和=0
对于3个片的移动,自相关是:
代码    111-1
移位码  111-1
相乘    -1
相关=相乘值的和=-1
更大的移位给出一个零的自相关值,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最大的自相关旁瓣具有1的值或幅度。在这个例子中,在接收机中使用-1而不是0。自相关旁瓣给出一个关于多路径性能的指示。如果自相关旁瓣大,则若干多路径分量相互间有严重的干扰。互相关指的是与不同代码相关的代码。这样,如果代码之间的互相关高,则不同的代码将相互干扰。
M进制正交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形式,它通过使用相互间不干扰的正交代码来编码数据提供代码之间很好的互相关。图1示出一个M进制正交键控系统10的总方框图。在这个例子中,输入数据被扰码器12如当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标准中的规定扰码。该数据随后提供到串并转换器14,该转换器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形成数据符号的8个并行位。第一调制器16接收并行位中三个(3)并且从查询表产生长度为8个片的代码,而第二调制器18接收并行位的三个(3)并且从查询表产生长度为8的第二个代码。片实际上是代码位,但是将它们称为片是要把它们与数据位区别开。在这个实现中,并行位中的一个提供到第一异或(XOR)门20,如果该位具有1的值则该门反相该代码。类似地,最后剩余位提供到第二XOR门22,如果该位具有1的值则该门22反相来自第二调制器18的代码。在这个实施例中,XOR门20的输出Iout施加到信号电路21以转换所有的0为-1用于传输。在用混频器24以频率ω调制载波之前电路21也可以操作、转换和/或处理Iout。来自XOR 22的输出Qout施加到信号电路23以转换所有的0为-1用于传输。在用混频器26调制一个90°移位载波之前电路23可以操作、转换和/或处理Qout。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第一调制器16相应于输出信号的同相(I)分量,而第二调制器18相应于输出信号的正交(Q)分量。
在该系统中,调制器12和14实现8进制正交键控或编码,因为每一个接收信息的3位并且从8个正交代码中选择一个。由于具有不同极性的I和Q分量,总共存在256种可能的代码组合,所以整个8位可以编码到一个正交代码中。在8进制正交键控系统中的代码组是基于8片长度的八(8)个Walsh(沃尔什)码。在M进制正交键控(MOK)系统中使用8片Walsh码是有益的,因为8片Walsh码是正交的,这意味着它们表示零互相关,所以8片Walsh码趋于容易相互间区分开。然而,使用8片Walsh码将图1系统的编码增益降低到10以下,而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对于工作在2.4G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带的传输系统要求至少为10的处理增益。通过每个代码符号的片数可以简单地测量处理增益。为了MOK系统获得至少为10的处理增益,代码长度应该至少是10片。然而,如果MOK系统被设计为10个片或者更多的代码长度,则数据率跌落到小于10Mbps.
另一种M进制键控方案使用Barker(巴克)码(如用于IEEE 802.11标准的1和2 Mbit/s)编码数据位。除了用于非正交Barker序列的代码长度是11以外,其操作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具有8个代码长度的MOK系统。通过从长度为11片的8个时移Barker码中选出一个用于同相和正交分量以及改变极性,可以编码每个符号的总共8位。然而,现在一个符号包括11个片而不是8个,所以对于相同片速率有效的数据率是较低的因子8/11。这意味着具有10个片或更多的代码长度,你将不能在如长度为8个代码的情况下获得10 Mbps或更多的数据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调制(解调)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M个代码的较大代码组用于N长度代码,这里M>N,以在保持编码增益时提供一个增加的数据率。例如,系统可以使用16个不同代码,每个在代码组中具有11个片的长度,而常规的M进制键控系统使用为8的代码组大小用于11片代码或8片代码。通过扩展代码组大小,该系统增加了系统的数据率。借助于16个代码和改变要被传送代码符号的能力,系统能够在I和Q上编码5个数据位,所以每个代码符号可以编码总共10个数据位。在这个实施例中,代码符号包含在I调制分支上11个片代码并且包含在Q调制分支上11个片代码。这样,使用11个片代码和11 Mhz的片速率,该系统提供10 Mbps的数据率而常规的M进制键控系统使用相同代码长度和片速率仅可以获得8 Mbps。通过扩展代码长度,增加了处理增益。扩展的代码组不是正交的,所以在代码组的不同代码之间产生非零互相关值。然而,通过选择具有小的互相关值的代码组(几乎正交)可以将得到的噪声和多路径性能降低保持很小。互相关值和自相关旁瓣的幅度最好是小于代码长度的一半。在一些实施例中,代码组从正交代码中得到,它们被修改以减少与正交代码有关的自相关旁瓣。在其他实施例中,代码组通过使用提供低自相关旁瓣的补码得到并且被修改以减少代码之间的互相关值。
根据下面详细描述并且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使用由一个覆盖序列(11111100)修改的Walsh码的M进制正交键控(MOK)系统的方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示出使用图2的数字调制系统的数字调制系统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示出数字调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该系统可以作为图3实施例的低效方式运行。
图5示出图3和图4的数字调制系统的分组误差比与dB表示的Eb/No关系曲线的图形比较;
图6示出图3和图4的实施例的分组误差比与毫微秒(ns)表示的延迟扩散的关系曲线的图形比较;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原理使用数字调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8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数字解调器;
图9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原理使用数字解调器的解调系统;以及
图10示出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使用数字解调器的解调系统的实施例。
下面描述无线通讯系统中取得较高数据率同时提供可接收的自相关旁瓣和互相关值的数字调制(解调)系统的说明实施例。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一个数字调制器28。响应形成数据符号的数据位,调制器28选择长度为N的M个代码的相应一个,这里M表示一个与常规M进制键控系统比较时长度为N的代码扩展数。在常规M进制键控系统中,可能的代码数M不多于以片表示的代码长度N。在本发明中,代码的数M总是大于代码长度N。在一些实施例中,代码组可以从正交代码中得到,它们被修改以减少与正交代码有关的自相关旁瓣,和/或代码组通过使用提供低的自相关旁瓣的补码得到并且被修改以减少代码组的互相关特性。
例如,下面在表1中给出使用互补的Barker码得到的一个扩展代码组。在Robert L.Frank的“多相互补码”IEEE信息理论学报,Vol.IT-26,No.6,Nov.1980,第641页-647页讨论了互补Barker码。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表1的代码组基于被周期性移位的2个代码。例如,一个长度为4的代码,如{1110}可以通过循环代码周期地移位得到三(3)个其他代码。如果代码被向右移动一位,则产生代码{01-11}。移动两次产生{1011},而移动三(3)次产生{1101}。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两个代码被周期地移动经过8个片以得到总共16个不同的代码。2个代码中的一个实际上是长度11的Barker序列,它用在当前的2Mbps IEEE 802.11标准中,它是{1-111-1111-1-1-1}。另一个代码{1-1-1111111-11}是一个给出与Barker码组低互相关和低自相关的代码。表1中代码组的最大自相关值是2,而最大互相关幅度是5。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表1:基于周期移位码的代码值
使用修改的正交Walsh码得到表2和表3的代码组。例如,在表2的代码组中,第一组8个代码是长度为8的Walsh码,扩展3个代码得到11的长度。另外,第4、第7和第11片反相。第二组8个代码同样是Walsh代码组,扩展3个代码,但现在是第4、第6和第11片反相。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表2:基于修改的Walsh码的代码组
表3的代码组使用长度为16的修改的Walsh码。这组具有比基于两个周期移位码的组有更好的互相关特性;最大互相关值是3,而对于周期移位的情况为5。这意味着表3代码组的信噪性能将会好一些。然而,对于延迟代码字的互相关值比周期移位的组的互相关值要差,这意味着多路径性能差一些。通过将长度为16的Walsh码组乘以长度为16的互补序列{111-111-11111-1-1-11-1}得到表3的组。长度为16的代码通过收缩代码的第3、第6、第9、第12和第15个元素(即去除)减少到长度为11的代码。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表3:基于修改和收缩的长度为16的Walsh码的代码组
调制器28能够使用实现一些逻辑以实现推导的处理电路来实现扩展代码组的推导,或者调制器28能够将代码组存储到查询表中。调制器28也可以根据操作中所需的变化存储不同组的修改的正交代码或者计算从不同代码推导的不同的扩展组。在这个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位被并行接收,所示的代码片被串行产生。根据应用,数据可以串行地接收,和/或代码片可以并行地产生。
图3示出一个数字调制系统30的实施例,该系统使用调制器32和34响应来自串并转换器14的4个信息位以产生长度为11个片的16个代码中的一个。在MOK系统中,调制器响应3个信息位以产生长度为8个片的八(8)个修改Walsh码中的一个。仅仅通过使用8个片代码,MOK系统不能获得为10的处理增益,该处理增益是2.4 GHz ISM频带的FCC所要求的。为了获得为10的处理增益,相信应该使用至少10个片长的代码。这就是对于2.4GHz频带的直接序列扩谱在当前的IEEE 802.11标准中使用长度为11的Barker码的原因。然而,使用11个Barker码的系统限制于每组8个代码,因此限制了数据率。
图3实施例的操作中,扰码器12接收数据并且根据IEEE 802.11标准扰码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扰码器12可能是不需要的,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形式的数据变换、交织或修改来操作数据,或者数据能够直接馈送到串并转换器14。在这个实施例中,串并转换器14是一个1∶10多路复用器(MUX),该复用器根据1MHz时钟信号并行地产生一个10个数据位的数据符号。这10位数据符号被编码为一个11个片代码或者代码字的I/Q代码对。数据符号的位四(4)提供到第一调制器32,该调制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从扩展代码组产生十六(16)个长度为11的代码的相应1个。第一调制器32以取决于一个11MHz时钟信号的大约11MHz的片速率产生长度为11的代码。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个符号包含10个数据位,它们被编码为独立的11个片的I和Q代码。片实际上是代码位,但将它们称为片以把它们与数据位区别开。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调制器32相应于系统30的I相位调制分支,它产生要被传送信号的I分量。
来自转换器14的数据符号的第二组四(4)位提供到第二调制器34,该调制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从扩展代码组产生16个长度为11的代码的相应1个。第二调制器32相应于系统30的Q相位调制分支,它产生要被传送信号的Q分量。响应四个数据位,第二调制器34同样以取决于11MHz时钟信号的大约11MHz的片速率产生一个长度为11的代码。
来自串并转换器14数据符号的10位中剩余的两个,一个提供到第一XOR门36。如果该位是0,则第一XOR门36改变来自第一调制器32的长度为11代码的极性。生成的代码Iout提供到信号电路21以改变任何0到-1,并且在被提供到第一混频器24以调制频率ω的载波之前实现任何附加的信号处理和/或转换。最后的剩余位提供到第二XOR门38。如果该位是0,第二XOR门38改变来自第二调制器34的长度为11的Walsh码的极性。生成的修改Walsh码Qout提供到信号电路23用于在被提供到第二混频器26以调制具有频率ω的载波的90°移位形式之前的任何转换和/或处理。如果使用-1来代替0,第一和第二XOR门36和38可以由乘法器来取代以改变Iout和Qout的极性。接着,Iout调制的载波和Qout调制的载波被组合和发射。这样,系统30的这个特定的实施例分开输入数据的10位为5位用于I分支和5位用于Q分支。来自扩展代码组的I分支上的四个数据位被编码为一个11个片的代码,而Q分支上的四个数据位被并行地编码为16个长度为11片代码中的一个。因为通过分别确定11片代码的极性用最后两位编码了信息,系统30编码10个数据位为2个代码,这2个代码均是从一组32个可能的代码中选择的。在这个例子中,有16个代码可以被转换以得到32个代码。由于1MSps和10位/符号的符号率,用于系统30的数据率是10MBps。
图4示出一个扩展代码数字调制系统50的实施例,该系统可以用作系统30(图3)的低效方式运行。同样根据IEEE 802.11标准,输入数据被扰码器12扰码。该数据提供到串并转换器52。在这个实施例中串并转换器52以1MSps的数据符号率并行地产生6位数据符号。来自6位数据符号的4位被调制器54接收,该调制器54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编码4位为16个长度为11的代码中的一个。长度为11的代码提供到I和Q分支56和58。根据这个特定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通过提供相同的代码到多个相位调制路径或分支,这个实施例允许以独立的相位调制的低效方式运行,如在多相位调制路径,在这个实施例中的I和Q分支56和58上相同代码的四相移相键控(QPSK)或8相移相键控(8-PSK)。在I分支56上,11个片代码被串行地提供到第一XOR门60,而在Q分支58上,11个片代码串行地提供到第二XOR门62。来自串并转换器52的两个剩余位中的1位到达第一XOR门60以调节长度为11的代码的极性并且在I分支56上产生Iout,而另一位到达第二XOR门62以调节长度为11的代码的极性并且在Q分支58上产生Qout。根据这个实现,如果用-1取代0,可以由乘法器取代第一和第二XOR门60和62。这样,假定6位/符号的数据符号和1MSps的符号率,这个实施例提供6Mbps的数据率。
图5图示出使用16个11-片代码的系统30的分组误差率与Eb/No的关系曲线。事实上,得到一定分组误差率的Eb/No要求与图1描述的MOK系统的8个8-片代码组相比仅仅相差半个dB,图1使用一个(11111100)的覆盖序列修改的长度为8的Walsh代码,如在此作为参考的共同未决专利申请系列号XX/XXX,XXX,于1998年4月8日申请的名称为“使用修改的正交代码来减少自相关的数字调制系统”中描述的。曲线40相应于以6Mbps使用16个11-片代码的数字调制系统,而曲线42相应于以10Mbps使用16个11-片代码的数字调制系统。这示出6Mbps比10Mbps模式获得1.5dB的更多增益(曲线40在曲线42左边大约1.5dB)。
图6图示出用于数字调制系统的分组误差率与ns表示的延迟扩散的关系曲线,该系统使用以10Mbps在I和Q上具有不同代码的长度为11片的16个代码(曲线63)以及使用以6Mbps在I和Q上具有QPSK的相同代码(曲线65)。使用的信道模型具有指数型衰减功率延迟分布和独立的瑞利衰落路径。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图6示出10Mbps模式仅仅使用6抽头信道匹配滤波器(或一个6指RAKE)可以处理大约50ns的延迟扩散。在6Mbps的低效方式运行(在I和Q上有相同代码)中,可以允许大约200ns的延迟扩散。
图7示出一个数字调制系统66的实施例,它可以用作系统30(图3)的低效方式运行。输入数据由扰码器12根据IEEE 802.11标准扰码。扰码的数据提供到串并转换器68。在这个实施例中的串并转换器68以1MSps的符号率并行地产生5位数据符号。来自5位数据符号的4位被调制器70接收,该调制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编码4位为16个11片代码中的一个。调制器70以11MHz的速率串行地产生长度为11的代码。长度为11的代码提供到相应于I和Q分支的XOR门72。长度为11的代码被来自串并转换器68的数据符号的剩余位异或以调节长度为11代码的极性并且以串行形式产生Iout和Qout。根据这个实现,如果用-1代替0,XOR门72可以由乘法器取代。这样,假定5位/符号的数据符号和1MSps的符号率,这个实施例提供5Mbps的数据率。
图8示出一个数字解调系统76,该系统能够用在接收机中(未示出)以接收来自使用上述数字调制系统实施例的发射机(未示出)的发射代码。数字解调系统76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接收16个11片代码中的一个。根据代码,数字解调系统产生一个相应的4个数据位。根据特定的实现,代码片和/或数据位可以是并行的或串行的。
图9示出一个使用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数字解调系统的解调系统80。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接收的信号提供到解调系统80的I和Q分支82和84。第一个混频器86将接收的信号乘以cosωt以提取调制的I信息,这里ω是载频,而第二混频器88将接收的信号乘以sinωt以提取调制的Q信息。在低通滤波后,I和Q信息分别提供到相关器块90和92。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相关器块90和92中每个包含16个相关器,这些相关器分别相应于用于I信息和Q信息的相关时间延迟型式的代码组中的16个代码。根据本发明寻码块94和96找到已知的代码,它们给出I和Q信息最高相关幅度。在某些实施例中,解调器76(图8)或它的部分可以在寻码块94和96中实现或者接收来自寻码块94和96的输出以译码已知的代码为相应的数据位。根据该实施例,数字解调系统76(图8)或它的部分可以在寻码块94和96中、在检测极性块98和100中实现,在I和Q路径82和84的分支和/或在检测极性块98和100的输出端译码代码以产生相应的数据位。在这个实施例中,检测极性块98和100中每一个译码来自发现的代码极性的附加数据位。
图10示出一个解调系统110的实施例,该系统能够用于以低效率运行速率用在接收来自调制器系统50(图5)的代码符号的解调系统80(图9),这里相同的代码在多调制路径上发射。解调系统110和图9的全速率解调系统之间的差别是代码检测块112加上I和Q相关器90和92的平方的相关输出并且根据本发明检测给出最高相关复数幅度的代码。根据这个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相同代码是在用于数字解调的I和Q路径82和84上。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块114找到具有最高复数相关幅度的代码。在某些实施例中,解调器76或它的部分可以在寻码块112中实现或接收来自寻码块112的输出以译码代码为相应的数据位。根据该实施例,数字解调系统76(图8)或它的部分可以在代码检测块112中、在相位检测器114中实现,在分支路径115和/或在相位检测器114的输出端译码代码并且产生相应的数据位。相位检测器114检测复数相关输出的相位以对于QPSK译码每个代码符号的额外的2位或者对于8-PSK译码每个代码符号的额外的3位。
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以外,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数字调制(解调)系统的其他配置是可能的,它省略和/或加上某些部件和/或使用上述系统的变型或部分。例如,上面的应用使用四相移相键控(QPSK)相移调制方案(图1、3、4)和数字调制(解调)方案以及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方案(图6),但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可以使用其他调制(解调)方案的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如包括正交调幅(QAM)的幅度调制和包括8-相移键控(8-PSK)的其他相位调制方案。另外,数字调制(解调)系统描述为使用1和0的代码,它们被1和0的代码修改,但根据实施例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可以使用1和-1或1和0的代码实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接收机接收1和-1的代码,根据1和-1描述相关确定,但根据实施例调制(解调)系统可以使用1和0或1和-1。该调制(解调)系统还特别描述为使用16个11-片代码的扩展代码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其他扩展代码组是可能的。
另外,已经使用不同部件的特定配置描述了数字调制(解调)系统,但用不同的配置以及结合其他处理也可以实现数字调制(解调)系统。此外,组成数字调制(解调)系统的不同部件和它们相应的操作参数和特性应该正常地匹配于操作环境以提供正常的操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个公开的好处,可以理解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和它的部分能够在专用集成电路、软件驱动处理电路、固件、查询表或其他离散部件的配置中实现。已经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发明原理应用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对于本发明可以做出这些和其他各种修改、配置和方法,并不用严格遵守说明的示范应用和这里的描述,并且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调制信息位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步骤:
响应一组所述信息位从一个M个代码的扩展代码组产生N-片代码,这里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使用一组补码得到所述代码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使用一组正交代码得到所述代码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步骤包括:
响应一组log2M位以产生所述N-片代码作为M个代码中的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使用M=16和N=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步骤:
提供所述代码到多个调制路径用于在所述调制路径上调制所述代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所述N-片代码的方法的特征在于:
响应所述N-片代码产生一个相应的数据位组。
8.一种数字调制系统,所述系统特征在于:
一个调制器,响应一组信息位以从一个M个代码的扩展代码组产生N-片代码,这里N>M。
9.一种数字解调系统,所述系统特征在于:
一个解调器,响应来自一个M个代码的扩展代码组的N-片代码,这里N>M,它对于所述代码提供自相关旁瓣和互相关值,其等于或小于所述代码长度的一半,以产生一个相应的数据位组。
CN 99104964 1998-04-08 1999-04-08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Pending CN1243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104964 CN1243360A (zh) 1998-04-08 1999-04-08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57310 1998-04-08
CN 99104964 CN1243360A (zh) 1998-04-08 1999-04-08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3360A true CN1243360A (zh) 2000-02-02

Family

ID=5271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104964 Pending CN1243360A (zh) 1998-04-08 1999-04-08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33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76401C (en) A high-data-rate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5809060A (en) High-data-rate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CN1222142C (zh) 利用格雷互补序列调制的扩频数字通信的方法、通信系统
US6452958B1 (en)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using extended code set
US8514690B2 (en) M-ary orthogonal keying system
EP0949765A2 (en)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using extended code set
JP3830925B2 (ja) 定振幅2進直交変調及び復調装置
CA2292627C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increased data rates and robustness
CN113726713A (zh) 一种时域复用频移啁啾键控调制及其正交调制扩展方法
CN111294082A (zh) 一种基于扩频的并行传输ofdm通信方法与系统
JPH08251117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
US7242663B2 (en) Multi-channel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4465856A (zh) 一种基于cdma体制的信号多进制调制方法、解调方法及设备
CN1243360A (zh) 使用扩展代码组的数字调制系统
CN1578286A (zh) 使用频带调制的超带宽通信的方法及其系统
KR20050070148A (ko)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장치
AU684905C (en) A high-data-rate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CN1236245A (zh) 采用修改的正交代码以减低自相关的数字调制系统
KR20040095843A (ko) 정 진폭 이진직교 변조 및 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